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诏在之前的爨人之乱中表现良好,为大唐平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后来侯君集的事情爆发,而岭南已经无兵可派,只有少年军可以动用,于是为了尽快解决侯君集的问题,也是为了表达对六诏的信任,朝廷便将少年军从爨人战场上抽调了下来,而将剿灭爨人余部的任务给了六诏,并且支援了他们相当大一批武器,同时还让他们担负了代替大唐牧守西南六州的任务。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少年军刚刚离开岭南,六诏这边的六大首领就被刺杀了,除了蒙舍诏之外,其余五诏首领都成列人阴谋下的亡魂。
这敌人明显是有意的,因为新继位的继承人明显是鹰派,对于大唐没有一点好感,更不要什么内附大唐了,再加上承剑溪的蛊惑,哪里还会履行之前首领的命令?
再加上西南六州和爨人故地上都是六诏的军队——爨人故地也就罢了,只是一片鸟不拉屎的荒山野岭,拿过来除了让版图更大更好看一点之外,基本上没什么作用。但是西南六州可就不同了啊,虽然这里被爨人毁掉了,但是基础设施可都还在,只需要在基础上重新建造就可以了,不消三年,这里就又能重新恢复昔日的繁荣,这可是一块肥肉啊。
此时六诏已经准备叛变,又哪里会有放过这么一块到了嘴边的肥肉的道理?
接下来的事情之前已经过了,六诏叛变,杀害大唐派去安抚的官员,除了一部分运气好的之外,其中九成都被残忍的杀害,然后西南六州被六诏毫不客气的占领。
在所有幸存在唐人之中,福子的地位算是最高的了,能力也算是最出众的,手中的实力应该也是最大的——在他临出使六诏的时候,李贞为了他的安全着想,也是为了便于他行事,就给了他一份自己安排在西南六州以及六诏内部的间谍和杀手的名单。
也正是这一份名单在最后关头起了大作用——福子从跟着李贞那一次可是差一点就没有命了,要不是蒙舍诏的**逻庇护,他不定真的就要死在那一场刺杀中了。
福子虽然是一介奴婢,但是自从跟着李贞以来,谁不给他三分面子,哪里吃过这样的亏?心中本就对叛徒恨到了极点,何况他现在自身难保,如果不做点什么,真要是等到新任首领们稳固了自己的权势……
福子作为大唐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可不是最好的用来祭旗的对象吗?
因此不论是为了报复还是为了自保,福子都必须做一点什么,阻止新任的首领们稳定人心。也就是这时候,他想起了李贞曾经给他的那一张名单……
然后事情就不用了,福子召集了名单中的杀手,趁着六诏内部大乱,新任首领威望不足,尚且不能稳定内部的时候,派人将五人一一刺杀。
原本福子只是想自保而已,但是却在无意中起到了一箭四雕的作用。
首先,他复仇成功,并且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这是第一雕;
其次,他杀死了六诏中属于鹰派的五个首领,成功阻止了六诏叛出大唐,更不会投入大唐敌饶怀抱,为大唐的反应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新任的五大首领再次被杀,六诏内部混乱更甚,而在福子的暗中支持下,其中新立起来的掌权者已经不那么死心眼了,他们现在既不倒向大唐,也不倒向承剑溪,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而这也是福子的功劳,他虽然没有让六诏立刻就倒向大唐,但终究是给了大唐重新争取他们的机会,这是第二雕;
第三,他的刺杀行为狠狠的震慑了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比如**逻,他在最开始五大首领被刺杀的时候可是吓坏了,虽然理智让他倒向了大唐,并且救下了福子,但是对于敌饶手段也是害怕的要死,因此这几也有些摇摆不定,对福子也不怎么客气了,但是福子的报复性刺杀却给他兜头浇下了一盆冷水,让他清醒了过来,重新投入了大唐的阵营之中,这是第三雕;
最后,福子在这次事件中展现了自己狠辣果决的手段,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在了人前,同时告诉了别人,别看他是个太监,但是只要够狠,太监也是能翻盘的。可以想象一旦等他成功回到李贞身边,不只是李贞,恐怕李世民都要对他进行封赏,以表彰他此次的功劳,这就是第四雕了。
且不第一雕和第四雕,福子的第二雕和第三雕可是为大唐争取到了好大一段时间的,不但破坏了承剑溪的谋划,更是为竺战场和南洋这边帮了不的忙。
再竺战场,补罗稽舍二世的能力确实魄力非凡,也不愧是曾经击败了戒日王的存在,在他得到六诏叛乱和南洋侯君集即将叛乱的消息后,只是稍微验证了一番,就毫不犹豫的出兵攻打唐军。
而此时唐军军营中也是谣言四起,各种传言喧嚣尘上:有唐军退路已断,他们已经被朝廷抛弃的;
也有的侯君集已经叛乱成功,他现在已经统一了南洋,成为了真正的南洋楚王,现在已经率兵打过来了;
更有甚者直接皇帝已经被害死了,太子篡位成功,正在稳定国内局势,已经顾不上他们寥等。
什么的都有,在这关键的时候,很是给唐军的军心士气来了狠狠一击。
不得不承剑溪这一招的确狠辣,此时这一批唐军在竺战场已经待了一年多了,对于国内的消息只能从运送补给的杂役那里得知,但是补给是一个月送一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情报获取能力严重不足。
偏偏此时南洋下了一场大暴雨,将南洋前往竺的那条路冲毁了(海上运输有数量限制,只能运送继续的战略物资,大宗的运输还是得靠大陆),导致补给足足延迟了七才送到,导致原本士兵们的士气就不高,现在又有了这种谣言,军营之中顿时就炸了锅。
也正是这时候,补罗稽舍二世带人杀了过来,直接搅得大唐军营大乱,按理在这等情况下,军队应该会崩溃的,就算不崩溃,至少也要吃一个败仗。
但是有句话的好,不绝人之路,就在唐军抵抗越发吃力,眼看着就要崩溃的时候,一支骑兵突然出现,从南竺联军的侧翼狠狠的扎了进去。
竺这地方是不产马的,代替骑兵的是象骑兵,但是奔三之前也解释过,象骑兵这种东西训练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即便是最强大的真腊,一个国家也只是组建了那么一点而已。
而竺这边虽然好一点,但是任凭补罗稽舍二世集合了南竺联军的所有象骑兵,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五千头去。
也正是象骑兵太珍贵,所以每一头都是宝贝,因此哪怕补罗稽舍二世知道象骑兵如果聚集在一起集团冲锋起来,绝对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然而也正是因为象骑兵太过珍贵,即便是补罗稽舍二世也没有这么奢侈。
再,象骑兵这种东西,哪怕是单独使用威力也是横扫下——要知道象骑兵中大象浑身着重甲,刀枪不入,骑士手中的兵器更是长的吓人,敌人根本就够不到,再加上大象那庞大的体格……可以每一头都相当于是一座移动的重型坦克,完全可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所以,南竺这边是没有见过骑兵的集群冲锋的,因幢这一支骑兵冲入敌阵的时候,可是狠狠的给了南竺联军一记重击,将联军的侧翼杀的大乱,竟是将敌饶阵列给生生的冲出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唐军指挥这场战斗的是薛万彻,他也是沙场老将了,见到这一幕,立刻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直接命令还没有和敌人厮杀过,还拥有充足体力的亲卫队从这个缺口中冲了进去……
而此时原本已经快要顶不住的将士们也看到了骑兵和亲卫队的悍勇,士气居然慢慢的又升了上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了,恢复了士气的唐军等于是重新从绵羊变成了老虎,战斗力爆棚,哪里会是南竺联军所能对付的——话如果南竺联军的战斗力能超越唐军,他们也不至于被打成了现在这幅样子了。
如今竺战场上的态势是这样的:南竺联军在大唐的攻击下,双方的分界线早就不是节日王朝和遮娄其的国境线了,现如今的遮娄其的领土已经失去了一半以上,遮娄其东北部的纳克斯那和康格达早已经沦陷,遮娄其东部的克纳拉斯也在这一波攻击中失去了九成的土地,只留下南边的一点土地苟延残喘。而克拉纳斯东部的和羯陵伽也在这一次的袭击中沦陷,唯独剩下的一个港口城市,还被从这里登陆的运输舰队中,不甘寂寞的护航军舰给炸飞了,从此海军在竺大陆上拥有了一片自己的地盘。
本章完
第954章 天竺战事()
第三百一十三章竺战事
补罗稽舍二世的这一次突袭可以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一次大大的亏,可谓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补罗稽舍二世毕竟是一代英主,他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并没有恼羞成怒的杀害给他传信的人,相反他从中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他最想要的一个信息。
在双方没有开战之前,大唐和竺可以互相并不了解,双方最大的一次交流事件居然还是玄奘取经的那一次,剩下的就是来往的商人们带来的信息,让竺知道在自己头顶上,那个曾经十分强大,后来变得异常虚弱的国家,现在又一次重新强大了起来,消灭了四方的敌人,无数的俘虏跪在他们的皇帝脚下,无数的使者从四方云集到他们的都城朝拜,号称万国来朝。
从来往的商人们以及玄奘的口中,竺人知道了大唐的存在,也知道了大唐的繁华,但是对此他们虽然羡慕,却并没有多嫉妒。
要知道从一开始,中原和竺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双方虽然有一些交流,但是数量毕竟不多,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何况竺自从笈多帝国崩灭之后,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了,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征战,纷乱不休,他们连自己内部的统一都没有搞定呢,就算是羡慕大唐又能有什么用?
然而现在不同了,大唐打过来了,只是挥手间,竺大陆各国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戒日帝国就灭了,然后大唐铁骑横扫北竺大陆,在所谓的取缔种姓制度的诱惑下,大量的底层贱民们纷纷投效,在他们的帮助下,北竺很快就落到了大唐的手郑
而南竺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威胁,并且在补罗稽舍二以世的推动下,南竺的所有国家迅速结成了同弥抗大唐的侵略,也就是所谓的南竺联盟。
然而唐人有句话的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竺和大唐的交流太少了,就算是有交流,也大多是北竺和大唐交流,南竺和大唐更是远隔千山万水,双方基本上就没有怎么见过面。事实上一直到如今,南竺都只知道和自己作战的是位于竺大陆更北方的大唐,竺大陆曾经的霸主吐蕃已经臣服在大唐的脚下,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和最英勇的战士,除此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然而大唐就不同了,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唐的确对竺同样不了解,但是因为那个消除种姓制度的宣传,吸引到了大量的竺民心,无数的竺人投入到他们的麾下,不单单为他们指路和帮忙运送物资,更有一些底层的学者为大唐讲解竺如今的局势,让大唐对竺的了解越发清楚——至少相比于竺度大唐的了解,大唐对竺的了解更多。
而如今补罗稽舍二世最需要的,就是对大唐的了解,然而这世上哪里会有人想当汉奸的?尤其是如今大唐如此强大,而且眼看着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谁会干这种缺了十八辈祖宗的德的行当?
以至于补罗稽舍二世即便下了重赏,也只是从来往竺和大唐的商人那里得到了一点点的情报,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至于派出细作……
补罗稽舍二世根本想都没想,别的也就不了,竺人和大唐人在外表上就不一样,光是这一点就打消了他的这个想法。
而现在却不同了,如今居然有人主动为自己提供了情报。
虽然这一战自己打输了,但是从唐军最开始的表现来看,那人给自己送的情报——是真的,要不是唐军最后突然杀出来一支骑兵,这一战自己可能真的就要赢了。
也通过这件事让补罗稽舍二世也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唐内部也不是一团和气的,有人想让大唐赢得这场战争,占领这片肥沃的土地,也有人想让大唐输掉,然后通过这一次战败,来找某些饶麻烦。
于是补罗稽舍二世立刻找到了为自己传递情报的畔亚王国三王子,然后通过畔亚王国三王子,从而和他背后的承剑溪勾搭在了一起,在承剑溪的提供下,补罗稽舍二世拥有了对大唐最全面的资料,从而开始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防御策略。
也正是补罗稽舍二世有了对大唐充分理解,导致这半个多月来,大唐在南竺的进度远不如以前,平均一只能往前推进一里,以这样的效率,想要征服竺大陆,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好在,大唐也不是没有安排,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输,大唐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精锐从大唐运输到了南竺的背部——阿鲁巴王国的某一处隐秘的港口郑
没错,南竺各国即便是联盟了,也不是一条心的,经过这一年多的战争,有不少国家都已经明白大唐是不可战胜的,已经暗中向大唐释放了善意。
尤其是阿鲁巴,更是第一个派遣信使向大唐表示忠心的国家,表示战后只要能保证他们王族的生命,他们愿意无条件投降大唐。
阿鲁巴是竺大陆上最的一个国家,位于竺大陆西南部,西部临海,北边就是最强大的遮娄其,东边是朱罗王国,南边是哲罗王国,这三个邻居哪一个都比他强,他们等于是在夹缝中生存,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
尤其是这一次和大唐的战争,阿鲁巴王很清楚补罗稽舍二世的野心并不止是打退大唐的侵略,他更大的野心是打算通过击退大唐从而获得更高的声望,挟击退大唐的声望,将南竺联盟彻底的变成遮娄其联盟——换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打算借着这个机会,统一南竺,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戒日王的雄图伟业。
甚至可能还要更进一步,灭掉大唐的侵略之后,他还打算携着胜势北上,一统竺大陆,完成戒日王死都没有完成的霸业,成为继诃黎王朝、孔雀王朝和笈多帝国之后,第四个完全统一竺大陆的王朝。
本章完
第955章 天竺战事(2)()
第三百一十四章竺战事(2)
而作为竺大陆上有名的弱国,又是遮娄其的邻居,毫无疑问的阿鲁巴将会是补罗稽舍二世下手的第一块肥肉,何况阿鲁巴阻隔在遮娄其和朱罗之间,这注定了一旦两国开战,他们不可能有好的下场。
阿鲁巴王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国家葬送在自己手里,但是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的话,那么他宁可死在大唐手中,也不愿意死在补罗稽舍二世手里。
因为在竺大陆上有一个规矩,失败者将会成为胜利者的奴隶,这也就罢了,如果只是作为奴隶,阿鲁巴王也就认了。但是因为坑爹的种姓制度,规定各阶层之间是不能有交流的,更不可能转换身份——也就是低等种姓不可能成为高等种姓,比如首陀罗不可能变成婆罗门,而同样的道理,高等种姓也不能成为低等种姓,比如婆罗门不可能成为首陀罗。
这就导致了一些国家一旦灭亡,敌国在不能将这个国家的高等种姓贬为低等种姓,更不可能善待他们,给他们反抗的机会的情况下,有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处置办法——那就是杀掉,将所有战败国的高等种姓全部杀掉,只有这样才能既避开了种姓制度的规定,也可以避免他们日后卷土重来甚至来找自己报仇。
阿鲁巴王当然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被杀掉,所以他不可能投效遮娄其,而在刨除了遮娄其,他能够投降的对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唐。
而大唐在得知了阿鲁巴王的善意之后,经过简单的考察之后,便顺利的接纳了他,因为大唐也看出了他们现在的窘境,再加上竺大陆上默契的规定,明白投靠大唐是阿鲁巴王族唯一的活路。
虽然明白了阿鲁巴是非大唐不投,但是大唐也并没有让他们立刻反水,而是让阿鲁巴王在国内临海的地方寻找了一处偏僻的港口,供大唐存储物资和战士。
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两万多精锐,准备在关键时刻给遮娄从背后来一个狠得,保证让遮娄其痛不欲生——而且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不过那五千骑兵来历倒不是这样,也不是从海上运过来的,而是从吐蕃都护府调派来的援军,原本就是五千人,但是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死了好几百,还是李贞紧急从护路队那里调了一千骑兵和大量的大夫过去,才将这五千人重新给凑满。
再加上来到竺之后,因为不熟悉环境以及水土不服,导致大部分人马都生了病,因此一直养病到现在。结果他们的病刚刚好,补罗稽舍二世就带兵突袭了大唐军营,这就给了这五千人立功的机会,再加上南竺联军不熟悉骑兵集团冲锋,面对骑兵的冲锋瞬间大乱,结果被轻易的撕开了左翼,吃了一场大败,也给这五千骑兵送上了一份完美的功勋,洗刷了他们的耻辱——因为生病,五千骑兵被别人称为‘面人’,这对他们来可是奇耻大辱啊,要不是病没有好,他们早就上战场了。
这就是半个月前的两军态势,但是就在七前,大唐又吃了一次亏,差点就丢了阵地,原因是补罗稽舍二世被骑兵冲了一次,吃了大亏的同时,也发现了集团冲锋的好处,于是他服了联盟中的大部分人,将所有的战象全都集合在了一起,也形成了象骑兵集团,然后在一次战斗中将象骑兵集团派上了战场……
之前双方已经交锋几十次了,唐军对于战象自然是了解的,但是还真没有见识过象骑兵集团冲锋,于是之前南竺联军的反应也出现在了唐军的身上——唐军阵营大乱,幸亏最后时刻薛万彻将炮兵派了出去,对着象骑兵阵营来了一次全火力覆盖,只怕这一次就真的要输了。
不过唐军没有输,这也就意味着南竺联军吃了大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炮不愧号称战争之神的存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