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械厂的元老技术人员们围在坏了的球面磨床前。

    “很明显是铸造的问题。你看这,典型的反白口么。”林汉隆指点着零件的断面。众人点了点头,没有人开口。

    这个伞形齿轮铸造出来得,但是显然在铸造的时候出了些问题。

    “嘿嘿,难免难免。”展无涯出来打圆场,“废料库要回炉的零件堆成山,可靠性办公室的人连失效分析都做不过来。”

    “坏倒不要紧,别把我玻璃打坏了就行。”林汉隆也不打算深究,这种事在全临高每天都在发生,连军舰上要用的大炮都出过齿轮断裂之类的事故,何况这里了,“能修么?”

    一直凑近了看断面的孙立摇了摇头:“怕是不行。裂缝肉眼可见,不探伤的话也不知道多深。”他比划着,“没裂缝的话,照说冷焊就可以搞定了。”

    展无涯拍拍林汉隆的肩膀。“给你做一个更好的。”大战结束后军火生产速度放慢,原先预备的材料还有一些,所以展无涯说话也颇有底气。

    “做一个新的一周能弄好,你先拿给平面磨床的那个顶着。”

    林汉隆摇了摇头。“平磨那个不能动啊,双筒镜海军要得急。”

    展无涯哼哼了一声。光学厂的第一批产品里包括三年式陆军用8倍单筒望远镜(试),其实就是个最简单的折射望远镜,外面加了一个保护、携带用的竹筒。海军对这么简陋的东西不屑一顾,他们要求视野好、透光度高、握持方便,还要有良好的密封性、抗腐蚀性云云。他们要求出个双筒望远镜,好一下子能把陆军的装备给比下去。大量造双筒要平面磨床来做直角棱镜,这就涉及到光学厂的追加投资和编制扩大问题。好在远在三亚的王洛宾也支持造双筒――他可以做成固定式的放在各个瞭望塔上。作为光学专业出身,王洛宾从情感上也是支持扩大光学工业规模的。

    “平磨的话,最多三五天就能把东西凑齐了。”展无涯顿了一顿。“陆军土海军洋,还真没说错。不知道海兵队要什么?”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渐渐散了。对其他人来说,现在已经接近晚饭的点,吃过饭做点事就可以开始夜间的休息娱乐了,要有精力的还可以抱着女仆去滚床单。而林汉隆的一天才刚刚开始。晚上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光学零件的加工。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独占科技部的动力输出和网络。

    五点的时候,遍布临高各处的大喇叭里响过了一遍“轻音乐”。在各处上工的人们都知道,这是在召唤上夜班的工人了。等到这个音乐再响一遍,各个车间的夜班总管就会在车间门口点名,然后与白班的工人做交接班。光学车间的工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他们打着饱嗝剃着牙,互相开着玩笑。街上各个小饭铺都会在夜班工人上班前提前开晚饭,好让他们吃饱了有力气上工。

    在第二次音乐响起之前,人已经到齐了。林汉隆背着手站在一边,看他的车间主管把工人集合起来排成队,按花名册唱名。林汉隆心想这些人能像军队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工人阶级果然是天然具有组织纪律性。可惜的是,这些人里虽然年轻人居多,但除了几个身强力壮的之外,多半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显得身体瘦弱,真拉上战场怕是派不上什么用场。想到这里他不禁摇了摇头。

    “林首长!光学车间全体夜班工人,应到37人,实到37人。请指示!”

    林汉隆咳嗽了一声,走上去。“同志们!今天我就讲一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昨天四号磨床出了点问题,有碎片飞出来了。我要强调的是,第一我们机械的安全措施是很好的。碎片被安全网挡住,没有伤人。第二我们的安全意识还很不足,对安全规范掌握不到位,磨床坏了以后,有人围观,却没有人去拉紧急停车杆。这是不行的!往重了说,这是找死!”

    看看底下的人还是没有反应,林汉隆在心里叹了口气,口气也变得严厉起来。

    “以后再出这种事情,不照安全规章做的一律扣钱!各班组长尤其要注意,你们有直接责任。另外,我们要不定期进行安全演习,今晚开始。”工人们的眼神变的严肃起来。扣钱是很严重的事情。安全演习要占用休息时间,所以也是严重的事情。

    林汉隆看到工人们都很注意地看着他,感到很满意。“就这样。开工吧。”

    车间里的安全值班员检查了各台设备的动力传动系统,接着又查看了煤气阀门,最后他点亮了车间里的煤气灯,原本光线已经变得幽暗的车间里顿时大放光明。正是有了煤气灯,临高的工业大规模的夜班生产才变得可能。林汉隆每次看到这个场景就觉得发明煤气灯的人起码在本时空的贡献绝不逊色于爱迪生。

    待加工的玻璃工件已经“上盘”了――意思是它们被沥青、蜂蜡做成的胶合剂牢牢地粘在圆锥形状的浅口金属托盘里,然后托盘用螺丝固定在一个球形的支架上,最后整个支架被装在磨床的转轴上。磨床班的工人们两人一组,根据工单确认上盘的零件同磨床上的设置相合。

    总务班磨料组的两个人同样根据工单把调好的磨料膏送到各台磨床边上,然后开始调新的一批。上盘班的人也忙着用机械把新的一批工件压入金属托盘。这是个要求很高的活,压入工件动作要快趁胶合剂还热,又要保证绝对不能歪。机械班的一个组两人正忙着启动一台已经准备好的磨床。机械已经手动试过了没有问题,已经加好润滑,磨床班也确认一切正常。

    根据工单这台磨床今晚要做粗磨,选择的转速较快,为此皮带要挪一个直径较小的传动轮。挪完之后,又重新张紧皮带,然后搬动离合杆,让头顶的定置传动轮跟主动力传动轴结合到一起。机械各处发出一阵吱吱嘎嘎的声音,然后磨床转动起来,杂音也慢慢消失了。机械工人看了一眼转速表,向磨床工人示意一切正常,然后退到一边开始填写工作记录。磨床工人拿起小毛刷沾了磨料,小心地点在旋转中的工件上。一会工夫所有工件上都涂满了磨料,于是把磨盘放下来让它来回摆动。这台磨床就此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不多一会,整个车间里的其他设备也都一台接一台发出轰鸣声,光学车的夜班生产正式开始了。

    林汉隆又绕着车间走了一圈,注意了下有没有异常的状况和声响,这才回到办公室的门口,看到吴南海正坐在车间休息区的木条长靠背凳上。

    “咦?老吴你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就干坐在这里?”林汉隆有点意外,目睹了一切的吴南海长出了口气:“老林,你这里真是精细活啊哈哈哈。

    林汉隆示意他到办公室说话。几个归化民工作人员,还有初晴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了。他看了一眼初晴,想起了那包给他转送出去的限定版雪茄――吴南海上次要他试制一批放大镜,特意送了几包给他。

    “稀客稀客。”林汉隆招呼自己的徒弟给吴南海端茶倒水:“我这里啥也没有,招待不周了。”

    “没事没事,咱也是为了工作么!”吴南海打着哈哈,“我上次说要50个放大镜,你一个月就做好了,厉害厉害。”

    “要是花一年才做得好,我们就不用搞什么工业化了。”林汉隆说道,一边接过徒弟给他绞来得毛巾,擦了一把脸。

    “对了,我听说大明的南京能制造老化眼镜什么的,使用水晶片磨得,你要不要打个报告,弄几个土著的眼镜工人来帮忙?”

    “要有当然不错,但是我觉得意义不大,这种手工工匠,一天才能做几片?无非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我现在机器磨,就算暂时质量没他们做得好,起码成本和产量都不能同日而语了。”他顿了顿,“倒是水晶我很有兴趣。听说连云港东海那里有大水晶矿……”

    “呵呵,远程勘探队的人上次说:海南就有上好的水晶矿。”

    两个人正说着话,外面有人推着一辆平板车过来。林汉隆示意让人从车上取下一口扁平的木箱子,放在两人身边的地上。打开箱子,里面是一层草垫子。拿开草垫,露出五个小盒子,同样用草垫子隔好。林汉隆伸手拿起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个放大镜,嵌在盒底的绒布上。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节 光学产品() 
“看,50毫米口径放大镜,f四分之一。”林汉隆把放大镜拿出来,递给吴南海。吴南海随手拿起桌上的字纸,用放大镜看着。

    “嗯,做得很好么。很清楚。”吴南海啧啧道,又用手抚摸着放大镜的把手,“要不是这个木头的把,我都以为是我们带来的了。”

    “高级的放大镜还是用天然材料居多啊,木材不过是其中之一。”

    吴南海放下放大镜点点头。“行,完全没问题。我们农业部门对这种东西那是多多益善哪。”他回过头去招呼归化民工作人员,“去,把提货单拿来,让他们去做交割的手续吧。”

    “很好,这样就两清了。”

    “对了,我上次提过的那个糖度计,你说做好了?”说着这里吴南海声音变得郑重,这才是他来的真正目的。

    “噢,那个啊。”林汉隆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是做了一个。你看看。”

    糖度计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快速检测仪器,专门用来快速测定含糖溶液以及其它非糖溶液的浓度或折射率。在制糖、食品、饮料等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除了测量糖度之外,还能用于酱油、番茄酱等各种酱类产品的浓度测量。在农业生产上,它适用于水果和糖类作物上测定准确的收采时期,作甜度分级分类。

    其原理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与折光率在同一温度、压力下成正比例,通过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

    吴南海拿出来的糖度计基本上像一端被斜削一刀的甘蔗,尖的那头镶着玻璃,圆筒的那头还有几个旋钮。吴南海把糖度计拿起来凑到眼前,把尖头对着光,手指调着旋钮。他转向林汉隆,“老林,不好意思我要看一下。”

    林汉隆点点头。“理所应当。”

    吴南海转过头。“初晴啊!那几个瓶子拿过来。”

    瓶子里装的是清水还有按不同比例兑好的糖水。吴南海先在玻璃上滴上几滴清水,又调了一下旋钮。林汉隆一旁递过一条绒布,吴南海接了把水滴擦掉,然后滴上糖水。他眯缝着眼对光看了一会,又擦掉糖水,换过一瓶再滴上几滴看起来。如此重复几次,他把糖度计放下来,呼了口气。

    “老林你真行!这个东西做得非常好,糖度测量很准确。”吴南海这时已是满面笑容。“非常好,非常好。这个东西有多少我要多少。回头我就让人打报告上去。”

    林汉隆点点头。“你在单子上签个字,回头再盖个农委会的章就行了。这个样品现在就可以拿走。”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递给吴南海,“配套的盒子。”

    “这里面的透镜是量产货没问题。但棱镜是手工磨的。批量生产还要等平面磨床出来。”

    “噢噢,要多久?我打算下次榨季之前发一批过去,还要提前教他们用。”

    “这要问海军了。双筒望远镜他们要得很急,说是打算每条船上装两个。”

    “那得多少!蔗糖可是咱们的重要财源,也不能丢啊。”吴南海急道。他也是被文同给逼急了――文同在雷州推广甘蔗生产组合,搞良种培育,按质轮价是雷州糖业政策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没有糖度计,文同制定的规章制度就没法具体实施下去。

    “谁说不是呢。”林汉隆随口附和着,却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示吴南海醒悟过来:“我帮你跟执委会说说,光学仪器这一块太重要了,要加大投资力度。”

    “有您出马,一个顶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吴南海干笑了几声,举了下手指,初晴赶紧打开随身带得一只草编袋,从里面拿出一个木盒。

    “这是农场新作得雪茄,你尝尝。”

    “不用不用,上次你送我的限定版我还没抽完呢……”林汉隆客气了起来。

    “尝尝新。这次是李荃限定版。”吴南海微笑着,“你尝尝,烟叶是我托耶稣会的人从澳门搞来得,真正的加勒比地区出得茄衣做得。”

    林汉隆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李荃是谁,他笑了笑接过了盒子。盒子是用一种名贵的木材做得,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据吴南海说木材也是从东南亚进口的。白胚木磨光的盒盖上烙着黑色的字体――甚至还有他不认识的花体外文字。盒子上还贴着财政总监部专卖局的“免税”字样的绿色签条。看上去很有气派。

    相比之下,上次的限定版不过是硬纸包装的。哪个更高级就不用说了。林汉隆发现李荃限定版的包装说明是“三支入”,不由得暗暗骂吴南海愈发奸商了。

    “不错不错。”他也打着哈哈。吴南海又从口袋里掏出个两个玻璃瓶子出来。

    “这是薛子良在我那里自己种得蓝莓酿得水果酒,酒精度不高,你当个饮料喝吧――这里也够热的。”

    “这怎么好意思,你总拿东西来……”林汉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最近几个月吴南海一直零零星星的有东西送过来。

    “没关系,你这里工作忙,还天天开晚班,要多补充营养才对。”吴南海不以为然,“农场不就是为元老服务的嘛。”

    吴南海说着一摇一摆地往外走去,手里还拿着糖度计的盒子。他手下的归化民们跟着他鱼贯而出。快要走出车间的时候,他眼睛的余光瞄到了一点什么。他转过头看了一下,啊了一声,然后向车间一角蹿了出去。

    “老林!!!!”

    林汉隆赶出来,正迎上吴南海那发着幽幽绿光的眼神,不由得暗道一声:“坏了!”

    吴胖子哆哆嗦嗦地用手指点着一排形状弯曲的铸铁工件,颤声道:“显,显,显微镜……你,你怎么不告诉我。”他指点的正是一排显微镜的镜座,跟后世使用的并无二致。

    林汉隆苦笑道,“你也没问我能不能做啊。这些是卫生部定的,要的也很急。”

    吴胖子当即跳起来。“我没问是以为这玩艺难做啊!不是说19世纪才能批量生产么。”

    “我用的是列文虎克的办法,用表面张力做非球面透镜,还蛮好弄的。”林汉隆故作平淡地道,“当然,稍微改进了一下,可以生产多个规格的产品,精度在百分之一以内。”

    吴南海盯着林汉隆看了一会,嘿嘿地笑了起来。“老林!搞光学这一块,咱500众里就属你了吧!能他人所不能啊!”

    “那也不,还有――”

    吴南海的手重重地拍在林汉隆肩膀上:

    “老林!你对我们农业部的工作贡献很大!我吴南海,心里明白得很!”吴胖子蓬蓬地拍着胸脯,“废话不说了,以后,光学厂的工作我们农业部大力支持。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摆在优先的位置上来发展。执委会,我来搞定!”

    两人又哈哈笑了一阵。

    吴南海突然想起一事。“老林,依照你的习惯,量产之前肯定先做了几个试验品的吧?”说这话的时候,他眼睛里发出的绿光已经足够照亮整个车间了。

    除了显得粗糙一点,林汉隆拿出的自制显微镜猛一眼看上去跟后世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区别。他指着物镜道:“三个放大倍率,50、150、300。不过定位机构做的不是太好,转的时候要小心,要稍微调一下,以免光路不正。”又指着接目镜:“接目镜没有上漆,用完以后及时擦干净,不然汗水会腐蚀。”

    林汉隆找了块布把显微镜包起来:“没有做盒子,你将就着拿着吧。这个是试制品,还有很多小毛病,你用的时候注意一些,有问题跟我说。”

    “好说!好说!”吴南海心满意足地往外走去,左手捏着糖度计,右手紧攥着显微镜。

    把状似鬼子出村的吴南海送走,林汉隆让徒弟再弄来把毛巾抹了把脸,赶紧开始对车间的第二次巡视。工人们的业务水平都不高,就算熟手也是半懂不懂的状态。半瓶子醋最危险,坏事的情形时不时就有一起,简直防不胜防。

    等林汉隆把磨床组巡了一半,正在仔细听机器声音的时候,有人来报,说是门口有一位钱首长找。

    这位钱首长身材壮实,肌肉线条颇为明显。一身t恤短裤墨镜的元老标准装,大腿上绑个手枪套,露出来方头方脑的枪把。虽说是标准装,但仔细一看这一身打扮跟旁人其实大有不同。墨镜是壮志凌云里阿汤哥那种,纯色有领子的t恤居然能穿出修型的感觉,短裤明摆着是511之类的军品,连鞋子也不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普通跑鞋。

    来者把墨镜一摘,露出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是现任的议长、宅党领袖钱水廷“老钱!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林汉隆打着哈哈迎上去。

    “今天正好到机械厂调研,忙完了就到你这来看看。怎么样,吃饭了没?”

    林汉隆摇摇头。“哪有时间。待会让食堂送点东西过来好了。”

    钱水廷从身后的草编口袋里拿出一个大盒子:“我这备了点东西,不如我们一块吃点?”

    盒子里是用冰块保存的二个大饭盒,林汉隆往盒子里瞄了一眼。“寿司!你这哪弄来的?”

    盒子里一块一块的米饭团,用紫菜等卷好,上面还盖着红色白色的鱼肉之类。正是后世世人皆知的日本寿司。

    林汉隆请钱水廷进到办公室。办公桌上实在太多东西不好清理地方,于是让人支起一张折叠小桌子,擦一下就算是饭桌了。两人相对而坐。林汉隆叫徒弟拿几瓶格瓦斯来――上班时间不便正儿八经的喝酒。

    钱水廷言道当年在加州打工的时候也在日本菜馆里干过,捏个寿司什么的不在话下。可惜本地没有合用的寿司米,口感也只能将就了。当然也没有寿司醋,不过天厨有酿造的白醋,暂时拿来代用就是。飞云号时常能出海钓鱼,又跟若干渔民约好有好货只管送来,所以海鲜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