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大只是点头。信阳军从去年开始大量出产茶叶,通过商场渠道,卖到附近州县。杜中宵终究是摸索出了绿茶工艺,改蒸青为炒青,泡的散茶多了一种特殊的香味,流行开来。此时除了团茶,民间还盛行散茶,与后世的茶叶已经有些相像。不过跟团茶一样,用的是蒸青的办法,少了香味。除了绿茶,杜中宵还组织人用老叶制出了发酵茶,压成大茶砖,专门贩运到北疆,用作茶马贸易。

    炒制的绿茶代替散茶,发酵茶代替团茶,制茶工艺前进了一大步。发酵过的茶,杜中宵也不知道对应后世的哪一种茶,总之压成茶砖后耐储存,方便运输,可以像团茶一样煮来喝,非常方便。

    此时的团茶喝起来极是麻烦,要研成末,加各种调料煮成茶汤,里面许多讲究。贫苦人家哪里有功夫如此精细?民间大量贩卖的还是散茶。散茶改为绿茶后,味道比以前更加浓郁,慢慢开始有富贵人家也喝了。茶叶精致了,民间百姓也追求生活品味,要有好茶具,汝州的瓷器成了京西路的名品。

    走了几步,妻子又道:“除了茶,还要买一些砂糖。最近这几个月,我们那里也流行吃糖了。有些富裕的人家,来了客人上茶水,里面要加砂糖呢。”

    贺大道:“砂糖买是可以买,但在茶里加砂糖,我们可吃不起。”

    妻子道:“总要买些在那里放着,糖又放不坏的。偶尔有贵客来了,可以拿出来。”

    两夫妻一边商量,一人拉了儿子的一只手,随着人流进了商场。一进商场,只见两边全是蔬菜水果的摊子,后面是几家卖粮米油盐的店。这里人群特别拥挤,许多百姓在这里选购水果,准备过年。

    贺大吓了一跳:“现在寒冬腊月的天气,怎么会有这么多水果卖?我活了几十年,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往常年月,冬天也就是有几个梨子卖,哪里有这许多种类!”

    妻子道:“现在有了火车,飞一样的从别的地方运来,自然就有了。我们先去买别的东西,走的时候若还有余钱,来这里买几样便宜的,回去给儿子吃。”

    狗头本来一直盯着旁边的香蕉看,听了母亲的话,知道自家买不起这些,只好扭过头来。不想正好被贺大看见,心中不忍,对妻子道:“那边卖的香蕉,我只听说是产在南边千里之外,却从来没吃过。今日正好遇到了,我们过去买一根两根,给儿子吃。”

    一家三口到了卖水果的摊子前,贺大指着香蕉道:“主人家,这怎么卖?”

    卖水果的指着旁边的称,又指了指前面立的牌,道:“上面写得有价钱,一斤三十文,衙门校过的称,童叟无欺。”

    贺大吓了一跳:“我花三文钱,就能买一个偌大的郑州梨,你这怎么如此贵?哪里吃得起!”

    卖水果的道:“这却没有办法,梨子耐久存,价钱自然便宜。而且现在通了火车,郑州的梨子几千斤运来,卖不上价钱。香蕉不同,此物产在南国,又怕挤压,运来就不易。而且放置几天就坏,只有营田务有秘法,可以放到现在,价钱自然贵了。”

    贺大哪里舍得花几十文钱买几口吃食?心中犹豫。见旁边儿子眼巴巴地看着香蕉,咬牙道:“主人家,我买一两根给孩子吃,不知可否?”

    卖水果的笑道:“左右上称,多少钱你付就是,一两根也卖的。”

    说完,从一大把香蕉上掰了两根下来,放到称上称了,收了贺大五文钱。

    贺大拿了香蕉,放在手里掂了掂道:“乖乖,这东西有什么好吃,就要收这许多钱。”一边说着一边把一根剥了皮,递给一边的儿子。

    正在这时,旁边的人道:“贺大哥,你也来逛商场么?好巧碰到!”

    贺大转身一看,是村里的何三郎几个人。其中一个刘淮几个月前在村里捕虎,伤了两根手指,救了自己性命,是认得的,其余几人都是生面孔。

    上前行个礼,贺大道:“原来是三郎,真是好巧。——刘提辖也在这里,当日多谢!”

    何三郎道:“贺大哥,刘指使已经升官了。现在做了使臣,为马军中的营指挥使,我在那里做计置粮草官。今日我们一起到这里,为营中置办些年货,不想就遇到你一家。”

    贺大急忙询问是怎么一回事,才知道当日捕了虎回去,受伤的刘淮为第一功,就此升了使臣。从学校里学完出来,从不系队的效用改任营指挥使,正式做了统兵官。

    贺大急忙道贺,道:“在这里碰上着实难得,一会买罢东西,我请你们饮酒。我在村里听来过这里的人说,附近的几家饮食店味道大好。饮几杯酒,谢你们上次村中捕虎,救了我们父子之情。”

    刘淮道:“今日不方便。我们买了年货,要急着赶回军里。”

    贺大道:“有什么打紧?我们也要买罢货物回家,都是坐那一班最晚回去的火车。刘提辖当日舍出命去,才救我们父子平安,不谢过我心里难安。”

    见推辞不过,刘淮只好同意,约好了见面的地方和时辰。正要离去,刘淮突然道:“对了,这里卖的香蕉都是从营田务来的,你们不要买。等到回去,我从军中弄几斤来,要不了几个钱,吃个痛快。”

    说完,与何三郎一起,带着手下匆忙离去。今天他们要为军中采购过年的货物,蔬菜肉食,粮米油命什么都要买,时间并不充裕。杜中宵推测南方的侬智高叛乱就在一两年内,对军中训练抓得很紧。过年时士兵有几天假,军官则要一直在军营,完善军中各项制度。

    看着刘淮和何三郎离去,贺大道:“原来当日刘提辖回去之后立功受赏,已经做官了,我的心中好过了许多。当日若不是他拼命扑上前去,那大虫发起狠来,说不定就坏了我的性命。”

第204章 万事新奇() 
贺大妻子小心地把香烛包起来,口中道:“我们家再穷,供奉祖先的总不能马虎了。这些留在年夜点了,让祖先也享受些香火。日常里孤魂野鬼用的,将就些就好,回去你到附近村子里买些就是了。”

    贺大点头答应:“说起惭愧,我活了几十岁,好香也没给先人点几枝。”

    夫妻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出了商场,问了别人道路,到了相约与何三郎等人相见的饮食街。刚到街口,就见到刘淮和何三郎几个人站在街边说话,一边扒桔子吃。

    上前相见,贺大道:“提辖和三郎不是来买货物么?怎么身边不见?”

    刘淮道:“已安排了两个兵士,雇人把货物先运到渡口去了,免得到时搬运不及。”

    贺大听了不由笑一声:“倒是忘了提辖已经升官,此次是为军中采买了。”

    看两边食店林立,贺大道:“也不知道哪一家口味好,又洁净。这个地方,我是第一次来。”

    何三郎道:“我们军里的人,吃起来不那么讲究,只要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就好。那边有一家棚子下面做的,份量最足,价钱便宜,便去他家好了。”

    贺大道:“这如何使得?我这里还剩一些钱,专门来谢恩人的,怎么能够马虎!”

    刘淮笑道:“贺大郎,我实对你说,在这条街上要吃上等的菜肴,一个人几贯钱根本不算什么。那些是我们吃的么?有钱人吃东西讲究精致,菜品看着好看,盛的要用银盘子,没半分鸟用!你有心,便去那边棚子下面美美吃一顿,我承你的情。”

    贺大见他们如此说,便跟着一起,向前走去。走不多远,前边是一片空地,搭了许多棚子,里面都是卖吃食的。做生意,有门面在屋子里吃是一个档次,外面棚子下面吃又是一个档次。开头的店里招待的是有钱人,平常百姓图实惠,都到棚子这里来。何三郎做计置粮草官,这里常来,最是熟悉。

    转过几家,到了里面人不太多的一家,何三郎站住,对众人道:“这一家是我常来吃的,主人一家都实诚,菜色最是实惠。便在这里,我们用些酒肉。”

    贺大看站在灶前忙活的,年老的夫妇两个,切菜煮汤。两个年轻人,一个站在灶前炒菜,另一个肩头搭条毛巾,做个小厮。几个人的样子,看起来是一家人。

    走上前去,贺大问道:“主人家,你这里有什么拿手的菜?”

    那老者道:“我们这里菜色便宜,做得不如那边店里精致。拿手的菜,不知炖肉算不算?”

    何三郎走上来笑道:“好,那便来一盆炖肉,还有豆腐一大盘,诸般羊杂一大盘,再来些菜蔬。对了,今日有什么河鲜,也炒些上来。”

    那主人答应,口中道:“今日有上好的河虾,还有几条大鱼,切了给你们炒一盘如何?”

    何三郎叫一声好,拉着贺大道:“就如此好了。我们这几个人,吃一盆肉,再吃一大盘鱼,应该尽够了。这里做的是百姓生意,菜的份量足,不必点太多。”

    贺大妻子站在一边,注意那边炒菜的人。现在日子好起来,乡下吃得也开始讲究,要用油,也有人觉着炒菜。贺大妻子有心回去买一口炒锅,自己学一学,来了客人上个炒菜很体面。

    几个到一边选了张桌子坐下,贺大妻子拉着狗头小声问道:“我见那边炒菜的哥,每次炒得好了都要加几样调料。盐酱我认得,他还要加一小勺暗红的末末,那是什么?”

    何三郎道:“那是商场里卖的调料,名叫炒菜香,怎么你们没有用过台吗?”

    贺大妻子道:“我们乡下人,炒菜都不会,哪里会知道什么炒菜香?”

    何三郎道:“嫂子想的差了,这炒菜香可不只是炒菜时用,做其他菜时,加进去一样香美。我听说是用八角、桂皮等许调料,磨得细碎,按方子调配而成。这料卖得极好,价钱也不太贵,你们何不买些回去?年前是不拘是炖肉做鱼,加些都有香味。”

    贺大妻子点了点头,站在那里寻思,颇有些心动的意思。

    刘淮吩咐人倒了茶水,见贺大妻子站在那里,问道:“嫂嫂如何不坐?”

    贺大妻子道:“适才我儿子见旁边有一家包的鸡头馄饨,一心要吃,我带他过去喝两碗。”

    几个男人坐在这里吃饭,女人孩子一起多有不便。狗头确实想去吃馄饨,贺大妻子正好乘这个机会与众人分开。平常百姓虽然不讲究男女有别,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男女也尽量避免坐一桌。

    见妻子站在一边不走,贺大终究明白过来,从怀里取出一张纸钞,交给妻子:“这里是一贯钱,你带着儿子喝了馄饨,四边转一转。有什么心仪的物事,尽管买了就是。”

    接了纸钞,贺大妻子才拉了儿子一起,向众人致歉,到另一边的馄饨摊去吃馄饨了。

    贺大道:“这次到樊城来置办年货,我本是从阮员外那里取了几贯钱的凭据,说是到樊城也可以取钱。却不曾想到,到了樊城的储蓄所里,只给了我几张纸,说是钱钞。这纸虽然印得精美,却如何就能够当作钱用?心里一直嘀咕,想着若是外面人不收,到那里重换钱出来。不想到了商场里,许多人都用这纸钞,极是方便。你们是见过世面的,说说是不是城里人现在都用这一种钱了?”

    何三郎道:“哥哥,你不知道最近常平司学着益州的交子务,开始印制钱钞了么?这种钱钞,随时可以到各个储蓄所里兑换铜钱出来,外面当钱使用。凡是常平司管下的商场,都可以用钱钞,不得无故拒绝。我听人说,过一段时间,就连赋税都可以用这种钱钞交。”

    贺大惊道:“啊呀,益州的人用交子,我也听人讲过,只是没想到我们这里也用了。这钱钞就是张纸,上面印了些字啊图啊什么的,不怕别人照着样子制出来。”

    何三郎笑道:“我们能想到的,常平司如何想不出来?这钱钞,必是极难仿造的。”

    储蓄所广布城乡之后,杜中宵以商场收上来的现钱为本钱,正式成立了常平司下的银行,称为常平钱引务,开始发行纸币。现在面额较大,最大的是一贯,最小的是一百文。钱引务与储蓄所是互不相关的两个衙门,一个发行,一个收兑。中间有商场广泛使用,纸钞在城市里迅速推行开来。

    现在发行的纸币实际上是兑换券,民间由储蓄所收兑,储蓄所有必要时,再跟钱引务兑换。钱引务的现钱本钱,来自于商场,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只要发展顺利,后边京西路各州税赋收钱钞,纸币就能真正推广开来了。官方正式使用,对百姓来说是定心丸,有商场连通商业体系,就可以在民间流通了。

    杜中宵到京西路营田已经数年,铁监、营田务和常平司,创造了大量利润。此时京西路,已经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提供的税收占有重要地位。不过由于天下的铜钱有限,流通不畅,从京西路运到京城的现钱并不多,是以实物为主。铁监的铁和各种工业产品,营田务的粮食,常平司的绢帛,被三司收走的每年已过千万贯,是这几年其他地方修铁路的主要资金来源。除此之外,大量的财富沉淀在了京西路的各种实体里。纸币一旦成功,这些财富就会显现出来,可能会使工商业出现爆炸性增长。

    到了现在,发行纸币是不得不做之事。由于铜钱不足,已经限制京西路工商业的发展,铁监的货物积压,商场从采购到运输再到储存,大量使用现钱,导致流通不畅。

    听何三郎说,现在京西路各州通行钱钞,贺大叹道:“我们这些乡下人,还真是没有见识,竟然不知道这件大事。若是到了城里,不认识别人拿出来的钱,岂不被城里人笑话?”

    何三郎道:“这有什么,只要拿着钱,买几次东西,就人人知道此物好用了。”

    正在这时,主人端了一大盆肉上来,旁边放个小炭盆,把肉坐在上面。

    贺大看了奇道:“原来这里的肉是这样卖法,如此就不怕凉了。”

    何三郎接了主人端来的豆腐和羊杂,口中道:“岂止是不怕凉,里面的肉吃得差不多,还可以把这些放进去,一起煮了。虽然这些不是好肉,却一样有肉味,最是实惠。”

    里面那一锅肉汤,才是精髓。一般百姓,哪里能够整盆整盆地吃肉?把肉吃了,下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进去,依然有浓浓的肉味,可以解馋,才是这吃法的好处。

    不一会鱼上来,烫了一壶酒,几个人一边吃着,一边聊些闲话。

    自从铁路修到樊城,这里的变化太大。以前不过是汉水边的一个码头,现在却百业齐备,发展成一个大市镇,比对面的襄阳城还要繁华。大家身处其中,聊起来有无数的话题。

    

第205章 人才难题() 
春光明媚,铁监附近的一条小河边,杜中宵和京西路转运使陈宗古、汝州知州吴育坐着闲谈,知监郭谘在一边做陪。这里是西京洛阳和东京汴梁两条南下骨干铁路线交汇的地方,最近两年,已经成了京西路官员会面的常用地点。杜中宵和陈宗古到这里商量今春事务,闲来无事,在周边游览一番。吴育的汝州正在陈宗古回洛阳的路上,两人同乘一班车,一起多待几天。

    端起汝州官窖的杯子,美美地喝了一口今春的明前茶,陈师古道:“自常平来到京西路,不过数年时间,叶县这不起眼的小县,竟已成了天下罕有其比的大市镇。若不是亲眼看到,哪里肯信?这几年柏亭监商税京西路第一,竟然已经超过了河南府,着实想不到。”

    吴育道:“有铁监在这里,必然会如此。铁监一年产多少铁?多少机器?多少铁轨?三司每年才这里调走许多货物,不然,商税还要更多才是。”

    陈宗古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开工厂产机器,都是钱哪。现在看来,地里种庄稼,实在是换了几个钱。钱粮,钱粮,现在钱可是比粮重了。”

    说到这里,陈宗古问杜中宵:“去年常平司发了钱引,南路几州用着如何?”

    杜中宵道:“甚是方便。前几年,不管是营田务还是常平司下的商场,都苦于现钱不足,生意难以做起来。自有了纸钞,许多事情都好办了。因为缺现钱,商场欠了许多村社货款,民怨颇深,他们的生意难做。有了纸钞,一切都给现钱,又红火起来。”

    “商场是个好东西,沟通有无,衙门收税又方便,比以前的牙人行会不知好了多少。”吴育治下各县都开办了商场,有了纸钞之后,收税更加方便,对此感触颇深。做为一时重臣,吴育曾经在许多地方为官,深知收税不易。各县办起商场之后,那里的商税从来都是足额及时交纳,州里一下宽裕起来。

    说起商场,陈宗古也来了兴趣。洛阳是大城,又是四方交汇之地,城里开了几处商场,天下各地的货物几乎都有。自到京西路做转运使,陈宗古养成了习惯,有时间就到几个商场里逛逛。

    杜中宵和郭谘在一边,都没有插话。吴育是朝廷重臣,做过执政的,因为身体不好,到近便的汝州为官。陈宗古是前宰相陈尧咨的二子,家世显赫,有些话题杜中宵和郭谘插上不嘴。

    郭谘进士出身,强于巧思,经常发明些新奇产品。因为设计了许多军器,又精通数学机械,母忧起复的时候,由文官改成了武职。现在朝中官员,除了杜中宵和苏颂,就数郭谘对铁监熟悉。他到这里任官一年多,除了处理公务,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熟悉技术上。

    与杜中宵不同,郭谘更加敢想敢干,而且对于军器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最近设计了一种无敌霹雳车,不停地试,前两天还拉着杜中宵去看过。杜中宵看了,一时哑口无言。所谓无敌霹雳车,竟然是用蒸汽机制了自行的车出来,不用车轮,而用履带。车上装了一门火炮,就是简易的自行火炮。

    郭谘试了无数次,自觉处处讲得通,就是发炮的时候,车身动得厉害,无论如何也改不好。杜中宵看了,想了很多办法,才给他讲清楚了后座力的原理。用车拉炮不是不行,要改成牵引炮,这个年代哪里有无后座力炮的技术?杜中宵都想不出来。

    别说是自行火炮,杜中宵还想过造坦克呢。不是造不出来,无非是又笨又重,越野性能不好,最关键的是,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用处。成规模的坦克部队,大宋的财力也支撑不起。而一辆两车,战场上又起不了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