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10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朱四大吃一惊,相比而言,梧州到封川似乎一直是风平浪静,除了刚才那次袭击之外,很少遇到像样的攻击。

    “这些是我的防区的,下游情况更严重,你们哪里怎么样?”

    “还好,”朱四说,“我到梧州的时间也不长,不过从梧州到封川,江面上还算太平。”

    “你接下来的路程就凶险多了。”米龙韬提醒他,“再往下一直到都城郁南段,西江要转两个大弯,观察条件受限,浅滩也多。那一段经常有敌人袭击,上个月联勤就在那里损失了两条船,死了十多个船工和士兵。”

    朱四开始觉得头皮有点发毛了,那一段他来梧州的时候经过过,的确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看来敌人的势力还不小。”

    米龙韬点点头:“今天这股敌人装备很不错。”他把登陆后发现的情况说了一遍,还称赞了那一炮打得准,打得狠,“要不是这一炮,我估计敌人还得再给给你打几发――丢下的一窝蜂有三四个。”

    朱四尴尬的笑了笑。好在米龙韬也没展开了继续说。为了转移话题,他问道:

    “情报通报上说暴动瑶民武装已经渗透到这一带了,袭击会不会是他们干的?”

    “不像,不像,”米龙韬摇头,“衣着、武器都好说,不过瑶民武装的确在这一带活动,不过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洗劫村落,不会去费这么大的劲去袭击我们的武装船只的――能有什么好处?”

    “但是如果是土匪的话,这么干也是赔本买卖么。会不会是官兵?”

    米龙韬听了哈哈大笑,拍了拍朱四的肩膀:“官兵要有这么肯打,咱们也就不会在这里了。我看,十有八九是土匪,得了官府的什么好处来这里卖命。就是本地缙绅现在都指望着我们的保护,只有为了钱和‘前程’什么都肯干的土匪了。”

    朱四赶紧点头:“您说的是!”

    米龙韬觉得他有些拘束,问道:“你是哪年的兵?”

    “1632年,在山东入伍的。”朱四赶紧说道。

    “资格比我老啊,看来是前辈啊。”米龙韬笑着说。

    “可不敢怎么说。”朱四几乎要站了起来。

    “别那么客气,”米龙韬摆摆手,“你在哪里服役?警备营?怪不得,我一看你的军姿还有敬礼――那派头,比那些学生军官出身的都强!难怪你年纪轻轻就当了大队长。”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58节

第八十五节 救援徐岗() 
学生军官,便是那些从三年制军官培训班出来的学员。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比现在伏波军的军官教导队出身又上了一个档次。

    “哪里,哪里。”朱四有些尴尬,这话也勾起了他心的不平。以他的资历,早就该升军士,选拔教导队了――要是进了教导队,出来他就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军官,而不是国民军的什么上尉了,见人低一等。

    进了国民军的序列,大约是不可能再回伏波军去了――毕竟你是军士提拔起来的,人家正牌子军官都是熬了好几年,再进教导队,从少尉开始一步一步升上去的。

    他叹了口气道:“其实我做的很不够,去年才晋升下士的。总之就是我的进步还不够,虽然当了大队长……”

    “不要灰心么,伏波军、国民军,都是元老院的军人,你也别在心里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米龙套安慰他道,“这仗还有得打了,等有了战功,连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的。”

    “是,是,您说的对。”朱四很是恭敬。

    从指挥部出来,已经是中午了――米龙韬留他吃了饭,还让炊事班给巡逻队的国民军做了一顿热饭――能在陆地上安安稳稳的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自然比蹲在甲板上啃干粮强多了。

    李冬这里也督促着士兵把打坏的竹把盾都替换修补过了,船上消耗的燃料也补满了。因为封川是个前进补给基地,这里一切补给都很方便,虽然动力煤只能补给炮艇和拖船,但是一般的劈柴却是能充分补充的,比他们原来用的各种杂木、稻草好用多了。

    朱四看了看准备工作,无可挑剔,然而刚才和米中尉的会面给留下的不快却让他发作了出来:“这么点事情做了这么久!和你说过多少次,执行任务速度一定要快!”

    “是!”李冬隐约觉得大队长对自己似乎有看法,他赶紧报告道,“半小时前就准备好了……”

    “既然半小时前就准备好了,为什么不立刻向我报告?!”朱四声色俱厉。

    “当时您正在和米中尉吃饭……”

    “完成任务之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你在士官教导队教官没有教你吗?!你是怎么毕业的!”

    “是!”李冬只好继续站的笔直的听训。

    正当朱四准备继续训斥下去的时候,忽然传来了急促的军鼓声,他们一听鼓点就知道:这是发生了新的敌情。

    朱四顾不上再摆威风,有些彷徨的张望着,想找个人问问是怎么回事,忽然看到米龙韬全副武装的从指挥部里出来,一边走还一边发布着命令。看到朱四和李冬,他停下了脚步,大声道:“郁南县镇遭到大股敌军围攻,我们要立刻去支援,你们也一起来配合行动!”

    朱四顿时张口结舌――他其实极不愿意卷入战斗,这是他的第一次战斗巡航,只要能平平安安的走一回,回去就能给钱多和解首长一个好印象。要是打了个七零八落,再死伤十几个弟兄,回去他们会怎么想?

    从理论上说他有自己的命令要执行,但是这个命令和米龙韬的要求并不违背:“沿江巡逻,肃清两岸敌人,维持治安”。就算他现在拒绝,待会船队到下游,遇到这场战事他一样要参加。

    “怎么?有困难?”米龙韬见他不作声,问道。

    “不,”朱四知道这会不能下了蛋,不然这米中尉在作战报告里一写:“朱四拒绝协同行动”,自己的前程就算完蛋了。当下立刻一个立正,用响亮的声音说道:“报告,没有困难!”说完他又赶紧报告道:“就是火力比较弱……”

    “又是标准矛中队?”看得出米龙韬有些不满。

    “是,只有三十支南洋步枪。”朱四说,“其他都是缴获的明军的重火绳枪和轻炮。”

    “没事,你们配合我们行动就是。”米龙韬说着,“战斗的时候你们按照我的指挥信号行动――你有信号兵吧?”

    “有,当然有。”朱四赶紧道。

    “那就好,你们的船跟在后面。”米龙韬说着叫了一声,“地图!”

    勤务兵立刻把野战用的地图在他们面前打开。

    “刚才郁南县那边用无线电报发来通报:有大约五百名来历不明的敌人刚才突然出现在封川、郁南两县交界处的徐岗,企图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拿下该地,被当地团勇击退后现在正在围攻该村,村里的男丁不多,情况非常危险……”

    朱四看着地图,从地图来看,徐岗这个居民点并不在封川县的境内,而是在郁南县境――而且郁南县县城到徐岗的距离比从这里过去要近的多。

    无论从距离还是管区范围来看,应该由郁南县国民军中队出援才对。

    “……这个地方虽然距郁南县县城更近,但是它在郁南县城的上游,从县城出救,逆水上行,时间上比较紧张,而且敌人人数也不少――所以这次还是由我们作为主力。”

    米龙韬说的主力,自然不是指他带领梧州大队的集成中队,而是正在码头上集合的一个排的伏波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有一个国民军山地战中队――这是从海南岛黎区招募来的黎族、苗族士兵组成的,每人一支双管霰弹枪和专用的山地战砍刀。尽管身材不如正规军士兵那么高大健壮,但是自有一股彪悍凶狠的气息。

    跟着这样的队伍去打下手,朱四暗暗放心,心情也莫名的好了起来:说起来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要是自己单独带着船队巡逻到徐岗遭遇到这场战斗,那可真成了单打独斗了……现在有米龙韬顶在前面,胜了自己有功,打败了主要责任也不是自己的。当下气冲斗牛,一个立正道:“报告!请您放心,我们中队虽然装备差,训练也不好,但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元老院战斗到底,作战的时候绝对不会掉链子,认怂!”

    “好!那你去准备吧,跟我出发!”

    米龙韬下完命令,匆匆忙忙的上了一条大发。这次从封川出动了十条大发艇,其中两条是内河舰队的的炮艇,此刻前面开路。朱四指挥的六条大发紧随大队人马,一起开向下游。

    在封川县的下游,过了县界后不远,便有一座村落,面对西江坐落在江畔丘陵的斜坡上。

    这处村落和广东的许多村落一样,是个宗族聚居的所在。聚居在此地族是为徐姓――亦是岭南的大姓之一。迁徙到这里已经有了百年历史,村子便叫做“徐岗”。

    这里地近西江,青山绿水,水土丰茂,是一片膏腴之地,徐家在此繁衍生发,很快成了本地的望族豪强。徐岗也成为聚集了近千人口的大村落。

    此时,这座村落却被浓烟烈火环绕着,黑瓦白墙间,还隐隐约约的传来喊杀声。

    就这座村子中心的区域,有一座红石青砖琉璃瓦顶,三进两厢的院落,正是本村的徐家祠堂。祠堂里的议事厅上,几个长者正襟危坐,虽强作镇定,听着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喊杀声,个个面露是忧虑之色。

    “老爷!土匪退下去了!”一个青衣小帽,却满脸烟尘,衣衫破烂还沾着血迹的中年仆役气喘吁吁的跑过来禀道。

    “好!”被叫做老爷的人点点头,周围的人顿时都舒展开了眉眼。

    “你回去告诉大伙,土匪没多少余力了。我已经派人去县里告急,澳洲人的大兵马上就到!只要能顶过这一仗,个个有重赏!”

    “老爷!眼下情势危急,乡勇壮丁们死伤很大,人心浮动,怕是……”来人毫无喜悦之情,一脸焦躁的说道。

    来禀告的仆人是本村族长徐老爷的管家之一,名叫徐勇。此人生的貌不惊人,却是徐老爷手下第一得用的打手,平日里专门管带家丁乡勇。

    他平日里却敢打敢杀,悍不畏死,极少露出这样焦急的表情,这下顿时引起了徐老爷的警觉。

    “你是说,他们要顶不住了?”

    “是!是!”徐勇连连点头,“土匪有许多火器,轮番施放--我们连土铳都没有,兄弟们被土匪打的抬不起头来,连垛口、女墙都被打坍了不少。土匪又在聒噪说正运大炮来,兄弟们都说要真运来了大炮,那就真没法打了……”

    这番话,不但让徐老爷失色,连着他身边的书童、丫鬟和几个年长的宗亲都面色大变。

    徐岗这里,原是个太平地方。一来距离县城不远,二来这里紧邻西江,正是人烟稠密之地,平日里虽说有小股土匪、水匪作乱,但是绝少有上百人的大股。何家在此聚族而居耕读传家已经三代,虽说功名不显,族里也出过几个秀才,又有数百户佃户、世仆,能用的壮丁不下三四百人。在这郁南县里也是豪强了――小股歹人根本不敢撂他们的虎须。上上下下都觉得“太平无事”,哪里知晓眼前便有这么一大股土匪要来破寨屠村!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59节

第八十七节 兵临徐岗() 
和饱经战乱,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中原地区的民团不同,西江畔的村落虽然亦有乡勇团练,但是因为广东大致还算“太平”,所以在“武备”上远不如中原地区的民团,不但极少有大炮,就是轻型火器也不算很多。刚才土匪猛攻,才时听外面到火器声密集,便已经有些胆颤心惊了,听闻土匪要运“大炮”来,胆小的更是面无人色。

    倒还是徐老爷略略沉得住气,徐勇此人他素来知晓:好勇斗狠,轻易不会露出怯色。他现在这种态度,必是心里已经乱了阵脚。

    此刻若不能稳住他,搞不好便会悄悄逃命而去,全村可就万劫不复了。他当下起身道:“你且带路,我到前面去看……”

    “大老爷莫要去――兵危凶险啊!”有人劝道。

    “不怕,土匪打不进来,我去前面看看,若真有大炮,也得尽快想个对策。”说罢吩咐徐勇道,“前面带路。”

    “是!老爷这边走。”

    徐老爷带着几个青壮家仆,随着徐勇一路往村口去。

    徐岗并不像许多中原的村寨那样修筑有环绕全村的寨墙,而是利用丘陵下的错综复杂的河道、池塘和水田构筑了一个防御体系。因而能进入徐岗的道路只有有三条,分别在村子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其中南面是水路。徐家在这三条道路的路口各修筑一座砖石碉楼,配合栅栏和拒马,平日便能有效的拒阻各路土匪歹人的袭击。

    东面因为水域面积大,横亘在村落过水道和池塘星罗密布,土匪只能沿着一条小路攻击,难以展开队形;南面是水路,土匪又缺少足够的船只,所以攻打的重点便在西面。

    徐老爷一路穿街过巷,只见家家闭门,户户落锁。一点声息也没有,纵有几个人在街道上徘徊,伸着脖子探视,也都是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徐老爷心中暗暗焦急,然而脸上还得做出一副从容的模样。

    渐渐靠近村口,只见道路两边的屋檐下,或坐或躺都是挂了彩的伤号,有的用布条子胡乱裹着,有的什么也没有,只一个劲的哼哼。鲜血淋漓,十分骇人。这里并无专人照料,许多伤号的伤口都没有包扎,虽说呼痛要水的呻吟此起彼伏,却无人理睬。

    徐老爷不是面团团富家翁,但是暮然看到如此多的彩号,不由的被吓的暗暗心悸,暗暗加快了脚步,不想又被路旁一个重伤的彩号拉住了袍角,哀号着求他找人来医治,他不得不用力拉拽才算挣脱。

    “土匪火器太多,兄弟们没防备――都是中了炮子的。”徐勇道。

    路口已经被用拆毁房屋的砖瓦和梁柱堵塞住,几个胆大的乡勇提着大刀,正攀在上面张望,乡勇和临时征发来的壮丁挤挤挨挨的都缩在碉楼下,有的拿着大刀竹枪,有的拿着弓弩,还有的干脆只有一根哨棒,一个个都露出不安的神情来。不远处的打谷场上,用芦席盖着一排尸体,足足有十七八具。

    “老爷来了,老爷来了!”聚集在碉楼下的勇丁们看到他过来,赶紧让开一条道路,徐老爷沉着脸进了碉楼。里面一股辛辣的火药和汗臭、血腥混合的气味,令人作呕。他在徐勇的帮助下,攀折梯子往上爬,一直到了顶层――顶层上的女墙和垛口被打坏了许多,地上还有斑斑血迹。

    “老爷,土匪就在那里。”徐用带他到一处完好的垛口后面,悄悄的指着。

    徐老爷望过去,从村口一路过去,道路上、水田里、河岸边散落着不少尸体,大约都是被击毙的土匪。不到半里地外的地方有个十多户小村落,如今被土匪占着,不知道是起火做饭还是烧了屋子,正冒着黑烟。

    只见村口黑压压的聚集了许多人,都拿着刀枪火铳,路口树着一溜挨牌。虽说看不真切,但是看阵仗却不太像土匪――挨牌这东西,体积大,携带不便,不管是土匪还是来偶尔来这里捞一把就走的瑶民,都不会用。

    “我看这模样,就象是官兵!”徐勇低声咒骂道,“他们那阵势,还有火器,不是土匪能干的。”

    徐老爷默默点头,因为澳洲人打过来的关系,各地官兵溃散为匪的事时有发生。他们这里也遭遇过袭扰。不过,那些“兵匪”人数并不多,装备也没有这么精良,更别说这么多的火器了。

    还真是蹊跷!他问道:“抓着俘虏了么?”

    “抓了一个,可惜伤重,没来得及问就死了。”

    徐老爷暗暗心焦,看样子,这伙土匪至少有三四百人,就算不是全部,也有相当部分是官兵出身――这可不是他村里几百丁壮能抵挡的住的。就算没有大炮,再攻几次,村里这边大约也快要顶不住了。

    唯一的希望,便是县里的澳洲人及时来救援了。

    半个多月前,县城易主之后不久,县里便叫各村派指派“联络员”到县里“开会”,会上便提“联保”的事情,徐岗也分摊了几十个壮丁和若干钱粮――据说是县里组建“国民军”用的。反正澳洲人船坚炮利,叫干就得干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后来又叫各村都预备狼烟,配发了专门的起花火箭,还发了一本小册子,大意就是遇到围攻或者其他什么情况的时候如何“报警”。并且在会上郑重承诺说只要“报警”,县里的国民军一定会来救援。

    实话说,这些言辞,徐老爷是将信将疑的。在他看来县里的澳洲人要钱粮要壮丁是真得,这官府的出救――自古以来就是靠不住的,会不会出救往往全看县令和手下胥吏的“良心”或者平日里积攒的“情分”。

    相比之良心,徐老爷还是比较相信“情分”,所以不管是摊派壮丁还是钱粮,都可以算是“踊跃”,还设法走了在澳洲人那里当差的同乡的路子,向新上任的澳洲人的“县令”――他们叫“主任”的,去送了一笔厚礼。没想到这主任油盐不进,不但不收,还扳着面孔训斥了他一番,闹得他好不糟心。

    这么一来,徐老爷就只能依靠“主任”的良心了。他觉得好歹看在他这些日子来对澳洲人的施政言听计从上,澳洲人怎么也不能看着徐岗就这么完蛋,所以除了放狼烟,还派了得力的管家去县城“报警”。为了妥贴起见,随身警卫的家丁之外,还叫管家带去了五百两银子――就算县主任讲“良心”,难保下面的国民军不讲良心。

    他眺望着西江上下游的方向,眼巴巴的看着,希望江面上立刻就出现澳洲人的船只――这些日子,澳洲人的火轮船隔三岔五的就在江面上游弋,有时候还拖着一大串船,怎么偏偏这会却一条也看不到了呢?

    正心焦,忽然胳膊被猛的搡了一把,只听徐勇又惊又喜的叫道:“澳洲人!澳洲人来了!”

    徐老爷吓了一跳,赶紧朝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从西江的上游,有十几条澳洲小火轮正冒着黑烟向这里驶来。他顿时舒了口气,暗道:“皇天菩萨保佑!”吩咐道:“快!放起花火箭联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