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6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

    女人一旦有了家的期盼,就会一夜之间变成守财奴,李华梅也一样。这次赚取的利润除去必要的开销,余下的她都交到商馆柜上汇回澳门去――这也算是补偿一点内心准备“独走”的亏欠。不过从维斯赫伊床底下搜出来的金币、宝石和首饰她就不客气了。

    临高的房价比两年前涨了很多。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建筑用地变得非常紧张。而更多并非企划院计划内的自发移民的到来使得本地的房价和地价跟着一起上涨。

    不但“吃瓦片”的本地土著出租户大量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炒作地皮的人。因而李华梅想买房子比她预计要花更多的钱。好在她又沉甸甸的一口袋金币:里面大多数是葡萄牙金币,还有不少印度和波斯的金币。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李华梅看中了一处小院,在博铺和临高之间,这个地区还没大规模开发,房价相对便宜。房主是当地农户,因为吃不消澳宋政府的万税决定把土地卖给国有农场,自己搬到新建的标准村去住。她看中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比较隐秘,又不是很荒凉,便于隐蔽金银财宝。而且旁边就有一条文澜江的支流,准备上一条小船有点风吹草动随时可以逃跑。这是她做海匪多年养成的习惯――上了岸就要先看好退路。

    决定好了就马上入手,但是卖家希望能用白银结账。虽然临高目前推广使用流通券结算,禁止白银直接流通。但是农民处于传统习惯还是更信任真金白银。因而私下使用白银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由于使用白银属于“犯法”,所以凡是使用白银的大宗交易,价格都会有相当程度的下浮,较之于流通券计算要便宜一成以上。

    李华梅手里只有金币。只是黄金在东亚不值钱。明清金银比价大约在1:5…1:8之间浮动,产黄金的日本甚至曾经达到过1:3。而在欧洲,金银比价通常在1:10…1:15之间,这也是欧洲人一直用白银而不是黄金购买中国商品的原因。欧洲人同时把用白银收购中国和日本的黄金贩卖到欧洲作为一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来做。

    临高这里,黄金没有货币地位,因而不能流通。只有在德隆银行可以兑换成白银或者流通券。不过按照李华梅的看法,兑换率不大划算。最划算的是找荷兰商馆的意大利人。莱布?特里尼早就发现亚洲的金银比价比欧洲低的多。他在巴达维亚不敢插手这种公司垄断的买卖,到了临高就无所顾忌了。这里经常有商人手里有零散黄金,特里尼就用1:8…1:9的价格收购,范?德兰特隆也在这个小生意里分一些肥。元老院对这事睁一眼闭一眼,反正旧金山就在那摆着,西伯利亚就在那摆着,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就在那摆着,过几年全世界的金子都是元老院的,元老院真正需要发愁的是那些金子如果不在欧亚非洲土著手里,就根本形不成对澳宋工业品购买力。

    荷兰商馆距离自己的商馆不远,李华梅为了避人耳目,没有坐小火车,而是徒步绕道去了商馆区。如今商馆区像是一个大工地,正在建起十来座砖木结构的欧洲式小楼,也夹杂着中式、日式甚至伊斯兰式风格,相当精美,在绿树掩映之下错落有致。不过这里的大多数房屋都空着。

    商馆区是新得一个创收项目:用来租给来临高的商团和大商人或者将来的外交使团,比如夸克穷租得商馆是一栋仿都铎式建筑,不但比荷兰人的临时木屋要高一点,就是地基也比正在修建中的荷兰人商馆子来得高,看起来要巍峨许多。为此,不久前巴达维亚给特里尼送来了新的指示,要他尽快修改澳洲人正在修建的荷兰商馆,将原先的二层之上再加一层。

    在旧时空,英国人和荷兰人之间的争霸故事还要到20年后才会全面展开,现在双方还是盟友,不过无声的攀比已经开始了。李华梅穿的不男不女,不仔细看就像个小工头,大中午的穿过这些工地谁也不会注意。

    敲开荷兰商馆的门,荷兰仆人带着怪异的眼神进去通禀,如果不是李华梅会说几句葡萄牙语,大概会被当成问路讨水的路人。不一会特里尼满面堆笑的迎了出来,双方在殖民贸易部举办的招待会吹风会各种会上见过,虽然属于不同阵营,毕竟同在异乡为异客,两个人又都身兼卧底使命,不觉就能谈到一起。

    特里尼多次使出浑身解数企图勾搭她,包括提出为她绘制一幅肖像和给她制作若干首饰。不过李华梅对意大利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性趣,不管鬼佬活大活小,身上的体味让人头大,不用香料还好,熏了香以后,抱着睡觉还不如抱一桶鲱鱼干。

    不过,李华梅看得出特里尼的笑容十分勉强,眼睛里更是心事重重。不知道这意大利佬有什么烦心事?

    特里尼的画室兼工作室里还坐着十来个人,正在围着石膏像画画。见到来了客人纷纷起来行礼。特里尼那些归化民学生李华梅大概还是有点印象的――他们出去采风的时候在博铺码头上见过几次,不过起身的人里有一个吓了李华梅一跳,这人整整比自己高了一头,剃着寸头,一看皮肤和神态表情,显然是个“真髡”。

    “这位是……”

    “李华梅小姐吧?幸会幸会,我姓祁,祁峰,山峰的峰,建筑总公司的”

    “您是……首……首长好。”李华梅一时半会还大习惯这种归化民的称呼。

    李华梅粗门大嗓惯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一下变成了澳洲人说的香菜腔。

    得益于前时空21世纪初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元老中有好几个学城市规划和干城市规划的,上到马千瞩、季润之,下到目前还很酱油的祁峰。不过按照马督工的话说,前时空的城市规划专业纯属误人子弟兼祸害地方,按督工已经进化成机械式函数计算机的头脑,世界上的一切工作都可以分解为n元n次方程或者矩阵,城规无非是由产业配套半径,资源供给半径,本地支持能力和投资规模组成的四元矩阵,而前时空的城规专业只是教会学建筑的人怎么画街道和下水道。

    祁峰同学恰恰就是督公认为被耽误了城规毕业生。不过祁峰的看法完全相反,出生在杭州老城区狭窄街巷里的他在小学时候见到了一本国外城市风景挂历,被狭窄的生活环境压抑的内心忽然找到了释放通道,从此他开始自学建筑绘画,疯狂的阅读与东西方建筑有关的一切。到了高中时候他的家乡也进入了大拆大盖时代,他觉得再也无法虽然狭窄老旧但是起码还充满独特历史印迹的街巷被设计拙劣的混凝土丛林取代,“美感”这个信念支撑他考上了著名高校的城规专业,支持他成了一个兼职建筑画家,然后又支撑他换了好几份在地上打格的工作,最后支持他毅然回到古代,只为在新世界留下优美而充满性格的城市群。

    (未完待续)

第九节 男人() 
这个超理想主义的元老一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除了完成建筑总公司的各种工作之外,就是在自己的宿舍里每天涂涂抹抹,苦练画技。因为油画颜料尚不能自产,在澳门也很难买到当时的油画颜料和画笔。他只能用碳棒不断的苦练素描和速写。临高城里城外稍有历史的建筑全给他画了一个遍。城里城外经常可以看到祁元老手持速写本矗立在荒烟蔓草或者废墟之上对着某个残破的建筑物挥毫。不时还可以看到他在破烂的古建上爬来爬去的身影,于是祁峰就在元老院里得了个绰号“临高的梁思成”――他一直颇为遗憾没林徽因陪伴。

    虽然绘得都是中国古建筑,但是对他来说,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才是他向往的地方――当然维也纳、巴黎、爱丁堡、纽伦堡和京都也是。只是未来的帝国城市要比那些更完美,更有个性。元老的各种政治性沙龙里从来见不到他的身影。

    和季润之一样,他经常绘制未来帝国城市的草图:从一个门廊飞檐之类的细节直到整个城市轮廓,他都想亲手画出来。只不过建筑总公司一直没有给他实现理想的机会。季润之去三亚以后他客串规划师职务,不过实际工作一直是打格画马路,还不如原来当结构工程师。

    特里尼的降临使得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最大改变――因为他即通意大利语又是美术出身,为特里尼充当翻译,培训下一代艺术人才就成了他的主要任务。

    用身为一个狂热的“西方美术教”信徒,意大利是他的耶路撒冷,所以当初就将意大利语选为第二外语,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去朝圣。现在来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意大利画师――于是祁峰就成了特里尼的好基友,几乎天天都在一起探讨艺术问题,他还从这意大利人手中学会了当时的油画画具制作和很多传统技法。

    祁峰发觉特里尼的油画技术要比他当年念书时候牛逼哄哄的大学教授们强太多了。难怪艺术界一说起欧洲传统油画都是推崇备至,这么个无名之辈的技术都让他望尘莫及了,更别说能戴上大师头衔的画家了。

    当然祁峰也有不少新理念传授给意大利人,两人之间的友谊日深,而且祁峰也渐渐的改造了许多意大利佬的“恶习”――比如洗澡和理短发这一卫生习惯。

    梅晚很高兴能把这个从不在涉及美感的任何问题上妥协的规划师踢到海边来和他的好基友探讨美术,顺便负责设计监督商馆区的建设工作――祁峰自己当然更高兴。在他看来临高的包豪斯学派在运用这一派别的艺术理念的时候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祁峰个子很高,眉目俊朗,在工地上几年下来皮肤黝黑,肌肉结实,整个人的线条看上去十分的硬朗,严肃的时候不怒自威,笑起来又如春风拂面。让李华梅不由得一阵莫名的心跳加速。

    见过礼之后各自落座,特里尼这里很少有女客拜访,当下让学生们先收了画具离开。亲自去沏了红茶,端来作陪――这意大利人现在十分讨厌那肮脏而不愿洗澡的荷兰仆人了,不要。要不是知道对方是公司派来监视他的人,他早就把这荷兰人解雇一脚踹出门外,在临高可以通过殖民和贸易部雇佣到更干净能干的仆役。

    特里尼原本一直愁眉不展――自从他被门多萨忽悠出了绅士的侠义精神,为了赎取一位“高贵的西班牙贵族女子”而背上了年息66%的高利贷。最糟心的是,最后这一荣誉被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兰度爵爷――据说也是个意大利人窃取了。

    但是借款给他的元老们却拒绝了他立即还款不计利息的要求:借了就得算利息――就算马上还款,他也得支付一年的利息。结果就是特里尼的所有积蓄被全部清零。

    他花光了积蓄,却又一无所获。这让他郁闷不已。幸好元老院对他的手艺依然垂青――订货源源不绝,他只好更加拼命的工作为元老院服务了。

    祁峰对特里尼深表同情,为了进一步的减轻他的负担,让他争取多赚点钱,就把特里尼拉入了新成立的商馆开发区的项目组――负责绘制效果图和建筑外观设计,另外还负责许多内部和外部装饰工程。

    可怜的特里尼先生日以继夜的工作,每天至少工作十四个小时,在工作量上和许多元老不相上下。幸好他有一堆学员可供他驱使剥削,为了更大程度的剥削学员们,他自然得把自己的手艺倾囊教授。

    他的工作室已经扩大了,拆除了没什么用处会客室――这种张兴培设计的组装式木结构房屋的内部结构改动十分的方便――扩大之后的工作室里安排了更多的工作台、画架、雕塑台等等的物品。跟着他的归化民学员也超过四十个。

    他们落座闲谈的地方就在工作室一角,这里是祁峰布置的,专门用来会客和谈论艺术的地方。特意做爹高出地面一层的地板,竹栏杆,组合式藤沙发,面对绿意盎然的小庭院的落地玻璃凸窗,高低错落的点缀在四周的绿色盆栽,还有墙壁上两幅水彩画,都显得文艺范十足。

    祁峰和特里尼经常在这里高谈阔论艺术问题,特里尼先生对祁峰的精通意大利艺术史非常的纳闷――即使他这个意大利人,也不知道的如此全面嘞。文艺复兴以来的意大利艺术家们的流派、传承、作品乃至特点他全都如数家珍,这其中有很多艺术家他特里尼从来就没有见过作品,而这位澳洲人却什么都知道,简直令人咋舌。

    “商馆区这一带祁元老现在建造,杰出作品有给我欣赏在今天。”特里尼普通话虽然怪腔怪调,语法奇怪,但是好歹已经到了可以让人听明白的地步了。

    “还要请您多指点啊。”大多数元老平时都很谦和,即便像司凯德那样视人命如草芥的家伙也是。

    “李小姐也来指点指点。”

    “我……小女子哪懂啊……真……真漂亮啊!外……外面那么多房子都是首……首长您亲自画的吗,您太……太了不起了,”后面的话是脑子里的,“哎呀,我怎么穿了这么一身破衣烂衫的,要死了,没脸见人了,圣母在上,妈祖娘娘在上,就一个雷把我劈了吧。”

    “不要叫首长,太客气了。”祁峰面带笑容,“你就叫我的名字好了。”

    “祁……峰……”李华梅觉得这么叫很是让人忸怩。

    李华梅的少女之心终于荡漾了。自从姐姐跟一个据说长得像安康鱼的蠢男人跑了,自己就对男人没什么好印象,17岁那年跟着小姐和澳门的市政议会议员应酬,对方的一个侍从借着酒意对自己毛手毛脚,结果被揍断了两颗门牙,要不是李丝雅及时出现,那家伙的小弟弟大概早就不在身上了。后来为这事李丝雅结结实实破了一笔财。而自己在愧疚之余也对男人越发反感。

    李华梅不是一个肌肉大嫂,看起来还略显纤细,不过从小被当作小姐的贴身侍卫培养,受过东西武学的严格训练,这女人动作迅如闪电,不管是用弯刀还是直剑或者枪棒,李家的海盗没几个能近的了身。结果是了解她的男人都敬而远之,李丝雅出于私心也没舍得把这个乳妹嫁出去,现在就成了大龄剩女。

    这么多年来,她出没风波,几次死里逃生,对感情的问题看得愈发淡薄。不过已经完全成熟的身体不断的向她的大脑发出了最原始的本能信号。

    “这是最好的红茶――南海农庄阿萨姆茶园出品,是元老的特供品呢,外面根本买不到的,你尝尝看。”

    祁峰嘴角的露出一丝微笑,笑容犹如一道初夏的阳光,透射入少女的内心,暖洋洋的,带来一股燥热的情绪。

    李华梅只觉得嗓子微微发干,不由自主的拉了下裙子的下摆。端起了茶杯。

    杯子是精致的彩色花卉骨瓷器,晶莹剔透。李华梅在澳门见到过,知道这是澳洲人烧制的最好的瓷器,和最好的大明瓷器不相上下。

    她浅浅的呷了一口苦涩芬芳的茶水――感觉这香气颇为奇特,让人难以适应,却不由自主的说:“好茶。”说着,又从发帘里悄悄的瞥了他一眼。

    祁峰同学倒是如同一切少女漫男主角一样的木头且无辜,只是觉得这个传说中叱咤风云,引得海军少壮派们如痴如醉的女海盗很有趣。特别是看着她穿着不大合体的,又肥又短而且还褪了色的归化民职工制服,坐在那里还扭扭捏捏,不由得觉得暗暗好笑。

    闲聊了几句之后,祁峰忽然想起来应该想请女海盗帮他跑一趟船:地方倒是很近,一白天航程的甲子煤矿专用码头――他想去趟甲子煤矿。

    (未完待续)

第十节 海上巡逻() 
按理说祁峰对煤矿这种地方是完全彻底的不感兴趣的――祁同学喜欢的是传统古典主义,对绘制工人阶级的劳动美和工业化壮阔的画卷都不大感兴趣。

    他想去煤矿的元婴是目前主持修建的一个地中海风格片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按祁元老的想法,这片房子是一个整体,墙要刷白,这个好说,要有砾石码的房基和围墙,这个也好说,门窗有蓝色和黄色两种巧妙搭配,这个更好说。

    唯独他理想中的霞红色板瓦在临高却到处也找不到。临高烧制得红得总是不那么对劲,和他记忆中的颜色完全对不起号来,看上去总是灰蒙蒙的。他特意到砖窑和陶瓷厂找人试烧了好几次,也得不到他想要的色泽,没有鲜亮的红瓦,在蔚蓝的大海边上蓝天绿树掩映之下还怎么入得了眼?不过瓦这种东西想进口是不可能的。

    祁峰挠了半天头之后去了重工业行业中央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专为重工业系统各企业生产提供各种化学分析的大型实验室――请他们分析烧制砖瓦的各种原料的成分。经过实验室分析得出结论:临高这一带是海相沉积地层,没有他要的那种高铁质石英粘土,粘土层中丰富的钙镁离子会把一切烧结产物刷上一层白惨惨的灰色。让红砖不那么好看。不过类似的粘土甲子煤矿就出。

    在甲子矿务局汤梦龙的努力下,对原先的甲子矿区进行了深度开发,以寻找更多适合炼焦的褐煤。海南的褐煤大体上属于是劣质煤:高灰分;高矸石;低热值。长昌煤矿理论埋藏量6721万吨,不过能称得上真正的褐煤只有900多万吨。剩下85%叫低热值燃料,也就是含矸石多的煤和含煤多的矸石。

    当初为节约运力的关系,在甲子矿搞了一个洗煤厂,洗矿剩下来得大量煤矸石就堆积在矿区,这么长时间下来已经积累起了几号座小小的山头。

    这些东西堆积着成了很大的麻烦,又占地,又容易自燃,还污染水源。汤总几次到企划院痛陈利弊,要搞综合利用。最终企划院批准他在当地修了一个砖厂。甲子煤矿所在的长昌和长坡两个矿区都蕴藏有大量矿山粘土,一二三级都有,再加上大量的煤矸石即可做燃料又能做原料,综合利用起来从一般砖瓦、陶器到高性能耐火砖、高温坩埚都可以烧制。

    虽然临高建设上的砖瓦需求量很大,但是受限于运力问题。甲子煤矿的砖瓦外运到临高的数量并不大,除了工业口要一些耐火砖和异型耐火陶瓷件以外,主要是供应琼山、文昌一带的,刘翔在琼山主持搞得农田水利建设成了主要的消费户。

    汤总还烧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器皿和工艺品送到临高来,向建筑业、工业、外贸部门推销。大图书馆里就有不少汤氏花盆,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