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来了,然后再李贞回来的第二天,就重新提拔他成为了越州舰队的大都督,然后那些溜须拍马之辈立马就又涌了上来……
因此对于李世民,刘仁轨同样是非常感激的,若不是他出手,李贞就算恢复他的官职,估计也要再等上好一段时间了。
也就是说,刘仁轨就是李贞和李世民之间的纽带,属于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
如果这个人换做李靖的话,李贞是肯定不会同意的,他是将海军献给了国家,但是他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海军彻底被朝廷拿走,从此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海军毕竟是在李贞的支持下成立的,就相当于是李贞的孩子一样,虽然明知道将这个孩子交给国家抚养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但是李贞也不希望以后这个孩子不认自己。
同样的,如果海军元帅换成薛仁贵的话,李世民一样不会同意,薛仁贵是李贞的绝对心腹,李世民好不容易将海军要了回来,现在又将其交给薛仁贵手中,这和重新交给李贞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海军元帅也只有刘仁轨担任,才是双方最能接受的。
然而话是这么说,对于刘仁轨升任海军元帅,李世民和李贞都是支持的,但是百官们就不这么看了……
本章完
第948章 各方反对!!!()
第三百零七章各方反对!!!
“陛下,臣有话要说。”听到李世民询问,一个人站了出来。
“王爱卿但说无妨。”看到站出来的人,李世民眉头微皱,这个人叫王敏之,出身寒门,前段时间刚刚提的礼部侍郎,原本李世民对他还是很看好的,因为此时朝中的寒门子弟并不多,这个王敏之作为其中的代表,又爬上了里不是了的位置,自然能引起李世民的关注。
说起寒门,就不得不说寒门之中走出来的官员了,虽然因为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关系,书籍开始普及,但是读书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十年寒窗不是说说的。所以哪怕已经有无数寒门弟子开始学习,但是距离他们真正成才却还需要却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也就导致了朝中寒门势力依旧单薄,也幸亏李贞和李世民联手狠狠的打压了一番世家,否则只怕如今的朝廷早就被世家所掌控了。
寒门之中难得出一个人才,李世民对于这个王敏之还是很看好的,甚至打算再过一段时间就再给他提拔一次,然而这个王敏之实在是不争气,居然在一次机会中和太原王氏扯上了关系,拜了王氏一个长辈为义父,还娶了一个王氏女子为妻,成了世家的代言人,李世民大为失望,对于他的感官也差了起来。
如今见王敏之居然主动站出来,李世民不由得心情大坏,同时也有些警惕——要知道在世家被打压了之后,可是元气大伤,从那时候其就一直都是在装孙子的,不被皇帝点到,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现在是什么意思?世家难道想要卷土重来?
“是,对于太子的提议,臣不敢苟同。”王敏之张口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说完不待李世民追问,就主动说道:“原本按照道理来说,刘大都督是海军的直接创立者,也是整个大唐最熟悉海战的人,由他担任海军元帅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一件事却是不能不注意,刘大都督虽然各方面都很合适,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并不是武将出身,以文人代武职,不啻于外行指挥内行——这可是军中大忌。
另外,刘大都督的资历太低了,他从军才多少年?满打满算也就三年罢了(之前刘仁轨是以文官的身份担任的登州造船厂厂长,不是军职),朝中比他资历更高的人多的是,如果让他担任海军元帅,恐怕有人会不服啊。若是陛下执意如此,那您让那些从军二十多年的老将们该怎么想?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大都督在职期间并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这点也是不能否认的,虽然他是海军的奠基人,但是却并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功劳让人信服——陛下,有功不赏会让功臣寒心,而无功却赏同样是大忌啊。”
“王敏之,你好毒辣的心肠。”
刘仁轨听得睚眦欲裂,王敏之这番话看似是一心为公,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听得出来他话语中隐藏的阴毒——别看王敏之巴拉巴拉说了那么多,但是实际上他只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挑拨刘仁轨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刘仁轨本是文官出身,而且还是半路出家,虽然精通武略,论海战战术指挥能力更是大唐无双,但是他文官的身份本身就让武将们很不舒服,现在眼看着他又要爬上更高的层次,武将们哪里会甘心?
而王敏之不但将他的出身拿出来批判,更是拿捏住了他最大的短板,那就是资历资历不足,那些军中宿老听到王敏之的挑拨,又岂会让刘仁轨成功登上元帅之位,让他踩在自己的头上?
至于王敏之说的第二件事同样是刘仁轨的短板,别看大唐海军的基础都是刘仁轨亲自建立的,但也正是他忙于建设,因此基本上没有带兵出海打过仗,就算是出海执行任务,也大多是以训练或者护送物资为主,这样的任务是个人都能干,哪里能算什么功劳?
而更毒辣的是,王敏之最后一句话,干脆就是拿刚才李世民的话来挤兑他自己——刚才李世民赏赐李贞的时候说有功不赏会让人寒心,他干脆将这句话反过来说,没有功劳却贸然赏赐,同样会让人不服啊。
可以说王敏之这一番话说下来,等于是彻底毁掉了刘仁轨担任海军元帅的可能性——大唐那么多立下过大功的人都担任不了海军元帅,你刘仁轨这个非军队出身,无资历无功劳的两无一非人员,凭什么当海军元帅?
“我一心为公,何来毒辣之言?刘大都督可不要乱说啊。”王敏之才不会在乎刘仁轨,这个文人中的败类,居然投靠了那群大老粗,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毒辣?我们文人,不一向都是以言语杀人的吗?你之前也是文人出身,难道这里面的道理你还不懂吗?
“……”李世民沉默了,不得不说王敏之此话说的太狠,不但挤兑住了刘仁轨,更是将李世民也挤得无话可说,更不敢将海军元帅交给刘仁轨了。
百官更是不会在这时候说话,这王敏之分明就是世家扔出来的一颗探路的石子,这牵扯到了世家与皇权的战斗,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又岂是他们能参与的?何况……
别管王敏之说这话究竟是什么用心,但是他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这一点上不论文武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文官考虑的是,如果刘仁轨真的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文人转行从军是行得通的?那些在文官阵营中不得志的人岂不是都会投入武将的阵营?这等于是在削弱文官阵营的实力啊,这怎么能容忍?这条路不能开,为了文官阵营的未来,必须要打压刘仁轨。
至于武将阵营的想法更简单,你刘仁轨算个什么东西?一个寸功未立的文官叛徒罢了,要不是我们收留你,你早就成丧家之犬了,现在得志了也想爬到我们头上拉屎?想都不要想。
本章完
第949章 元帅归属()
第三百零八章元帅归属
就在百官沉默的时候,李贞忽然笑了:“启禀父皇,儿臣觉得王侍郎说的很有道理,刘仁轨的确是不适合当海军元帅,这件事是儿臣考虑不周,还请父皇恕罪。”
“嗯?”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李贞,就连王敏之都是一脸的懵逼,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我们的猜测有错?李贞和刘仁轨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那也不对啊,之前可就是李贞在硬挺刘仁轨啊,而且看李世民的意思,也是很中意刘仁轨的,这要不是有人阻拦,这个海军元帅的位置可就要真的落到刘仁轨头上了啊……难道李贞已经猜到了自己会出来反对?又或者说他已经知道了世家在干什么?
不可能吧?
如果李贞真的这么厉害,那世家应该早就被灭了才对啊。
对,肯定是这样的,事情这么隐秘,他不可能察觉的。
不光是百官,李世民对于李贞的突然改口也同样非常的疑惑,眉头不由皱的更深,略带不满的看着李贞问道:“贞儿,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就不用说了,儿臣的理由和王侍郎是一样的。”李贞轻笑道:“海军元帅乃是一军之主,位置何等重要?虽然现在只有三支舰队可以调度,但是泉州舰队形成战斗力后,佛州舰队和马六甲舰队马上也要开始训练了。
有了前面三支舰队的训练经验,我们最多八个月,这两支舰队最短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而这还不是海军的终点,在儿臣的规划中,海军短时间内至少需要十支以上的舰队才能保证我们现在的领海安全,一支舰队大概在三万人左右,这就是三十万人啊,绝对的位高权重——这样重要的职位又岂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什么?十支舰队?三十万人?”百官惊呼,通过三大舰队,百官已经看出了海军的未来,但是他们却绝对没有想到,李贞的野心居然这么大,三十万人,这可已经相当于是十六卫的总数量了(每卫维持卫军25000…40000人,所领为常备军),而且看李贞的意思,十支舰队也只是暂时的,随着地盘的增长,舰队的数量将会再次增加,至于未来增加到什么程度,那要看大唐究竟能打下多少地盘了。
这么大的编制,真的是一个海军元帅能指挥的动的吗?
所以在听到李贞的话之后,百官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李贞要疯了,虽然他们不知道一支舰队组建起来需要多少钱,但是光看李贞卖的那些千吨级商船的价格,就明白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目,毕竟和只要能跑就行的商船不同,战舰的质量可是杠杠的,在制作工艺上也更加考究,制作价格哪怕是出厂价,也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这还是船的价格,人员训练同样非常耗钱,如果按照李贞所说,一支舰队三万人的话,半年的训练时间绝对不会比船的价格低多少。
这么多钱,难怪李贞会这么大方的将海军献给国家——原来他自己也养不起了啊。
百官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贞儿,你到底想说什么?”李世民却有些不耐烦了,李贞巴拉巴拉半天,却连正题都没有进入,怎么这么多废话啊?
“儿臣的意思是,刘仁轨现在的能力足够,但是资历太低,担任海军元帅还是太早了一点。而且仔细想想,海军元帅的权柄太重,一般人也不能担任,整个天下有资格担任海军元帅的人只有一个……”李贞忽然抬头,直愣愣的看着李世民:“那就是父皇您啊……”
“什么?朕?”李世民怎么也没有想到,李贞居然将火烧到了自己的头上。
但是虽然惊讶,可他却并没有反驳,因为如果仔细想想的话,貌似能担任这个职位的,也只有自己了。
海军元帅的位置很高,想要担任这个职位的人也很多,但是比较尴尬的是海军这方面大唐才是刚刚起步,有能力做元帅的没有资格,有资格做元帅的的偏偏却没有能力,毕竟海战和陆战是不同的,让一个陆军出身的指挥海战,那结果将会是相当感人的。
而且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再加上李贞说的至少十支舰队的构思,可以看得到的是,海军的地位必然会上升到一个足以和陆军相提并论的地步。那么如此以来作为海军的直接控制者,元帅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了,那些有资格做海军元帅的都是陆军出身,让他们指挥海战,那不是在指挥海战,那纯粹就是让海军去送死,何况直接指挥三十万军队也不是一般人能指挥的,就连刘仁轨都不行,何况他的资历也不够……
再说这海军元帅的权柄也太大了,李世民也不放心将其交到别人的手上,想要解决这个难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自己造的锅自己扛……
当然,也不只是自己来扛,海军终究还是要交给刘仁轨的,只是换了一个方法罢了……
“贞儿说的很对,海军元帅的确只有朕能担任了。”李世民先是夸奖了李贞一句,然后又道:“不过朕毕竟是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一心将心思扑在这海军上,所以朕需要几个副手协助朕管理海军……”
“这一手高明啊。”李世民都将话说到这里了,百官要是不明白他们父子俩的打算,那就白白在官场混了几十年了。
同时也不由的心中赞叹,不愧是皇帝啊,这么做不但解决了刘仁轨资历不足的问题,更是将刘仁轨拉到了自己手中,从此刘仁轨既不属于文官阵营,也不属于武将阵营。从此以后他的阵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阵营,谁是皇帝,他就会和谁站在一起,谁是皇帝,他就会效忠于谁,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阵营,也是无数人从始至终最想要的站队,但是很可惜,想要和皇帝站在一起,那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资格的。
细数贞观年间,真正处于中立状态的人一共也没有多少,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半隐退状态,就连李靖都不能算是李世民的心腹,否则他也不会在东突厥之战之后,基本上处于半隐退状态了,不就是为了避免李世民的猜忌吗?
而且这么做也不用担心别人反对了,最高的海军元帅已经有主,至于元帅的副手,这些军中大佬们还看不上眼,地位也就和自己差不多,不用担心一个新人踩在自己头上,他们自然也不会争夺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职位……
本章完
第950章 成立海军区()
第三百零九章成立海军区
“父皇所言甚是,海军元帅只能有一个,但是副手却可以多设立几个,儿臣也是这个意思。三寸人间
“这个办法好,那么越州舰队和泉州舰队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岭南军区吧,岭南军区统管越州舰队和新成立的泉州舰队,至于这个总管,由刘仁轨担任吧。”李世民立刻明白了军区的好处,虽然总管在军区之有绝对话语权,但是海军元帅却拥有绝对的指挥以及调配权利,这也可以避免海军区总管拥兵自重——只要你稍微有一点这样的苗头,我这边可以一纸调令将你调开,如果你不服气,那么我随时可以命令周围的舰队对你进行围攻,算你战力再如何强大,但是在周围都是敌饶情况下,你又能猖狂到几时?
“多谢陛下,多谢殿下,臣定当竭尽全力,治军御敌,绝不负陛下和殿下厚望。”刘仁轨感激涕零,虽然没有得到最想要的海军元帅的位置,但是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岭南海军区总管的职务其实和海军元帅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大唐在现在一共也只有三个舰队罢了,其两个在岭南军区,在刘仁轨的管辖范围内。刘仁轨作为岭南海军区总管,可谓是海军的无冕之王,除了不能指挥北方的登州舰队之外,权利一点都不海军元帅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海军区其实和道的作用是一样的,不过道只是一个名义的行政单位,并没雍政府』机构,道行军总管也大都是临时设立(刘弘基这个之前过了,是李世民担心李贞控制不住岭南局势,因此派刘弘基担任岭南道行军总管来给李贞镇场子来了),一旦战事结束立马撤销(如李靖在灭突厥的时候是定襄道行军总管,可以控制周围所有的兵马,而一等到突厥一灭,立马撤销了)。
海军区却不同,这是常设单位,总管拥有军区内舰队的控制权,但是却没有开战权,这权利必须由元帅也是皇帝亲自授予,在这一点是不如道行军总管的——行军总管是只要是辖区内的敌人有侵犯的迹象,不用报可以直接开火,总体可以是各有千秋吧。
“贞儿你的提议很好,父皇已经准许了。论对海军的了解,其实你不下于刘仁轨,你还有什么点子,都一并出来吧。”李世民欣慰的看着李贞,这是自己选出来的继承人啊,相信有他在的话,算未来自己去了,大唐应该可以至少再延续几十年的繁华吧。
而且李世民还真不是在抬举李贞,要知道刘仁轨虽然是海军的奠基人,但是从最开始提出海军这个概念的可是李贞啊,这一点连刘仁轨都不如(刘仁轨之前可是一个官,他可不知道海军这个东西)而且海军的成立也是李贞自己坚持的,所需费用更是他自己一力承担,还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也都是李贞提出来的……所以在别饶眼,李贞对于海军的了解可是一点都不刘仁轨差的,此时听到李世民要李贞继续提出自己的建议,便纷纷侧耳恭听……
“父皇英明,儿臣的确还有一些的建议。”李贞见李世民答应了自己的提议,心高兴,连忙将自己的点子全部了出来:“除了岭南海军区之外,大唐沿海我们还可以设立渤海海军区,下辖两支甲级舰队,负责巡视北到新罗,南到淮河以北海域,江淮海军区,下辖一支加强舰队(通常意义来加强舰队是一支甲级舰队再配备十到十五艘战列舰以及相应的辅助舰只),负责淮河以南到钱塘江流域的杭州。杭州海军区,下辖一支甲级舰队,负责杭州以南到琉球北部海域。
除了这几个海军区之外,高丽半岛北方我们也需要设立一个海军区,不过这里地广人稀,这个海军区的作用只是要看好附近的倭国新罗以及那些蛮族以及保护好海参崴造船厂够了,所以不需要配备甲级舰队,一支乙级舰队足够了,舰队的驻地驻扎在海参崴,海军区的名字叫做海参崴海军区。
这是大唐本土的舰队,在海外,我们同样需要划分海军区,如南洋海军区,这片地盘太大,至少需要三支舰队巡守,还有婆罗洲,同样需要单独划分一个海军区,还有竺也是如此,不过具体该如何划分,驻地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个儿臣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不一一详细了,还需要我们慢慢考察研究……”
“的很有道理,这件事我们稍后研究一下,不过看诸位爱卿,应该也没有反对的意思,这件事这么定下来吧,至于具体细节,等以后我们慢慢讨论。”李世民虽然对于李贞的看法很满意,但还是怪异的看了眼李贞,他很确定李贞只怕在心早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这也幸亏是自己催问了一下,否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