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末的童话[梁凤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中国不同于以前,他们肯学习、揣摩、沟通,这一切都已经在进步。”孙凝答得很爽快,且下意识地挺一挺胸,表示一种理直气壮的模样。

  无可否认,孙凝的这个动作是蛮诱人的。

  香早儒发现孙凝有很好的胸脯,当她做着这个微细动作时,胸脯就在她那白纺恤衫下轻轻颤动着。

  这使香早儒的喉咙刹那有点发干。

  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怕都会有这种既甜蜜又难受的反应。

  孙凝当然不会发觉什么。

  香江城内的著名商业巨子,曾半开玩笑式说:

  “雇请高级女职员有一个好处,会议开得顶闷时,可以帮助自己想入非非,精神得以松弛。”

  这是事实。

  一个会议室内,如果真有绮年玉貌的女职员在,男同事们个个面无表情,可是心上必然花花的,实行胡思乱想。

  孙凝看着香早儒没有接腔,自己倒继续说下去了:

  “目前,他们还不太习惯香港那种义无返顾、毫不保留、死无异志式的冲锋陷阵。我们呢,视为家常便饭了。”

  “是需要与否的问题,香港的竞争多而且大。”

  “中国也应尽早乐于接受挑战,让欧美多—个经济上的强敌,才是我们的福分。”

  香早儒对孙凝这番话,肃然起敬。

  对方是个有头脑、有知识、有民族感情的女子。

  江湖上盛传孙凝是个没有感情的人,看来并不一定是真吧!

  “中国十一亿人口,只要有一亿之数立下此宏志,我们的国家已是无敌。”

  孙凝忽尔瞪着眼看香早儒,有同感,彼此的话合了睥胃。

  香早儒问:

  “这次北京的推广之后,又有什么业务新计划了?”

  “先回香港去休息几天,再到华盛顿去筹划工商界人士赴美会晤议员一事。他们要商讨美国提出的香港法案,及中国继续获得优惠国条件的情况。”

  香早儒差一点就冲口而出,说:

  “啊,原来由你策划吗?”

  下一个念头是,自己是否要改变主意,回去跟长兄香早晖争夺那个赴美游说的代表位置?

  还未等香早儒答腔,孙凝就已经站起来,这表示要离开咖啡室了吧。

  香早儒看看腕表,下意识地也跟着对方,采取同一行动。并且说:

  “忙了一整天,累了?”

  “可以睡上四十八小时。”孙凝笑着答。

  两人一起步出咖啡室,电梯处就走出来一大班人,墟,而热闹,跟香早儒和孙凝碰个正着。

  就是阮莉莉的那班人。

  莉莉也是眼尖的,她当然认识孙凝。一眼瞥见香早儒跟孙凝在一起,心里忽尔有股酸溜溜的感觉涌上来。她对着香早儒说:  

  “啊,原来你刚才不跟我们一块儿宵夜去,你的朋友就是孙凝。老早如此,两个人加盟我们岂不更加热闹嘛,要有什么密斟密话,不妨吃罢了宵夜再算。”

  孙凝一听莉莉这番话,立即板起了脸,连招呼也不劳打,就头也不回地走上二十一楼去。

  她是很显明地不高兴了,甚而摆出一副不屑跟他们应酬的模样,以否定阮莉莉说话的真实性。

  这不是不令在场人等尴尬的。

  香早儒当然不便解释什么,难道他可以抢前跟孙凝讲,他也顶讨厌阮莉莉这种没有资格恃熟卖熟而偏要恃熟卖熟的人,他也不可以声明自己根本没有告诉阮莉莉,相约的人就是孙凝。一切都是巧合式的误会。

  各人似被孙凝抛下了,干站着发了一秒钟的呆。

  阮莉莉首先有点恼羞成怒,半开玩笑式说:

  “你小心!孙大姐这有名的商界铁娘子并不是好惹的,动辄就给人家看脸色的女人,不一定跟你香公子合得来。”

  说罢,跟香早儒摆摆手,就跟其他女伴走开了。

  无可否识,香早儒是无端端地讨了一趟没趣,这不是他惯常应得的待遇。对阮莉莉这女子的嫌恶感顿生,自不待言。就是连孙凝,香早儒也觉得她稍为过态。

  平心而论,并不能说孙凝的态度是友善,孙凝回到酒店房间去,狠狠地踢掉了一对鞋子。把自己抛在软绵绵的床上去,回想刚才的情景时,孙凝心头也掠过了一点难过。

  她承认自己是太执著了一点。

  尤其与香早儒是初相识,给他留下的这个印象,也不是太好。

  随即,她翻了一个身。伸手拿了个枕头,压着自己的脸。像企图不要去想、去碰、去触及一个意念似的。

  她孙凝从不刻意去讨好任何人,除了以一等一极品的工作去讨好让她赚钱的客户之外。

  那个香早儒。并不应在一见之后就获得这种特惠。

  况且,孙凝在市场上听过关于香早儒的种种传说。

  他大概不是个好惹的人。江湖上凡是有头有面、有手腕、有方法的人。都不必先向他做任何让步。

  出道这些年,孙凝学到了一条万世不易的道理,不要对有办法在江湖上厮混的人稍示矜怜,自己放松一步,即要吃亏。

  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坚守宁枉毋纵的原则。

  对香早儒这么有条件的男人,还让步的话,也真太有失女人的身分了。

  问题是对方完全有充分的资格去容忍、接纳、礼待异性.不必忙着向他献什么殷勤,否则,就十足十变成城内那起对豪门公子趋之若鹜的女人般,个个都好像金睛火眼,向周围探视,看看有没有好的、富庶的、丰满的猎物,一旦遇到了理想的,就摆出一副万勿错过的急色鬼模样,也真叫入看着难过。

  江湖传闻,香家四公子与名模阮莉莉很有过一手,这原本是跟孙凝扯不上边的事。但今儿个晚上,他们旧情人互耍花枪,竟把便宜说话,轻佻行动沾到孙凝的身上,就变成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若不是拉下脸来给对方一点点脸色看,怕以为她孙凝都是同一道上的孟浪人,那可不得了。

  这些年来挣扎干活,不论舆论对孙凝的待人处事态度有什么评论、误解,但从不曾有人敢认为她是那种轻易把自己零沽和批发出去的女人。

  对孙凝,这算是个至大的成就,她珍之重之。

  跟这一总肯在有条件的男人跟前卖弄风骚风情的女子,必须在言与行两方的表现都有一定而明显的距离。

  孙凝要有她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想法与身分。

  故而,她刚才的表态行为可能看将上去稍嫌过分,然,也确实有她的可理解的潜意识因由在内。加上,孙凝这些天来心情不算好,只为有件公事上的处理使她左右为难。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里头管茶水的张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人又偏偏比实际年纪还来得老态,反映在工作上头经常出错。好像秘书小姐给她说好了要咖啡,她竟奉上奶茶。两个会议室同时有客户开会时,她总是把两班客人要的饮料调转了。凡此种种,老是气得孙凝顾问公司内的年轻秘书们半死,连人事部都束手无策。

  这张妈又很有点恃老卖老,就算管人事的阮邝秀珍好言相劝,嘱她小心一点办事,张妈还不以为然。

  那个小小的茶房,就是她的王国。有哪些同事要把带回来的午膳用微波炉热一热,或者大暑天时,借雪柜冷冻一些饮品,若不是经张妈御准,休想在她的版图上动脑筋。

  实在,彼此都是打一份工,行走江湖,何必斤斤计较,讲这些狭隘的地盘主义?

  导火线是因由人事部文员小秋把一包吃剩了的汉堡包放进茶房的雪柜内,未曾照会张妈,结果下班时小秋发觉汉堡包不翼而飞,细问之下,张妈大咧咧地答:

  “我把它扔掉了!”

  小秋气得什么似的,跑到直系上司阮邝秀珍办公室去,说:

  “阮太,你是个明白人,我们这些结了婚的职业女性,回到家里去,还不时要为了家和万事兴分上而要看翁姑脸色的,若然在上班的十小时内,还得多侍奉一个家婆,老实讲,是干不下去了。”

  言之成理,实在也不过是粗工一份,东家不打打西家,何必要多领闲气?受了这等窝囊气,谁又会得感恩和欣赏了?

  站在公司的立场而言,损失像小秋这种实干的年轻雇员是可惜的事;现今要留住低级而卖力的同事,比什么都难。

  于是阮邝秀珍趁孙凝有空,跑进她办公室去陈述这件事的经过。

  “孙小姐,如果不是日积月累的问题,我不会烦到你头上来。我知道你一向敬重老者。”  

  孙凝管自叹了一口气,不让阮邝秀珍再说下去,她点头道:

  “我完全明白,且会处理。”

  阮邝秀珍很知道这位女上司的睥气与习惯,她在公事上永远决断而且爽快。每当她认为有足够的资料处理公事之后,就不再需要旁的人叨叨喋喋了。

  于是阮邝秀珍引退。

  孙凝仍低着头把—应文件处理妥当,就信步走到茶水部去。

  孙凝给张妈说:

  “张妈,我知道你卖力,故而,公司也应该付你有所表示。张妈,我看你早点享享晚福也是很应该的,我一样会安排很丰厚的退休金及励勤奖金给你。”

  “不,不,不,孙小姐,你的好意我心领,闷在家里反而不及在这儿热闹。”

  面对着话头不醒尾的人,真不知如何是好。

  除了坦率地告诉对方真相,似乎别无他法,孙凝于是说:

  “张妈,你知道我的作风,公司赚蚀是另一回事,最要紧的是上和下睦,一团喜气,只有在这种士气之下工作,人人才算捱得有价值。故此我很着重同事之间的相处问题。这些日子来,可能是张妈你年纪大了,工作繁多,人也劳累,跟年轻小伙子在合作上屡屡出问题,所以我看——”

  “还是我提早退休好一点,是吗?”张妈语气之恶劣,真是最蠢钝的人都有本事听得出来。 

  孙凝还没有回应,对方就开始拉开喉咙吵嚷。

  “世界是分明多是多非的,人总是看不得别人风调雨顺,偏又有些老要面面俱圆的调停者,就更难伸张正义了。

  只是没有想到,连我这么卑微的人都会遇上嫉妒与不公,真是啼笑皆非了。” 

  孙凝再听不下这番话了,那文员小秋的评论是贴切的,今时今日,谁会巴巴地在写字楼还多服侍一个家姑,谁就是白痴儿了。

  三分颜色上大红,的确是绝症,没有希望的。

  实实在在,每天每时都在商场的枪林弹雨中干活,人已不可能再白白多承担一些无谓及无聊的压力了。

  于是孙凝略略拉下了脸,无奈地把那杯罚酒递到张妈跟前去:

  “张妈,你的苦心与功劳我很明白,总之,公司绝不会亏待你,放心!”

  说罢了,掉头就走。

  不是孙凝没有想过,应好好地跟张妈解释,而是这怕已是不知多少次的人际纠纷了。一直以来,不论是直截了当,抑或旁敲侧击,把好话坏话,哄她的、吓她的、骂她的话都说尽了,总是冥顽不灵。给她架下了下台阶梯,她仍恃老卖老,死不肯安全着陆,这就再不能容忍下去了。

  孙凝于是签批了张妈提早退休的一切文件,并予她劳工法例规定以外的一笔异常丰厚的福利奖金,结束宾主关系。可是,不愉快的情况仍然发生。

  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公司内人们奔走相告,都以喜悦的语气报道张妈被孙凝着令退休一事,固然由于当事人一向人缘差,也由于天生的凉薄人性,喜欢幸灾乐祸,一沉百踩,这对张妈无疑是一重刺激。 

  她的一口怨气恼气怒气,全都集中到孙凝身上去,自觉只有不遗余力在人前人后,数落孙凝的臭脾气、不念旧、难以相处,才能平衡自己的冤屈气,以及下意识地解释到为什么宁愿早日辞官归故里,也懒得跟这种不义之徒多一天半天相处。

  人到了利害关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界,一亿人当中不知有没有一个宁可自我牺牲,也不肯陷害别人。

  孙凝对于张妈在人前人后对她的中伤与恶评.一笑置之。

  跟在她身边任事的阮邝秀珍当然明白个中情况,很替孙凝叫屈,于是在她面前说:

  “小秋这小女人真有点本事,比喻打得实在好。婆媳相处不和,哪个恶家姑从不想想她如何的难相处,也不计算对方曾迁就了多少回,一于只执著你忍无可忍的一次为例,通街通巷地数你不是,真气人!”

  “如果那是她手上唯一可以告慰之事,就随她去吧!我们还有别的很多事要做。”

  阮邝秀珍瞪一瞪眼睛,说:

  “就为你这句话,我可以容忍你发十次脾气。”

  然后两个真正在社会上头干活的女人,相视大笑。

  的确,如果老人家手上所拥有的也只不过那一点点自以为是的尊严,就随他们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予以保护吧,不必与之争了;年轻一辈最低限度有时间争取别的一切。

  这是孙凝的原则。然,按着原则办事,很多时要吃亏,孙凝不是不清楚,但无可奈何。故此挥洒自如之外,还有些惆怅。张妈事件刚发生在她来北京之前,多少还影响着她的心情。

  故而,刚才被阮莉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开了她和香早儒的玩笑,孙凝就更觉得受不了。 

  总是这么一个循环。她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江湖风浪,也有本事不吭一声,管自埋首工作,从容应付过去。只是生活上一有芝麻绿豆的烦扰事,就忍不住有火爆场面。

  连孙凝自己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无论如何,在北京的公干已经接近尾声,她到头来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翌晨再处理一些未完的纠葛,就可以回香港去了。

  孙凝不住地提醒自己,要在临走之前赶到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的古董店去,为老同学方佩瑜买几件晚清的小古董。

  那是方佩瑜干叮万嘱要的东西。

  方佩瑜和孙凝是十多年老同学,从小学开始,便一直是谈得来、相处得来的朋友,因为方佩瑜永远需要别人迁就,而孙凝偏偏肯迁就她。

  太多太多有关这对一同成长的老同学故事,实是不胜枚举的。比方说,小学时代,放学后同到冰室去饮奶茶、讲明星、论戏文,方佩瑜是从不肯扬手招呼结账的,那是孙凝的工作。一同走到戏院去看公余场,票子卖断了,戏院门口有黄牛炒贵票子,那上前去接洽商议的责任也是属于孙凝的。还有,上了中学,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管是投稿到校刊或学生园地去批评什么老师与同学,都是方佩瑜出的主意,由孙凝去执行。

  多少年来,坊间舆论,认为孙凝是方佩瑜御用的打手。

  为什么孙凝这种有火辣脾气,也是骄矜自恃的人,肯这样做?

  有些同学提供了一条线索,他们认为方佩瑜有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显然这个关键性的原因是带侮辱性的,连到方佩瑜本人都曾对这种传言生起尴尬来,跟孙凝说:“那些人总是看不得我们走在一起,谈得投契。有机会我会澄清,你绝不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那种人。”

  孙凝笑道:

  “有你的这句话就够了。”

  真的,孙凝认为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既然当事人明白,别的人怎么想,管来无用,要管也实在管不着,何苦上心。




二'梁凤仪'


  这以后,在一些聚会里,当只有方佩瑜而没有孙凝的份儿时,人们还是会说着酸溜溜的、对孙凝不无妒意与中伤的话,方佩瑜呢,只是笑,不加批评,不置可否。

  情况试得多子,他们的另外一个老同学袁小莲就忍不住跟孙凝说:

  “孙凝,请注意,方佩瑜从未试过为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

  孙凝知道袁小莲是个直性子,于是拍拍她的肩膊,道:

  “我请她别为我多说话,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彼此心照就算了。”

  “好,孙凝,你才是有种的人。”袁小莲说罢就走开了。

  这位同学从不联群,也不结党,是个独行侠。

  其实孙凝很喜欢袁小莲,只不过对方分明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类的交情,也就不必再谋进一步的发展,这才算尊重。

  方佩瑜是否在她跟前一套,背后一套,她不想深究,反正对方在自己跟前明明讲了好话就得信以为真。这也算是做人的哲理吧!

  何况,孙凝承认方佩瑜有她的魅力,不是由于方家富甲一方,誉满全城,而是方佩瑜本身长得好看,且功课好、田径好、演讲好,在学校内是十项全能的选手。

  孙凝想,能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的女人不容易,上天若是如此偏袒地宠她呢,也就别违天意,事事顺着方佩瑜一点也是未可厚非的。

  这种感情和关系,一直从小到大,直至今时今日,未曾变易。

  方佩瑜嘱咐孙凝要到北京朝阳门外给她买一些晚清的古董小摆设,孙凝当然不敢或忘,如实照做。

  这最后的一天,孙凝上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去,她晓得路,故而不让计程车绕个无谓的大圈子,就在附近下车。她喜欢从两条大街之中,穿过一些小胡同,走到目的地。

  北京的胡同短短窄窄、弯弯曲曲的相当有味道。孙凝有种怪怪而又欢喜的感觉,每趟走在胡同内,自己更觉着是个中国人。

  自从宣布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目睹港英政府对退出殖民地前的种种部署,她寒了心,尤其喜欢感受到自己是中国人,晓得如何在这“乱世”之中自处。

  故而,她捕捉着生活上大大小小使她似身为中国人的意识与韵味。

  胡同虽是穷巷,但有个性、有格调,有亲情、有温馨。

  每每在胡同中见到了在家门前打点孩子上学的母亲,卷起了衣袖在巷口洗衣晾衣的主妇,更有那骑着单车,叮叮叮走捷径赶上班的男男女女。

  每逢孙凝看到了一男一女共同骑在一辆脚踏车上,她就情牵过往,忆想从前,她与游秉聪曾常常到沙田骑脚踏车去。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沙田还有很多的建筑地盘空着,由得年轻男女租了脚踏车来耍乐。

  游秉聪总是觉得她笨手笨脚,宁可让她抱着自己的腰,由他驾驶着兜风去,

  孙凝这么一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