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玩弄了好一阵才点上,吸了一口。

    眼下为了满足广州站的急需。展无涯准备做得是一种他设计的土法“畜力压缩制冷机”。他当即把机械厂里暂时闲着没事干的粱信叫来,两个人拿着扳手工具到了工能委的专属仓库。

    虽然是工能委的仓库,但是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处在计委的绝对管理之下,每一把钳子、榔头、螺丝刀都登记造册,责任到人。不管是损坏还是遗失都必须上报。管理极为严格。

    仓库里堆放的是机械厂的各种工具和配件,全都装在箱子里挂上标签和出入库单。走到最里面,地上有一堆用油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物件,看起来象一台机器。

    拆开来里面却是一台空调机,锈迹斑斑,看上去实在不成样子了。

    这台空调机是从平甲板自航驳船的上拆卸来的,当时已经处于报废的状态――它不是什么专业的船用空调,就是一台普通的1。5kw的家用挂壁式空调机而已,是船员们自己买来营造舒适环境用的。丢在机舱一角的这台空调已经锈迹斑斑,也不再制冷,计委搜集物资的时候本着“21世纪的东西没有废物”的概念一并登记造册接受了两个人用手推车把空调拉到车间里,打开外机盖一通大拆,把里面的空调压缩机拆下来,接着又把空调的蒸发器也拆下来,这台空调还真是厉害,居然是有两个蒸发器的――这种波纹铜管可是好东西啊。

    “与其这么费事,干嘛不用煤气冰箱呢?”粱信不解。

    “煤气冰箱当然好,不过我们造家用级别的还是不够格。另外煤气冰箱得配套煤气发生炉,实话说我都觉得不大放心放在紫明楼使用。我们在煤气的配套管路、阀门和密封件生产上还是有弱点的。”

    在临高使用煤气炉,基本上设在离人群较远的地方,炉子由专人负责,四面通风,安全性方面多少还好一些。紫明楼里人员密集,万一发生泄露,不管是爆炸还是中毒都是悲剧。

    在短接了压缩机离合器之后,压缩机居然运转起来了。展无涯又连接了他自己制作的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之后,一个简单的制冷系统就出来了。

    纯绿色环保畜力制冰机――当然要有电动机或者其他动力机的话效果会更好。

    接着是冷媒。破空调里的氟利昂早就没有了。到哪里去找这个冷媒呢?展无涯忽然发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节 操纵温度() 
哎,没办法。只能拿这个去换了。展无涯肉疼无比。精品大红鹰虽然已经是去年的香烟了,但是他精心保存味道一点都没变化。

    这东西,弹一支出来就能办成很多事,现在居然要奉送出去一包,展无涯心疼无比。

    找到了马千瞩,再费了一番口舌,花费了无数口水加上一包烟,附加了制冰机造出来之后首先给他试用的的承诺后终于拿到了两瓶冷媒。

    “没了p12以后的我气狗就玩不了了――”

    “您可以玩真铁――以后专门给您造个机枪……”展无涯满口敷衍着把两瓶f12藏包里去了。

    奋战了一晚上,又调试拆装了无数次设备之后,终于在冷凝器里出现了一大块洁白的冰!展无涯和粱信顿时精神百倍――这玩意到底还是能工作的!

    展无涯赶紧回办公室把自己的保温杯找出来,把这第一块冰装了起来给督公送去――上面还贴了张纸“喜报”,然后嘴里敲锣打鼓的一路去了。

    粱信打电话给食堂,叫食堂赶紧拿几个保温箱来。这种土制的保温箱里的保温材料是木棉和棉花,专门用来从丰城轮运送棒冰和运送鲜活海鲜。

    最后这个制冰机运转下来大概每一小时可以制造2公斤的冰块。实话说效率低了点。不过粱信注意到他们的保温措施做得太差,如果加强一下制冰效率会更好一些。

    工能委搞出了这么个东西让大家都很高兴,毕竟从博铺运冰来不方便,现在有个东西之后等于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冷冻食品了。当即有人就提议在食堂先安装一台。也有人提议干脆把他们手里所有的空调都拆了改制冰机――反正空调就这么几台,给谁用都不好,干脆拆了做冰块还能大家享受。

    实际上生产制冷设备的呼声最近一直很高,不仅是紫明楼。通迅中心需要冰块来对设备进行降温,炸药车间要用冰来降温保证生产安全,食堂要保存食品,卫生部要保存解剖用的尸体……穿越集团的冰箱数量实在少得可怜――当初就没人想到过这东西。丰城轮上的冷库离百仞城又远了一点,而且船上的冷库是辅机燃烧宝贵的柴油维持运转的。马千瞩一直期望工能委能搞出比船用冷库更经济的制冷设备来。

    工能委已经就这个问题连续开了好几次的会议,他们早就找到了一个相对简单可行又经济的方法来达成马千瞩的要求,那就是粱信提到的煤气冰箱。

    所谓煤气冰箱是用煤气加热使浓氨水沸腾,蒸发出来的氨蒸气经过降温使其中的水蒸气冷凝液化,而氨气冷凝成液体氨,然后在蒸发器进口处和氢气混合,由于分压的不同氨从氨液中剧烈地向氢中扩散,使蒸发器温度降低,起到制冷的作用。此后氨气被稀氨水吸收又成为浓氨液,剩下的氢气则返回蒸发器。所以煤气冰箱是通过煤气燃烧加热,使氨、水、氢三种物质在管道内循环而制冷的,制冷温度最低可达负40c。效率极高。

    氨水,在800吨合成氨系统已经开始初步运转的时候已经不成为问题,氢气则是电解食盐制碱流程过程中获取的副产品。

    使用这个原理是可以制造出家用冰箱级别的小型冰箱的,按照20世纪的标准来说煤气冰箱技术含量很低。但是在1629年的临高工业体系里,小型化的煤气冰箱制造却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材料和工艺上。比如燃烧头上的耐火陶瓷制造和加工、燃烧器外壳的锌合金压铸件,这一切都不是立等可取就能解决的。再者箱体必须的高效的保温材料也是他们所欠缺的。

    既然太精细的做不了,工能委就打算制造一个大型的“煤气冰箱”来减少制造的技术难度――耐火陶瓷的小燃烧嘴做不了,大型的铸铁燃烧嘴总是没问题的――实际上他们准备建造一个煤气冷库。

    这个冷库首先选择在食堂建造--食堂本身有充足的沼气供应,现在又有了煤气,燃料上堪称充沛。至于保温材料,仅仅用木棉或者棉花都不能有效的保温,展无涯就使用古人最常用储冰方式――在地下建造冷库,用土壤来保温,过去的北京城里的几大冰窖,都是在腊月打冰储冰,储存的条件也就是土窑,外面用草帘子盖好之后堆上土。封存到第二年夏季开冰窖的时候,冰块的损失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临高建筑公司首先在农庄的一个小土坡下开掘了一个一面敞开式的长方形地窖,夯实地面和四壁之后,再用多孔砖铺砌。再在内壁加上保温材料。

    工能委既没有泡沫塑料也没有石棉,临高当地能够大量供应的天然保温材料只有木棉和硅藻土。为了保证效果,工能委在冷库内壁上交替敷设了多层。管路全部使用黄铜件。安装好冷库之后,再在上面铺设一层草帘,最后用厚厚的泥土完全覆盖。只留下一个出入通道与地面连接。通道设有内外两层木门,门上装有厚厚的保温材料,机械厂的人尽量把它做得和门框密合,贴了好几层的皮带作为密封材料。冷库的燃烧室则设置在地面。使用农庄的配套煤气发生炉的煤气进行加热。临高多雨,所以最后在整个地下冷库上方专门修建了一座屋子用来遮蔽,四面还有排水沟。

    点火之后冷库连续运转了24小时,证明这个冷库的最低制冷到零下16度,并且可以稳定的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大伙对此已经感到十分满意了。理论上能够达到的零下40度对穿越集团来说没什么特别意义。零下16度已经可以长期的储存各种生鲜食物、制造冰块、生产各种冷饮了。

    由于建造了能廉价大量制造冰块的冷库,不仅满足了饮食上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空调的角色――从冷库里取来的大块冰块放在屋子里使其自然融化,这种传统的降温法很快就在穿越者的宿舍、办公室里流传开来了。为了避免大家一窝蜂的去领冰,计委经过缜密的计算之后给大家发放的冰票,除了穿越者个人每天有若干公斤的冰块配额之外,各部门根据需要有不同的配额标准。

    临高电信的通迅机房也终于变得凉快了一些――不仅是为了舒服,还有益于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自从进入夏季之后,临高电信的机组除了用加强通风降温之外,采用的是轮番开机的方式,以免热量过大造成事故。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土著工人们也享受到了冰块的凉意。这种待遇让很多工人很是感动――在夏季能用冰,这是有钱人的享受,现在居然能让他们这些小百姓享用。虽然在庞大的车间里这点冷气根本抵不了多少热度。但是正如萧子山经常说得:“有时候老百姓只是要统治者有个起码的态度而已。”

    由于对冰块的需求旺盛,很快工能委又组织建造了第二、第三所冷库。由于有了经验的积累,建造的技术愈发熟练,冷库的能耗量进一步下降,故障的几率也大为减小。

    随着在博铺的渔获专业冷库和配套的煤气站的落成,在计委的命令下丰城轮上的冷库宣告停止运转。在这个耗电大户停开之后,丰城轮的辅机运转也减少到了维持船只自身系统的最低的功率以节约燃料。这个连续运转了将近一年的冷库停机之后,海军俱乐部在执委会的影响力大幅度的下降,丰城轮再也不是某些委员热衷去得地方了。这一结果大概是最出人意料的。

    当然让这个冷库闲置还是很可惜的,计委给工能委的另一项任务就是:研究如何用煤气来驱动船上的辅机发电,使其彻底的不使用储存的柴油?

    “理论上说,当然是可以的。”展无涯笑着说,“现实当中……”

    “怎么,不现实?”

    “不是不现实,而是没必要。”展无涯说,“船上明明可以外接电源的。”

    现代船只入港之后完全可以使用岸上的电源,丰城轮自然也可以。

    “说白了只要把博铺电站的装机容量扩大,丰城上的船用辅机就完全没必须继续发电了。”

    展无涯继续说:“当然用煤气替代柴油给辅机作燃料发电理论上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管道的敷设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言下之意就是毫无必要。

    萧子山提醒他:辅机是个大号的发电机机组,光输出功率就比整个博铺发电站所有锅驼机加起来都大,这么大一发电机机组计委是不肯让它停止运转的。到时候说不定博铺还要依赖丰城轮的辅机发电呢“嗯,倒也是。不过船用辅机的这么大一个头的设备――我还真没玩过,心里没底。”

    “反正这事可以慢慢的研究,你就别着急了。”萧子山安慰他,“你还是想想这么把真正的煤气冰箱造出来吧。”

    萧子山觉得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为每个穿越者的住宅里配备小型的煤气冰箱了――前提是能够把煤气管道安全的铺设入户,或许将来还会给土著的住宅都安装上煤气灯。

    至于展无涯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畜力制冰机,被安全的运到了广州。随后莫笑安就接到了一份电报:“速造热水瓶和大口保温桶。”――冰是造出来了,可是还没有地方储存。

    莫笑安叹息了一声,起身往玻璃厂去了。他忽然想到了:其实热水瓶也是种不错的贸易商品嘛!

    做热水瓶对玻璃厂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的水平。特别是他们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模具吹制的技术之后,使得原来感觉最为困难的吹制成型上达成了突破,有了模具,他们就再也不必依赖吹制工人的手上感觉,可以成百上千的制造一模一样的成品。

    热水瓶的关键是瓶胆,瓶胆本质上就是一个带有空心夹层的玻璃瓶。在制造的时候,实际上采用的是大小瓶合制的技术。

    首先工人在玻璃液内蘸取少量玻璃液吹制成玻璃泡,稍加冷却之后将这个玻璃泡不断的蘸取玻璃液不断的挥动吹大,然后将其引长,迅速的装入模具,然后转动气吹足,打开模型之后就制造出一只瓶坯来。

    随后玻璃工人重复这个劳动,只不过使用的模型要小一些。实际上在玻璃厂里,在模具内吹制成型时用压缩空气成批的吹制的。现在他们没有压缩空气可用,暂时还是用人力进行。

    莫笑安看着一个叫黄中山的少年熟练的吹制着一个个的瓶坯,动作之流畅堪称行云流水,不由得连连点头。

    “这是徒工中吹得最快最好的。”萧白朗坐在一个木箱上擦着汗――他现在既管陶瓷厂也管玻璃厂――不管走到哪里都被烘烤。

    “有悟性吧。”

    “可惜有悟性也做不出吹制玻璃器。”

    迄今为止,玻璃厂的所有稍微复杂一点的产品几乎都是模吹或者模压的。仅仅用吹制加上剪刀、钳子就能做出各种产品来得技术玻璃厂的工人们还没掌握――因为穿越者们自己也不会。

    “得抓几个欧洲玻璃匠来!”

    “亚洲哪里有欧洲玻璃匠。”莫笑安说,“来亚洲这里的欧洲人基本都是人渣层面的。”

    萧白朗没搭话,注意着整个车间里的运转状况,看看是不是井井有条。最近天气炎热,加之季思退要去搞煤化厂的试生产长期不在厂,玻璃厂里的劳动纪律未免有些松懈。萧白朗一到厂里就整饬劳动纪律。

    萧白朗可不搞什么政治思想工作,直接把几个磨洋工分子抓进了劳改队――后来再邬德的干涉下才被放了出来。不过这样一来厂里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现在他的眼睛一扫,整个车间就鸦雀无声。

    “你这样搞不行的。”莫笑安忍不住提醒他,“只要威压,人心不服。”

    “知道,知道恩威并重。”萧白朗随口敷衍着。

    “得,我让食品厂给你这里送点格瓦斯吧。”

    “首长,煤气站说可以送气了……”

    “行。你让人送来吧。”萧白朗把墨镜戴上,走到刚装好没多久的煤气喷嘴前,一排黄澄澄的铜制喷嘴。他挥了下手:“开始吧。”

    几个工人旋开阀门,燃烧头上立刻喷射出红色的火焰来。萧白朗把厚厚的劳保手套戴上。仔细的调解着火焰,直到喷射出来的是蓝色的火焰。

    “准备接口!”

    黄中山赶紧从退火窑里把刚才吹制出来的一大一小二个玻璃瓶胚用钳子送了过来。萧白朗先吧大瓶的底部和小瓶的颈部用煤气火家人,然后用刀片整齐的割掉。然后他把小瓶套进大瓶里,在大小瓶之间填入三小块软木。

    正规说起来,这是应该用石棉颗粒的,工能委只能暂时用代用品。它的作用使得内外瓶之间的保持相等的间空隙,使其不致于摇动。还有一个作用是加强瓶胆的结构强度。瓶胆制好之后内外瓶之间的连接处只有瓶口,装水之后瓶口容易破裂。镶嵌石棉之后就等于在额外增加了三个支撑点。

    接着他将套入小瓶的大瓶在煤气火上加热到半熔化的状态。这关键的一步就要到了。萧白朗面色严肃的拉起钳子拉住半熔的玻璃液,小心翼翼的拉拢底部的缺口。这个工序看似简单,对手工操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仅要求将瓶底光滑严密的封好,还得留出一个玻璃细管来。现代的保温瓶企业都是用自动拉底机来完成。

    萧白朗拉了几次,都没能成功。脸都被煤气火烤红了。他放下钳子喘息了几口,关照其他人试试看。折腾了几次之后,终于把这个底按要求封好了。

    接着就是镀银工序了。热水瓶胆的是用硝酸银镀上的。镀银剂通过瓶底预留的小玻璃管注入胆壁之间,有了基本的三酸二碱供应之后,这根本就不算一回事了。最后将残液倒出之后,整个玻璃瓶胆壁上留下了一层光亮的银,亮晶晶的犹如一面镜子。

    工人们发出一阵惊讶的叹息声。其实他们已经见识过了穿越者们造镜子的时候的“秘技”了。人群中颇有一些贪婪的眼神在注视着从瓶胆里倒出来的残液。

    镀银之后,工人们倒入蒸馏水清洗一遍烘干,萧白朗把处理完毕的瓶子先用煤气火将瓶底的玻璃管在烧红拉细,然后插入抽气管――这台简易的抽气机是钟利时设计制造的,非常简易的抽气式,勉强能达到粗真空的水平。

    一边抽气,一边再用煤气火对外瓶加热,促进气体膨胀以便快速的抽出气体。土法的抽气机当然无法测定抽气状况如何,萧白朗之前只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反复尝试试验,直到找到最佳的抽气时间。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节 初到南日岛() 
计时一到,他就开始用煤气火逐渐的加热尾部的玻璃管,使其逐渐弥合成条再自然的的折断。这个工序要求非常仔细,不能让玻璃管出现一点缝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萧白朗的墨镜几乎要凑到火头上了,汗珠从劳保帽子里直往下滴落。

    “好了!”随着萧白朗的一声大吼,一个完整的亮晶晶的热水瓶胆终于诞生了。它被小心的装入藤条编制的热水瓶外壳里,固定好。

    “装开水吧!”

    莫笑安见所有的工人全都汗湿衣背,厚厚的土布劳保服后面都渗透出汗渍来,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车间里的熔炉、退火窑散发热量使得车间里的温度将近50度。唯一的降温措施就是厂房上面的通风窗口,门口的两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制药厂配制的口服生理盐水和枯草茶。

    “太辛苦了。”莫笑安感慨道。

    “工厂都是这样的。”萧白朗猛喝了一大杯子茶水,又吞了片盐片,“制药厂还拿了很多解暑药过来。炉前工十五分钟轮换一次。出不了事。”

    过了一小时,莫笑安从热水瓶里倒出水来――水依然是滚烫的,再用工业温度计测量,温度几乎没有下降。

    测试下来保温效果令人满意。莫笑安精神大振,关照人从食品厂拿来很多桶装的格瓦斯分给工人算是犒劳。土著工人们其实并不大理解这么大费周章的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