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了,谢洛夫副主席!”五号发射场的总指挥敬礼,这一点也不奇怪,和军事发展的很多专家都是有军衔的,作为五号发射场的总指挥他的军衔是上校,完全可以和谢洛夫用军人之间的方式进行沟通。

    带上防毒面具。谢洛夫开始就近监督边防军战士搜寻伤员,从五号发射场的消防人员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相信时间不长附近的其他发射场就会派人来支援。

    “统计出来死了多少人么?”再次出现在库德里亚什少将面前的时候,谢洛夫换了一个造型。带着防毒面具的人太多,这让他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第一副主席同志此时带着一个防风镜。

    “发射塔上面检查的工作人员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其他不在发射塔上面的专家都已经撤离,我们不知道发射塔上面的工作人员有多少人!”库德里亚什和谢洛夫眼前不到二十米的地方还在燃烧着熊熊烈焰,他们的前方是五号试验场的消防人员,边防军战士虽然不是专业的救火队员。幸亏边防总队人数很多,可以帮助这些消防人员打打下手。

    本来的沙地上因为航空燃料泄露,就像是贴地前进的火龙,在发射塔周围百米之内遍地都是导弹的碎片,超出一百米之外也不是没有,只是少了一点而已。这颗洲际导弹的价值谢洛夫不知道,但相信发射塔上死去的专家一点都不比导弹的价值低。

    “所有受伤的发射场专家立刻包扎之后送到阿拉木图,抽调一些兵力护送他们去,重伤员联系空军护送,速度一定要快。”谢洛夫简单的看了几个烧伤的人员,迅速的命令道,“给哈萨克克格勃主席卡米亚金发电,伤员到了阿拉木图由克格勃接应,记住,一定要封锁消息!”

    不断的按照保密条令规范发布命令,让库德里亚什少将去照办。谢洛夫第一个决定性的动作就是封锁消息,目前赫鲁晓夫正在联合国敲皮鞋,要是国内这个时候告诉他洲际导弹爆炸在发射台上,那不是在打第一书记的脸么。

    谁敢这么做?但谢洛夫只是对地方党委封锁消息,防止出现一些不利于国家的谣言,对于莫斯科那边,谢洛夫仍然要采取上报的态度。把火势控制之后,谢洛夫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五号试验场洲际导弹爆炸的消息写成材料,通过电报发给莫斯科,其中包括自己的顶头上司谢列平、还有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

    已经回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谢洛夫,对五号发射场采取了封锁动作。伤员救治完毕,已经送到阿拉木图去治疗,死亡人数也已经统计出来,二十二人失踪。以当时那种冲天的烈焰和航空燃料四处流淌的情景,这些失踪的人一想就知道,肯定是被烧的尸骨无存,连骨头都被烧的干干净净。

    包括试验场第二局局长、作业领导人、中校工程师帕?米?格里戈里扬茨,试验场副主任、上校阿?伊?诺索夫,试验场第一局局长、中校工程师叶?伊?奥斯塔舍夫,,这一个接一个的名字证明了,就算是总比历史上把苏联航天专家一锅端了强,能够陪同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站在一起的苏联专家,可想而知这些人在苏联航空领域当中的地位。历史上却陪着涅杰林元帅显示自己的英勇,结果被整体的消灭了。冷战几十年,谁会想到苏联航天遭受到的最大打击,是来自于自己的洲际导弹。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主发射场休息室中,谢洛夫手里拿着库德里亚什少将递交上来的名单,眼睛直勾勾的落在涅杰林元帅的身上,两人之间的气氛充满了凝重。手上的报告被谢洛夫捏的变形,旁边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涅杰林元帅,十四个专家被烧死,八个克格勃内卫军军官阵亡,你觉得这个负责的人是谁?你凭什么违反安全条例,就因为你是元帅?我是中将?”谢洛夫站起来压低着声音逼问道,“你向我保证过呆在安全的地方,结果却亲自上阵监督,距离导弹还不到二十米,这个情况我会写到报告中……”

    “尤里,我必须向你表达感谢,你救了我的命!”事实就是导弹爆炸,涅杰林元帅本人的命都是谢洛夫救的,不然的话死亡名单中必然有他一个。

    “可惜没有救更多的人,我觉得作为一个元帅不适合亲自在一线监督工作,这会给我们的科研人员带来困扰,希望以后战略火箭军方面不要阻挡我们克格勃的安全保卫工作。”谢洛夫伸出手指了指自己道,“我是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导弹作为一个武器理所应当的应该由我们克格勃进行安全护卫工作,从科研的角度来讲,洲际导弹则是克格勃第六总局、也就是国防科技保卫总局的工作范围,我碰巧救了元帅的命,但仍然会把你这次越权的行为写进报告当中……”

    一方面谢洛夫提醒对方,你这个元帅的命是我救的,没有我让内卫军战士把你抓回来,你现在连碳水化合物都不是,另外一个方面谢洛夫也告诉涅杰林元帅,关于这次你的越权和违反安全条例的事情,他仍然要保持上报的权利。。请访问

第二百零二章 勃列日涅夫() 
“不错,这次我确实违反了安全条例,导弹爆炸的事情我必须负责,但对你救了我命这件事我还是要感谢,这是两个问题!”涅杰林元帅雪白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深蓝色元帅也显得十分笔挺,一点都没有手忙脚乱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这个气势是比较慑人的,不过据他所知,如果不是这次自己恰好出现,眼前的所为元帅能剩下一个钥匙都算是好结果,历史上涅杰林元帅尸骨无存,只剩下一个元帅肩章和一把被烧变形的钥匙。谁会敬畏一堆不知名混合的物体?至少谢洛夫是不会,涅杰林元帅又不傻,当然知道不过不是被谢洛夫命令的士兵抓回来,连尸体都找不到的失踪名单上面肯定有他一个。

    “既然涅杰林元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从今天开始所有隶属于克格勃第六总局的范围当中的工作,不在接受红军方面的干涉。在保卫国家安全的方面,红军还是略微不太专业,为了避免以后此类的事情发生,我需要先取得国防部的谅解,这是我的工作,国防部方面也许不是很理解!”拿着钢笔一边写调查报告,谢洛夫一边没忘记把一个签字的落款空出来,这是要给涅杰林元帅签字的。

    涅杰林元帅现在知道,自己之所以被克格勃的士兵抓回来,完全是因为谢洛夫下的命令,捡了一条老命的涅杰林元帅,对军事管理总局的恶感在悄无声息的消失。对于一个救了自己一命的人,是很难再起恶感的。这点涅杰林元帅也不例外。

    基于这种心理,现在才出现了谢洛夫收拾工作,他一个元帅却在旁边干看着的情况。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军事管理总局是赫鲁晓夫设立的,只不过局长是他,国防部的那些元帅对第三总局的敌意本身就很莫名其妙。赫鲁晓夫要裁军,他就领导第三总局看着红军裁军,赫鲁晓夫要打击波拿巴份子。他就领着克格勃收拾和朱可夫元帅交好的将军。他只是个执行人,赫鲁晓夫才是问题的根源。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洲际导弹发生爆炸的事情,通过电报无线电报传到了莫斯科,因为赫鲁晓夫还没有敲完皮鞋。在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成为善后行动的总指挥,得到洲际导弹发生爆炸的消息,勃列日涅夫立刻找到谢列平,两人连夜乘坐飞机到达阿拉木图,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这个时候谢洛夫把各种收尾工作都准备完毕,正在撰写事故的调查报告,让卡米亚金把伤员保护起来,让库德里亚什少将收集导弹的碎片,自己则调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监控,把监控封存作为记录证据,同时准备交给苏联的火箭专家准备着手研究导弹的改进工作。

    很快,谢洛夫就接到了通知,导弹爆炸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勃列日涅夫就拉着谢列平赶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让卡米亚金把这个消息通知他的时候。谢洛夫的表情相当奇怪。这个两个人也能在一起出现?但不管怎么说,里面有自己的老大,另外一个则是俄罗斯联邦的副主席,从名义上来讲谢列平的权利可能还要比勃列日涅夫更大一点,但架不住人家的资格老,各方面的履历都很整齐。

    “怎么回事,尤里,你在现场,把事情详细的说出来!”谢列平刚刚见面就一点不兜圈子,直接问整个导弹爆炸的原委。而勃列日涅夫则不同。先是对涅杰林元帅和谢洛夫表达关怀,然后对因为事故发生死去的火箭专家表示哀悼,同时让谢列平不要着急,事情的解决不是态度急切就能完成。大家先不妨坐下来商量一下。

    只是刚刚见面,两个人截然不同之处就明显的表露出来,比起盛气凌人的谢列平,勃列日涅夫做事的方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自己应该是第一次和勃列日涅夫见面。可勃列日涅夫的表现却不像是这样,怪不得后来勃列日涅夫迅速就团结了大多数的人,接连把谢列平、波德戈尔内、苏斯洛夫和柯西金接连收拾掉,这种手腕谢列平真的比不了,勃列日涅夫每次出手的时候都保证自己处在大多数人支持的环境中。

    而到了七十年代其他领导人在联合起来准备对勃列日涅夫进行制衡的时候,发现国防部的元帅们早已经站在了勃列日涅夫那边,而唯一能和军方抗衡的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早已经被勃列日涅夫换掉了。

    谢列平的司法体系、苏斯洛夫宣传部门、柯西金的政府、波德戈尔内的乌克兰本土派,一个一个被勃列日涅夫攻陷,像是切香肠一样一点一点的收拢着苏联的权利。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已经成了党和国家说一不二的领导人,集体领导不过是一个空谈。

    相比较勃列日涅夫,谢列平不但一点都没觉得自己盛气凌人没什么不好,相反还处处表现着自己强势的一面,成了其他领导人首先打压的牺牲品,庞大的共青团加克格勃体系,也无法阻止所有人合力的进攻。

    越想谢洛夫就觉得自己好像上了贼船一样,谢列平辛辛苦苦拉扯起来的庞大势力,没有庞大到让人不敢抵抗的地步,却因为他本人的性格问题,迅速就成了其他势力的眼中钉。

    对于自己这条船的优势和劣势,谢洛夫都有着明确的判断,优势和劣势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年龄,以他们的岁数都可以轻轻松松活到苏联解体的年份。优势是赫鲁晓夫非常看中他们这些年轻干部,劣势就是他们这些年轻干部资历不够。如果赫鲁晓夫按照历史上的时间下台,他们这些年轻干部仍然非常危险。

    勃列日涅夫一点都没有第一次见面的尴尬,本人虽然不善言辞,可态度决定一切,勃列日涅夫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从来都不盛气凌人,而是用商量的办法表达自己可以尊重别人的意见。

    “叶菲莫维奇,导弹的爆炸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造成的人员损失也让整个苏维埃感到痛心,这点我感同身受。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最要紧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留恋过去,早日让受伤的伤员康复,至于涅杰林元帅的问题,我们等待第一书记回来之后再说,好不好!”把谢洛夫交上来的整个调查报告看完之后,勃列日涅夫没有说好还是不好,而是把事情往后推,等到赫鲁晓夫回来在处理。

    “好的,勃列日涅夫同志,我个人没有异议,尊重中央主席团的决定!”谢洛夫敢在谢列平开口之前答应下来,如果谢列平因为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勃列日涅夫吵起来,谢洛夫非常不看好自己的老大,可能就是一番沟通之后被勃列日涅夫说服,与其这样还不如卖给勃列日涅夫的面子。

    对于谢洛夫超乎寻常的好沟通,勃列日涅夫也是有些意外的,谢洛夫有一点是没有猜错的,勃列日涅夫虽然只是第一次和谢洛夫见面,但对于这位谢列平在克格勃内部的主要助手已经早有耳闻。通常人们都以为年轻的谢列平主管克格勃的工作肯定会出乱子,事实上谢列平在刚进入克格勃工作的时候,要合并撤销很多部门的消息,就弄得克格勃人心惶惶引起了很多关注克格勃工作的干部注意,其中就有勃列日涅夫。

    但事情用峰回路转形容在合适不过,很快谢列平就打消了裁撤部门的想法,这时候比谢列平刚早进入克格勃工作的谢洛夫浮出了水面,在谢洛夫的建议之下克格勃不但没有合并一个部门,相反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建立一个新总局,对内对外、军事交通、思想国防、监听通讯、治安档案无所不包、合并了内务部之后克格勃的实力几乎已经直逼当年贝利亚主政内务部的时代,克格勃的扩张让这个比谢列平更加年轻的干部为人所注意。

    对于自己的档案谢洛夫保护的十分严密,但对于中央主席团成员那种级别的就没有办法了,勃列日涅夫就看见过谢洛夫的履历,见识到了这位克格勃评价十年来最杰出干部的工作轨迹。赫鲁晓夫去联合国敲皮鞋之前,适逢梁赞州肉类问题爆发,干净利落踹了梁赞州党委的谢洛夫再次出现在了中央主席团的成员中间。

    那次会议,没有表决权的谢列平一点都没有替自己部门辩护的意思,倒是其他两个人的认可让勃列日涅夫非常惊异,一个是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另外一个则是中央主席团唯一的女性成员福尔采娃,福尔采娃就算了,年龄连三十五岁都不到的谢洛夫,竟然能让一直以来都严肃刻板的苏斯洛夫认可,这是勃列日涅夫最想不通的事情。

    “是一个懂得变通和分享的干部,怪不得很多同志很认可你的成绩!”勃列日涅夫说了一句让谢洛夫不太明白的话。。请访问

第二百零三章 克格勃的办法() 
勃列日涅夫有一个比其他干部都强的多长处,至少比目前的中央主席团成员都强得多,那就是勃列日涅夫比谁都明白,谁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而谁迟早对自己是个威胁。

    就像谢列平对勃列日涅夫的能力一直不认可一样,勃列日涅夫也觉得谢列平只是一个自视甚高的桀骜不驯之徒。

    至少入主克格勃之后的决定没看出来谢列平的能力多强,裁撤克格勃干部、合并部门这些主义从克格勃的角度来讲都是败笔,如果克格勃归勃列日涅夫管他肯定不会这么干的。

    勃列日涅夫唯一高看谢列平的地方,就是谢列平那种所谓的人格魅力,谢列平身边聚集的干部,包括季库诺夫、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才加上梅夏采夫、戈留诺夫那些人、甚至列宁格勒********、莫斯科********叶戈雷切夫、托尔斯基科夫、形成了一个让勃列日涅夫都不得不正视的力量,这股力量扩张的速度甚至比赫鲁晓夫的乌克兰派都快。

    共青团系统的干部遍布整个苏联、克格勃各行各业的存在感,加上列宁格勒、莫斯科两个苏联最重要的城市********是谢列平的朋友、宣传部门有梅夏采夫、戈留诺夫帮助谢列平完成舆论工作,看起来这个以谢列平为核心的集团似乎已经成型了。别的部门勃列日涅夫都不是很看重,但克格勃这个部门一直都在他的焦点当中。

    就在和谢列平从莫斯科坐飞机赶来哈萨克的时候,在飞机上他就掀起了一场典型的勃列日涅夫式谈话,从闲聊的方式询问谢列平对各种层面工作的看法。在谈话的过程中对谢列平这个人进行了解,结果怎么说呢?谢列平算是个很张扬的人,这种人就勃列日涅夫看来并不难对付,但同样谢列平对自己朋友都很好,别说是怀疑,就连想都没有往这方面想过,谢列平这个人并不难对付。难对付的是谢列平身边的庞大干部群体。

    就连谢洛夫这个干部,勃列日涅夫也和谢列平谈论了一会,谢列平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很少有人喜欢在克格勃工作。但尤里是一个例外,除了在克格勃工作之外,他没有一点想要调离岗位的**,如果不是看他太年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就是他的了……”

    谢列平的回答一点都没有伪装的意味。就好像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现在不是他一样,那个意思就像是克格勃不重要,只要谢洛夫在锻炼一阵他就可以让出来位置一样。

    开玩笑这怎么可能,谢列平如果没有升职的希望他怎么会把克格勃主席的位置让出来,只是谢列平有了更大的目标的时候,习惯于把自己原来的权利交给自己的朋友,就比如现在的共青团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在谢列平得知已经要从共青团接任克格勃主席,很快就把谢米恰斯内从阿塞拜疆调出来接替他继续进行共青团的工作。

    比起勃列日涅夫权利共享、谢列平倾向于采取权利分割的做法,他和勃列日涅夫根本就不是一种人。谢列平身上很有一种你们虽然不懂我,但我也没必要让你们懂的意思。这点谢列平的朋友们都很认可,但不是谢列平的朋友看着他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小圈子,很容易产生谢列平也是强人政治的信奉者这个感觉。

    谢洛夫当然也是这个感觉,不管谢列平对别人怎么样,作风多么令人难以接受。可至少对他以及包括谢米恰斯内等等一大批的年轻干部,谢列平从来都是照顾有加,你只要能说服他认可你的工作,那么几乎在工作中就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还会让谢列平给你提供保护。

    关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洲际导弹爆炸的报告。勃列日涅夫还是充分的听取了谢列平的意见,以谢洛夫的观察,在和谢列平讨论的时候,节奏自始至终都在勃列日涅夫的手上。

    “我的上司还是太年轻了。不是勃列日涅夫那支老狐狸的对手!”谢洛夫不住的腹诽,谢列平通常那种令人不舒服的作风,勃列日涅夫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仍然耐心的做谢列平的工作,最终用了一些时间说服了谢列平同意,等到赫鲁晓夫敲完皮鞋回来在决定这次导弹爆炸的处理结果。

    真是高手!谢洛夫感觉头一次和勃列日涅夫见面真是不虚此行。责任谁负这个问题还用说,如果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书记没有错误的话,那作为和国防部沟通的你不就是直接负责人么?还有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现在勃列日涅夫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化解掉了一半,等到赫鲁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