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天国-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聩的枪声连连,还有雪亮的马刀闪烁成一道道的银河……

    马天保永远也等不来马复源描绘给他的那个美丽的黄昏了。

    “红军……是太平天国的红军来了”

    满城的城头,终于有眼尖的人已经看清了正纵横于战场之中的一杆写有着“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骑兵师”的火红大旗,顿时,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太平红军……咱们的救星啊……”

    更多的人在欢呼之余,热泪还情不自禁地充满了眼眶。

    而尽管一路上吃不好、又不敢歇好,总算也可以说是“很开心地”西逃的马复源,眼看着就跟说好了要在七个子井等候自己的那位“国王”兄弟汇合的时候,却是欲哭都无泪了。

    因为,好不容易才甩脱了背后的“太平汉军”的马复源,在接近了七个子井之际不仅没有看到他期望中的同类们,竟然又非常不幸地一头撞在了就像是一直都在专门等着他的“又一股太平汉军”的怀抱里。

    当然,这样的不幸的出现,马复源是怪不得他的那位“国王”兄弟的。

    按照当初马本源的设想,在他几乎是一口气就逃到了七个子井的时候,他的那位大哥马复源是应该能提前抵达这里迎候他的,但他没料到,他的那位大哥却失约了。

    环顾跟在自己身边的这倒也有近两万之数,但却几乎各个都像是丢了魂似的兵将们,再想想后面很可能还会有一直尾追自己不放的“太平汉军”,马本源虽然自己也是胆突的厉害,但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硬咬着牙以七个子井、塔呼及色必为中心做了布防,等候了他的那位大哥两天。

    从第二天开始,他的外围兵马甚至还跟尾追而来的祁宝相所派出的前卫部队招呼了几下子,尽管还是吃亏,却也舍不得放弃七个子井再顾自地跑路。

    直到发现“太平汉军”越聚越多,自己的兵马纷纷一触即溃,而他的那位大哥却还是音讯皆无,马本源这才不敢再有更多的奢望,只好恋恋不舍地丢下了七个子井,继续他的跑路生涯。

    如果按照原有的行进计划,祁宝相在“接手了”马本源丢给他的七个子井之后,应该是在这里暂时停留上一天,一方面是等着后面董福祥由一碗泉跟进而来,并顺便休整一下部队,另外,再派人与东面的刘昌林部取得联系。

    也就是说,当初的左宗棠在哈密运筹帷幄的时候,还是觉得马复源从巴里坤西逃的可能性是偏大的。

    不过,现在的祁宝相从抓获到的俘虏嘴里所得到的消息,却令祁宝相的那个短暂的休整成了泡影儿。

    因为马复源还在巴里坤。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祁宝相,不仅赶紧将师主力在七个子井、塔呼及色必一线展开,布置并加强同时针对东西两面的防御,还立即派出一部火速北进,抢占了笈笈台和鄂笼吉两地,彻底封住了巴里坤的西向之路。

    祁宝相坚信,只要刘昌林的骑兵师一进入巴里坤,马复源势必就会西窜,如果就此能够将马复源所部全部吃掉,则马本源的西宁回暴军筋骨俱断。

    果然,祁宝相在这边儿才刚刚全部准备好,那边儿的马复源就撞上门来了。

    bk

第三二二章 一阵猛烈的炮火,拉开了巴里坤最后一战的大幕() 
第三二二章一阵猛烈的炮火,拉开了巴里坤最后一战的大幕

    这一下,贪婪无比的马复源终于必须要为他所曾犯下的那一个个的罄竹难书的残暴和罪恶的行径,来还债了。

    当然,情知即将置身于绝地的马复源之类,为了他们能够脱离这种险境而再继续地美好生存下去,也还是要进行最后挣扎的。

    而由于人数不过才三千有余,且又必须在各要地分头据守的祁宝相师,也因此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因为仅仅逃得心急火燎的马复源之类尽管是天已黄昏才到了七个子井的外围,尽管是一连几天跑得连一顿热乎饭都没敢吃过,却还是啥都不顾,就先是狠攻了七个子井一整夜。

    七个子井没啃动,第二天的马复源转而又接着对笈笈台发动了一天的猛打猛冲。

    又到了一个黄昏,当马复源终于发觉自己已经实在是不可能从对面的祁宝相师所构筑起来的这道铜墙铁壁上,撞出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缝隙的时候,他甚至还真想接受手下们在万般的痛苦和无奈之中所提出的那个建议,干脆先抓紧时间快速北上,翻越高山大岭,然后再折向西去穿过那大片的浩瀚沙漠,哪怕就是多绕上百里千里,哪怕就是再吃更大的苦头,哪怕就是饿死在半路上,也不愿意跟眼前的这个祁宝相再纠缠下去。

    但是,到此为止的马复源已经把他的人生之路,彻底地给走到头了。

    因为在他的背后,刘昌林已经追上来了。

    而由他的南面的一碗泉方向,又突然杀出来了个董福祥。

    其实,马复源在他人生中的这个最后的夜晚,是可以能踏踏实实地享受上一顿好几天都没品尝过了的热乎饭的滋味儿的,但是他还是没敢享受,而是在极度的恐慌与不安中硬熬过了这一夜。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已经把他团团围困起来的“太平汉军”,居然还能给他一个安稳的夜晚。

    这当然不是刘昌林和董福祥对马复源有什么格外的恩惠。

    而是因为刘昌林放弃了自己的那个午夜围歼计划,接受了董福祥的建议,把马复源之类的性命延长到了次日的拂晓。道理很简单,风高月黑夜,绝不是除恶务尽的最佳时机。

    马复源和他那些既没能吃好,又不敢合眼休息的万余兵将一起,在难耐的惊恐和寒冷的夜晚中,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当然,对于包括马复源在内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也是最后一个的黎明。

    一阵猛烈的炮火,拉开了巴里坤最后一战的大幕。

    高亢嘹亮的冲锋号角声直冲云霄,将夜空撕的大亮,此起彼伏的喊杀声震撼大地,近万名红色的铁骑,顷刻间就把冻饿交加、疲惫不堪的马复源军践踏得七零八落。

    “九月中的巴里坤,夜里的那个冷劲儿,比起我们老家的冬天还要冷上好几倍。记得当时离开肃州西出嘉峪关的时候,师里的不少兄弟们都还在嫌怨刚刚得到的冬装补给的实在是太早,携带着又实在是太累赘。可是到了哈密,尤其是在巴里坤的最后一战中,跟马复源那伙子回暴在露天地里对熬了一夜之后,埋怨冬装给的早的,带着累赘的兄弟们再也没有了。”

    陇家禾,陇四,身为刘昌林的侍卫队长,却又在巴里坤这最后一战中再一次得到了上阵的冲杀大好机会的他,一谈起当年的这场“没有太大意思”的大歼灭战,说的最多的不是砍砍杀杀,而是却一个劲地说起了他们的冬装。

    “为了给我们进疆的部队准备冬装,方面军总部可是没少费了心思,陕西和四川的乡亲父老,也更是没少下了功夫,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骑兵部队,方面军总部简直就考虑到了家。因为,方面军总部给步兵兄弟们配发的是加厚了的棉衣裤和棉大衣,而我们,得到的却不仅是羊皮的棉衣裤,就连大衣、帽子、手套和靴子,也都是一色羊皮的。外面能抗风,里面又有暖融融的羊毛护着身子,那可真叫一个舒服。”

    每每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陇家禾又忍不住地还要叹口气,再摇摇头,“当然,穿着是舒服,是保暖,可看着的话……就不咋地了,可是不如当时左参谋长从北京随身带来的那种冬装。听说那最初先是人家教导旅,接着又是红一军的标准装备,不管是衣裤和手套,还是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高筒马靴,周身上下那都是清一色的黑亮皮子,又神气,又帅,看着就叫人流哈喇子。只可惜的是,左参谋长除去自己身上的那一套之外,仅仅就多带来了一套,那是林主任个人托左参谋长送给我们林总的礼物。呵呵,只是林总也没有享受到这套漂亮的衣服,因为被我们的师长赖皮赖脸地要来自己穿上了。”

    “后来的情况表明,在肃州的那一个月,其实还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进疆之后,各部的进展都是相当的神速,当初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全面补给,甭说是打仗,就是单凭那猴子似的天气,也能把兄弟们都折腾趴下了。马复源的那伙子东西就是这样。”

    而每每说到最后,这位陇家禾就会情不自禁地咧开大嘴开心地笑着,“他们进疆可是比我们早了好几个月,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的准备却明显不足。其实也难怪,他们或许也想到了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可除去抢之外,他们还能依靠什么?谁又会肯帮他们什么?哈哈哈……”

    “我们师长说了,他想亲手宰了马复源,但是方面军总部早就有了严令,不到万不得已,严禁他上阵冲杀。于是,他就只能叫我代劳了。只是这一次的冲杀,实在没有当初去抓任武的时候够味儿。你看看你面前的那伙子东西,身上花花绿绿的,穿裹着什么的都有,一整夜熬下来,各个被冻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连刀矛都快拿不住了,跟这种已经如同是叫花子似的东西动手,实在是有伤我们的名头。但尽管如此,还是得杀……”

    的确,还是得杀。对待敌人,就不能有半点儿的怜悯,东郭先生是做不得的。

    bk

第三二三章 晦气了多时的马本源也终于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地大获全胜了一把() 
第三二三章晦气了多时的马本源也终于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地大获全胜了一把

    由七个子井一溜烟儿就跑出去小二百里,直到进入了木垒(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才觉着必须要歇上一歇的马本源,在稍微喘息安定了一些之后,曾经也想到过是否应该再回下头,伸出手去拉他的那位大哥一把。不过,这种念头在脑子里才刚一出现,马本源马上就又是眼前红旗飞舞,耳畔吼声震天。

    于是,马本源不仅没再“回头”,甚至连在木垒都没敢多做停留,便接着拍马扬鞭,一头扎进了古城。

    然而,在已经是苏皮盖的地盘儿古城之内,终于体会到了“抱团取暖”的好处的马本源,也就仅仅才过了几天的“好日子”,霉头却随即接踵而来。

    先是他的那位大哥马复源兵败丧命的不幸消息传来。

    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马本源为此拍胸顿足,鼻涕一把、泪一把地伤心欲绝之际,那位古城的“地主”苏皮盖却又紧跟着给他来了个雪上加霜。

    因为据从巴里坤“侥幸漏网”的马复源部下证实,“西宁穆斯林王国”的“正宗国王”马文义还依然健在,并投靠了太平天国。

    而且,这些“漏网之人”还言之凿凿,这位曾经与那个汉人的太平天国不共戴天的马文义,之所以又会投靠太平天国,则完全都是因为马本源的大逆不道行为所造成。

    对于马本源的那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苏皮盖没有兴趣去做什么更细致的考证,他真正感兴趣的,只是马本源戴上的这顶“大逆不道”的大帽子。

    到底,马本源这伙来自甘肃的东西对于眼下的那位已经“如日中天”的“清真王”妥明来讲,用的已经是差不多了,而其接下去使用价值尽管不能说没有,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了多少。

    换句话说,如果马本源能够识相,能够甘心情愿地放下身段,别再天天还把自己整的跟个真龙天子似的,妥明还是很愿意把他马本源当做一条狗收留在身边的。而如果不是这样,不管是通过何种的手段,都必须加以铲除。

    因为妥明想得很清楚,不敢臣服的马本源就跟伊犁的肖开特和迈孜木杂特那些所谓的“苏丹”们一样,都会是他日后成就一统新疆大业的绊脚石。

    对于自己的“清真王”妥明的这片心思,苏皮盖是很了解的。

    眼下,尽管汉人的太平天国的军队已经开始大举西进,尽管伊犁那边的惠远孤城还在拼死地顽抗,但他的那位坐在迪化的“清真王”为了他们的“清真国”这个大利益,依旧还是乐于把手伸向遥远的伊犁,在伊犁的那些“苏丹”们之间,不断地制造矛盾和挑拨离间,折腾的伊犁的“苏丹”们相互间如同是死敌,不是相互动粗,就是互相拆台。

    在这种情况下,你个已经没了大用的马本源还敢继续称王?

    所以,作为“地主”的苏皮盖郑重地劝告马本源,为了不给太平汉军的攻心策略提供口实,同时也是出于对你马本源自身利益的切实考虑,你马本源应当毅然决然地丢掉自己头上的那顶已经明显地不合时宜的“国王”的帽子,与“西宁圣军”仅存的这一点儿血本一起,紧密地团结在咱们的“清真王”陛下的周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跟同一个敌人――太平汉军复仇。

    当然,谁都知道,再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光靠嘴说那肯定是不行的,还得给予受教育者以种种相应的、必要的、现实的警示。

    苏皮盖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一点。

    在好言相劝马本源的同时,苏皮盖还对“借住”在古城北郊北道桥一带的马本源部终止了所有的援助。

    可是苏皮盖忘了,马本源绝不是个原本温驯,又正渴望着寻找温暖的丧家犬,而是一头有着十足野性的饿狼。

    马本源可以被太平天国的军队追着满处乱跑,但决不会接受同类们的恣意欺凌。

    于是,被“欺人特甚”的苏皮盖惹上了火的马本源最后忍无可忍,就在点头答应苏皮盖一定会好好考虑考虑的第二天,他拉上队伍,突袭古城。

    一来,苏皮盖没有想到马本源会如此的阴险,二来,他手下的人马也的确是没有马本源“西宁圣军”那样的生猛。结果,古城一战后,“地主”成了“房客”的刀下鬼,晦气了多时的马本源也终于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地大获全胜了一把。

    在迪化的妥明,也很得意。这种得意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顶上了“清真王”的王冠,也不仅仅是因为如今也在大举进疆的沙皇俄国的朋友们对他宠爱有加,而是他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大利益。

    当然,平心而论,妥明对那位眼下还在伊犁的惠远孤城招惹得他的那些沙皇俄国的朋友们怒发冲冠,恨得他的那些沙皇俄国的朋友们压根直痛的扎拉芬泰,还是很有些“感激”之情的。

    因为,正是由于扎拉芬泰在惠远城的所作所为,才使得他的那些沙皇俄国的朋友们无暇旁顾,也才给他的“清真国”创造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好环境。

    妥明是个很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才。为了能够叫伊犁周边的那些正跟着他的沙皇俄国朋友奋战在惠远第一线的“苏丹们”不再有任何的旁顾的野心,妥明几乎是挖空了他的所有的心思,在这些“苏丹们”之间来回串老婆舌,使得这些大大小小的“苏丹们”除去跟着沙俄人打“外战”之外,剩下的时间就都用在了搞“内战”上。

    而与此同时,他则可以打着要替他的沙皇俄国朋友们建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东部屏障的大旗,四平八稳地去发展壮大他的“清真国”的实力,扩张他的“清真国”的势力范围。

    如今,东至库尔喀喇乌苏,南到喀喇沙尔(今焉耆)、库陇勒(今库尔勒)等地大片的地域,都已经成为了他妥明的势力范围。甚至连库车那边儿,他妥明都伸过去了一只脚。

    当然,在做着这些事关他的“清真国”一统大业光明前途的大事之时,对于太平天**队入疆后的进展情况,妥明也是相当地关注的。尽管眼下的哈密已经被他借给了马本源,但说到底,哈密可还是他的自己的哈密。

    所以,妥明在积极而疯狂地向西、向南做着大发展的时候,也做好了向东防御的准备。以吐鲁番为中心,他囤积了重兵,可以随时东援马本源,坚决将太平天国的势力挡在他的“国门”之外。

    不过,当得知他所期望的那个“肉盾”马本源不仅没有把太平天国的势力挡在“国门”之外,甚至还是不战而逃“引狼入室”,并胆敢把他的哈密“拱手就献给了”太平天**队的时候,正在迪化的“王宫”中努力修补他那两叶被马本源气炸了的肺子的妥明,紧跟着却就又得到了马本源“这个喂不饱的狗贼”窝里反的这个更加令他怒不可遏的坏消息。

    bk

第三二四章 在马陛的“密切配合”下,林凤祥和左宗棠的目的果然达到了() 
第三二四章在马陛的“密切配合”下,林凤祥和左宗棠的目的果然达到了

    对于马本源这种吃爷喝爷不向着爷的东西,妥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就在得到马本源“窝里反”消息的当天,气急败坏的妥明立即调集人马,气势汹汹地杀向古城,不彻底收拾掉马本源决不罢休。

    而此时风头正劲的太平红军,似乎也格外地乐于配合妥明在古城所展开的这次复仇行动,本该乘胜继续西进的刘昌林和董福祥两部,竟然就地停下了脚步。

    原来,刚刚随同红十九军一起抵达了哈密的林凤祥,也同样得到了马本源“窝里反”的消息。

    林凤祥与左宗棠有一个共识,他们认为,只要天朝红军还没有威胁到妥明的眼皮子底下,妥明就绝不会坐看马本源的这种嚣张行为而不管不顾。

    于是,林凤祥和左宗棠索性决定,进展神速的刘昌林、董福祥两部不妨暂且放缓一下前进的步伐,而对西进的重点方向――吐鲁番和迪化的进攻则要加快。

    九月十四日,一直在三间房至十三间房一线与妥明的回暴军小接触不断,大动作却很少有的马左卫和赖培英指挥的第二民族军,开始大举西进。在他们的身后,是林凤祥和左宗棠亲自率领的李鸿藻红十九军的三个师,而再往后,还有陆续跟进的红二、红十三和红十四军等部。

    妥明在跟马本源的发着狠的同时,显然也不敢“怠慢”了随时都有可能由哈密向他杀来的太平天国的“汉军”,作为他的“清真国”的兵马大元帅的马陛,也被他毫不迟疑地派遣到了即将成为第一线的吐鲁番,准备与西进的天朝红军一较高下。

    或许是由于曾跟马左卫和赖培英的第二民族军小打小闹惯了,且又没有受到大一点儿的损失,尽管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