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此,四大豪门的上层并不会过多地怀着正义感来评判柳大案。在他们看来,既然扶苏插手了这件案子他们也不能不给扶苏的面子。如此,为了弥补李念犯下的大错,在郡署、郡兵的控制权上退一步便是了。这样,也不难解释为何郡署和郡兵营一直都没有发生极端情况。
简单点说,雁门的四大世家豪族认为这是一场交易。用郡署、郡兵营的退步来换取扶苏在李念事情上的谅解。毕竟,郡署和郡兵营说到底是李家自己的核心势力范围。割得又不是他们的肉,其余三大豪族自然不会太过介意。
洗漱完的扶苏将疑惑藏下心底,沉沉睡去。
九原,郡守府。
蒙月芷斜倚着栏杆看着天上挂着的半月,身材高大眉眼透着慈爱的蒙毅缓步立在了不远的地方,蒙毅身边则是一个年岁三十上下身材窈窕面容艳丽的妇人。这妇人却没有停步,而是在蒙毅的示意下走了过去。
“芷儿,有心事?”柳娘并没有给蒙毅诞下麟儿,故此对于蒙毅的独女。柳娘视若己出,十分上心。
月芷低着头,没有说话。
柳娘轻声叹了口气:“还在担心东边?”九原在雁门郡的西边,自然,对于东边有谁让月芷挂心,也就不言而喻了。自从月芷从神农大山去陇西回来后,心绪就一直不高。
知女莫若母,柳娘自然知道陇西的那个天潢贵胄做下了怎样惊涛骇浪般的事情。至于月芷和扶苏之间的事情,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月芷转身入了柳娘的怀中,倔强地摇头。还是没有说话。
柳娘看着月初的蒙毅,斟酌了一下道:“雁门郡那里倒是来了封信。”柳娘故意顿了一下,看到支起耳朵的月芷,不由失笑。继续道:“以前你爹爹有个亲兵诨号做孙二杆子的犯了事,你爹爹念其心智不坏,便配军去了雁门郡修长城。后来,辗转立了军功便成了什么昭武曲的百将……”
说着柳娘便将扶苏在雁门遇到的柳大案的始末都说了出来,月芷显然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孩儿。这话听了一半便猜到了下面一半。待到确认了扶苏在雁门很轻易地便将两府收入囊中时,心中微动。起身看向墙角,却见那高大的身影已然离去。月芷窃笑着扑到柳娘身上,双眼眯成弯月,俏丽可爱。
第二十二章:营中便换大秦旗【周一加更爆发】
【新的一周了,编辑说这周有移动阅读基地的读者。嗯,这里,向各位移动阅读基地的读者们问个好~HI】
翌日一早,扶苏便起身到了军营。此刻的军营气度已经不同昨日,纵马入了营门,在数十郡兵致礼下,扶苏开始了第一次检校。
检校也就是检查训练情况,前任郡尉苏角在雁门成效显著也算训练了一支敢战的力量。当时的雁门在善无城中便有三千郡兵,加上其余县、关口留下的四千余守军。整个雁门郡兵在北疆都是数得着的精锐。
但眼下情况就不同了,不说荒废了两个月的训练和散漫了两个月的郡兵。自从三年前蒲公离去之后,雁门的境况就一日不如一日。雁门郡的豪族越发强势,前任郡守无所作为,郡尉苏角和监察御史都无甚强力职权打击地方豪族。
故此,三年境况,让四大豪门都大举向郡兵营、郡署、监察御史府渗透起来。其中,作为诸豪门之首的李家便是得益最大者。一时间,郡署公门尽皆为四氏门徒。若不是新上任的何辜联手前任郡尉苏角抵制了雁门豪族的渗透,只怕眼下扶苏纵然大肆动用便宜黜陟之权也动不了豪族的根基了。
若要说雁门豪族有多么忠君爱国那是枉然,雁门豪族本就是故赵国贵族转化而来。他们爱的国早就灭亡,许多豪族之家甚至因为大战破灭。这样的情况下,渗透进来的豪族门徒如何会勤于王事?
自然,要说郡兵之中全都是敢战之士同样是扯淡。作为渗透最为严重的扬武曲,就是明证。扬武曲组成人员是本地家世清白的良家子,这些人多是深受匈奴胡人之害,无论是训练和作战都敢付出心血。自然,扬武曲被严训数年后便成为一支可战之兵。可随着豪族世家的渗透,境况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渗透进来的豪族世家自然是没有多少勤于王事的心思,于是,吃喝玩乐败坏军纪的事情这群人领头就带着做了出来。好在前任郡尉苏角联手监察御史何辜一起狠狠整治了一回,这才让豪族之人熄了夺权的心思,没有彻底腐化下去。
饶是前任郡尉苏角费劲了心思,基底被腐蚀的扬武曲从此已经走向了衰落。
若要凝聚一支强大军队的战力,首要当然是严格的纪律。要凝聚军队的灵魂,首要便是基层武官的水平。扬武曲的纪律被满脑子享乐的世家子破坏了干净,而不通军务的世家子大规模充任基层武官则让扬武曲迅速成了豪族世家的仆役。
倒不是说扶苏对世家子有多大的怨念和憎恶。事实上,在唐以前杰出之士多是出于豪门。但不能否认的是,豪族世家子在从军一途上,大多数比不上能吃苦耐劳的寒门子弟。而因为优渥的出生环境,让这样一群人大多数都成为合格的武官可谓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眼下的扶苏虽说入主了郡兵,可并未有取得两个曲的控制权。说到底,基层武官并不是扶苏的人。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受的事情。好在,事情并非没有突破口。
而扶苏,将突破口开在了裁军的问题上。
“什么,裁军!”孙二杆子一听这话,顿时蹭一下就站了起来。但紧接着却是乐得直咧嘴,道:“这是好事啊。少了对面那群孙子跟咱抢粮饷。至少不会更加碍眼了去。”
孙二杆子一阵口水直乐的住不了口,跟在孙二杆子身边的几个百将却有些担忧了。道:“这世道,在郡兵还能拿份粮饷。要是裁了再配去做边军,唉……”
另一个百将也是担忧道:“要是蒙帅手下倒是差不到哪里去。可要去了南海,只怕一辈子也回不来了。”俗话说人离乡人贱,要是真被迁徙去了南海。那绝对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嗨,这长城都修不完了。郡里还能叫咱去南海?”最后一个百将的话打断了几人的猜想。但紧接着,却是所有人的脸色都阴沉了下来。
长城……的确,有了长城的确是让雁门自此安稳了下来。可不管怎么说,任谁都知道,修建长城付出的可不仅仅是无尽的钱粮,还有那至少数千上万人的性命!
繁重的徭役可以说是将秦国百姓逼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今到了春季,可谓是一年四季播种的季节。可为了让完成长城的修建任务,就算亲民官再怎么担忧收成也会迫于上层压力征发徭役。
眼下,因为郡署换了领导人,这才消停了一会。可过一会肯定会重新被提起,若是此时被裁可下来,极可能立马都被征发修建长城,只怕谁都不会愿意。不仅是怕死在长城上,更多的是每个人都不想家中因为缺少劳力收成锐减,同时还要负担沉重的给养。因为,征发徭役上需要的粮食和工具都是自备的!
说白了,政府是要老百姓白干活!
如此,这些出身大多卑贱的昭武曲一干将卒自然是担忧不已。当然,这里要除去孙二杆子这个异数。孙二杆子是蜀人,原先给蒙帅当过亲兵,也是一号敢杀敢冲的勇士。可同时,孙二杆子性子散漫惯了,哪里受得军法约束?若是蒙毅在时,也还能压制。可一旦被独立派了出去,那边是野得没边了。军法例律犯了不知多少,终于蒙毅也不好按下了。于是配军到了雁门,给做了一个小小的守卒。
来了雁门,孙二杆倒是获得滋润。郡兵军纪不像边军那般森严,对于这等勇猛敢战的悍士,上官自然是青睐有加。再加上这孙二杆子也是个人来疯的性子,本事又高,于是军营之中虽说只是个寻常的百将,却士卒敬服威信极高。
不过孙二杆子而今也有三十多的年纪,一直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了家室拖累,自然是潇潇洒洒,旁人艳羡。
撇去昭武曲这帮子忧心忡忡的将卒,另一边扬武曲的人却不甚担忧了。
裁军,要真裁了那才叫好。这么个观点,在扬武曲大部分心中都是流传。而这些人,主要是屯长以下的士卒。扬武曲的兵员来源是雁门郡身世清白的良家子,性子自然算不上恶。平日间纵然军纪散漫也未害民多深,不过这些人心中的怨念却要远胜昭武曲。
昭武曲大多是社会的底层草根,要说那些出身豪族世家的人会多喜欢,纯粹是扯淡。而这些来自底层草根的士卒心间丘壑也较得良家子的扬武曲将卒幽深。于是,那些出身豪族世家的军官虽说极力想要掌握住昭武曲这么一直敢战的精锐,却一直难以得逞。
对付昭武曲没法子,豪族世家的子弟对付起扬武曲一干人却是手段层出。这些良家子大多是身世清白的,自然也没有什么作奸作恶的习性。如此,若是别人用恶毒阴狠的法子来对付,这些人也没多少手段能应付。
如此一来,纵然有那硬骨头想要去抵抗的。却也是被狠狠整治,甚至家破人亡后消停了下来。这样,原本精锐胜于昭武曲的扬武曲一千五百士卒而今就只剩下单单一千一百不到的规模。
而就是这一千出头的士卒,也是逐渐成了豪族世家的鹰犬私役。若是能被扶苏裁掉,纵然是去长城做工那也有回归的一天。可要是继续被当做私役驱使,只怕一生也就一个仆役的下场。羞辱祖宗不说,对自己孩儿后代也没交代。
这样的想法在底层士卒底层武官的心中流转,可对于其他的百将、五百主、千人主队而言就不舒坦了。这些人本就是心高气傲的豪族子弟,可碰上了更加强势的扶苏,他们可真是真心倒了霉。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不会反抗……
校场很广阔,初来的时候情势紧张由不得扶苏去东张西望。这时候,扶苏倒是有了闲心仔细看看。校场横宽七余步,长约千步。莫说三千人,纵然是一万人放上去也是足够。
此时,两千余人呼啦啦被拉了上去,却是在门口被拦了下来。
拦着的,却另外是七百精甲披挂,神情冷峻的扶苏亲卫。扶苏是一郡之郡尉,按规制是一部之校尉的人。更何况,扶苏还是官秩万石的人物。一千人的亲卫队,直接拉进去。只要昭武曲不要全部都发疯下死命,局势掌握反掌耳。
扶苏的亲卫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指了指扬武曲这名什长衣甲不整之处。看着什长连忙整理好,这名亲卫含笑地点点头。众人暗自松了口气,迈步入了校场。
两千五百人,加上一千亲卫齐齐列队。说不上整齐划一,可这股子凛然的军姿却是让人心中情绪涌动。
扶苏独立高台,身后是一干将卒。除了几个贴身侍卫,便是萧何、期泽、伏承、庆倪等一干将校。
阵列当先,一杆火红大旗昂然竖立。上面小篆体“雁门”两字迎面而来映着血红底色透着一股子血煞之气。
“这可是一股经历过血战的精锐啊。”扶苏看着昭武曲上下散漫散漫难掩的样子,右看看扬武曲略带的拘谨。大笑了一声。
“升旗!”十数个雄壮的男音大喊。紧接着,却是一杆更加高耸竖立的血色底面黑字的“赢”立在高台之上。
扶苏高喝一声带头道:“大秦,大秦。赢!”
“大秦,大秦。赢!”
“大秦,大秦。赢!”
先是扶苏将佐亲卫齐声呼喝,再则是昭武曲随声齐喝。最后,就是满心不愿的扬武曲一干武官也不得不跟着大喝起来。
一股子颓丧的心思却从诸多豪族世家子弟的军官心中升起:改旗易帜,竟然这般容易?”
第二十三章:折千军傲骨服苏【二更送达】
改旗易帜,扶苏这一手倒是不差。眼睁睁看着原先的苏字旗和李字旗都被撤了下去,却换成了眼下另外两面旗;这对众人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大军开动,若是到了十万这层次。的确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雁门郡兵当然没有十万之巨,可三千人下的雁门郡兵旗帜也是不少。原先的旗帜五花八门,看起来也颇为威风。比如,代表整个雁门郡兵的苏字旗。代表扬武曲的李字旗,代表昭武曲的昭字旗。
这些旗帜代表性极强,比如苏字旗就是前任郡尉苏角的代表。扬武曲的李字旗则是李念的代表。昭武曲则因为军侯长期空缺,又长期处于各个千人主、五百主分裂之中于是弄了昭字气充数。
扶苏一来,首先将这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
一杆“大秦”两字的红底黑字大旗下来,那意味显然是不言而喻。众人心中嘀咕着,原先的郡兵多少有些地方性武装力量的意思。眼下这大秦两字竖了起来,那意思就是直辖中央的兵马了。
而且还有一杆赢字旗,那意思就有趣了。嬴既是大秦国姓,同时又是谐音“赢”的意思。当然,这意思就更加说明这兵马隶属上区别郡兵的浓厚味道了。扶苏这连消带打的手段意思在说明不过,那就是告诉这群大头兵们,你们的好日子到了。郡兵的级别升格了,以后跟着我扶苏干,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郡兵检校在扶苏改旗易帜以后正是开始。不过,这时候检校却多了一个对象。那就是扶苏的一千亲兵。
如此,检校的内容和意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传统的检校而言,一般就是看你兵马调动情况,也就是变阵。主要是阵列的变化到了何种水准,其中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是最起码的标准。检校检校,自然是检查校对军队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
对于苏角时期的郡兵而言,尽管军队实战能力日趋下降。可为了延缓军队战力下降的速度,苏角依旧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训练。同时郡兵营还承担着民兵预备役训练的任务。
这个民兵预备役是通俗的说法。在秦朝,每个成年男子都有为国出征的义务。不要以为古代都是募兵制,事实上义务兵才是古代的主流。为了保持军队的战力,每个成年男子都要随时到当地郡署县署报备,进行军事训练。算时间下来,基本都是每年农闲三个月,一共至少一年时间的军事化训练。事实上,这个制度也是扶苏初建讨逆军时能有一定战力的源泉。
如此,可以说雁门郡郡兵营最拿手的本事就应该是各类训练科目。当然,这是苏角时期的说法。苏角离任以后,军队的情况随着军纪的败坏持续下降。
好在,这底子还有,一干雁门郡将卒到也不虞出丑太甚。
不过,当一千亲兵出场的时候就让他们手心捏汗了。他们手中本事还剩下几成那是不言而喻,对上这种咸阳来的精兵强将,心里发慌成啥样更是清楚。
有些聪明的,就此隐隐猜出了扶苏的意思。说什么检校,这分明就是要折一折雁门郡兵抗拒的底气,折掉那些人心中的傲骨啊!
话说回秦军的“检校”科目。
除了军队的阵列演练,还有就是射术、单兵格斗、骑术等科目的演练。甚至为了检验军队的实战水平,先秦时还有实兵演练的历史。不过这样的制度在东汉时为防备军队叛乱而被取消了。
检校开始。广阔的校场上开始了第一个科目:射击。
秦朝重弩,同样也重弓。秦弩的彪悍可为是天下闻名,可以说当秦人的万弩齐发绝对是所有敌人都为之战栗的事情。
而弓呢,弓箭手比弩兵还要受到重视了。弓箭手历来都是军中的高级兵种,其重视程度还要胜过弩兵!
一百步,以十环标靶竖立。三千定额的两个曲以三百抽一的水平和扶苏亲兵进行对弈。这不是寻常的演练,寻常的话根本不会用这么个选代表的法子来射箭。
二十个标靶,扶苏亲兵十人,雁门郡兵十人。
为了区分两者,扶苏用红布裹袖扶苏亲兵,以蓝布裹袖雁门郡兵。当数十个大汉当做扩音器将比赛规则说明的时候,每个郡兵都是紧张的同时新潮迅速欺负不定,激动难以自已。
扶苏用一晚上的时间紧急赶出来的竞赛规则可谓是用心十足。
为了让士卒对此上心,扶苏下的本可不小。首先数十个大嗓门喊了好几次,只要参加的,管你赢不赢每个人都有十大钱发下。而此次竞赛若是顺利完成,全军都有好酒好肉伺候,若是敢有违规作弊的,五十鞭子下来先回家趟仨月再说。
同时,扶苏将此次的竞赛项目也改了许多。
第一是军阵的演练。第二是射箭包括弓弩射击的分项目。第三是骑术。第四是单兵搏击。第五是十里长跑。
五个项目,在财大气粗的扶苏手下赏格都是不小。以红蓝两队论,胜者赏格两千钱,二十军功爵升一级。以单人论,光是头名的那人就有一千钱,军功爵再升一级。
而军阵的演练又在被扶苏分了出来,两军直接抽出最精锐敢战的五百人以军阵对攻,胜者,两万钱!领军者军功爵升两级!
当这两万钱从大汉喉咙中吼出来时,整个军营都是沸腾了。
要知道,一个吃公家饭的吏目年俸也不过八百钱。以萧何在沛县当过的狱吏论,一年八百钱。不过区区百石的年薪罢了。而此时,若是能夺得胜利。每人最少也有一百钱。也就是一个低级士卒三月的粮饷。而且,在眼下财政困难的时期。许多军卒的薪俸都拖下来累计有一年了。许多士卒实际上一年的薪俸能有八个月是有的,那就要赞歌了。
一百钱,实打实的秦半两。用满满几十个大箱子放在高台上打开,垒起来。每个人眼中切实闪亮的星星让心肝都快要燃烧起来。
此刻,第一阵已经开始。红蓝两方,都开始拣选最精锐的士卒比赛。扶苏可没有那个闲心让累计四千五百人一箭一箭射下去。如此,当然用代表制最为便宜。
豪族世家出身的基层武官除去几个别有不同的,大多没这兴趣。长官虽说没兴趣,可大多士卒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两百大钱,差不多都能赶上半年一年的粮饷了。若是能摘得最耀眼的单人第一,那更是令人疯狂。一千大钱,你就是别当兵也能赡养家小好生过活好几年了。
第一阵无论是昭武曲还是扬武曲都抛却了往日的芥蒂,在从咸阳而来强势的一千亲卫队锐士下,没有一个人能安然面对而无一分压力。
正当雁门郡兵紧张万分地精选射手时,亲卫兵的长官期泽却颇为从容。不仅是姿态上的从容,更是体现在了行动上。只见期泽从严整列队的亲卫队上走了一圈,随后,手中马鞭一指,这一百将之中顿时走出了十名锐士取下大弓就去校场。
怒了。
这是雁门郡兵上下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