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天国-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只怕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啊?”刘乃心莫名其妙地望着北王,感觉北王的想法未免有些太牵强了,“李昭寿放弃了原本应该支援八斗岭防线的责任,这就足以说明其心怀叵测,我们不赶紧应变,只怕事到临头就……”

    “你呀,你怎么也会这么痴呆?”韦昌辉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你想啊,如果刘永敬提前说好了要把部队撤向滁州,李昭寿单单只是上了刘永敬的当,那他还会去支援八斗岭吗?他当然要在滁州坐等刘永敬,也许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那送刘永敬来这里的就不会是龚德树,而是李昭寿他们了。”

    刘乃心就好象不认识了似的看着北王,张大嘴却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韦昌辉看看刘乃心,又瞅瞅周得桂,顺怀里摸出了昨晚来自扬州林海丰的那封信,“安王来信,邀请本王一同回天京,本来战事紧张,本王是打算拖上几天再走的,现在看来,本王该走了。”

    看着刘乃心和周得桂都是满脸疑惑的样子,韦昌辉忽然哈哈地笑了,“我说你们可不要误会本王是临阵逃脱啊,本王就是要给大家证明一下,李昭寿才是个真正的干将,本王要把皖北的一切军务都交给他。得桂啊,既然你和他还能说得上话,那就烦劳你马上赶赴滁州,滁州的军务叫李昭寿自己安排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然后火速赶来庐州。”

    韦昌辉说着,快步走到桌案前,提笔刷刷写了份命令,交给周得桂,“拿去盖上本王的大印,自本命令送达之日起,立即生效。”

    “是!”周得桂答应的不是太干脆。

    韦昌辉没有注意到这些,而是看着还没动的周得桂补充到,“刘永敬这个混蛋不能再留了,你去吩咐人马上处置了他。另外,见到李昭寿要好生抚慰,本王既然能在安王手下救得了他,就永远都是他的靠山。”

    说完,他又转向刘乃心,“你马上去巢湖,把后面的军队掉上来,巩固庐州东面石塘一带的防线,保障和滁州之间的联络。”

    “是,殿下。”

    刘乃心不情愿地离开了大堂。

    “参谋长,殿下难道就真的这么相信李昭寿?”尾随着刘乃心一同出来的周得桂凑到他的身边儿,满脸狐疑地小声问到。

    “唉!”刘乃心看看周得桂,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更糊涂,明明昨晚安王来信仅仅谈的都是些军事上的问题,北王怎么突然冒出来个要回天京?还把皖北所有的大权都交给这个明显有叛降嫌疑的李昭寿?他一时还想不明白,却也没法对周得桂说。

    屋子里就剩下韦昌辉一个人了,他坐了好久,最终还是打发人赶紧去把城外的张乐行请来。他还有事情要安排,可说实在的,现在他感觉自己身边儿的人似乎谁都不太那么可靠了,李昭寿的事情对他可算是个沉重的打击。

    要说天朝诸王中野心最大的,那就莫过于这个韦昌辉了。不过,野心归野心,在野心尚难达到的时候,他还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也许还算的上是那种甘于卧薪尝胆的人物。不然,他也不会去曲意地奉承杨秀清,甚至在石达开、林海丰和郑南面前同样也要装的恭谦有加了。

    心思多了,人自然也就复杂。从心里讲,韦昌辉相信谁?其实,除了他自己,他谁都没有真正的相信过。那一时对某个人的信任和倚重,不过就是暂时的利用而已。在当前,他需要的就是皖北战场上的大捷,而不是几次三番的狼狈,如果在他主持的战场上再出什么意外,他的理想乃至他全部的荣誉都要丧失殆尽。因此,谁敢在这种时刻和他过意不去,那他也决不会有任何的手软。

    他太清楚了,滁州是根本丢不起的。胡以晃、林启荣率领的两军人马已经分别由九江、安庆顺江而下,将在浦口和**登陆,参加围剿琦善江北大营的战役。一旦滁州有失,天军的侧翼就会受到清军的威胁,全歼江北大营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整个苏皖会战也就成了梦中花,水中月。更可怕的是,如果出现这种结局,根本的责任就要全部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他担当不起。

    韦昌辉的确是开始有些悲哀了,闹到最后,真正能够叫他还放心一点儿的人,居然就是他半点儿也看不上眼,甚至几次欲置之于死地的张乐行等人。他开始满脑子里都是陆游曾经在《钗头凤》当中书写的那种感叹差错凄惨爱情的词句,“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三个“错”字用在他的身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他现在从心里感激龚德树,当然,他更盼望着能有一个充分的时间,李昭寿能把时间给他让让,千万可别那么急!

    李昭寿现在坐在滁州城里还不太着急。

    他当初前脚刚到滁州,后脚胜保派来的奸细就找上了门,随同奸细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他的远房叔叔。果然象周得桂说的那样,胜保不仅仅抓了他的老爹,还抓来了他的大大小小的亲戚三十多口。来人真可谓是许之以利,动之于情,从二品的顶带,安徽提督的职衔,叫李昭寿竟然完全忘记了天京还有的老婆和女儿。

    李昭寿开始筹划献城。不过,想着容易,做起来可还不是那么的简单。滁州守军他刚刚接手,说的来的人还不多,许多的工作也要慢慢的来做。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急着拉拢刘永敬的原因。为了表示诚意,他还特意由刘永敬的蓝旗将领中抽调了张元隆,李允,任乾、韩秀峰四个人,安插在滁州驻防军内,帮助他掌控军队。

    不过,除此之外,李昭寿更大的阴谋是同时在拉拢他的好友,又是老部下的浦口守将薛之元率部一起参加叛乱。

    薛之元本名薛小,也河南固始人,与李昭寿是结伙劫盗的发小。后来一直追随李昭寿起兵,杀何桂珍降天朝。此人颇有胆识,而且战守有方,在寿州之战时表现尤为出色,所以深受韦昌辉的赏识。再加上李昭寿的推荐,终于独领一军镇守**、浦口一线。

    李昭寿之所以暂时看上去不着急,恰恰就是因为薛之元这里。

第九十一章胡以晃并没有说真话……() 
薛之元的弟弟薛之武是他的手下的一个师长,眼下驻守在天京北门户的另外一个重要据点,**。

    其实,要说起权力,真的要论起资历来,薛氏兄弟自己都不能不承认,他们已经拥有的可是不能算小了。因此,在李昭寿的密使来到以后,以往几乎是唯李昭寿之命而是从的薛之元,却开始在犹豫。他从**请来了自己的兄弟,反复权衡着利弊。

    投过去可以给个总兵衔,也是一镇的诸侯,相比较起眼下的这个军长来,倒也是说的过去。当然,还有钱,如果过去了,李昭寿说了,大清还可以给一笔安家的银子,再算上兵饷,那可是笔不小的财富。另外,有了钱有了权,娇妻美妾随便娶,大可不必再过如今这种和尚似的清贫日子。尽管在这里有时候自己的手头也还能富裕,抽冷子也不免做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但那还毕竟都是些偷鸡摸狗的事儿,见不得阳光,做了也要提心吊胆。从这方面来看,投过去还是好处多多。

    不过,天朝如今在南方各战场上的重大胜利,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常言说的好,天下是只有真龙天子才能坐得的,洪天王虽然是个草头的天子,可是天朝还有两个真龙啊!

    薛之武当年可是亲眼看到了两位真龙下凡的场景。不仅如此,年初去天京受训的时候,他还有幸亲眼目睹了宁王组织的火炮演示,乖乖,新式的大炮一颗炮弹可以揍出去十几二十里,说白了,只要天朝生气,不要说别的,单单排列上几十门大炮在对岸,就能把这个浦口给搞平了。过去洋人厉害,大清再牛也要向洋人低头。现在呢,现在洋人都朝着天朝低了头,何况一个满清了。就说自己哥俩吧,当初要是惧怕满清,谁还会走上这条造反的路?

    不能太轻易地下定决心,如果轻易做了决定,而天朝却最后获得了整个的天下,那自己弟兄俩这不是自找死路?薛之武年轻,考虑的却比哥哥更全面。最根本的,是一想起那些掌握着新式装备的红军,薛之武就百分之一百地犯二虎,如果有一天叫他去和红军较量,打死他也不会去。

    “大哥,这件事情可是太棘手了,小心才是。如今安王可是就在扬州,也许一战就把苏皖都荡平了也保不齐哩,咱可别自己找个陷阱跳。”薛之武在给大哥做了各方面的仔细分析之后,小声地提醒着。

    “我看未必能。”薛之元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更没有过弟弟那样受训的光彩经历。不过,他自信自己还算得上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天才。弟弟的分析他也考虑过,洋人之所以能败在安王的手里,他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巧合。洋人没有大战的准备,更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擅起战端失败再所难免。如今不一样,俄国人已经全面介入这场战争,天朝虽然开始与几个外邦有了友好的关系,渐渐被外邦所看好。但是,毕竟天朝还得罪了不少的外邦,尤其是英美这两个大受害者。他们不会甘休的。至于说到武器,当然,他还没机会看看大清请来的俄国人的洋枪洋炮有多厉害,至少在他看来,天下万物总是相同的,安王、宁王即使是真神,他们造出来的东西一定就是洋人造过的,总不会是凭空瞎想出来的吧?否则,大清延绵二百年,人才济济,咋就搞不过人家洋人?神仙嘛,自然飘来飘去的方便,偷些新玩意儿不过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而已。

    “洋人是小看不得的,据我看,不出几年,英美等列强都会一个接一个地向天朝开战。”薛之元哼了一声,转尔又笑了笑,“其实啊,兄弟,咱们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的更多点儿。这种清水似的官我是做腻了,有功也得不到什么实惠,一旦有过却要倾家荡产。腻想想,象这样的日子,会有多少人真正的喜欢去过?早晚要众叛亲离的。别的不说,就拿前两天侯谦芳来这里做的事情说吧,他要娶老婆安家,还想光彩些,没钱咋办?还不是没事找事的来浦口恶心我?说浦口有满清的内奸,要好好整肃整肃,我叫军需给了他五千块银元,他马上变了脸,和我称兄道弟起来。唉,他可是安王的直接部属啊,他们内务部的都敢开始这么干,你说这日后还会好?”

    薛之武笑了笑,对大哥说的他也有同感,天朝现在搞的种种清官政策,的确叫不少人难以承受。可他想的比大哥还是要多上一层,天京受训不能说对他没有教育。他感觉眼下搞清廉是对的,要打仗,要叫更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天军的行列,要叫更多的士兵情愿为天朝奉献生命,做官的就得显示出独特的气质,爱兵、惜兵,叫兵们亲眼看着你和他一样的吃穿。这样打造出来的军队才是强悍的,他自己就深有体会。

    按照培训中宁王的说法去做,他的师虽然仅有不足四千人,可是在军中的同样四个师里,那是绝对顶刮刮的,士兵们把他奉若神明。至于说到以后,他还是相信,只要天下太平了,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当官的待遇自然要变,象这种所谓的平等不会维持永远的。

    可是,这种对未来的预期显然是大哥不肯等到的。也是啊,按照眼下的局势,打多少年才能太平,谁也不敢说。既然满清那边儿也有了只叫“忠义救**”的新军,自己过去了倒也好,可以把这里学到的东西带过去,一样的施展起来。不过,就是李昭寿的密使没说会给自己到底安排上个什么官职啊?小了不行,这毕竟是在拿着生命在做赌注呢。

    哥俩各怀鬼胎,总算达成了一致,按照薛之武的想法,密使还要回去禀报李昭寿,要安排给薛之武一个合适的官职,还有就是起事的合适时机,要等清军把巢湖的天军驻军吸引出去,免得刚起事就会遭到天军的围攻。

    就在看上去还一切顺利,密使又再次回来把这兄弟俩的各种要求一一做了答复之后,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变化不仅叫薛氏兄弟一时恐慌的忘记了,严格地说应该是暂时停止了再做叛乱前的准备,就连李昭寿派回来的密使再返回滁州都成了问题。

    胡以晃、林启荣的两路大军突然出现在**和浦口,随后严密封锁了通向各地的交通要道,致使薛氏兄弟一开始差点就认为这完全是针对他们来的。直到出席了胡以晃在浦口城外召集的临时会议,薛之元才明白,这两只人马是在**至浦口一线增强防御的,为庐州会战做二线保障,以防清妖再次对庐州形成围困的态势。

    胡以晃并没有说真话,他们的任务其实是在待机,在等候出击琦善江北大营西线防御的最佳时机。

    就在清军开始向庐州天军外围防线发动猛扑,天军各部按照部署有计划地逐次抵抗,向庐州转移的当天夜里,长江岸边的通州淹没在了一片炮海之中。

    天军江防水军和参战的天朝海军,以各种炮火强力压制住了通州、海门满清守军的气势。

    长江之上,千百艘大小运输船舶竞相争渡,几乎塞满了江面。

    教导旅、红军大学学兵军两路起渡,顺利抵达江对岸各自的目的地。

    红大学兵军仅用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让鲜艳的军旗在海门厅四门高高飘扬。随即,红大学兵军兵锋一转,扑向已经被教导旅打的毫无准备、又已经焦头烂额的通州。

    面对水陆两面的沉重打击,通州满清守军在四门最后被合围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首先西门守将向教导旅投降,当江南岸的数万农军渡过长江的时候,通州已成了红军的囊中物。

    潭绍光的教导旅甚至连个短暂的休整都没用,即在开始指向海安州的李侍贤、陈廷香红大学兵军的侧翼掩护下,四千多精锐的骑兵马不停蹄地杀本泰州城。

第九十二章殿下放心,有我红十八师在……() 
红军教导旅一路长驱直入,第三天的凌晨,刘明远的特务营和吴如孝一团就已经分别出现在泰州的东门和南门两个方向。

    这一切显然都是来的太快了,快到沿途即使打算奔进泰州发出警报的满清散兵游勇,也都没有跑过教导旅的铁骑。至于泰州本来已经不多的守军,那就更没有任何的防备了。

    不用大炮,不用长梯,只是一堆炸药包送上去,还被黎明前的黑暗所遮掩的泰州城门,就在巨响之中轰然洞开,响彻云霄的冲锋号刹时粉碎了所有人安逸的梦乡。

    琦善老了,睡的也自然很轻,两声惊天动地的轰鸣一响起,他就象被蝎子蛰了似的猛然从床塌上坐起,再听到那惊心动魄的凄厉号音,不用问,他就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是长毛的死硬人马红军居然神兵天降般的来到了泰州,他早听过那些有关红军的传言,也在扬州城下粗略地领教过。只有这种人马才不愿意擂什么战鼓,而是偏偏喜好这刺耳的号角。

    真实莫名其妙,这些人马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是扬州出动的,可江都怎么没有受到打击,也没有任何的消息送过来呢?琦善手捂着心口,感觉忽然气息短促,心脏几乎要从嘴里蹦出来一般。

    “大帅,长毛破城了!”这个时候才冲进来的戈什哈显然是比琦善醒来的还要晚,他奔到琦善的面前,脸色惨白,两颊奔淌的汗水一点儿都没体现出这一清早难得的凉爽。

    戈什哈也就刚刚喊完了这句话,紧跟着木呆呆地怔住了,眼睛里放射着疑惑和惊恐的目光。他看到大帅双手死揪着心口的睡衣,身子在一挺一挺的动,打嗓子里发出喔喔的哀鸣,很快,大帅又一晃,仰面倒在了床上,两腿抽动了几下,渐渐地变的安静了。

    “大……大帅……”戈什哈捂着嘴,上前轻轻碰了碰琦善。

    琦善死了,说是病的也好,吓的也好,就这么的死去了,留下的是千载的骂名。不过,正象他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他的大清王朝开始的种种卖国行径,多少还是给他遮了点儿羞。

    潭绍光进了泰州,这次他终于可以下令叫疲劳的将士们好好地喘口气了。按照预定的部署,他提前一天就完成整个的计划,教导旅不必再和谁赛跑了,也不怕胜利的消息传到任何的地方去。当然,他还要派出一只部队捎带脚拿下姜堰,为红大学兵军由如皋攻击海安提供掩护。

    如皋、姜堰、海安和泰州的情形大致类似,却又不尽相同。这三县对于当地的满清官员来说,相对于泰州还都是平静的大后方,除了那没完没了下乡征粮,再就是变着法的讨税,以供养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江北大营军用之外,似乎再没有什么其它的事务。而且,在泰州,至少还有个三百人左右的绿营兵驻守着,在这些地方,除去一些和地痞无赖类似的团练外,要说是兵的,那也就只能算是县衙或是官府里面的差役了。

    红大学生军不象教导旅还有马可乘,他们完全是凭借着两条腿,离开通州强行军百来里后,又连夜轻取了如皋,不仅保障着教导旅右翼的安全,还为随后将至的大批后方勤务供应人员打开了通道。

    经过休整,陈廷香带着一大队做为前锋,又于教导旅攻克泰州的同时进抵海安城下。

    一大队的学兵完全都是天军中师以上的将领,曾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现在,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兵。就和往常的训练一样,在已经警醒的清军面前,他们按部就班地进行火力压制,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安放炸药,伴随着炸药的轰鸣和冲锋号声,他们端着上了雪亮枪刺的步枪,呐喊着冲进城去。

    而紧随在他们后面的,才是比他们从前职别更低的学兵们。

    林海丰在扬州对东路战场的形势发展很满意。由于通讯的问题,他暂时尽管还没有得到东路具体的情况,可从当面敌人的紧张调动来看,他已经得出了结论,东路比预想的进展要顺利,泰州显然已经被控制。为了防止天军的背后打击,清军正加强江都防御。当然,这还不够,还要更大的威胁和调动当面的敌人,叫他们兵力更加分散。

    这招棋就是西面待机的胡以晃和林启荣。

    林启荣率先发难,天军出**围攻天长。这一下,不仅是对江北大营的托明阿,就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