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末当土匪-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慌慌张张作什么!”

“军座,有消息了,有消息了。”李俊快步的走至陈冬生的跟前,递给了陈冬生一份电报。

陈冬生接过李俊的电报一看,脸上的笑意马上就涌现而出。对着还在大口喘气的李俊说道:“走,和我一起上政务院。”此时,陈冬生连独自的抗议都顾不上了,手拿着电报就往政务院而去。

李俊给陈冬生的电报是什么呢?正式陈冬生日思夜想的韩章的消息。那份大大的电报纸上只有四个字:事成即归。

当陈冬生来到政务院的时候,刚好是午饭时间了,大多数人都已经出去,陈冬生也不客气,叫了人把郭丰台,沈重阳,欧阳天还有驻扎在盛京的第二师师长李立都给叫了来。

因为李俊那的电报是直接从电报房中那的原件,所以,欧阳天等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们急急忙忙的从家里,酒楼赶回来的路上,甚至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难道前线的部队溃败了,难道俄国的那个维奇诺夫。哈立瑟不顾信誉,挥军南下?

而当他们风风火火的赶回政务院的时候,却并没有发生他们想象中的事,而只是韩章的一封电报而已。但是同样的,这封电报的确有着让他们急忙赶回来的理由。

韩章一行,可以说关系到东北以后的生死存亡。而这次,韩章发来的电报已经很明确表明,就要成功了。

第二卷 展翅 第三十九章 韩章回来了

在通过了连续几次的电报联系后,东北已经和韩章基本上联系上,由于电报的局限性,所以,陈冬生也只能了解到事情的大概。

目前韩章已经和德国的驻华大使联系上了,对于东北的军购提议以及后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兴趣,为此,德国将派人随同韩章一同回东北,商讨进一步事宜。

而武器设备方面,花了大价钱从各国商人手中收购了一批设备,目前包括设备,武器等,都会在上海等地装船运往东北,甚至为了避免途中会受到北洋水师的阻拦,这些运货的商船都是请的外国商人的船只,挂的外国旗帜。

而得知了消息后的陈冬生,兴奋至于,马上给东北军各部下达了最新命令:第四师加大对朝鲜南部的淮军的攻击,防止淮军突袭朝鲜北部。第二师派出重兵在鸭绿江出海口的义洲-丹东一带驻扎,肃清地方,因为这次的装运的设备武器就打算在鸭绿江口卸下,后从陆路运往盛京。而同时为了满足船只的装卸问题,特地组织了民夫在短短的不到十天内就弄出了一个简易的码头,并且东北军后勤部组织了大量的民夫,运送马车,骡子等大批的运送工具。为了就是等待船到了,能把这些东北军急需的设备运往盛京。

在得到了韩章消息后的一个月以后,在鸭绿江口边上的临时构筑的简易码头--丹东码头终于迎来的他的客人,从南方回来的韩章一行人等。

从盛京特地跑来接韩章的李立和欧阳天一见到明显黑了许多,也老了许多的韩章就急忙问好。

“韩大哥一铝苦了,等回到盛京,我们一定好好的为你办一场接风酒席。”在丹东临时给韩章举办的接风酒席中,李立举着酒杯,给韩章敬了一杯后说道。

“李兄弟说的是那里话,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多说了,来干杯!”韩章哈哈的大笑,心里却已经恨不得马上赶回盛京。

他在初春时从盛京的时候,那雪还没有融化,而这几个月过去了,已经是夏天了,他才回到这东北来,想起那上海之行,韩章就忍不住感慨。

韩章等人伪装成为了普通商队,躲过了清军的封锁线一路南下,先是到天津,结果发现,那里并没有多少的外国人,而且那里是北洋的直属势力范围,为了安全,韩章等人在向陈冬生报告了行踪后就继续南下,前往上海,这个被这个时候的西方房成为远东之珠的城市。

可是到了上海后,虽然外国商人很多,但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的韩章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办法,在上海混了快半个月后也没有找上什么路子,不要说卖设备和各国使馆联系上,就是武器也没有买到手。就砸韩章绝望的愧对陈冬生之际,却时来运转,商队中的一个商人世家子弟在酒馆喝酒闹事后,惹到了外国人,而这个外国人是一个德国的武器商人:努克

了解情况后的韩章马上就找到了这个德国武器商人努克,并且说明了来意。而那个德国商人努克也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当看到了有一大份的银子在等着他的时候,马上就忘记了那个闹事的商人子弟,和韩章一本正经的谈起生意来。

本来手中就积压着大量武器卖不出去的那个德国商人努克和急需武器的韩章一拍即合,在商谈结束后,韩章就表示说要购买一些设备。而那个努克也是看在一大笔给付的好处费的份上,给韩章介绍了好几个外国商人,并不断在他们面前说:“这是一个有钱的东方人,而且还是一个大方的东方人。

就在事情很顺利的时候,却被清军发现了踪迹,当时,韩章等几个人就被扣押了起来,而那些商团的人也是见事如此,大多都是跑的没有人影了。但是商团的自己人不管韩章等人,而那个德国商人努克为了自己那即将赚到手的银子,奋力的解救韩章,可是当时的上海道台的也是和洋人打的交道有点多了,根本就不为所动。

所以,为了自己的银子,努克找上了租界里的德国大使馆,向德国大使馆说明了那个中国人的身份,并且有可能需要大量的武器军购的时候,那个德国大使一下就看到了未来德国在远东发展势力的最好途径。所以,由德国大使馆做证明:韩章是一个德国公民,同时有着德国国籍的双重国籍公民,就这样,在韩章还不知道德国在这世界的那一头的时候,他就被强加为了具有双重国籍的人。通过德国大使馆的施压,韩章终于被放了出来,而那个上海道台为了自己的官位,也极力的掩饰这件事。所以,到最后,是不了了之。

而那个驻华的德国大使克林德(真实历史人物提前出现)和韩章谈过后,马上就被韩章拿出来的那份陈冬生说写的计划书的内容给吸引了。

开矿山,可以只有设立工厂,允许修筑铁路,这一切,似乎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德国在远东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能打破这满清朝廷的贸易壁垒,使得德国的商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闷声赚大钱,克林德已经可以想象的出,当德国和这个远东的东北建立起实际的关系的时候,德国就能在远东站住脚,到时候,就有能力在远东和俄国,英国一教高下,而不是想现在这样,在远东的事物都要看着英国的脸色来办,这对于一个高贵的民族建立起来的德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忍受的事实。而却在欧洲大陆中,德国已经崛起,现在的德国需要更多的机会来体现他的强国地位。而不是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看着英国人的脸色办事。

所以,克林德当时组织了在远东了大批德国商人,为东北准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设备,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装船运往东北。而努克,也作为克林德的代表和其他的商人来到了东北。

事实上,努克并不是说为了克林德的代表的身份才来东北的,来的他就是为了钱,不但为了这些运送来的武器设备还没有付款的钱,他甚至很希望能拿下更多的订单,这样的话,供应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所要用到的武器弹药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他努克也就到了发大财的时候。以后回到柏林的时候,他努克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他手里掌握着高达十几万军队的武器采购订单。

幻想着的努克也跟着韩章一起来到了东北,一来到东北,在前往盛京的路上,努克是深深的感觉到了这东北的荒凉,现在的他已经怀疑,这个东北军的主人,他们说的陈冬生到底有没有能力支付这么大的一笔钱。

第二卷 展翅 第四十章 武器和设备

不过,在努克看到了盛京的时候,努克就已经不为先前路上的问题担心了,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盛京,可以说和之前的盛京有着天壤之别。

通过了这快半年的发展,此时的盛京已经成为了东北的一个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商业部大力推行的商业政策,为东北,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大量的新式工厂在商业部的支持下建立了起来,其中不但有东北军政府主导建立的一系列洋务工厂,更有原本的那些民间资本投资建立的工厂,这些工厂大多都建立在盛京的郊外,而盛京城内,就作为了一个生活区域,以及商业中心。从东北各地,甚至越过清军封锁线的关内而赶来的商人们,把盛京城呈现出一副繁华的景象。

而那些大量的新式工厂不但为东北各地提供了大量便宜使用的产品,而且还通过了关内的商人,辐射到关内的直隶,山西等地,甚至是江南一带。同样的,这些工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现在的东北中,土地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在工厂上班,同样可以获得不菲的酬劳,养活家人,完全不成问题。

由于工厂的快速集中建立,甚至导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东北军政府采取的扩荒分地措施,大部分的农民家中都有了一份土地,而由于中国人的一向来的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让他们离开土地走向工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在,从关内来到的无地农民比较多,一些人刚来到的人也愿意到工厂工作。加上东北军在朝鲜采取的掠夺人口的措施,在导致朝鲜北部人口大量下降的同时,也为东北的荒地上增加了不少的主人,而他们就是朝鲜人。同样的,也有部分的朝鲜人进到了工厂。

虽然目前的东北人口问题依旧严峻,但是依旧初步得到了解决,并在不断的完善中。

所以,通过了种种措施,盛京才在短短的半年内从一个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初步工业城市的雏形。

而当努克看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心中的担忧放下的同时,也对陈冬生这个人更加感兴趣起来,因为他已经了解到,这个城市在短短的半年内发展成为这样,完全可以说是陈冬生一个人的功劳。

对于传奇般的人物,努克总有着非常的好奇心。

=====================

“军座!冬生!”当韩章一回到盛京,就先到了陈冬生的府邸,当看到陈冬生的时候,看上去已经老了许多的韩章,表情有点不太自然。

“干爹,你终于回来了,路上可好!”陈冬生也是有点激动,不单单为了那随同韩章回来的武器设备,还带有着对韩章的关心。

现在的陈冬生已经越来越融入到这个世界中来了,一开始的时候,陈冬生就像在玩一个单机游戏,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失态过,但是现在,陈冬生已经把自己融入了这个世界中,开始为这个世界里面的变化所高兴,担心。

而韩章,这个在陈冬生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给予了陈冬生很大帮助的人,在陈冬生的心里,对于韩章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像是朋友,也像的朋友,虽然随着东北军的强大,崛起,而变的有些变质了,但是现在,陈冬生却找回了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对于韩章的感觉。

“恩,回来了。”

而后,韩章就和陈冬生独自两人进了书房,因为这个时候,感情只能表现一时,现在的陈冬生更想知道的是,韩章这次的出行,带给自己的能有什么。而韩章也有着许多的东西需要回报。

陈冬生的书房里。

说过贴己话后的韩章已经恢复了他的严肃神情,正色道:“军座,我这次带回来了价值约八百万两白银的武器和设备。一共有毛瑟步枪两万五千支和相配的每支步枪一百发子弹,(此毛瑟步枪在毛瑟公司在1871式的基础上改进型号,增加了弹仓供弹以及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新式毛瑟步枪,型号依旧为1871式,而此前的东北军从淮军手中抢来的毛瑟步枪多为旧式1871式毛瑟。),另外还有十门克虏伯公司的野战火炮以及相配的弹药。另外还有一些工业设备,其中有我们需要的成套的毛瑟步枪制造设备。这些设备虽然是旧的,但是还是可以用的。我们已经支付了我带去的前期款项四百万两银子。剩下的,将在交货之后在我们东北交付剩余款项。”说到这里,韩章看着陈冬生的脸色。

发现陈冬生的脸色已经变得有些泛红,的确,现在的陈冬生已经有兴奋的感觉,一年多来,吉林制造局加班加点,花费了银子无数也才只造出了几万条枪,而且都还是老式的步枪。花费的银子已经是上千万,而这一次,韩章带回来的毛瑟步枪不单单是价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东北军面临的巨大压力,急需枪支弹药,只要有了这批弹药的支持,马上就可以让新组建的第五师成军,这样的话,锦州一线的第一师就能得到增援,将极大的缓解第一师和骑兵师的压力。

而更重要的是,这是设备的到来,东北就有可能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而不是目前的那些看上去繁华,但对于军队的装备一点用处也没有的轻工民生工业。要想支撑军队的装备消耗,没有一个系统化的重工业体系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单靠外购的话,也只能维持一时,长时间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说有没有那么多的钱,单单是战争爆发的时候,人家到时候不卖了怎么办?

而如果有了自己的军工体系的话,受制他人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陈冬生一再强调军工体系的重要性的原因。何况,这东北,有着大量的煤炭,钢铁以及其他的金属资源,对于发展重工业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虽然陈冬生并不清楚东北到底那里有这些资源,但是以前的他确实知道,东北从建国前就一直成为了中国的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而现在如果不在东北利用这些有效资源的话,连陈冬生都不能原谅自己。

“军座,军座……”看到已经陷入到幻想当中陈冬生完全听不到自己说话,韩章不由得再次提高声音叫了起来:“军座。”

“哦,刚才想事情,恩,还有那方面的事!”陈冬生显然是太过于兴奋了,以至于在韩章的面前流露出了那种很久以前才会有的表情。

“我在上海的时候,已经联络上了德国大使克林德,和他交谈了一次,我按照你当初给我的说法和他说了一下,并把你的把个计划书也给他看了,而他表示对我们东北很感兴趣,而且这次还派了他的一个代表来东北和您举行详细的会谈,对了,那的代表就是卖给我们武器的德国商人:努克。”刚说完的欧阳天就听的陈冬生说道。

“那就快点就那个努克的德国人来见我。”现在的陈冬生已经有点意外了,之前的韩章并没有在电报上说明他已经和德国大使联络上了,而陈冬生也没有想到韩章会和德国大使接触上,这实在是太意外了。

现在的陈冬生已经开始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解释:关于枪支成本问题,不完全资料显示,清末时期国内枪支造价17两,外国的约为11两,加上运费和其他,估计在15两以下,但在本书前面部分中,有所夸大。后文中吉林制造局所造的枪支成本包含了高价购买钢材等原料的费用,以及为了提高产量所花费的大量银子,一支枪支折合的话约为100两银子左右。而这次的购买的枪支价格将高出市价很多,具体原因各位可以自己想想,所以购买武器枪支花费巨大。另外,本书中的吉林制造局的生产能力有所夸大,事实上,连江南制造局在这个时期的年生产枪支也就几千支左右,后文中将不对这个时期的生产能力是否过高而解释。附:百度百科资料,到20世纪末;江南制造总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

第二卷 展翅 第四十一章 别无选择

“尊敬的司令阁下,在下努克代表克林德先生至于真诚的问候!”让陈冬生很意外的是,刚见到努克,这家伙就操着一口熟练无比的汉语在问候,而且说的很是正宗的官话。

努克让陈冬生意外了,而陈冬生则更让努克意外,原本以为这东北的实际主人不是一个老头子也应该是一个中年人了。

而此时努克看到的陈冬生确实一个穿着新式烫的笔直的军装,留着寸许的头发,脸庞刚毅的年轻人,看样子绝对不超过三十岁。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的话,无论努克怎么想象,都不可能想象的出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把偌大的东北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并且建立了一支数十万人军队。还是一个能带给自己发财机会的人。

“看来阁下的汉语说的不错。”

“司令阁下见笑了,我在远东已经待了将近十年,会说汉语是很正常的,倒是司令阁下让我惊叹啊!”努克平复了自己的心情,重新回到了一个商人应该有的反应中来。

当陈冬生看了克林德让努克转交的信后,脸色不由的也好了起来,在克林德的信中说,他有意为东北和德国能有进一步的联系而努力。

未来的希望似乎就在不远处,陈冬生反复看了那写着蹩脚的汉字的信纸后,对着努克说道:“努克先生既然是克林德的代表,那么就好好的参观下盛京吧!”

见过努克后,陈冬生在第二天,在一次的召开了核心会议,并把德国克林德的意愿也跟下面的各位下属说了。

“军座,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得到德国的支持的话,我们面对清廷将有更大的胜算。”欧阳天一听德国有意和东北进一步联络的时候,就表示了支持。

“不,欧阳参谋长,德国为什么要帮助我们,请诸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和清廷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他会站在那一边,还有,其他洋人的反应呢?请各位不要忘记太平天国的下场。”

沈重阳已经越来越适合作为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商人,自从他被陈冬生用半强办压迫的方式弄去当这个商业部部长后,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而到了后来,他就像如鱼得水,在商业部里做的风生水起,毕竟,作为一个商人来说,沈重阳已经可以算作非常成功了,而现在,他支持的东北的洋务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有了困难难也就有了挑战,这段时间里,沈重阳也是阅尽古今中外了,为了更好的办好洋务,他可是花了大功夫去了解西方各国各个方面的事物,特别是工业经济这一方面,当然他也注意到了西方国家的强悍军事力量,以及他们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