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群小伙子大多都从心里承认陈汤比自己优秀,不过仍然有很多人不服气,他们采取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向陈汤发起比武挑战。
不过大家都哄着要和陈汤比试,半天竟然每一个人敢上前,好一会儿,人群中走出一个大汉,他骂骂咧咧地把旁边认怂的小伙子推到一边去,走到了陈汤面前。
陈汤看看那大汉,只见他赤着上身,长着长长的胸毛,常年喝羊肉,喝羊奶让他的身躯强壮无比,一拳能打死一头牛。陈汤心中鄙夷,就这样的大蛮牛,也配和我抢紫琬。
“怎么样,小子,想要得到紫琬姑娘,你要先从我的身上跨过去。”西夜大汉道。
陈汤从心里笑笑,这些年见过比他强壮的大汉多了,还会在意这样一个小角色。
紫琬拉拉陈汤的衣袖,对他说不要争强好胜。要是在两年前,紫琬不会这么在意陈汤和别人打架,可是如今陈汤刚刚回来,她怕陈汤吃亏,不想让他受到一丁点伤害。
“紫琬,不要害怕,这样一个小角色还不够我解痒痒的呢,他们既然都对我不服气,我就让他们心服口服。”陈汤摸着紫琬的手臂道。
他缓缓走近西夜大汉,眼神凌厉又高傲地看着他。
大汉也不含糊,一拳照着陈汤的脸打来,陈汤嘴角抽动了下,一只手抓住了他的拳头,大汉见被一手被陈汤抓住,另一只拳头也奔陈汤而来,陈汤微微向后一闪,同时一脚踹在了大汉的小腹上,大汉朝后飞快飞出了近一丈远,捂着肚子不停地喊疼。
只一下!就干掉了这个貌似强壮的大汉。
“还有哪个不服气的就上来比划两下。”陈汤淡淡道。
又到了离别的日子,陈汤要带着紫琬前往大宛,然后从北道返回汉朝。若依再一次为两人送别,本来紫琬盛情邀请若依和他们一起随行,可是她的父王却无论如何都不同意。
“紫琬姐姐,你和陈君还会再来西域吗。”若依不停地眨着眼睛。
“当然会呀,过几年我们就来看若依妹妹,那时候若依应该都嫁人了。”紫琬抚摸着若依的头。
“要是得不到陈君和紫琬姐姐这样的爱情,若依宁愿永远都不嫁。”若依声音稚嫩,说的却很坚定。
“若依妹妹这样美丽善良,一定会找到深爱你的心上人的。”紫琬揉揉若依的脸蛋,骑上马,和若依告别。
紫琬不会忘记在这遥远的西域,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大山谷中,有一个叫若依的善良公主陪着她度过最艰难的时光,陈汤也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美丽姑娘帮他照顾了紫琬两年。
若依再见,我们还会再见!
第八十章 康居骑兵()
去大宛的路上,要经过休循国,休循国多山,国王治在鸟飞谷。过了鸟飞谷,前方的路途就变得一片平坦。
这里是广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跑着无数的好马和牛羊,这里就是大宛,汗血宝马的产地。
汗血宝马胸部窄、背部长、肋骨架浅,趾骨区长而不显,后区略窄但强健有力,臀部略长,肌肉发达,皮肤较薄,因此出汗时会在皮肤表层渗出细细的血丝。故而称为汗血宝马。
汗血马身躯高大强壮,奔跑速度快,十分适合大胜仗时乘胜追击敌人,这简直就是擅长打游击的匈奴骑兵的克星,所以汉武帝不惜征发数十万兵力,一定要得到汗血宝马。
大宛国也耕种田地,陈汤和紫琬找到了一个农户人家歇歇脚,农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见他们是汉人,顿时变得客客气气的,拿出葡萄酒招待他们。
葡萄酒是大宛的特产,大宛人对葡萄酒是由衷的喜爱,也喜欢拿葡萄酒招待远方的客人。
只是陈汤见了葡萄酒,想起了当年在罽宾国被国王下毒的往事,心里仍有余悸,久久不敢喝。
“汤,你怎么了,这葡萄酒这么甜,你怎么不喝。”紫琬嘬了一小口葡萄酒,关切地问道。
“没事。”陈汤摇摇头,一口干尽了杯中的葡萄酒,紫琬看着她呆呆的样子忍不住偷笑。
陈汤这两年间,学会了不少中亚各国的语言,他用大宛话问老者道:“老伯,你可听说过当年汉朝贰师将军远征大宛的事情。”
老农听了一惊道:“难道汉朝皇帝又打算发兵征大宛。”
陈汤摇摇头,道:“不是,我是想问问老伯,是否知道汉军与大宛交战的旧址在哪里?”
老伯叹了一口气:“我当然知道,在贵山城的东南五十里处,那一年汉军和大宛的士兵在那里打了十天十夜,死了好几万人,尸体都摞成了山丘,我的两个儿子也在那次战争中战死了,我家的老婆子经受不住打击,没过一年,也病死了。”老农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力的沧桑,不禁让紫琬想起了她的祖母。
“那老伯您能带我们去那里看一看吗,我身旁的这位姑娘,她的祖父也死在了大宛,她想要去凭吊一下祖先。”陈汤道。
老农叹道:“我年岁大了,腿脚不好使了,不能陪你们走那么远的路,你们要是非要去,我给你们画一幅图吧。”
陈汤和紫琬辞别了老农,临行前,紫琬给了老农许多财物,老农坚决拒绝不敢收,陈汤劝说老农,就当是您招待我们酒食的报酬,您年岁大了,自己一个人也活的不容易。
战争,让有的人死了,永远埋在了荒野中,有的人活下来了,却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痛。
陈汤按照老农画的地图,加上一路的询问,终于赶到了贵山城南。
贵山城是大宛的国都,是大宛最大的一座城,在贵山城东南方,还有一座贰师城,这座城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贰师将军攻破大宛后更名。
贰师城产良马,当年李广利主要兵力攻打的就是贰师城,而老者所说的古战场正好在贰师城和贵山城中间。
据这附近的人称,这里是阴郁不详之地,每到夜晚,就会刮起大风,偶尔还能听到人的啼哭。
陈汤和紫琬下了马,看到的事=是无尽的黄沙和盐碱,还有数不清的白骨一半掩埋再黄土中,一半裸露在日光下。不觉打了个寒颤。
大宛人不愿面对这段伤心的往事,甚至连战场都不愿打扫。
紫琬面对这数不清的凄白骷髅,其中有一个就是自己的祖父。
对着这些骷髅,紫琬只能跪在地上放声哭泣,祈祷祖父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息。
紫琬自顾自地轻声道:“祖母,您的夙愿紫琬今天终于帮你实现了,您现在可以安息了。您和祖父已经在天上重新团聚了,不要忘记托梦给紫琬,让紫琬也替你们高兴。”
紫琬就在那里跪着,自言自语着,祈祷着。
几个时辰过去了,陈汤看着她那么伤心的样子也很伤心,他扶起紫琬,帮她擦干了眼泪。
紫琬的双腿长时间跪着,已经不能独自站起来,只能靠在陈汤的身上。
陈汤抚摸着紫琬的头发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要总是沉浸在以往的伤心中。”他想起了什么,从怀中摸出一个晶莹剔透的玉石,道:“漂亮的姑娘就应该佩戴漂亮的玉石,这个送给你。”
“这是什么玉?”紫琬抽泣了两下,从陈汤手中接过了玉石。
“这个叫做水玉,是我在安息得到的,你看它的样子就像凝结的水一样,人佩戴了就能具有水的灵性。”陈汤道。那水玉呈水滴状,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耀眼。
陈汤用财宝雇佣了数十个大宛的青壮汉子,在这里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无论是大宛的士兵还是汉朝的军队,把他们的骨骸统统掩埋起来,他们生前是兵戎相见的仇敌,希望他们能在地下握手言和。
“中原人讲究入土为安,希望你们都能得到安息。”陈汤对着土堆拜了一拜。
紫琬从贵山城订做了一个墓碑,碑文是又紫琬亲手写的汉隶:
汉右扶风杜家杜云之墓——不孝孙杜蓁立。
巨大的石碑挺立在黄沙堆上,任凭狂风猛烈地吹拂。
陈汤在贰师城为紫琬买了一匹汗血宝马,两人驾马就这样告别了大宛,他们要经过乌孙,从乌孙进入西域北道,返回汉朝。
茫茫的大草原书写着游牧民族的诗情画意,高山上融化的冰雪汇成了一条条淙淙的小河,像一条条美丽的玉带萦绕着着美丽的草原。
然而在这样宁静的草原,却总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刚出了大宛国,陈汤灵敏的耳朵就听到了遥远处的喊杀声,嚎叫声,好像是发生了什么战斗。
而且,这喊杀声离他们越来越近,还没等陈汤辩清什么情况,那相互厮杀的大军已经出现在陈汤的眼前。
一伙数量少的骑兵被另一伙骑兵紧紧追着,有跑的慢的被乱箭射杀,被长刀砍杀。场面十分惨烈。
陈汤看着那些人的装束十分熟悉,难道那是?康居的骑兵!
第八十一章 单骑退敌()
“没错,就是康居的骑兵。”陈汤见康居千余骑兵追着百余骑兵边追边杀,那人数少的就应该是乌孙骑兵了吧,康居人竟然如此大胆,敢追到乌孙的地盘杀人。
乌孙骑兵且占且退,转眼退到了陈汤跟前。
紫琬的眼神有些慌乱地看着陈汤,陈汤给她一个坚定的眼神。
“有我在,不要怕。”
听了陈汤的话,紫琬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无论什么样的危险,只要陈汤在身边紫琬就会很安心。
康居人看见陈汤,又看到了他身旁跟着一个美丽的姑娘,互相一片哄笑声,陈汤知道他们心中产生了污秽的想法,还不等康居人上来挑衅,陈汤一箭从笑的最欢的那个人口中穿过。
其余的康居骑兵见了,怒火万丈,把矛头都转移到了陈汤身上,乌孙骑兵得以解脱,与康居骑兵进入了对峙状态。
“混账东西,敢伤我们大康居的勇士,大伙上去把他剁成肉酱。”康居的一个军侯喊道,
可惜他刚要带着士兵冲上来,箭簇已经穿破了他的喉咙。
嗖嗖又是几箭,冲在前面的人也坠马而死。
“你们尽管冲过来,冲在最前面的人我会赏他一箭。”陈汤讥讽道。
这句话震住了康居骑兵,他们赶紧勒马调整队形,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把乌孙骑兵和陈汤包围起来。
“这位兄台,你何苦要惹康居人,陪我们一起送命。”这时乌孙骑兵的领头人对陈汤道。
“以多欺少,我陈汤最看不惯了。”
“兄台大义,在下乌孙左大将大乐,得蒙兄台出手相助,九泉之下愿与兄台做个朋友。”
“左大将何必这么没有自信,死的人不一定是我们。”
“放箭”一康居军侯下令道。
漫天的箭矢朝着陈汤飞来,陈汤一把抱起紫琬,把她抱到自己的马上,让紫琬紧紧搂住他的后背。
陈汤拔出剑左右挥动,快的看不清长剑舞动的方向,只能看见闪动的剑光。
所有的箭矢全部都止步在陈汤的马前。但是乌孙人就惨了,又死了二十余人。
“想不到你们还挺能逞凶,你们难道不认识我了吗。”陈汤暴喝一声。
那群康居人仔细盯着陈汤看了好久,有的人终于认出了陈汤的面容,附在军侯的耳边说了好些话。
“什么!”康居军侯也是大吃一惊。不过他很快又露出了一丝惨烈的笑容,道:“原来是陈汤将军,不过现在你已是落网之鱼,任你再强悍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心了,等我拿着你的人头回去领赏吧。”
哼,陈汤并不答话,驾马带着紫琬朝着军侯直冲过来,军侯旁边的骑兵急忙来阻止陈汤,被陈汤用长剑拦腰斩断,其余骑兵竟然畏惧不敢前,军侯已经完全暴露在陈汤面前,他甚至来不及惊愕,陈汤手起剑落,军侯的脑袋已经掉在了地上,脖颈处献血鲜血如注朝天喷涌。
这里的很多康居骑兵都参加过一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没参加的也都听说过,对于陈汤的实力他们再清楚不过,如今见死了主心骨,康居骑兵在一两人的带动下纷纷掉头折返。
刚才还十分嚣张的康居骑兵如今畏缩如鼠,这就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左大将大乐本以为要死在这里,没想到陈汤竟然以一己之力吓走了康居骑兵,顿时对眼前这个人无比钦佩。带着剩余的乌孙骑兵齐齐跪下对陈汤谢恩。
“敢问恩人是哪国人,怎么有这般好身手。”大乐问道。
“汉朝商人。”陈汤道。
“汉朝。”大乐且惊且喜,道:“我的母亲也是汉朝人,母亲经常说大汉男儿英武不凡,我之见过汉使勇武过人,没想到商人竟然也如此勇武,大乐佩服。”
陈汤先前见大乐的言语举动,和汉人有几分相似,经大乐这么说,陈汤仔细看他的相貌,还真有些汉人的样子。
“你母亲是?”陈汤问道。
“解忧公主。”大乐忙道。
“原来您是昆莫的儿子,陈汤真是失礼了。”说罢朝着大乐一拱手。
“无妨,无妨,您是我的恩人,何必这么客套。”大乐摆摆手。
“我不习惯这样和人这样说话,要是不介意我就称呼你大乐兄,你就称呼我陈兄好了。”陈汤笑笑。
“好,好。”大乐也十分高兴。
与大乐的交谈中,陈汤得知,大乐带着一百余人去打猎,不小心进入了康居人的势力范围,乌孙和康居是世仇,所以康居军侯不顾一些想要杀光他们,幸好遇见了陈汤。。。
回到了乌孙的军营,大乐酒肉款待了陈汤和紫琬,紫琬的汗血马被乱箭射死,大乐又送了一匹汗血马给紫琬,陈汤嫌礼物太贵重,不想收,大乐却一再坚持:“军中没有值钱的东西相赠,唯有好马,才能表达我对陈兄的感激之情。”
陈汤收下了宝马。和大乐喝酒喝的很是畅快,大乐道:“在这军中条件艰苦,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招待贵客,不如乌孙王宫。我母亲解忧公主已经好久没有见过汉人了,她年岁大了,难免思乡心切,不如我让人送你们去赤谷城,陪陪我的母亲,就当是陈兄再帮在下一个忙。”
陈汤也很想见一见这位传奇的汉朝公主,就答应下来。
大乐派人护送陈汤紫琬一路到了赤谷城,并交代好下人,让乌孙王宫的人好生招待陈汤。
紫琬一路上一直闷闷不乐,陈汤刚开始以为她还沉浸在大宛的伤心事中,过了好久,才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道:“紫琬,你怎么了,为什么一直都不这么开心。”
紫琬摇摇头不说话,陈汤再三询问,紫琬才开口道:“只是刚才你和康居人打架时场面太血腥了,我有点害怕。”
陈汤忽然想起,他带着紫琬砍杀康居士兵,又斩下了军侯的头颅,紫琬就在近距看到了这血腥的一幕。当时只顾着震慑康居人,竟然忘了考虑紫琬的感受,陈汤心中不停地自责。
一路快马加鞭,只一天,就赶到了赤谷城。
第八十二章 解忧公主()
赤谷城,陈汤和紫琬见到了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已经年近六十,曾经年轻美貌的少女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变成了黄颜鹤发的老太婆,只是她的目光依然精明凌厉,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刘解忧见了陈汤和紫琬,非常高兴。听大乐派的人说了陈汤解救他们的事,解忧公主是既感激又惊奇,赞叹。
汉朝好久没有派人来探望公主了,她也很久没见到汉朝的亲人了。紫琬对公主说了他和陈汤这一路的经历,解忧公主听了这么惊险的故事连连感叹,不禁高看了他们两人几眼,不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商人看待。
在“汉宫”中,解忧公主为为陈汤和紫琬设置宴席。
“汉宫”是细君公主嫁到西域后,猎骄靡为他建造的宫室,里面的假山,水池,风景布局,一如大汉朝王宫,厅堂内的,门窗,屏风,茶几,瓷器也一如汉朝。居住在这里不出去,就像还生活在汉朝一样。可惜细君公主还是早亡了。
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后,也就把“汉宫”作为自己的寝宫。这些年,她嫁给了乌孙祖孙三代昆莫:猎骄靡,军须靡,翁归靡。
(注,昆莫是乌孙国王的称号,也称昆弥。)
“刚到乌孙的那几年,我一直呆在汉宫里不出门,我觉得这里的人都长得好丑,也听不懂她们说的话,每天只有冯嫽能陪我聊天。”解忧公主干笑了两声,仿佛记忆又回到了三四十年前。
陈汤和紫琬静静地听着解忧公主的诉说,公主并不需要安慰,她需要的只是倾听,她需要有人能听听说说心里话。
“前些年常惠来到乌孙,领着乌孙的将士们和汉军合击匈奴,我还没有来得及和他多说几句话,只知道苏武已经从匈奴回到汉朝了。”刘解忧叹了口气道:“只是李陵永远留在了匈奴,再也回不去了。”
陈汤和紫琬并非王公贵族,解忧公主所说的这些人他们都不熟,而且和他们差了一代人。
“不知道赵充国将军现在身体可好,现在算起来,他应该有七十岁了吧。”解忧公主思忖道。
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孙女,楚王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身亡自杀,他的子女因此也受到了牵连,汉景帝可怜刘解忧年幼,就把她收养在皇宫中。她提到的常惠,苏武,李陵,赵充国等人都是将门之后,以良家子弟充军,曾经做过皇帝的近侍羽林郎,因此,刘解忧和他们都很熟悉。
她离开的长安的时候,苏武还没有出使匈奴,李陵也没有投降匈奴,赵充国汉武帝身边的一个小小卫士,那时候,他们可以在闲暇时坐在一起,一起谈天说地,吹着不着边际的牛皮,解忧公主本来就是性格豪爽之人也和他们一起称兄道弟,互相挖苦开玩笑。都是没爹没娘的孩子,在一起也能也能相互依靠。
一朝,汉武帝振臂一呼,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越打越激烈,他们一个个也都分散到南北东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报效国家,曾经长安城那群相互调侃的少年们,从此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旅途,而长安的那段日子竟成了他们最美好的时光。
这一转眼,就是四十年过去了,曾经芳龄二十,貌美无比的刘解忧,如今变成了一个黄颜鹤发的老太婆。
解忧公主还沉浸在过去的回味中,门口的下人赶忙来报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