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在今年之前的数十年里,收入分布相对稳定,甚至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还曾出现下滑,而从今年开始,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的人群其收入在美国整体收入中的比重开始增加。
原因一个是税收。今年,美国最高边际税率由百分之七十下降至一半。第二个原因是金融业发展。金融业开始放松管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华尔街推出的可替代投资品和金融产品创新开始增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货币泛滥,信贷增加,这都是里根留给美国的遗产,只不过里根活着的时候,都被苏联解体遗留下来的巨大市场所掩盖了。
散会之后,谢洛夫就离开克里姆林宫,回到卢比杨卡做部署。他没有碰美国股市,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布局了,再者日本股市涨的更迅速,监管措施比美国差一点。
“总书记,你的身体需要疗养,两个月后的十月革命节就不要庆祝这么长时间了。”勃列日涅夫的办公室当中,契尔年科颇为关心的提议道。
“我是苏联的总书记,人民必须知道领袖还在!”勃列日涅夫口气中带着威严道,“领袖会带着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契尔年科同志!”
出去同学聚会!()
♂
“印尼苏哈托政变应该是五六年以后的事情,主要参与者是英美澳三国!如果只是局限在情报战线上,倒是并不难办!哦,对了,还有花生米。还是别算他了,上不了台面的势力……”睡眼朦胧的谢洛夫以机械化的动作对着镜子刷牙,漱完口直接吐掉水,长长的打了一个大哈欠,这时候才算是完全摆脱了瞌睡的状态。
很少有人知道印尼曾经是印尼的四大政党之一,发展势头比任何政党都要猛烈,全国几百万党员,却被突然动手的印尼陆军清洗掉。这算是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大挫折,损失惨重的程度先不说。只说这次的印尼遭到灭顶之灾的过程,印尼覆灭的速度完全对不起他的实力,只能说在动手之前英美澳三国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没准现在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时间,对付印尼的计划不知道锁在哪里保管呢。
红军的使命是和美军保持互相威胁,真正渗透和颠覆的事情都是克格勃进行负责的。
“真正动手的是印尼陆军,美国一定给印尼军方金钱作为拉拢,我能做些什么呢?苏加诺总统宣扬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可见立场上是亲社会主义阵营的,苏加诺很大的的威望,可威望不能当子弹用!”谢洛夫擦干脸面对着镜子站了一会,忽然露出一缕微笑对着自己道,“内务部没有内务部队,还叫内务部么?我送给苏加诺总统一个让陆军都胆寒的内务部,这样就算是出事了,也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按照预估,如果是和印尼陆军的战争,美方就不会拥有入侵的机会,印尼是一个不弱的主权国家,入侵只会遭到全体印尼人反对。如果美方想要任性一次,谢洛夫表示十分欢迎,连越南都能把美国拖成肾虚,大上好几倍的印尼完全可以再次在美军的伤口上撒一把盐。
印尼方面的工作要以防御为主,保卫好苏加诺总统的安全,监视好陆军的动静。推演了一番,谢洛夫忽然觉得,印尼的基础真的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只要稳扎稳打小心防备,美国人不说完全没有机会,但机会也不大。
洗漱完毕的谢洛夫和赫鲁晓夫夫妇吃过了早餐,为了避免昨天的遭遇重现,谢洛夫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这样就不会让谈性大发的赫鲁晓夫注意到自己了。
“葛罗米柯同志有重要工作去办,尤里你和我今天去洛杉矶,我们见识一下世界闻名的好莱坞!”赫鲁晓夫少见的用一种平和的语气对待别人,事实证明谢洛夫昨天晚上七点半到十二点五十九的工作没有白做,用玉米和橡胶捋顺了赫鲁晓夫的脾气,至少这几天不会像很多中央主席团成员一样受到吐沫星子的款待了。
跟在这位苏联最有权势的人身边,谢洛夫秉承着两条理论,第一就是工作的时候能不说话绝对不说话,第二就是如果有人对赫鲁晓夫不礼貌,他必须马上表现出来自己朝廷鹰犬的一面,表现的像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捍卫者,除了这两点之外,在赫鲁晓夫没有活动的时间一定要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在外围放风筝。
赫鲁晓夫的行程安排的很紧,洛杉矶站是他的主要参观环节,其实本来还有迪士尼乐园的环节,考虑到赫鲁晓夫的安全,以及克格勃杀气腾腾的威胁!美国十分干脆的拒绝了,不给自己本土一些准备搞大新闻的蛋疼人士机会。
在图-宽大的机舱中,由于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去安排别的活动,谢洛夫只能把俄罗斯方块揣进兜里面,听着伟大领袖赫鲁晓夫的教诲,做出一副思想又得到升华的样子。至于两个小时听到七次对迪士尼乐园的不满,这都是小场面,完全可以忍受。
“听说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大牌明星都在争夺和你见面的机会,第一书记同志!这些好莱坞的明星虽然平时都是一副和势不两立的样子,但心中对于见到你还是非常期待的,听说很多明星以见到你作为抬高自己身价的标准!”谢洛夫以一种轻视的态度评价好莱坞明星的举动,掩盖了自己拍马屁的本质目的。
这几天谢洛夫几乎把一年的恭维话都说干了,如果在回到苏联,谢列平一定会惊喜的发现,终于在谢洛夫身上看到了一丝成长的痕迹,不会在用那种谢洛夫永远二十六的老眼光看待它了。
面对随时结合后世资料拍马屁的谢洛夫,赫鲁晓夫也有些经受不住,做出一副无聊的样子道,“我来到好莱坞也是为了我们和美国两国的文化交流,那些明星真是太无聊了!不过听说有一个明星不是把请帖扔了么?好像叫罗纳德里根……”
虽然是无所谓的态度,但谢洛夫还是感知到赫鲁晓夫内心其实有种自得的情绪。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罗纳德里根?应该就是后世把演艺事业办到白宫的那个演员出身的总统。
这个时代真是太有意思了,谢洛夫可以凭借现在的地位,很轻松的把未来的大人物按进水里淹死,但是没用,改变不了大方向!美国总统又不是苏联的总书记,根本谈不上多重要。肯尼迪兄弟同时上台一个总统、一个司法部长!如日中天的威望加上自己家族的强大实力,还是被真正幕后利益集团干掉了,连儿子都没保住!
罗纳德里根发出星球大战计划欺骗苏联,只能说把自己的演员生涯搬到了总统的位置上,如果不是苏联干部阶层蜕变成了官僚准备分家,一个星球大战计划根本动摇不了苏联的根基,里根做总统放出过很多狠话,比如扩充海军、星球大战!
但其实美国海军比起二战那种令人绝望的规模一直都在变弱,星球大战也就是喊喊!等到苏联解体,美国马上撤消了大部分不切实际的计划,就是这样,里根的主张都已经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如果让里根的计划全部实施,美国没准和苏联一起完蛋,来一场同生共死。
时间不长赫鲁晓夫夫妇来到了洛杉矶,这座美国第二大城市,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亨利洛奇仍然扮演着官方导游,带着赫鲁晓夫夫妇参观洛杉矶。
第八百五十四章 马岛前奏()
♂
领袖还在,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天籁2虽然勃列日涅夫在心中确实已经考虑自己以后的问题,可此时此刻,他仍然不准备主动让出总书记的位置。他想要苏联人民知道,这个国家仍然在自己的领导之下,而且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俄罗斯的历史上,就从来这么强大的时期,从来都没有。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领袖,是一体的,这就是勃列日涅夫的想法,不管是苏联的朋友还是苏联的敌人,他要所有人知道,自己还在这里,不要把主意打到苏联身上。
“可是,十月革命节的气温会很寒冷!”契尔年科的意思很明显,勃列日涅夫不年轻了。
“我是总书记,这是我的责任。”勃列日涅夫面色不变,没有把契尔年科的生硬听进去。
“我看到了很多问题,可这不是非要解体不可的理由。”到了一九八二年,谢洛夫觉得,他怎么也应该看到苏联这个国家的问题有多严重了。苏联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和历史上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可内部的环境还是那样。同样的老人掌控局面,掌权的还是那些人,怎么说一些问题都应该出现了。
可总政委看到的问题,不是苏联必须解体的理由,那顶多是战胜不了美国的理由。如果标准仅仅在一九八二年,今年的苏联和美国没有明显的高下,苏联的中央主席团已经老态龙钟,可里根那个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同样是美国少见的高龄总统。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马上见效,这是规律,里根也不能违反这个规律。就像是谢洛夫也不可能一声令下,所有苏联人都光环附体,一下让苏联的各种指标都碾压美国一样。
但有一件事,谢洛夫现在就要调整,他可以现在就从卢比杨卡进行调整。克格勃的世界战略,一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制定战略计划,听起来似乎有些吹牛,可苏联就是这样的,克格勃的战略就是为苏联进行服务。
“根据中央精神,各级安全以及内务干部都应该明白一点,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敌人,都在进行一轮调整。嘴上不说但都在准备下一轮的对抗,所以一些对外政策以及计划,作为我们部门,这个时刻和美国交锋的部门,应该随时随地的根据事实变化灵活应对!”摘下自己的蓝色大檐帽,谢洛夫一字一顿的强调道,“情报工作不能仅仅有防御性,更重要的是进攻性,哪怕是防御,也是进攻性防御。”
克格勃的进攻战略包括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不管对方的思想和政治结构,没有例外。操纵控制、武装颠覆,中央情报局的工作克格勃都在做,中央情报局职权之外的事情,克格勃也要做,因为克格勃是综合性情报部门。
“给我竖起耳朵听着,我就简单的说几个问题。英国远征军的事情我可以随后表述,现在先谈谈大框架!”马岛战争的准备时间比历史上晚来的一些,可能是苏联阵营实力大增的缘故,美国也不想英国在这个时候万里迢迢的去拉丁美洲开战,不过似乎里根的斡旋失败了,虽然晚了几个月,英国还是开始了战争准备。
英国的战争准备正在进行,谢洛夫会在最后谈论这个问题,此时他说的是自己的战略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我们的要目标,对于我们的情报调整,三个重要城市都要进行调整!”他口中的三个重要城市是维也纳、柏林和罗马。
克格勃对西欧的情报工作,占据大头的是工业情报,当然一般情况下克格勃不会用苏联本国人,因为这样目标太大,用日耳曼人和捷克人显然更容易些。柏林和维也纳,在克格勃眼中就相当于一个射架,没有射架导弹就不能起飞。
整个联邦德国有克格勃和斯塔西的两万多名线人,法国有一万多人,意大利也有一万人,当然这些人绝大部分不知道自己是间谍,还有就是因为苏联的男女比例问题。所以出现了不少跨国婚姻,积极招募在海外苏联配偶为苏联服务也是一个常规手段。
再者就是详细的掌控整个西欧的地形和水文资料,沿途进行勘察,为了苏联大军西进做准备,一旦华约大军启动,一条最为快捷成功率最高的路线,一直都是克格勃工作的重点区域。西欧各大港口的水文资料和吞吐量也是苏联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华约最为弱势的海军,6军上对北约有绝对优势,如何阻止美国的跨洋协助,是战争时期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亚洲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以东京、曼谷和雅加达作为活动的主要地点,唯一比较困难的地方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当地和我们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无法就近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英国的明珠重要意义已经消失,我们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国内。”谢洛夫沉默了一下道,“从地理上我们应该进入北方,但实际上从工作的难易度比较,其实最合算的应该是沿海城市,这是我圈定的几个城市。”
“马上准备和新加坡人成立合资公司,批准所有、新加坡大使馆的资金申请,以及三百五十人的规模,这个国家虽然很讨厌,但对我们有巨大的作用。”
苏联的所有驻外大使馆人数都很多,过百人根本就是正常标准。驻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大使馆规模都在三四百人的规模,不管这个国家是亲苏还是亲美,面积大还是面积小,人口多还是人口少,苏联都是一视同仁。
这种情况不是仅仅存在于东南亚,对于任何国家,只要和苏联有外交关系,通常苏联都在这个国家有规模最大的大使馆,而且绝对不雇佣本地人,连同厨师后勤人员全部从莫斯科雇佣,苏联驻泰国大使馆就是由二十五个外交官,带着将近三百人的标准配置。连玻利维亚的苏联大使馆人数都过五百人。
也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外交部的地位才能和克格勃、国防部一样,成为直接对总书记负责的三大部门,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同样成为了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委员。
“最后我提一下拉丁美洲的问题,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人这么认为,拉丁美洲的人也知道这个现实,谁最不希望那里出现一个大国,当然是美国人。美国人知道未来拉丁美洲有自己的大国,就是对美国的一个直接威胁。美国人明白,我们也明白。拉丁美洲长期以来都是革命的火山地带,这是一个动乱中的大6,它有巨大的资源,但是两亿人口却又四分之三的人过着极其悲惨带的生活,赶着农奴一样的劳动,七千万人没有哪怕一个月薪水的存款,一亿人不识字,一亿人没有药物、一亿五千万人营养不足,处在饿死的边缘,所以哪怕我们并没有在拉丁美洲用很大的力量,那里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蓬勃展。”谢洛夫终于还是说到了拉丁美洲,伸出手指道,“我把这个问题和英国组建远征军的问题一起讲,拉丁美洲存在阶段的革命性。”
“那些嚼着古柯叶、以老鼠为食的秘鲁农民,在矿道中爬行的乌拉圭旷工,那些赤贫的巴西农民,还有被巴拉圭军政府处决的学生。长久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都在美国人的手中,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以上。”
“英国正在组织远征军,这是一个激拉丁美洲团结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支持阿根廷人废除这种不平等条约。给阿根廷人对抗英国的勇气。”谢洛夫眯着眼睛道,“正好我们在智利以前曾经储备过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这次送给英国人了。算是给撒切尔夫人打一个招呼。”
“切布里科夫同志,南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保持通畅的情报,我们看看英国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谢洛夫意味深长的点点头,他很期待这次的马岛战争。
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六百,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百分之十,制造业产量下降为四分之一;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军政府吗,总是想要通过战争树立自己的权威活得拥护,十年前希腊军政府不也正在打这方面的主意么,那次要不是谢洛夫早就等着机会打通去地中海的出海口,希腊的命运一定会非常悲惨,这次加尔铁里不过和各政府一样,转移危机。反正马岛距离英国本土极为遥远,也没现其中有什么值得争夺的价值,英国人可能不会动手。
第八百五十五章 马岛战争()
♂
可问题是目前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一样,正处在负面作用已经出现,但收益还是暂时没看到的阶段。换句话说,和加尔铁里将军一样,撒切尔夫人的日子一样非常不好过,撒切尔夫人严格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让她在英国得罪了许多人。战争前,她在民间调查中的支持率非常低。
这次战争如果英国打赢,同样会挽救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命。女人一旦做了政治家,往往比男人更加豁得出去。阿根廷占领马岛的举动,只要撒切尔夫人迎战。打赢后获得的收益同样非常巨大。
苏联能不能帮助阿根廷战胜英国?答案是不能!苏联红海军的实力当然远远超过英国皇家海军,可苏联红海军不能对英国皇家海军进行攻击,英国也是北约成员国。如果苏联这么做了,这就是华约和北约的全球性战争。不在是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局部战争。
就算是可以,苏联也不能这么做!最基本的原因,苏联凭什么付出这么大的风险,认为战争之后一个军政府会改变外交政策,以后变成亲苏国家?难道指望加尔铁里将军的节操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利和阿根廷有领土争议,七十年代的时候加尔铁里将军曾经把冒险的主意放在智利身上过,那也是苏联红海军能够在智利获得港口的一个重要理由。
为了一个加尔铁里将军,苏联就和阿连德政府疏远了?至于同时和阿根廷以及智利保持亲密无间的盟友关系,谢洛夫从来不准备和希望放在天上掉馅饼上面。
能让智利站在大局上和大多数的南美国家站在一起,支持阿根廷已经谢天谢地,要知道历史上的马岛战争,智利因为领土争议,可是站在英国那边的。阿根廷的所有的军事部署,都被智利毫不保留的告诉了英国人。
同英国一样,智利同阿根廷也存在领土争端。自从上个世纪,对于比格尔海峡以南的岛屿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和努埃瓦岛归属问题,智利和阿根廷一直争执不下。两国差点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尽管阿根廷同意暂停入侵计划,但却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夺取阿智争议岛屿的念头。
马岛战争中,在公开场合,智利宣称严守中立,这主要出于维持美洲国家的团结考虑。但在马岛战争期间,阿智两国都在边境部署重兵,阿海军大批舰只也被用于盯住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