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
览》”〔28〕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
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29〕,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
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
不情为伦纪〔30〕,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31〕以为
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
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32〕
《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
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
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
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
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
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
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
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3
3〕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
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
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
,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
,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
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五月十日。
A A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2〕 “文学革命” “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问题
的讨论,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初步展开。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它成为新文化革命
的一部分,在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对封建势力所维护的旧文学和文言文进行了猛烈的斗争
。
〔3〕 《开河记》 传奇小说,宋代人作。记隋炀帝令麻叔谋开掘卞渠的故事,其中
有麻叔谋蒸食小孩的传说。
〔4〕 参看本书《后记》第一段。
〔5〕 “跳到半天空”等语,是陈西滢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的
《致志摩》中攻击鲁迅的话:“他常常的无故骂人,……可是要是有人侵犯了他一言半语,
他就跳到半天空,骂得你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
〔6〕 “言者心声也”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意思是
说,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表现。
〔7〕 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一期(一九二
六年四月十七日)的《闲话》中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
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
〔8〕 “象牙之塔” 最初是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Sainte-BeuPve?保福埃础保福叮矗┢缆弁贝寺饕迨宋幔ǎ粒郑椋纾睿保罚梗贰
保福叮常┑挠糜铮笥靡员扔魍牙胂质瞪畹囊帐跫业男√斓亍?
〔9〕 《儿童世界》 一种供高小程度儿童阅读的周刊(后改半月刊)。内容分诗歌
、童话、故事、谜语、笑话和儿童创作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一九二二年一月创刊,一
九三七年八月停刊。
〔10〕 “人之初性本善” 旧时学塾通用的初级读物《三字经》的首二句。
〔11〕 魁星 参看本卷第154页注〔5〕。魁星像略似“魁”字字形,一手执笔
,一手持墨斗,上身前倾,一脚后翘,好像正在用笔点定谁将在科举中考中的样子。旧时学
塾初级读物的扉页上常刊有魁星像。
〔12〕 《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 据迷信传说,晋时四川人张亚子,死后成为掌管
人间功名禄籍的神道,称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相传为张亚子所作,是一部宣传因果
报应,散布封建迷信的画集。阴骘,即阴德。
〔13〕 《玉历钞传》 全称《玉历至宝钞传》,是一部宣传迷信的书,题称宋代“
淡痴道人梦中得授,弟子勿迷道人钞录传世”,序文说它是“地藏王与十殿阎君,悯地狱之
惨,奏请天帝,传《玉历》以警世”。共八章,第二章《〈玉历〉之图像》,即所谓十殿阎
王地狱轮回等图像。
〔14〕 “睚眦之怨” 语见《史记·范雎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睚眦之怨,意即小小的仇恨。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
日)发表《杨德群女士事件》一文,以答复女师大学生雷榆等五人为杨德群辩诬的信,其中
暗指鲁迅说:“因为那‘杨女士不大愿意去’一句话,有些人在许多文章里就说我的罪状比
执政府卫队还大!比军阀还凶!……不错,我曾经有一次在生气的时候揭穿过有些人的真面
目,可是,难道四五十个死者的冤可以不雪,睚眦之仇却不可不报吗?”后文提到“‘公理
’作宰,请酒下跪”,也是对陈西滢,杨荫榆等互相勾结迫害进步学生的嘲讽。
〔15〕 大谈“言行一致”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九期(一九二六年
一月二十三日)《闲话》中曾说:“言行不相顾本没有多大稀罕,世界上多的是这样的人。
讲革命的做官僚,讲言论自由的烧报馆”。这里说的“做官僚”,是指逞冈诮逃咳沃埃?“烧报馆”,指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北京群众在反对段祺瑞的示威中烧毁晨报(反
动政治集团研究系的报纸)馆的事件。
〔16〕 阿尔志跋绥夫(M.I.QRSTUVJL,1878—1927) 俄国小说家。?赂锩笥谝痪哦晏油龉猓烙诨场V谐て∷怠渡衬贰⒅衅∷怠豆と怂缁
萋苑颉返取?
〔17〕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
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
俗读物。
〔18〕 “子路负米” 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丘的
学生。《孔子家语·致思》中,子路自述“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
〔19〕 “黄香扇枕” 黄香,东汉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东观汉记》
中说他对父亲“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20〕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说他“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
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归欲遗母。’术大奇之”。
〔21〕 “哭竹生笋” 三国时吴国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编的《白氏六帖》中说
:“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
〔22〕 “卧冰求鲤” 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的后母“常欲生鱼
,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3〕 “老莱娱亲” 老莱,传说是春秋时楚国人。《艺文类聚〔24〕 “郭巨
埋儿” 郭巨,晋代陇虑(今河南林县)人。《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说:
“郭巨,……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举
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
……遂得兼养儿。”
〔25〕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理
学家。这里的一段话,原是汉代郑玄关于《周礼·春官·小师》的注释,后被朱熹用作他的
《论语集注·微子》中“播鼗武入于汉”一句的注释。
〔26〕 小田海惩(1785—1862) 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文人画家。
他画的《二十四孝图》是一八四四年(日本天保十四年,即清道光二十四年)的作品,
曾收入上海点石斋书局印行的《点石斋丛画》。
〔27〕 师觉授 南朝宋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他所著的《孝子传》八卷,已散
佚;有清代黄S'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中。
〔28〕 《太平御览》 类书名,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李靶等奉敕撰。初名《
太平总类》,书成后经太宗阅览,因名《太平御览》。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门,所引书籍
共一六九○种,其中不少现已散佚。
〔29〕 邓伯道弃子救侄 邓伯道,名攸,晋代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据《晋书
·邓攸传》载,石勒攻晋的战乱中,他全家出外逃难,途中曾弃子救侄。
〔30〕 伦纪 即伦常、纲纪,指封建道德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相互关系准
则。
〔31〕 道学先生 道学,又称理学,即宋代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
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当时称为道学。道学先生,即指信奉和宣扬这种学说的人。
〔32〕 刘向(约前77—前6) 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
人,经学家、文学家。他作的《孝子传》已亡佚,有清代黄S'的辑本,收入《汉学堂丛
书》;又有茅泮林的辑本,收入《梅瑞轩十种古逸书》。
〔33〕 《古孝子传》 清代茅泮林编,是从“类书”中辑录刘向、萧广济、王歆、
王韶之、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佑、郑缉等已散佚的《孝子传》成书,收入《梅瑞轩
十种古逸书》中。
五 猖 会〔1〕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2〕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
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
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
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
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
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3〕,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
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
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
浒传》〔4〕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5〕,寻
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
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
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6〕,人马称妮〔7〕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
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8〕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9〕,北京的谈国事〔10〕,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
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
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
贵重的“眼学”〔11〕。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
来,称为“塘报“〔12〕;过了许久,“高照”〔13〕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
,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
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14〕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
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
——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
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15〕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
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
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16〕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
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
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17〕。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
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
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
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18〕,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
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
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
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19〕有
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
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
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
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
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
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
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
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
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
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A A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
〔2〕 迎神赛会 旧时的一种迷信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以
酬神祈福。
〔3〕 《陶庵梦忆》 小品文集,明代张岱(号陶庵)著,共八卷。本文所引见该书
卷七《及时雨》条,记的是明崇祯五年(1632)七月绍兴的祈雨赛会情况。
〔4〕 《水浒传》 长篇小说,明代施耐庵著。
〔5〕 头陀 梵语音译。原为佛教苦行,后用以称游方乞食的和尚。
〔6〕 臻臻至至 齐备的意思。
〔7〕 称S茽 行列整齐的样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