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淖洌晕恼碌亩哉獭⒋窃宓龋凶沤衔毡榈娜现曜肌�

    这一点,从陈止的两篇文章上就能看得出来。

    无论是《师说》还是《六国论》,其实都是后世的传世文章,但陈止却没有直接拿出来用,而是结合时代特点,在加入自身理解的同时,还按照此时人们所喜好的文体,加以拓展和深化,这其实就是对文章好坏量化标准的利用。

    而对于王衍、郭凡这等文章大家而言,一辈子和文章打交道,更有教书育人的经历,不光能看出文章好坏,更能一口气说出其中的关键,进行分析。

    所以,这边孙特的文章一被读过,五位大家就都纷纷点头,明显都有了看法。

    孙特本来正期待着听听大家的品评,作为大头阵的,他身上担负着不小的担子,期待迎来一个开门红。

    所以,他的这篇文章,乃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连书院的几位师长,都在其中给予了不小的指点和帮助,为的就是一炮而红,将南山书院的气焰给压下去。

    只是,不等大家出声,倒是陶涯先来询问他了。

    面对询问,若是在这品评正式开始之前,或许孙特也不会当一回事,更不见得有心思回答,可随着之前几个环节的进行,现场的气氛非常肃穆,充满了仪式感,整个品评会都显得重要很多,孙特亦不敢放肆,所以一听陶涯问起来,也就回答起来。

    “这文章,是我在为学之时,得师长允许,入了守拙书院的藏经阁,在其中看到了前人事迹,有感而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心要写下来了,直到三天前,正好碰上干了太乐令的提议,回去之后,正好想到这个念头,遂成此文!”

    他这话一说,这院中观礼的众人,不少人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没想到竟是用了这几天的时间写出来的。”

    “这话未必是真的,但我听此文,心中颇多感慨,笔锋老辣而直接,倒也和这孙特的性子相合。”

    “我比较喜欢他的这篇文章,其实里面有一部分,你们注意到没有,和陈太乐的《六国论》之言,很是相似,不知道是否是从中得到了借鉴。”

    ……

    众人的交谈,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文章和孙特这个人的上面,实际上,今日到场的众人,有着种种不同的目的,很少是真心要过来品鉴文章的,但奇怪的是,随着整个品评会过程的安排和进行,这些人本来的目的虽然没忘,但也逐步投入到品评会之中了。

    不光是院中之人在讨论,就连那屋舍之中,正在旁听的太乐署从官们,也是津津有味,而且听着听着,那董续还忍不住道:“这么一听,这个孙特虽然性子有些刻薄,但他的文章写的还真不错,短短时间就能写出这般文章。”

    高疆则颇为兴奋,他们站着的位置,透过窗子,可以观察到院中的景象,自是能发现,这院中的众人,看着那些人的表情、听着议论声,他不由说道:“无论如何,这势头不错,看院中人的反应,对孙特的这篇文章,也是颇为认可的,若是最后能得到众人支持,就是评判了高低,估计也能省去不少麻烦。”

    字里行间之中,其实还有担心。

    边上,还站着刘纲、赵兴等人,他们也是被邀请过来的,期间还帮了不少忙。

    刘纲听了董续的话,不由对陈止笑道:“陈兄,你当初在那王府晚宴中,乃是当场作文,论这一手,怕是整个天下也没有几人能比得上,你倒是说说,这个孙特的文章,到底是不是这几天之内写出来的?”

    他这话一说,其他人也都留意起来,连董续、高疆等人都侧耳倾听。

    陈止见了众人表情,知道不好敷衍,先说了一句:“我说过很多次了,《六国论》并非当场所作,我亦没有这般能耐。”

    “好,好,我们相信。”刘纲笑嘻嘻的说着,那表情分明是半点都不信。

    陈止无奈的摇摇头,跟着才道:“至于孙特的这篇文章,理应不是最近写成的,里面有两个句子提到了一年多以前的事例,其介词却表现出近似之意,所以这篇文章,其雏形至少不是这几日才写就的。”

    陈止的解释并不复杂,众人都听的明白。

    高疆眉头一皱,有些不解的道:“其实我也能想通里面的道理,这文章堪称上佳,短短三天,怎么可能写得出来,而且其中笔锋老道之处,怕还有守拙书院的师长指点吧。”

    马选点头说道:“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孙特他们今天过来,代表的乃是书院,那书院长者岂能不重视?根本无须从细节处分析,就可看出。”

    他们当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刘纲朝着窗开看了一眼,就有些不解的说道:“咱们能想通这点,院中都是书院学子,见多识广,没理由看不出来,怎么一个个却不见半点疑惑。”

    “他们不是没有疑惑,而是没有必要疑惑,”陈止笑着回答,同样朝着窗外看了过去,“对这些人而言,此事真假并不重要,他们本来也不是真心过来看品评的,只是想知道结果罢了,现在被气氛感染,觉得事情新奇,就当成是一桩逸闻,想要一探究竟,对他们而言,孙特说的是真是假,根本就不重要,也不会有人深究,更没有深究的理由。”

    这番话让众人陷入沉思。

    “我有一是不明。”忽然,陆映却开口了,“先前的一番布置,让这太乐署中气氛不同,肃穆许多,其实已经足够,为何还要在让陶兄询问那孙特这些呢?品评的乃是文章,孙特生平,众人也多有知之,岂非多此一举?”

    陈止闻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指着窗外,说道:“陆兄,你再看下去,差不多就能明白了,品评书院高低,只是今日的一个环节,我说过要根治书院争执的乱局,单纯品评高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什么观念?”刘纲好奇起来。

    陈止笑而不语,而此时那窗外,则进行到了新的环节,在一番问答过后,陶涯将孙特的形象突出出来,在陶涯的口中,这孙特赫然成了一位品学兼优、孝敬尊长的有为青年,连孙特自己都不由挺起胸膛,觉得自身的形象高大了几分。

    随后,五位大家就都得到了孙特的这篇文章,开始品评,而且让在场众人意外的事,刚才朗读文章的时候,这太乐署还配了专门的书吏在旁边听写,那边念完,这边也抄写完毕,成了四篇,加上孙特带来的那篇文章,正好五篇,五位大家人手一篇。

    孙特的本篇,被交给了王衍,毕竟是资历最老的。

    随后,在陶涯的引领下,五位大家开始品评,首先说好的,说文章的结构,说遣词造句,然后又说了不足之处,说了改正之法。

    不知道,是不是先前的介绍起了作用,那孙特为了附和陶涯总结的“谦逊好学”这个特性,在面对不足的时候,居然没有像之前那样性急,反而是低头受教,表示改正。

    当然,这也有面对几位大家,他不敢太过放肆的原因。

    只是这样的行为,多多少少让旁人对他生出了改观和好感,引得院中不少人窃窃私语,评价颇高。

    这些议论声传入了卢阡的耳中,顿时让这位南山书院的佼佼者眉头皱起,暗暗握紧拳头。

    “我可不能让这孙特比下去了……”想着想着,他的目光落到了陶涯的身上,想着刚才情景,料到自己也会被询问写文章的情形,不由盘算起来,“等会问我的时候,我当如此这般的回答……”

    渐渐的,他投入到了编造写文环境的思绪中,连本来担心的事,以及答应了徐府的事,都抛之脑后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计大妙!() 
“来了!来了!”

    百家茶肆,热闹非凡。??

    伴随着一名名怀揣消息的青衣家丁,不断在茶肆和太乐署之间来回,这三层楼阁之中越热闹,本来里面的人就不少,现在更是人满为患,不用走进去,只是在外面瞥上一眼,就能看到门中人来人往,很多人连坐着的地方都没了。

    要知道,能入百家茶肆听说书的人,少说也是一家书院的学子,在普通人眼里,那都是有身份的人,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连个坐着的地方都没有,换成其他时候,立刻就会有人爆不满了,但现在这茶肆里面的人,却不见有人抱怨。

    这是因为,这很多无处可坐之人,实际上是在接到了消息之后,连忙赶来的,为的就是听一听,有关太乐署的消息。

    所以,每当有家丁模样的男子,挟着消息到来,就会被众人围起来询问,要好不容易才能挤出人群,将消息交给说书先生。

    这些说书先生都是专业人士,很多人都是家传的本事,再怎么简单的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经过前后编排,都会散出别样的风采,引人入胜。

    这普通的事尚且如此,如太乐署中这般变化,被他们一说,就更加传神了,所以这新消息一来,本来还乱哄哄的屋子里,顷刻间就安静下来,虽不能说鸦雀无声,但基本上不听有人言语了。

    随后,就是几个说书先生的声音先后响起。

    “这次谈及的,却是那南山书院的卢仟卢先生,还是那江东陶涯开口,说是卢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祖可追溯到昭烈帝之师卢植公,而今为学,也是用功,自小离家,辗转多地……”

    随后,就是对卢仟的一番介绍,话至一半,就已经转而谈及他写文章时候的情景了。

    这次的品评,两家书院都很是重视,基本上都拿出了看见本领,在品评会上拿出来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次推敲的,不光是文章本身的遣词造句华美,那文章的立意和主旨,更是力求贴合实际,言之有物。

    卢仟所写的文章,正是贴合时政,谈及的是北疆的民生,说的是匈奴反叛、官军出击后,给河东并州之地的百姓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与孙特不同的是,卢仟结合着前面几人的经验,仔细的组织了语言,而且为了避免漏洞,很干脆的表示,这文章写好了也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几天反复修改,这才定稿。

    按照他的诉说,为了写下这篇文章,他搜集了诸多消息,询问了来往的商贾,就差亲自前往北疆考察了。

    这些话,经过说书先生的嘴,娓娓道来,更是让卢仟多了一丝踏实忧国的气息。

    等说书先生说完了这一段消息,重新安静,等待着下个消息条子从来,这屋子里的其他人,则打破了安静,兴致勃勃的谈论起来。

    “这位卢仟,平时温文尔雅,未料还存有这样的忧国忧民之心,他这文章写得好,不说这官军北上,是赢是输,那遭殃的都是百姓啊。”

    “是啊,不过过去还真没怎么在意过来,原来这卢仟也是家学渊源啊,只是家道中落了。”

    “这绝对是我大汉脊梁一般的人物啊。”

    ……

    随着时间推移,有关卢仟的议论,竟然渐渐有改过孙特的趋势,要知道在这之前,那太乐署中其实已经介绍过多人,而且是按照一名守拙士人,一名南山士人的顺序来介绍。

    前面介绍的几人,除了李特之外,两家书院都不见有什么出彩的人物,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倒是李特和他的那篇文章,被越来越多的讨论,而且讨论人的次数,要远远出对文章的讨论。

    现在,随着卢仟的登台,情况终于有了变化。

    只不过,这茶肆里面,也有人闻到了一丝不对的味道。

    “怎么回事?怎么这太乐署的品评进行到现在,这群人反倒更多的在讨论李特和卢仟本人了,难道他们都忘了么,今天的重头戏,分明是陈止口中,所谓两家书院,谁高谁低啊!”

    “确实有些古怪,本以为在这百家茶肆,可以听到更多的分析,也可以较为及时的得到消息,毕竟这里的东家背景不凡,在这洛阳各处都有眼线,消息来源可靠,也代表着城中风向,但是现在看来,这势头不太对。”

    “先别说了,把这里的情况给老爷那边汇报一下吧,否则将来出了偏差,我们是要负责任的,明不明白?”

    这交谈的几个人站在角落,约莫三四人的样子,一番争论后,就有一人离开,然后一路疾奔,直达徐府。

    “怎么样了?百家茶肆那边如何议论的?是否已经有哪家书院的高低之争了?”

    见了来人,徐吉的那个管事徐皮先迎了上来,淡淡的问着,但眼睛里满是关切。

    “这……我们也不知道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们没有讨论书院高低。”那报信的人迟疑了一下,这般回答。

    “没人讨论?”徐皮满脸诧异,“难道都在谈论两家书院学子写的文章?”

    “那群人甚至都没怎么谈论文章,”报信的人还是迟疑,但想了想,又道:“他们好像更多的是在谈论孙特、卢仟等人,说这两人哪个人更胜一筹。”

    “谈论孙特和卢仟?”徐皮眉头一皱,“这两人不就代表着守拙书院和南山书院么?这么说,他们还是在谈论书院高低啊。”

    “这……在下也说不清楚。”那报信的人摇摇头,他能够感到,那些谈论之人所说之言,和什么书院无关,单纯就是关于个人的!

    不过,没有亲身在场,是无法明白个中三味的,所以那徐皮让报信之人退下,自己转身就朝院子走去,在正堂中,徐吉和王布正等候在那里。

    王布不用多说,乃是张应的幕僚,平时多方奔走,并没有固定的职位,而徐吉被陈止撤职之后,也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无业游民,这两位白天都可以等在家中,就等着太乐署那边的消息了。

    一走进来,徐皮就注意到气氛有些凝重,那两人都似乎眉头紧锁,似乎碰到了什么难事。

    心中疑惑,徐皮还是将得到的消息禀报出去:“老爷,百家茶肆那边正在谈及两家书院,哪个高,哪个低。”

    “你确定?”徐吉微微一愣,似乎是松了一口气,“那就好,看来这情况还是正常的,只有太乐署里面的变化有些不对。”

    徐皮愕然,下意识的问道:“怎么了?太乐署那边有什么不对么?”

    徐吉摆摆手说道:“这个你无须多问,且先下去,继续主意多方消息,若有什么变故,需及时来报!”

    “诺!”尽管心里颇多疑惑,但徐皮还是强行按耐住心底的好奇,恭恭敬敬的低头行礼,然后顺势退去。

    等徐皮一走,徐吉长舒一口气,对王布说道:“陈止是有些手段的,那品评会被他们这么一搞,竟然真的有了几分肃穆气氛,但终究只是局限在他太乐署一隅之地,不可能掀起大浪,只要这外面的民言再加强几分,我就不信他的些许手段,真能凑效!”

    原来,徐家不光是在那百家茶肆安插了人手,在太乐署也有人随时传播消息,更不要说他徐吉的亲弟弟徐谷也身在其中,所以对太乐署中的气氛变化,感受的尤为强烈,稍微感觉到有些不对,就派人过来通报。

    徐吉和王布得到了消息后,反复推敲,看出了威胁。

    不过,陈止所做的手段,虽然在后世司空见惯,但这个套路在当今世上,还真没有出现过,里面涉及到的社会学应用颇为浅显,其实就是对大众心理的消费,但偏偏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是从未见过,哪怕是学究天人,能看出端倪,也无法推测出后续的变化。

    王布此人足智多谋,才能成为张应的谋主,但面对这从未有过的情形,纵使是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却本能的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想了想,他不由说道:“徐君,纵观陈止此人行事,多有散乱之行,但最后往往出人意料,所以绝对不能忽视,而今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等到能看出其人目的的时候,可能就晚了,所以哪怕现在还不清楚他有何图谋,但也必须将种种威胁,都提前扼杀!”

    徐吉眉毛一挑,笑道:“哦?王先生的意思是?”

    王布毫不犹豫的就道:“现在就派人到街头巷尾,大肆宣传太乐署之事,要让这洛阳上上下下,都知道陈止在给两个书院品评高下,让他骑虎难下!”

    徐吉摸了摸胡须,然后笑了起来:“此计大妙!待得人人皆知,就算守拙书院、南山书院的人不追究,其他书院也会逼问他们,这两家书院,最后肯定要有一高一低,低的那一家因此就下不来台,这祸根也就埋下来了!”

    想到这里,他迫不及待的起身,边走边说:“既如此,我这就将全部人手都派出去,将太乐署之事宣扬出去!”

    就在二人对话之际,太乐署里的气氛也凝重起来,因为两边书院学子的文章,都已经被送了过去,也都被一一点评过了,后面就是给出评价的时刻了。

    自孙特、卢仟以降,都是摒心静气,等待结果。

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晓() 
“这次的十五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每一篇都有其立意,以诸君之年龄,能写出这般文章,着实令人敬佩,老夫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恐怕也是写不出这般内容的。  ”

    看着面前正襟危坐的十五人,王衍缓缓说着。

    作为在场五位评审大家中,资历最老、身份最高、成就也最高之人,陶涯很自然的要将最后宣布的机会,教给这位长者。

    经过连续几个环节,这太乐署院中的众人,经过了一连串的心理变化,先后经历了疑惑、肃穆、激荡、入神,他们已经是全情投入,所以听到这番话,立刻就竖起了耳朵。

    王衍说话,也算是滴水不漏,让他宣布结果,但其人说了一会,都还是夸赞的话,丝毫没有涉及到真正的高下之分。

    不过,这个结果,是五位大家商量之后,做出一个大致的评判,然后又离席找到了陈止,让陈止也加入讨论,才得出的结论。

    陈止作为太乐令,本身就有干涉的资格,再加上陈止本身也被看做是文章大家,只不过在资历上有些欠缺,再加上需要避嫌,才没有与其他五人同坐,但今日到场的人,也都承认陈止在这方面的权威。

    这前方,王衍依旧还在说着,但依旧还是客套话,没有涉及到最实质的内容,他这种顾左右而言其他的做法,对于急于知道结果的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