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荡。又走十余里,黄河再次收窄,水流变得湍急无比,轰鸣声不绝于耳。

    杜中宵看着奔流而下的黄河,河水紧依山势,两岸已不可行人。前面不远处,道路折向东北,沿着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慢慢升到了河边山上去。

    向导上前叉手:“官人,到了此处,便不可在河谷穿行,当爬上山梁,沿山梁行进。上了山梁再走几里路,有一处废弃的古堡。在那里歇息一夜,明天便就可到偏头寨。”

    杜中宵点了点头。偏头寨未废弃之前,前面应该有一处递铺的,供行人补给,或许就是向导说的废弃古堡。山梁上的道路与河谷不同,首要的是要有水源,休息的地方都是挑选出来的。

    看了看身后的队伍,人人面上都有倦色,不似刚出董家寨时士气高昂。

    唤过传令亲兵,杜中宵道:“传令下去,全军沿路上山!上山路陡,吩咐军兵仔细照看驮运粮草枪炮的马匹骆驼,不可有闪失!偏头寨那里并无蓄积,万不可把物资丢了!”

    亲兵叉手应诺,打马向后去,高声传达杜中宵的军令。

    另一边,张岊带的兵马艰难地翻过了黄河对岸的大山,进入了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里。叫过向导来问了,才知道沿着山谷,一路前行,就可到唐龙镇。

    这里的山势比黄河东岸缓和了许多,人口也更稠密,沿路不断见到蕃人。

    张岊骑在马上,看了看西天红日低垂,寒风起来,高声道:“传我军令,今晚在此扎营。明日早早造饭,平明上路,天黑之前到唐龙镇!”

第76章 偏头寨() 
偏头寨建于五代北汉年间,夯土高墙,东依双凤山,西临关河。关河绕城而过,代替护城河,地势险要。这是个三岔路口,西到火山军,东边分出两路,一到忻州、并州,一入契丹腹地。

    这一带是黄土高原深处,山河破碎,交通不便。黄河东岸南下北下仅有的几条道路,大多都在这里交汇,是草原民族南下的孔道之一。契丹人的重心在东北,对河东路不如河北路重视。

    太阳西下,十几个蕃人赶着牛羊在寨墙外悠闲地吃草。关河静静流过,夕阳照在河面上,耀着潾潾波光。寨墙外面几株柿树,无人采摘,上面柿红如火。

    随着马蹄声响,杜中宵的大队从山谷中现出身形,鲜艳的旗帜在夕阳下分外显眼。

    “呀,有官军来了!”放羊的蕃人看见远处的旗帜,惊慌地吼叫,手足无措。

    斥候到杜中宵面前叉手唱诺“知官,属下已察探分明,周边既没有契丹人,也没有大的蕃部。只有几户蕃人在这里牧羊,在寨子外面下帐,看来是常年住在这里的。”

    杜中宵点头,吩咐道“拿下那几户蕃人,不许他们把消息散布出去。记得好生招待,不要凌虐他们,免失朝廷威信。斥候分散四同,大队人马随我入寨!”

    众人哄然称诺,簇拥着杜中宵沿着关河谷,径向东南边的偏关寨而去。

    几骑快马在前面一路飞奔,到了寨墙下,对十几个拥在一起瑟瑟发拌的蕃人高声道“我们是朝廷兵马,来这里把守寨子,你们不须惊慌。各自赶自家牛羊,到自家帐里,稍后官人自有吩咐!”

    十几蕃人惟惟诺诺,不敢不从,各自赶着牛羊,回到自家帐里,均惴惴不安。前几年有军兵驻扎的时候,这里还很热闹,一应设施俱全。自从周边几个蕃部叛乱,官兵镇压之后,在这里立不住脚,寨子便就被废弃了。几个叛乱的小蕃部被围剿几次,周边人口稀少,这些人是从别的地方迁来的。

    到了寨子前面,杜中宵骑在马上,隔河看着偏头寨。这处寨子建在河对面的高地上,居高临下,俯瞰关河和寨前道路,易守难攻。寨前的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呈几字形,恰好包住寨子,成为护城河。

    这种战略要地,选择都非常谨慎,不是随便建在这里的。自五代时建寨,这里便是战略要地,特别是到明朝,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草原,这里更是其南下要路之一,直接威胁并州,也就是后来的太原府。

    一处战略要地的形成,当然不是单靠这样一处寨子,而是有周边一系列支撑。偏头寨前几年之所以被废弃,就是因为周围附属的寨堡没了,孤零零一处寨子难守。

    前面探路的斥候过来禀报“禀知军,此时深秋,河水不深,可骑马过河。只是天色已晚,河水太凉,还是等到明日太阳高升,大队过河为是。”

    杜中宵点头“好,今夜在河这一边扎营,明日大队过河。命广锐军邵都头,随我渡河!”

    身边传令亲兵应诺,拨转马头,去传军令。

    太阳落下山去,在天边留下一抹嫣红。山间的寒风起来,突然就凉了。

    邵群穿着铁甲,寒风中不由缩了缩脖子,小声道“这寨子就在对岸,又跑不了,何必非要今天渡河。不行军打仗的人,不知马的金贵。这样冰冷的河水,马生病了该如何是好!”

    虽然心中不满,却不敢违抗军令,指挥着手下,随着杜中宵一行,慢慢渡过河去。

    这一带河水平缓,河底都是泥沙,渡河并无意外。到了对岸,杜中宵暗暗出了一口气,命陶十七带人去把寨门打开,引大军入城。

    不过几年时间,寨子便就显得荒凉无比。前面的校场长满杂草,不少房屋已经倾颓。好在这一带干旱少雨,最大的寨厅依然完好,只是布满蛛网,到处是灰尘。

    十三郎带人进了寨厅,仔细查看一番,出来禀报杜中宵“官人,寨厅尚完好,里面的桌椅等器具都在,并没有朽坏。只是灰尘太多,需打扫一番,才好住人。”

    杜中宵看看天色,摇了摇头“罢了,明日再打扫就是,今夜胡乱睡一夜。”

    进了寨厅,亲兵把案几打扫干净,请杜中宵坐了,就在旁边生起一盆炭火。寨里本来存的有木炭等各种物资,数年时间,早已被附近蕃户搬尽,只能靠此行所带的。

    十三郎和陶十七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对杜中宵道“官人,我们四处看了,除了空房,这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好在后面一口水井没有倾塌,可以打水,我们烧些水来喝。”

    杜中宵道“数年没用的水井,还是不要喝里面的水。前面就是关河,你们到稍上游去,打些水来喝吧。流水不腐,河里水总是让人放心些。”

    诸般收拾停当,杜中宵在寨厅安顿下来,坐在火堆边。亲随烧了热茶,递了上来。

    杜中宵喝了一口茶,对十三郎道“你去把保节军的史都头唤来,我有话跟他说。”

    不一刻,史开城进来,叉手唱诺,杜中宵吩咐他在对面坐了。

    吩咐随从上了茶来,杜中宵对史开城道“此次来的匆忙,许多事情都没有准备妥当。好在一切顺利,我们平安进城,要为以后打算了。这处寨子重新建起来后,要有人驻守,我欲派你驻在这里,做个权寨主。如果立了功劳,便升你做寨主,也是条出路。”

    史开城颇为意外,叉手道“谢官人抬举!——不过,为何是小的?此次来的还有禁军两都头,依官职他们都高过我,该当让他们来做寨主才是。”

    杜中宵道“禁军都是骑兵,不好分开驻扎。等到这里的寨子修好,到了来年春天,他们便回火山军去。保节指挥本就分驻各地,驻这里也是理所应当。前几个月建营田务,你带本部兵马虽无大功,终归无过,也该提拔你。再者这一带都是蕃部,你在营田务的时候,与各蕃部能说到一起去,是合适人选。”

    史开城急忙谢过。他听出来了,杜中宵说来说去,让自己做寨主最核心的原因,应该是自己在建营田务的时候,跟一众蕃民相处融洽。寨主是要管治下蕃部的,杜中宵用史开城,显然是想安抚。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炒闹声。杜中宵一惊,急忙叫过亲随问是什么事情。

    不大一会,十三郎从外面进来,叉手道“官人,广锐军的人见了蕃民的羊,非要杀几只来吃,蕃民不肯,在那里争吵。邵都头恼怒,拔出刀来,叫着要杀人。”

    听了这话,杜中宵的脸就黑了下来。

    。

第77章 先关起来() 
看着被押进来的邵群,杜中宵沉声道:“都头,我们重建偏头寨,为的就是保这周边蕃户,不受盗贼的侵扰。你强抢他们的牛羊,还要打要杀,与盗贼有何分别?几只羊而已,你非要吃,尽管到我这里禀报,拿钱去买就是。世间最难的,是人心。偏头寨为何会废弃?还不是以前的驻军不体恤蕃户,以至引起叛乱,最后在这里待不下去了?我们千辛万苦到了这里,不可再重蹈覆辙。”

    邵群冷笑道:“夜里这样寒冷,我们驻在这里辛苦无比,吃几只羊又怎的!这些蕃人,畏威而不怀德,只要有军兵,有刀枪,他们自然老老实实!”

    杜中宵摇了摇头:“自古治理地方,要恩威并施,缺一不可。罢了,你听不进去,也不需要与我分辨。我主一方军政,你在我的管下,只管遵从军令就是。”

    火山军的知军一直是武将,这种事情以前根本不会说什么,都做惯了的,邵群哪里服杜中宵一个书生的管?站在那里抬眼望天,只是冷笑。他手下近百骑兵,是此次进军偏头寨的主力,还真不信杜中宵能拿他怎么样。说几句有什么,杜中宵又管不到他的升迁。知军可以指挥调动治下的禁军厢军,但却不能插手军政,那自有三衙和枢密院管理。

    看邵群的样子,杜中宵心中动气,不过却没有什么处置他的办法。再看不顺眼,也只能上禀经略司和枢密院。现在又不战时,不能事急用权,直接处理。

    想了想,杜中宵沉声道:“既然都头不听军令,为防意外,那便暂时不要指挥所部。来呀,请都头到后堂单独居住,好生伺候!”

    听了这话,邵群瞪起眼来,看着杜中宵,不可思议地道:“你要软禁我,夺我军权?好呀,我倒是要看看,我的兵马,哪个能指挥得动!哼,到时有了战事,莫要来求我!”

    “什么你的兵马,那是朝廷的兵马!”杜中宵一拍案几,猛地站了起来。“你纵兵行凶,强抢民户牛羊,拢乱军纪,还目无上官,莫不要造反?威胁我?以为我不敢办了你吗!”

    邵群冷笑,根本不正眼看杜中宵。他还真不信,杜中宵能办了他。都头的官不大,但版籍升迁是三衙和枢密院管的,这点事情,杜中宵报上去,只会让人笑掉大牙。

    杜中宵摆了摆手,吩咐人把邵群押到后堂去,找间屋子先软禁起来,以后再处置。火山军是个小地方,没有专门管理禁军的官员,由杜中宵兼任驻泊都监。他是文官,不被禁军信任,从来的时候起便就处处防着。而且知州如何管军,都监如何管军,是一笔糊涂帐,并没有严格限定。如果是武将,因为战时要带兵打仗,管的就多一些。作为文官,就偏向都监的本意,有些类似于监军。

    因为朝廷没有明文规定,杜中宵对此也犯糊涂,自己可以对境内禁军管到什么程度。人事肯定不能插手,这是禁区,但官兵违犯军法自己有没有权力直接处理?也难说的很。杜中宵能够管理境内禁军的明确手段,是财权。除了正常钱粮,各种赏赐、折支等等,是地方官说了算的。

    想得有些心乱,杜中宵在案几后踱了几步,对随从道:“去唤那几户蕃民过来!”

    刚才与进寨的官兵起冲突,十几个蕃民心里七上八下,都有些害怕。对于大军来说,一个性起抬刀把他们杀了,在这种地方稀松平常,何况自己还是蕃户。

    进了寨厅,看见两旁站着的甲士,一众蕃民心中更加害怕。

    一个花白胡子,看起来是首领的人上前唱诺:“小的们参见官人。”

    杜中宵看着下面的十几个蕃民,沉声道:“你们是哪个蕃部的?首领是谁?从何时起,在这一带放牧?这一年间,有没有军兵前来?一一从实道来!”

    花白胡子拱手:“回官人,小的们都是逃散之民,没有怕属蕃部。从前年起,小的和两户人家在这一带放羊,后来又有几家前来。别说今年,自小的到这里,这一带便就没有见过官兵了。”

    杜中宵道:“从今以后,这处寨子会有官兵驻扎,不能牧羊了。你们的牛羊,一起作价,今夜全部买了。等到过几日,送你们到营田务去,另谋生活。”

    听了这话,十几个蕃人一起跪下,连连磕头:“官人开恩!这些牛羊是小的们衣食,一时没了,我们如何过活?我们都是山中百姓,并不曾做什么违犯朝廷的事,官人留一条活路!”

    杜中宵叹了口气,努力使语气平缓些,道:“我说是买你们的牛羊,又不是抢你们的。你们拿了钱后,到营田务,自有人安排你们日后生活,强似这里百倍。偏头寨有军兵驻守之后,周边蕃民必须明确属于哪个蕃部,不然一律迁往内地。这里地近边境,不得不如此。”

    那些蕃民哪里肯信?只是跪在地上求饶。

    这种事情他们认准了怎么说得清?杜中宵招手叫过士三郎,道:“你去看一看牛羊,统一作价,就按董家寨那里的价钱,算钱给他们。记住,必须现钱!让他们先安置下来,日常送饭给他们。等到后面送粮草的来,让他们随着回营田务去。”

    随从叉手应诺,带了几个兵士,押了一众蕃人,出了寨厅。

    这一带的形势过于复杂,很多蕃部既对大宋称臣,也向契丹纳贡,如墙头草一般。要控制他们,一是要武力威慑,二是要经济控制。这种散户太麻烦,查点起来困难,管理更难。不如快刀斩乱麻,让偏头寨下全部都隶各蕃部,便如内地的村子一般。一旦组织起来,控制的办法就多了。

    十几个蕃人畏畏缩缩,被押出了寨厅,只觉得万念俱灰。有人心中后悔,还不如让刚才那个凶神恶煞的将军杀几只羊吃,不至于现在一只不剩。杜中宵说的买,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不信的,世上哪里有这种好事?大军打过来了,还会花钱买羊吃?

    十三郎到了蕃户的帐篷处,对花白胡子道:“你们有多少牛羊,速带我查看,与你们算了钱我回去交差。这天寒地冻,在外面冷死个人,事情做了,你们烤一烤火岂不是好。”

    花白胡子道:“小的们如何敢要官人的钱?若要吃,尽管牵几口去。”

    十三郎听了不由骂道:“刚才你死活不肯,现在又这么大方!哪个要吃你的羊!这是官人咐吩下来的差事,不得不做。我不与你罗嗦,不与分羊大羊小,三百文一只,算现钱给你。这是董家寨价钱,童叟无欺,你以后可自去询问。牛价两贯,速与我一起数了,我好交差!”

    

第78章 党项来人() 
看着地上一大堆的钱,十几个蕃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杜中宵说的是真的,按照市价把他们的牛羊买了去,真给了钱来。西北比不得内地,羊价极低。若在开封,一只羊可卖三贯,到了河东路的大部分州城,就只能卖五百文了。董家寨更便宜,一只羊只值三百文,还是铁钱。当然,这一带的新铁钱购买力并不差于开封的铜钱,这里缺钱得很。

    看着地上堆着的钱,一个蕃人问花白胡子:“阿爹,怎么办?我们真去营田务?”

    花白胡子叹了口气:“还能如何?只能去了。你们小不晓的事,刚才那个官人是个心善的,花钱买了我们的牛羊去。若是碰到个狠辣的,别说给钱,只说我们是细作,砍了脑袋有谁敢问?”

    众人打了个寒噤,这个时候才感到害怕。如果没有杜中宵,邵群说不定真会跟花白胡子说的,把这十几个人指为细作,杀了人,抢了牛羊了事。大军在外,这种事情会有谁深究?

    十三郎买了羊,杜中宵便吩咐杀了几只,煮了连汤分给驻在寨子里的官兵。关了邵群,杜中宵也要笼络人心。这一群骄兵悍将,不能逼得急了。

    到了第二日,把河对面的军队全部接进城里,杜中宵便就开始修茸寨子。寨墙倾颓的地方要修补起来,房屋要打扫,井要清浚,有无数的事情。再派出探子,命周围五十里内的蕃部,首领到偏头寨,一是清点户口,再者分派差役。自己则带了十三郎和十几个亲兵,查看地势,选地方建支撑偏头寨的寨堡。

    杜中宵到偏头寨的时候,张也带兵马进了唐龙镇。

    唐龙镇位于一处高台之上,四面大沟,地形极是险要。这里不是市镇,而是军镇,名义上管辖的地方比火山军还大得多,正处于宋和契丹、党项三方势力结合的地方。前几年来守顺叛逃之后,党项军队曾经入城劫掠,周围人户逃散一空,已经荒废数年。

    看着眼前的空城,张道:“果然是一处要地,如此荒废,岂不可惜?”

    叫过来中平,张道:“一路行来,看这一带蕃户着实不少。这里是你家祖业,可召集蕃部,到这里来参见。一切事情皆有朝廷做主,你自安心。”

    来中平很清楚自己只是个名义上的傀儡,叉手唱诺。

    张点了点头,传下军令,大军入城。这里正处黄土高原,不但是城由土筑成,城里的很多房屋也是土筑,很多幸存了下来。城中有一二百牧民,是在附近放羊的小蕃部,都是最近才迁徒而来。

    入城之后,张便找来蕃部首领,让他们四处派人,知会唐龙镇下属蕃部,前来见来中平。

    杜中宵和张在偏头寨和唐龙镇紧张地修筑城墙的时候,消息飞速传播开去。偏头寨本是宋境,并不为人关注,唐龙镇却是藩镇,宋军直接进驻,立即牵扯了党项和契丹的神经。

    三日之后,唐龙镇的官厅里,张与几位将领闲坐。副将李浩道:“大军进驻已经三日,除了就近的几个小蕃部,再无蕃部首领前来拜见,此事有些不寻常。”

    张点头:“自潘太尉守河东,尽迁民户入内地,朝廷兵马数十年不到此。更兼党项入寇,周边蕃部大多心怀疑虑。要让他们拱手听命,我们最少要守过这个冬天。”

    李浩叹了口气:“出发之前,杜知军说契丹人定下黄河冰封之后前来劫掠。现在我们入城,不知契丹人还会不会来。若是来了,真打起来,朝中如何交待?”

    张断然道:“契丹人若是来了,好好退去便罢,若是攻城,自然就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