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出公寓大门,就看到木器厂的海林睡眼惺忪的走在路上。他知道海林也属于经常加班的主,大概也是刚刚从夜班上下来――木器厂的工作一点不比其他部门轻松,而且得到的资源配置一贯很低,林业部门的怨气很大。

    海林没看到林汉隆,自顾自的走了过去。林汉隆知道他也是往工能委大院去得。

    工能委每天早晨八点召开元老例会,总结昨天的生产状况和布置今天的具体工作。因为在工能委服务的元老人数最多,所以会议室也是超大得,足够容纳一百五十人开会。大大的窗户能投射足够的阳光,而特殊设计的墙壁使得发言人不使用扩音器也能让在场的人都能听清楚。

    为了节约空间和物资,座椅全部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木条长靠背椅,简单结实。前座的椅背上还有凸出的一块长木板可以供与会者记录和阅读。

    在工能委服务的“元老高级工程师”们已经陆续到达了,他们分成许多个小圈子在低声的谈话,犹如蜂房一般。不时的还有人激动的说出喊出几句“草性”、“傻b”之类的话语。

    林汉隆看到季退思正在侃侃而谈:“……伟哥?赵皇上还敢说?我就等着他给我抓人来填化工厂呢!怎么也得给我二万人才行。要知道光合成流程就能写上一黑板!更别说分子式了靠我们这悲催的村办化工水平,再干五十年都造不出来……”

    旁边有人还在起哄:印度神油、西班牙苍蝇云云。还有人准备卖摇/头/丸和冰/毒给满清的,到处都是稀奇古怪的计划。林汉隆觉得有趣。这时候有人喊道:“开会了,开会了,不要再说话了!”

    会议室里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大家各回自己的座位落坐。

    展无涯带着几个归化民秘书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他作为小机械厂的老板出身,属于什么都会的万金油,因而也几乎没什么休息的时间。林汉隆看到他一身发黑还有点焦痕的工作服,估摸着他多半刚才还在热处理车间里。

    工能委的例会没有废话,不说套话,连开场白都没有,展无涯把早晨五点汇总出来的统计表格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随后又把今天的任务和重点谈了一谈,特别是各部门反映的问题和要求,凡是有解决方案和答复的都要在会议上说明。

    晨例会上照例不做讨论,因为在场元老太多,你一言我一语就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整个晨会的时间一直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

    会议结束前,展无涯关照给部门的头头分发文件,随后他咳嗽了一声:

    “根据文件上的说明,大家把本部门需要增加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做一个估算表出来,六月三十日之前要上报给企划院――”

    下面响起了一阵嗡嗡声,人手不足一直是各部门扩大生产的瓶颈问题,每次打报告总是推三阻四的,这次怎么忽然转了性?莫非发动机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了?就算现在已经开始,一时半会也不会运人回来。

    “企划院打算对发动机行动中搜罗到的人口进行前置分类和培训。尽量在检疫营就安排一些基本的职业培训,运回临高之后马上就可以充当学徒进入实习。所以希望大家把本部门大致需要的人数和技能都汇报一下。”展无涯说道,“企划院会根据大家上报的计划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的。注意上报需求总数要和文件上的总配额计划对得起来――超5~10%可以,不能超太多。”

    最后展无涯表情严肃的通报了最近的重大责任安全事故――锅炉爆炸这一元老院工业体系中的最大杀手最近已经把宝座让给了钢铁厂:几天前钢铁厂刚刚蒸发了五个归化民工人。爆裂的铁水包里泻出来的铁水凝结在地面上,连人的痕迹都没留下来。再加上以前的若干次事故,钢铁厂的死亡率已经超过锅炉爆炸――自从钢铁厂能够出质量稳定的钢铁之后,锅炉的质量状况大为好转。

    “同志们,这事情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展无涯看着下面的七歪八倒各式各样的元老们,不知道自己这番苦口婆心不知道有没有用处?

    “还有夏季的防火和防台工作,”展无涯说道,“防火我不多说了。防台关系很大――我们的烟囱比以前多了几十倍,还新造了许多高桁架结构的厂房。等进入七月之后台风就会活跃起来。”

    为了安全生产的问题,企划院已经准备搞一次安全大检查工作,对工业区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去除隐患――特别是早期制造的设备和设施,当时条件有限,未免粗制滥造。

    大家又交头接耳了一番,展无涯随后又布置了安排机械总厂生产螺旋压机的任务。

    “给军工厂制造药柱用得。”展无涯特意说明,力量无需太大,但是要求能稳定而缓慢的输出压力――太猛就直接压爆了。不同形状用途的药柱通过更换模具和调整压力来解决,不光可以做爆破装药,火箭推进剂也能用这个做:形状、密度一致的药柱又是火箭弹道一致性的重要保证,意义非常重大。

    林汉隆的光学厂也得到了正式的望远镜生产任务――陆海军各有一大批订货。陆军的订货除了简单的军官用望远镜之外,还有炮兵使用的较高级的炮队望远镜。林汉隆想着倒是问题不大,就是人力和设备不知道能不能扩充一些?另外就是尴尬的动力问题,光学厂没有自己的动力车间,用得是科技部的动力车间输出的动力,这样的动力输出不是很稳定,对需要稳定输出动力来运作磨床等设备的光学厂来说有隐患。

    这些问题一会都得和展无涯商量下,拿个方案来。林汉隆想着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节 教案() 
高玄从吱嘎作响的竹条床上拿起他那件补缀了又补缀的直缀――这是他最好的衣服,平日里只有到学宫见老师的时候才穿。

    高秀才年纪不大,三十不到就得了个秀才的功名,算是年轻有为。但是家里实在是穷得紧。除了一间祖上传下来的破房子和些破家什之外,堪称家徒四壁。

    他穿上衣服,仔细的掸了掸灰尘,外间正在做饭的秀才娘子走了进来,她是个平民小户家的女儿,老子是沿街卖酒的,因为觉得和读书人结亲有面子才把女儿嫁给他这个穷秀才的。

    “相公,家里没有米了――”秀才娘子怯生生的说道,最近杭州城里的米涨得厉害,连平日里少有人问津的大麦、荞麦也上涨到了一千钱一石。

    开春以来,整个浙北地区几乎滴雨未下,插秧的时候勉强靠着车水灌地算是对付过去了,但是这天一直旱下去,眼看着今年又是个灾年了。稍有家底的人家,都在大批的粜入,米商们当然也闻风而动的先涨了起来。

    “先买些大麦就是了。你与我说,难道我就变得出米来了不成?”高秀才最听不得这柴米油盐的生计之事,这些事情上他觉得自己很无能,如果秀才娘子愿意和他谈谈今年的时文的几篇妙作或者是“心学”倒可以探讨一番。

    “家中已经没有钱了……”秀才娘子原本不想打搅“相公”的好兴致,但是实在是即无米又无钱。

    高玄叹了口气,浑身乱摸,好不容易从袖子里找到一串五六十个小钱给老婆。自己赶紧往外面走――家里实在让他觉得憋屈。

    高玄没有生计:前些年家中还有些薄产,日子还能将就,他一个劲的读书,结交师友,为得是能够进学中举,几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又娶了妻子,红白事将剩下的一点家产消耗得一干二净。眼下再这样混下去可就得去“要饭”了--靠岳父接济。高玄虽然假装不知道,不过问,但是知道最近几个月家里的柴米油盐多半是靠了岳父。

    “这样下去如何得了。”高玄心情沉重,他今天是要去完璧书坊――几天前他和几个朋友慕名去了那里,对其中的环境和种类繁多,印刷精美的书籍大开眼界。难得书坊里的伙计待人热情客气,他们一伙穷秀才穷童生在里面看书不但不干涉,还有茶水供应。高玄在其中看到一套大部头的《古今图书集成》,在其中废寝忘食的看了半天,直到书坊要打烊才离开。

    书坊成了他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的一个好去处。

    街道上,阳光已经十分的灼热,光秃秃的街道上一点遮阴的地方都没有,尘土飞扬,满街的臭气。

    高玄顶着太阳走路,一会已经是满头大汗,看着坐着竹丝凉轿,前呼后拥的走过的缙绅大户,他又是羡慕又是愤恨。

    “这伙子满肚子民脂民膏的贪蠹!”他暗暗骂了一句。心里却很是羡慕。

    他走了差不多三刻钟,才走到完璧书坊。书坊门前的街道上已经停满了轿子,站着许多仆役――来书坊的也有许多是有钱的缙绅人家,高玄小心翼翼的避开这些人,从墙根绕道走进大门。

    屋子里凉爽舒适,空气里弥漫是一股馥郁的书香,还有些淡淡的花香和茶香。高玄精神一振,迈步向其中走去。

    书坊里的面积很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书坊里有好几个厅堂,高玄去得是“闻喜堂”――名字听着喜庆,也给在苦熬中的穷读书人一点心理安慰。这里读书聊天的大多是穷人小户之家的读书人,尽是些穷童生酸秀才之类的人物。

    受大玻璃窗所赐,厅堂里光线充足。外面阳光耀眼,但是窗户上方安装了遮阳棚,使得太阳无法直射入房间,温度正好宜人。加上窗户外面便是一座小小的院落,满目浓绿,看着也觉得阴凉。

    “闻喜堂”的装修和家具以简洁实用为主,尽是些藤长椅和木长桌。比高玄早到书生士子们或坐或踱步,一个个都看得起劲,看到妙处,还有人摇头晃脑的吟哦起来。还有人在长桌上铺开了纸墨,挥毫抄写着书上的内容。也有的不知道是不是睡得太晚,这会干脆伏在案上呼呼大睡起来。

    离着这些桌椅稍远的地方,另有明间隔断,里面是些在高谈阔论的书生。高玄听着他们好像是谈论“心学”。

    高玄与几个相熟的人打了招呼,径自走向屋角的木柜台,拿出一张卡片。这是一张完璧书坊的借书卡。高玄因为付不起一两银子的押金,所以办得是乙类证,只能在书坊阅读,不能带回家。

    站在木柜台后面的伙计拿起他的卡,翻开了一本大大的“账本”――这是一本登记册,注明了持卡人姓名、住址、借阅时间和曾经借阅过的图书种类,还有一栏是“介绍人”。登记介绍人是为了大致掌握这些人之间的亲疏关系。

    伙计查了账本,很快就找到了他上次借过的书,用不着他说,就把《古今图书集成》的第二卷给他送了过来。

    高玄寻了个座,又从怀里掏出个竹筒杯子――上面有用机器雕刻出“完璧书坊敬赠”的字样。办证的人每人可以得一个,同时按照书坊的规定,自带这种茶杯的,可以免费在这里喝茶。茶当然不算很好,但是也当年的上好新茶,不是外面廉价茶店里卖得茶叶末子的“茶”。

    伙计提着把大号的锡嘴茶壶过来,给高玄的茶杯里注满了茶水,客气的几声便又给其他人添水去了。

    高玄正在废寝忘食的读书的时候,在赵引弓的私宅邸里,张道长已经来拜访了。

    “这会,天水桥的教堂门口,正热闹的紧呢。”张道长面带微笑,拿起一颗樱桃放入口中。

    樱桃是张岱一早派家人送来得,大概三五斤的樱桃用荷叶包着,装在一个精致的竹篓里,上面盖满了树叶,两个家人郑重其事的送到赵引弓府上,赵引弓还不得不开发了几百文赏钱。

    樱桃装在大口的玻璃缸里,鲜艳欲滴。看上去就让人很是有食欲。

    赵引弓没说话,他正小心的吹拂着茶盏上漂浮的明前龙井的嫩叶――这是几天前杭州城里另一位士绅送得――他在龙井附近有座茶园。从这种享受来说,大明是难得胜过旧时空的地方。

    杭州教案在道长不遗余力的推进下,终于爆发出来了。几天前,张湉和黄贞已经到天主教堂门口递交了《辨天初说》,同时雇了许多闲人在杭州各处寺庙宫观张贴全文榜文,要求杭州教会做出正面回答。

    “你看吧,再过些几天,这火还要烧得更旺一些。”张应宸笑眯眯的说着,“教会的那群大佬,说不定还要找你问计。”

    赵引弓摇头:“这怎么可能?我不过是寄寓本地的一个秀才而已。”

    “你太小看自己了。”张应宸含笑道,“完璧书坊如今也是杭州城里鼎鼎有名的一个文化沙龙,听说连钱塘仁和二县的县太爷都对你心向往之呢……”

    “别,说得我起鸡皮疙瘩……”

    张应宸说道:“千真万确是真事。你这完璧书坊免费借书的策略,可是给自己捞取了不小的声望值。”

    赵引弓想自己这一手本来就是为了“养望”,否则以自己这么一个外来户,如何在杭州打出知名度来?这年头,没有点名气,得不到官府和缙绅的庇护,想干什么事情都很难。更不用说他下一步收容难民的事情了。

    “这事不提了,杭州教案已经给你提前搞出来了,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当然是热办!”张应宸果断的说道,“我已经把福建刻本《辨学遗牍》转交给了张湉,以他之能,当然能够考据出来其中的问题,写出《证妄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我这里还有后手。”张应宸说着从怀里掏出一页纸,赵引弓接了过来,纸上的文章是用文言写得,就内容来看显然是根据圣经的正文内容攻击教会的。赵引弓觉得其中的例子和言辞很是眼熟,看到一半忽然想起来,这不是柏杨当初撰写的著名反教杂文么!

    赵引弓有些担心:“道长!其他倒没什么――《证妄说》之类的,说到底还是神学、哲学方面的讨论,这柏杨的杂文杀伤力可大多了。跑出去的话对教会的大家太大了,你这一手可别把教会给弄废了,我们还指着人家帮忙呢。”

    “没事,不把教会弄到鹅毛大雪吃不消,他们怎么能见你帮忙的情面呢?”

    “问题是我也帮不上忙。”赵引弓很清楚,柏杨当年用得套路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己要反驳这文章,第一没有这么高深的神学修养,第二也没有柏杨的杂文水平。赵引弓忽然想了起来:本时空的新旧约全书是没有中文版的,耶稣会知道唯一的中文版是澳洲人的,这篇文章一出肯定会引起耶稣会的警觉。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节 煽风点火() 
“此事不妥。”赵引弓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耶稣会很清楚,现在有中文版《新旧约全书》的只有我们,柏杨的这篇文章引用的许多章节文字在本时空还根本没翻译出来。耶稣会不傻,他们肯定能意识到其中的联系。”

    张应宸将手中的樱桃梗丢下,拿起毛巾擦了擦嘴:“我准备用思高版的圣经……”

    “这有区别吗?没有。”赵引弓摇着头,“不管你用什么版,中文版圣经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有。所以柏杨这文不能用――我肯定不同意。”

    张应宸想了想:“我来改写下怎么样?”

    张应宸的想法是基于教会现有的中文圣经故事来编排攻击教会的资料。当然在效果上就不如柏杨的杂文了。

    “真是可惜的很。”他扼腕叹息,似乎不胜惋惜。他接着问道:“我托你搞得小册子好了没有?”

    “好了。”赵引弓从腰上解下一串钥匙,打开书房里的一个小柜子上的挂锁,从里面取出一个包封严密的书函,交到了张应宸手中。这是完璧书坊的印刷厂印刷的反宗教小册子的样本。一共有两种:一种是败坏天主教的一种是败坏佛教的,全是大图书馆真理办公室的杰作。张应宸准备乘着这次杭州教案的机会,在当地大量散发,败坏两教的名誉。

    “你先拿回去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定了之后赶快拿来,我组织人批量开印。”赵引弓叮嘱道。

    “印刷工人可靠吗?”

    “没问题,他们现在出不了凤凰山庄半步,而且家眷都给我送临高去了。”赵引弓微笑道,“除非他们发疯了不要老婆孩子的小命了。等教案一结束,我就把这批工匠送回临高去给周洞天用,再招一批工人好了。”

    张应宸赶在城门关闭前才悄悄的出城回到庆云观,他现在每次出入完璧书坊都十分的小心,免得让人察觉到自己和这位赵老爷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

    明清正在等他,桌子上留了茶饭。又向他说了那位“合大药”的老爷今天又派人来请过他。

    “你和他怎么说?”

    “我说道长您云游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等您一回来我就告诉您。”明清是个很伶俐的少年。

    “呵呵,说得不错。”张应宸轻轻拍了拍小道童的肩膀,这小道童生得倒是眉清目秀……他想起了几天前他应邀去“合大药”的缙绅家发生的一件趣事,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你先去睡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做。不必在这里伺候我。”道长说着,在小道士稚嫩的肩头轻轻揉搓了一下。

    明清走了之后,他把小道士留在屋中的烛台剪了下烛花,又点起了第二支蜡烛――土蜡的照明度低得可怜,仅仅点一支蜡烛几乎无法阅读和书写。

    张应宸随意吃了几口茶饭,将盘子推开,打开了自己枕边的带锁的小箱子,里面是他的密码本――宗教事务办公室有自己的独立密码本,他没有自己的电台,必须通过杭州站的电台与宗教办以及新道教的总部云笈观保持联系。

    他给戴锷写了一封信:

    戴道友:

    真理办公室的书已收到,交到应收之人手中,观老和尚作金刚相,有趣。

    反教小册子已由真理办公室润色完毕――据张好古说这是他那里的归化民所著。我想我是低估了这些斯文败类的水准。有旧约这个本子为依托,他们写的同人居然有资格上矽统了,虽然还难望兰陵笑笑生项背,然而秒杀灯草和尚之流,易如反掌尔。

    优伶被朱重八视为贱籍,然而这些可爱的艺术表演者是这场学术辩论中不可或缺的――倘若《四进士》没有了宋世雄,这故事还有啥意思?明天起,一些有伤风化的段子,就要在这地上天堂口耳相传了。

    题外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