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建议,林俊是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深思之后提出来的。
“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道路状况有很多区域都不理想,由于‘波’兰人的破坏更是糟糕。进军中我们配合快速推进地坦克部队的机械化步兵基本靠普通载重卡车机动,专用越野车数量极少。但就是越野车在路面状况糟糕地区也不可能跟得上坦克的行军速度,导致了坦克等步兵或坦克部队单独冒险推进的情况出现,不得以有些部队步兵搭乘坦克进军。”
“同志们,如果我们的对手是德军一样的部队,无论情况是哪一种。非常可能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据我了解,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师中机械化步兵团跟进的问题,已经列装了大量的半履带式运兵装甲车,但还是不能做到步坦推进速度的一致。我们现有全世界第一的装甲汽车部队。但所有的装甲汽车都是作为单独的作战个体设计,并没有搭载步兵的能力。”
林俊这是要将步兵作战的方式往前推进20年。“坦克直接搭载步兵可以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如果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我提议设计一种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具有一定装甲和火力、具有坦克相同机动能力的运兵车。基于成本和工时考虑,运兵车可以分为加装机关炮炮塔和只安装机枪两种,前一种可以命名为步兵战车,后一种可以命名为步兵输送车。”
这时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发话了:“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是用来对坦克造成的突破口进行渗透,如果有一定防护力的装甲车进行输送,作战效率和把握战机的效率将大大提前。只不过从实际设计生产装备上是否行得通?”
“困难不会很大,沙‘波’什尼科夫同志。目前我们需要的新式装甲车需要的只是简单可靠,可以在现有的轻型坦克的地盘基础上进行研制,而且装备的只是那些拥有重
击力量的部队,不会影响到坦克的生产和备战。而目车虽然在哈拉哈河冲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从综合分析它已经渐渐不适合新式战争的需要。”
日本人在哈拉哈河是用一战的方式和自己‘交’手,战术和装备也不在一个档次。相对于成本和作战效果之比,执行差不多功能的坦克拥有绝对优势。
“我们可以减少重型装甲汽车的研制投入,甚至停止这方面的研究,并在新式履带式装甲车投产时降低装甲汽车的制造量,将资源和人力转移到履带式装甲车和坦克的制造上,这样并不会减低部队装备的更新能力。当然,‘性’能合适的轻型装甲汽车我们还需要一部分,侦查部队还需要它们。”
装甲汽车具有强有力的老牌铁杆支持者,装甲汽车在国内战争时期可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对于他们的一片反对声,林俊自有办法。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解决北方的问题,我仔细研究过那里的地形。”林俊示意工作人员换上自己带来的芬兰地图,再取出了亚历山大为他搞来的大量芬兰森林的照片分与众人。
“同志请看,芬兰很多都是寒带森林,树木的密度因地而异。虽然森林地带的地形普遍平坦,标高差很小,但密布湖泊、沼泽和和列,湿地沼泽越占了百分之十,很多地区高达百分之五十。道路基本用渣土、碎石和砂砾石修建,在‘春’季融雪期、夏季降雨期和冬季冻结初期几乎无法通行。冬季陆基虽然坚固,但由于冰雪的影响,适合汽车通行的时间非常短,等到积雪达到一定厚度,汽车轮子将寸步难行,就是加上简易履带和防滑链也一样,更不用说林间机动。”
“这也是去年开始我们就准备冬季作战的原因,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坦克还能使上劲,虽然时间短。能在冬季芬兰森林里来去自如的唯一部队就是去年开始训练的滑雪部队,我们又不能完全只靠芬兰人的道路,因为两边都是坦克也难以通行的寒带森林,只要两边埋伏有芬兰军队,的任何一支部队都会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如果我们派出大量的装甲汽车到这些地方,很快就会趴窝,成芬兰游击部队的靶子。”
“关于装甲汽车的问题我们到明天再做讨论,既然已经说道北方问题,会议进入下一程序。”说话的是斯大林。
林俊还没回到自己的座位,斯大林也示意自己继续发言,就接着往下说:“我下面要说的将十分敏感,完全处于事实调查。如果我们在八到十年前进攻芬兰,芬兰人将会欢迎我们,至少会受到芬兰左翼工农的欢迎。但现在变了,即使是工资最低的工人和左翼芬兰人,也对我们抱有敌视态度。”
林俊说完看了大家一眼,意思是:别跳出来说你们不了解芬兰人几年来的这种转变是因为什么?!内务部和总参情报局可是定期把这方面的情况汇报送到各位的办公室的。
“芬兰人口和我们相比只不过相当于我们一年的人口增长值,但他们能动员起码60万熟悉适应寒冷的民兵,加上自然环境的配占领芬兰全境,我们的伤亡和损失将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如何扶持一个新的芬兰政fu。在这里我表个态,这也是我和亚历山大同志的共同观点,我去西线前也向斯大林同志做过汇报,我不信任那个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他拿出的对芬兰的方案漏‘洞’百出,如果我他提出的那些宣传口号,鄙视他的人格只会是唯一的结果。这个人打着信仰***主义的旗号,完全就是想利用我们帮他达到登上芬兰的最高权利宝座、、、、、、“
林俊对于库西宁的恶毒攻击不仅仅出于事实,还有对这个人的故有敌视情绪。林俊的话一时让会议室里气氛急剧压抑,因为林俊攻击的是***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西宁已经担任这个职务18年!
斯大林没有说话,他知道林俊说的在某些方面有理,但还是想不到林俊会在这个场合攻击库西宁,而且还看到自己的爱将一副还有大堆理由的样子。
“所以我们对芬兰的作战计划需要做一些调整,只取得我们需要的战略纵深,而不是做无谓的冒险。”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两场不同的战争
。为了补偿上述要求给芬兰造成的损失,我们将对部分边界线做一些调整。”
听到***的介绍,谁都能明白芬兰人有可能做出部分妥协,但不可能完全同意己方提出的条件,而上述五项条件又是苏联为保证北部安全必须得到的,这一切只能意味着战争。
***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林俊接过了话题:“按照库西宁地建议。只要我们发动对芬兰地全面军事行动。由他组织的那批人对芬兰人进行号召,就能在全芬兰组织一个全新的苏维埃政fu。按照他地建议,我们和芬兰的战争需要占领芬兰全境或使芬兰现有政fu垮台。而这两样都不怎么现实,我们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完全得不偿失。”
“我们需要的是战略纵深上的安全,主要在芬兰湾和卡累利阿地峡方面,而芬兰人目前的主要防御重点也在那里。以拉多加湖为界,我们地军事行动将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防御态势。可以说一旦对芬开战,我们会同时打两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卡累利阿地峡同芬兰北部地形是不同的,林俊走到地图前,“以拉多加湖为界,北部地区都是寒带森林,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没有优势,而在卡累利阿地峡,火力上的优势将决定我们可以相对容易的达到战略目地。”
“芬兰冬季气温晚间能下降至零40度!同志们都能理的含义。它和厚度超过一米的积雪将给我方的机械化部队运动造成很大困难,而芬兰人地滑雪部队不会受到这个的影响。但我们又不得不在土地冰冻之后采取行动,不然连步兵通过森林沼泽地区都将变得不可能。”
夏天二十几度地气温虽然舒适,但地面就会是个大泥潭。就看谁能适应寒冷。
“冬季从列宁格勒一直往北,每天最多只有5小时是白昼。而气温极低的漫漫长夜将是我军首先要克服的问题。芬兰人在防守区域有温暖的地下与半地下工事,如果以黑夜作为掩护‘骚’扰我们的部队,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我军战士为了能熬过每一个冷的要人命的夜晚,只能靠烤火来克服严寒,而火光就是偷袭分军最好的指示牌。我们了解过,分军有数量非常庞大的狙击手部队,不说以火光作为指示的炮击,就靠那些以森林为掩护的步兵小分队和狙击手就能让我们的部队陷死在北部森林。同志们,零下40,坦克和汽车只要熄火15分钟就别想快速的发动,如果不烤火,任何部队熬过19个小时的黑夜都会成一堆
“我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大纵深快速突击在芬兰北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根本行不通,夜间‘骚’扰就会摧毁部队的士气。当然,芬兰人也不是打不死的什么怪物,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准备如何在北部森林地域作战。列宁格勒军区的部队已经做了一年的冬季作战准备,不仅仅有强攻曼纳林防线的重装部队,也有善于打森林游击的小分队,指挥员都是曾经参加过国内战争游击战的老手。而去年冬天,西伯利亚的部队也用
冬天在做准备,芬兰人适应寒冷,寒冷也是我们的盟们具有我们所没有的基础设施上的优势。”
“所以说同志们,在北部森林地区,我们将和芬兰人打一场完全不同于我们主要战略思想的游击战,只有游击战才能对付北极狐一般狡猾的芬兰人。而这样的游击战注定我们只能在同芬兰的北部边界处于有限度的进攻态势,不可能大面积推进。如果我们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深入森林地域,游击队就能让我们只能沿森林道路前进的机械化部队沉重打击,一个机械化师的一字长龙一旦被截,那就是一盘散沙。”
“如果我们将主要力量放在北方战线,不仅仅得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遭受不必要损失,所以我们要将主攻方向放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林防线上,把握冬季地峡湖泊区适宜机械化部队机动的时机,强攻防守严密的曼纳林防线。预备作为主力的各集团军都强化进行过强攻筑垒地域和要塞的训练,装备也是足够的,这将是一场我们准备充分、芬兰人被动防守的战役。一旦进抵维堡,芬兰人必将同意我们的战略要求,因为从维堡直到赫尔辛基都将是相对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进攻的地形。”
“在卡累利阿地峡上也有森林地形,如果芬兰人采取你说的战术,如何应对?”问话的是国防人民委员同志。
“各集团军直到营级单位,都编有一定数量专‘门’的滑雪部队和狙击手部队,他们的装备和一般部队一样能够适应零下四十度极端气温,但更适合野外作战,所有士兵军官都来自西伯利亚,具有野外潜伏的经验。在机械化部队行军和展开进攻或驻守时,这些来自西伯利亚莽原的战士组成的分队将担任掩护和防守。对于芬兰人可能出现的夜间与林间突袭,这些分队就是第一道防线。”
“从空军方面,我们为芬兰人准备了足够的凝固汽油弹和新式炸弹。在雪地和林地,一般的炮弹和炸弹威力会大减,而我们的新式炸弹对芬兰人的游击分队和部队将会有恐怖的杀伤力,从某方面来说很不人道。”
林俊说的是他去年底想出来的玩样,但没来得及在哈拉哈河做试验,那是一炸一***的集束炸弹!
“只要接到地面航空兵联络员的呼叫,作为掩护的轰炸机将第一时间出现,根据引导彻底摧毁目标区的芬兰步兵。”
斯大林点了红海军人民委员奥尔洛夫的名,让他从海军的战争准备方面做汇报。
“斯大林同志,各位同志。红海军已经为登陆‘波’罗的海做好准备,两艘原有的旧式战列舰和驱逐舰部队将作为登陆掩护力量。”奥尔洛夫好像还有话说,但不知道在会议上提是否合适,他没有林俊这样的魄力和后台,所以在斯大林那示意了一下。
“今天的会议是作战联席会议,奥尔洛夫同志,你将红海军的新备战新情况介绍一下。”
“是,斯大林同志。同志们,我们的苏联号战列舰已正式服役,这次将会同航母编队正式亮相,配合摩尔曼斯克西北海域的地面作战。”
奥尔洛夫话到一半时着实把林俊吓了一跳,还以为老爷子一高兴要把苏联号‘弄’到‘波’罗的海炮轰赫尔辛基,那可是有德国突破皇家海军北海防御圈一样的难度。英德两国海上较量已经白热化,苏联号这一圈下来天知道会不会有来自海底的鱼雷游过来,要知道两边会有很多潜艇艇长会豁出命去向苏联号发‘射’鱼雷。如果苏联号出了意外,而又无法确定是哪边干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会议一直持续到入夜,最后斯大林同意了林俊对于芬兰的战略构思——不以占领芬兰全境为战略目标,而是突破曼纳林防线、占领维堡威胁赫尔辛基,北方战线作为牵制,‘逼’迫芬兰人同意己方的五点要求。
离开斯大林的办公室时林俊感觉很久没说的如此之类累,为了说服中央,自己嘴巴都说干。只是按照林俊的计划,伏洛希诺夫同志的地位将稳固无比,要不是苏芬战争里红军的惨胜,元帅同志是下不了台的。元帅同志不下台和惨胜相比,林俊宁可伏洛希诺夫继续当他的国防人民委员。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布局
***要芬兰人在列宁格勒方向后退起码25公里,如的计划,苏维埃将获得芬兰的第二大城市维堡,战略纵深将变得更大,而北方的领土需求只要维堡一拿下,***在谈判桌上就能轻易的解决问题。
林俊不喜欢那个爱把手伸的过长的库西宁,说实话他对自己还是很热情的,但从历史原因和战略需要出发,库西宁只能成为林俊达到目的的牺牲品。如果按照原有的对芬作战计划,红军将遭受巨大损失,库西宁建立的“芬兰人民共和国”根本就是个大包袱,到时连斯大林也会这么认为,林俊现在只是将“包袱”的概念先期装进了苏维埃高层的脑子里。
库西宁一旦失去斯大林的信任,估计离失势就不远了,而且现在他自己还根本不知道中央已经要扔掉他这个包袱。斯大林严令会议人员严守会议内容。绝不允许外泄,平常和芬兰人走的比较近地那几位了解违反严令地后果。
林俊会议上直接攻击***国际高级领导人的举动并没有让斯大林生他气,斯大林虽然认为年轻人这么冲动不应该。至少该先向他再做个回报后于公开场合说出来。但林俊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减少苏维埃地损失,他敢于得罪任何想利用苏维埃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私’人目的的人,不管他是什么高位地位的高级干部或有多大势力——苏维埃的敌人和蛀虫坚决铲除!
斯大林很高兴爱将能这么想,斯大林“自己人”地概念是根深蒂固的,现在大概除了林俊以外,能获得他真正信任的俄罗斯族人都很少。(不然林俊也不用在克里姆林宫的宴会上顿顿品尝格鲁吉亚菜——斯大林的厨师都是他的老乡。苏联内部民族的同志斯大林都会有所怀疑,对于一个想担任“芬兰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芬兰人,在林俊刻意地挑拨之下,斯大林很快就会给自己找到抛弃库西宁的理由。
红军和红海军即将按照林俊的全套战略部署动起来,不算红海军,红军一次‘性’投入北部战线的部队将超过100,展开后在任何参数上都将以10倍地压倒‘性’优势进攻芬兰。伏洛希诺夫认为林俊计划中投入的军事力量过多,认为对付芬兰人地3常备陆军不需要用如此庞大的部队。结果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林俊当着几名中央委员的面和他大战三百回合,最终让国防人民委员同志同意了自己的作战方案。
整整80万的陆军将压在卡累利阿地峡87里宽度的正面,红军将用‘波’‘浪’式的推进方式强攻曼纳林防线。在拉多加湖以北只有20万的“游击队”,只有最北地区有支重装部队。
一顿争吵下来。林俊和元帅同志的关系显然僵了不少,“元帅同志,你是不该和我吵,而是该感谢我!你的那套20万部队解方案会把你直接塞到克里姆林宫的墙角!”
林俊当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伏洛希诺夫,历史上苏联决策人员的傲慢无知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结果是芬兰在主要战场上集中了13万人和500炮,而苏联只投入了20万人和900炮,虽然还有1千辆坦克,但没有好好运用,红军反而损失惨重。如果当时红军直接投入的是最终动用的120部队,芬兰连预备队和民兵都还没组织红军就该到维堡郊外了,红军也不会打得那么惨!
“十而围之,五而攻之!”老祖宗的话林俊是时刻铭记在心,就是芬兰人占有地利优势,但自己派出的部队也是同芬兰人一样适应寒冷,攻克筑垒地域的能耐也不是才训练了一
加上装备与火力上的绝对优势,林俊有信心在最适合时候就结束战争,不拖到积雪过厚的季节。
所有的安排都是依照地理环境展开,卡累利阿地峡的‘交’通条件较好,有单线铁,重装部队的突破口是最佳方案,虽然芬兰人防线坚固,但用大炮开路总比用人命开路合算,更不用说在芬兰的森林里白费生命还达不到目的——苏联有的是大炮和炮弹。再说约100里宽的地峡虽然地形起伏,但只要时机把握好,在厚积雪季节(家在冬季寒冷地区的朋友可能清楚,在冬季快结束前积雪厚度是最深的,当然是会积雪的野外地区和环境,在刚开始急剧降温的时候雪反而不是最厚。)前车辆可以通行。缺少便于远距离观察的制高点的问题可以克服,观察气球和航空兵的巡逻机将成为地面部队的眼睛,而这点是红军原本并不看中的,导致炮兵和空中力量如同大象追野兔,毫无用处。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有一条绕过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离较远,且在赛马湖与拉多加湖之间有一段狭长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断,在这一段林俊只部署了少量的防御部队,只能采取守式的芬兰人不可能从这里威胁列宁格勒,就是派点部队作为牵制也将是毫无作为。
边界中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