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中宵答应一声,正要放下担子坐下,却听“吱呀”一声,身后的小角门开了。
一个中年男子从里面出来,看见坐在那里的韩练,忙道:“韩掌柜,因何坐在这里?昨日我已经对你说过,东家着意吩咐,不赊酒给你店里。东家吩咐,我岂敢不听?你早来也是没用。”
韩练急忙起身,行礼道:“主管误会,今日我不是来赊酒的。”
“那清早来做什么?我见你挑着担子。”
韩练道:“主管,我们要买你们店里的酒糟。”
唐主管吃一惊:“你买酒糟做什么?我说给你知,临颖县里早有定规,酒户不得酿醋,酒糟是无用之物。若你是打了买酒糟回去酿醋的主意,我劝你早早熄了这份心思,县里追究下来不是耍处。”
醋的专卖各处比较混乱,有的地方允许民户买酒糟酿醋,甚至还有科配酒糟的州县。临颖不同,因为官酒库经营得较好,其酒糟制醋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了维持醋价,保证县里官员的公使钱,一律不许民户酿醋。如此一来,两家民间酒楼的酒糟就成了无用之物,只能白白扔掉。
杜练叉手:“主管放心,我是安分良民,怎么会去做那犯禁的事情?买酒糟,我有别的用处。”
唐主管点了点头,沉吟一会道:“只要不犯禁,自然可以卖给你们。只是,本县酒楼的酒糟多年都没有卖过,不知定多少价钱合适。你们要买多少?”
听见有门,杜中宵忙道:“主管,昨日我们也打探了一下,州城里有酒楼卖酒糟,是不足一文钱一斤。我们临颖小县,自然不能与州城相比。再者说了,本县又不能制醋,价钱又要低一点。你看就按一文钱两斤,我们买上两担如何?”
唐主管点了点头。开酒楼的,对州里本行业自然熟悉。许州城里有酒楼卖酒糟,给醋户制醋,确实是不到一文钱一斤。杜中宵他们按一文钱两斤收买,价钱倒也合理。
盘算一番,唐主管才叫出两个小厮来,吩咐给韩练和杜中宵装上两担酒糟。
韩练算过了钱,临离去时,唐主管再次吩咐,万万不可造醋犯禁。
两人挑着担子,晃晃悠悠走得远了,韩练才道:“唐主管也是好人,知道‘其香居’难为我的脚店,生怕一时忍不住犯禁,一再叮嘱。他却不知,我们不是酿醋,却是要制酒!”
杜中宵道:“这个法子得来不易,别人哪里能够想得到。”
一路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杜中宵的家里。
此时天尚未亮,母亲正在做早饭,父亲杜循一个人站在门前,看着天空出神。
到了门前,韩练向杜循打招呼:“哥哥身体大好了吗?”
杜循急忙回礼,知道来的是韩家脚店的东家,道:“我在州城里病情就差不多好了,回到县里多是因为冻饿身体不适。在家里歇了一天,今日没什么大碍了。”
“那便好,那便好。”韩练一边说着,一边放下肩上担子。
杜循帮着把酒糟卸下,韩练便就告辞离去,再三挽留也是不肯。
看着韩练离去的背影,杜循道:“这老儿是个知情知趣的人,知道我们蒸酒他不宜在旁观看,一卸下酒糟便就走了。他的心里清楚,倒是可以深交。”
母亲在一旁听见,笑着道:“前两月我们家里靠卤羊蹄为生,在他店里不知卖了多少,从来没出过差错,不比别的人家。韩家人是极好的,又有什么信不过?”
杜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自受了这一番刺激,性格变了许多。杜家耕读传家,进京之前杜循自恃自小熟读诗书,颇有些自命不凡的意思。经过落榜的打击,又一场大病,数次生死关前徘徊,心中所想与以前已是大不相同。
凡是读书的人,多自命不凡,尤其是过了发解试,无不想着进京金榜题名,从此改变命运。等到真地进了京城,见了无数与自己一般的举子,再看过别人写的文章,才明白自己是井底之蛙。每榜进士都以开封府的举子登科的最多,除了天下人才荟萃之外,那里的读书人眼界开阔也是重要原因。像杜循这种小地方的举人,天然在见识上差了不只一筹,文章的立意就比不上别人。
经了这一次大难,杜循明白,自己再去考几次也是一样的结果。除非离开家乡,到两京那种人才集中的地方游学几年,长一长见识,弥补以前所学的不足。不然,科举这条路自己今生无望了。
游学,赶考,交游,那都需要钱的,总不能做个乞丐到处流浪。钱从哪里来?杜循转头看了看旁边堆的酒糟,又看了看正在棚子里准备的儿子,暗暗叹了口气。现在自己一身病,只能靠儿子了。
杜中宵到了棚子里,点了灶底的火,开始烧水。
白酒蒸馏最重要的是酒糟,一切风味、香气都是从酒糟里来,而不是来自酒里。把锅里的水换成普通的水酒,一样可以蒸出白酒来,这就是他前世低档酒所用的串香法。用便宜的酒,配上高档白酒淘汰下来的酒糟蒸制,便就是档次稍差一些的酒。真正好酒的酒糟,可以数次使用,酒的档次依次降低。
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酒够烈就好,什么风味、香气都是次要的。白酒是个新生事物,只要有人喜欢那种火辣的感觉,便就不愁卖。
水烧开了,父亲和母亲一起过来帮忙,把两三百斤酒糟堆在了甑上。
烧了一气,接酒口淅淅沥沥有酒滴出来。
杜循上前接了一口,尝了之后点点头,才算放下心来。酒味算不上好,但那种入口火辣辣的感觉却一点不错,正是昨天喝过的烈酒。
杜中宵也尝了一口,皱眉头道:“这酒太辛辣了一些,欠缺柔和。酒初蒸出来味道不好,等撇过了这一两斤,再尝一尝看。”
糟白酒带着些米酒的性格,口味相对柔和,不应该如此辛辣才是。杜中宵也是隐约有印象,蒸酒的时候最先出来的并不是好酒,难于下口。相对来说最先出的酒度数过高,应该陈上一段时间,再兑到其他的酒里才好。最后出来的酒度数又太低,一样质量不稳定,最好的是中间的那些酒。
等了一会,再去接酒,尝起来果然好了许多。
一直到午后,才把早上买的酒糟里的酒全部蒸出来,约莫有大半缸。杜中宵估莫了一下,大约有四五十斤的样子。两百多斤酒糟,便出了这么多酒,约五斤酒糟出一斤酒。
把酒缸封好,看看西天的太阳已经恹恹地趴到了山顶上。
此时的习惯是一天两顿饭,小户人家,还没有吃中午饭的习惯,杜中宵早已经适应了。
中午不吃,晚饭吃得便格外得早,那边母亲已经准备好晚饭了。
杜循还要将养身体,炖了一只鸡,杜中宵跟着喝了一碗鸡汤。
吃过了饭,杜中宵对父母道:“有了酒卖,这些日子便先不卤羊蹄了。明天一早,我把酒送到韩家脚店去,在店里看着,这酒卖得到底如何。看卖的情形,再定今后生计。”
杜循道:“你尽管去忙酒的事情,家里自有我们二人收拾。”
杜中宵点了点头。父亲虽然身体不好,家里的活也还是比自己强上不少。自己只要安心把白酒的生意经营好,便是对家里最大的帮助了。
第10章 不卖给你()
秋天的夜空,显得格外高远。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月华如瀑,洒在天地间。
杜中宵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两个世界的穿梭,让他对身边的一切总是有一种疏离感。身边的人看着很近,却又远在天边。
到了韩家脚店门前,杜中宵哈了哈手,挑起门帘走了进去。
新雇的小厮顺儿看见杜中宵进来,急忙行礼问好。
杜中宵答应一声,随口问道:“生意好么?”
顺儿开心地道:“好,好。小官人看店里如此多的客人,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杜中宵看店内的座头坐了十之八九,知道顺儿说的不虚。今天是卖烈酒的第三天,名声渐渐传播开来,客人越来越多,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杜中宵意料之外。
糟白酒醇厚不足,又烈又呛,并不是上好的白酒。要酿好的白酒,还是要用高粱才行。高粱中含有鞣酸,对人有毒,但酿酒后不但毒性尽失,还会产生特别的香味。这种又烈又呛的酒,多是体力劳者喜欢喝。忙了一天的活计,腰酸腿痛,喝上一杯,解乏活血。却没想到自卖开始,远近的酒鬼听说之后,都纷纷寻了过来,都要试试这力气极大的新酒。
烈酒最终定价二十文一斤,比原先预想的价钱稍低了一些,主要是为了好卖。花上三五文钱喝上一碗,随便吃点零食,半醉半醒之间也是一种享受。
在柜台前站着与人闲聊的韩练看见杜中宵进来,忙招呼道:“贤侄来了,近前说话。”
到了柜台前,却见三个中年人站在那里,各自面前一碗酒,几个羊蹄一碗蚕豆,在那说话。
这是自卖烈酒之后新起的一种风俗,真正好酒的才会如此。也不要什么菜,就是为了喝酒,享受那种晕晕乎乎的感觉。若是水酒,却不能够如此喝,需要几个下酒菜,慢慢品才行。
与韩练行过了礼,杜中宵道:“阿爹,现在时候尚早,店里已快坐满,生意还好?”
“好,好!”韩练连连点头。“自卖了烈酒,生意便一天好似一天。以前店里我们一家三口尽可以招呼,现在就不行了,只好招个小厮来帮衬。”
杜中宵点了点头。新招的小厮就是顺儿,今年只有十一岁。城里面这种半大孩子所在多有,这个年代教育又没有普及,他们便到处受雇做工,这个年代反正也没有不许用童工一说。
说了两句话,旁边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对杜中宵道:“你就是杜举人家的小官人?”
杜中宵忙叉手行礼:“在下正是。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中年人笑着道:“我是县衙前街上卖笔的何大郎。年前你阿爹过了发解试,用的正是我家的笔。”
杜中宵心中暗叹了口气,可惜父亲最终没过省试殿试,不然倒是给这家一个好广告。凡是参加科举的举子,卖纸笔的店家都会特意记着。一旦高中,便是他们的活广告。
寒暄几句,何大郎道:“你家里制的这酒真正是好,一碗下肚便就有些酒意。以往喝水酒,我却十碗八碗。这酒好,真不知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几天工夫,杜中宵早已想好了说词,道:“几个月前,我在城外一座破庙,遇到一个落魄的邋遢道人。见他可怜,买了几个饼给他,那道人便教了我这个制酒的法子,却没说来自哪里。”
何大郎连连点头:“贤侄,你遇到的说不定的是世外高人。佛道之流,多有些神奇妙法,是我们俗世之人不可想象的。他们出家人,却不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
杜中宵连连称是。这是他与家人一起商量出来的忽悠人的说辞,免得别人问东问西。这个年代只要是与佛道沾上关系的秘法,都会因为神秘性抬高身价。
站在这里的三个酒客,都与何大郎一般,是县城里的小业主。他们与韩练的身份差不多,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都对吴家仗势欺人不满。韩练借着杜中宵的烈酒一翻身,他们便赶过来支持。
正在这时,一个小厮提了一个酒坛进来,到了柜前道:“主人家,这是三斤的酒坛,装满了。”
韩练答应一声,急忙拿了酒提打酒,一边问道:“今日买这样多,你家主人宴客吗?”
小厮道:“正是。亲家从乡下来,主人要用这酒招待。说是此酒只有县城才卖,是个稀罕物。”
韩练忙道:“这酒不独是稀罕,喝起来也分外有力气。”
打满了酒,目送着小厮出了门,韩练对杜中宵道:“从今天开始,拿着酒坛酒桶来打酒的人多了起来,每天几十斤酒却有些不够卖。明日我们多制一些,我借辆车子去‘姚家正店’买酒糟。”
杜中宵点头答应。多些酒糟无非就是多蒸一些时间就是,柴又不值钱。
站了不大一会,杜中宵就见到店中进进出出,韩家脚店的生意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临颖县城本来就不大,这里一卖烈酒,一两天便传遍全城,很多人都来尝个新奇。更有那真正爱酒的,自喝了这里的烈酒,水酒便就再咽不下肚下,成了韩家脚店的忠实顾客。
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满城都知道了韩家酒店卖一种有力气的好酒。
正在店里忙忙碌非碌的时候,一个戴了斗笠的汉子从外面进来,颇有些神秘的到了柜台前,取出一个葫芦放在柜台上,压低声音道:“主人家,葫芦里装两斤酒。”
说完,便把一大把铜钱按在柜台上。
韩练答应一声,拿了葫芦去装酒。
韩练转身的时候,却听旁边桌上一个人道:“咦,这不是城外吴员外庄上的刘干办?你家里主人开着‘其香居’那样大的酒楼,怎么到别家来买酒?”
刘干办不想被人认了出来,只好含糊道:“我听说这里的酒有力气,打来尝尝。”
说话的人笑道:“主人家不要卖与他!这厮是吴家庄子里的干办,来买酒只怕没有好心思。再者说了,前些日子他家酒楼不赊酒与你,你又凭什么卖酒给他?”
刘干办涨红了脸,道:“我自花钱买酒,你在那里夹三夹四说些什么!”
听了这话,正在打酒的韩练有些犹豫,道:“你果然是‘其香居’吴家的人?若是如此,我却不能卖酒与你。前些日子你家小员外甚是为难我家,怎么好与你家做生意!”
刘干办道:“小员外是小员外的事,我自拿钱来买酒,如何不卖与我?”
杜中宵冷眼旁观,见刘干办神色不对,知道事情不是买酒那么简单。想来想去,可能是吴克久听了韩家酒楼卖酒的消息,特意派人来打探一下。这个年代的信息传播不方便,吴克久的圈子里,听到这里的消息总是有些滞后。别看现在店里传得热闹,实际上韩家脚店卖烈酒的消息,还只是限在县城里中下层的人们。县里的那些大人物,怎么会关心一个小脚店卖什么。
知道了这里在卖烈酒又能如何?酒是用废酒糟制出来的,难道吴克久还能让姚家连酒糟都不卖给自己?酒糟本来白白扔掉,现在好歹有钱入账,有钱不赚王八蛋,姚家疯了才会断自己财路。
想来想去不得要领,杜中宵便不说话,在一边冷眼看着。
韩练常年做生意,最善查颜观色。见了刘干办的样子,知道不是路。放下酒提,把柜台上的葫芦向外一推,道:“干办,今日却是不能卖酒与你。”
刘干办瞪着眼道:“我拿着钱来买酒,因何不卖?”
韩练摇头:“我一样拿着钱从‘其香居’买酒,你们家因何不卖的,我这里一样。”
周围听的人哄堂大笑,一齐道:“主人家这话说得对!吴家不赊给这里酒,这里一样不卖酒给吴家的人,这叫做有来有往!刘干办,我看你贼头贼脑,定然不是好路数,主人家岂肯卖你!”
今天恰好有几个乡下进城办事的人,住得离吴家城外庄子不远,平日受了他们的欺负,恰好趁这个机会出口恶气。五代的百年动荡,基本把世家大族的势力一扫而空,大宋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主仆在名义上已经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没有了经济依赖,就没有人再怕吴家。
韩练坚持不肯卖酒,刘干办有些焦躁。左右看看,都是兴灾乐祸的人,欲发恼怒。
在庄里的时候,谁不奉承自己?那些庄客生计都操在自己手上,平时见了,对自己那是比亲爹还要亲。过惯了那种颐指气使的日子,刘干办哪里受得了这种闲气。
一把拿过柜台上的酒葫芦,刘干办气鼓鼓地道:“老儿,不卖酒与我,今日的账我记下了!”
韩练冷冷地道:“且慢走!把你的铜钱一起带走!钱留在这里,才是真地有账!”
见刘干办出门,杜中宵对韩练低声道:“这厮来的不是路,我跟着看看他到哪里去。”
第11章 未雨绸缪()
此时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杜中宵远远缀住刘干办,跟在他的身后。
刘干办气鼓鼓的,提着个酒葫芦,出了韩家脚店的门便急匆匆地赶路。
杜中宵远远跟着,看刘干办径直到了“其香居”,从一个角门进去了,才停下脚步。
不需问了,定然是吴克久让刘干办去韩家脚店打探消息的。似吴家这种大户,不但是在县城里面有产业,在乡下还有庄子。替大户管理庄子事务的人,这个年代的人多称为干办,是从朝廷里干办公事的官称里借用来的,与主管的称呼类似。与杜中宵前世类比,干办、主管都是类似于经理之类称呼。
杜中宵有些搞不清楚吴克久去打探韩家脚店干什么。卖的烈酒是从酒糟里制出来的,这一点杜中宵从来没有隐瞒。这个年代的酒是专卖品,不说明白来源,是不能卖的。不过制白酒的办法,除了杜中宵只有自己的父母知道。技巧只是一层窗户纸而已,捅怕了便不值一文,必须死死守住秘密。谁能够想到,酒糟中制酒的办法如此简单,只要上锅蒸一蒸就好了。
难道,吴克久想首告韩家卖私酒?杜中宵心中一紧,倒是有这个可能。
此时酒类专卖,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京城,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都是不禁私酿,而实行酒曲专卖。其他地方,包括许州,则是禁止私酿,专门酒户卖酒。韩家本来就是酒户,酒糟制酒又不涉及私酿,真告到县里这官司有得打。
讲到打官司,父亲杜循的举人身份便就有用了。不但是可以自己写状词,还能够比较容易地见到县里的官员,更重要的是,县里是不敢随便抓一个乡贡进士的。过了发解试,就是许州有名有姓的人物,州里有名录,州里长官不知什么时候想起来要见一面,县里如何敢抓?
刘干办并不知道杜中宵一路上跟着自己,进了角门,便把斗笠摘下来,提在手里,口中骂道:“直娘贼,那些穷鬼倒是眼尖,竟然认出爷爷来!小员外安排的这事,却是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