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天国-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话?”杨秀清一拍床,“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儿鬼心思。各府开销巨大?哪个府?除去天王府就是东王府了。本王这里天朝各部府都集中在这里,开销又不是本王自己,本王一天能用多少?天王,天下都是天王的,人家愿意花,关我屁事?他呀,我看他就是想叫本王去动动天王!”

    “殿下息怒!”傅善祥摆摆怀里抱着的一堆奏章,思索着说到,“还是先把眼下的事情安置好再说。那天在一旁听安王殿下说起造火柴的事情时,安王殿下不是说了吗,这个活计主要以招收女工为主,只要有细心、有耐心就好。以我看,不如就把糊火柴之类的事情分到各家各户里去,叫那些不方便离开家的妇女们来做,按数目付给她们一定的酬劳。这样,既不用占据很大的房舍、地面,还给这些操持家务的妇女们带来了收入,两全其美。不过,至于说到各府的开销,我倒有个建议,就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杨秀清歪着头,看着这个一会儿一个主意的聪明姑娘,“你说。”

    “这样,”傅善祥笑了笑,“按照各府的人数,先制定一个严些的开销标准,不能再象从前那样,没有节制的乱花。除去必要的食品、衣物外,其他东西暂时不允许任何新的添设。还有,禁止官员再起设新宅,包括宅院的装潢。至于天王那里嘛,殿下应该去和天王多谈谈。随着战局越来越顺利,天朝的疆域也会越来越大,百废待兴,到处需要银饷,天王府的续期工程还是先停停的好。还有啊,今天玉器厂的总监说的明白,他们正赶制上海商家需要的玉器,偏偏蒙得恩又去加派天王府要的玩意儿。一头叫着没钱,一头还要把能赚钱的东西放下,唉。。。。。。”

    “可是今天本王已经和他们说了啊,先紧着能赚钱的来,其他都放到一边儿。”杨秀清挠了挠头,换季了,他的头上一直起着乱七八糟的小疙瘩,痒的厉害。刚才泡脚前洗过头的时候稍微好些,现在又不行了。

    “可您那只能管一时,又管不了一世。再说,您不和天王去沟通,天王那里能高兴吗?小心被人家钻了空子。”傅善祥轻轻地叹了口气。

    杨秀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看着傅善祥,眯起眼笑了,“善祥啊,你就要十九了呀,这女孩儿家大了,总要有个婆家啊。”

    傅善祥没有想到东王会突然把话头扯到这上面,脸腾地红了,“殿下,您。。。您说什么呢啊?”

    杨秀清看着由于羞涩而更加诱人的傅善祥,哈哈地笑了,“本王可是没开玩笑啊。怎么样,本王给咱们的善祥也介绍个好夫君啊?”

    “殿下。。。。。。”傅善祥又羞又急,她扭动着身子,双手一蒙脸,怀里的奏章立即洒落一地。。。。。。

第九十六章“真的吗?”苏三娘笑着看看柳湘荷() 
镇江的林海丰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吃晚饭。

    他看着对面一直闷头不语吃着自己饭的柳湘荷,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由于明天开始就要等着用了,柳湘荷帮着他写了一天的教材,刚刚才完成,派人送到书馆去连夜刊印。他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昨晚的事情发生后,这个柳湘荷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和自己爱说爱笑的,似乎拘谨了许多。唉,女孩子的心就是难以揣测啊!

    林海丰想着,伸筷子夹了一下子菜送到她的碗里,“你啊,就那么一粒一粒的数着吃,要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哦。”

    “殿下要是看着不高兴,那湘荷就回自己屋里去吃好了。”柳湘荷依旧那么不紧不慢地“数着”面前碗里的饭。

    林海丰呵呵地笑了,“好好,你就慢慢地来。恩,这样其实也蛮不错的,据说方便消化,对身体有好处。可惜,本王学不来,狼吞虎咽地习惯了。等将来时间富裕了,本王请你当老师,也好好学学这手,便于消磨时光啊。”

    将来?将来您止不定有谁了呢,还能想起人家这个卑贱的丫头?柳湘荷的头几乎要埋到碗里去了,心里一阵的酸楚。

    林海丰见没逗乐她,也就放慢了吃饭的速度。是不是该放人家走了呢?恩,回头留意一下这丫头到底钟情了谁,叫她更自由的好。“湘荷啊,你觉得本王现在的字写的如何了,是不是还说的过去了?”

    “能看懂一半儿吧。”柳湘荷鼻子里有些囔囔地说。

    “唉,本王还是懒了点儿啊,”林海丰点点头,苦笑了一下,“以后一定抓紧时间多和你学学,争取能写出个大家都能看懂的东西来。”

    “殿下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柳湘荷咕哝着。

    “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从今晚开始,你要督促本王一天练习写几个字,我一定。。。。。。”话刚说到这里,房门外侍卫的一声高喊,就打断了他的话。

    苏三娘来了,她的身后还跟着顾同临老先生。

    林海丰看着进来的两个人,站了起来,“来的真巧啊,怎么样,一起用下晚餐吧?”说着,一边儿和客人们见礼,一边儿冲跟进来的汪海洋一摆手,示意他赶紧给两位客人安排座位。

    苏三娘拉着顾同临一起在桌边儿坐下,看看桌子上的四个小菜,又看看安王,“殿下怎么才用晚饭啊?”

    林海丰笑了笑,刚想说话,却被正忙着给客人斟茶的柳湘荷把话头接了过去,“我们殿下做什么总是非要做完才肯停手,吃饭误点儿是经常的。”

    顾同临望着安王,感叹一声,“若不是偶然遇上,小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千岁的晚餐会是这样。”

    林海丰呵呵地笑了,“我既不种田、又不出力,能吃上这些,就比起城外的百姓们人家不知道要强上多少了。吃饭嘛,能吃饱就好,何必要那么多的排场。”他端起面前的茶杯,冲着顾同临和苏三娘一举,有些遗憾地说到,“天朝反对饮酒,因此本王这里也没有人给预备好酒。咱们就以茶代酒,我敬客人们一杯。回头等苏安抚不在的时候,我在找个机会,好好陪你顾老先生喝上两杯。”

    “好,那小民先谢过千岁了。”顾同临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角儿,“到时候小民在家里恭候千岁。小民那里好酒可有的是。”

    苏三娘奇怪地笑着,“殿下,干嘛还非要等我不在的时候啊?”

    “啊,是这样啊,”林海丰示意顾同临随意尝尝桌上的菜,眨巴着眼睛瞅瞅苏三娘,“人家都说苏大将军执法如山,本王可是个奉公守法的人,不想叫你苏大将军抓到俺违反天条的把柄哦。”

    “真的吗?”苏三娘笑着看看柳湘荷。

    “是啊,是啊,”柳湘荷也嘿嘿地笑着,“我们殿下可守法了,都从来不喝酒呢。”她嘴里说着,心里却哼着,你们可不知道,我们殿下不仅是专喝大酒,还爱抽烟呢。

    苏三娘咯咯地笑了,“我才不信呢,能打仗的男人哪会有不会喝酒的。”

    “信不信由你,”林海丰哈哈地笑着,指指桌上的菜,“你们都吃饱了来的,本王就不多谦让了。你们随意用点儿,有什么事情咱们就边吃边说,两不耽误。”说着,又点了下对面的柳湘荷,“我说你可就别在那里数了啊。”

    柳湘荷瞅瞅有些莫名其妙的苏三娘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就数!她心里嘟囔着,端起了饭碗。

    “是这样的,”苏三娘看着顾同临笑了笑,“殿下,顾老先生找我非要交纳二十万的饷银,还怎么也不肯叫衙门开局收凭。三娘不同意,老先生就闹着要见殿下来。”

    “千岁,这个钱该收啊。”顾同临连忙说着,“说实在话,小民是看了你们天军查抄扬州、镇江两地的青楼、赌馆、烟馆,当初才打算交纳些饷银的。那些地方都是伤风败俗,最能毁坏人身之本的东西。后来出现的事情,其实都怪小民的臭脾气不好。小民现在想明白了,是真心诚意地支持天军粮饷,绝不要求偿还。”

    “恩,那我就代表天朝和镇江的百姓,感谢您老先生的大力支持了。”林海丰笑着,抱了抱拳。而后,认真地看着他问到,“不知道老先生以后打算经营些什么呢?”

    顾同临叹了口气,“小民几代人经营盐业,从挑盐到贩盐,再到做盐引,自有辛酸苦辣。小民是看透了盐业上的丑陋,深感没有什么大作为,所以十几年前就不再插手盐业,而是在这里购置了山林和田地。可是小民也是经商习惯了,闲不得,就在城东开了家织行,有百十台织机。”

    “哦,老先生是有意在制作行业发展了。”林海丰点点头,“织行现在开着呢吗?”

    顾同临笑了,“战事一起,人心惶惶,织行也就停了。不过停就停吧,反正小民也在考虑着其他的事情,无所谓。”

    “呵呵,老先生在考虑什么?”林海丰有兴致地问着。

    “不瞒千岁说啊,小民在上海的租界里,认识几个洋行的人。他们都撺得小民搞个洋人那样的织行。”顾同临询问的眼神儿看着安王,“千岁,您说可行吗?”

    “当然可行啊,”林海丰微笑着,“不过,那要购买洋人的机器,还要有电力或者蒸汽来配合,是一项和庞大的工程哦。”

    “电力、蒸汽?”顾同临摇摇头,“没听他们说啊?”

    林海丰哈哈地笑了起来,“老先生啊,那些人是想害您呢。他们知道您想在这一行做大,就想着如何把机器卖给您,先赚足了银子再说。反正他们知道,像您这样搞过盐业的人钱多啊。”

第九十七章苏三娘目不转睛地望着安王殿下() 
“这些认钱不认良心的坏蛋!”顾同临气得胡子直颤,“小民。。。小民可是预付了定钱的啊。”

    林海丰看看他的样子,呵呵地笑了,“老先生,他们可没有想到咱们天军里同样有能人啊。”

    顾同临疑惑地看着安王,“千岁,那。。。。。。”

    “老先生放心,机器将来到了,天军会帮助你把织行弄起来的。不过。。。”他吃完最后一口饭,瞅瞅对面早已放下手里空碗的柳湘荷,点着头看看顾同临,“以我看啊,你还是先把目前的织行恢复起来,机器不能闲着,还可以培养操作工人,以后也用的上。另外,我还想给老先生这样愿意和天军合作的人指条明路。”

    “千岁请讲。”顾同临有些急不可耐了。

    “是这样的。。。。。。”林海丰开始讲到镇江一带的矿藏。他讲了句容伏牛山、丹徒上党、丹徒韦岗等地地下蕴藏的大量煤炭、铁矿资源。还细致地讲到煤炭不仅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还可以用来发电、提供机器运转的动力,既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又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最后,他笑了笑,看看听得聚精会神的苏三娘和顾同临,“一切资源都是归天朝所有的,天朝严禁私人开采。不过,本王可以变通一下。镇江安抚使衙门以土地资源和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商人一起,大家参股联合开发矿藏。销路吗,我不用说,老先生也知道。全部的产品均由天朝指定调运,谁都不用犯愁。老先生想想,一旦把地下的宝藏都开挖出来,那将会带动下游的多少产业。又是多么造福乡梓的一个善举。怎么样,有兴趣吗?”

    “有啊,千岁!”顾同临脸上笑开了花。何止是有,简直是太有了。有天朝政府的支持,这种经营是稳赚不赔。

    “那就好。”林海丰手指弹着桌子,想了想,“至于如何分配获利,到时候你们商家可以和苏安抚具体协商,大家都要有赚头,不能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看看顾同临,“城东门外的田地有不少是老先生的啊。”

    顾同临点点头,“是啊,还有一些山林呢。”他知道,安王千岁一定是要谈到叫自己把地交出来的事情了。因为其他地方该分的都分了,只有他们这些人的地,托了战事的福,一直还没动。

    “老先生致力于从事工商,那么多的地对你来说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林海丰笑着踱了几步,“这样吧,一呢,老先生可以继续保留田地,但是要租给没有地的个人去种,不要转给大户。至于地租,要取的合适,种地的人忙活一年,总要能见到收入。就以平均每亩地产量的二成五作为固定的地租。”他指了下苏三娘,“这个地租的数目,以后就作为参考,推广下去。”

    接着,他又看着顾同临,“二呢,老先生如果不愿意保留,可以把地全部转让给天朝,我们将付给你一定的地钱。这样,天朝就可以再把土地分配给那些缺少土地生存的农民。老先生觉得哪种方法合适,咱们就按哪种方法来。同时,还请老先生代天朝向大户们解释清楚天朝这么做的目的。呵呵,圣人说的好,大家都该以仁爱之心待人嘛。”

    顾同临笑着点点头。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安王千岁并没有像以前的官员那样,白白地夺去他的田地。他只粗略地一算,就决定选取后者。地租不高,再扣去种子等等杂项,得不到太多的东西。反正有工商撑持着家业,这地卖也就卖了,省得操心。想到这里,他望着正等着自己答复的安王,“千岁,小民只要有工商业撑着,地还是转给天朝吧。”

    “好,那我还是要感谢老先生对天朝的支持。”林海丰走到顾同临的面前,一拱手,“本王也郑重向老先生保证,一定扶持你们做好工商业的事情。就是本王离开了镇江,有什么困难,也尽可以找苏安抚。苏安抚管不了的,你们就来找我,本王一定给你们做主。”

    现在,顾同临对这个年轻王爷的感觉,早已不再是刚来时那种单一的报恩心里了。他对这个安王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太平天国里的人粗莽、少涵养,可他们之中居然还有安王这样学识丰富、为人谦恭、衣食简朴,尤其对属下和平民随和的让他难以想象的大人物。能有这样的人在,他们的天国大业断然不会夭折。而自己能和这样的人合作,那就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苏三娘目不转睛地望着安王殿下。在她的眼里,此时殿下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又是那么的完美。在殿下的身上,有着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即使相处不长,也会叫你感到他的可亲,可敬,还可爱。再联想起昨晚,谈笑间殿下竟严厉地处置了一个大员,为的什么?其实一切都为的是个“爱”字,殿下为了爱天朝,爱天朝的百姓,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任何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一个任何女人依附着他都会感到骄傲、自豪,又安心的男人!想着,想着,她的脸上忽然有些微微地热了起来。。。。。。

    天王府的后宫,洪秀全花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草草地”用完了他的晚膳。

    其实,他的晚膳要是比起紫禁城的咸丰来,那整个可以说是个天上和地下。他没有咸丰那种吃一、看二、眼观三的讲究,也没有咸丰的穷奢极欲。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排场。一张大餐桌上,摆放着不过十几道菜,这些菜即便在有些权势的官员的餐桌上也是稀松平常。他所特殊的就是用膳的那一刻,圣天门敲响的大鼓,还有随着鼓声而起的悠扬的丝竹乐曲。

    多数的时候,他都会叫几个当天能令他欢心的王娘一起用膳,高兴的时候,还会一反平时庄重的神态,和王娘们说上几个笑话。当然,也忘不了拽上几句顺口溜似的诗文。也许说他这么写诗有点儿滑稽,可是,他同样有他的道理。他首开推广叫老百姓都能一听就懂的白话文先河,反对充满形式主义的八股文章,因此,很多的时候他喜欢顺口溜就不足为怪了。

    深居简出的洪秀全,除了早膳算是应付下饥瘪的肚子外,午膳和晚膳就是他的一种享受。

第九十八章洪秀全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病态的奇怪人物() 
人啊,其实是一种很怪的动物。当一个人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各种疾苦,最终有了一定权势的时候,往往很多人不是想着如何回报给了自己机会的这个世界,反尔却产生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极尽所能地报复周围的一切。

    洪秀全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病态的奇怪人物。这也许就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从小聪明可爱,又是老儿子,所以受到父母异乎寻常的宠爱。所有的孩子中,也只有他一个被供上了学。哥哥姐妹们天生地义地得让着他,家里凡有了什么好处总是第一个应该轮到他。所以,他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他的确聪明。在私塾,他十分好学,五、六年间,便熟读了四书、五经、孝经和名家古文,后来又博览史籍以至诸子百家。他的功课回回第一,是老师当然的宠儿。第一次学对对子那天,老师出了个上联“鸡鸣”,当别的学生们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他早已经站起来应对了一个“狗叫”。老师接着再出其上联“鸡鸣天大亮”,洪秀全不等老师的话音落地,就能脱口而出“狗叫日头出”。一下,就把老师惊得个目瞪口呆。“神童”啊,大有明代大才子徐文长的幼时风范。在这里教了二十多年书,还真没遇到过这样聪明的娃崽哩!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远近无不知道他这个“神童”,都认为这个“神童”将来一定不凡。

    尤其是对于广东花县官禄村的洪姓族人来说,就更相信他莫说是考个秀才,恐怕连举人也能中得,也许将来还能中进士、点翰林做宰相,要享大福大贵呢!因为官禄村实在太穷了,土地瘦瘠,生产低,洪氏族人卖田地、卖屋地、卖小儿、卖女为婢等等悲惨状况时有发生。大家无不期盼着有个人能出人头地,给族人的生活带来个转机。

    洪秀全自己自然更是志向不凡。他没理由不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走出这个穷得连草都不爱长的穷乡僻壤,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因为,上天对他格外垂青,上天理所当然要对他格外垂青。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是上天的宠儿。

    清代的科举分为秀才、举人、进士三级。进秀才须经过两次考试,第一次县考,第二次院考。院考由学政按临考试,中试的就叫做秀才。各州、县的秀才到省城去应试,中试的叫做举人。各省举人再到京师去会试,中试的叫做进士。

    可惜,事与愿违,洪秀全应试了七、八年,县考时每试必高居前十名内,但每到院考时却必落选,连秀才还没有考上。科举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