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粱三国-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呛螅潘芍贫思岜谇逡埃盏猩钊氲牟呗浴!  
  放弃城池让刘备占领,直到敌军逼近大本营了,才和其进行决战,而且是一战定胜负的战斗。   
  而刘备的表现也符合了最佳配角的角色,现实犹豫着要不要派兵,再是热衷于抢夺城池,收买占领地民心,等到他的大军好不容易抵达永安时,已经攻下江陵的周瑜都已经派来援军了。有了包括严颜等名将在内的指挥,战事对防守方非常有利。   
  两军足足对峙了一个多月,从江夏城对岸匆匆赶来的周瑜抵达了永安。   
  此时双方的胜负还不明显,刘备军有了管辂的帮助,谋略上不比张松差,加上吴懿刘备也都是大将,战局依然成胶着状态。   
  建安三年九月,就在王奇顺利收降刘表,准备亲自来永安帮助周瑜他们时,周瑜利用手中的大将,在正面击败了刘备军。   
  认为以前张松军只能靠智谋取胜的刘备顿时信心大失,簇拥着刘备开始全军溃退。周瑜并没有下令快速追击,现在天下已定,刘备就算耍无赖,也不可能再纠集平民对抗朝廷,反而不如慢慢前进,收拢散乱的平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所以下令,一路缓慢前进,攻下城池后,立刻出榜安民,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   
  “什么?天子病危?”王奇惊讶着问手持飞鸽的郭嘉。   
  王奇刚刚在准备相关的计划,准备亲自率领带兵,去平定最后一个真正的敌人刘备,郭嘉就给自己传来了这么一个好但不合时宜的消息。   
  “是的!”郭嘉微微一苦笑,“听说是因为耽于房室,以至气血两虚,以前就一直是靠珍奇之药支撑,最近西征军扫平了韩遂,就依照惯例,将收罗到的美女送到宫中,那想到这些胡女精于房事,天子过于沉迷,竟然出精不止,生命垂危!”   
  这是对内的消息,对外仅仅是声称天子感染了风寒。   
  但在李儒等人的有心宣传下,天子因为玩女人玩的快精尽人亡的消息已经迅速传了开来。   
  王奇可以想象,京师中本来就对天子印象不好的平民,躲在茶馆酒肆的角落,面上带着淫笑悄悄的谈论天子最近如何如何玩女人,结果一不小心,竟然不行了……   
  “唉!太快了一点呀!”王奇叹了一口气。   
  现在房间中没有外人,王奇自然可以毫不掩盖自己的心情。   
  “主公放心!现在李先生正用那曼陀萝秘药吊着,虽然对于身体并没有好处,但是也能尽量让他在主公归京前不会驾崩!”郭嘉淡淡的道。   
  对于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反对,但内心还是觉得有点难过的。不管怎么样,对方都是大汉天子,这样做还是有点失礼的。   
  “恩!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回京!同时让各地做好准备!”王奇果断的道。   
  “诺!”   
  现在确实是不得不取代汉室了,刘协可以放任王奇掌管朝政,要是换了别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好说话。就算换了个小孩,将来也还是一样,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消除刘姓天子的存在。   
  不管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天下万民的角度,让王奇取汉而代之,绝对最符合大家利益的。   
  对于这样的意外事情,王奇是早有准备的,没有多耽搁,中午收到的飞鸽传书,下午对众将布置完走后事宜,就带着亲卫和几员亲信文武官员,匆匆离营上京了。    
  *********************************************   
  一路马不停蹄,不断的更化马匹马车,仅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京师,但当王奇他们刚刚看到京师城门的时候,就发现城门楼上已经在悬挂白巾了。   
  没有任何犹豫,王奇立刻下令,车马直奔皇宫。   
  城门守卫看到王奇马车上的旗号不敢丝毫阻拦,慌忙撤开防止意外事件的栅栏,“唰”一下,手持兵戈,恭敬的跪在大路两旁。   
  “恭迎丞相回京……”一声低沉而悠远的呼喊声在城头响起。   
  随即稍远处传同样的声音,一声接一声的传了下去。   
  马车毫不停留,带起几粒尘土,继续往宫门方向前进。   
  刚才的那阵喊声还是非常有作用的,刚一进城,就有大队骑士出来,紧紧贴近护卫着王奇的撤退前进。   
  等到宫门口的时候,包括王奇几百近卫,已经有几千骑紧跟在马车旁了。   
  宫中的群臣得到刚才那阵喊声的通知,此时已经大量的人聚集在了宫门口。   
  “参见丞相!”头上裹了白巾,部分还身穿白袍的众臣一起对王奇作揖行礼。   
  张开手让早已准备在那儿的近卫帮自己穿上白袍,裹上白纱,王奇沉声道:   
  “都起来吧!”   
  一边系衣带,一边在典韦和刚过来许褚护卫下往宫门走去。   
  走到宫门附近,戏志才已经跟到了王奇的身边,两人稍微一前一后往宫内走去。   
  “现在宫中情况如何?”王奇低声问道。   
  “陛下昨晚驾崩,中午郑泰等人准备进宫探视,李先生没有阻拦,而是直接公布了大讯!如今朝中无主,主公要是明天来,他们恐怕就要商议迎接那位高祖子孙来当天子了!”戏志才脚步毫不迟缓,也是轻声的说道。   
  “哼!”王奇冷哼一声,并没再说话。   
  一路上和京中的飞鸽传书基本上没断过,具体如何安排早定论,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放松的前进!此时自然不用再怎么商量。   
  “呜呼!大悲……”王奇刚刚一靠近停灵的宫室,就开始干嚎起来。   
  “呜呼!大悲……”宫室附近的其他群臣也齐声高呼。   
  也许是刘协的形象太不好了,朝臣们大多是干嚎,没几个真正落泪哭诉的。接过黄门侍郎递上的香祭,再大哭一番,痛哭皇帝的仪式就算是完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死去的君主,并不需要太过密集的祭拜。因为葬礼很长,最长的可能持续几年,短一点的一般没几个月也不可能完结,中间经常有各种仪式,你真要这样不停的哭诉,等办完葬礼,你也不用再笑了。   
  祭完天子,王奇着人看守灵堂,自己领着朝臣进入旁殿议事。   
  众臣刚刚坐下,屁股还没坐稳,就有大臣启奏。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尚无子嗣,请丞相速速定下天子人选,继承大统!”说话的前御史,现在的三公之一郑泰。   
  他到也明白状况,知道朝政现在在王奇的掌控之中,没有直接提出要立那位皇亲国戚为帝。   
  “不错!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天子三服之内,已无男丁,汉家人选已绝,天命如此,如今应该另觅大贤,新继汉统!”   
  本来汉灵帝刘宏的上面还是有几个够得着的,但前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或病或意外的都死了。现在天下和刘协血统最近的,是光武帝的子孙,也就是刘璋他们这样的。   
  “对!对……”   
  “不可!不可……”   
  整个朝堂立刻吵成了一团,附和的反对的纷纷站起来说话。   
  不过很明显,支持这个提议的占了绝对多数,但是反对的那几个,却神情激动,气势上毫不比支持的那群人差。   
  “住嘴!”王奇大喝一声站了起来。   
  先对着那帮主张自己取汉代之的大臣喝道:   
  “我王家受汉室重恩,岂能无故夺其社稷!”   
  又对着那群吵着要迎接其他皇亲的老臣喝道:   
  “如今京中何来皇室宗亲?待召他们进京再议不迟!”   
  幸好王奇的老师卢植已经去世,要不然还真没法这样喊。   
  听到王奇的这番狠话,两边都不再言语。   
  支持方是觉得该另作准备了,反对方是因为觉得自己胜利了。以为王奇真的准备接那些外地的藩王进京继承皇位,除了不敢当面要求王奇立刻派人召集外,内心已经准备找机会就派人去迎接。   
  王奇不再理会朝臣,甩甩袖子,自顾自的去给他专门准备的宫室休息。   
  给皇帝守灵期间,重要的大臣不能擅自回府,王奇作为丞相,虽然路上十分疲劳,但也不能破这个例。   
  等到王奇一走,众朝臣纷纷开始另做准备。一封封各种各样的书信向外面传递了出去。   
  不过有些是早有准备的,有些是临时起意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   
  很快,早有准备的成果出来了,满洛阳的百姓开始上街,写万民书,写万民伞,到宫门前哭诉,希望王奇能够为天下万民考虑,进皇帝位。   
  一些激进的甚至包围了白天反对王奇当皇帝的那些大臣的宅子。   
  为了抑制骚乱,司隶校尉许褚下令封锁城门,严禁出入。   
  而此时洛阳数十万百姓的万民书,万民伞已经送到了王奇和朝臣门的面前。   
  看着面前比预料中要多得多的万民书,王奇内心不由一阵安慰。百姓,还是记得自己功劳的。   
  地下那些老臣们也不开口说话了,这么多万民请愿书,很好的说明了问题。而现在关闭城门,他们的使者没法出入这样一种状况,也让他们对于王奇的真正用心产生了怀疑。如果不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朝臣们不得不再次都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可能都要有其他行动了。   
  那几个“忠臣”看到了王奇平时的忠义表现,但内心也并不是真的信服。不过除了素来耿直的郑泰,还真没几个敢于直面指责王奇的。此时全都规规矩矩的跪坐在那儿,不敢有所异动。   
  看了看对面面色铁青的郑泰,荀彧说出了一番代表朝廷大多数朝臣的意见:   
  “既然那宫女称其怀了天子的龙钟,太医也已经证实,那就不能再让其他汉裔入主汉宫!只是民意不可违抗,如今丞相声望最隆,当进丞相位,来安抚民心!恰好朝廷目前无主,不如照王莽例,加丞相为假皇帝,授九锡!全领军国大事!待龙钟生下后,再商议即位人选!若天不绝汉室,诞下鳞儿,自然有帝裔继承皇位!若是诞下公主,则……”   
  只是现在的天意,怎么可能真正代表天!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归祈(终)    
  建安三年十月底,刚刚挥军抵达成都的周瑜,接受了伪益州牧刘备的请降,随即将他送到京师。就在半个月前,眼见大势已去的汉中张鲁,在面对得胜而归的西征张飞军时,也选择了投降。   
  至此,除了交州的士家还没有答复,大汉全境,已经基本归于统一。   
  当然,战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先是本来臣服马家的西域各部,趁着马家和张飞军在敦煌附近大战失败,联合起来不再服从马家的管理。为此,贾诩不得不将派出全军联合起来的残余两万骑兵,加上一万山羌,由已经投降的马超率领,前往征讨各部。只是西域地域辽阔,远离中原,当初马超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就花了几年的时间,这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复。   
  而本来就在北方征战的张辽,却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不但成功的收复了辽西,还三次出击,击败了盘踞在辽西以北的各族残余分子,在那一带新设立了三座受降城。不过三韩和高勾丽可能是看到了张辽的威胁,竟然不再像原来那样臣浮,对张辽和幽州刺史的命令时常违抗,张辽已经准备对他们动手,先小小的惩戒一番。   
  相反王奇本来以为要花大力气整顿的西南蛮族,到是非常听话。虽然这几年益州境内因为刘备和张松的对峙,放松了对他们的控制,甚至让他们占了不少本来是汉人管制的地方,不过他们都还算听话,并没有多少无礼的表现。甚至在听到刘备降服以后,主动向出任州刺史的张松派出使者,表示希望能够接受朝廷的管辖。   
  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张松自然不会拒绝。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此时占据城池的并不是真正的蛮族。真正蛮的地方还是原始部队状态,基本上不对外开放,更不会进入城池。而那些已经进了成寨的蛮族,其实是已经汉化了的蛮人。他们基本上受到过汉人的影响,很多人甚至都已经养成了汉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受儒家一些思想的影响,看不起那些没汉化的蛮人,彼此之间经常闹矛盾。   
  和那些非常骁勇善战原始蛮族,这些已经丢失了本能,却还没接受汉人技能的新蛮族,自然不是对手。此时就需要仰仗来自汉人的帮助,如果不是他们的引导,其实汉军想要顺利进入西南蛮族原本的领地,还是有几分困难的。   
  ***************************************************   
  建安四年五月,已经受了九锡,并且在新建夏宫处理政务的王奇,接收了丞相长史戏志才,尚书令荀彧,枢密使郭嘉,关于这近半年来朝廷改制状况的汇报。   
  “主公!从今年正月开始的新政,已经实行了半年,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请主公明裁!”   
  “哦!具体成果如何?众位爱卿给孤说说!”   
  新政本来就是有丞相府主持,现在王奇虽然进位为假皇帝了,但他嫌假皇帝的名字不好听,还是继续保留了丞相的职位,只不过具体负责的事宜,很多都交给了长史戏志才负责。这次的新政,自然主要执行人,也还是戏志才。   
  “最先完成的是由陈文长和主公共同商议制定的九品官衔制(这可不是九品中正制),现在已经给天下文武百官评定品级,三公一品,尚书刺史大将军二品,各府太守、各镇将军据所领部不同分三四品,依次类推,直至最小县之县尉为九品,再下无品!”   
  “由主公新定的公侯伯子男六爵位,也已经定下名单,其中功劳最大者武将如张文远,赵子龙等十三将,文官如郭奉孝,贾文和等九人拜公爵!共三百十一员获文爵一百零二十七将获武爵。”旁边的荀彧禀报道。   
  这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在外战争中,武将立大功比文官容易,所以武将的高级爵位比较多,但因为受制于作战的场数,总体的功劳数肯定不如文官,所以总的获爵人数,还是文官数的两倍多。   
  “呵呵!同样是被封了公爵!文若为何不提你自己呀!”旁边的郭嘉微微一笑。   
  “哪里!我的文职改制,全是听从主公的安排,那像你的军制改革,那可是大半出于你之手呀!”荀彧也是难得的一笑。   
  对于能被封为公爵,这样一个古时最高诸侯才有的称号,荀彧还是觉得非常自豪的。   
  “军制改革确实也已经差不多定下了!”郭嘉微微一笑,汇报他负责的部分:“兵种还是按照主公社定的划分,一个是府军,一个镇军。府军就是原来的守备部队,平时免税务农,轮班番上值勤;镇军是原来的边防军,都是职业给饷士兵。主要改变的是编制,原来为南下准备的三大军团已经全部打散,统分为五大军镇,三大远征军,外加两支海军舰队。”   
  “五大军镇是东北,西北,西南,江南以及中原五个区分,两支舰队也是北方的白龙舰队,南方的金龙舰队,可这三支远征军是怎么回事?目前我军出征在外的,可不止三支呀!”荀彧不解道。   
  “这三支远征军并不是指正在远征的部队,而是专门准备对外开拓的部队!”王奇接过话题,“文远出任征北大将军,负责的是对东北三韩、委奴,以及北方夫余,鲜卑,匈奴各部的征服;马孟起出任安西将军,负责的是西域各部的镇服!如果可以,还将再西进,打通大汉前往大秦的通道!至于南方的那支远征军,现在还是由公瑾带着,他们原来仅仅是准备收伏西南诸蛮,现在士家已经归顺,交州重归大汉,我准备让公瑾派将南下,探寻雨林地带,开拓新的领地!”   
  “主公!如今朝廷新定,宫中还有隐患,如果将大军都派出去,到时要是……”荀彧有点紧张。   
  他对王奇的征服理论本来是不赞同的,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也知道就算征服不合礼,但只要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就还是可行的。所以此时听到王奇不停的准备这儿征服,那儿镇服,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感。   
  “文若放心!宫中的隐患,这几天就可知晓,但是这些远征军,除了文远的部队,其他人都还没进一步行动,完全可以等朝廷大定之后才执行!”王奇笑道。   
  也许是王奇的这番话感动了老天,就在他刚说完,就听到一个老太监的声音远远的从门外传来:   
  “殿下!伏妃娘娘就要生产了!宫中请众位大臣前去验身!”   
  “哈哈哈!走!让我们看看天意如何!”王奇笑着站了起来。   
  荀彧一连钦佩的看着朝外走去的王奇,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才是真英雄呀!   
  不过站在旁边的郭嘉看到荀彧的神色,却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   
  建安四年,大行皇帝刘协的遗腹子(女)在汉宫诞生了。   
  让大部分人喜,小部分人悲的是,伏妃产下了一个女婴。   
  不相信这一现实的刘备,企图冲进后宫亲自查验,被守卫在宫门口的典韦当场击杀。   
  本来还蠢蠢欲动的郑泰,在看到刘备在自己面前倒下后,再也控制不住的跌倒了在地,这一跤顿时把最后一个拥汉的老臣摔得半身不遂,第二天,郑泰的儿子代表郑泰,上书给即将登基的王奇,代郑泰辞去司徒一职。   
  至于其他还是顽固忠于汉室的小臣,大都已经被王奇或贬或遣的派到边缘地带去了!好一点的如荀谌,被派到西北当了一个太守,差一点的如关羽,被派到湿热的西南去征剿蛮族。其他的大多也是被到人少地穷的地方为官,在观念没转变过来前,这辈子是不用想再回到京师来了。   
  没了这些碍眼的家伙,王奇的登基即位非常顺利。   
  ***************************************************8   
  建安四年(西元200年)九月初一,祈国公,假皇帝王奇,在洛阳新建的夏宫正式登基称皇帝,国号大祈。   
  尊王允忠皇帝,母亲为贞皇后。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