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人边喝边聊。

    马甲说:“这次海事法院的成立,可以算是我们俱乐部的一次重大进展,”

    大伙一起点头。

    “甚至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熙补充道。

    话的确不错,从大局上说是“推进了法制化进程”,从小利益说是扩大了法学俱乐部的活动能量。执委会能够通过这个决议,和法学俱乐部游说几位顾问、准顾问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他们基本是权位不高的二级干部,但是因为交往的圈子属于领导层面,多少能在言语中施加影响。

    马甲开始通报会议情况。

    “海关的关长职务,暂时我还兼任着,不过执委会大约很快就会提拔季安当关长,他对海关的实际业务比我熟悉的多,不过我们还是是一块办公。”

    安熙马上建议:“把季安聘请来当顾问吧,海关未来的权力和资源也是很大的。”

    “这个看起来就太功利了。”有人反对,“季安不是学法学专业的。”

    “不要局限于学历么――”

    “我也不赞成现阶段俱乐部的‘吃相’就这么难看。”马甲的想:吸收季安到俱乐部当然很容易――他不会不同意的。但是这样一来,俱乐部的“纯学术”的声誉就会大受打击。

    现在他们唯有这个“纯学术”的牌子最值钱,不能轻易就把牌子闹贬值了。

    安熙见大家反对,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就这次执委会开会的情况来看,督公的态度很暧昧――海事法院权限上的事情,我原来以为他会反对,没想到他居然没反对。”

    “这还真是出乎意料。本来海事法院的裁决权,应该对他的计委冲击最大吧。”

    “是的。不过我想通了。其实对他来说也没什么。物资的最后分配权还是在计委。不过到海事法院履行个法律手续而已。”

    马甲接着说:“主要的执委里,邬徳非常赞成推进法制化――独孤求婚虽然只是二级干部,但是他是马督公的班底,他也明确表达了支持法制化。所以形势对我们相当的有利。”

    “文总没表态?”

    “文总没表态,但是他肯定不会反对。”

    接着他又传达了“以海事法院为试点,逐步推进法制化进程”的会议精神。这块香喷喷的大饼让在座的人眼睛发亮起来。盘算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是哪一块,是不是有机会很快补上一个体面的职位。民法和经济法专业的的兴奋程度要高于其他专业方向的。

    “……所以这次处理的五桅船海盗的案件,还要大家一起出力啊。”马甲趁热打铁,赶紧忽悠群众。

    倒不是他懒惰,这事靠他一个人办的确有点为难。他一天到晚鼓吹的依法治国,问题是这个法还根本不存在。就算是抄书也得修改一些条文才能符合本时空的现实状况。毕竟20世纪和17世纪的差别太大了。

    这桩案子又是海事法院第一次接手案件,一定要迅速准确的办下来。说起来这案子的案情还相当的复杂。根据马千瞩移交过来的物资点验清单;海军和政保总署移交过来的审问记录、船上的各种文件等等资料,马甲知道这艘船上仅仅货物状况就有:船主自己的货物,搭船客商的货物,还有委托运输的货物。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节 招降纳叛() 
除了修订法律条款之外,光缮写法律文书也是件大工程――这事情一般人还干不了。非得劳动这些“没编制”的人了。

    “没问题!马甲你这么上路,兄弟们一定帮忙!”几个人马上满口答应。

    “不过,我们白天都有派活,得晚上来干活了。

    “我去邬徳说说,让他把你们都‘借调’几天给我。”

    邬徳赞成搞司法体系,对这种借调应该不会拒绝。要是不办这个借调手续,不但这伙人干活全属于义务劳动,还得在工作时间之外才行。

    能够摆脱几天无聊的工作,干点本行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

    马甲喝了一大口格瓦斯,法学俱乐部的各位看起来精神面貌还不错。这是个好现象。现在是工程师治国的时代,将来呢,很可能和美国一样,是律师治国的时代了……散会之后,马甲给邬徳打了个报告,要求把这些人“派工”给海事法院干活,又到萧子山那里打了个申请,要求拨给一些办公费――用来购买干活的时候喝的饮料和香烟之类的享用品。

    萧子山很是慷慨,不但立刻写了拨款单给他,还开给了他一张特供购买证,让他可以额外购买一些“特供商品”。

    过去的特供商品主要是本时空不生产的生活消费品,主要是各种食品:包括可乐、香烟、方便面、罐头之类,也有花露水、风油精、毛巾和十滴水之类的日用品、药品。这些东西主要供应给从事“重体力”、“危险工作”的穿越众,有时候也作为奖品发给获得表彰的个人。

    随着供应日渐好转和库存减少,这个特供单上的东西也在变化。有的物品被去除了――比如香烟、可乐和方便面。也有添加进来的,最大的改变是本地工业自产的产品增多了。其实有很多物品也不算什么“高级”,不过受限于产能问题没法敞开供应。比如丰城轮上的冷库做得几种棒冰,虽然原料不过是水果、绿豆、赤豆、砂糖和过滤水而已,但却是按人头供应的,穿越众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天配给一支。13岁以下儿童额外再供应一支。

    马甲看了下特供购买证上的东西:“雷州糖业”朗姆酒(750ml),每日限购一瓶;临高牌香烟,每人每天限购10支装1包;虽然只有区区两样东西,但是体现出来的信号挺耐人寻味。

    “看来执委会里对我们看好的人不少啊。”马甲自言自语。

    只有他才清楚的意识到为什么执委会众人的态度有这么奇妙的差别。

    “登陆快一年了。”马甲喃喃自语,把单子塞进了口袋。

    法学俱乐部的一干人正在忙于五桅船的海盗案,博铺却来了位客人。

    此人是乘坐一艘小渔船来到博铺的,按照最近阶段的紧急状态,所有抵达临高-徐闻洋面的船只都要接受临检。来人在海兵登船检查的时候谎称是到临高卖米的商人――船上也的确装满了粮食。登陆之后他就向正在码头值勤的海军军官亮明身份:他是诸彩老的使者。去年诸彩老的“钓鱼”战斗中被抓的海盗小头目施十四。

    当时马千瞩放他回去,是为了和诸彩老和谈。但是此人一去渺无音讯。此后诸彩老也不大到琼州附近海面来活动。和谈的事情就被搁置下来了。

    施十四一到博铺,就要要求见“马首长”,他带来了诸彩老的和谈要求和一封书信。

    书信里诸彩老的口气很硬,表示他愿意和“澳洲人”和谈,但是澳洲人集团必须赔偿他在临高因为苟家被灭的全部损失――他对穿越集团提议给予卖玻璃的出口贸易专利权作为补偿的事情不感兴趣。直接要求穿越集团拿四万西班牙银洋来作为赔偿,同时再给他相等数目的银钱作为贷款,贷款他可以支付二厘的月息。另外,他还指名要求穿越集团提供火炮、火药,如果可能,最好能为他造些船。这些他都可以用现金或者货物来购买。

    虽然信件中的口气很大,很有些“大人不计小人过”,“不答应就立刻打上门”的意思,但是马千瞩翻来覆去的研究了半天之后,感觉这书信有些色厉内茬的感觉。诸彩老对银钱、武器、船只需求急迫的口气分明暴露了他急需支援。

    “要是我们现在有实力,搞个海上黑水公司去打打酱油,郑芝龙还不得头疼死。”一起研究信件的陈海阳说。

    “要有这实力我们早就把他给灭了,收了他的船和人了。”马千瞩拿着信件,着实委决不下。“我们手里的情报还是太少了。”他痛心的说。

    除了情报委员会在故纸堆里找史籍上只言片语之外,穿越集团能获得的海盗集团的情报基本来自广州站在广东沿海各地搜集的资料,特点是搜集来情报以道听途说为主,内容非常混乱,连从堂堂的大明广东巡抚、巡按、总督衙门里流出来的塘报上的消息也一样混乱,一个主要海盗头目往往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于鄂水已经作了一张重名表,免得新的情报来了之后还得查书。

    马千瞩不知道诸彩老最近一年日子过得很不顺。他的南北两个船队,原本在福建海面活动的北船队已经在明军和郑芝龙的联合围剿下溃散。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澳洲人”一闷棍打得他眼冒金星――苟家是他的最大销赃者和窝赃地,这个损失足以让他吐血,金钱上的骤然紧张使得饷源大窘,部下严重不稳。当即就散掉了一部分人和船。诸彩老不是不想杀到临高来报仇雪恨夺回财物,但是海上的局势错综复杂,刘香的挤压使得他不得不先对付这个突然崛起的后辈。在抢船心动失败之后他率领南船队北上福建希望在福建获得足够的利润来重建船队――当时的福建洋面对外贸易极其兴盛,一是对日航线,二是与盘踞台湾大员港的荷兰人贸易,都是利润丰厚的买卖。

    到了福建洋面之后,收拢了不少溃散的人船,又抢劫袭击了几处陆地目标,补充了粮饷,诸彩老的声势复壮。但是郑芝龙早把福建洋面的一切海贸都是视为禁脔,诸彩老的到来他自然不会表示欢迎。李魁奇对他的趁火打劫更是不满,各方在福建洋面不断发生冲突。诸彩老经济状况比较差,逐渐在争斗中落了下风。

    这个状况下,诸彩老打算退回粤东,但是已经在粤东洋面站稳了脚跟的刘香却不想让他回来。第一批返回的船只在闽粤交界的地方被刘香的船队拦截,双方大战一场,虽然不分胜负,但是诸彩老被动的局面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你一路劳顿,先下去休息休息吧。”马千瞩和颜悦色的说,随即吩咐人把他带到东门市的商馆里入住。至于他的手下和船上的水手,则安排在博铺的水手客栈居住。

    执委会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诸彩老的和谈条件。实在的说不算苛刻。他们从苟家搞到的战利品,绝对超过四万西班牙银洋,而他提出的贷款也是愿意支付利息的。

    “诸彩老活不了多久了。”于鄂水说,“现在和他和谈已经毫无价值,除非打算和他联盟。”

    历史上,诸彩老将在今年的八月在进攻闽安的时候被郑芝龙击破,随即在南日全军覆没。

    显然穿越集团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改变历史,挽救诸彩老集团?

    一部分人是赞成的,诸彩老集团的存在毕竟可以牵制郑芝龙,同时也变相的牵制了刘香集团。从穿越集团的角度来看,海面上势力越多越乱越好,以穿越集团的海上实力来说,在混乱中保护自己往广东的贸易和海运不中断不成问题,但是打大规模的海上决战还是实力不够。

    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挽救诸彩老集团没有必要。首先他们现在还无法吞并这支海上力量,其次一旦和他达成了协议,恐怕会承担起愈来愈多的责任。这是穿越集团很不愿意看到的。

    文徳嗣对结盟的事情不感兴趣。在他看来此事投入太大,不合算。如果要挽救诸彩老集团,就得按照他的要求给予他银钱上的支持,同时向他销售武器。遗憾的是这两者穿越者都不大丰富。就算在数目上可以讨价还价,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再说火炮和火药对穿越集团本身也是急需的物资。

    “我相信诸彩老提出的数目绝非狮子大开口,而是他确确实实的需要这么多钱来运转船队。而且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一旦在这个事业里开始投资,很可能就会成为无底洞――如果诸彩老集团在他们的支持下的状况没有好转――这是很有可能的,执委会的人大多数人都没狂妄到认为自己就能随意改变历史的走向了――就算他不来继续求援,穿越集团为了挽救自己的投资也不得不继续扩大赌本。这种事情往往就是开始是想花小钱办大事,结果花钱越来越多,事情越办越糟。参看美国人是如何陷入越南就知道。

    此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马千瞩心想,当初司娄拜宁建议和谈是为了稳住诸彩老,在不影响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利益出让,尽可能的避免或者拖延他发动大规模的报复,为得就是让临高的建设能赢得多一些的时间。

    诸彩老在他们最虚弱的时候没有出牌,是穿越集团幸运也好,是刘香的牵制也好,反正当初最危机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此时再和诸彩老和谈,他的价值已经不大了。如果于鄂水的提供的历史资料是准确的,诸彩老的寿命不到二个月了,再帮助他延续寿命,对己方有什么好处呢?

    最大的好处,无非是在海上多保留一支力量,牵制住刘香和郑芝龙。

    但是随着情报委员会对这段历史研究的深入,于鄂水大胆的做出预测,认为起码在三四年内,闽粤海上的乱局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毕竟历史上郑芝龙干掉刘香要到是崇祯八年了。多一个诸彩老少一个诸彩老,对穿越者影响不大。或许已经和穿越者正式结下梁子的诸彩老挂了更好。

    这时候于鄂水正在发言:“……诸位,现在已经是阳历的1629年六月底了。再过不到一个月,诸彩老就会在福建闽安被明军击败,随后在南日被郑芝龙消灭――这最后仅存的一个月时间,我们准备如何去影响他?”

    “通知他不要去攻打闽安,逃跑的时候不要走南日――”

    “第一,他会不会听我们的建议尚且不知;其次,关于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们掌握的非常有限。所以很难做出全局性的判断。如果他反问我们,不打闽安打哪里,谁有本事拿出一套对他对我们都有利的战略来?”

    众人的确想不出来。

    “所以我们要做得不是挽救他,而是如何充当秃鹫,”于鄂水打了个不好听但是形象的比喻,“……从他覆灭之后的尸体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实际利益。”

    所谓实际利益,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诸彩老集团的人员和船只。陈海阳一直想得到的东西。

    招降诸彩老部下的任务就落到了政治保卫总署敌工部的身上,正式取名为“榕工作”。

    冉耀在政治保卫总署的召集的办公室里召集了他的秘密武器。

    “请敌工部长来办公室。”

    “是的,首长。”十几岁的小通讯员胡来行了个普鲁士式的碰脚跟,转身跑了出去。在政治保卫总署当行政练习生的军政学校的学生都是苦大仇深的类型,基本上是裸身来投。冉耀收人的政审标准比执委会还苛刻:不许有任何亲人,最好连自己姓什么都不记得;最好记不起自己的家乡何处;受过极大的苦,如果是被穿越者就过命的最好。最后,还得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任何表现出贪吃、好动、软弱、喜欢聊天的孩子都会被淘汰。

    敌工部部长林佰光很快走了进来。他原来在某县的县委办副主任,对做官很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年纪轻轻就爬上了相当高的位置。不过他志向远比在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县城里当个公务员要大。冉耀知道这个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僚,脸上上永远带着笑容,说话永远带着章法,对任何事情评论都是点到为止,喝酒带劲,从来不倒;有时候待人比亲兄弟还好;也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

    冉耀还知道此人把自己上船的配重全部带了生活享用品,光香烟就有几十条――可又没见他抽过。冉耀每次召集保卫总署的会议,桌子上都有一二包不知来路的中华烟,应该就是他拿出来的。

    最可疑的是他有一个用太阳能的pda,晚上常会拿着它看来看去,时而还会写些什么。谁也不知道他在写什么。冉耀认为,他绝不可能是在写小说,倒可能是在写日记之类的东西。搞不好还是黑账本。

    冉耀有一次在和马千瞩谈工作的时候,马千瞩曾经莫明其妙的说过一句话:

    “你们哪里有人写日记吗?”

    当时冉耀还没意识到督公说得是什么,只好含含糊糊的说没有。马千瞩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后来有一次文徳嗣在私下里也很奇怪的对他评论道:“写日记是个好习惯,有这样习惯的同志你们要多注意。”

    冉耀过了一二个月才意识到他们是在说什么。

    他们是怎么知道敌工部长有这样的习惯?显然,在政保总署或者内务委员会里还有他所不知道的人在向执委会的领导直接汇报情报。

    这个推论对干惯了公安工作的冉耀来说并不意外。这样的强力部门不可能完全交给他一个人来掌握的。正如他在陆海军里秘密安插“十人团”一样。

    不过,林佰光这个人的工作能力的确很强,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堪称神人。不仅很快就学会了拗口难懂的临高土话,还自学了广东白话、闽南话和南京官话。最近他发现此人又在早晨反复念着一种奇怪的方言。

    “这是满语。”对来询问的人,他如此回答。

    冉耀心想:这小子的野心还真不小――不过有野心才会有动力。

    林佰光走了进来。

    “坐。”冉耀开门见山,“我刚接受了执委会的一个任务。这个工作由你们敌工部就负责。”

    “明白,是什么任务?”

    冉耀简短的把执委会的意图传达的一遍。

    “怎么,考虑如何着手了吗?”

    “很难。”林佰光严肃的回答道,“我们在海盗群体中没有任何利用的‘关系’,迄今为止,我们掌握的联系只有张有福这一条线――但是他只是和海盗的外围分子有关,而且这个人现在也无法判断是否可靠。”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节 走私船() 
“信誉呢?你要知道你在海盗那里是没有信用值的――这些人凭什么信你?”

    “我重点争取施十四,再通过他去串联其他人。”

    “我没法同意,几乎没有成功率。”

    “有的。”林佰光显然胸有成竹。

    冉耀还是觉得没有什么把握――在他看来林佰光的全套计划冒着极大的风险,只有坚信自己有“主角光环”的人才会去干。

    “我会见机行事的,本来敌工工作就没有百分之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