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一个正常情况下第一书记是这么好推翻的?

    在欢送谢米恰斯内之后,谢洛夫首先面对的是克格勃的组织结构问题,换句话说,空出来的第一副主席应该由谁来担任?这种选择也并不难,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坐在中央位置上的谢洛夫提名了自己曾经的上司,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兼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这个提议没有遭到阻碍便顺利通过。

    萨哈托夫斯基担任第一总局局长已经好几年了,从资历上面完全足够。

    “第一书记对我们的信任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未来的工作重点,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工作应该继续在国外加大力量,对待某些反苏或者有反苏风潮的国家,克格勃应该毫不留情的给予清除和打击,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专门负责对付这些国家的应对总局!”歪着头的谢洛夫一副懒洋洋的口气道,“这个总局就是特种作战总局,我个人意见是暂时放在第十一总局的编制上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见?”

    意见自然是没有的,扩大组织部门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对外工作意味着有更多的经费支持,怎么会有人反对?

    “那么我继续刚才的话题,关于我们部门一些作战力量的规划,如果同志们有意见可以打断我,这都没有关系。我的意思是应该对各种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编,提高所属武装力量的专业性。”谢洛夫双手搅在一起态度很诚恳的说道,“在应对一些国内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当中。”

    克格勃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两大块,一块是以边防军为主的作战部队主要在边疆地区,另外一大块则是原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部队,现在的内卫军。但其实克格勃各大总局下属还有军事力量,第一总局、第二总局和第五总局、分别拥有数量不等的特种渗透部队,用于处理突发事件。除了这三大总局之外,交通管理总局的交通警卫部队、国防科技保卫总局的科研警卫部队、第九警察总局的干部警卫部队、还有克格勃的基本自保力量第十五总局的机关保卫警卫部队,第十五总局的部队是驻扎在克格勃的各大机关中作为警卫。

    “在这方面我们和盟国是可以合作的,在境外特种作战的领域中,我们绝对不能单独作战,而是要拉着盟国一起行动,以后将成为常态固定下来。”谢洛夫说完自己的想法等待着别人的意见。

    “对于我们下属总局的警卫部队进行整编是没有问题的,更加专业当然更好,不过对外作战我们需要盟国的力量么?”伊特瓦索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然了,也不能所有压力都由我们自己顶着,再说他们的力量也不弱,至少加起来不弱!”谢洛夫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其实不是所有东欧国家都和苏联一样情报部门管理边防军,波兰公安部、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部、匈牙利内务部、罗马尼亚内务国家安全总署、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些部门都各有各的特点,不能全部一概而论,蚊子再小也是肉,谢洛夫不能放过他们,情报部门没人敢说自己能做到极致,哪怕自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克格勃,也必须承认各国情报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然后谈了一下对于世界的监控问题方向,谢洛夫就结束了自己担任克格勃主席之后的上次克格勃主席会议,这次他担任一把手的首次会议,比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第一次开会的时候都顺利得多,和前面那两位比起来,谢洛夫完全是在克格勃成长起来的本土干部,几乎没有人把谢洛夫视为外来者,一些问题完全是内行在领导内行。

    “第五总局从现在开始着重监视国内文化界的动静,任何在各种情况下流露出来对西方向往态度的作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应该全部建立安全档案,对文化界必须保持钳制,不能让第五纵队滋生在文化界。”

    很快谢洛夫接任克格勃主席的消息就传遍了苏联各处,很多地方的安全干部都知道,这次的克格勃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本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干部,这应该是好事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 文化人() 
文化界一旦投敌,造成的影响将非常巨大,路线不同,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苏联末期的乱象中文化界绝对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克格勃第五总局虽然存在,确实是对付西方思想渗透和宗教势力复兴,但实际上目前更多对付的是后者,原来也并不难理解,赫鲁晓夫对苏联文化界时不时的言论采取包容的态度,这也是苏斯洛夫没事和赫鲁晓夫争论的原因之一。有这种第一书记存在,可想而知第五总局的工作,也仅限于采取频繁的预防性警告,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作家比如索尔仁尼琴这种人,活蹦乱跳简直活的不要太滋润。

    虽然心中对这个家伙充满了厌恶,但谢洛夫只能当做没有看到,闭着眼睛当索尔仁尼琴不存在。理想中的第一书记,自然性格上别向赫鲁晓夫这样有些天真,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信任最好立为接班人,但实际上这两种特质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个人的身上。事情就是这么不能十全十美。

    “那群潜在的第五纵队,天天蹦的相当欢实,而我们的第一书记只是没事动动嘴巴让那些文化界的家伙不要乱说话,实际上那些人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谢洛夫长叹一口气对卡德波夫说道,“有时候我真的想让他们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当年索尔仁尼琴为什么不直接死在古拉格?结果出来给我们添了这么大的麻烦?”

    “头,要不要我们处理一批人?”卡德波夫少将比划了一个杀的收拾。

    谢洛夫赶紧摇头,这是谢米恰斯内的处理办法,杀人不是不可以的,但要看回报和投入能不能形成正比,如果杀人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只会解决问题,难道以为他这头里海虎会手软么?但问题不是这样,大环境宽松克格勃如果动手玩暗杀,只会让文化界那群自认为良心的家伙炸窝,这可不是好事。

    只要大环境变动了,别说索尔仁尼琴一个人,就算是整个苏联作协全死了他也不怕。因为在动手之前,国家舆论会首先收紧,切断外国人知晓的渠道,到时候克格勃做什么都没有人知道,但目前不具备这种环境。

    但放过索尔仁尼琴还是有些不甘心,什么车祸、淹死致谢死法都不能考虑。因为这种死法一旦出现肯定会引起怀疑,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这个人病死,还要做的更加像一点。

    “索尔仁尼琴这个人,身体就没有什么病么?”放弃实在是不甘心,最终谢洛夫还是更进一步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个人一定要除掉,如果按照时间来算的,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应该已经开始动笔了。

    为了克格勃的名誉,这个人必须死,为了苏联的名誉考虑,这个人就更应该死了。

    “索尔仁尼琴原来有癌症,但是已经痊愈了!”卡德波夫也摇摇头,暗叹索尔仁尼琴的命大,在古拉格的条件下都能活过来,竟然还把癌症治好了。

    “痊愈了?痊愈了就不能复发么?”谢洛夫眼中闪过一道亮色,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东西说道,“癌症是有很大的几率复发的,有些药品不但对癌症没有抑制作用,还会促进癌细胞的再生,这就是医学的力量,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头,你的意思是换掉索尔仁尼琴的药品,让他的癌症重新复发,然后我们在手术台上干掉他!”卡德波夫明白了谢洛夫的意思,准备借着索尔仁尼琴的病痛要他的命。

    “做的干净一点,对于这种大作家,我们尽全力的抢救,一次手术清除不了癌细胞,我们就寻找专家多做几次手术,索尔仁尼琴的岁数还不算大,完全可以多上几次手术台。给你两年的时间,时间很充裕,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谢洛夫已经打定主意让这个苏联著名的异己分子提早去见他心目中的上帝。

    杀了索尔仁尼琴这个人,省的这个家伙在苏联解体之后对着俄罗斯后悔,到时候他的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苏联不会在回来。

    如果谢洛夫记得没错,这个家伙和八十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很是臭味相投,因为那时冷战气氛稍缓,欧美政坛学界大吹和风索尔仁尼琴则警告大家不可心存幻想,不是消灭苏联,就是被苏联消灭。这种主张太合里根的胃口了,他需要这种言论,好为冷战再添把火,直到拖垮苏联。更妙的是索尔仁尼琴的宗教情怀,简直与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如出一辙,同是主张回归基督教精神,同是谴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辈子都没法化身为完美政治武器的索尔仁尼琴,这时竟然变成了里根式“新保”的助力。

    他不能把这个人留给里根,里根那个美国总统说实话如果不是运气好,他的总统生涯肯定会向他的演员生涯一样失败。里根下台后的美国经济危机,就和他打鸡血的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只不过苏联先死了,如果苏联咬牙坚持几年,以美国本身债台高筑的里根经济学后遗症,足够引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

    很多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文化人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的国家已经没有资格作为美国对手的时候,你本人的利用价值就消失了。如果美苏的国力和环境反过来,谢洛夫绝对不会杀索尔仁尼琴,而是好好的对待他作为一个标杆,证明苏联对文化人非常容忍,同时在美国本土找几个被迫害的家伙进行宣传对比,可苏联没有这个条件,没资格在劣势的情况下显示国家的宽容。

    索尔仁尼琴只是因为名气大被谢洛夫注意到,其他的在克格勃危险名单上的文化人,也都在第五总局特勤人员的密切注意中。在打压文化界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放松。

    但这些人都没有索尔仁尼琴更加危险,索尔仁尼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听闻他已经开始寻找在古拉格服刑的人员准备撰写,作为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绝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主席,勃列日涅夫主席已经在总部门口下车,来到我们这里参观!”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的机要秘书谢尔瓦诺夫推门报告到。

    “你先回去吧,卡德波夫!”谢洛夫脸上闪过一丝迷惑说道,勃列日涅夫来卢比杨卡什么?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为自己回到中央书记的岗位上庆祝么。

    带着这种迷惑,谢洛夫起身准备准备汇报工作,就见到勃列日涅夫已经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契尔年科,这位最高苏维埃秘书处主任。

    “尤拉,我只是今天比较空闲所以来卢比杨卡看看,不知道我们的克格勃主席欢迎不欢迎我呢?”勃列日涅夫还是挂着那种温和的笑容,好像回到中央

    书记的岗位上,没有让这个已经成了苏联排名前几号的巨头喜形于色。

    “当然欢迎,请坐,勃列日涅夫主席!”谢洛夫的笑容也很真诚,此时绝对不能把心中的卧槽表现出来,勃列日涅夫想要做什么,他听着就是了。谢米恰斯内那种毫无理由的装逼他可学习不过来,也不看看对面是谁?

    “尤拉,三十六岁就做了安全机关的最高领导,第一书记对你的信任我们都看得到!”勃列日涅夫笑呵呵的茫然四顾,随后看到谢洛夫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问道,“这是什么?”

    “一本西方学者写的苏联学书,我看看有什么新的观点出来了没有!”谢洛夫面不改色的回答道,“不过目前看来没让我学习到一些东西,还是那些老套的论点。通过这种学说要演变苏联,那是做梦!”

    冷战时期西方的苏联研究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对于西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苏联学与政治学理论之间构成了双向互动、多元协同的复杂共生关系。但由于西方苏联学所运用的真正的“内核”理论实际上只有苏联化的极权主义模式,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信息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西方苏联学为了丰富自身内容,提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只能积极借鉴和吸纳苏联学之外的多学科理论,不断扩大自己的“外延”。

    这倒使得苏联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最初的极端性理论,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然而,这种理论先行研究方法,在很多时候会显得削足适履,而造成西方苏联学学者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苏联现实时生搬硬套既有理论的负面效果。

    “为什么不叫一些文化界的人一起研究反驳呢?”勃列日涅夫翻看了两眼提议道,“这样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反驳,证明我们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文化界那些人,说实话不值得信任,我还是自己研究吧,省的把第五纵队引进来。”谢洛夫不置可否的说道,“这些西方学者自称是苏联通,实际上他们对我们不了解,并不算是很大的威胁,实际上我还准备对苏联学的研究者提供资助,这种猪队友越强,对我们的工作越有利!”。

第四百二十二章 苏联崩溃论() 
“资助么?有用么?”契尔年科从旁边插言道,契尔年科现在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秘书处的主任,换句话说就是勃列日涅夫本人的秘书,地位应该相当于赫鲁晓夫总务部的部长马林。√∟,

    后来的历史中,契尔年科代替了现在的总务部部长马林的位置,成了勃列日涅夫小圈子中的总召集人,虽然没有竞争过安德罗波夫,但还是在安德罗波夫死后成功的成为了苏联**的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这位仁兄倒是比较正常,但上台时候已经七老八十,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是病夫。

    这种情况显然和谢洛夫面前的勃列日涅夫有着很大的关系,要不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最高领导层保持了惊人的稳定,就不会出现后来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那种刚刚上台马上办葬礼的情况,苏联领导层中最年轻的是谢列平,众所周知谢列平引起了勃列日涅夫的忌惮,一步一步被撵出了权力中心。

    一直在做党务工作的契尔年科,之所以提出自己的疑虑,自然是因为对这种西方的苏联学术团体抱着警惕之心,这点谢洛夫可以理解,苏联的干部其实不能算多么出众,但也知道基本的道理,对待敌人要加强防备。

    “斗争如果总是采取正面对抗的形势,是比较愚蠢的!如果契尔年科同志感兴趣的话,我可以送给你几本苏联学作者的著作,让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狗屁东西。”谢洛夫施施然从旁边的柜子里面拿出榨汁机,取出了几个橘子,不一会把两杯橘子汁送到了贵客面前接着说道,“就他们写的那些东西,我们联盟的一个市级干部都能看出来其中错误的地方,基础就是错的,继续研究下去的偏差只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最终的演变就是什么呢……”

    “这些苏联学的学者影响力越大,就会越干扰敌方对我们的判断!”勃列日涅夫把玩着已经空空如也的杯子,中气十足的开口道,“基于这种学说的出来的判断,根本就是一文不值,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扰乱敌人的思维,总是对我们的政策做出有偏差的应对……”

    倚在办公桌边上的谢洛夫用颇为奇特的目光瞄了一眼勃列日涅夫,不得不说道,“勃列日涅夫主席,你说的很对,这种涉及到党务的事情你这么快就得出了判断,相信一定做了很多深刻的理论研究!”

    “我没有做什么理论研究,也并非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但基本的是非对错,谁对国家有好处,谁对国家有害处,还是能看出来的!”勃列日涅夫微微摇头自我评价道,“这不能证明我多么聪明,而是我在机关工作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在起作用,尤拉,谈谈你的想法吧!”

    “这种所谓的苏联学,基础建立在对苏联所有体制的敌视上面,所以发展下去偏差肯定会越来越大,在相当程度上,以美国为主体的西方苏联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对美国以外的政治学理论借鉴、消化、美国化、甚至********化的过程。然而,西方苏联学理论的匮乏和单一性极权理论,促使苏联学不断扩展其外延,与其他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亚理论接轨,衍生出更多的理论分支。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只要我们深刻的剖析了这种苏联学理论的形成,就可以进行推演了。最大的可能是出现一群天天鼓吹苏联崩溃骗经费的学者,”

    把杯子的橘子汁都喝掉,谢洛夫舔了一下嘴唇懒洋洋的说道,“最终的演变应该会变成苏联崩溃论,天天用研究出来错误的东西欺骗民众,鼓吹苏联崩溃,反正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不是明年就是后年,不过这个时间太长了,而且发展理论的期间说不定真的有些有用的东西,所以我准备插手,让这种苏联学变成我们所需要的理论!”

    “听起来很不错!我们扶持这些人,用来扰乱一下西方的学术界,尤拉,这是你们情报部门固有的渗透作战方式……”勃列日涅夫温和的夸奖道,其实他很喜欢希洛夫这种说话方式,而不是一般的干部,张嘴就是列宁马克思、闭嘴就是**。勃列日涅夫心中其实不是很喜欢这种说话方式,做的事情还是那套传统的解决办法。

    “这种渗透作战的最大优势在于,我们敌人绝不会有一丁点的怀疑,而且他们会对这种研究大开绿灯,利用政治和媒体资源扩大这种理论的影响力。而我们则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些明显的漏洞,这种漏洞最好是一般的西方人深信不疑,而我们的人民一眼就能辨别出来!”谢洛夫打了一个响指道,“想想我就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的地方!”

    第一次见到相关的苏联学书籍,谢洛夫就觉得好像有些论调他不是第一次看到。他后世绝对看到过这种东西,只不过现在的论点还相当原始,后来想想,有些论点不就是中国崩溃论的原始形态么?当然这远远不是苏联学的全部,甚至占据现在研究苏联理论的比重很小。

    没关系,这种理论简单来说不就是苏联药丸么?熟知中国崩溃论的谢洛夫可以提供一个大纲,然后召集学者在假宣传部的领导下进行补充,最后找一个潜伏在西方以白俄文学家身份作为掩护的特工发表,然后嘛,呵呵……

    严防死守最终会让苏联陷入被动之中,因为苏联的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