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驶过占城的海岸线。占城这个历史悠久,自从叛汉自立之后先后建立过十五个王朝,一度在印支半岛上赫赫有名的大国现在已经沦为苟延残喘的小邦。北有黎阮,西有高棉。要不是这两国自身内忧外患不断,早就被吞并分割了。

    途中,他们先后登陆了几次,由特侦队进行了侦查,发觉这地方称之为“国”实在有些勉强,当地有得只是些村落和衣衫褴褛的百姓――草棚子一般的住所里没有什么日用品。连起码的粗瓷器都没有。用得是陶器和木器,有得则用大贝壳。不论穷富,唯一的消遣品就是槟榔。几乎人人都嚼。

    在特侦队侦查的范围之类,他们没发现什么堪称为“城市”的地方,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土寨。戒备森严,似乎时刻防备着阮氏的入侵。

    然而在海边的某些港湾,还能看到过去港口的废墟,有的港口的废墟面积相当的大,显然曾经有过繁荣的城市。

    作为一个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中转站,商业繁盛的国家,现在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令平秋盛感到吃惊。

    在平秋盛看来,占城国的局面属于自己脑袋被门夹了的一类。本来阮氏对占城的关系是和平相处,还企图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拉拢占城。毕竟南北两线保持军事压力对于阮氏并不是什么好的形势,但是这时候占城国偏偏头脑发热,也许是受到缅甸和葡萄牙人作战的鼓舞,也许是因为信仰的关系,在自顾不暇的时候居然派兵援助柔佛苏丹国进攻马六甲。阮氏当时和葡萄牙人有同盟,要依靠葡萄牙的军舰对抗郑主,没有葡萄牙人的海上支援,南方就很难抗衡郑氏。于是便转过头来向占城发动了进攻,即消除威胁,又开疆拓土。

    看来占城这个地方的局面大有可为。平秋盛意识到,郑、阮和占城三方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只要稍有一点资源,就可以插手进去,捞取极大的好处。

    又是两日的航行,航线已经折向西南,第三天的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一个大喇叭形状的海峡入口出现在船队面前,沿着这个冲击的三角洲入海口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这里就是原时空的胡志明市――西贡的出海口了。

    不过此地现在是柬埔寨的势力范围。虽然民间称其为西贡,但是占据此地的高棉人称这里为普利安哥,意思是国王的森林,是柬埔寨王国副王的领地。具体的位置大概在今天胡志明市的提案区一带。

    随着南北朝的混战,大量越南、占城的难民来到这里避难定居。加上这里原本就有大量的华人在此定居经商,所以表面上看还算繁荣。只不过柬埔寨王国自己也朝不保夕,西面有暹罗的压力。

    不久前,暹罗的官商日本人山田长政离奇的“战死”之后,阴谋论在这一带蔓延,因为怀疑暹罗统治者即将对日本人不利,大量原先在暹罗经商务工的日本移民也进入柬埔寨避难,很多人跑到了西贡。此地俨然是一个东南亚的难民营。

    庞大――相对于此地荷兰和葡萄牙人的舰队,夸克的2艘船加上东南亚公司的2艘船已经算相当大规模了――的船队到来,让当地居民又有了一个看西洋镜的机会。飘扬着东南亚公司的旗帜的船只还从来没有到过这里。

    高棉人在本地没有海上力量,西贡差不多就是自由港。港口的水文条件很好,许多外国商船都会到此地停泊贸易、补给。不过现在是夏季,有台风的威胁,只有少数沿海岸线航行的中国商船在港,欧洲人的船只一艘也没有。

    船队停泊在出海口中间的一处沙洲在那里安营,在办理了必要的交涉手续之后由熟悉当地的向导带领一路朝普利安哥城进发,准备进城的有平秋盛、夸克等人。还有护卫的一队海兵,携带着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

    这里港口的天然条件相当不错,按照旧时空的记忆,稍加改造,容纳两万吨级船舶停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一路行来,还没到城下沿途已经看到许多窝棚,估计都是北方过来的难民,有些人见一行颇有些仪表,大概想向前讨要些食物银钱,但是看这伙人个个面目严肃,又有不知名的鸟枪背在身上,都不敢近前。

    平秋盛见这些虽然衣衫褴褛,但是气色还行,看来还能吃上些饭,倒不至于再去别处逃荒。这湄公河三角洲的富饶确实不一般,只是让这帮人给糟蹋了,实在是可惜。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节 普利安哥() 
一路上平秋盛对夸克谆谆善诱,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奴隶贸易不光局限于万丹周围,只要是东南亚的或者白皮肤的那种,穿越集团都可以来者不拒。至于怎么搞到更多的奴隶,完全看夸克的手段。还没进城夸克眼中这些沿途的难民已经成了滚动的银币和各种值钱的货物。

    就在这时,有个戴着方巾的男子大着胆子凑了上来,颤巍巍的用广州官话问一行人可是来自大明。得到肯定回答后,来人自报家门,称是广东人士,自幼好奇学,听闻泰西诸国有奇技,能作红夷大炮与千里镜,故而不辞万里搭乘商船来到南国游历,然后已经五年,如今思念故国,前不久搭乘一艘商船到了这里,但是北方战乱,再往北来往船只渐少,一直没找到船只回国。

    此人名叫冯胜约,大约是归国心切,又说了一番好话,表示自己不是无用之辈,在商船上不会是个废物。平秋盛想有个熟悉本地的人倒也不坏。

    “此地的风俗你可尽知?”平秋盛问道。

    “小人来这海外游历五年,虽不敢说尽知,但说这南洋诸国多少都有所知悉。莫说这里的风俗,就是语言小人也通。如今这里正是真腊国的地盘,此地居民称我大明侨商为柴棍,故以此为地名,此地侨商颇多,然而北方战乱即起,这海贸便不好做了,故而多在早前归国,最近北边打得厉害,商船怕被波及,不敢北上,我也刚从麻六甲而来,到了这里竟也找不到船北上了。”

    “我们暂时也不会北上,还要去暹罗国。”

    “去了暹罗总是要回国的,不妨带上小人,小人从麻六甲一路行来,沿途也有颇多见闻,各位老爷兴许用得上。”

    平秋盛想这东南亚显然也不会有大明的探子专门过来,能有个熟悉当地的人在身边也不错。当下答应收留他。冯胜约喜不自胜,赶紧告辞回去收拾行李,双方相约在城门口碰头。

    “若是在城门口没有遇见,直接去码头找我们的船就是。挂着红白蓝旗的就是。”

    “九段旗”的颜色组成是红白蓝,十分显眼,冯胜约只要稍加注意就会看到。

    这次去的目的地暹罗,除了贸易稻米外,还想招募一些当地的日本义勇队。自从和江户关系不一般的豪商山田长政千年暴毙后,他手下控制的由日本移民和教民组成的义勇队就因为对国王的猜忌纷纷避祸,若此时能以回日本为条件将这些人招募一些,那将来对于在济州岛开展对日贸易以及东北亚的其他攻略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对于暹罗的历史平秋盛有所涉猎,但对其中的阴谋论还是扑朔迷离。

    日本人在17世纪遍布整个东南亚――下南洋的历史可不是从20世纪才有的,地少人多的困局在日本比中国要爆发得早得多,也严重得多。大量的日本人从16世纪开始就流散到整个东南亚,充当商人、工匠和雇佣兵。尽管他们在经营商业方面不是华人的对手,但是当雇佣兵却很出名。很多当时知名的事件中都有默默无闻的日本雇佣兵的身影。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乃至东南亚各国的小邦君主们,都曾经雇用他们来为自己服务。

    在严重缺少军事力量的状态下,雇佣日本人来当急先锋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在东南亚,台湾和济州岛都可以使用日本雇佣兵。

    没用多久一行便来到了城下,这城门全是用黑色石头垒砌而成,建筑极具高棉特色,颇有他去过的吴哥窟的风格――此地现在还是下柬埔寨,居民也主要是高棉人。越南人把势力扩展过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普利安哥的城市规模还算可观――至少比海南岛上所有的县城都要大。这里毕竟是副王的驻跸之地。下柬埔寨的政治经济中心。

    为什么要来拜访这个副王呢?在平秋盛看来这里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要冲,不管未来局势如何,这里肯定是人口聚集地,要不然后世的西贡也发展不起来。有人口就有各种需求,而说到商品倾销,在本时空是没人能和穿越集团比的,现在临高的手还伸不到这么长,发动机计划基本完成估计还要两年多,这两年多的生意可不能光让荷兰人占了,而且就算荷兰人的运力也不能完全满足穿越集团,所以贸易自然就是多多益善。

    冯胜约已经在城门口等候了,他的行李很简单,一个包裹一顶草帽而已。平秋盛发现他脑袋上的草帽是临高产得――难道临高的草帽已经销售到这么远得地方了?

    当下打听起他的草帽是哪来得。冯胜约对平秋盛看中了他的草帽很是诧异。这草帽他是在旅途中的华人商店买得,已经戴了一年多了,虽然还没有坏,到底也是又脏又破了。

    “你这顶草帽要好好爱护,非常有意义。”平元老意味深长的说道。

    冯胜约莫名其妙,只好随口胡乱应了几声。

    穿过闹哄哄的大街,一行人来到了副王的宫殿前。宫殿看样子并不太大,按照中国的标准只能算一所大户人家府邸的摸样。

    副王的宫殿即是起居之所,又是他办公执政的地方。一些对外的官衙就设在宫内。冯胜约对此地状况很熟悉,进去找人很快就找到了通事。

    平秋盛看他叽叽咕咕的和通事比划了一阵,通事走了进去。冯胜约似乎胸有成竹,笑嘻嘻的说道:“平老爷,一会副王就接见我们了。”

    “这么容易?”平秋盛虽然估计见到副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没想到这么容易。

    “这没什么――副王很欢迎商人们来拜访他的。”

    商人要求见副王这种事不算稀罕,副王殿下只要没什么事一般也不拒绝――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副王能不能满足,商人们至少都要馈赠礼物,这是副王殿下很大的一笔收入。

    通报完毕,通事又从里面出来了,请他们进去。

    “刀剑武器留下,只许五人入内。”通事向他们宣布。

    经过商量,平秋盛带着冯胜约和另外三名特侦队员进去,其余人等在外面等候。每个人都解下了佩戴的匕首,但是手枪可藏得好好的。

    他们这一行人,除了冯胜约其他人都有手枪,特侦队员用得是冲锋枪,就算有什么状况,枪声一起,外面的人一冲,有个一两百人的埋伏也不怕。

    显然,假设的埋伏并没有出现。双方的会谈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的很是圆满,在得到澳洲人馈赠的精美礼物之后,陈猜副王殿下很乐意在此地为澳洲货的市场拓展提供各种便利,包括提出设立一处货栈的事情。他甚至还表示愿意在这笔买卖中更深度的参与――他愿意提供澳洲人需要的各种货物,也愿意承销各种澳洲人运来的各种货物――特别是中国杂货。

    当时的东南亚国家的手工业水平普遍落后,日用品完全靠华人商人从大明贩卖进口。即使是来自“文明国家”的西班牙人,马尼拉的生活日用品也仰赖华人商人的供应,中国商船如果逾期抵达的话,西班牙太太小姐的生活就会变得难以忍受。

    陈猜副王之所以如此的热心,其实迫于无奈。随着越来越多占城难民的涌入和在北面磨刀霍霍的阮氏,他这个普利安哥副王还不知道能做多久。他明白占城是抵挡不了越南人的进攻的,占城要是完蛋,那普利安哥的陷落也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很有捞一把就走的意思,而澳洲货让他看到了发财的希望,要是在和澳洲人的贸易中发一笔财,到时候退回金边,做不做这个副王都无所谓了。反正普利安哥这里的稻米和木材要多少有多少,与其便宜越南人不如给澳洲人,至少澳洲人愿意付钱和澳洲货。

    而平秋盛这边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贸易许可、停泊免税、批准澳洲人在买地建立货栈,自由雇佣工人等等。

    副王殿下还按照他的要求写给柬埔寨国王信,请求收容最近逃入柬埔寨境内的日本人,派人遣送到普利安哥出港。彻底解决目前柬埔寨王国内的日本人问题。

    平秋盛用带去的镜子和日用品进行交易,换取了两船稻米,副王殿下表示稻米存货不多,但是要搜集起来不难,等回程的时候船队在此地补给还能再准备一些,只要澳洲老爷们有需求,这里的稻米是不缺的。至于本地所产的各种特产,只要澳洲人愿意要,他都可以组织得来:

    事情进行的得很顺利,因而船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启程――船队带着充足的补给折向西北:平秋盛准备直接去曼谷,而不是金边。如果能在曼谷把稻米和招募日本人的任务都完成,那么金边对他就没有他大的兴趣,那里既没有太多的贸易资源也不是必经之路。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节 阿瑜陀耶() 
神王帕赛通陛下像往常一样起床,打开寝宫的窗户望向窗外,整个阿瑜陀耶城还弥漫在阳光中,阿瑜陀耶,华人习惯称其为“大城”,坐落在现代曼谷东北100公里的河心岛上。阿瑜陀耶的意思是“永远胜利之城”。此地是泰国历史上统治达600年之久的大城王朝的统治中心。

    虽然现在的暹罗王国还没有统一,但是阿瑜陀耶城已经蔚为壮观,市区面积已经扩展到了15平方公里。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人口数量大致和伦敦差不多,也就是说,至少有二十万人。

    即使按照人口大国大明的标准,二十万人口的城市也是规模很大的了。到它的鼎盛时代,据说有一百万人口。

    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商业之繁华更是在东南亚首屈一指。由于阿瑜陀耶城建在三河汇流的一个大岛上,所以水上运输非常发达,来自南方的水产和北方的农产在这里汇集、交易,甚至远自中国的产品也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来。

    但是神王无心欣赏自己的都城的壮丽景色:一大早他就听宫人来报,说五天前在湄南河的河口外来了一支船队,规模颇大。关键是悬挂着他们从未见过的旗帜。他们目前停泊在湄南河的吞武里岸边。

    帕赛通这段时间对于外来者一直很谨慎,去年,阿瑜陀耶的大商人山田长政在随暹罗军远征六昆的叛乱后因受伤感染而死,虽然他一再向山田手下的日本人保证他并没有对山田下毒,但是依然得不到他们的信任。而手下的大臣们早就眼红日本人在阿瑜陀耶的生意,于是指示军队火烧了南门的日本人町。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义勇队和商人纷纷出逃柬埔寨,而就在这烂摊子还没收拾好的时候,就在一个月前使者送来了江户的消息:将军家光对有着幕府背景的商人在暹罗的遭遇感到愤怒,正式终止了和暹罗的贸易,这让这位年轻的国王日子更加难过:缅甸人在西面的声势越来越大,已经先后攻占了清莱和清迈。

    清莱和清迈虽然属于“三泰”之一的兰纳泰王朝――并非大城王朝的领土,却是大城王朝的藩属。双方是紧密的联盟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对华人后裔的大城王朝的统治者们来说不难理解。

    暹罗本地土著虽然勇猛,但是没有优质的武器。东南亚的冶金和手工业一直很落后。过去刀剑都从日本进口,出口商品换来得日本白银则用作向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购买火药、火绳枪和大炮。日本贸易一但中断,这些东西就都没了着落。

    吞武里他知道,那里只有一些小渔村,另有少量的大明的侨商。比起北大年这样的商贾云集的大港口,吞武里相对要冷落的多。因为此地能够出口的多是稻米、木材。而洋商更热衷于的是南洋的香料。

    他开始向禀告情况的使者询问来使这伙人的信息。

    从来使那里他知道了这伙人和大明的侨商不同,虽然他们长着相同的面孔,也使用汉字,但是无论说话还是身形都不像明人,更不要说那头短发,那发型倒是和暹罗的一些将领很像。

    “他们说来这里是要购买我们的稻米,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他们愿意用白银和武器跟我们贸易。”说完使者向神王献上了澳洲人给的样品:一把标准砍刀,神王陛下仔细的把玩着刀,这刀不比日本的刀好多少。

    这种刀是临高的量产的1631型的标准砍刀。用来取代1629型砍刀。广泛装备于军队和民兵,特别是在海军和海兵队中使用广泛――同时在农业生产中也有使用,是一种军民两用的产品。除了刀柄部分有少数细节不同之外,刀身完全相同。

    因为是量产型的实用刀具,所以材料和工艺都很简单。刀身是直接冲压出来的刀胚,经过热处理和发蓝工艺,最后再修型开锋装上刀柄。用油纸包好装入木箱。

    这样的刀就成本和工艺复杂度来说远远逊色于日本人运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地销售的倭刀,但是受惠于批量制造的优质钢材、热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质量并不比三两银子一把的下等倭刀差。

    帕赛通关照手下的军官将刀拿出去“试用”,和进口的各种倭刀比较一下。过了一会,军官来禀报说这种刀的质量不比倭刀差。重量也轻便的多。

    这让帕赛通动了心,问了下价格。

    “他们说,每一百把合一百中国两的银子。”

    在场的人都有些吃惊。要知道日本刀可着实不便宜,下等倭刀是百把三百两,最下等的,“庶民寻常防身之械耳,非军国之器”的末等倭刀都要卖一两银子一把。

    相比之下,平秋盛报出的价格非常良心价,每一百把刀一百两。相当于最差的倭刀的价格。性价比高得让神王帕赛通连着问了两次价格。

    “澳洲人说了,这样的刀,还有和这差不多的长矛,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稻米还有在吞武里建议商站以及贸易的特权。”使者收了澳洲人的好处,看到国王若有所思,连忙解释道。

    “那就让窝罗翁去办这事吧。”就算没有日本刀剑的质量高,但是只要能足够的供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