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末当土匪-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华庆听了冷哼两声,手一挥后,就准备出去。而那站立在两旁的东北军士兵,此刻已经拿起来手指粗厚的长鞭,等孔华庆一转生,就毫不犹豫的一鞭子抽了上去。

一声大大叫喊声马上就从那个满清官员口中喊出。

而还没有等到第二鞭子抽出去的时候,那个满清官员却是头一歪,晕了过去。孔华庆摇摇头,走出了这一间屋子,而他身后的那东北军士兵是直接给那已经晕了过去的满清官员浇了冷水后,又是一鞭子继续的抽着。于是,这断断续续的叫喊声就不断的传进孔华庆以及其他被抓进来的满清官员的耳朵里。

……当孔华庆走进了第六个房间的时候,还没有等孔华庆开口说,那个满清官员倒是自己先开了口:“我说,我什么都说,求你们了,不要打我,不要打我的脸!”

孔华庆心中一阵暗喜,知道,自己的恐吓手段是起了作用了,虽然说东北军并没有虐待俘虏的习惯,但是,为了慈禧的下落,孔华庆可不在乎这么多。就算是那个军情局的随军挂名参谋报告到了陈冬生面前,孔华庆也有充足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大人,将军,我说,我什么都说,那老佛……哦,。不,是慈禧,他现在和光绪皇帝此刻还在这宅子里。”

孔华庆一听,有点郁闷了,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单单搜索了金华镇内的其他地方,而这被临时征用作为临时指挥部的地方呢?于是问道:“那他们在那里,我们怎么没有找到他们”

“他们就在后院的那个枯井下。”

孔华庆一听,直接叫人道:“去后院看下,另外把整个宅院都封锁起来,不能然一个人出去或者进来。”

第三卷《腾飞》 第五十三章 慈禧和光绪

当孔华庆亲自带着人到达后院的那个枯井并派了人去一搜索,果然,那个人并没有说谎,看来孔华庆的杀鸡儆猴还是有点效果的。

不用几分钟,派下起的几个东北军士兵就把几个人给抓了出来,一个满脸黄泥的老太婆,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还有一个老头,一共三个人,弄的孔华庆很不明白,那枯井也就这么大,他们三个人是怎么藏的下去的,难道是人压着人。

孔华庆一看这几个人,就已经明白,他们就是让自己连续狂奔几天追击并且还在金华镇内寻找了一夜外加一个上午的慈禧等人。不用孔华庆问话,旁边就已经有人对着那几人指正道:“这就是老佛爷,这是皇上,这是李公公!”

说话是袁世凯,此时的他丝毫没有一点点叛主的羞愧之色,而是还面色带着些许的兴奋,也许,他以为,抓住了慈禧,也少不了他那份功劳。

在抓住了慈禧后,事情就变的极为简单了。孔华庆在向北京城外的李伟派去了喜报后,也给第三骑兵师派去了消息,并且,让他们来增援自己。

毕竟,现在的第二骑兵师一共也只有一万人多一点,但是,需要看守的禁卫新军人数却超过了两万多人,虽然说有着袁金城的心腹手下以及袁世凯地心腹手下。但是他们加起来也就几千人而已,而且,孔华庆对于禁卫新军的士兵的战斗力很抱有怀疑

这让袁世凯多多少少有点郁闷。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地这支禁卫新军而感到自豪的,并且对于禁卫新军的战斗力也都感到满意。但是,任何一个人看到一支新编练的新军在还没有打过一场仗就已经投降的部队,都会有点鄙视,不是鄙视那些士兵,而是鄙视那些领军的人,而他袁世凯就是属于这样被鄙视的人。

为了防止禁卫新军地那些被封锁在驻地里地士兵发生异动。孔华庆可以说做的很小心。除了封锁了驻地以外,并且收缴了他们的所有武器,并且,在禁卫新军第二镇的驻地外面,孔华庆还把原本属于禁卫新军的火炮也给弄了起来,炮口就直对着第二镇的营地,而且还有超过四千人的部队在看守。

而在其他的两个驻点,禁卫新军第一镇右协。以及左协。这两个就比较简单,右协地因为在第二骑兵师到来之前就已经被袁金城彻底的控制了起来。虽然说那些普通士兵还不知道什么回事,但是那些军官将领们都是服从于袁金城地,不服从他的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见了阎王爷去了。而左协的话,就更加简单了,这个协可以说是属于袁世凯的私人亲兵部队,其中的大小将领,不管是那一个。都是属于铁杆的袁世凯派人物。

所以。这两个协基本上都没有多少的问题,孔华庆也并没有说派多少部队看住他们。只是安排了少数人,在一些原本那些禁卫新军地高级将领地身边,传达自己的一些命令。

而更多地人,则是被孔华庆用来看守押送慈禧等人,在一抓到了慈禧后,孔华庆的第一感觉就是快点把这个可以带给自己天大的功劳,也可以让自己毁灭的麻烦快点送到北京城外去,只要交给了李伟以后,管他以后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和自己有关系了。

所以,当天下午,除了留下来看守禁卫新军的人外,其他的第二骑兵师的士兵全部快速度的撤离金华镇,毕竟,现在的孔华庆也不敢肯定,这些投诚于自己东北方面的禁卫新军什么时候又来个反叛。所以,孔华庆是带着约五千骑兵师,带上了在金华镇抓到的人,包括慈禧和光绪在内,全部快马飞奔,片刻也不停留,快速度的赶往北京城外的骑兵大本营的本部,在那里,超过了两万多的骑兵,如果加上孔华庆现在的五千的话,那将会达到两万五千人,孔华庆很明白,只要自己到达那里,那么,往后就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

因为,现在的中国大地上,除了那支已经被东北军的消灭的八万多淮军,以及那支袁世凯的禁卫新军外,就再也没有什么部队能够给这支骑兵带来什么威胁,北京城内的数十万清军不行,其他各地方的绿营兵力也同样不行。当然,还有一支,那就是在山东的李鸿章的新编淮军,但是,他们现在还在山东呢,等他们赶来的时候,自己东北军的主力部队就早都赶到了。

骑兵在全速度的奔驰下,仅仅一百多里,没有多久,孔华庆他们就已经赶回了北京城外,毕竟,他们回去的时候不是昨天追击的时候,还要四下派人寻找,并不能说全力飞驰,何况,还是大晚上。所以,昨天才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才赶到金华镇。而回去,则是什么都不用考虑了,直接快马飞骑就是了。

孔华庆一到达北京城外东北军临时骑兵集团军的军部驻地后,马上就把那些人带上去见李伟去了。

“军座!第二骑兵师已经完全任务,向军座回报!”孔华庆见到李伟后,一个标准的东北军敬礼后快速的说道。

李伟走到孔华庆身旁,说道:“孔上校,做的不错,我一定会向王爷禀明你的功劳,他日,准将指日可待!”

的确,谁也不能够忽略孔华庆抓住慈禧等人的功劳,李伟不能,陈冬生也不能,而李伟想的是,王爷也同样不能忽略自己的功劳,看上,少将也是指日可待了。

“走,带着我看看那人去!”李伟还真的有点好奇,这皇帝和那比皇帝还要牛逼的慈禧到底长的啥样,毕竟,以前的李伟也就是一个小土匪,如果不是说靠着一点点的聪明劲和陈冬生的快速崛起太快找不到其他合格的将领,他李伟也不可能当上一个指挥者四万多人的集团军部队,虽然是临时的。

但是,很让李伟失望的是,那两个让自己和孔华庆以及王爷等人那么紧张在乎的人,这个是却只是精神萎缩,什么话都不说。

“他们自从被抓到后,开始还叫骂几声,但是没有人理了,也就知趣不在叫骂,到了后更是什么话都不说了!”孔华庆在一边解释到。

李伟一听,也并不在意,对着那慈禧和光绪说道:“你们也不用说,我也没有兴趣听,如果想说的话向我们王爷说去。哈哈!!”

李伟那露出了平时并没有的笑意,的确,侮辱一个在前几天还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心情的确会很不错!

在抓到了慈禧等人后,李伟也并没有什么动作,没有说让让慈禧喊话让北京城里面的人投降啊什么的,在他看来,这北京城拿下来是迟早的事情,用不着那么麻烦,何况,攻城不属于自己的任务,就算是攻下城了,自己也不可能把全部骑兵派进城里去控制局势,那样的话,对于骑兵来说,是一个很不值得的事情。那种事情只能交给步兵去做。而他李伟要做的就是,把这北京城围严实了就行。

东北军的步兵部队中,最先赶到了依旧是东北军的王牌部队,第一军中的第一师,他们一到后,也并没有立刻展开攻击,而是继续等待后续的部队,毕竟,步兵的连续行军几百里,消耗的体力太大。

而在第一师赶到后的第二天,又有了三个师赶到了北京城外,而陈光伟也陪同着陈冬生,欧阳天以及一大票的东北军总指挥部的参谋人员一同赶到了北京城。

这个时候,北京城外已经集中了超过十万的东北军部队,其中,有七万多的步兵部队,另外,第三骑兵师也已经赶回北京城外,而第二骑兵师的一部份部队此刻正在金华镇做着禁卫新军的收编工作,这个时候,东北军需要用到的兵力会很多,所以,陈冬生在得到了李伟的战报后,就立马回复,收编禁卫新军,毕竟,这还是一支没有打过仗的部队,何况,现在他们效忠的主子都已经落在了自己的手里。收编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同样的,在山海关向东北军投效的那四万多淮军部队,现在也正在被收编,不过,他们不会单独组成一个师团,而是打散拆分,补充到各个师团中去。

对于慈禧等人,陈冬生也和李伟他们一样,充满了兴趣。于是,在他到来的当天,就见了慈禧和光绪等人。

第三卷《腾飞》 第五十四章 北京城的陷落

当陈冬生见到慈禧和光绪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两个神情极度萎缩的人。当然,陈冬生对于慈禧这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不管她以后或将来做了什么事情。总之,现在的她在自己的手中,而且,陈冬生并没有打算做一个好人,现在等待慈禧将会是一个残忍的结局。

一挥手,就让那慈禧带下去,而那个慈禧突然间,双目精光大冒,对着陈冬生大声的大骂:“你这个乱成贼子,你……”还没有等她说第二句,在陈冬生的李俊就对着慈禧一个手刀砍在了后脖上,立马,她的身子就软了下来。后,上来了两个侍卫把那已经昏迷不醒慈禧立马拖了下去。

陈冬生在转头看着光绪,发现他对刚才的事情好像全部都不闻不见,看样子,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关系好像的确和历史书上说的一样,并不太好。不然,光绪就不会烟看着慈禧被李俊的手刀砍晕,而没有任何的反映。

相反,陈冬生还在光绪的眼中看到一丝的喜色。

陈冬生对着李俊说道:“给他松绑!”

李俊一听,在看看那光绪瘦弱的身子在看看陈冬生身旁站立的数位侍卫,当下也不在犹豫,上前去给那光绪松绑。

而后,陈冬生还给光绪叫上了杯茶道:“坐下谈吧!”

让陈冬生想不到地是。这个年轻的落魄皇帝竟然什么都不说,直接一屁股就落在了椅子上,拿起了茶就喝。

陈冬生看着光绪。发现这个才十六七岁的少年皇帝,此时已经不像是一个皇帝,现在地他身上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虽然也算整洁,但是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落魄。

那光绪喝了口茶后,抬起头,看着陈冬生。眼睛里很自然的就冒出了一种作为上位者特有的精光:“朕为什么会败。而且还败的如此之惨?”

陈冬生看着眼前的光绪,现在地他已经像是一个高位者了,恩,地确,这样的人才比较和陈冬生的胃口。

也喝了口茶后,陈冬生说道:“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很简单,我胜,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个世界。并且去适应了这个世界,并且。还改变了这个世界,以便让他更加的适合我。而你之所以败,这一个不能说是你错,是其他人的错!比方说,刚才的那位!”

光绪一听,苦笑了起来,后道:“假如在给我几年的时间。一定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结局。可惜!”

说完后地光绪神情间显示出了任何人都能看的明白地落寞。

但是。陈冬生却说道:“就算没有我,在给你十年的时间。还是没有用,我说过了,问题不在于你,而在于其他人,其他的绝大多数的人!”

“不,只要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大清重新强大起来的,我大清依旧是天下之主!”这个时候的光绪脸色已经变得发白。很显然,一个才十六七岁的少年就已经变成了亡国之君。虽然亡国地主要原因并不是他造成地,但是也同样不受,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好受。

看到光绪变成这的样子,陈冬生就已经知道,看来自己是没有办法改变他地看法,即使陈冬生的看法是对的,陈冬生后世的历史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光绪在亲政后,依旧没有办法掌握大权,朝廷中的大权已经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临朝亲政后,五十五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则权势依旧,裁决政事,一如既往。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利,国家重要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连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并规定:光绪每隔一日,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以致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头顶月亮去,饱受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示,名为皇帝,实为傀儡。(摘选百度百科)

这样的皇帝怎么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让满清重新强大起来呢?而最为能够体现的就是百日维新也称为戊戌变法,但是,因为光绪太过于急进,完全得不到其他的老旧固守之大臣的支持,从而仅仅维持了百日之久就已落下帷幕,甚至,弄的自己也被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从而被囚于瀛台。

甚至,他连自己最喜欢的女人珍妃都保护不了,一个连自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的男人,谈何立国为民。

“你做不到的,我可以做到!”陈冬生并没有继续理他的话,而是自顾自的说。

“为什么?”

“因为我现在拥有数十万的精锐之士,拥有东北三省数百万人的支持,并且,我盛京内有着亚洲规模最大,最为先进的武器制造局。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知道该怎么样去做才能够做好,并且,我下面的人也支持我!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

说完话后的陈冬生没有等待光绪的回答,而是自顾自的起身离去。只留下了光绪一人,在那里看着地板,脑袋里不知道想着什么东西。

时至又三天后,东北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齐聚北京城外,并且,东北军的重炮也大都赶到了。

但是,陈冬生并没有打算强攻,因为他找到光绪,表示,只要他愿意出面招降于天下人,他陈冬生就可以保住北京城内的数十万清军士兵的性命。当光绪看到了东北军那数百们的重炮以及数量多的数不清的迫击炮后,即使在无奈的他也不对北京城能守住而抱有希望。

即使北京城守住了,这大清也不是他的了,就算是笨蛋也知道,陈冬生是绝对不可能把光绪放回去的,即使不把光绪和慈禧一样的给杀了,也会囚禁一辈子。

光绪虽然对于陈冬生抱有很大的怨念,但是,有一点上,他还是听感激陈冬生的,因为,陈冬生在和光绪谈话过后,就把慈禧的人头给光绪送了过去。这可是极大的解了光绪的气,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的,所以,光绪一冲动之下,就写了个投降东北军的诏书,并且,还盖上了已经被东北军收缴到了陈冬生手中的玉玺大印。

而北京城内的那些人看到了东北军送来的光绪的招降诏书后,城内是一片哭声,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大清算是完了。

其实,就算是光绪不弄这些招降诏书,城内的清军们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不是什么粮食和兵器问题,而是城内的清军看着城外的东北军一天一天的增加,并且那些数不清的大炮一门一门在清军看的到,打不到的地方上竖立起来的时候,不管是那一个人,心情都好不到那里去。

而恭亲王正是这样,即使没有招降的诏书,他恭亲王也已经打算不战而降了。而有了那份光绪的亲笔诏书,连光明正大的理由都有了。

因为,如果不听从诏书的话,那他恭亲王就是不尊皇命,那就是不忠,所以,在光绪的招降诏书投了上去后,第二天,恭亲王就派出了打着白旗的谈判使者,当那个使者看到光绪的时候,自然是一阵痛哭流涕,然后,又拿着光绪的另一份给恭亲王的诏书回去了。

没有谈判,没有交接,那城内的数十万清军全部放下了武器,原本是平民的当天就回了平民,而那些绿营八旗的士兵们,全部出了北京城,到了城郊的一个地方,在这里,除了旗人对外,都要接受挑选,挑选出来的人都会经过训练以后作为新兵,重新编练成为东北军的新部队。

而那些旗人士兵,就更加简单了,直接看押。什么时候等天下太平了,也就是他们出来的日子了。

虽然光绪对于这样的处理方法很不满意,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被俘虏的皇帝,能说什么呢?

处理北京城的事务是很漫长的,陈冬生也没有打算一开始自己就要进城,对于他来说,北京城里的财物更加的有吸引力。

所以,北京城的封锁还在继续,随着城内的清军出城以后,换进去的就是东北军的三个步兵师团,整整五万多人,封锁了整个北京城。

然后下面的几个师长就按照着陈冬生的秘密指示,把城内的那些满人贵族,前满清大臣的家全部看守了起来,然后他们就是要等待着东北军商业局的财物人员到达后,一个个的炒家。

这一些在现代人看来是极为不人道的事情,在当时,却是极为普遍的事。

第三卷《腾飞》 第五十五章 南下的战略

对于北京城,陈冬生可没有什么好感,在前世的时候,陈冬生就是南方人的湖北人,对于北方那寒冷的天气,有着一种天生的抗拒感,而且,对于后世中北京的那种黄沙漫天的天色可是望而止步。

当他在东北的时候,那是没有办法,他的根基在东北,所以,即使陈冬生在想,也可能说一下子打到南方去,重新在南方建立基业。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先不说南方的人支不支持他,单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