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8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政治保卫局和国家警察之间的关系是有些微妙的。尽管双方到目前为止都算是合作愉快,但是有针对性的调查“奸细”,搞不好会引起国家警察高层的反弹――已经有不少元老认为政保局的手伸得太长了。

    虽然指示要秘密调查,也得首先得到国家警察高层的谅解才行。换句话说,得拿出过他们内部有奸细的过硬证据来。

    周伯韬拿起放在桌子上的李永薰的案卷,的确,李永薰是有问题的,但是仅仅有问题并不能证明她有罪。

    李永薰被发现有问题是因为有治安积极分子向警察局报告政治说东门市某条街道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

    原本警察局以为这不过又是几个妄图到临高来发财的窃贼之类的人物留下的――他们经常会使用符号来传递信息。就派了一个熟悉江湖春典的警官去调查。

    但是负责调查的警官去了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些符号,抄录回来之后,治安处所有有江湖经验,通晓各种春典的警察都被叫来识别,甚至还提来劳改营里的几个积年老贼来识别,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这条线索就转到了政治保卫局。政治保卫局派人去暗中调查之后发觉暗号更新了,判定有人在这里用暗号联络,于是对面的店铺二楼设下了监视哨,秘密监控这个地点。未完待续。。

三百四十七节 刘富卿() 
监控没多久他们就发现,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在这里留了暗号。令跟踪人员吃惊的是,年轻的女人最后竟然进了国家警察总部的大门。

    很快,详细的调查结果就出来的,她是国家警察户籍处的一名女警官:国家警察见习指挥员李永薰。

    这个结果让经办的侦察员大吃一惊。很显然,这件案子内中大有文章。随后在政治保卫局的档案库中,侦察员发现这个李永薰还是个“控制使用人员”,进一步使得她的嫌疑增加。

    侦察员一面向上级汇报,一面派出更多的监视人员对暗号周边一公里范围内进行布控,看有无其他人员在这里留暗号进行联络。

    但是,随后的日子里,这种联络竟然完全断绝了。没有任何人再去那里联系。不仅没有其他人,连李永薰也不再去了。

    侦察员在取得周伯韬的批准之后,向国家警察的总务九课发出了协助调查申请,要求正式对李永薰进行调查和监控,

    周伯韬摇了摇铃铛+顶+点+小说+,他的秘书出现在门口,身体站得笔直。

    “刘富卿同志来了吗?”

    “他已经在外面等候了。”

    “请他进来。”

    片刻,门口出现了一个半老头子,他的头发已经半秃,额头和眼角满是皱纹,一双小眼睛眯缝着,不时眨巴一下。政治保卫局的黑色制服,皱巴巴的穿在他身上显得窝窝囊囊,一副猥琐的模样。

    有气无力的报告之后。周伯韬请他坐下。

    “怎么样,海路还顺利吗?”

    “托首长您的福,一切顺利。”刘富卿眨巴着小眼睛。笑眯眯的说道。他的话和他这个人一样一点也没有政治保卫局的“范”。

    “你在济州岛工作了多长时间?”

    刘富卿不知道首长为什么这么问,自从被指派担任政治保卫局特派员去济州岛上任已经三年了。虽然这次回来是正常的任满回总局等候新分派,但是一回来就受到处级上官的召见,必是有什么重要的差遣。

    这个前南京刑部书办老于世故,祖传的精明能干。知道又有升官的机会来了,赶紧立正说道:“报告首长:卑职在济州岛担任政治保卫特派员工作,前后一共三年时间。这次是任满之后回来述职。”

    “不要卑职卑职的。咱们元老院不兴这个。都是同志嘛。你坐下,坐下”周伯韬说着拿出一支雪茄递给他,“你的材料我看过了。不愧是公门中的老人,精细能干。”

    刘富卿受宠若惊的接过雪茄,这种红色箍圈的雪茄是元老特供的,一般归化民抽不起也买不到:“都是首长们领导有方……”

    他不说哪几位首长。防着周伯韬“吃味”。其次首长们之间难保没有什么芥蒂。马屁还是不要拍得太结实为好。

    “门面话就不要说了。现在有个案子。”周伯韬自己点着了雪茄,“你的材料里有参与破获济州岛315反革命案件事迹――比较有经验,所以我打算把这个案子交给你。”

    “多谢首长信任!”刘富卿大喜,然而又是一阵后怕。周首长特意提了315案,那可是被定性为“反革命案”的案子,要放在大明,就是“谋逆”诛九族的滔天重案!

    自己当初在济州岛办理315案,破案之后不但得了“局长奖”。还晋升一级军衔。这次回临高,周首长又特意点自己名出来办案――这是要青云直上的节奏!

    刘富卿虽然并非海南岛上各衙门出身。但是因为当过书办的关系,在元老院的政务体系里属于“留用派”。这派人马出自各个大明衙门里的官员、书办和衙役。因为主动投靠或者掌握某一门专业技术为政务系统所接纳。

    但是,他们的出身注定了不被元老院所信任,刘富卿知道首长们最信任的是芳草地出身的归化民,其次是从归化民中提拔出来得受过元老院大恩的“赤贫户”。

    刘富卿好歹是“罪囚来投”,也算是“受过大恩”,但是他很清楚元老们对胥吏的不信任感,以这个出身想要元老院统治下飞黄腾达颇有难度。他也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再要跟着年轻人学碰脚跟敬礼“为元老院服务”之类的调调他已经学不来。只有多破几个案子才是正经。

    “你是我们保卫局的老人……”周伯韬说着吐出一个眼圈,看见眼前的刘富卿的烟瘾有点勾上来得意思,他笑了笑,“你也抽嘛。”说着把雪茄刀递给他

    “是,是。”刘富卿欠了欠身子拿起雪茄,小心的学着周伯韬的样子切了口子,正在满身摸火柴,周伯韬把台式打火机递到他的面前,啪得点着了火。

    刘富卿受宠若惊,一迭声的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就着火焰深深了吸了一口。

    “你也是老公门中人,我相信大明公门里的人玩得东西逃不过你的法眼。”

    “首长过奖了。”刘富卿多年的老公事,一听就知道这案子必然牵扯到大明朝廷。他投髡多年,知道澳洲人虽然蜗居这小小的海南岛埋头种田,动得“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

    如今他见首长正儿八经的提起,当即毫不含糊的表态自己会竭尽全力的办好首长交代的案子。

    “这是案卷。”周伯韬将文件盒递给他,“这件案子很可能牵扯到锦衣卫。”他说着注意了下刘富卿的反应。

    刘富卿没有太过惊讶:“这也是应有之义。原本锦衣卫就有打探边事的职责。”

    “你对锦衣卫熟悉吗?”

    “我从前在南京刑部当差,和锦衣卫是打过交道的。”刘富卿缓缓说道,“天启年间那是东厂的好日子,出来办事的番子很多――大多是锦衣卫的人,有过些接触,略知一二。”

    “锦衣卫有自己的联络暗记吗?”

    “有得。”刘富卿毫不犹豫的说道。

    “你懂里面的花样吗?”

    刘富卿遗憾的摇摇头:“这是他们的秘密,别说我这个外人了,一般的锦衣卫军户也不知道,非得是掌侦缉的官校才知道。”

    周伯韬并没有觉得太意外,要是人人都知道,那么保卫局也早就知道了。他向刘富卿大概的介绍了案子,然后说道:

    “赵副局长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把潜伏在重要机关里的奸细挖出来。这个案子我不给你时限。”

    “是,我完全明白。”

    “我现在任命你为太阳伞专案组的组长,专门侦办此案!”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副组长――柯云。柯云作为李永薰的“监控人”,对她个人和生活的轨迹非常熟悉,担任这个副组长十分合适。

    刘富卿受宠若惊的带着案卷出了周伯韬的办公室。他只觉得手中的卷宗有千钧重,这可不是几页纸,是他自己和子子孙孙的前程!

    但是,万一搞砸了,这也是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手铐脚镣!

    一想到这里,他的手又不由得颤抖起来。

    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中刘富卿来到了专案组的办公室,柯云还没有来,他一个人开始先研究手头的资料。

    除了周伯韬交给他的材料之外,档案室又陆续送来了更多的材料:卷宗里大致包含了二部分材料:在雨伞专案中破获的南无量教人员潜入案和李永薰的材料。

    刘富卿仔细的阅读了全部材料,作为一个前刑部书办,读案卷是基本功。有经验的书办,用不着见犯人、证人和主审官员,就能从案卷里大概知道这个案子的真实案情,有无冤枉和舞弊,审讯官员在审讯和量刑中有无失当。当然,书办有这个本事可不是为了司法公正,主要是作为一种营收的门道。

    很显然,雨伞专案没什么油水,这些人都小角色,连教门的高层都算不上,尽管被反复严审,却供不出什么重要线索。除了证明有熟悉本地和元老院政务情况的奸细存在之外别无用处。

    如果说有突破口的话,李永薰倒的确是一个。直接把她抓起来讯问应该能得到一些重要线索,但是这有违“放长线钓大鱼”的指示,刘富卿觉得,李永薰就算是锦衣卫的人,也不会是什么大鱼。再者有一点也可以大概排除她的可能性:李永薰是被抓捕到临高的,并非主动投奔。要说这全是锦衣卫一手策划安排,这也是实在太巧妙了。再者锦衣卫又如何保证李永薰被抓到临高之后会进入国家警察而不是直接灭口呢?

    那么线索到底在哪里呢?刘富卿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从李永薰周边的社会关系查起。根据报告,李永薰是从一个多月前开始举止不正常,在墙壁上涂抹暗记的,那么分析这个时间点前后她的活动和周围出现的人,大概就能知道哪些人可能有问题。

    李永薰然是一个“控制使用对象”,对她的监控应该是非常全面的,只要柯云一来,让她来全面分析一下有关监控材料,刘富卿有把握能够找到有用的蛛丝马迹。未完待续。。

三百四十八节 黄掌柜() 
“喔喔喔……”

    随着高亢的鸡鸣声,南宝镇,这个因为矿业和黎区贸易兴旺起来的临高县汉区最南端的小镇开始渐渐醒来。+顶+点+小+说++烟囱里飘散出白色的炊烟。小铺子已经卸下门板开始作早市的准备工作。夜间执勤的国民军士兵揉着通红的眼睛,从瞭望塔上下来。

    执勤的国民军军官值班室里出来,手里拿着钥匙,一边打哈欠一边打开镇口的栅栏门,这里紧挨着黎区,距离最近的黎寨还不到二公里。海南岛上的汉黎矛盾在明代是非常尖锐的。临高这样的岛上的农业大县,历来就是汉黎争地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明代的几次黎民大暴动基本都发生在琼北地区。

    虽然黎苗事务办公室认为在经过贸易、传教和文教卫渗透三管齐下之后本地黎民再发生暴动骚乱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得。毕竟他们对黎区的掌握度还很弱,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而南宝不但是黎区贸易的窗口,还有重要的南宝煤矿,虽然这里的煤矿质量不高,但是这里提供的褐煤、石料和粘土在农业和建筑业上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所以琼北治安战结束之后,军务总管庭就在这里派驻国民军的一个排,保持着较高的警戒水准。

    随着镇门打开,一些赶着去上早班的矿工们和去往黎区的小贩陆续出门,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司马求道披着一件打着补丁的襽裳从两张桌子拼起来的床上爬了起来,天色已经发白。时间已经不早了,他得赶紧穿上衣服,不然楼上住着的姑娘们就没法下来做早饭了。

    他住得地方,是一座沿街的二层楼房,这房子是合作社在在南宝盖得许多“铺面房”之一。不过合作社显然高估了南宝的发展潜力。南宝矿业公司成立之后本地一度十分兴旺,但是随着鸿基和琼山的煤炭通过海运开始源源不断的供应临高之后,低热值的南宝煤基本上就单纯的沦为化肥原料了。要不是农业口需求很大,南宝的煤矿几乎连开采的价值都没有了。

    幸而临高的建筑业需求很大,南宝矿业公司开采的石料、粘土还是处于产销两旺的局面。这么一来,南宝矿业的生产规模也没有进一步扩大――南宝的煤储量不大。至于石料和粘土。建筑材料的高运输成本使得它们的销售范围也很有限。原本计划中的南宝三期和四期就被企划院取消了。

    没了龙头企业,南宝的人口增张速度就大幅度下降了。这几年虽然相继在南宝开工了一批藤木材加工、中药材加工、皮革和木棉加工等专门面向黎区贸易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小企业,但是规模不大,能吸纳的劳动人口有限。企划院便没有大量向这里安排移民。至于自由移民们。他们更喜欢兴旺发达的文澜河两岸,谁也不乐意跑到南宝这个“边陲”地区。

    南宝的发展没有预想中那么好,自然支撑不起太多的商业。合作社当年盖得不少铺面房也就沦为了出租住宅。司马求道一行人来到临高之后。当地接应的人就把他们安排到了这里。

    房子是两层楼三开间的门面,后面还有一个小院落,有几间厢房。门前的街道不算繁华,却毗邻主干道,后门出去又是一条相当冷落的小箱。交通很是方便。负责看房子的黄真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黄真人称“铜笔铁算盘”,人又长得富态,颇有商贾的气质,这次行动就算作来临高开业做买卖的“掌柜”。

    如今跑到临高开店铺做买卖的商人很多,不过大多是在东门市和博铺,在南宝的甚少。因而他一到南宝露出“投资开店”的意向,当地的合作社主任就屁颠屁颠的带着他满镇看房子,最终黄真选中了这里。

    对司马求道来说,这房子倒是不错,干净齐整,住着相当舒服,唯一的缺点是相对于他们这次来得人数房子有点小了。

    此次中原武林大举出动,仅仅先期来到这里的就有黄真、司马求道为首的七八人。陆续还有人要到来。

    要这些名门大派出身的男女去剃头“净化”当归化民自然是不行的,但是若要“自主就业”,跑到哪里去都会显得太惹眼。只能都安排在这所谓的“店铺”里隐藏起来。

    人多也罢了,还来了好几位“女侠”。虽说都是江湖儿女,毕竟也是男女有别――再者这几位的师傅也都是武林中有头有脸的长辈――总不能大伙一起睡通铺。于是楼上的三间房中的二间就让给了她们,一间留给还未抵达的本次行动的中的主要人物:武当派大弟子卓一凡。余下的人便只能挤在后面的厢房里,连黄真也只能一楼的小帐房里将息。

    司马求道嫌人多嘈杂,便干脆宿在店堂内,两张八仙桌拼一起当床铺,倒也逍遥。

    他到后院的井台边盥洗,见黄真已经在漱口了,他五十多岁,瞧身材打扮就是个商贾,一个算盘夹在腋下,一支毛笔插在后腰,模样很是古怪。看他那发福的身材和慢吞吞的动作,也瞧不出他武功高低。

    司马求道却知道黄真是华山派掌门的大弟子,论及武功,这里比他强得大约只有卓一凡了。

    “黄掌柜。”为了隐蔽起见,他们只见都已经改了称呼,“您起得真是早。”

    “是司马啊。”黄真把口中水吐掉,“已经不早了,做买卖的人哪能贪睡,所谓黎明既起,洒扫庭院。把自个和铺子都收拾干净了,客官们上门才觉得喜兴,这买卖才能做得好啊。”

    司马求道暗道:你就别装了!这黄真平日里就喜以商贾的模样示人。这次潜入临高更是摆足了掌柜的架子。

    不过,在讲究门派出身和辈分的武林中,黄真的地位岂是他这个青城派后生晚辈所能比拟的。因而司马求道表面上还是很恭敬:“掌柜说得是。”

    正说着话,一个女人已经从屋子里出来了,大约是有些没睡醒,还在揉眼睛。见黄真和司马求道都在院子里,忙福了一福。

    “南姑娘你起来得真早啊。”黄真眯起眼睛,笑着招呼道。

    被称呼为南姑娘的女人按照本时空的标准已经不年轻了,看上去大约有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穿了一件淡绿色的襦裙,外罩淡红色比甲,纤腰一束,体态风流,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晶光粲烂,流波转盼,灵活之极,似乎眼睛能说话一般,容颜秀丽,嘴角边似笑非笑,让人顿生亲近之感。

    女人是不在井台上盥洗的,即使是江湖儿女也要存着几分名门正派的体面,在外面也不能太不讲规矩。

    “哪里还早了。过一会天色就大亮了。再不做饭一会大家起来就没得饭吃了。”南姑娘抿嘴一笑自去厨房量米去了。

    见她进去,小声向黄真道:“黄掌柜,咱们这几天依旧这么窝着?”

    黄真的脸上敛去了笑容:“七爷不是说了吗?一切都要听他的指示。这里不比大明,最是凶险不过。”

    所谓七爷,便是在本地接应他们的人员。关于这个七爷,他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锦衣卫的人,在临高已经潜伏多年。

    “石翁说得此地犹如龙潭虎穴一般,我昨个去他们的老巢东门市探了探――也不过如此。”

    “子孝,你可不要小看了髡贼。这些年来,绿林里想到临高这新出得旺地来发财的不知凡几,一个个都是一去不复返,竟似石沉大海一般。内中好几个都是纵横二京数省的大盗,据说也是在临高失了风。”黄真年龄大,自然要老成的多,“七爷说了,这里采访局的暗探极多,而且不讲江湖规矩,咱们这一套在这里吃不开,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小心,绝对不要轻举妄动。”

    “是,在下明白。”司马求道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几天前刚刚去过东门市和忻那春接头,虽然震惊于东门市的繁荣和整洁的街道秩序,但是并没有他想象中“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刀兵林立,戒备森严的画面。

    当他逡巡在东门市的街道上的时候,甚至没有感受到一丝的危险感。髡发易服的假髡更是难以计数。髡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