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重新回到了百分之十的增长率,谢洛夫也不能做到有求必应。

    “据我所知,计划经济委员会因为一些代替性工作的减少,人员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正在减少,他们要这么多钱干什么?”谢洛夫歪着头询问吉洪诺夫,吉洪诺夫没有回答,似乎到了八十岁之后,这位苏联的经济掌门人精力有些不够用了。

    控制住把对方推醒的想法,总书记本着尊重老同志的姿态当做没有看见,问了辅助吉洪诺夫的雷日科夫,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不耐烦的道,“博布科夫大将,给我调查清楚。”

    “明白,给我一天时间。”两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一般一个会在克里姆林宫,一个在卢比杨卡坐镇,一个月一换,这个月轮到博布科夫。

    谢洛夫面色冷漠的扫了一圈,除了睡着的吉洪诺夫,没人敢迎接这道目光,清了一下嗓子,“关于军费和安全费用,我已经有了计划。雷日科夫同志,释放一个消息,说疑似发现大型油田!”谢洛夫还是准备帮里根一把,总等待不是他的风格。

第九百一十七章 里根出招() 


    “可我们没有发现新的大型油田。”雷日科夫作为一个技术官僚,还不像外交部或者是宣传部的干部可以迅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髓,需要多学习一下,这种坐火箭升上来的干部就是这样,难怪真的掌权后各种水土不服。

    “所以我才说疑似!稳定人心的同时也有其他做的作用。”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地大物博,所有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除非是迪拜和刚果金那种对比。苏联人民也当然希望听到一点好消息,艰苦奋斗当然可贵,可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更加喜欢躺着数钱。

    这条消息主要还是对美国释放的,谢洛夫不能扯着里根的耳朵说你该打压油价了,只能通过这样一条新闻提醒一下自己的对手。发现第二个秋明油田是不可能的,但是苏联境内确实还有可以开采的油田,在中西伯利亚,所以说这也不算是造谣。

    “目前市面上没有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吧?”谢洛夫问向雷日科夫,他对苏联利用行政手段压价十分不满,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就是逼着苏联的对外要寻找更多的支持。

    苏联自己一个国家的能力不足以支持现在的低物价,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内的增长其实不如赫鲁晓夫时期,能让普通人感觉到生活品质的提高。自然是有赖于苏联趁着美国收缩掀起全球攻势,扶持了很多亲苏国家补齐苏联的短板。

    “茶叶供应比较紧张,尤其是红茶,库存下降到非常危险的地步。”雷日科夫挑选了供应最紧张的几种产品。苏联人有喝茶的传统,平均是美国人的六倍,中国的两倍多。

    “只有红茶能喝么?不行的话进口一些绿茶。中国的绿茶产量是红茶的好几倍,绿茶也很有好处,比如说!”谢洛夫思考了片刻,想想绿茶的优点,总书记不喝茶,所以需要多想一会,信口胡诌道“比如说你看中国人的肥胖率,这就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关系,还是中国目前还很穷吃不起,一般的苏联人会知道?还不是政府怎么宣传,普通人就怎么听着。还不行的话,就只能散布一些虚假消息,比如总书记平时就是喝绿茶的,不但喝绿茶,还去找绿茶婊……

    “进口之后一定要定价的高一点,就说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宣传上可以寻找一些历史因素和中国的传说,就说原来是供给皇室的。”这个责任当然不是总书记的,供应给皇帝的贡茶,价格贵一点完全可以接受。能骗几年是几年。

    赫鲁晓夫往往通过感染力把对方忽悠的找不到北,谢洛夫没有这种感染力,可论及制造假证据,整个苏联还没有人比他更加专业,只要他一口咬定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中西伯利亚勘探出大型油田的事就传遍了苏联,正式渠道只有共青团真理报的寥寥数笔,克格勃的假宣传部现在越来越有八股取士的风范,一句话都能分析出来天地至理,更何况这是好几句话。

    借着这件事同时传播的还有西伯利亚宝库论,苏联的未来在于西伯利亚的开发等等。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谢洛夫作为总书记摇旗呐喊肯定不太合适,想来想去把能力不怎么样,资历完全没有的雷日科夫推出去,为这种论调再加一把火,“只要西伯利亚的潜力充分发挥,苏联就会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实现与否,就在于西伯利亚的潜力能不能完全发挥,到时候苏联将远远超过所有国家。”

    总书记需要一些人热血喷张,脑袋一热奉献出来自己的青春,进行东部大开发。忽悠普通人去那边为国家风险。人们口口相传中那个美丽的西伯利亚,其实只存在国家领导人以国家为蓝图的计划,还有诗人吟唱的诗篇当中,看起来很美好。

    真到了那边,普通人就知道那里对于人类是多么不友好了。中国且制止不了东北人口不断的减少,苏联要是开放,不出三十年,西伯利亚的各个中小城市,就会全部成为切尔诺贝利,绝佳的废土电影取景地。

    当一件事成为热点话题,普通人如果不加入讨论,就会显得自己逼格不够高。尤其是中央经济部部长雷日科夫被总书记推出来顶雷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被中央装扮成了巨大的彩色泡沫,一些西伯利亚地方党委书记也加入到了这场热潮当中。表示自己领导的地方就是需要改变的处女地,急需人才改变。

    苏联掀起的开发西伯利亚热潮,以及描绘起来的种种蓝图,种种宏伟计划。很快传到了最大敌人美国的耳朵中,美国媒体对苏联的关心程度,就和苏联宣传部对美国的关心程度一样,相反他们都对自己国家没多大关心。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谢洛夫在会见民主德国领导人时候,评价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话,也同样在扩散。这就是说所谓的联邦德国总理,只不过是里根手中的一条狗,还是没有解开链子的那种。

    “就好像民主德国不是一样!”这句话只能在私下说,正式场合里根对谢洛夫公开侮辱一个经济大国的领袖表示震惊,理直气壮的指责谢洛夫不像是一个沉稳的大国领导人。

    “你也不是!”勃列日涅夫肯定不会搭理里根,可惜谢洛夫的导师是赫鲁晓夫那个大忽悠,拉着里根天天打嘴炮,连同自己的名声都败坏也不能让里根留下高大上的印象。

    国际上如果只有里根一个人表演,面对的是勃列日涅夫或者是安德罗波夫的话,这两位绝对不会把精力放在嘴巴占便宜上,两人都岁数大了。但不反驳任由里根尽情表演,给各国造成的印象就是,美国咄咄逼人苏联没有反应。

    碰上了一个同样嘴炮不虚对方的谢洛夫,国际社会能看到敌意,同样也看到了类似赫鲁晓夫的苏联领导人,却看不到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两个人的表演,就体现不出来里根冷战斗士的形象了,双主角自然会分散里根本来应该获得的注意力。

    好莱坞出身的里根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哪怕美国的舆论已经把对方这个前所未有的对手定义成了反派,可他也必须承认这个反派似乎太强大了一点,就不能蠢一点么?

    当苏联中央经济部部长雷日科夫召开评估西伯利亚价值会议的时候,里根坐不住了。西伯利亚确实不好开发,可要是有了成果,谁都不会小看利用西伯利亚资源的苏联。

    里根本身就有打压油价的想法,只是所有的决策都有一个先来后到,不能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政策、刚刚弄完广场协议的里根,还要看看各种后续,正面后果和反面效果。然后才做出下一个决策进行补充。

    可苏联开发西伯利亚的举动,让准备再等等的里根开始认真考虑。苏联的领土是美国的两倍多,虽然在冻土带不好发展农业,可资源是一点不少的,不但不少而且算是少见资源丰厚的地方,现在苏联都这么强大了,在利用上西伯利亚的资源,美国应对的会更加吃力。

    “苏联地大物博,而且苏联的制度确实政府权力太大,真要动员人力开发西伯利亚,真的有成功的可能。”里根不喜欢任何苏联可能增强实力的消息,当然也包括开发西伯利亚的消息,马上招来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

    “苏联那些冷酷无情的决策者,当然能制定出来这种政策。”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面对谢洛夫的时候也十分吃力,自己虽然挤进了白宫决策层,可对方已经成了总书记。克格勃得到的支持比中央情报局更多。

    “那个大特务头子想的到是不错,可是他忘了一件事。”里根深沉的笑道,“西伯利亚的各种资源开采成本可非常大,成本最低的国家是我们美国的盟友。”

    凯西一愣,然后微微点头。里根同样点点头,两个星期后,里根宣布访问沙特。和沙特国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会面。刚刚见面里根就提出,需要沙特提高石油产量,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最大程度上向世界市场提供石油,将现在的世界石油价格压低。

    “现在的石油价格下,很多国家都能对沙特进行冲击,包括苏联、墨西哥、甚至伊朗。逆向冲击这些产油国,则会击败这些对手,让世界石油的价格控制在沙特自己手中。”里根毫不讳言的说道。

第九百一十八章 拼内力的消耗战() 


    “里根总统,这个要求实在是让我为难!”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眼皮都不抬,穿着白袍的他摆弄着手中的大马士革钢刀,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柄小刀价值不菲,上面还镶嵌着不少宝石,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伊朗的倒戈,让我们国家压力巨大,如果不是沙特身为两个圣地的守护者,有不少国家的支持,让苏联不敢乱来,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说话间阿齐兹国王猛然拔刀,将摆在面前的烤羊腿切开,能成为阿齐兹国王,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

    美国总统和苏联的总书记一年多来的国际表演,他也能看出来一点,美国略占优势,但这种优势没有大到让沙特贸然加入的地步。苏联的盟国虽然没有美国的那种一水前帝国主义国家这么吓人,可却近在眼前,而且苏联的盟国都是走军事强国路线的。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让沙特冒险?有钱没命花有什么用?

    “国王认为,尼古拉一家的命运,不会降临在沙特对么?”里根总统并不想强迫对方,但必须提醒阿齐兹国王,苏联确实不一定只要钱,还要国王的命。不失时机的提及了泰国王室在美国的流亡生涯,给了阿齐兹国王很大的触动。

    阿齐兹国王默不作声,苏联当然是沙特的大敌,因为苏联对宗教的态度,因为苏联对各国贵族的态度,天然上,就没有一个国家的上流社会喜欢苏联。很多原来的和平教国家当中的武装,都是沙特出钱支持的。为了就是让这些国家无暇他顾,别找沙特的麻烦,同时沙特也和现在的还剩下的海湾国家包括约旦签订了条约自保。

    可是阿齐兹国王仍然能感受到越来越强大的压力,来自于苏联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到令人心惊胆战,里根上台之前,尤其是伊朗革命那段时间,沙特几乎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改换门庭,可一考虑苏联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加上思想上完全不一致,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里根上台后,沙特才刚刚获得一点喘息之机,背后的南也门被北也门牵制,让沙特摆脱了被背后捅一刀的威胁,某种意义上,阿齐兹国王还必须感谢里根总统。

    “沙特的开采成本全球最低,逆向石油冲击,削弱的是伊拉克、伊朗的实力,而沙特可以抢夺更多的份额,在利用自己的金钱,反过来支持这些国家的反苏势力。”里根总统面不改色的循循善诱,如果对方不答应,他也少不了像是面对日本的时候一样,上演一出爸爸回来了……

    “控制下的中东国家,已经不是沙特的朋友,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美国要在全世界广泛的击败的攻势,一些眼前的利益,应该放弃的时候。”里根总统沉默片刻再次抛出了重磅炸弹道,“为了表说诚意,美国愿意让沙特掌控部分国债资产,这样美国和沙特就可以连成一体……”

    “我需要说服很多亲王!”良久之后阿齐兹国王回答道,沙特是君主制国家,但又不完全是,很多重要亲王也有很大的权利。

    沙特国土大多为荒漠戈壁,缺乏开发价值。一旦石油枯竭,这个今日的土豪,将迅速一贫如洗。沙特对此当然心知肚明。所以,它必须趁着现在还有石油红利支撑,抓紧时间对外扩张,控制叙利亚、伊拉克等邻近的相对优质地缘板块,这样才能确保石油枯竭后,沙特依然能够生存发展下去。可问题是,中东本来就为数不多能够发展的地方,都是亲苏国家,不但亲苏,而且还有窥视沙特的想法。

    沙特要拓展影响力,自然会跟苏联形成冲突。所以沙特有必要抓住一切机会,最大限度的削弱苏联,哪怕自己也受些损失也在所不惜。不然苏联一旦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东,凭沙特这幅身板,岂是苏联的对手?

    石油的重要意义现代国家没一个不知道的,可是美国和苏联两国利用的办法却不同,美国的金融体系世界最强,所以美国并不一定非要把中东石油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上,甚至石油定价权它也没那么在乎。美国所需要的,仅仅是将石油与美元挂钩,然后以石油美元为基础,构建自己的金融霸权。

    苏联的金融体系基本等于没有,所以利用中东石油的手法就是亲自上阵,控制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制衡西方。沙特可以选择话,当然会选择美国。

    苏联赢了石油定价权、石油市场主导权都会被苏联拿走,美国却可以把这种权利留给沙特,有这种权利,沙特完全可以说在全世界横着走。何况美国条件很丰厚,允许沙特拥有美国的国债和资产,至少从这两年的声势来讲,美国的经济似乎非常强大。要是考虑到盟友的经济,就更加强大。

    两天后里根带着笑容离开了沙特,这次访问几乎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美国总统访问沙特也不是一次两次,对盟国的访问非常正常。除了一直盯着里根的谢洛夫,没人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还不如苏联掀起的开发西伯利亚热潮夺人眼球。

    “又掉坑一个!”同样把玩着大马士革钢刀的总书记轻松的吹着口哨,里根说的没错,苏联不具备远征沙特的能力,而俄罗斯帝国具备,不是俄罗斯帝国比苏联强,是这个现代社会救了沙特一命,苏联不能把十九世纪之前的征服方式重演。

    苏联亲自上阵可能会非常快速的击败沙特政府,可一样会遇到游击战。陷入到无休无止的袭击和反袭击当中,战争一天不结束,苏联就会不断失血。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碰撞,如果不按照古代的方式解决,那就没法解决。

    这么有挑战难度的事情,还是让同为阿拉伯国家的伊拉克去解决,伊拉克上阵都比苏联自己上容易,人家至少是同族。同族打仗时候更能下得去手,出现点什么人道主义危机,也怪不到苏联身上。里根不在乎沙特的风险,谢洛夫也不在乎中东亲苏国家的死活。只要不倒台,生活水品差一点没什么关系。

    “两年之内,通向伊朗和伊拉克北部的高速公路必须通车。”谢洛夫对着苏联公共交通部的负责人道,虽然这两条高速公路比一定能用得上,可战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伊拉克本身就对科威特的脱离心怀不满,伊朗同样对巴林如此。沙特的动作过大,这两个国家火中取栗的概率非常大。历史上萨达姆有点过于膨胀,没有取得苏联的支持就入侵科威特,其实海湾战争美国出兵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苏联必须不干涉美国的行动。戈地图那个傻叉竟然同意了。

    “在国际方面,在东欧、中国,以及最终在苏联击退,在国内方面,击退经济生活中的大政府和大劳工。现在,我们就从尼加拉瓜开始,干掉亲苏政府。”里根连续达成了贸易摩擦和石油价格的问题,在他的认知当中,美国应该会达到最强状态了。

    “好的,我们先收拾掉尼加拉瓜,斩断眼皮底下苏联的手。”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点头,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天,苏联也太嚣张了,势力竟然已经达到了中美洲。

    一九八五年二月份,沙特宣布增加石油产量,世界石油价格出现波动,在平稳了不到一年时间后,再次开始出现下跌。同时在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内战忽然变得激烈起来,在丛林密布的山区、河谷和海边沼泽地区军经常越过边界,进行颠覆和破坏袭击活动。

    “继续加大投入,我们不缺武器!”谢洛夫对着过来报告的切布里科夫大将说道,面对美国在尼加拉瓜的攻势,谢洛夫毫不犹豫的选择跟进。

    一艘又一艘满载军火的船只从苏联港口出发,到达古巴,或者直接来到尼加拉瓜。这种坚决支持的态度,被美国国内的媒体报道,更加增加了美国人对苏联的敌意。从大英帝国之后,还是第一次又另外一个国家公然支持美洲的反美国家,这么明显不加掩饰……

    美国民众对尼加拉瓜自由战士的捐款再次达到了新高,表达对总统里根的支持。尼加拉瓜的内战因为美苏双反的加大投入,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苏式武器和美式武器源源不断的运入这个中美洲小国,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扶持一方在这里大打出手,对方武装力量的负面新闻,分别出现在美苏两国,更加助长了这种敌意。

    尼加拉瓜政府军在苏联和古巴的支持下,先后集中一半的兵力对隐藏在森林中的武装进行清缴,效果非常明显,但武装总是能很快死灰复燃。谢洛夫打定主意,就要和古巴一起,在这里和美国进行拉锯战。

第九百一十九章 打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