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雄伟巍峨的长安城墙在目前,韩世谔等将士们的眼眶顿时红了,众人立在外墙久久不语,离乡几十天,近乡情怯,当初离开时鲜衣怒马,翩翩少年,如今回来满身风尘,百战余生,明明只离开了几十天,却仿佛隔了一辈子。
“隆隆!”如雷的蹄声中,他们就加紧的朝长安城开去。
“隋军威武!”百姓与周围的隋军,一起吼着他们的战号。
杨素帐下的八万多人,在这里一吼战号,顿时战号声就此起彼伏,良久难久。
一开始,战号声还有错落,不太一致,吼一阵之后,越来越一致了,万千人同声吼来,那是何等的惊人。声浪直上云天,震得天空的浮云片片碎裂。
每一声战耸响起,大地就好像狠狠的来一个颤栗!
他们到达长安城之后,隋军在杨素的率领下,在百姓们的欢呼声中,杨素让大军中的士兵,都各回各军,必竞他也不敢,带着八万大军,近入长安城,之后,杨素、鱼俱罗、来护儿、韩世谔等将领,都是仅带几十名亲卫,就朝城门开去,来到离城门口几里处,远远看见前面旌旗蔽空,有人前来迎接。
他们就从东面的延兴门近入,长安城的百姓人挨人,肩摩肩,站立两厢,一眼望去,好象一条长龙,根本就望不到头,不知道有多少人。
事实上,确实没有头尾,百姓一直排到了长安城的里里外外,究竟有多少人参与迎接,根本没人知道,只能说很多很多。
(本章完)
第82章 书房密谈()
夜里,韩世谔他们参加完了隋文帝杨坚,让人跟他们安排的庆功晚宴之后,韩世谔带着他的二十名黑旗卫,又再次回到了阔别两月的侍郎府,望着远方的宅院,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韩世谔心中只想快点回家。
“老四!您小子可回来了。”只见韩曹氏带着韩卫志,领着院中的一众韩家的仆从,急急忙忙而来。
韩世湂见到韩曹氏,就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恭敬行礼道:“小四见过二伯母!”
那韩曹氏却是笑道:“小四一路辛苦了吧!你二伯呆会才能回来!快回家吧。”
韩世湂忙道:“有劳二伯母跟四哥费心了。”
“多谢二伯母挂念。”韩世湂恭敬的回道。
“这有什么!”韩曹氏微笑道:“等你二伯回来,我就让人喊你!”
“老四,你就放心吧!”韩卫志世笑道,转向韩曹氏恭敬道:“娘,老四他们这几个月一路风尘,你就先安排他们住下吧。”
韩曹氏笑道:“你看我这人,一说上话,就没个歇,志儿,让大家帮着四少爷他们回房间先休息!”
韩卫志点头道:“娘,你就放心吧!”说完又道:“小五,哦不,韩将军,二哥在此恭喜您建功立业,一展雄心壮志。”
在回房的路上,韩卫志在那一脸欢喜的看着韩世湂。
韩世湂看韩卫志笑道:“二哥,你想不想入军,建功立业啊!你要是想的话,就到我这里,在我们左侯卫没什么太多的规矩,只要干好分内之事,跟效忠陛下就成,你看如何?”
身后的韩单等黑旗卫,都是再忍不住一个个笑出声来,一时间院子中的气氛其乐融融,接着就听韩卫志回道:“在下、哦不、末将谨记将军吩咐。”
………
当天夜里,在韩憎寿刚回府,就让人把韩世谔给叫了过来。
此刻在韩憎寿的书房里,韩世谔跟韩憎寿二人正在商讨。
只见韩憎寿缓缓道:“小四啊!这次征讨江南,你辛苦了!不过这次你好像,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还请二伯指教!”韩世谔诚恳地道。
韩玄道露出一丝笑容,指着旁边的椅子道:“小四!你先坐吧!”
韩世谔也不拘束,行了行礼,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今天的韩憎寿,虽然身居从四品的户部侍郎了,他虽为京官,但是对于朝堂的消息,他还是十分的灵通的。
韩憎寿突然对着外面拍了拍手,四个强壮的韩家的家将,就奔了进来,他们显然是韩憎寿的护卫,韩憎寿沉声道:“你们到院外的四周守着就行,没有我的命令,不要离太近。”
四人回了一声,就迅速地奔了出去,很快便消失不见。
韩世谔看完,呆了呆,才道:“二伯,家里难道还要这样吗?”
韩憎寿摇了摇头:“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谈的事太过机密,所以不得不防啊。”
韩憎寿又叹了口气,因为这几年杨坚,似乎变得有些神经过敏,有时候会在暴怒之下,把犯了小错的太监,直接在朝堂上打死,还会让人拿着钱,故意向一些州县级地方官行贿,有几个不长眼收钱的财迷县官,直接就被砍了脑袋,以儆效尤。
韩憎寿长叹一声,说道:“小四,其实你比我的两个儿子都聪明,你我都心知肚明,现在的太子阵营跟晋王阵营,都己经是势同水火了。”
韩世谔微微一笑,就问道:“二伯,你有没有加入他们当中的一个集团呢?”
韩憎寿摇了摇头:“没有,如果我加入他们当中的哪个集团的话,那么今天我也就不会问你了。”
韩世谔闻言,想了片刻,才道:“二伯!那您跟我爹通过书信了吗?你们是想要加入哪个集团,是太子还是晋王!”
韩憎寿的脸上,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表情,回道:“如果我们想要加入太子的这个集团,那么上次,我们就不会拒绝太子的提义。”
韩世谔却是反问道:“二伯,那你们要拒绝他呢?你跟了高仆射这么多年,他对你来说可谓是恩重如山,我想不出你有什么理由拒绝。”
韩憎寿叹了口气,回道:“如果只是我一个人,那自然应该追随太子的,可是我毕竟是韩家的人,我在京城代表了整个家族,自古以来立储之争都是万分凶险,一个不留神,那就是灭族之祸,我不能拿整个家族的命运来作赌注,高仆射跟太子是儿女亲家,自然没有选择和退路,而我们韩家还有的选择,所以只能对不起高仆射跟太子了。”
韩世谔又道:“二伯!那你跟我爹他们,就不怕高仆射和太子将来得势后,对我们这种危急之时,不仗义援手之举的家族,来个报复?”
韩憎寿闻言,却是正色笑道:“那是不会的,因为朝中象我们这样的世家子弟很多,他们绝大多数是选择了中立,在这种时候,忠于皇上本人是最好的选择,至于他要选谁当接班人,那是皇上的家务事,我们这些外臣是不能多插嘴的,无论谁在皇上百年之后登基为帝,我们继续效忠就是,他也能理解我们这些人当初的立场,不可能大加报复的。”
“二伯!我明白了!”
韩憎寿小心的道:“好了好了,在背后议论这些事情,也不不太好,小四,到此为止吧,不过我有个疑问,你对他们这两个集团,有什么看法吗?”
“二伯!我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看不出太子他们有什么胜出的可能,不想陪他往火坑里跳。”韩世谔在后世的历史中,就已知道,杨勇是成不了大事的,而且现在隋文帝杨坚对太子杨勇的关爱,己经在皇后那不断的却说下,已经消失太多了,因为皇后看重的是晋王杨广。
韩憎寿的眼中光芒一闪,声音微微地提高了一些:“小四,可是至少现在太子的位置是很稳固的,为什么说太子必败无疑?”
韩世谔微微一笑道:“二伯,这些年来,皇上让各位皇子都出镇一方,平灭南陈这样的大功,也是让秦王和晋王来获取,就连查处苏威结党营私的案件,也是交给蜀王杨秀,偏偏没有太子的事情,如果皇上真的有意,以后把国家交给太子殿下,会这样吗?”
韩憎寿不解地说道:“皇上现在确实是对太子不太满意,但这跟废了他是两回事,现在皇上春秋鼎盛,还不用太多考虑身后之事,加上有高仆射作太子的坚强后盾,皇上如果要动太子,那整个朝堂上下,受影响和牵连的官员有一大批,会动摇国本的。”
“再说了,虽然那些亲王,现在都是给分封到各地,但他们在朝中,大多都并没有自己的支持者,皇上不过是用他们制衡一下太子罢了,还不至于真的想让他们代替太子,小四,我觉得这件事上,你的判断可能出了问题。”
韩世谔皱了皱眉头,又道:“二伯!现在最要命的一点就在这里,正是因为大子跟高仆射的势力太大,朝中文武一大半是他举荐的,离了他国家的运行都可能会出问题,你可别忘了,皇上自己就是从相位登上皇位的,对这个能不犯忌讳?”
韩憎寿的瞳孔猛地一收缩,显然这段话刺到了他的内心深处。
韩世谔又继续说道:“我听我爹说过,上次南征江南的时候,就有人进馋言说,高仆射有意谋反自立,但皇上也没有当即斩杀此人,而是留到了高仆射班师回朝后,才把此人下狱治罪,最后也只是流放而不是杀掉,足以证明皇上对高仆射也并不是完全信任,始终是要防着一手的,为什么要把个性强硬的越国公杨素,给扶到尚书右仆射的位置上?这些不都是制衡高仆射的举动吗?”
韩世谔看着沉默不语的韩憎寿,说出了最有份量的一段话:“二伯!自古君王最担心的。就是权臣和自己儿子的结合,这就构成了对自己皇位的威胁,高仆射执掌朝政十二年来,功高盖世,打天下的时候非他不可,所以有些事情皇上还可以容忍,我只怕等到突厥一灭,天下真正太平之后,皇上就会对高仆射等太子一党动手了,至少,也是不会让他继续留在相位上。”
“而那高仆射如果一倒,那么太子最大的靠山也没了,即使其他几位亲王无夺位之心,也会有些人开始投机选边的,更何况晋王是什么样的人,不用我多说了吧。”
韩憎寿看了看面前的韩世谔,低声道:“小四,你长大了,我问你,那你也是不是打算投向晋王杨广……?”
(本章完)
第83章 开设科考一()
韩世谔在穿越前,虽然知道杨广,在得了天下之后折腾得民不聊生,最后还亡了国。
但是他自从穿越以来,所听所闻的晋王杨广都像个好人,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穿越改变了历史,还是后世的史书,被唐朝皇帝下令故意黑了杨广,把他说得昏庸淫暴,但内心深处,他也是不希望杨广,最后真的如正史一样地登上大位,毕竟现在天下太平,自己日子过得也不错,要真的是天下大乱,那自己同样没什么好果子吃,稳定压倒一切。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想到这里,韩世谔摇了摇头,就道:“二伯!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韩家只忠于皇上,只要我们现在过得很好,以后不管谁当了皇帝,我们继续当自己的臣子就是,皇上爱让哪个皇子接位,那是他的家事,我们韩家犯不上掺和,二伯,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韩憎寿的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小四!老实说,晋王此人,虽然礼贤下士,对人客气,但我总觉得他并不是出于真心,如果作为天子,我觉得这样的人会很可怕,还是离得远一点的好,至少不会主动助他登位的。”
韩世谔笑着点了点头,道:“二伯,其实我们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关键是皇上和皇后如何想,据我所知,皇后非常喜欢晋王,因为他和太子的所做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独孤皇后对皇上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力,有可能会让皇上最后下决心。”
······
五更时分,韩世谔就悄然起床了,他从桌上拾起横刀,快步走出了房门。
韩世谔现住在韩府的西院,这里院门林木茂盛,鲜花竞放,一排平房约有五六间屋,韩曹氏还特意配给两名丫鬟伺候和一名贴身小厮。
韩世谔的院子里种着桃、李、杏、柿各一株,枝繁叶茂。
韩世谔已经回京城两天了,他开始有点思念军营的生活,思念他的战友。
韩世谔站在一棵茂盛的柿树下,缓缓拔出锋利的横刀,将刀鞘扔掉,凝视着闪烁着冷光的刀尖,霍地一刀劈出,刀势凌厉,霎时刀光四起,冷锋向四面八方劈去。
他在几年前便已经体悟出了李靖教给他的刀法,可以任意组合,使刀法千变万化,他也不再像第一次对阵时那样经验不足,露出破绽,沙场百战,丰富的经验使他的刀法已毫无破绽,使他已渐渐掌握远箭、长槊、短刀的三者配合作战。
一片柿叶经不住凌厉的刀锋,从树上飘落,在韩世谔眼前飘落的一刹那,一道寒光劈过,横刀迅如奔雷,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将树叶卷入刀光,眼看这片树叶将被绞得粉碎,可就在这霎时间,仿佛天地万物倏然静止,连时间也凝固了,只有那片柔嫩的树叶擦着刀锋飘落而下,叶片完整无缺。
韩世谔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已经窥到刀法中的最精妙之处,那就是力量收发随心,可以从至刚到至柔的转变。
这时,门口传来一阵奔跑的脚步声,那人就已经喊道:“小四!我想随你去左侯卫大军去!”
这是韩卫志的声音,韩世谔走到门口,见韩卫志老远奔来,就问道:“二哥,你是真想从军吗?还有我二伯、二绅他们同意你去吗?”
“没有,我就是问你,是不是今天就去军营,上任啊!”
韩世谔一愣,现在才六更刚过一点,这小子就跑过来了,他点点头道:“是啊!”
韩卫志低着头,凝视着地面,半晌,他才缓缓道:“我的事情,我爹他都是从不过问,不过我娘他同意了。”
“你可要知道,你参军的话,可能因此丧命的……”
“男儿若是战死在沙场,那也是死得其所,在说了,不是还有你吗···?”
“不!你听我说完。”韩世谔止住了他的话头,又道:“二哥,从军和游历不同,一旦你加入了军队,你就不再自由,你甚至一生都会在军中度过,如果有一天你感到厌烦,你想离开军队,那你就会面临作为逃兵被处决的厄运,作为一个士兵的苦楚不是你能想象得到,你想从军,我希望你能慎重。”
“小四啊!你就带他去,先去历练一段时间,让他也去历练历练!”在他身后,韩曹氏也是走了过来,又是微微笑道:“男儿大丈夫,就应当志存千里,小四,十岁从军,十二岁便沙场百战,志儿,你若有志向,可和他走同样的路。”
韩卫志点了点头,又道:“娘!我明白了。”说完又是向韩世谔挤眉弄眼。
“那好,你去收拾东西之后,我们立刻出发。”
韩世谔又是进房准备,就带他去吃早餐,半柱香后,他带着二十黑旗卫从府中出来,众人翻身上马,一起向城东光化门疾奔而去,迎着一抹刚刚露出的云端的朝霞,二十二匹战马,风驰电掣般向东边的,左侯卫大营奔走而去。
······
左侯卫右军的龙兴营的将士们,也是已经先得到,自家将军今日归来的消息,千余骑兵便是早早的在大营等侯,而长史窦善、司马刘兵、还有营里的四大军事,后面还跟着五团团户,蒋彦、吕金、姜勇等人。
“将军!”这些人老远便翻身下马,跪拜在道前,韩世谔也是欣喜若狂,他跳下马,快步走到他们的面前,将他们扶了起来,见他们这些人,都比他走时养得更加滋润,尤其皮肤黝黑的齐豪,竟然变得有些白皙起来,韩世谔又好气又好笑,就笑了起来:“你们这些人,我不在时,你都干了什么?”
几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吕金挠挠头道:“将军,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齐豪那小子成家了,让我们有了吃饭的地方。”
“哦!那倒是恭喜你了!”
韩世谔向齐豪笑着拱拱手道;“不知夫人是哪里的人?”
齐豪笑了笑道:“回将军,她是长安城附近的人,姓方,将军,什么时候去我家吃顿便饭?”
“没问题!”之后,韩世谔又给他们人介绍韩卫志,他们也心知肚明,这人定是韩族的人,众人又是慌忙还礼。
“大家进营,好好休息!”韩世谔一挥手,众人心中都热了起来,加快速度,浩浩荡荡向右军大营而去,韦阳和韩卫志倒是惺惺相惜,很快便谈到一起。
······
于此同时,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十三年二月,也是决定了一件大事,他是准备要开设文举,在文举当中的得胜着,都可以做九品及九品以上的官员。
【杨坚设文举的原因,就是想要分化世家们,对朝堂的控制,不过在隋朝的这个年代,可行的机会,却是不大···】
果然此言一出,就迎来了朝中大臣的反对···。
不过,虽然众多的大臣跟世家们,都不愿意,但是杨坚也是很强硬的使他们同意了,因为隋文帝杨坚,答应他们这些世家,文举里面的入取的人员名额,他们可以占五成名额。
于是他们就决定了,隋朝的科举,将在开皇十三年的九月初二举行,连续三天,这将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也将决定数以万计士子的命运。
在科举前夜,几乎每一个人都难以入眠,虽然五万人只有三千人能登榜,但每一个士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三千人之一。
朝为读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每一个读人的梦想,或为升官财,或为美女大宅,也有是为了治理天下,实现心中抱负。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名额不是三千,而是一千五。
而就在这同一天三更刚过,韩世谔便被韩单给叫醒了,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问:“时辰到了?”
韩单点点头,“已经三更了。”
韩世谔坐了起来,今天是九月初二,是科举第一天,今天从左侯卫跟右侯卫之中,都是出勤五千军士,参与维持,隋朝第一次科举的秩序。
今天韩世谔的时间,很紧张,他在梳完头之后,就胡乱吃点早饭,便穿上左侯卫的衣甲,就出发了。
夜色深沉,夜幕笼罩着京城大街小巷,此时三更刚过,夜空里星光闪烁,但长安城内已经早早地苏醒了,考生五更时要正式进场,因此,三更时分,便有很多考生早早起来准备。
当韩世谔骑马在长夏街疾奔,已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