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粱三国-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这就去,这就去!”王奇笑道。   
  他也是真的很想看到猛张飞审案时的样子。   
  …………………………………………………………   
  开阳府衙,一个身穿铠甲的黑脸大汉高坐堂上,两侧则是紫袍的王奇和一群惴惴不安的开阳老人,下面分列着两队充做衙役的士兵。   
  “啪!”一声,一块被张飞用来当惊堂木的镇石重重的在案上一拍。   
  “来呀!带人犯!”张飞喝道。   
  这一声暴喝,竟然比刚才惊堂木的声音还要大上三分。   
  “带人犯!”堂下的士兵也齐声喝道。   
  这些百战士兵喝出的来的声音,自然的带着一股杀气,整个大堂的气氛不由一肃,原本还有点心不在焉的几个老人,也被这种气氛感染,正经跪坐起来。   
  只有王奇没被这种气势所动,轻轻的一摇手中的折扇,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个微笑。   
  他看过几次廷尉府审犯人的场景,但相比起刚才张飞营造的气氛,王奇竟然感觉还是张飞这么搞来得严肃一点。   
  噼噼啪啪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四五十岁的半老头被两个士兵扶着带了上来。   
  汉末因为战乱,平民百姓的寿命都不很长,四五十岁就算老年人了。   
  老人一见张飞,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口中还高呼道:   
  “拜见大老爷!”   
  “恩!下跪何人呀?”张飞沉声问道。   
  “回大人!下跪的是城西的贾六,和小老儿是邻居!他是上次躲避曹军屠城跑出去的,这次是看曹军走了才回来的,应该是误抓!”   
  下面的老人还没回答,王奇身旁旁听诸老中,就已经有人出来给他证明了。   
  “哦!是贾老六呀!那他可曾做过作奸犯恶之事?”张飞不放松的问出来证明的老人。   
  “呃!”那老人显然吃了一惊,想不到张飞还要继续问贾六是不是一个奸邪之人。   
  但随即用肯定的语气答道:   
  “大人明鉴!小人是和贾六一起长大的,从没见过他坐下任何奸邪之事!”   
  “好吧!贾六!既然有人证明你是无罪的,那本官就判你当堂释放!”张飞下令道。   
  “谢大人!”贾六对着张飞磕了个头。   
  张飞竟然颇有文士气质的挥了挥手,表示不在意。   
  待贾六下去,才继续喝道:“下一个!”   
  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人,下面的就比较简单了。接着的两个老头,一个小孩,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无辜的,张飞也在问了一下话后,很轻松的将他们判定为无罪,当堂释放。   
  ………………   
  “下一个!”张飞继续喝道。   
  脚步声响起,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学子被两个士兵带了上来。   
  “学生拜见大人!”青年学子对着张飞作了一揖。   
  曹军虽然把这些人关在大牢中,但并没有手链脚链的将他们靠起来。这个文士除了衣服稍微有点破旧,其他的都和平常打扮的文人差不多。   
  “下跪何……呃!你怎么不跪呀!”张飞本来还准备继续文绉绉的来几句,却突然发现本来应该向他下跪的犯人并没有跪下。   
  “回大人!在下乃是游学的士子,上跪天地君亲师,下拜豪杰英雄好汉,刚才的作揖下拜并没有错呀!”青年学子佯作诧异的道。   
  一边旁听的王奇看了暗暗好笑,看那个学子年纪青青,却进退有度,气质不凡,应该不是那种奸邪之徒。不过看他刚才嘴上说的,明着只是给自己的行为作解释,暗中却有褒奖之意,不由觉得有点好笑。   
  此人这样说,算是表达了他对王奇军救援自己出来的感谢。看来这个人还应该不是个普通的才能之士呀。唉!张飞你怎么这么不幸呀,刚审到个困难点的角色,就是一个读书人,偏偏你还有一个过于尊重读书人的脾气,看你现在怎么面对。   
  果然,听了那学子的话,张飞不由脸上红光一闪,尴尬的道:   
  “这个,好吧!那下跪,座下何人呀!”   
  “在下诸葛瑾,本是琅邪……”   
  “诸葛瑾?”王奇站起来问道。   
  他早就得到消息,诸葛三兄弟自父亲去年死后,长子诸葛瑾一直负责照顾继母,诸葛亮和其他弟妹则一直是由叔父诸葛玄在照顾。只是由于历史改变的原因,在曹操入侵徐州前,诸葛家的几个能人就看到了这种危险。去年年末,诸葛玄带着诸葛亮等人去荆州投靠刘表,而诸葛瑾则是带着继母前去江东避难。当时王奇因为琅邪的探子都忙于对付曹操的食人事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等曹操开始屠戮徐州,特意派人调查,才探知诸葛家的人已经离开琅邪了。   
  “在下正是诸葛瑾!”诸葛瑾对着王奇抱了抱拳。   
  他早就看到一身华丽袍服的王奇了,从对方的衣着打扮和年龄判断,诸葛瑾已经猜到对方就是当今丞相王奇。   
  “子瑜不是去江东了吗,怎么又回到徐州来了!”王奇好奇的问道。   
  “这个……”   
  “哦!对了!此事不急,我们回头再说!”王奇阻拦道。   
  转头征询似的问张飞:   
  “翼德,这位诸葛先生乃是琅邪名士,定然不会是奸邪之徒!可以将他放了吧?”   
  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王奇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威,而是故意用征询式的口气问主审官张飞,有意识的创造这样人人不得临驾于法律之上的氛围。   
  “啊!这当然!由主公担保,此人当然是无罪释放了!”张飞憨笑道。   
  王奇也不再理会张飞接下来的审案了,反正请来的那几个老人都是真正的本地长者,一般的人他们都认识,就算不认识,张飞回头还得向自己报告,也不可能直接将人杀了的,所以不准备再继续听张飞审案,而是好好的和这位诸葛之虎谈一谈。   
  “子瑜受惊了!请先到我的驻地休息,我们回头再谈,如何?”王奇笑道。   
  “敢不从命!”   
  诸葛瑾也是洒脱之人,对于王奇这样的邀请并没有拒绝。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一百六五章 缚虎无绳    
  (小弟的新书《安禄山新史》正在封推中,欢迎大家前去指点品阅!)   
  经过一番梳洗,诸葛瑾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了王奇面前。   
  王奇本来叫人给他准备了一套华服,但诸葛瑾却因为自己的白身身份,委婉的拒绝了王奇的好意。虽然现在仅仅是一身普通的布衣,但穿在诸葛瑾身上,却反而更加衬托出了他的清高。   
  “诸葛先生好风采!”王奇真心的出言赞道。   
  诸葛瑾就有这样的风采,那诸葛亮是不是应该更加的气质非凡呢。   
  “丞相夸奖了!”诸葛瑾恭敬的对王奇作了一揖,谦虚道:“后学末进,不敢当丞相先生这个称呼,丞相请直呼学生表字即可!”   
  王奇这位汉室大儒,在北方士子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一直执教作为中原第一书院的颍川书院,期间指导过很多前来游学的青年士子。所以中原地区的学子在见他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学生之礼拜见的。   
  “哈哈哈!子瑜大才,堪当先生这个称呼呀!不过本相还是称呼你为子瑜吧,这样亲热些!”王奇笑道。   
  左手前伸,将诸葛瑾引入座中坐下。   
  “子瑜为何会在被囚在开阳大牢中,本相听闻诸葛家族已经迁出琅邪了呀?”   
  “丞相所言不差!因为先父早忙,诸葛家已经破落,早就准备另谋出路!再加上去年听闻青州缺粮,学生和学生的叔父就猜到曹操肯定会南下寇掠徐州!为了家族的安全,叔父建议将家族分为两支,由学生供养母亲前往江东避难,而叔父自己,则是带了学生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前去投靠荆州牧刘景升!”   
  王奇点了点头,在乱世中,很多大家族都是出于这样考虑,才分开投靠不同主人的。诸葛玄这样的安排,完全和历史是相符的。   
  “只是学生刚到江东,就听闻曹操寇掠徐州,不但屠戮百姓,还发人祖坟。心中挂念先人之事,才将继母托付吴郡孙伯符照应,自己回来探寻祖居的消息!那想到,刚到开阳,就被此地的曹军给抓住了,如果不是丞相出兵相救,恐怕要遭那些贼子暗害了!”   
  诸葛瑾说完,又诚挚的对王奇作了一揖。   
  “子瑜不要客气,本相身为天子重臣,未能保全徐州百姓,已觉心中有愧,怎敢再受子瑜这一礼!”王奇连忙扶住道。   
  诸葛瑾对于王奇出兵的真正原因,早就心中有数,不过他现在还没投效那一家的打算,对于王奇现在的作态也就不是很放在心上。看王奇伸手来扶,也就顺势站了起来。   
  下人已经将茶水送了上来,王奇示意诸葛瑾喝茶。(注:此时可还没有端茶送客的规矩!)   
  “子瑜现在已经得脱牢笼,接下来有何打算呀?”王奇微笑着问道。   
  诸葛亮既然已经去了荆州,那短时间内就不用考虑了,面前的虎虽然不一定比得上那龙,但也是难得的人才,既然从面前走过,就没有理由不挽留一下。   
  “虽然得脱牢笼,但是先人故地还未探访,所以学生准备先去一趟阳都!”诸葛瑾微微犹豫道。   
  他也从王奇的话中听出了招揽的意思,只是他现在家中的事情还没安定,并不想马上投效那个势力。更何况,王奇军人才济济,自己虽然才能不错,但毕竟年上小了点,就算投效的话,也不一定能直接得到重用。还不如再过一段时间,等自己的名声上去了,看看形势再说。   
  “这个自然,那子瑜拜访完先人故地后呢?”   
  “这个,继母仍在江东,学生还得回江东照顾母亲呢!”   
  “子瑜大才,当世罕见,何不出仕朝廷,为国效力呢!如果子瑜愿意投效,本相完全可以给你引荐一下!至于令堂,只要子瑜在这边有了一个显赫的地位,随时可以叫人再将她接回来呀!”王奇笑着说道。   
  诸葛瑾这回真的犹豫了。   
  他本人的才能的确很高,但战略目光却稍有不如。一般家族发展的决定,都是由他的叔父诸葛玄来决定的,他这个长子长孙,反而只是一个听令行事的人。对于投效王奇这件事,诸葛玄早有论断。他觉得王奇现在虽然风光极盛,诸侯表面都得听从他的命令,但实际上,他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他认为王奇现在就像战国时的秦国一样,本身实力最强,却并不足以一下子扫平六国,如果六国合纵抗横的话,那王奇就会陷入险境,特别是王奇并没有什么大后方,让他不能像秦国一样据险防守。   
  诸葛玄在去年分开前,就曾经对接下来的事情进行过判断,认为如果王奇任凭曹操吞并了徐州,则第一霸主将会变成曹操。如果王奇出兵干涉,当战事胶着时,诸侯还可能会相安无事;一旦王奇对曹操形成绝对优势,马上就会引起其他诸侯如袁绍韩遂刘繇等人的反弹,王奇到时肯定会首尾不能相顾。如果再加上异族也趁机南下,说不定就连京师洛阳都不一定保得住。   
  诸葛瑾对于他叔父诸葛玄的话还是很听从的,虽然他觉得以王奇的才能,不大可能不考虑到这种情况,但还是有点担忧。   
  “多谢丞相美意!学生年少识浅,出仕一事,暂未想过!此事还是以后再说吧!”诸葛瑾还是决定不马上出仕。   
  说完这句话后,又歉意的向王奇作了一揖。   
  “呵呵!无妨!子瑜不想出仕我也不勉强,不过将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请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相助!”王奇面上还是那和煦的笑容。   
  王奇并不是急着想要他投效,主要是因为诸葛瑾刚刚说他的继母托付给江东孙伯符照顾了,直觉孙策是准备招揽他,为了避免这样的人才被孙坚所用,王奇就算明知道不大可能,也会尽量挽留的。   
  “谢丞相!”   
  诸葛瑾听到王奇这样说,刚才一支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以王奇的地位,完全可以正式下令征召诸葛瑾的。诸葛瑾就深怕王奇不同意,下征召令来为难他。听到现在王奇这样的宽容的说话,心中顿时对他充满了感激。甚至已经在悄悄琢磨,是不是等过一段,就去投效!   
  王奇对名声极为爱惜,当然不可能做出强行征召这样的事情。以诸葛瑾的脾气,就算自己强行挽留,也很有可能弄得不欢而散。听他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对自己的继母极为尊重,可惜现在这个把柄已经落入孙策的手中了。   
  不过就算现在他的继母在自己面前,王奇也只会好好的待她,而不敢用她来要挟诸葛瑾。徐庶的例子自己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面对诸葛瑾这头从自己眼前经过的老虎,王奇只能暗叹,没有缚虎之绳呀。   
  虽然没得到诸葛瑾,但像他这样的人物,对自己的直接威胁也不是很大,就客气的继续请诸葛瑾喝茶聊天。   
  各种各样的话题两人聊了很多,对诸葛瑾的才能,王奇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王奇丰富的知识和新奇的观点,也让诸葛瑾大为叹服,暗赞王奇不愧为一代大师。   
  ……………………………………………………   
  张飞审的案子在下午就结束了,王奇只是大致的翻了一下,看到里面没有什么成名人物,赦免了几个不是什么重罪的家伙,也就将案卷发下去叫人按律行事。   
  晚间贾诩来报,说曹操粮草基地郯县的情报已经探出来,而且情况出乎王奇意料之外的好。   
  城中号称有五万大军驻守,实际则仅有正规的青州兵一万,还有就是从各地战场上活下来的伤兵一万来人,实际战力应该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听到这样的消息,王奇觉得很有必要再改变策略。下邳城形势不明朗,如果不及时救援,很有可能出意外,既然郯县的守军并没自己想象的那样多,是不是只要派一部分人去打就可以了,自己则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先期救援下邳。   
  两位军师郭嘉和贾诩,对于王奇的这个想法并不置可否。如果王奇分兵的话,交战时肯定会增加伤亡,但如果不分兵,要是让下邳城被攻下了,那增加的伤亡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了。两人只是将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具体的决定则完全由王奇来下。   
  不过贾诩到是提醒了一句,“下邳南边好像新来了一彪人马,刚开始还和曹操打过几仗,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两边都罢战了,所以对这路人还得小心一点。”   
  由于曹军挡道,还没有这路人马的具体消息,王奇并不在意,认为那应该是陶调来的援军,对贾诩的提醒也没太放在心上。   
  王奇最后下令,让杨奉带三万兵马前去攻打郯县,一定要确保尽快将城打下来,再来和自己汇合。自己则是带了剩下的五万兵马,先去下邳城救援。   
  王奇的盘算打得很好,不过此时曹操的情况,却并没有王奇想象的那样差。   
  ………………………………………………………………   
  笮融很紧张,身为徐州军将领的他,此时却正在曹操军中。   
  他本来觉得曹操和陶谦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自己的生力军一到,就绝对能够轻易分出胜负,如果机会把握的好点,说不定凭自己的影响力,还有可能将双方的人马都吃掉,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当徐州王了。   
  只是他不但本人才能有限,他带的兵也能力有限,经历了三次战阵,不但没有冲破曹操军的包围圈,反而让自己军折损了几千人马,有一次如果不是城内配合,都差点被曹军给包围了。   
  这样几仗下来,笮融当然要想方设法寻求别的道路了。   
  既然没能力救援陶谦,那就干脆投效曹操吧。笮融无奈下想出了这个主意。他曾经期望过,通过救援徐州,让陶谦免除对自己的惩罚,但现在明显是不现实的了。   
  “丹阳笮融,拜见将军!”笮融恭敬的对着曹操作揖。   
  “哦!阁下就是那个有徐州佛陀之称的笮融!”曹操并不是用疑问的口气问话,而是以肯定的语气说话。   
  “不错!正是下官!”笮融微笑道。   
  只要曹操听说过自己的名声就好,想来他应该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徐州的影响力。曹操的屠城行为,已经让徐州民众心中充满反感,只要他还想得到徐州,就肯定少不了要求助自己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好好的提一些条件了。   
  “哼!如今两军交战,笮国相此来何事呀?”曹操刚刚还笑眯眯的,突然就变了脸色。   
  “这!”笮融一惊,但他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强自镇定道:   
  “下官是不忍见到徐州百姓再因为陶谦而受罪,才来求见将军!”   
  脸上配合的露出一服悲天悯人的表情。   
  “哦!”曹操佯作好奇的道。   
  内心已经笑翻了,哼,明明是想要投降我吗,怎么还说的这么义正词严。   
  “那陶谦窃居徐州多年,徐州百姓对他已经对他极为不满。这次竟然还派人刺杀了曹太公,实在罪该万死!将军大军入徐,他就应该乖乖的出城受死,如今却挟持了下邳百姓,抗拒将军,实在是让下官这个下邳相心寒呀!”笮融摇头悲伤的说。   
  他并没有直接说投效之类的话,下面当然该是由曹操接口了。   
  “好!想不到徐州还用笮国相这样深明事理的人!”曹操赞道。   
  “既然如此,国相何不与我军配合,共同攻击下邳城,事成之后,本将愿意把广陵下邳两郡割与国相治理!”   
  曹操说话的样子也是一脸的公正,仿佛这次攻击徐州,真的是不得已为之似的。不过最后关于割让两郡的话,却让他们协议的内容蒙上了黑色的印痕。   
  “这个,彭城相薛礼是下官的好友,将军能否……”   
  笮融看到曹操这样的表现,当然知道他是领会自己的意思了,但他对曹操提出来的条件却不是很满意。自己原来已经控制了下邳广陵彭城三郡,如今只剩两郡可以归自己,当不能就这么算了。   
  “听闻广陵太守赵昱和大人素来不合,曹某愿意派人帮国相去除,到时把薛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