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郎道:“你儿子没有惹祸,也没有得罪我。这孩子心善,在那边看猴戏,被猴子抢了他的糖葫芦去。我家夫人看他喜欢这吃食,与他几十文钱,胡乱买些果子。”

    贺大曾经参与过厢军的教阅,认识十三郎,知道他是杜中家身边的人,忙道:“一根糖葫芦值得什么?再买一根就是,如何敢要夫人手钱。教头且回,替小的谢过夫人。”

    十三郎道:“你既知道我是谁,当然也知道夫人是谁。钱只管接了,能还回去吗?”

    贺大千恩万谢,接了钱过来。

    十三郎见几人有些眼熟,问道:“看你们面善,是此次教阅的人?今日无事,便来闲逛。”

    何三郎几人急忙叉手:“回教头,小的们确实是来教阅的。一时无事,出来耍一耍。”

    十三郎道:“闲逛一逛无妨,不要惹事。”

    几人纷纷答应。十三郎名义上是教阅厢军的教头,实际上是杜中宵在军事上的助手,来教阅过的厢军谁不知道?教头是个编外官,地位可高可低,只看长官是怎么认为的。

    贺大道:“得了夫人赏钱,自应当面谢过。还请教头引见,我一家过去向夫人道声谢。”

    十三郎道:“夫人最不喜这些繁文缛节,不过这孩子是个好人,去见一见夫也好。”

    带着贺大一家,何三郎几人随在身后,到了茶馆里,十三郎向韩月娘行礼,说了来意。

    贺大与妻子拉着狗头,上前行礼,谢过韩月娘。

    韩月娘道:“这孩子心善,将来定然是有出息的。几岁了?进学不曾?”

    贺大道:“回夫人,孩子八岁了,还没有进学。”

    韩月娘道:“啊呀,我听说营田务这边开了学校,进去学三年,并不要钱。如何不进学?”

    贺大有些尴尬:“这个,家里有些事情,过些日子就进学了。”

    韩月娘点头:“进学认几个字,将来总有用处。你们家里除了种地,还有没有其他活计?”

    贺大道:“小的还走街串巷收些杂物,卖给衙门,换些零钱。”

    说到这里,旁边的何三郎福至心灵,开口道:“只是以前收杂物的是阮员外,生意好做。现在不知为何换了史员外家里,处处刁难,贺大的生意不好做了。今日挑着担子,到了史员外家里,却又不收。还说贺大以前是他家里庄客,投了营田务,因此记恨,不许他做这生意了。”

    韩月娘听了皱起眉头,问一边的十三郎:“怎么会有这种事情?贫苦人家,做些小生意,赚几个钱贴补家用,多么不容易。怎么换这个员外,换那个员外,就是不让他们安心做生活!”

    十三郎道:“回夫人,此事我也不知道底细。好似以前是营田务收,现在改常平司了,因此换人。”

    韩月娘道:“你带着他们到衙门去,问一问到底是如何一回事。还有,那个什么史员外,不过是替衙门做事的,怎么就敢不让人做生意了?这种人衙门怎么会用?哪个用的?”

    十三郎道:“夫人,现在这些小生意,是卖给樊城的商场那里,隶常平司之下。常平司在营田务这里没有人主事,要到樊城去。过两天我到那里办事,顺便问一问吧。”

    韩月娘听了,十分不高兴:“这里怎么没有常平司的人主事?家里官人不是提举常平?他人现在不是正在这里?罢了,此事我自回去问他。”

    十三郎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愣了一会,觉得不妥,道:“夫人,些许小事,就不要让官人烦心了。我记在心里,必把事情查清楚,办好就是。”

    韩月娘道:“办好了知会我一声。那个史员外,如此跋扈,不要让他家做了!”

    十三郎想了一会,小声道:“夫人,此事我知道一些,里面许多关节,不能一句话就不让史家做生意。这牵扯到好几个衙门,还有本钱保人,诸多事情”

    听了这话,韩月娘不由瞪起眼睛:“一个乡下员外,做个小生意,就能牵扯几个衙门?十三郎,你实对我说,莫不是收了史家的钱?”

    十三郎吓了一跳,急忙摆手:“夫人,我随在官人身边多年,一向清白!你是知道的,怎么会有这种事?史家是养鸭做咸蛋和松花蛋,咸蛋倒也罢了,松花蛋是他家买了营田务的方子,给过钱的。当时买方子的时候,应允他们,做出来之后由樊城商场收买,立得有契。”

    韩月娘听了越发不悦,道:“一点小事,到处是根脚,处处动不得!明明是那姓史的为富不仁,欺压百姓,怎么就不能收了他家的生意!你们选人的时候,如此不谨慎,还敢跟人订约立契!罢了,此事你不要管了,我回去跟官人理论。”

    十三郎无奈,只好闭口不语。事情捅到杜中宵那里,就不是收史家的生意这么简单了。牵连到的官吏,很多人都要倒霉。不是下面做事的人欺上瞒下,胡作非为,而是说不清楚。

    杜中宵同意这些条例的时候,必然会对参与商业体系的人作要求,严格起来以现在史小员外的作为是不行的。但官吏做事,选商家的时候,怎么去考察他们的道德品质?他家只是养鸭,收蛋,有哪个财力有哪个技术自然中选。参与到了体系当中,为了节省成本,就会有其他附属的生意分到他家里来。哪个会想到他惹出这种事情来,更想不到会捅到韩月娘这里。到了现在,他们只能自求多福。

    韩月娘哪里会管这些,又不是她当官。路见不平自然要管,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更要管。想当年自家做小生意,吃了多少苦头?对贺大这些人感同身受。看不见便罢了,见了就要为他们做主。

    十三郎心里叹气,知道徐克要倒霉了。谁让他只想着让商场赚钱,到处能省便省。在这里设个吏人管着商场的事,能省多少麻烦。唉,谁让夫人不讲理呢。

    这件事的根本,是徐克管的商场只是个商家,要以最小的成本收购货物。找卖鸭蛋的,又要生产稳定,又要有规模,有一定财力,这一带有钱的只有那么几家,只能是史员外。有了这么一家关联卖家,很多职能就让他们代管,还是节省成本,最后闹出事来。

    不是恰好碰到韩月娘,此事最好的结果,就是十三郎之类的人出面,警告史大庆,以后不得难为小商家,不然给他们好看。史大庆还没那个胆子敢跟衙门的人对着干,当年的几十杖该把他打乖了。

    事情闹到杜中宵那里,就不会如此了。杜中宵什么身份?会来理会一个卖鸭蛋的。必然会从源头查起,怎么在商场的体系里放了这种人进来,出了这种事该怎么处理。似贺大这种小买卖人,被大商家欺压了到哪里让人主持公道。没有人管,那是万万不行的。

    在杜中宵身边多年,此事的后果,十三郎已经大致能想到了。 富品中文

    

第169章 你有手段吗?() 
杜中宵和苏舜钦正坐院里凉亭里,商量营田务的事情。见韩月娘回来,气呼呼的,径直回到内室去了。十三郎跟在后边,一脸无奈。

    苏舜钦是个识趣的人,急忙起身,拱手道:“提举的意思,下官已经明白了,这便回去办就是。”

    杜中宵送走了苏舜钦,把十三郎叫过来,问道:“看夫人回来不悦,今日外面出了什么事?”

    十三郎道:“回官人,是一个做小生意的人遇到了些难处,恰好夫人遇到。本来小的去办就好,不合一时口快,说得多了,道事情不好办,夫人因此不快。”

    杜中宵脸色沉了下来,道:“是什么事情,你详细说来。你现在是替衙门做事,夫人可不是衙门的人,如何干预公务?碰到了事情就要管,那还了得!”

    十三郎心里叫苦,把今天跟着韩月娘到外面游玩,在街心看猴戏,遇到狗头和贺大一家,详详细细地说了。最后道:“此事小的大略知道些。以前这些乡下收货物的,是由营田为的吏人管着。自樊城的商场开了之后,转到常平司之下了,由商场的人代管。这一带池沼众多,他们找了个员外,养鸭收蛋,买了营田务制松花蛋的方子,便转到了那一家去。便便出了这事。”

    听完,杜中宵的脸色缓和了些。自己提举常平,为了避嫌,连家中许多生意都停了,怎么可能容许韩月娘干预公务。不过,今天的事情不是公务,说起来,还是韩月娘占理。

    在凉亭下坐了一会,杜中宵对十三郎道:“你去把徐克请到这里来,最好明日便到,至迟也不得晚于三天之后。事情既然已出了,就要想个长远的法子。”

    十三郎应诺。

    杜中宵叹了口气:“做事情,总是想着简单一点,少动些手脚。徐克如此,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还有,你让人知会娄知县,让他今天下午到营田务来,有事相商。”

    十三郎称诺离去,心里暗暗叹气。自己想得果然不错,捅到了杜中宵这里,就不只是徐克及几个吏人的事了,从营田务到常平司所有的官吏只怕都要折腾一遍。

    杜中宵起身,回到房里,见韩月娘坐窗下,逗着窗前的两只鹩哥唱歌。这鸟附近极多,耕田的时候往往成群结队,吃从土里翻出来的虫子。这两只鹩哥是十三郎捉来,从极小的时候养起,极具灵性。韩月娘非常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便逗着解闷。

    杜中宵进来,一只鹩哥扬起脖子,突然叹了一口气,神似韩月娘的声音。

    韩月娘本来沉着脸,听见这声音,不由笑了起来:“这鸟儿是越来越成精了!再养些日子,只怕连我说话都能学出来。刚才叹了一口气,它便学得这般像。”

    杜中宵道:“此鸟本就灵性十足,学人说话的有,还有能够唱曲的呢。对了,看你回来面色不悦,所为何事?我问十三郎,听他说是一个小生意人,遇到了难处。不是什么大事,回来说一声就好。”

    十三郎叹了口气:“你现在做了大官,眼里当然不是大事。可对于那一家人来说,遇上了就跟天塌下来了一样。本来我只是想让十三郎,去找一找人,不要断了那家人生计。可十三郎说,此事就连他也难办,才知道那家人的苦处。想当初翁翁没有回家之前,我还跟阿爹卖酒,遇到那个吴小员外,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告到了县里,反是你被抓进牢里,吃了无数苦头。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寻常百姓遇到了豪门欺压,就只能如此么?我知道天下不平事多,看在眼里,总觉得胸中难平。”

    杜中宵道:“当然不是只能如此,总是还有其他办法的。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其他的办法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我若敷衍你,可以为那一家想出十种八种办法来。不过吗,这些办法只是官场上同僚之间推托的借口,夫妻之间就没必要说了。”

    韩月娘转过身来,看着杜中宵道:“依此说来,那一家只能任史员外家宰割?”

    杜中宵笑了笑:“任他家宰割也说不上,我在此处为官,还没有那么无能。只是那一家的生意无论如何做不下去,若不是遇到你,告到哪个衙门都没用。”

    韩月娘叹了口气:“还是如此。贫苦人家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就如此艰难?”

    “凡是赚钱的行当,都免不了这样。你也知道是贫苦人家,除了一双手,他们又有什么?凭什么让你赚这个钱?而不是让另一家赚?不是这个史员外,就是另一个什么员外,或是公吏差役,做得时间久了总会遇到刁难。要么是巴结上有力人家,要么就是被别人把生意夺去,要么就是做这生意不赚钱。”

    韩月娘道:“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便如我们家,若不是翁翁是乡贡进士,你在牢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若不是你后来中了进士,哪怕会蒸酒的法子,生意也会被势力人家夺去。只是就想知道,世上难道就没有穷人翻身的办法?只能如此?我们家是苦过来的,现在家大业大,还记得先前时候,时常叮嘱下人不要欺压百姓。若是像以前的吴家,乡亲只怕依然受苦。”

    杜中宵听了不由笑道:“月娘,你以为时常叮嘱下人,就没有欺压百姓的事了?管得严,只是没有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人而已,一些小事总是有的。便如你遇到的这样人家,在我们乡里,也会有的。只是不是什么大事,下人们不会报上来罢了。又不是强买田宅,断人活路,不许做个小生意而已,他们依然衣食不缺。这种事,怎么能够避得了?”

    韩月娘愣了一下:“难道,我们家也会做出史员外那样的事来?”

    杜中宵点了点头:“一定有!只是不一定是谁做的而已。家中那么多人,总有人会仗势抖威风。靠着发善心管束下人是管不过来的,管住大节已是难得。小节难免有缺,所以要在家乡修桥铺路,助孤寡老弱,建学校,兴教育。你以为这是发善心?我们这些大户人家,产业在那里,雇着人,就一定会有对不起乡亲们的事情。管不过来,就只好做这些善事补偿一番。”

    韩月娘想了好一会,苦笑道:“适才我还要十三郎,夺了那个史员外家的生意,不许他做了。照你说的,我们家也有人做同样的事情,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一码归一码。我们家有人做,那是管不过来,没有办法的事。乡人告到面前,你们都能够禀公而断,不会欺压乡亲。姓史的不同,是他家自己做死,就另一回事了。此事我办,你不要管了。”

    韩月娘还是有些怏怏不乐:“我本来觉得是做了一件好事,怎么听你一说,高兴不起来呢。以为这种人极可恶,世间难得遇见,在你眼里却处处皆是。”

    杜中宵道:“本来就处处皆是。官员治理地方,有人有手段,这种事情少见,则政治清明。有的人没有手段,百姓就生活艰难。至于什么民风淳厚、人不喜争,听听就好,当不得真的。不过是事情不闹到明面上,被欺压的人认命罢了。”

    韩月娘看着杜中宵,突然道:“那你有没有手段?”

    杜中宵微笑:“我自然是有手段的。只是管着数个衙门,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出身,不想在地方大弄罢了。既然让你碰上了,那就不好装看不见,让他们见一见我的手段。”

    说到这里,杜中宵摇了摇头:“自到京西营田,我忙了数年,说实话有些累了。本来只想明面上把架子搭起,琐细不管,轻松一番,看来是不行了。” 富品中文

    

第170章 釜底抽薪() 
营田务衙门,杜中宵居中而座,娄知县和张昷之、苏舜钦分坐两边。

    杜中宵道:“去看营田务初来的时候,许本地客户投奔。本地的主户家里雇庄客的,几乎全部没有书契,数月之间便就纷纷离去。没了庄客,这些人家的田地耕种不过来,只好卖给了营田务。当时他们曾到我和娄知县面前哭诉,说生计没了着落。不管主户客户,都是朝廷治下之民,不能不管他们。当时说定了的,一是空出来的田地营田务按市价收买,二是允许他们来镇上买地建房开店,三是由营田务组织人手帮他们收地里的稻谷。人人称好,只有一个史员外,强拦庄客,差点出人命。当时没有重惩,只是按殴伤杖刑了事。没想到,这一家人不记取教训,又在镇上惹事生非!”

    听了这话,娄知县心里咯噔一下。客户大多投到营田务之下后,枣阳县管的百姓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口都在营田务治下。不多的人里,就有这一家史员外。这一家的头到底有多铁,不断惹出事来。

    杜中宵又道:“前些日子,常平司在樊城开了商场,你们都是知道的。以后本路州县,都要把商场开起来。各州县的商场,采买要统一进行,运输由专司。是以各地方,都有一些人家,专门为商场生产一些货物。史家便就投了本钱,在附近池沼养鸭,从营田务买了方子,制成咸蛋和松花蛋卖给商场。商场为了减少人手,让他家帮着收买土产杂货。今日上午,附近的人到他家里卖货,公然不收,还辱骂做这一行的小生意人家。更加不可容忍的,是因为其中有他家以前的庄客,挟私愤要让那人做不成生意!”

    说到这里,杜中宵猛地一拍椅靠,高声道:“此人对家里以前的庄客如此记恨,那营田务允本地客户投奔,岂不更怀恨在心!我和当时定此事的娄知县,岂不是他心里的仇人!”

    听到这里,娄知县挺直腰,拱手道:“狂悖小人,如何容得!提举,便请常平司,先断了他家养鸭的生意。本县选派精干人手,细查这一家!”

    杜中宵摆了摆手:“知县,不能够因言获罪,他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大动干戈。不过事情出来,如果我们不闻不问,以后衙门如何发号施令?史家是与商场定过契的,做生意,哪怕是衙门,也必须要按照契约来,不然以后还有哪个敢跟常平司做生意?此事等管商场的徐克来,让他按照契约,该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这里,先办些其他的事情。”

    娄知县道:“提举,似这等狂悖之人,何必拘泥。这一家近两年做出不少事来,我派人去查,必然有把柄。只管拿了,其他一切好办。”

    杜中宵道:“知县,一个地方富户而已,如此做,就把常平司的商眷搭上了,不值得。商业上的事情让商场去做,一切按照书契,这一点不能马虎。再过几个月,随州的商场就要开起来了,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头。现在的事情,是枣阳有一个史员外,那么其他州县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心里怨恨没有什么,他们之中虽然有人赚到了更多的钱,也有不如意的。但是,因为心中怨恨,欺压以前的客户,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谁敢做这种事,营田务衙门就要对付谁!”

    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还乡团的行为。让他们得了势,营田务要糟,杜中宵的名声也要糟。杜中宵可以允许治下有些小混乱,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冒出头来就要斩草除根。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娄知县和张昷之道:“你们让手下的人查一查,自然营田务到枣阳县,境中多了哪些商户。这些商户中,有多少是以前乡下广占田土的员外。再一件,不管是营田务还是常平司,用的人中,有多少像史员外这一家的。先报个数字上来吧,再定如何处置。”

    张昷之和娄知县拱手称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