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报纸取了一个毫无创造力的名字《临高时报》。

    “没什么感想。”马千瞩一脸不合作的态度。其实他今天心潮澎湃的很,就是不喜欢采访这类玩意,他更愿意安安静静的写回忆录的时候再提自己的感想,而不是被人用某个东西戳着问。

    “文总呢?谈谈你的看法。”丁丁马上转换对象,潘潘过来又是对着文德嗣一阵猛拍。

    “历史性的一天。”文德嗣说。

第四节 港口建设 一() 
d日的开始,如果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即混乱又壮观。保持着原始亚热带海湾风景的港湾里,到处是突突着来回奔波的小艇,船舶上的吊杆不断的起降着货物,密密麻麻的人群正从巨大的轮船上攀附着舷梯下船,沙滩上到处竖立起不同颜色的牌子,指示着人、车、设备的登陆地点、堆货处、联络处、登记处等等。

    整个港区的营地的是以博铺巡检司和其后面的烽火台为中心拓展出去。从港口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点并不理想,红树林一直延伸到海边,四面也不够开阔。但是巡检司现成的房屋和烽火台这个人工制高点却是穿越众难得的有利条件。不过这房子里大明官兵虽然落荒而逃,另一种生物却给穿越众们带来了小小的麻烦。

    凌晨军事组刚占领这房子不久,搜索工作还没结束,就有好几个人被房子里的跳蚤咬得逃出来了――旧式的砖木结构房屋内虫害滋生,跳蚤臭虫基本就是常客。在40年代ddt和666被大规模生产使用之前,只要是老旧房屋,又特别是木结构房屋内,寄生虫都是长期住户。1945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还因为跳蚤传播的原因爆发过斑疹伤寒。幸亏美军大量喷洒ddt,消灭了宿主才遏制了这次疫病流行。自此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才摆脱了困扰千百年的这几样寄生虫问题。

    作为卫生组的负责人,时袅仁在卫生预案里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带队的卫生防疫队就紧跟着登陆了,全身防护衣长统靴,口罩风镜,背着喷药桶的防疫队让军事组产生了七三一的联想,这群人进到屋子里就猛喷药水。

    医疗卫生组用6%可湿性六六六调制成150倍的水悬液,喷洒在房内的各个角落和家具上,然后紧闭房屋门窗30分钟,以杀灭房屋内的跳蚤、臭虫和其他害虫。房内的各种破烂家什:席子被褥衣服等物统统被搬出来丢在海滩上一火焚之。至于进过屋的几个军事组成员,也被毫不客气的先用药水液从头到脚彻底的喷淋了一遍,再打发回大船上去洗澡。每个人身上还被别了一个卫生组特制的橙红标签,意思是轻度感染者。

    熏蒸半小时接着又通风一小时结束后,登陆指挥部立刻就占据了这所小院的三开间正厅作为办公室,两侧的厢房弓兵的宿舍也被清理干净,作为机房和贵重物品的仓库。

    房屋里依旧散发着弥漫着浓烈的六六六消毒水的气味。不过对于指挥部来说这一切都不算什么,电台被架设起来,桌子上铺设了地图,随即,依靠电池组的电力,服务器开始工作,无线局域网被架设起来,通过信号放大器天线,各个登陆地点和卸货点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直接和服务器传递数据了。潮水一般的数据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服务器:人力组在各个登陆点设置了登记点,记录穿越众者上岸情况,计委在卸货点和堆货点也派出了扫描人员,开始纪录资材设备的入库出库。

    丰城轮上,被编入各个组的穿越者们正在排队按人力组的安排逐组下船,山寨版的美军背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还是配发装备,私人行李此刻还在底舱睡大觉――按卸载级别要轮到最后。

    船上的高音喇叭里正反复宣读着执宣字:16280002号文件:

    1、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2、非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超越营地警戒线。有任务需要的,在穿越警戒线时必需从警戒值班点登记出入。

    3、不得随地大小便,抛弃垃圾。垃圾必需分类抛弃在指定垃圾坑内。

    4、必须在指定食水供应点获取食物和水,不得私自打猎、捕鱼和食用猎物。

    5、发觉自身或者他人身体有任何异常,应迅速向医疗点求助。

    为了合理使用劳动力,有效率的分派人员,避免有人干活有人发呆,登陆指挥部发明了一个臂章带体系。

    红色:军事组警戒人员。

    蓝色:船舶留守及使用人员。臂章中心有白圈,按船舶类型不同,用汉字印上:轮、驳、渔、登、艇、杂六种字符。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劳动的人,如病人、儿童使用这个蓝底白杂字臂章。

    白色:负责d日当天各项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

    黄色:登陆指挥部体系下的指挥及行政人员。

    白色号码臂章的,一律属于“基本劳动力”,臂章上印有一排4位数字号码。所有“基本劳动力”按五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各有一个4位数编码。组长领有一本组工作手册,每接受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就在手册上做相关纪录,同时将因为工作需要发给的工具装备登记在册。

    派工的事务,由登陆指挥部的人力组统一调度,在人力组的帐篷里有一张大桌子,一张事先打印好的临高角-博铺港地区大比例地图铺开在桌面上,上覆盖着透明纸。各个专业组、劳工组以不同颜色的号码卡片代表,放置在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区域。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人力组派工之后卡片上都要将象征劳动强度的发卡卡上去,一根为轻度、二根为中度,三根为重度,以避免各小组之间的劳动强度差别过大。

    这套图标系统虽然简单,但是和oa系统中的劳动管理系统配合起来使用,不仅人力组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小组目前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量多少,连每个组领取过什么工具,多少资材都一清二楚。极大的方便了劳动力的调派和管理

    港湾南面的沙滩上,临时搭起了一个大型军用帐篷,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是七弯八扭的几个油漆字:“博铺港区建设指挥部”。这里云集了穿越者中的所有建筑、规划、设计、水文各个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刚刚完成的一号工程现在已经发挥起作用。各种工程设备和物资正在通过浮码头不断卸载――有了物质基础,港区基地的建设自然也要全面铺开。

    帐篷里摆了一张从船上拿下来的会议桌和折叠椅,桌子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和许多装订成册的水文资料集。尽管这里各方面的技术人员都有,但是大家的主要目光还是落在紧靠桌子看地图的四个人身上:

    冰风,27岁,这个毛发浓密的小伙子是结构工程师。有项目经理证。擅长的是门式钢架结构厂房和钢结构住宅设计、施工。

    燕雀志,28岁,胖乎乎的,属于中国式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人才。水大专毕业,半吊子水利、水文、气象技工。水文的知识了解比较多,懂测绘,能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略懂水利工程结构。

    梅晚,30岁,建筑专业毕业后在建筑公司混迹多年的老混子,专门负责工程造价和管理。会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和协调也有丰富的经验。

    李潇侣,30岁,职业规划设计人员,有建筑师和规划师证,测绘和规划是她的本行。

    这就是号称建筑工程组的四大金刚。当然李潇侣是女的,但是论到持证之多,谁也比不上。不过她很少施工方面的实际经验,而且不喜欢抛头露面。所以四大金刚就以梅晚为主。毕竟他在工地上时间最长,方方面面都懂一些。

    “指挥部要求我们在今天天黑前完成港区的基本设施建设:通电、供水、设置卸货场和堆货场。完成简单的设防工作。”梅晚传达着指示,“我们拥有物资、机械和劳动力的优先使用权。”

    “梅组长,我们连测绘都没做,出不了规划图。我对照了带过来的测绘资料,这里地形和21世纪差别挺大的。”李潇侣说。

    “没时间做太细了。”梅晚说,“好在这里并不是我们建设的主基地,不需要太多的规划。以小型临时性的工程为主。”

    “我们边测绘边设计边施工好了,”梅晚到底是工地上混过的人物,对如何赶进度熟得很。当下作了分工,李潇侣和燕雀志负责港区的测绘工作,测绘工作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所以再拨给一个基本劳力小组作辅助工,同时由军事组发给5连发猎枪一支作为防身用。

    田九九负责营区的给排水工作,常凯申负责送电业务,至于冰风,他的任务最为艰巨,建造货物堆栈。

    相形之下,常凯申的业务比较容易。执委会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发电装置,还有许多配套的输变电设备,但是此时此刻这些东西还在集装箱里睡大觉。作为临时性的港口营地,用电点少,整体负荷小:主要满足的是照明用电、指挥部的办公用电和少数电动装卸机械设备。用电负荷较小。

    根据这样的需求,这个简单的早期版供电网应该力求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和尽量少用资材。因此常凯申的的方案是不在岸上建立发电所,而是直接从丰城轮的辅机上取电――轮船下锚之后主机虽然停止,但是辅机还是一直运转着,为整个轮船提供能源。电力组便直接从船上配电间拉出一根380伏电缆,沿着浮动舟桥布线固定,一直延伸到岸上的配电所进行配电。整个供电网使用最为简单的放射形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也是过去中国农村电网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的缺点是线路发生故障或者检修的时候,就必需暂时停止对线路上所有用户的供电。不过这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是可以允许的。唯一需要不间断供电的只有办公用电中的it设备运转,那么使用ups备用电源+大功率蓄电池组也可以满足了。

    不过在实际的工程里,将输电缆直接固定在浮动栈桥上的设计被推翻了,执委会的意见是可能会漏电,不安全,而且线路固定在人车反复来往的栈桥上,可能在无意间被人为的损坏。工程组随即变更了设计,他们拆开了一组备份的浮动单元,用钢丝绳把这些空桶单独串联起来,浮在水面上。每个桶上还悬挂了配重物,保持其在水面上漂浮的稳定性。这条原打算用来输电的水上线路很快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首先是架设起了从船上抽取柴油的浮动输油管,然后是通讯组将船上的电话线直接拉到了岸上。这样,丰城轮就可以不使用步话机而直接和指挥部进行电话联系甚至发传真了。最大的好处是it组的石开利用这条电话线,实现了网络连接,现在岸上的所有电脑都可以通过登陆指挥部的服务器直接访问船上的服务器双向传送资料了。oa系统实现了全面覆盖。

第五节 港口建设 二() 
“u。c0079、u。c0083、u。c0093、a。c0197人员全部到绿滩集合,准备卸载车辆。”

    随着步话机的呼叫,刚刚从栈桥上下来几个专业组懒洋洋的从沙滩上爬了起来――代号为红滩,红滩是从1号码头登岸的登陆点,黄滩则是小艇登陆点,绿滩是驳船、登陆艇登陆点――坐了一天的船,一脚踏实地腿脚都有点发飘了。在休息点卸了大背包,都坐在石头上喘气,说是人员休息点,其实除了一张放着电脑和账本的折叠小桌子和一块大书人员休息点几个大字的木牌之外别无他物。满是大大小小圆砾石的沙滩上错落有致竖着好几块牌子:厕所、食水点等等,表示将来会有这些东西。

    这四个组,u。c的是有驾驶大型车辆执照的,ac有工程机械执照的。北美分舵的钱水协虽然一再表示自己的意向是到军事组拿枪保卫穿越政权,但是他填写的专业技能――开大货柜车使得他最后落到了uc。0079去了。和一群根本不认得的人一起工作有点无趣,不过他马上发现了比自己更郁闷的人:白羽,装甲兵指挥专业、兵器设计与工程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的军事人才,被打发来开履带拖拉机。

    为了在上岸后能够尽快展开基建工程,蒙德和执委会在组织在装船前就将物资做了一些分类,将登陆后马上会用到的资材都集中装载在1500吨的自推驳船上,包括各种车辆、建筑工程机械和基建物资。

    平甲板自推驳船的满载吃水不过1。83米,虽然比不得登陆艇能够直接冲滩上岸,怎么也比大型货船离岸要近。当然这样的水深车辆也是没法直接下水的,所以这里也装配了一个浮动码头,称为2号浮码头。

    自推驳是没有车辆跳板的,它自身又不具备吊杆。好在工程组对此事早有准备,2号浮码头上安装了一组车辆上下跳板,

    “准备卸车了!大家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万一有落水的可能性马上从车里出来,不要怕,大伙不都开车上过摆渡轮吗,一样的……”白羽身为这四个组的临时头头,一边进行安全教育一边打气。

    这几十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心想这能一样吗?从这晃悠悠的甲板上把车启动起来,开上狭窄的跳板,再下到那一样晃来晃去的浮码头上――这玩意难度也太高了吧?

    白羽见大家都在迟疑,知道得有人先做出表率来才行。好歹自己当年在部队里也开过坦克,把心一横,叫了声:“帮我看着点!”第一个爬上那台东方红1202通用型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启动起来的轰鸣声让白羽稍稍心安,驾驶室的视角很好,24v电瓶启动起来又快又稳。白羽在部队开过坦克、装甲输送车,也开过各式各样的军用工程车辆,上下舟桥或者舟桥驳都是小菜一碟,不过眼下的这浮码头、车辆跳板纯属手工山寨货,强度、承载力到底是多少只有天知道。

    有点迟疑的看着在蓝色的水面上摇摇晃晃的跳板还有跳板下面那高低起伏的码头,他启动了发动机,船明显的飘动了一下。他顾不得许多,眼睛紧盯着挥着小旗指挥的钱水协,履带在钢板上打着转,发出龇牙咧嘴般的磨擦声,一步一步的蹭上了跳板。履带刚压上跳板,下面的浮码头就飘动起来,跳板都移位了,吓得周围的人都呆了,这时候在码头指挥工作的工程组卓天敏见此情景猛跑了过来:

    “都发什么愣!快拉住钢丝绳!”

    工程组在驳船上早就装了4根钢丝绳,为得就是在卸载的时候可以用人工拉紧,尽可能的减少船只和码头的漂移。

    “快拉快拉!”在他的不断的吼叫声中,四周的人赶紧都去抓钢丝绳,身体朝后的猛拽,毫不容易才让拖拉机开上了浮码头。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二个小时过后,穿越众拥有的工程机械都上了岸,整齐的停放在沙滩上:

    二台东方红1202通用型履带式拖拉机,带挖泥斗、推土铲

    四台东方红404z1w前装(装)后挖(土)型拖拉机(中轮拖)

    四台东方红170v轮式拖拉机(小轮拖)

    十台常柴动力单缸柴油翻斗车

    一台18吨东方红轮式压路机。

    一台25吨汽吊

    二台牵引式混凝土搅拌机

    四台空压机

    为了减少维护的复杂性,多数工程机械都选择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东方红系列。

    这么多的设备别说一个小小的临时基地,就是建一所新城市也不在话下。

    但是负责基建工作的梅晚和冰风还是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机械设备、燃料、电力都有了……问题是没有建筑材料原料。

    驳船上装载了许多钢筋和水泥,但是工程组手里即没有黄沙也没有碎石,没法使用现代建筑最常见也最方便的混凝土,传统的砖瓦当然也是一个选择,但这荒芜的海滩上哪来的砖呢?不用说大明的临高县肯定是有砖窑的,具体在哪里则还需要人去侦察。

    当然有些基础建设并不需要什么原料,因陋就简就成。冰风的任务是在红滩修货物堆场。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货物堆场,没有必要进行地面硬化处理。简单的地面堆高压实,辅以一定的排水系统就可以了。以冰风过去在建筑公司的经验,这样规模的工程一二十人的民工队,靠铁锹、十字镐、手推车这类手工工具一个上午就能搞定,现在他们全套机械化施工,得表现的更好一些才行。

    运输组就这样变成了货场建筑队,整个红滩上机器轰鸣,车辆来回颠簸奔走,扬起来的灰尘有半天高,每个人都知道红滩货场已经在动工了。火热的气氛把无处不在的丁丁两口子给吸引过来了。洋妞就是生猛,海滩上的气温不过二十七八度,就穿着个紧身小马甲牛仔热裤爬上爬下的拍照,两条光光的雪白大腿在大伙面前晃来晃去,不时还掘着滚圆的屁股抢镜头,看得工地上的老老少少个个气血翻涌,生理变化明显。在接连发生几次翻斗车差点撞人和挖土机挖偏方向之后,冰风只好忍疼割爱的把这二位赶走了。

    堆场的地面自南向北有一定的坡度,经过测量,发现坡度小于1:10,一般这样的坡度状况可以不进行表土清除,简单的去掉表层的大块石头、杂树之类即可直接进行堆夯,但是取了土样之后发现表层几乎全是松散的沙子和小砾石,附着力不强。最后还是用推土机将表层沙性土和大小砾石完全清除。

    堆货场处于斜坡上,所以整个堆场地基采取的是半填半挖式。首先在堆场的南面坡度最高处用挖掘机开挖截水沟,收纳从斜坡上斜下来的雨水,再分别从东西两面开挖排水沟直接排放到海湾内,开挖出来泥土则作为地基填土。

    去掉表层沙砾之后,下面的土样是砂性土,这种土透水性好,压实后稳定。冰风就全部取了这样的土作为地基土。用小翻斗车运来的填土倒在地基上,每填埋20cm高就用压路机来回碾压3次,再填土,再碾压。连续二次之后就算基本完工了。冰风原来还打算在整个场地上面铺一层碎石,不过他们没有碎石机,沙滩上的石头大大小小,形状也不规则,不太好利用。就省却了这一步。完成后的整个堆货场略高出地面,俯视呈长方形,三面有斜坡,坡下是排水沟,朝向海湾的一面按临时公路的标准修筑了一条简易路连接码头。

    “有足够钢梁的话,就可以给这个货场搭建一个棚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