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人提醒自己就会冲上来,这就是他来到埃塞俄比亚的目的。

    条件有了,这个国家广泛扩散的社会主义思潮,还有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普遍存在的长期执政,这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对苏联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后者并不是苏联的目的,但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和对方的初步见面后,齐涅夫还算是满意,他也没有表现出来盛气凌人的态度,随后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莫斯科的谢洛夫,详细的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谢洛夫的回信也马上到来,里面洋洋洒洒的文字其实只有一个核心内容,“什么时候肃反?”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直接到不加掩饰。

    这是什么年代?这是一个激烈碰撞的年代,苏联要和美国在全世界争斗,没有环境慢慢的改造一个国家,事实上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没有一个这样的环境。全世界等着苏联去争夺,谁特么有时间等着一个非洲国家慢慢的完成改造?谢洛夫觉得,只要搞定一个国家,就必须马上把那个国家的资本马上铲除,而不是在顾忌舆论。舆论有什么用?只有戈地图那种白痴才会听舆论采取执政方略。

    “头,是不是稍微直接了一点?”齐涅夫一副很是无奈的口气,虽然这也是他的想法,但他没有这么不加掩饰,总政委同志的指示永远都是这么直白。

    “有些事情一个国家搞不定,但多几个朋友就能搞的定,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困境。”谢洛夫的回信中,侧面的说出了苏联目前的平静在哪里。苏联的困境就是朋友太少,不是苏联比不上美国,而是美国的朋友圈比苏联要强。

    地球上就这么多国家,苏联要扩张自己的朋友圈,必然要挤压别人的朋友圈。哪有时间来种田?而且干旱苏联也没有办法,难道苏联能把南极冰盖运到埃塞俄比亚么?只能通过其他国家的支援来解决问题,其中苏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苏联不是做慈善的,想要苏联给予援助,就必须做出苏联希望的改变,不然没得谈。

    “这是阶级矛盾,一些不法的酋长和海尔塞拉西的亲信,造成了埃塞俄比亚的困境,苏联可以通过盟国援助,但还需要你们自己做出成绩。”齐涅夫通过翻译人员,婉转的表达了卢比杨卡的想法,如何把意外之喜变成自己的功劳,齐涅夫决定在肃反上面做做文章,不然埃塞俄比亚的情况就会变成自然发展,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劳。

    齐涅夫想要把自然发展变成自己的功劳,主席也给了这个机会,如何把握就要看他自己了,那他就必须完成自己的肃反任务,不辜负卢比杨卡的期望。

    “缓慢的调节当然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可能耗费的时间会难以想象,门格斯图中校,可能你过个几十年会看到成效,有些时候,我们的手上是必须要沾染一些鲜血的。”齐涅夫不轻不重的点拨着对方。

    对于一个原来仅仅是中低层军官的门格斯图来说,刚刚掌权不到一个月的他,还需要时间来消化现有的权势,很多方面处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没关系,齐涅夫可以交给他。一个新手成为政客总是需要的时间的,看着对方黝黑的皮肤,齐涅夫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那么先杀一批人,为了表示和过去决裂,门格斯图决定首先处决已经被控制起来的一批权贵,然后把这些权贵的财产分给最需要避免死亡的济民。同时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宣布,已经接受到了苏联的援助,稳定民心。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美国不能给我们需要的支援,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来克服难关。”门格斯图在发表声明之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表明埃塞俄比亚和过去决裂的决心。同一天二百名海尔塞拉西一世时期的大臣被处决。

    “在这个国家,一些贵族按照把黑皮肤、厚嘴唇、蜷曲头发的人说成是奴隶……现在,我让每个人都清楚,我很快就要把这些无知的人打倒,让他们粉身碎骨!”门格斯图跟自己的伙伴们说道,“这个国家以后不存在贵族了,我们要告诉所有人,人不能用出身来决定一辈子的生活,这就是我愿意和苏联保持友谊的原因。”

    门格斯图的话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中低层军官爆发出来一阵热烈的欢呼。控制着全国的军事协商委员会,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亲苏的政策。

    “齐涅夫干得不错,现在我们在苏丹的力量牵制被解除了,如果不是雨季的话,其实现在就可以进攻刚果金,目前我们可以动用的力量有多少?”谢洛夫暗道一声漂亮,在适当的时候,埃塞俄比亚这颗果子成熟了,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石油价格大涨、矿产价格下跌,这些事情全看在什么角度上看,矿产价格的下降冲击了智利、刚果金这种国家,石油价格大涨让伊朗、沙特这种国家崛起。其实谢洛夫很怀疑,有国际资本在这里兴风作浪,只不过他没有证据。

    问题总会解决的,苏联出手托盘智利,同时利用矿产价格下跌的时候对刚果金出手,就能把不利变成有利,早先在伊拉克的工作让石油价格上涨不会白白便宜了沙特、伊朗那些青梅国家,所以就算是有国际资本在其中搞事,苏联也没让他们占到便宜,最吃亏的是西欧和日本,他们可什么都没有。

    “主要由苏丹出兵十二万,以北部的苏丹语群体受到迫害为由进攻,这是主攻方向,以正面决战的方式进攻刚果金,至于另外一个方向,我们则需要仔细的谋划,毕竟刚果布的实力比对方差的太远,所以一直都没有启动相关计划。”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将军道,“计划预计在雨季过后开始。”

    刚果布是非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比任何苏丹还要早,那个时候的克格勃还在谢列平的领导下,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进攻跳板,从地理位置上确实是这样,刚果布封锁住了出海口,把刚果金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可问题是这个国家太弱,弱的过分,现在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征兵拉扯出来一支部队都困难。刚果劳动党能在和刚果金在对峙的情况下,维持住刚果布的稳定已经很不容易了,让这个国家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现实。

    刚果金和刚果布内部,都有对方支持的武装反对派,这时候让刚果布也出兵,仔细一想就知道不太可能,不过嘛,这个优良的地理条件不利用太可惜了。

    “那这样,在苏丹和刚果金的战争开始之后,刚果布的主要责任就是防守,确保不让刚果金的援助通过自己国家运往刚果金,这点应该不难做到的,同时一旦计划开始,我们从古巴空运五千名伞兵进入刚果布,从西部进攻,如果可能的话,直接进攻金沙萨。”谢洛夫打了一个响指,这个时候只能把希望放在古巴身上了。古巴正在进行军事改革,一支世界第二大的伞兵部队正在建立当中。

    古巴建立庞大伞兵的行为,已经在美国引起了反弹,有言论说应该首先进攻古巴,干掉苏联在拉丁美洲的跳板,但是因为古巴国内的团结而作罢。美国不希望再次一次越南战争,古巴从那个方面看来,战斗力都不比越南差。要不是害怕东南亚变色,美军现在就想撤离。

    “我马上和劳尔卡斯特罗同志联络,应该不成问题。”莫里金敬礼下去,空荡荡的办公室当中又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目前的莫斯科很忙,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在迎接各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团,签订双边协议之类的活动每天都在举行。

    像是苏联这种国家,每天都会迎来外国的访问,就算不都是元首级别,也是文化部、国防部这种单位,中东战争之后,这种热闹的场面就一直不停。

    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最近是除了勃列日涅夫之外最忙的人,还是那个原因,石油价格暴涨的后果,西欧国家的土地普遍只能种地,至于石油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石油价格上涨,第一个冲击的就是这种国家,还有东亚的日本和韩国。这不是苏联在求着这些西欧国家让他们投资,这些国家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在经济危机当中,什么巴黎统筹组织,赶紧滚远一点,都经济危机了,还封锁什么技术,再说没看苏联的技术比我们强么。(。)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主席团扩大() 
“这两个讨厌的家伙总算是都出去了!”谢洛夫口中讨厌的家伙,就是?20??涅夫和茨维贡,这两个勃列日涅夫的看守,自从这两个人出去之后,他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和谐。

    齐涅夫还在埃塞俄比亚主持肃反工作,带走了一批伊拉克、孟加拉学成归来的年轻干部,茨维贡坐镇河内,梳理对泰国**武装的物资输送,至少两三个月是看不到这两个人了。

    “稳固住我们的基本盘后,进攻问题是迟早的,这是人民的希望,我们则是执行者。”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上将充满信心的说道,“我们的全球战略进攻,一定会让美国人狼狈不堪,他们现在根本就不敢和我们对抗,在十年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哦!准备下班的谢洛夫不置可否,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他,忽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吩咐道,“博布科夫同志,一个月内给我制定一份进攻土耳其的计划,基本条件是苏联和土耳其的战争,制定好了给我看一下。”

    “是我们和土耳其的战争么?”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博布科夫瞬间哑火了,像是确认着什么一样重新问了一遍道,“是苏联和土耳其交战的作战计划?”

    “是的,全实战模拟,考虑到罗马尼亚集群和高加索的兵力,到时候给我看一下。”谢洛夫郑重的态度告诉对方,你没有听错,就是苏联和土耳其的战争。换句话说,俄土战争。

    这将是苏联在冷战期间第一次动手,但土耳其是北约盟国,贸然动手只会让美苏摊牌,如果他谢洛夫是总书记的话,倒是有这个胆子说打就打,可他只是总政委,所以就要等待机会,一个最为合适的机会。幸亏对方问题多多,希腊也同样是如此,找到切入点并不难。

    “回来了?你怎么不去参加克里姆林宫的聚会?”瓦莉娅给自己的丈夫开门后十分惊讶,但声音中还是说不出的喜悦。显然对恋家的男人非常满意。这不是说明自己有魅力么。

    “嗯,回来了,去克里姆林宫有说明意思,有那个时间不如回家,教孩子做航模?纸工课?”一看到桌子上放的东西,谢洛夫就知道学校又有任务了。

    “嗯,学校的课程,你现在也轻松了,两条大狼狗都出国了。”瓦莉娅手里面拿着发动机,准备安装在组装好的航模上,准备作为儿子的玩具,航模所有材料都由教育部提供,作为苏联教育的一部分,当然初衷是为了表明苏联比美国强,不然为什么叫冷战呢。只不过军事领域更容易引起关注,其他领域一样在对抗。

    苏联的航模活动历史悠久,群众性广泛,早期以研制、试验飞机为用途,后来主要以培养青少个热爱航空事业培养航空工业和空军后备力量主目的,经常参加这项活动的有近百万人。苏联航模运动的技术水平很高,牵引模型、小组竞速模型、自由飞模型等项目,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

    苏联是保持航模世界纪录最多的一个国家,在四十七项已公布的世界纪录中,苏联就保持了十八项。堪与苏联抗衡的是美国,航模在美国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一个重手段,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美国的航模运动水平也相当高。尤其在遥控模型项目上,经常名列世界前列。目前,美国仍保持十五项航模世界纪录。

    “他们求之不得呢吧,巴不得在这个时候不在国内。”谢洛夫看了一眼外面洋洋洒洒的雪花,后世每到冬季,中国很多地方就会出现很多俄罗斯人,可见俄罗斯的冬天连本国人都不愿意在国内呆着。

    转手换上了靴子,穿上了不带军衔的军大衣,谢洛夫拿着铁锹顶着风雪出去了。铲雪,这项工作他并不陌生,在上辈子的十岁左右他就已经胜任了,板锹他用的还是很六的。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住楼房的好处了,因为克格勃的领导干部住别墅区,所以除雪工作就需要自己负责,首先铲雪车不能进来,其次不能让市政府的人员进来。只能自己铲雪,其实本来是可以调克格勃内部的人员进来帮忙,不过连克格勃主席都忘记了这件事,其他住在这里的干部不敢主动叫人,于是就只能亲力亲为。

    “要不要这么明显?我出来了你们都出来了?”谢洛夫从来没发现自己的部下们有这么高的觉悟,克格勃这座别墅区中将以上都可以住进来,可以说是苏联安全机关的中枢。目前内务部也在申请建立别墅区,他已经批准了,开春就会动工。

    主席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些苏联安全高级干部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卖力,平时一个个看不出来,一个个五十往上的老头子,身体素质都还不错。动员儿子出来铲雪,顺便来帮助他这个克格勃主席,天理良心,他可没有求这些人。

    “进来暖和一下吧,家里有伏特加,我平时又不喝酒。”看着几个肩膀扛着将官军衔的干部,他倒是很不好意思,人家都帮忙了,不邀请说不过去,看着这个下雪的趋势,说不定明天还要铲雪。话说回来,这天气能开展航模课程么?还是等雪停了开始?

    “这天气真是耽误生产,相信现在乌斯季诺夫同志应该是最头疼的了。不知道有多少零件因为运输问题延迟!”回到房子之中的谢洛夫和自己的部下们聊了起来,一些安全干部不聊这个又能聊什么?像孩子一样从楼上往下跳么?这种俄罗斯传统游戏,他们这些老胳膊老腿可不想尝试了。

    这个世界论铲雪效率,苏联敢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两天时间,所有积雪全部送到郊区堆积,整个莫斯科已经一尘不染,十月革命纪念日没几天了,不能耽误事情。

    每次想到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几个小时,做出大无畏的样子检阅,谢洛夫心中就是一哆嗦,他深刻的怀疑勃列日涅夫的死亡和这种深冬季节的检阅有关系。

    在这之前,首先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还要确定几个问题,那就是苏联**中央主席团的扩大问题,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和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通过增补程序进入中央主席团。晋升为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由谢列平提名,由勃列日涅夫进行程序认真,苏联中央主席团的人数再次扩大。

    苏联中央主席团人数的变化,表明谢列平的反击成功,让苏联的最高权力部门再次恢复了大致的平衡,勃列日涅夫面不改色的宣读了决议,然后会议到了下一个议题。

    “从任何方面来讲,在新领导层的集体领导之下,我们的祖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几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讲,成绩都是可喜可贺的,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增加,而我们在其他方向的成果令人瞩目。埃塞俄比亚的政策改变,智利情况的好转,毫无疑义的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卓越性,这是胜利的一年。”安德罗波夫谈了一下国内外的形势,显示出来一副乐观的态度。

    “不利用这次危机就可惜了,我认为在这种西方世界需要救命的前提下,什么技术封锁都是没用的,再说对方不知道苏联的技术到底到哪一步,我们完全可以等着对方来求我们,事实上前几天的访问中,已经有几个国家的人询问和苏联的贸易问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虽然刚刚进入中央主席团,可第一次发言也非常乐观,敌人的问题就是苏联的快乐之源。

    按照苏联做出的规划,每次经济危机都应该是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时期,现在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一切都需要看勃列日涅夫的抉择了,对方才是苏联**总书记。

    就在这次会议的同时,石油价格可还在上涨,天知道西欧国家扛不扛得住。

    “同志们,战胜资本主义的时候已经到来,相信这点你们都不会有意见。”勃列日涅夫沉默了一会儿,用坚定的口气陈述道,“在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前所未有困局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进攻,把属于人民的东西拿回来,一方面稳住欧洲的动作还要继续,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挖了西欧的根基,这就是非洲,克格勃对非洲的规划我已经看到了,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步子可以迈的大一点,比如现在整个非洲竟然还有殖民帝国的存在,这是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践踏,所以必须把这一部分要考虑进去。”

    “总书记说的是葡萄牙帝国,现在葡萄牙是非洲最大的殖民帝国。”谢洛夫低着头对身边的乌斯季诺夫道,“看来我们是准备公开插手了,不像以前只是提供援助。”

    “刚果金是需要的,安哥拉、莫桑比克我们仍然需要,逼近南非,干掉西方的矿产基地,我们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勃列日涅夫的声音很高,这是非常罕见的。~^~

第六百八十章 征兆() 
♂,

    北互不相连的两个部分,孤立南部非洲的南非和津巴布韦,这两个国家目前都是白人在掌权。”

    “没错,为了在新的世界大战之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必须在非洲取得决定性突破,身为克格勃主席,尤拉对此有很明显的认识,我很高兴。欧洲一时间我们难以下手,所以必须采取迂回作战的策略,瓦解掉敌人的基础。”勃列日涅夫干脆的承认了自己的目的。

    在非洲中部建立亲苏地带,实现中间突破,腰斩非洲,以便进一步插手南部非洲。对于非洲之角和红海地区,苏联通过军事卷入和颠覆的手段,把军事人员派驻这个地区,建立基地,以进一步攫取红海两岸的重要港口,控制红海的通道。这样,苏联就能够以此为桥头堡,向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地区进击,控制和威胁西方最重要的石油来源。

    其总的战略意图是要从侧翼迂回包抄欧洲,为新的世界战争进行准备。上述这些地区拥有西方赖以生存的富饶的石油和其他重要战略资源,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作为西方生命线的重要海上通道,居于战略要冲。在欧洲,由于两军对垒,苏联一时还难以下手,于是便在欧洲以外,从西方战略上的薄弱环节突破,从而横扫外围,紧逼欧洲。这是苏联争霸全球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