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时之后,传令兵送来了判决书――朱鸣夏同时还是军事法庭的庭长。

    他翻了翻材料:条理清晰,证据确凿,起诉书、证言、口供一应俱全。除了匪盗组织罪之外,还被添上了:贩卖人口、故意伤害、非法拘禁、非法刑讯、聚众斗殴等一系列罪名。当然了,当时这种戏班没有此类事情才叫奇怪。

    朱鸣夏满意的点点头:小伙子们法条背得还真不错。这么一搞一切都显得合理合法――“依法治国”不可废。

    “以元老院和人民的名义,我命令对以下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置。”他在这行字后面签下了名字,将文件交给传令兵,“立刻处决。”

    处决完了不该存在的人,朱鸣夏觉得心情不错。他从窗户看出去:寨旁的小广场上,死牛死马死骡之类的牲畜正在剥皮,晚上准备用这些牲畜肉改善下北上支队的伙食,这些日子来北上支队吃得很艰苦,除了饱腹之外其实和难民没什么两样。这里连新鲜的蔬菜都很少有供应,更别说肉类了。

    就是朱鸣夏自己也很久没吃到新鲜的肉类了,看到这场面不但没有厌恶之感,反而咽了几口唾沫。当下他关照勤务兵:“告诉炊事班,先弄点牛排,再搞点萝卜牛肉丸子!还有牛板筋,胡椒、花椒、孜然多放……”

    说着话鹿文渊和陈思根也来了,两个人都是兴致勃勃:他们刚刚拟好发给临高的电报,汇报这一重大战果,同时要求加大派船的班次。

    电文让朱鸣夏看过签字就可以以济州岛前指的名义发出了。尽管这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胜,但是起码表明北上支队在山东已经站稳了脚跟,发动机行动的运转也一切正常。

    “船要是不能及时来,过几天再下场雪肯定得冻死几百人。”鹿文渊有些惋惜的说,“我们抓这么多俘虏就有点浪费了。”

    “上次赵引弓发过一个电,说他正在设法解决――他怎么解决?”朱鸣夏对这个问题也很担忧,“好不容易弄到不少人,别又给折腾死一大批。”

    对电文他倒没什么意见,作为军事主官,就算不给自己吹嘘“指挥有方”四个字总是跑不掉的。

    签完字,吕洋来了,他汇报说尸体已经全部抛弃完毕。

    “可算搞完了――弄得我那几条大发全是血迹,得好好洗刷一番才行……”他抱怨着“要我说直接掩埋了不就是了?等于是给土地施肥――”

    “天寒地冻的,挖坑太难啦。”朱鸣夏摇头道,“再说了,万一没弄好就得考虑瘟疫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还是丢到海里好:你可以这样想,埋地里是做肥料,扔海里就当养鱼了,反正元老们在济州和山东站稳,大规模开发当地渔业资源马上就该提上日程,这不但能解决一大块粮食问题,还能补充急缺的蛋白质。多好的事儿啊!”

    鹿文渊笑了一声:“朱sir,你这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要企划院那帮人在的话,肯定会把死人头发剃光,高温蒸汽消毒后编成御寒的毛毡、鞋垫等;尸体扔沼气池分解,生产沼气给难民御寒、烧饭,沼液肥田,残渣喂猪,实在用不完扔海里喂鱼,开展渔业生产……”

    “别说了,我都快吐了。”陈思根皱眉道,“被你说得连鱼都不想吃了。”

    “好了,咱们就别吐槽企划院了。我想明天让小吕派条船去联系下孙元化,”朱鸣夏说道,“一是给他送礼,二是看看是不是帮他加强下莱州的防御。孔有德他们吃了这么大一个亏,打起莱州来会更猛更凶狠才对。”

    “指挥部已经发电来了,他们很快会派一个元老专职负责莱州的防御和孙元化的联络工作,让我们找个适当的机会帮他和孙元化拉上关系。”鹿文渊说道。

    “咦?难道这个人不是我吗?”吕洋大失所望。

    “你马上就有得忙了――你是海军支队长,不是外交官。自己本职工作不干和老孙泡一起想干嘛?”陈思根不怀好意的看了他一眼。

    “行行,我知道了。”吕洋只好点点头,“我对火东先生是很崇敬的……”

    “崇敬了就不好了。我们只要尊重他就好。”朱鸣夏说道,“既然这样,就得找个合适的机会了。要么我们的礼先别送,等人来了一起送――让他见情。”

    “同意,我们要找准时机。”鹿文渊点点头,“今天是元月二十四了。再过几天,叛军会在新城镇和楊御蕃、王洪统带的官兵打一仗。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会不必急于去。等这支官兵被打败了,莱州城里人心惶惶的时候在去更能见情。”

    另外一个作用是楊御蕃、王洪打了败仗,孙元化却打了胜仗,同时呈报上去,对减轻孙元化的罪责大有好处。

    “想不到你还很有想法,”陈思根赞赏道,“我觉得这样可行。”

    朱鸣夏也表示了同意。大家一致决定等官兵吃了败仗去再去“送礼”。

    朱鸣夏还命令组织一支别动队,准备等一月三十日那天叛军打完官兵之后去“捡洋落”。哪怕弄点死马死骡回来也好。

    打完叛军之后消沉了几天,屺坶岛三人众正等着叛军来人联系,去登州侦查的特侦队却回来了,他们还带来了一些俘虏。

    看到院子里这几个裹着肮脏的棉袍子,一个个萎靡不振的人物,鹿文渊立马就知道他们是谁了。

    这几个就是城破被俘的登州原官员了:登州兵备道宋光兰、辽海监军道王徵、抚标参将张焘……根据特侦队的报告,他们是在监视中发现这些人被叛军遣送出来的,叛军很是客气,不但派人护送他们出城,还每人给了几头骡子,又有仆役和行李。

    特侦队早就接到了相关的命令,自然不肯放过。立刻派人尾随监视,等一行人离城较远后就发动了一次突袭,消灭了护送的叛军骑兵,将余下的人全部俘获。

    简单的审问了被俘的叛兵和仆役,证明这些人就是被俘的登州官员。

    “你们干得好。”鹿文渊大力的拍了下队员的肩膀,转头对陈思根说道,“要给他们记功!”

    “没问题!”陈思根笑着点点头,“干得漂亮!”

    抓到这批官员就去除了孙元化最大的一个后患,所谓“统一口径”亦是很重要的事情。

    “把这些人全部送到寨子内沐浴更衣,再给他们检查身体,一会再准备一桌酒席,让他们压压惊。”鹿文渊关照手下,“行李和仆役都还给他们,不过不许自由活动。把他们全部软禁起来!”

    登州城破之时,大部分文武官员,若不是投降了叛军就是自尽身死。象他们这样不降不自尽的是极少数。这使得这些官员在被叛军释放后成为朝廷怀疑“降敌附逆”的主要证据。不过对于元老们来说,这些人不肯自尽的动机一点不奇怪:这些人大多是天主教徒,自杀对天主教徒来说是重罪,死后非教皇亲自赦免不可。

    这小小的登州城里居然聚集这么多的信仰天主教的高官,孙元化的确是把自己的教友视作是最可靠的助手了。说起来,有点登州天主教小集团的意思。

    不过,朱鸣夏倒是很理解他的做法:孙元化搞得这套新制度,不是大明的普通的官员文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搞小集团也情有可原。

    这些官员虽然没什么用,但却是孙元化最好的盟友:他们是孙元化事业上的同僚,又是教友,现在有面临同样的危机。很容易被说服合作。帮了孙元化就是帮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只要让他们了解目前的时势,就会顺着事先准备好的计划说话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节 莱州城() 
莱州府学,这座莱州府的最高学府现在是临时的登莱巡抚衙门,孙元化就驻节在此地。

    孙元化此时正端坐在签押房内,满面忧色。桌子上的茶水已经冰凉了。

    从登州脱身之后,莱州已经成了孙元化控制下最关键的地点。能不能把叛乱控制在东三府范围之内,确保叛兵不成为另一股无法遏制的“流寇”,最后,孙元化个人的前程乃至性命能不能转危为安,全看这座莱州城能不能守得住了。

    这些天来,孙元化每天都殚精竭虑的策划城防事宜。但是,事情并不好办。

    他作为登莱巡抚,并不是清代那样可以挂牌子委州县官总理一省民政长官,更多的是办理军务。孙元化自己的本衔只是正四品佥都御史,巡抚的任命衔是“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连兵部侍郎的加衔都没有。比起同样担任过登莱巡抚的“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的袁可立比起来权力都小很多。如果在清朝就是一个登州兵备道的水平,在干涉地方人事和财权上发言权不大。和已经被朝廷罢黜拿问的山东巡抚余大成也不能相比。

    单论品级的话,莱州知府朱万年和他同样是四品。要是这知府和他不对付的话,完全可以对他阳奉阴违甚至不理不睬。

    幸好朱万年此人很有大局观,也颇能任事。自从孙元化进入莱州之后,一切都以他马首是瞻。掖县的洪县令人品才干都不错,大家一时和衷共济,筹粮饷,练乡勇,城内士民的士气都为之一振。

    但是城内的防御力量依然十分单薄。包括原先的驻军、军户、登莱一带溃散出来的败兵和新近招募的乡勇整个莱州的守军不过三千人。

    这些人当中能战的职业军人很少。军户中虽然有些能战的军丁,但是大部分都不堪一击,连装备亦不全,纯粹的稻草人部队。最重要的是,他手下缺少经验丰富又善战的将领带兵。象百戶白仲仁这样的卫所军官虽然忠勇可嘉,到底没什么战阵的经验。因而孙元化一直在四处筹调生力军入城协守。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军队入援莱州。黄龙虽然已经应允派兵,到底什么时候到还是未知数。孙元化一直为之日夜担忧。坏消息接连不断,先是黄县失陷,接着又从济南传来消息:余大成已经被罢黜问罪。由原山东武德兵备道徐從治接任山东巡抚。

    后一个消息尤其使他不安:论及问题的严重性,余大成的罪过远不及自己,连他也被罢黜问罪,自己的下场恐怕比他好不到哪里去。

    余大成虽然算不上自己的政治盟友,但是在登州失陷之后,他也算是相当的帮忙,彼此配合的还算不错。换了另一个山东巡抚可就未必这么好说话了。

    徐從治此人孙元化是知道的,但是具体秉性如何,到底能不能和衷共济,都是一个问号。而且一旦朝廷决定进剿,徐從治作为山东巡抚必然要到莱州来指挥方略。双方就有一个合作的问题了。

    孙元化在辽东前线不少年头,深知同僚的重要性:大明的官员将领,被同僚坑死的不计其数。

    可惜他现在在莱州已经幕僚尽失,连秉笔的师爷都是余大成当初帮他找得。现在想找人商议对策竟是举目无人的地步。

    招募幕僚一是来不及了,二者他现在自身安危和前途都莫测,根本不会有人愿意来当他的幕僚。

    至于城中的大小官员和参加守城的缙绅文士,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守住莱州,对他这位孙巡抚的前程并不关心。

    纵然有千般的焦虑也只能藏在心里――孙元化在这内外交困的处境下,对宗教愈发虔诚,既然天主假澳洲人之手将他从万劫不复的深渊中救出,这莱州城和自身的安危大约也能度过。

    虽说对鹿老爷等人多少还有戒心,但是思来想去,现在唯一能帮助他的,只有他们了。想到这里,他打起精神准备给鹿老爷写一封信,请他专程或者派人到莱州一趟面谈要事。

    鹿文渊当初派给他的一队仆佣中有人专门带了鸽笼,连写信都派有专人:鹿老爷让程灵素继续伺候他,要写信就让程灵素代笔。原本这样事关机密的事情孙元化也不会自己落笔――一旦失落就是极大的祸根。

    程灵素每次和屺姆岛联系,用得都是一种药水,写完了就是白纸一张--这不算稀罕,孙元化知道矾书这码事,但是即使看着程灵素写字他一样也看不明白:她写得并不是字,而是一个个符号。

    正要把程灵素叫来代笔,孙远进来禀告:“有平里店吕家寨乡勇前来守御府城……”

    孙元化挥了挥手:“让他们先去朱府台那里:告诉他们,粮饷不必担心,明日我自然去校阅他们。”最近莱州府四处征募乡勇,各处都有乡勇到来,他并不以为意。

    “回大人的话,乡勇的首领说了,他是受屺姆岛鹿老爷之托,给老爷带来了一封信……”

    孙元化精神一振,赶紧道:“快请!”

    来者是个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头戴絮了棉花的**一统帽,身穿棉袍。但见他高大结实的身躯,帽子下隐约露出的鬓角和走起路来扬风起尘的摸样,孙元化马上得出了结论:这是个髡贼!

    然而对方一开口却是一口莱州土话:“草民平里店吕家寨乡勇副团总吕泽扬拜见大人!”说着深深一揖。

    光这做派孙元化就知道对方肯定是个髡贼了。

    只是平店里吕家寨是本地比较大的村寨,吕氏宗族在本地虽然不是缙绅,但是却是本地的土著大族。居住在该地的历史有近千年,历代都有出名的人物。尤其在宋代出过吕蒙正、吕夷简等宰相级别的存在,因而在地方上很有势力。

    此人到底是如何冒到吕家寨的名义?而这名字让他产生了疑惑:吕洋不是长这个摸样:那明明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小伙子。

    “壮士免礼”孙元化抬了抬手,“贵姓吕……嗯?吕洋?”

    “小人是吕泽扬,不是吕洋。”来人大声道,“草民乃是莱州土著!”

    闹了半天不是一个人,孙元化心想髡贼在这里到底有多少人?这吕泽扬一口莱州土话,又自称是平里店吕家寨人士,大约潜伏在此已有不少日子。

    想不到这髡贼不动声色间已经在自己眼皮底下布下了如此的局面!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暗暗心惊。

    但是对方带勇而来,说明鹿庄主对莱州的安危是很尽心的。当下颔首笑道:“壮士果然是名门之后,不知此次带来了多少人马?”

    “一百名精壮乡勇。”

    孙元化微微有些失望:一百人能做什么?不过对方在屺姆岛上兵强马壮,这一百人自然是精锐,有一百精锐入卫也不无小补。

    大约觉察到对方的想法,吕泽扬又补充道:“小人带来得这一百乡勇均有鸟铳,大人可放心!”

    孙元化见过屺姆岛上船只的大炮,而且澄迈之役后,他曾经辗转弄到过髡贼的火器图样,又了解到髡贼的火器极其犀利,特别是他们的鸟铳,远胜大明鸟铳百倍。听说都有鸟铳,稍稍安心。

    随后吕泽扬给孙元化呈交了一封书信。打开一看信上却是些平常的话语,一怔之后当即明白,当下关照人将程灵素叫来,让她先译出信来。

    信上开始的内容并无特殊:首先是告诉他这次派遣吕泽扬来共同保卫莱州,屺姆岛方面一定会力保莱州安全;看到下面孙元化眼皮一跳:信中说几天前他们已经消灭了一股黄县“窜犯”的叛军,斩杀叛将毛承禄以下十几人。另斩叛兵二千多人。斩获主要将领的首级、缴获的文书印信和旗幡已经将随吕泽扬一起运到莱州,请他善加利用。

    孙元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由得又从上到下仔细的看了一遍,确认无误才强抑住感情的问道:“果真如此?!”

    “绝无虚言。”吕泽扬点头,“信上所说的,都在我的车上……”他唯恐对方不信,补充道:“毛将军大人一定是见过的……”

    “我信得过!”孙元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起身来回走了好几步:这个胜利来得太及时了!眼下登莱一带正是一片愁云惨雾,一个漂亮的胜仗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而且使得自己在朝堂上脱罪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鹿庄主不但能干,而且极讲信义,孙元化不由得对髡贼的观感大为上升。连带着对这位冒名的吕团总也大有好感。

    他低声道:“大恩不言谢。你们的好处,孙某人没齿难忘!”

    吕泽扬点头:“孙大人言重了。但求大人步步高升,长命百岁!”

    孙元化微微一笑,高声道:“吕壮士,你部打算驻扎何处?有何要求?只要学生能办到的,一定尽力。”

    吕泽扬心想鹿文渊说得果然不错,这些脑袋的确是孙元化最需要的东西。便提出说要独立驻扎。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节 南门关厢() 
莱州城内官宦众多,除了孙元化和本地的朱知府、洪县令及卫所驻军武将之外,还有山东巡按御史王道纯,按照历史轨迹,到了二月份就会有一大批官员将领来到莱州:兵败新城的总兵楊御蕃、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按理说还有謝璉,不过现在孙元化平安无事,不知道能不能轮到他当登莱巡抚。另外,还有监军太监徐得時和翟昇等等。

    在乡宦中也有一批过去的显宦,级别最高的是賈毓祥原任左副都御史,稍次一些的有天启五年进士,现在被罢黜在家的張忻……这些人都参与了莱州防御战。

    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自己这票“乡勇”,未免“髡贼”的痕迹太重――虽说大明没有新闻联播,但是官员的消息相对比较灵通,广东有火器犀利的“髡贼”这码事他们大约多少有个模糊的概念。于情于理自己都不宜在他们面前多露面。

    孙元化何等精明之人,一听到吕泽扬的话马上就明白对方的意思。他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但是徐从治要入城的消息他已经接到了。对方不愿多生枝节他是完全赞同的。

    “不知道吕壮士愿意驻在何处?”孙元化颔首同意了他的要求。

    吕泽扬在路上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待在城里的话,城中马上就会汇聚各路主客军队,历来主客军队之间就很少会关系融洽的,就算官员弹压有力,自己这一百多人身在其中免不了受牵累不说,自己还要花很大的力气用来折冲各方面的关系,非常耗神。

    而且大图书馆历史研究组发来的有关情报预测中也提到,孙元化很可能会失去登莱巡抚的位置――纵然他继续保住这个位置,莱州城里还有个徐从治,以后孙在城中很难保持绝对的权威,自己这支人马毕竟兵力微小,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