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天国-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伟大的客人(二)() 
“亲爱的林委员,非常感谢你们。尽管前几天我已经向贵政府的李部长和傅公使他们一再表示了最真诚的谢意,但今天我还是要当面再次的跟您道谢。幸亏贵政府的一位周先生送给我们的昂贵药物,否则我们的儿子小爱德加尔就又会死于肺结核。不瞒您说,我们以前的两个孩子,都是死于肺病。”

    马克思所说的这件事情,林海丰也是在到了巴黎之后,才通过汪海洋从欧洲站那边的汇报中得知的。爱子爱德加尔病势危急,可唯一能够把爱子从死神手中拯救回来的药物青霉素针剂,却在伦敦的黑市上居然已经被炒卖到了四五百英镑一支。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仅仅一盒里十支的青霉素针剂,就将要消耗掉几个人一年辛辛苦苦的全部收入,不要说是马克思夫妇一家,就是英国随便一个中等收入的人家,要是谁摊上了这种情况,那也得倾家荡产。

    就在马克思夫妇内心充满无奈和绝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第三个心爱的孩子继续被凶恶的肺结核夺走稚嫩的生命之际,一天早上,他们的忠实的管家琳蘅听到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随后,她带回来一个邮包。当这个被琳蘅习惯地当成是了常见的印刷品的邮包被打开之时,马克思夫妇震惊了。青霉素!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比黄金还要贵出不知多少倍的宝贵的青霉素,整整十盒。

    望着真诚至极地尊贵客人。林海丰挠挠头,不好意思地挪动了挪动坐在椅子上的身子,“先生,您太可气了。其实……其实这完全都是您理应得到的补偿,因为……因为未经您的许可,我们就擅自盗用和改动了您地《**宣言》,当然,还有……”

    “哈哈哈……”一听林海丰这么说,马克思爽朗地笑了起来,跟着又轻轻地摇了摇头,“林委员此话说的可就是太不合适了。从你们那里的大革命一开始,我就在密切地关注着。不可否认。那些来自英国方面有关你们这场大革命的新闻里,会夹杂着各式各样的因素,从而造成了很多消息的不真实性以及蒙蔽性,甚至还有某些外交官极具歪曲、污蔑性质的言论。但这几天来,在我详细地听了李部长他们关于贵国这场大革命的介绍,也认真地阅读了他们提供给我的你们地一些理论书刊之后,当然。其中也包括您所起草的《**同盟会宣言》。我对你们所领导的这场强大的革命,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认识。”

    马克思在接下来的话里说到,中国人民被异族王朝地统治者们已经殖民统治了二百余年,理所当然地早就应该来一场大的运动去推翻这个残暴愚昧的王朝。早在六年之前他就在猜想,貌似强大的满洲殖民帝国,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地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他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和他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在期待着。期待着世界的东方“变革”的来临,期待着在“满洲殖民帝国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上,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情况的真实发展果然如此,随着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的那个名叫鸦片地麻醉剂地到来,使得中国开始了延续十年之久的连绵不断地受压迫人民的起义,最后他们终于汇合成了一场强大的革命洪流太平天国运动。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还笑着提到了他的最亲密的朋友恩格斯在去年寄给他的信中曾经写到。“满洲殖民帝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地到来。有俄国沙皇军队介入的国内战争尽管可以使这个帝国的南方与北方暂时地分立……但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帝国所作出的最后垂死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现实的发展却超乎任何人的想象。面对满洲和俄国这两个反动凶恶的敌人,仅仅没用了一年的时间,太平天国政府就最终领导着全体受压迫人民,完成了光复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尽管中国的这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开始还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或许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说三道四,但这毕竟是一切东方运动起源阶段的共同特征。而现在,他已经开始十分高兴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正在做着从洪秀全天王最初阶段的拜上帝会到后来的共盟会的巨大转变。虽然在这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转变过程中,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还未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但仅仅从目前他们的魄力上,他就十分佩服林海丰这班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聪明和才智,以及远见卓识,从他们的身上,其实他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太平天国这种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还将会给欧洲乃至世界的革命运动带来无可比拟的巨大得榜样的力量。

    “您过奖了,跟您相比,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如果没有您的系统理论的支撑和引领着我们,没有……只怕……只怕我们还只能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地去继续摸索,还要付出更多的血的代价,”林海丰被马克思先生夸得脸红扑扑,而且有些坐立不安了。

    马克思先生这次没有笑,而是用深邃的目光看着林海丰,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高度成熟、异常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大国,拥有坚强的类似天地自然、宗法伦理、诗化情感境界等等这些与农耕文明相一致的观念与价值体系。而这种文明与当代地工商业文明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太平天国政府今后所面临的任务将更为艰巨。

    “先生。您说的很对,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些很沉重地问题,”林海丰恭恭敬敬地直着腰板儿向前一倾身,“想跟先生您请教。譬如首当其冲的农民的土地的问题。您也知道了,目前我们的国内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向拥护我们的人民实践着耕者有其田的诺言。可是……长期的这样下去似乎也并不利于国家地可持续发展。有人说永远分田到户好,这样能够激励农民的生产热情,否则就会造成粮食不足,动摇国家的根本。也有人说,土地最终还要与其他资源一样,必须国有化,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集中一切财力和物力实现更大的发展。另外得几个大问题。就是有关共盟会的建设,以及基层组织的设置,还有军队的归属……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呵呵……亲爱地林委员,您这是给我出难题啊,”马克思先生开心地笑了一会儿,随后说到,“在对你们那里的各种实际情况没有百分之一百的了解情况下。即便我能说出我的一些看法,但那也未必就一定会是对症下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永远保持一成不变的理论,都需要顺应历史的进程而去不断地进行发展。所以,谈不上请教,咱们可以一起探讨。”

    之后,马克思先生就林海丰提出的问题。结合他已经掌握了地太平天国政府的种种实际操着手法,表达了自己地客观而又中肯的看法。

    在首先谈到似乎农民只有有了真正属于自己名下的田地。才会激发出更高昂的生产热情一事时,他并没有直接去回答林海丰的问题,而是反问林海丰,尽管在克里米亚与英法等国一战中遭受惨败,国内矛盾重重,但俄国的粮食仍然取得了大丰收,出口量激增,直接导致欧洲粮价下跌。而恰恰就是这个俄国,农民们还完全处于最原始的奴隶制度之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也会有所谓的热情呢?同样。在满洲人占据着你们的中国地时候,曾经也出现过所谓地康乾盛世。号称是国库充盈。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尤其是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的满洲人统治下,所谓地国库充盈不过就是农业连续获得了几年的好收成,从而使得他们更多地搜刮了些税收而已。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土地又都是在谁的手里?难道也会是“耕者有其田”?而且你们计算过没有,所谓康乾盛世时期的普通人民的收入到底是多少?真的比以前就好了许多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可见,无论是奴隶制度下,还是殖民统治下,抑或是什么别的制度下,农民们的热情是随时都可能会有的,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生存。农民们也许不情愿,但为了生存,他们依然要不得不去付出“热情”。所以,我以为,像你们那里所出现的这种争论,完全是对耕者有其田的偷梁换柱。

    马克思先生认为,所谓的“耕者有其田”,那应该只是一个大的概括,不能抠字眼儿地认为只要把土地瓜分到农民的手中就是耕者有其田了。而如果有人硬要这样认为的话,那么请问,还有那些城市里的人们呢,他们怎么办?在这里,他又拿出了太平天国政府的那个“天下大同”的主张问林海丰,既然已经驱赶走了满洲殖民者,那好像就该在天朝实现“天下大同”了,可为什么天朝还要有天王、委员长等等?大家一起都当天王岂不是才算“大同”?那么,地是不是也要给城市中的买卖人、手工业者、工人、军人、官员等等所有的人都分上一块儿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既然你们的政府选择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希望走出一条天下大同的**道路来,那么,其实“耕者有其田”的真正含义就应该是,政府要为愿意种田的人提供他们所必需的土地,为城市中的市民提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土地归个人所有与否,而是在于无论是种田的,还是做工的,只要政府能做到叫他们人人老有所依,各个病有所养,真体会到当家作主的骄傲感,人们的热情那才会把被真正地激发起来,”马克思先生望着神情专注的林海丰,坚定地把手一挥,“否则,即便你外表做得再漂亮,唱的再动听,也都不过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第三九八章 逐鹿(四十)() 
“大帅,趁着他们还没有对我们下手,早走比晚走更好,此其一。”温德勒克西极其肃然地望着绵洵,一抱拳,“前天听了大帅的想法之后,标下也曾反复思考过,再结合近来所获知的关于卫辉府方面的消息,标下还有第二个忧虑。”

    说着,温德勒克西把茶桌上的两个茶碗挪了挪,从袖口里取出卷着的地图,摊在了茶桌上,“大帅您看,张树声、潘鼎新的两个协都集中在了原武、新乡及辉县三地,而吴长庆、唐殿魁的两协人马,主要力量也都驻扎在卫辉的府城内,仅以三个标的微弱力量防御其东面封丘至滑县这个漫长的河防线。当然,他们可以搪塞说还有数千的地方团练及豫北防军在那里顶着。朝廷看不出来,沙俄人也会一时被蒙蔽,可咱们不傻,他们不去加强那位李大人所称的黄河防线,却要虎视眈眈地屯兵在我们旁边,为了什么?”

    “他们这是在等机会,要走。而且一旦我们有所阻拦的话,他们还会不惜向我们动手!”绵洵用力地在座椅扶手上狠狠拍了一掌,鼻子里同时发出一声愤怒的恶哼。

    “大帅错了。”温德勒克西轻轻摇摇头,“一开始标下也是这种以为,可琢磨了之后,又感觉并非是这么简单。”

    “怎么?”绵洵有些大惑不解的样子。

    “大帅仅仅说对了一半,”温德勒克西的手在地图上指点着,“如果李鸿章真的像是怡亲王所猜测的那样,是要在京城搞小动作,那么,他也不会私下调集这四个协的兵马进京。大帅请看,惠亲王绵愉在真定,虽然他会听从议政王的招呼,可由于手下统领的各部中,‘后党’势力不小,再加上惠亲王又不是个果断的人,如果奉李之命进京的军马经过他们的防地,很可能他们会充耳不闻。不过大帅还是低估了瑞麟大人的能力。瑞麟大人固然饱受李鸿章排挤,可也正因为如此,瑞麟大人才会痛下决心暗地里与李鸿章分庭抗礼,其实从瑞麟大人躲开李鸿章常驻彰德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说到这里,温德勒克西故意停顿了一下。

    “那……那又会如何?”绵洵真是有些大脑迟钝了,似乎还是没有听明白。

    “东路两镇的忠义救**中,除去卫辉镇,彰德镇的四个协都是后娘养的二线军兵,瑞麟大人岂会在他们身上不动心思。”温德勒克西轻轻地笑了,对自己的超强分析力,他很陶醉。“如果卫辉镇兵马北上,试想一下,他们如何能做到叫瑞麟大人不知不觉?显然不能。那么,放着眼前搬到李鸿章现成的大好机会,瑞麟大人一定不能轻易地放掉。一旦彰德镇的兵马动手,不用说是大部,就是只要动起来一个协或几个标,卫辉镇的兵马就别走了。因为,这一打之下,惠亲王可就不能装聋作哑了。”

    绵洵看着温德勒克西好一会儿,才忽然击掌叫绝,“高,放逸的这番分析果然是高明。”可又一转念,还是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那么……那么,李鸿章这个贱骨头到底是想做什么?”

    “这就应了大帅先前分析的那点了,卫辉镇的兵马其实就是冲着大帅您和瑞麟大人来的。”温德勒克西慢慢卷着地图,沉吟了片刻,“李鸿章是想以忠义救**作为赌注,威逼沙俄人重新还政于那位太后。大帅想想,难道现在这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这……”听得嗓子眼儿发干的绵洵刚刚端起茶碗,被温德勒克西最后的这番话吓得一激灵,茶碗险些掉下地去。是啊,自己考虑来考虑去的,可怎么偏偏忘记了这一点呢?议政王摄政,那是俄国人急于要和谈养兵的机会,如今和谈陷于了僵局,人种还没完全开化,毫无诚信可言的俄国人难道就不会再来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姥姥的,俄国佬要是又和李鸿章坐到了同一条船上,那……那恭王他们可就危险了!”绵洵激动之下,禁不住放起了粗话。

    “这就是标下希望大帅火速进京的另外一个原因。”温德勒克西收起地图,缓缓站了起来,“大帅啊,这次走不紧要快,还得做好将来与沙俄人真刀真枪火拼的准备。”

    “这……”温德勒克西的话,居然叫本来雄心勃勃的绵洵似乎变得有些心底里虚虚的了。打俄国人?老天,那么多的俄国人,打得动吗?

    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温德勒克西又是微微的一笑,“而且,这次大帅进京可不能像先前安排的那样,从彭、顾两协那么拼凑人马。依标下愚见,大帅带上标下的全部马队,再加上彭、顾两协的两个马队营,先取道泽州、潞安进邯郸,然后再北上进京。”

    “嗯……这样好。”绵洵有点儿高兴了。温德勒克西手下的马队计有两个整标零一个营,再加上彭、顾的两营马队以及自己的亲兵侍卫营,这样一算下来,能够跟随自己进京的就有了三千多的马队,而且还都是精锐。不过,他的真正担心还并没有完全消除。于是,他又望着温德勒克西,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大帅不必担心,”聪明的温德勒克西果然把话说上了正题,“如果在昨天晚上之前,标下还担心大帅此去未必能够功成圆满的话,可现在,这种担心标下已经没有了。”

    “什么?”绵洵有些装傻充愣。

    “大帅想啊,渡河北来的太平红军这么大的势头,难道就只是针对着咱们?”

    “那怎么会,咱们……咱们又没……”绵洵本来是想说“咱们又没像李鸿章那样挖空心思地去得罪太平红军”,可话到了嘴边儿,又觉得说出来实在有些不是个事儿,就赶紧刹住话头,咳咳地咳了两声。

    “这是他们大举进攻的开始。”温德勒克西点点头,胸有成竹地笑了,“我们的全线一定都在同时遭受着他们的打击,尤其是沙俄人。如果说他们恨我们恨得已经咬牙切齿了,他们恨沙俄人则更是恨到了骨子里。沙俄人是自顾不暇了,即使肯和李鸿章搭配,在京城那边儿也没有多大的气力了。更何况怡亲王他们回去了,僧格林沁王爷自然也就回到了正定,即便到时候惠亲王犹豫不决,僧王定不会坐视不管。这样一来,也许……也许就会叫李鸿章的歪心思胎死腹中。”

    “放逸……放逸啊,我怎么早没看出来你老弟还有如此的满腹经纶呢……”绵洵真是高兴了,高兴的几乎是从椅子上蹦起来的。“那好,那就按老弟的高明主张,我即刻就领兵进京。不过……”兴高采烈的绵洵又看了看温德勒克西,无奈地摇了摇头,“唉,可怎么像兵将们交代呢……”

    温德勒克西望着又在顾及面子好歹的绵洵,一脸的肃穆,“大帅,有句话标下也许不该说,可事到如今,标下不得不说。”

    “放逸啊,你我是过命之交,还有什么话在咱们之间能够难以启齿的呢?”

    “大帅……”温德勒克西有些激动,“大帅,大清要是在恭王手上亡了,毕竟满洲人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可大清要是在已经被幽禁在圆明园里的那个女人手上亡了,那可真是就会应了流传在民间的那句话,满洲人只怕一人一马都难以再返乡里了!那不单单是亡了大清,还会使满人灭种!”

第五○一 教诲(一)() 
在与林海丰接着谈到有关共盟会未来的机构建设与设置的时候,马克思先生对天朝正在开始和即将开始施行的那一整套方式和方法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太好了!”马克思先生高兴地拍着手掌,“除去共盟会中央和各大区机关有少量的全职人员从事各种必要的组织与档案工作之外,其他各级共盟会的干部不脱离生产与建设第一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我非常赞同你们中国共盟会的提法,我们**人既然是为了穷苦工农服务的,就不能随意地侵占属于全体人民利益的任何资源,更不能养成指手画脚、当官做老爷的无耻心态。共盟会有责任、有义务、也必须指导政府引领全体人民走好**之路,但不能代替政府去决定一切。呵呵呵……你们共盟会能够带着人民打出一个新天下,我相信,你们同样也会养活得了自己。”

    在听林海丰最后介绍到,战争时期,共盟会的基层组织已经建立在了天朝红军的连队上,从而使得将士们明白了为什么去打仗,为谁去作战的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