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文帝杨坚的眼睛一亮,也是坐起了身,沉声道:“说具体点…!”
高颖见隋文帝杨坚,似乎动了心,点了点头又道:“陛下!朝庭真想灭高句丽的话,那么一方面,就要与百济和新罗通好,约定他们一起攻击;另一方面,可以在幽州和营州两地,每年出动两三万人的偏师,骚扰攻击高句丽的辽东一带,攻击其边城,掳掠其人口,占了便宜后就退回,不与高句丽的主力大军正面对抗…。”
杨坚的两眼开始放光,追问道:“高仆射!那若是高句丽不堪其烦,起大军来攻,那么又当如何应对…?”
高颖闻言,也是微微一笑,回道:“陛下!那样的话,劳师远征,师老兵疲的就成了高句丽了,高句丽不是草原的游特民族,可以全民皆兵,随时出战,他们的百姓平时也是务农,除非战争动员,不然不会征召为士兵,所以只要每次在农忙时出动两三万人,把声势弄得足一点,号称十万,就足以让高句丽紧张起来,那样至少高句丽的整个辽东地区会进行总动员,时间一长,辽东一带农田的收成就会受影响,军队师老兵疲,军粮储备也会大大地减少了,这个办法当年贺若弼将军在灭南陈前的几年一直在使用,效果非常好…。”
杨坚眯着眼睛,思绪了一会说道:“这样做,确实可以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折腾,慢慢地把高句丽拖垮拖瘦,到时候只要时机成熟,再起大兵攻击,高句丽可一战而灭…。”
说到这里,杨坚的眼神变得舒展起来,命令道:“那么此事,就交由独孤公安排…”
高颎闻言,拱手回道:“微臣接旨…!”
杨坚看了看在场的众人,转头对着一旁的苏威说道:“苏纳言,拟旨,辽东郡公,高丽国王元,不服王化,窥探中原,有不臣之心,近来更是兵犯我营州,即刻废高元一切官职头衔,贬为庶人,我天朝将起幽、营两州起大军十万,由汉王杨谅为帅,大将军周法尚为副将,明年正月,进行这挠敌之策…!”
隋文帝杨坚转头看了一眼韩世谔和杨明度,继续说道:“左侯卫将军将军韩世谔,上仪同杨明度,共领五千府兵精骑,为前军,此战随周法尚一起行动…!”
韩世谔从没有去过东北【也就是高句丽】,但是君命已下,不容自己有哪怕半分的犹豫和迟疑,他拱起手,和杨明度一起朗声道:“微臣遵旨…!”
傍晚,韩世谔岀了左侯卫军营之后,就被韩僧寿召到了他的府中,跟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府中用过晚餐之后。
这会儿的韩世谔,就座在经常座着的位置上,看着韩僧寿靠在那张高背椅子上,现在的他并没有戴乌纱,而他满头大半花白的头发,闭着眼睛,在思考着什么…。
韩世谔自进来,到现在已经有一柱香了,韩僧寿就一直是保持着这个姿势,也不睁眼,也不说话,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互着说,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侄子的存在,可韩世谔也清楚,现在自己二叔的心中,一定是波澜起伏,心绪难平。
韩僧寿还是闭着眼睛,缓缓地开了口,问道:“小四!对于这次征伐,你有何想说的…?”
韩世谔闻言,思绪一会,开口道:“小侄以为,高句丽确实应该讨伐,但是此时出兵,并不合适,十多万大军的出征,一句话就定了,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如果战事稍有不顺,突厥以大兵进犯关东之地,麻烦就大了…。”
韩僧寿皱了皱眉头,又道:“小四!那高句丽虽然国力不如南陈,但内部还算团结,君臣一心,离我国路途遥远,大军补给不易,军力也并不弱小,还有游牧民族契丹和靺鞨以为外援,甚至突厥也可能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帮高句丽袭击我军的侧后,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象汉朝灭亡卫氏朝鲜那样消灭高句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以奇兵攻破敌都,逼其停战求和,让出辽东,就是能达到的最好结果了…。”
韩世谔在仔细地听完后,叹了口气,回道:“高句丽就是前线再吃紧,都城总会有个两三万守军,而且从登陆地到平壤,如果不能以骑兵迅速突击,十天内兵临城下的话,一旦高句丽把各地的守军集中到京城勤王,那就更攻不下了…。”
韩僧寿皱了皱眉头:“小四!那可否只带两万精锐骑兵,完全不用步兵呢…?”
韩世谔还是摇了摇头,再次否决道:“不可,骑兵胜在野战和速度,机动姓,但攻城并非其所长,平壤城高池深,必须要有步兵配合,还要有工程兵在附近伐木造攻城器械,这才能一举而下,当年慕容氏是以骑兵立国的,但攻克平壤的那路奇兵同样是步骑混合,步兵为主的部队,就是这个原因…。”
(本章完)
第315章 叔侄密议一()
韩僧寿眼中光芒一闪,疑惑道:“小四!你的意思,是要以骑兵先攻下平壤的城下,切断平壤和外地的联系,阻止敌军各路援军的回援,逼敌军只能固守城池,然后步兵跟进,造出攻城的器械,再一举攻城,对吗…?”
韩世谔也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可是现在这个计划看起来很难施行了,今日,我就一直在想进攻的办法,本来按我们现在的实力,最好是与高句丽的宿敌百济和新罗取得联系,在他们的支援下,慢慢蚕食高句丽的周边城镇,威胁平壤的侧翼,逼高句丽的主力大军不能尽数前往辽东,为主力大军在辽东的胜利创造条件,二叔!你看看这张图,如果百济和新罗同时出兵,分别进攻高句丽的西南和东南边境,我们大隋也是同时近功,那高句丽是抽不出大量的军队支援辽东的,这个打法虽然没有你刚才说的那个讨巧,但稳定姓要高出许多,以我们大隋府兵的战力,最起码但是扎营固守是没有问题的,高句丽就是出动十几万大军,也很难将我们这十、一万人消灭干净…。”
韩僧寿闻言,皱了皱眉头,也是叹道:“可是同样是事情仓促,百济和新罗现在还联系上,到时候也不一定到时候会正式出兵,他们也许还会以为我军是假道高句丽,要消灭相对弱小的他们呢,就算他们肯出兵配合,全国的动员军队也需要时间,短期内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靠着你们自力更生,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出辽东的陆军上,这支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很差,钦天监回报,六七月份的时候辽东似乎也会有暴雨,到时候道路泥泞,补给会出大问题,别说攻下辽东,只怕走到辽水时,军粮就供应不上了…。”
说到一半,韩僧寿看了自己的侄子,又是说道:“高仆射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这次准备仓促,兵力不足,这是其一;师出无名,路途遥远,这是其二;敌国内部团结,军力不弱,这是其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突厥那里已经动起来了,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已经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正在穿越大漠,即将与******的都蓝可汗会师,九月份就会合攻靠近边塞的染干部落…。”
韩世谔闻言心中一凛,他没料到突厥的动作会如此之快,随即问道:“二叔!此话当真…?”
韩僧寿点了点头,但是并没有说话,而是拿起笔和纸,写道:依长孙晟的情报,千真万确,达头可汗这次有了大可汗的头衔,兴致比谁都要高,他的本部精锐基本上是倾巢出动,为了不在西域留下足以威胁到他本部的势力,他威逼着十几个西突厥最强大的仆从部落也是举族跟他迁移。
这回西突厥一家出兵就超过二十万,而且俱是各部精锐,甲骑俱装的铁骑就有五万以上,实力非常强大,加上都蓝手下的十几万精骑。声势不在开皇三年时突厥三大可汗连兵四十万南下的那次之下。
韩世谔闻言,他的嘴角下意识的勾了勾,也是写道:看来这回突厥是拼了老本了,将他们仅剩的精锐全部出动,目的绝不只是染干,而是要跟我大隋决战,既然如此,北部边境现在是不是要进入全面动员状态了?
韩僧寿将案上的油灯,拿了过来,把前面已经写满了一页的纸放在灯上烧掉,直到这张上好的宣纸变成了片片黑絮,灰飞烟灭后。他才继续在新的一张纸上写道:小四!如今北部边境,现在没有接到动员的命令,陛下和几位大人,已经计划好了,现在不能提前大举征兵,让突厥人听到风声。
韩世谔的眉头一皱,也是换了张纸写道:二叔!可是突厥的四十万大军一旦集结,我军到时候再想征调各地的府兵就晚了。
韩僧寿的表情愈发地冷峻,又是写道:这也是陛下他们的有意为之,并州是******进入中原的咽喉要地,这里的守备绝对不能放松,汉王杨谅这次听说有征伐高句丽的机会,一定会跟蜀王杨秀一样,上赶着想要建功立业,所以他这次一定把王府卫队的三万精骑都调了出来,跟他一起带到涿郡。
韩世谔当下默然,他知道现在除了秦王杨俊已经命在旦夕,失去了争储的资格外,杨广,杨秀和杨谅这三位亲王,都已经瞄上了东宫的位子,杨秀在宁州征伐搞砸了,这回杨谅的机会来了,又被陛下御口钦点为行军元帅,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
韩僧寿沉吟了一会儿,又是写道:蜀王杨秀因为上次在宁州的糟糕表现,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夺储的资格,汉王为人冲动,轻浮,年纪又是最轻,不足为虑,倒是晋王,一直不动如山。
他不提掌兵出征的事,却在私下里开始和大批的关陇将领们交好,如杨素,宇文述,于仲文,郭衍,这样的重臣大将,都已经是他的人了。
现在太子一党担心的,应该是在接下来的大战突厥中,晋王殿下挂帅出征,再度立功,这样一来以灭南陈,平突厥的丰功伟绩,加上在文臣中的人望,晋王的声势就会盖过太子,那太子的东宫之位就真的非常危险了。
韩世谔微微一笑:在纸上写道:突厥那里的情况,陛下他们难道真的稳如泰山,突厥如此规模的大军集结,他们也不调兵应对?
韩僧寿想了想正色写道:其实是外松内紧,留在京中的越国公和高仆射,在此事上一直在保持联系,并州一带边关的守将、代州刺史杨义臣、朔州刺史李景、还有你爹凉洲总管韩擒虎,都已经增派了援军,暗中命其作好战备,以这四洲的坚固城防,加上他们也都是名将,当不至于出事。
至于关中和陇右一带,各地虽然没有发出集结调兵的号令,但是来自中原的大量粮草,已经开始通过渭水运往关中,再将关中永济仓中的粮草向陇西一带转运。
(本章完)
第316章 叔侄密议二()
小四!你应该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关中陇西一带历来是精兵锐卒的产地,各州郡御马监中的战马也高达十万匹以上,武库中军械精良,只要敌军来袭,随时可以武装出二十万以上的虎狼之师投入作战,所以并不用太担心。
韩世谔闻言摇了摇头:只是这样一来,自保有余,想要全力反击突厥,兵力还是不足,如果是与突厥的全面决战,至少兵力不能在平定南陈之下,而且是要以骑兵为主,这种大战是倾国力决战,没你说的这么轻松的。
······
写到这里时,韩僧寿对韩世谔说道:“小四!好好干,这次征高句丽结束后,很快就要大战突厥了,到时候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的…。”
韩世谔点了点头,向着韩僧寿正式行了个礼,拜道:“那就一切拜托二叔了…。”
从韩僧寿的府中,回来之后,韩世谔就在房中来回踱步,此时他的思绪如潮,一阵阵地汹涌澎湃,今天二叔跟自己说了这么多以前一直没有透露的秘辛,看来朝中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要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隋文帝杨坚对太子的不满是写得明明白白的,之所以迟迟没有废太子杨勇,完全就是因为高熲的坚决反对,以前因为高熲在军国大事上的不可替代,加上关陇军功集团,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高熲这一边,因此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也是无法强行做决定,废立之事,从开皇十三年开始,一直拖到今天,也没有成行。
可是这一年多来风云突变,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越国公杨素彻底倒向了晋王杨广,站在了杨广的一边,甚至还带动了一大批关陇贵族从太子阵营中倒戈,两大巨头的反目成仇,在这件事上,韩世谔想来真是感慨万千。
但韩世谔马上就意识到,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隋文帝杨坚今天针对高颖在先,又派了汉王杨谅亲自领军出征在后,又以周法尚这样的大将相随,显然已经开始想要架空高熲,以前的那种信任与重托,不复存在。
所以这次讨伐高句丽,如果打胜,一定会增加杨谅的砝码,没准象王世积这样的墙头草会倒向汉王杨谅,进一步弱化太子集团的实力,但是当他想到隋文帝杨坚,斩杀虞庆则时的冷血无情,还有那天当堂威逼高熲挂帅,领军出征时的那种帝王气度,心中一下子雪亮,这次的征伐,只怕隋文帝杨坚想打的并不是高句丽,而是要针对高熲。
高颖作为大隋建立以来,实际的全军主帅,那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头,以及在军中的威望,如果高熲这回无功而返,势必会让一直以来靠着一次次的战事,而赏功封爵的关陇贵族们心生不满。
这些大将们的立身之道,就是不断地征战,不断地胜利,不断地得功赏爵,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高熲深谙此道,一场场的军事胜利的背后,是关陇军功集团的兴旺发达,而这种利益的交换,也是高熲能控制诸多关陇将领,进而威逼杨坚,使其不能动摇太子之位的源动力所在。
可是这一回,征伐高句丽看起来,必定是无功而返了,那种二十年来积累的只要高大帅一出马,兄弟们都能有肉吃,有汤喝的思维定式也将被打破,紧接着,会有更多对高熲不满的人从关陇集团中动摇,不说转投杨素,至少也不会在夺储之争时那么坚定地支持高熲了,失去了这一支持的高熲,就失去了跟杨坚叫板的筹码,罢相之曰,为时不远。
韩世谔的眼前,又是浮现出杨素那张威严又阴沉的脸,这回他的手也伸到了周法尚的头上,他更是派了其侄sie封伦。
如果周法尚奇袭平壤成功,自然会感激越国公杨素,就算失败,也会恨上高熲,不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考虑到他现在作为南朝降将顶梁柱的地位,也许这个微妙的变化会影响将来整个天下的大势。
韩世谔的眼中精芒一闪,这一刻,他作出了决定,保住自己跟自己的兄弟们。
两天之后,兵部就给韩世谔下了文,派给他五千名关中精锐骑兵,以及粮草及器械等。
五千名精锐关中骑兵,本来是不算少了,可是对于高句丽这样,可能面对大战役的环境来说,即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不过,韩世谔可没打算将就过了,这五千骑兵,他要亲自到军队里去挑选,务必要精益求精。
于是韩世谔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和杨明度一起在镇戍长安的府兵当中,捡好的仔细挑了一阵,几天下来,韩世谔十分苛刻的,挑选了五千名精锐越骑,让许多十五卫的将领,都狠狠的肉疼了一阵,只把他们军中最牛x的一批军人都给挑走了。
这些天下来,韩世谔都十分忙碌,奔波于长安城外的军营和左侯卫营地,以及兵部阁部这些地方,也没了什么时间来陪王洛琴。
终于已经准备妥当了,这一天,韩世谔独自一人,来到了停放兵器铠甲的甲武械房里,取来了油、水和布巾等物,将铠甲兵器马鞍弓箭等物取出来,独自坐在房中细心的擦拭。
这些武具,都异常的珍贵,平常练习韩世谔都不会拿出来用的,如今这铠甲,还是第一次参选给事营都尉成功时,隋文帝杨坚亲自赐予的黄金明光甲,虽然韩世谔在左侯卫军队里,高居要职弄一副好铠甲并不困难,可是一般的所谓“好铠甲”,也难以和御贡的极品黄金甲相比。
尤其是弓箭,长槊、这些东西,如今韩世谔使用起来,也是更加的方便,而且准确度大大提升。
这些东西都被韩世谔,给擦拭得相当仔细认真,而且一点也不嫌烦更不愿意假手他人。
因为对一名上阵搏杀的军人来说,兵器铠甲战马这些东西,就是与自己的性命息息相关的。
现在,韩世谔有点期待早日离开长安,赶往高句丽奔赴沙场了,诚然长安是个温柔乡安乐窝,中原内地繁花似锦国泰民安,至从从宁州奉旨回京之后,接二连三发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大事。几经沉浮,身边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有的人发达了,有的人万劫不复。
看多了悲欢离合,厌倦了勾心斗角,韩世谔反而觉得军营里沙场上,简简单单的男儿热血烈马长枪,要来得爽快舒服得多!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一名亲卫在外面低声道:“少主,有客来访…。”
(本章完)
第317章 后脉()
韩世谔闻言,他的手也是停顿了一下,有些不耐烦说道:“我不是说了,今日我谁都不见吗?为何还来打扰我…。”
那亲卫闻言,急忙说道:“少主恕罪,我本也不敢来打扰的,可是来的人,是琴儿姑娘…。”
韩世谔怔了一怔,又是问道:“琴儿?她来干嘛?罢了!你将她请到这里来好了…。”
“诺…!”
韩世谔依旧坐在小屋里,擦拭兵器甲械,心中寻思道:我就要走了,琴儿应该是来与我道别的吧!唉!本来不想离别之时与她,难舍难分儿女情长,因此而特意避着她,没成想她还是过来了,罢了,来了就来了吧!毕竟,下一次见面又不知道是何时何地了。
少时过后,王洛琴就过来了,只见她站在门口轻声的唤道:“公子…!”
韩世谔闻言,呵呵的笑道:“怎么了,进来呀!好像一下跟我生疏了许多似的,以往,你可没这么客气…。”
王洛琴也是微微一笑,就走了进来,在他身边坐下,一起静默无语的看着他擦拭手中的黑色马槊。
“公子!让琴儿来帮你吧…。”王洛琴说着说着,就伸手来接韩世谔手中的抹布。
韩世谔见此情形,也是说道:“不用!这种事情,我从不假手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