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大权臣-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是没有补偿的训练,但凉州的民众都十分踊跃参训,谁都明白,一旦草原胡人再次来袭,不能完全指望军队,更多是靠自己保卫家园。

    韩世谔并没有上前去打扰民团训练,他立马在一里外远远视察村民们训练,二百名jing壮村民身披皮甲,头戴铁盔,个个勇武有力,两百根长矛一起挥动,矛尖闪烁,喝声如雷,他们在训练大隋士兵的灭虏矛法,矛法简洁实用,非常适合于实战,没有半点花哨。

    由两名退伍老兵出任民团旅帅,其中一人在领队练矛,而另一人则骑在马上巡视,手执皮鞭,态度凶狠粗暴,谁敢稍微偷懒,皮鞭就狠狠抽下。

    一名亲兵问道:“殿下,要上去看看吗…?”

    韩世谔摇了摇头,调转马头,说道:“出发时间要到了,回去吧…!”

    十几人调转马头,向驿站奔去,驿站的一千骑兵,也纷纷上马,战马疾驰,向南方的西海郡奔驰而去。

    下午,一千多骑兵抵达了西海郡城,这里大约有一万驻军,郡守秦中的家也安在这里。

    进了郡城,韩世谔直接来到了郡守府,韩世谔直接翻身下马,台阶前两名军官上前行礼,韩世谔把马缰绳扔给士兵,问道:“他们在这里吗…?”

    韩世谔指的他们,便是从雁门郡过来的两名宣旨宦官,他本来在西平郡视察,便是听说有宣旨宦官到来,便赶到中途的西海郡。

    军官点点头,应道:“他们中午到达这里,就一直在等候殿下的到来…。”

    韩世谔快步走进西海郡的府衙,两名正等得急不可耐的宦官,听说韩世谔过来了,基本奔了出来,连声嚷道:“凉王殿下!你终于来了,可等死咱家了,快接旨吧…!”

    “两名公公还请稍候,孤摆上香案接旨…!”

    此时,郡守秦中早已经派人摆上香案和软垫,韩世谔带人跪下说道:“儿臣韩世谔恭迎圣旨…!”

    (本章完)

第925章 高句丽图谋一() 
    为首宦官刷地展开旨意,高声宣读道:“大业初兴,海内皆平,此政通人和之际,塞外马肥草长,朕巡视边疆,特召诸边镇重将,御营一叙,共商边防要务,宣凉州行军元帅、凉州总管、凉王殿下韩世谔,速前往马邑边塞见驾,钦此…!”

    “儿臣韩世谔遵旨…!”然后,恭恭敬敬接过圣旨,再次问道:“不知陛下现在在哪里…?”

    为首宦官有些为难地挠挠头,苦笑道:“殿下!咱家是从楼烦郡出来,奔了十几天才到达凉州一带,在得知殿下离开凉州城,所以我们将在留在城里,现在我也不知陛下在哪里?估计就在草原边缘,他应该不会深入草原…。”

    韩世谔点点头,应道:“待我再安排一下政务,我们明天一早出发…!”

    ······

    韩世谔一行人并没有走榆林道,而是过了黄河,沿着yin山南麓而行,大隋和启民所部的东突厥,以yin山为界,虽然隋王朝并没有在yin山以南草原驻军,也没有隋民定居点,但yin山南麓却是属于隋王朝的势力范围。

    韩世谔率领一千精锐骑兵一路朝行暮宿,向东奔驰,九天后,一行人过了定襄郡,即将进入马邑郡北部,他已经得到消息,杨广的车队停驻在乞伏泊湖畔,离他们已经只有二百余里。

    这时,天sè已经暗晚,亲兵校尉王东上前请示道:“启禀殿下,我们是就地驻营,还是连夜赶去乞伏泊…?”

    韩世谔向四周打量一下,现在他们还在定襄郡境内,北方是巍巍起伏的大青山余脉,像一条巨蟒,横亘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南面数里外是一条大河,波光如镜,那就是北方边塞著名的金河,他看见小河边,有一片占地十几亩的树林,便马鞭一指,说道:“就在树林歇息一晚,明ri一早出发…。”

    骑兵们催促战马,向东南方向的树林驶去,白桦树林内很安静,树木并不密集,阳光能照射到地面,显得并不yin森,地面铺面了厚厚一层落叶,士兵们纷纷找空地搭建帐篷,二十几名斥候分布到树林四周巡哨,几名哨兵更是爬上大树放哨,尽管这里是大隋的国境内,但毕竟已经到了草原,大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帐篷内点燃了蜡烛,韩世谔借光看了看地图,现在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好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现在还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

    韩世谔回头看了一眼一边房玄龄,此时的房玄龄也是穿着士兵的盔甲,盘腿坐在几张羊皮上,已经摘去头盔,正在一边看着自己的文书。

    “玄龄!一路行军的艰苦,能承受吗…?”

    房玄龄回头笑道:“还好吧!从前也是一样风餐露宿,经常在树上过夜,已经习惯了…。”

    这时,帐外传来巡哨士兵的禀报道:“禀报殿下,巡逻的士兵发现有异常…!”

    韩世谔闻言一怔,放下笔走出大帐,问道:“发现了什么异常…?”

    “西面发现一支二百余人的队伍,好像是使臣,但不是大隋使臣,好像是高丽使臣…。”

    韩世谔的心中有些奇怪,高丽使臣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心念一转,他便明白了,高丽使臣一定去京城扑空,又转道北上来见皇帝。

    “我们不去管他们…!”韩世谔挥挥手,又转身回帐,走到帐门口他停住了脚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回头问道:“在他们当中有隋军士兵,或者是京城官员护送吗…?”

    “回禀殿下,都没有…!”

    听了这话,韩世谔就有些疑惑了,因为这可是在隋境,如果是从京城过来,或者是从中原过来,一般都会有官员陪同或者士兵护送,这支使臣怎么会没有?

    “走!跟我一起看看去…。”

    韩世谔令人牵来战马,翻身上马,带着五百骑兵奔出森林向西而去。

    黑夜中,骑兵一路风驰电掣,约行了十几里,找到一名巡哨,巡哨禀报道:“他们在五里外向北行进…。”

    韩世谔的心中疑惑更浓,明明大隋的陛下在西面,他们却向北行进,这有点南辕北撤的感觉,难道.他们是去突厥找联盟的吗…?

    心念一动,韩世谔立刻想到了这个可能,对方是去见突厥,绕过了隋朝皇帝的圣驾,所以是向北行军。

    想到这里,他立刻催马西北方向追去,骑兵们追出七八里,果然远远发现了一支队伍,正在鬼鬼祟祟向北疾行,约两百人左右,在黑夜赶路,无疑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这时,对方也发现了他们,立刻加快速度向北奔逃。

    但使臣队伍载有重物,怎么也跑不过韩世谔的精锐骑兵,五百骑兵纵马疾奔,只片刻便渐渐追上了使臣队伍,韩世谔抽出一支铁箭,张弓搭箭,月光下,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拉满弓一箭射去,箭如黑色闪电。

    “嚓!”的一箭就射断了使臣手中的旌节杆,高句丽使臣大惊失色,赶紧放慢了马速。

    在他旁边护卫的高丽军官,见旌节杆竟然被人射断,顿时勃然大怒,也张弓搭箭,双腿夹马,转身一箭向韩世谔咽喉射来,箭势极为强劲。

    “好箭法…!”

    韩世谔一声喝彩,拔刀迎箭劈去,“咔嚓!”将箭劈为两段,但他刀上却依然能感受到箭力强劲。

    这一箭使韩世谔对那名军官,有一种兴奋的感觉,与是便一声喝令道:“拦住他们!反抗者杀无赦…!”

    五百骑兵飞驰上前,瞬间便将对方使臣拦住了去路,这时,韩世谔已经看清楚了,确实是高丽使臣,为首使臣戴着高丽王朝特有的筒子高帽,而在旁边的护卫们,正在不停的奔跑着。

    韩世谔厉声喝道:“是什么人擅自在隋境穿行…?”

    使臣不认识韩世谔,以为他们是大隋的巡逻士兵,这时,高句丽使臣上前拱手诚恳的说道:“在下高丽国户部尚书乙支文德,奉大王之命觐见隋帝…。”

    (本章完)

第926章 高句丽图谋二() 
    高句丽使臣乙支文德,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相当于去过长安城的高句丽次使,就已经开始暗叫不妙,因为这不是巡逻士兵,这是大隋王朝的高级将领,他一定也是去觐见隋帝,这一对质岂不是暴露了他们,但乙支文德已经说出口,无法再更改了。

    韩世谔闻言对高丽使臣乙支文德,说道:“贵使既然要见大隋皇帝,应当是往东走,在乞伏泊,为何你们要向北行…?”

    乙支文德听了这话,他便知道对方不是巡逻兵,他心中有些发慌,连忙说道:“我们不知,这就转道向东…。”

    韩世谔回头使个眼色,一名士兵跳下马,上前捡起符节,递给乙支文德,杨元庆歉然笑道:“刚才是误射,很抱歉了…。”

    乙支文德连连摆手,赶紧对随从们说道:“不妨事!不妨事!我们向东走…!”

    他催马便向东行,急急慌慌而走,那次使向韩世谔一拱手,笑道:“这位将军,后会有期…!”

    韩世谔微微回礼道:“一路保重…!”

    韩世谔看着已经远去的高句丽使臣,这支高丽使臣的出现令他疑惑,他们去突厥做什么?他不放心树林中的营地安全,一挥手道:“咱们回营地…!”

    凉州军众骑兵纷纷掉头,向自己营地方向奔去。

    使臣向东奔行了约十几里,便慢慢停了下来,乙支文德回头问那冷使道:“刚才那隋将是何人…?”

    那次使是一脸严肃,躬身说道:“刚才隋将便是隋王朝颇有名气的异性王,凉王殿下韩世谔,现任凉州总管兼凉州行军元帅…。”

    “原来是此人,我有所耳闻,你不愧是大王在隋朝的第一耳目…。”

    次使见乙支文德有些不把韩世谔放在心上,便冷笑道:“此人不仅武艺超群,更是智谋高明,替隋帝屡屡扳倒重臣,如果尚书轻视他,迟早会败在他手中…。”

    乙支文德闻言一惊,又苦笑着摇摇头道:“可是我现在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重不重视他又有什么关系…?”

    那次使毫不留情的再次说道:“可是刚才尚书说错话了,你不应该说去见隋帝,他和隋帝一对质就知道你在说谎,反而yu盖弥彰,使隋帝怀疑我们此行目的,乙支尚书实在太大意了…。”

    乙支文德被他说得恼羞成怒,恨声道:“我又不知他是韩世谔,你明明知道,也不及时告诉我,是我的错误吗…?”

    乙支文德想到他是渊太祚的兄弟,这口气只得咽下,便说道:“算了,既然已经发生,也无可挽回,我们赶路吧…!”

    次使望着他的背影,冷哼一声,低声自言自语道:“大王怎么会派这么愚蠢的人来出使。”.

    韩世谔回到树林营地,却见营地外面有几十匹马和一些隋军士兵,不是他的手下,而是地方军,他微微一怔,这是有人来找他吗?

    一名哨兵上前说道:“禀报殿下,是定襄郡裴司马,现在偏帐等候…!”

    “我知道了…。”韩世谔翻身下马,走进树林,向自己偏帐走去,偏帐内,一名文官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便是定襄郡司马裴寂,裴寂是蒲州桑泉人,和闻喜裴家同祖不同支,由于定襄郡太偏僻,只有数百户人家,因此他这个郡司马,也只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官。

    裴寂一路追踪高丽使者,结果高丽使者过桥后,竟把桥毁掉了,等他把桥修好,高丽使者已经不见踪影,寻找半天,却发现了韩世谔的营地。

    韩世谔一挑帐帘走了进来,笑道:“请问是哪位裴司马…?”

    裴寂慌忙行礼,然后说道:“在下定襄郡司马裴寂,参见凉王殿下…!”

    韩世谔见他年约四十岁左右,容貌清奇,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便开口笑道:“原来是裴司马,失礼了,司马还请坐…!”

    韩世谔请裴寂坐下,又命亲兵上茶,裴寂坐下,心中有些不安,因为韩世谔的热情,使他觉得韩世谔可能误会他是裴阀子弟,连忙解释道:“殿下!在下和闻喜裴家并无关系…。”

    韩世谔微微一笑,应道:“和裴家有什么关系,裴司马是主人,我只路过的客人,客人不该谦虚点么…?”

    裴寂恍然,他连忙笑道:“应该是主人尽地主之谊,是我失礼了…。”

    韩世谔笑了笑,于是也就不再寒暄,直接问他道:“裴司马是专程来见我吗…?”

    听了这话,裴寂苦笑一声道:“不!不是…!我是三天前发现一支奇怪的使臣队伍,偷偷摸摸过境,我便一路跟随,结果他们过金河时把桥毁了,等我修好桥过来,使臣已经不见了踪影,也不知是去见圣上,还是去突厥…?”

    “他们是高丽使臣,去突厥,我刚才就是去追他们,一路鬼鬼祟祟,也不知去突厥做什么…?”

    裴寂笑了笑,说道:“其实我倒知道他们去突厥做什么,因为突厥发生了变故…。”

    韩世谔疑惑的问道:“什么变故…?”

    “启民可汗死了,凉王殿下难道不知道么…?”

    韩世谔愕然,这个消息他竟然不知,他连忙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大约半个月前吧,突厥内部封锁消息,我是听一个突厥商人说起,也不知道真假,陛下应该也有所耳闻了,所以他才决定来边疆视察…。”

    韩世谔有点汗颜,这一两年他将黑旗卫的人马,大部分都致力于内政,并不关心突厥事务,以至于启民可汗去世这么重大的事情他都不知道,但至少也应该过来人来告诉他,他为何不派人来?难道突厥内部发生了内讧?他忽然关心起那些弟兄们的情况,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裴寂也是个极为jing细之人,他感觉到了韩世谔的心中,有一丝细微的不安,以为是韩世谔是在担心陛下责怪,他连忙说道:“这件事确实很隐秘,我也是偶然听到,并不一定是真的…。”

    (本章完)

第927章 高句丽图谋三() 
    韩世谔感激地笑了笑,沉吟一下,又是问道:“陛下现在已经到了乞伏泊,难道突厥人,还没有人来觐见吗…?”

    “听说已经到了,在乞伏泊北面,来了不少人…。”

    韩世谔此时还在想高丽使者之事,他觉得这些高丽使者,似乎并不是来吊孝,因为从时间上不可能,应该是为别的事情,他在走神之间,两人一时无话可说,裴寂是想和韩世谔套套交情,请韩世谔在陛下的面前,给他说几句好话,让他能调离这个苦寒之地,就算让他去中原做县令,他也愿意,他实在是受不了定襄郡的苦楚。

    可他和韩世谔只是第一次见面,开不了这个口,裴寂心中苦笑一声,无奈的说道:“如果凉王殿下没有别的事,卑职就告辞了…!”

    韩世谔连忙起身拱手笑道:“多谢裴司马的消息,非常及时,孤若见到陛下,一定会替裴司马美言几句…。”

    裴寂大喜,没想到韩世谔这么通情达理,连忙深施一礼,敬佩道:“凉王殿下之恩,卑职会铭记在心,卑职就不打扰了,告辞…!”

    裴寂千恩万谢告辞走了,次ri一早,韩世谔就率领一千骑兵,继续向东疾奔而去,当天晚上,他们抵达了乞伏泊。

    乞伏泊是一个葫芦形的湖泊,面积数千顷,水质极为清澈,四周牧草丰美,一直是突厥人放牧的宝地,尽管是在马邑郡境内,但是突厥牧民人前来放牧,隋军士兵并不干涉。

    但是现在不同,乞伏泊湖畔驻扎了三十万大军,这次隋军并没有像从前那样,采用长蛇阵行军,而是用团阵行军。

    韩世谔率军冲上一座山丘,三十万大军顿时铺天盖地地,就出现在韩世谔的眼前,星星点点的篝火一眼望不见边际,竟使他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进入了漫天星斗的世界。

    大隋皇帝杨广的主城以及百官大帐,就像包菜芯一样,被三十万大隋府兵,给层层密密围在中间。

    “尔等是什么人…?”有哨兵发现了他们,立刻就有百余骑兵奔驰上前,举弩对准了他们,异常jing惕。

    韩世谔此时微微笑道:“我是凉王韩世谔,奉陛下之命,前来见驾…!”

    这时,一名军官就已经奔出,他认识韩世谔,立刻拱手说道:“原来是凉王殿下,陛下有旨,若你到来,命你立刻去见驾,凉王殿下请随我来…!”

    韩世谔知道这些规矩,他只带了五名亲卫,其余士兵则驻扎在外围,他又吩咐几句,便带上亲卫跟着这名军官,向杨广所在的地方疾奔而去。

    城内,杨广和平常一样,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这次北上巡视,他就是得到了启民可汗去世的消息,但这个消息却不是义成公主派人告诉他,而是定襄郡太守上的奏折,令他心中颇有一点不安。

    在杨广心中的三大威胁中,突厥排第三,尽管启民可汗在世时,一直臣服于大隋,但启民可汗还是有很多小动作,几次都差点背叛大隋,现在启民可汗去世,他的儿子继丞可汗位,他对大隋会是什么态度?能像他父亲一样臣服于大隋吗?

    杨广的心中,也是没有底,尤其启民可汗去世了这么多天,突厥人居然没有来报丧,令他心中更加疑虑,现在的突厥已经不再是当年染干,那万余人的小部落了,而是一支拥有近百万带甲士的强大草原霸主,如果突厥突然有了不臣之心,将对大隋是严重威胁。

    杨广很担心父亲的预言会成真,一旦突厥再次成为大隋的威胁,那势必会影响他彻底拔除关陇贵族的计划,无论如何,这次北巡他一定要了解清楚,突厥对大隋是否会构成威胁?

    就在杨广低头批阅奏折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凉王殿下到了…。”

    杨广闻言大喜,连忙回道:“快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韩世谔快步走进御书房,单膝跪下行礼之后,说道:“儿臣韩世谔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父皇…!”

    韩世谔站起身,杨广仔细看了他一眼,语气变得和缓,笑了笑,说道:“朕看了这些年,你们凉州的报告,朕很满意,民部提出凉州此时的人口过多,很难以管理,需要将他们这些人,分到三到五个州里去,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禀陛下,最初民部计划移民三十万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