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大陆上等待,美国就自然会越来越边缘化,最终对我们没有挑战!”谢洛夫让小瓦莉娅拿出了几个酒杯,亲自给几个仅次于自己的大特务头子一人倒了一杯红酒慢慢道,“不过压着美国一头很容易,只要慢慢发展二十年时间。可真要击败这个对手,还需要美国自己出问题。”

    “相信这就是总书记一定要对抗的目的,尽早的决出胜负。”博布科夫大将摸着光亮的前额道,“我们的岁数都很大了,也希望尽早的看到那一天出现。”

    这倒是实话,他们这批人不年轻了,能在他们还在任内的时候结束冷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荣耀,作为一个领导者,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这也是里根为什么任期内毁誉参半,可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下成了全民偶像的原因,对抗政策是里根定下来的。

    “想要突破平衡,我们需要做好几点,废掉美国的金融优势,金融业的衍生品在全世界循环一次需要一个周期,这个周期一旦到来就是美国下一次经济停滞的时期。联邦德国和日本已经被废掉,这种废掉指的是制造业,不会对美国制造进行冲击。可以说里根已经帮我们立下了基础。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金融业在绑架所有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让这些国家不断的给美国吸血。制造业和金融业其实有一种冲突,美国废掉日德只是暂时止血,只不过从大出血变成了慢性失血,因为某个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还不至于让现在的美国感受到贸易逆差的压力。”谢洛夫沉默了一下道,“怎么把美国的经济停滞,变成经济崩溃,关键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让美国的金融业出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让美元变成普通货币。”

    “我一直都没有阻止伊拉克、伊朗继续用美元结算,就是在储备美元,等到美国的金融资本下一个周期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们的美元储备全部抛出,反正苏联和美国没有经济联系。”谢洛夫补充道,“这只是其中一步!”

    苏联的外汇储备大头是用来卖粮食,七十年代也用来收买大型机械,不过里根现在不是开始封锁苏联了么。所以苏联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只能在那里放着,充其量从阿根廷进口一点牛肉,阿根廷农产品也很便宜。

    “吉洪诺夫同志应该也知道这件事了吧?”切布里科夫大将询问道。

    “嗯,我们苏联准备了三十年,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战胜美国结束冷战的问题,而是怎么赢!所有对美国不利的条件,我希望在两年时间内集中爆发。油价一定要上涨,美元也要在同时期抛售,这两个动作的前提是经济危机再次出现。”

    “有些动作需要放缓,有些则需要加快。只要美国步入衰退,我就重启关塔那摩海军基地!”谢洛夫再次给每个人倒了一杯酒,举起杯道,“为了胜利,干杯!”

    “为了胜利,干杯!”切布里科夫、茨维贡几个安全巨头全部站起来,举杯大喝,随后毫不迟疑的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来一次克里姆林宫,又被大忽悠用心灵毒鸡汤给灌迷糊。

    等到几个大特务离开之后,谢洛夫再次倒酒递给了小瓦莉娅,然后去办公桌起电话打给葛罗米柯。第二天,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问利比亚,表示愿意斡旋美国被扣押在利比亚的上千人质。苏联这个举动再次抢在了美国的前面,里根才刚刚准备对人质事件进行正面回应,葛罗米柯已经到了利比亚。

第九百五十七章 这是体制问题() 


    这批人利比亚不可能一直扣押在手里,国家和武装团体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卡扎菲不可能真的像恐怖分子一样做事,既然他是国家领袖,那么这批人迟早会交出来,这是必然的。

    问题是,利比亚到底会把这批人质交到谁的手里,里根当然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谢洛夫不能给他这个机会,自然就出现了抢先截胡这一幕。直接让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前往利比亚,在里根还没有动作之前截住人

    葛罗米柯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甚至第六舰队也回到了在意大利的港口待命,这件事苏联最清楚了,意大利又不是多远的地方。

    利比亚人质事件在世界媒体的推动之下沸沸扬扬,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当然这个风暴是冲着里根去的,莫斯科风平浪静,正在准备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

    “这批美国人迟早会回到美国,以人质为威胁,作为一个国家是不会被容忍的。”葛罗米柯见到了平安无事的卡扎菲,这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没有恭喜卡扎菲死里逃生,也没有安慰,对于一个从底层出身的国家领袖,这种安慰一点必要都没有,葛罗米柯也直接进入正题,说起了现在全世界关心的利比亚人质危机。

    毕竟是一千多条人命,哪怕是表面上,葛罗米柯也要做出竭尽全力的动作,救下这批苏联的敌人,如果成功,在全世界面前苏联都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人毫不犹豫的用炸弹炸死了我们这么多人,美国都没有道歉。”卡扎菲十分不满的道,“其中我的养女被炸死,她才一岁半,还有我的儿子也受伤了。”

    葛罗米柯面不改色,没有被对方的深情所打动,外交官本来就是只讲究利益的群体,更何况苏联的外交部一直都和特务部门关系良好,算是所有外交群体当中最无情的一个。

    如果需要安慰的话,葛罗米柯可以在私人场合安慰一下对方,不过么?现在不是时候!

    “你也说了,对方是美国人。”葛罗米柯声音平淡,但其中蕴含的意思不言自明,对方是美国人,那不是一般的国家,杀美国人不会被战争威胁的国家,也就这么几个。这几个国家当中绝对不包括利比亚,利比亚属于那种美国不在乎的国家。

    如果利比亚有苏联的四百万大军,几十个国家的声援,十万辆坦克,三百多核潜艇、四万多核弹,一个华约,那么美国就算是碰到这种事,也愿意和利比亚谈谈,大不了抗议。

    谢米恰斯内就曾经没有理由的抓了美国人,谢洛夫做克格勃主席的时候也曾经把卢比杨卡闹事的美国人关到死,不是也一点事没有么?问题是利比亚不是苏联……

    也许卡扎菲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但是这件事很明确,卡扎菲要是不放人,美国第六舰队就在意大利,可以随时杀回来。被人质威胁不敢发动战争这种事,不会出现在大国,尤其是美国和苏联身上。如果对方是一块肥羊,苏联巴不得赶紧有一个国家绑了自己的人民,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葛罗米柯也给了卡扎菲考虑的时间,但是表示要见到被扣押的美国人质,确定不在出现人质死亡,卡扎菲同意了。

    除了美国还在抨击里根鲁莽,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利比亚,或者说是在葛罗米柯身上。苏联领导人的名声一直都不怎么好,给人很刻板的机器人印象,自从那个克格勃主席上台之后,这种印象就被加重了。但是这次没有人带有色眼镜报道,就算是欧美媒体也称赞苏联这种摒弃了意识、形态的救援,充分体现了苏联的领导力和国际责任。

    关于人质这件事,两个阵营的立场是相同的,如果被扣押的是苏联人质,欧美媒体当然要发两篇酸文,点名事出有因,肯定是苏联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先。

    不过这次被绑架的是美国人,这些记者自然就不能这么说了,顶多给里根找找麻烦。

    利比亚的景色不错,当然仅限于靠近地中海的海岸线。包括大量古罗马时代的遗迹,延绵几百公里的海岸线。古罗马盛极一时的风景。还有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是利比亚有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有着丰富的雕刻和绘画。

    如果是谢洛夫过来,没准会忙里偷闲看一看,还不知道这些遗迹在后世存不存在呢?可葛罗米柯显然没有总书记的那种闲情逸致,对外交部长来说,工作就是工作。

    因为美国的海空打击已经结束,被分散在重要目标和油井的美国人质又被集中关押起来,又穿着军装的利比亚士兵看守,管理方式和世界各地的监狱没有区别。不过倒是没有出现虐待的行为,显然卡扎菲也了解,不能再一而再摸老虎屁股。

    葛罗米柯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全世界注意,尤其是跟在身边的法国记者,正在随时和巴黎取得联系,更新苏联外交部长在利比亚的动作,记者在这上面都是没有节操的,有这么一个机会,法国人也不介意在得到第一手消息的同时,把苏联人写的伟大光荣而正确。

    这个时候作为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适当的表示自己的亲民态度,虽然对方是美国人,当着美国人的面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欺骗一下对方……

    总书记在莫斯科早就打定主意,这批美国人必须有苏联营救,在营救的同时还必须阻止美国自己营救,所以说苏联的角色一点都不高,更像是专程过来捏着美国**的。

    其实就算是法国记者,表现出来的也远远比葛罗米柯上心,找到机会和北扣押的美国人质对话,留下一些食物同时安慰对方,现在就算是苏联都在想办法解决这次事情,少见的没有出来恶心美国。

    这个国家怎么了?这一定是体制问题!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是什么让和好和平的利比亚民众,竟然使用了不被国际社会容忍的人质威胁,要知道这个人口不到四百万人口的小国,面对的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强国,什么让两个差距明显的国家最终敌对,难道这不能让美国人深深思考么?”葛罗米柯义正辞严的对着这些美国人质说道,话语中直指美国这个国家在对外政策不当的地方。

    “但愿我们的世界能够和平,而不是处在无休无止的仇恨当中。我为在这次军事行动当中死亡的美国人感到悲伤,但同时也为被美国人炸死的利比亚民众祈祷,希望我们的后人能超越信仰、民族、历史,能生活在互相尊重、平等博爱的大家庭里。”

    “我希望人和人不要盲目的仇恨,莫名的互相恐惧,糊里糊涂的去互相厮杀,现在看来不同种族和宗教的背景下,距离我们所尽力构建的社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找到矛盾的根源,化解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仇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通过法国媒体的镜头,这批美国人质的安危被全世界媒体广泛报道,当然也引起了美国人的重视,算是客观上缓解了里根的压力。

    当然这也包括葛罗米柯夹枪带棒,明里暗里贬损美国的军事行动草率,不顾本国民众的安危,轻率的以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现在则需要面对剩下的烂摊子。

    攻击非常紧扣主题,明摆着说里根是三流演员出身,脑子一热的处理方式并不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这些话美国人必须要听,因为人质还没有救出来……

    就算是里根现在心里想要掐死葛罗米柯,想要捂住对方的臭嘴,也必须老老实实的听着。

    嘶!在莫斯科的大特务看着电视里面葛罗米柯的讲话,简直牙都酸倒了。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外交部长切换错了思维,怎么一副标准的社会党国际的发言。

    不是谢洛夫没有同情心,而是面对葛罗米柯这碗毒鸡汤确实有够恶心。这还是总书记和他站在一个立场的情况下,要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这些话就更加恶心了。

    可这不耽误葛罗米柯的讲话,赢得了全世界的一片赞赏,要不说用道德绑架这招的第二国际的圣母后世声势这么大,这种发言确实让人挑不出来毛病。结果连对这套说辞并不感冒的苏联和美国,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昧着良心说葛罗米柯说的对,把这碗毒鸡汤干了。

    “让共青团真理报对外交部长同志的讲话进行声援!”谢洛夫忍着恶心让利加乔夫来做这件事,现在压力都在里根那边了。

    里根现在体会到了几十年来美国不断宣传人权的成果,这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才明白,铺天盖地的指责,简直要把里根淹死。事情如果继续下去,水门事件就会重演!

第九百五十八章 同病相怜() 


    里根现在除了咒骂苏联之外,还必须要平息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和指责,不然他马上就没有咒骂苏联的机会了,坐在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

    鉴于利比亚是苏联盟国,而且为了防止里根派人去救援,谢洛夫必须要保证美国人质的安全,其实要说是挟持更准确一些。这次克格勃派出了第五总局的王牌力量,苏联秘密警察总局、秘密警察总队,人数足有两千人,在秘密警察总队的保护下,相信除了海军陆战队上岸,没人能从带着强盾利剑标志的人手中把人带走。里根如果不怕世界大战的话,可以把整个秘密警察总队干掉。

    作为一个小心的人,谢洛夫不能给里根狗急跳墙的机会,连想都不要想。总书记都不指望里根会重蹈尼克松的覆辙,但是这个后续必须按照苏联的剧本走。

    本来这就是一次大人收拾小朋友的游戏,谁让你里根不严谨,正好人心狠手辣的特务总书记看见了美国人质的存在,这就不能怪敌人下手太狠了。

    在莫斯科的谢洛夫施施然的组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然后就去啪啪小毛妹。似乎现在席卷全世界的利比亚人质危机和苏联没有关系一样,本来就没有关系。要是换成苏联,谢洛夫都不会让苏联人知道这件事,直接连人质一起干掉,毁尸灭迹。

    从闪了腰中恢复的谢洛夫,完全体现了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没事畅想一下里根的窘迫,顺便和来访苏联的日夫科夫谈笑风生,畅谈苏联和保加利亚的伟大友谊。

    苏联的所有盟友,在苏联失败之后,同样会被美国追杀,当然表面上这都是正义的审判,实际上不过是一次美国杀全家的常规结尾。最惨的当属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两个时代刚一交锋就被处死了。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更多的领导人是在随后的日子里被逮捕、审判,如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民主德国的昂纳克,阿尔巴尼亚的阿利雅,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等人。

    很多国家是完全可以维持下去的,可戈地图带头作死,还逼着自己的小兄弟和自己一起作死,最终就像是谢洛夫说的,苏联倒塌砸死了所有小伙伴。

    当然,东欧这些末代领导人都认为自己在剧变后的遭遇不公平,几乎没有缴械投降的,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为自己辩护。最终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辩护起了作用,而是一个个自力更生的国家变成了靠出口劳动力和女人的国家后,这些国家的人才会回头觉得,其实社会主义没有想象中的差。

    就拿后世还算混得不错的捷克来说,斯柯达是二战中著名的军工企业,冷战中斯柯达的机械也卖到了苏联能影响到的所有地区。不过后世的斯柯达只是德国大众的子公司,最大的利润是德国人的,苏联解体的最大受益国。

    不是德国吃掉了民主德国,同时因为苏联解体利用资金吃掉了整个东欧的市场,凭借联邦德国的人口和面积,绝对不会比签订广场协议的日本强到哪里去。八十年代的联邦德国还必须要靠感谢法国人,没有法国人时不时的撤美国人后腿,美国收拾德国比收拾日本还容易。

    “里根还真是能沉得住气,我忘了,他是演员,做公关应该是内行,没准正在想着怎么翻盘呢?”手里拎着一瓶格瓦斯在溜达的谢洛夫,日子比在沙漠中工作的葛罗米柯要轻松很多,要是葛罗米柯成功了,没准今年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还要拨款给葛罗米柯拍一部电影。

    什么震惊世界的多少天!什么人质大危机,请原谅总书记是文盲,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同时震惊部的编制已经满了,不再招人,无法进去学习。

    “对了,你弟弟干嘛去了?”谢洛夫忽然回头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这个问题上次他就想要问了,只不过一时忘记了,这次又想起来。

    “他去印度了,说要学习当地的肃反工作。”鲍里斯犹豫了一下,看着自己的父亲道。

    印度吞并巴基斯坦之后,得到了百分之七十的巴基斯坦土地,剩下则被阿富汗占领,阿明也以此为功绩,成功的推行自己的改革,开始在阿富汗推行土地改革,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可收复故土的阿明已经不是一般的部落领袖能阻挡的了的了。

    印度的困难就要大的多,可以说那次战争完全是印度咬着牙硬上的。到了几天原来的巴基斯坦领土,还时不时的出现袭击印度人的情况。也可以说巴基斯坦的抵抗从来没有停止。换成一般的国家早就吃不消了,不过印度人更多,而且底层人民不算人,才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坚持是可以的,可这种国家就不要指望再进一步了。

    “注意安全,在非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要小心一点。总爱往国外跑这点,到是比较像我……”想着南亚的情况,谢洛夫沉默了一下,没有把儿子招回来。

    “至于你另外两个弟弟,一个毕业,另外一个马上毕业了,都进入克格勃,如果目标太大的话,老四去格鲁乌也行。”谢洛夫忽然看着鲍里斯低声问道,“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们都做肃反工作者么?”

    “爸爸是希望我们继续保护这个国家!”鲍里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听自己的母亲瓦莉娅说,似乎在他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这件事就定下了。

    “这只是一个原因!”谢洛夫嘴角扯出一丝笑意低声用只有父子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害怕我之后的总书记清算我们家,没准他不敢对我怎么样,可我不会一直活着,现在这些茨维贡、切布里科夫、阿利耶夫也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他们比我的岁数还大不少,只有你能保护自己。我进入安全部门三十多年,我可以说用了最大的心血打造这个综合性情报部门,我希望它更强大,全方位的强大,谁都不能干涉的强大。我不断设立新总局,从军队到交通、宗教、干部保卫、电子科技、国防工业、人事管理什么都要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