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一名官员出使察哈尔。你们都先回去吧,我会认真斟酌一名官员的。”
百官们知趣的慢慢散开了,这一散,旧派官员和新派官员又回到了势不两立的局面,他们走的路都不一样,分化很明显,旧派官员在左边走,新派官员在右边走,谁也不会逾越中间的的一段隔阂。
望着他们远去的孙承宗,悠悠的吐出一口气,心中感慨的念叨:万岁啊万岁,您何时能回来,臣真的快撑不下去了,看看程化祥也是廋了两圈了,老臣的这把骨头也快散架了!
唉!这个首辅不好当啊!
今天的事就这么掩饰过去了,程化祥和田尔耕也松了一口气。
孙承宗回到背个,开始思索着该派什么人为使臣了。
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他想到了礼部员外郎王明耀,此人虽然有些顽固,但刚劲不屈,不畏权贵,到了察哈尔能显示大明国威,申饬察哈尔罪责。
选定了人,孙承宗连夜将召见他,将皇帝的第二封圣旨拿来给他看。
王明耀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要知道,在大明他不过是一个五品官员,可是作为使臣出使,在异国的待遇可是上宾,享受的是王公贵族的待遇,何况是出使一个臣服的属地,换了谁都愿意去。
虽然两国闹得有点不愉快,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安全系数还是挺高的。
第二日,王明耀就从京师出发了。孙承宗亲自到宣武门为他送行。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希望他不辱使命,令察哈尔退兵,恢复往日的安宁。
此后几日里,他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王明耀的消息。
然而,一场震惊整个朝廷的消息在七日后传来了,王明耀被林丹汗斩杀了!
朝野震惊,朱由校更是震惊!
察哈尔是要铁了心和大明决裂了,剩下的只有战争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兵进广宁()
明使被杀,在朝廷又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孙承宗始料不及的,他没有想到察哈尔竟然公然和大明决裂!
内阁都挤满了人,各部官员文臣武将都聚集在了这里,他们纷纷要求出兵察哈尔,写了许多联名折子要求转呈给皇帝。这次官员们不敢直接宫门外去递奏疏了,反正他们见不到皇帝,不如交给首辅,让他去面见皇帝,或者给出个条陈建议,毕竟大事他说了算。
孙承宗愁眉不展,现在真是多事之秋,徐光启负责朝廷的内政改革,他负责军国大事,前一段时间的广宁失陷已经弄得朝廷鸡飞狗跳,现在明使被杀又掀起了风浪,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孙承宗一边安抚百官,一边急报沈阳的朱由校,向他说明了这里的情况。
京城的密报还未到达沈阳,朱由校就已经得到了明使被杀的消息,接到京师来的密报,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朱由校思虑再三,决定对察哈尔用兵,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朝中后院,安抚朝中的一帮“铮铮铁骨的大臣”们。
在辽东沈阳督帅府的议事大厅中,朱由校正襟危坐在帅椅上,熊廷弼、李如柏、满桂、曹文诏、贺世贤、陈策、尤世功、卢象升等将领齐聚在此。
满桂和曹文诏身上有伤,没有披挂铠甲,只穿了常服,腰上配剑,以示武将身份。
朱由校在这些将领面前已经没有什么身份可瞒了,贺世贤和陈策也早已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人到齐后,朱由校令人关闭议事厅大门,闭门议事。
大厅内人人表情严肃,尤其是朱由校,眼神中更是透出一股骇人的杀气!他扫视着各位将领,骇人的眼神令所有人不敢直视他。
众人明白,好不容易扭转过来的局面又被察哈尔搅乱了,皇帝的心情此刻是极差的。
议事厅里一片肃静,诸将都心知肚明,皇帝召见这么多人定然是有大事了,主要是针对察哈尔。
将军们肃穆的两侧对座,朱由校沉色道:“今日召见诸位就是商讨广宁之事,察哈尔背信弃义劫掠我后路,又斩杀我大明使臣,公然与我天朝决裂!如此猖狂朕绝不坐视不管!尔等是我朝良将,可愿随朕征讨?”
贺世贤、陈策、尤世功起身异口同声道:“末将愿为先锋,收复广宁!”
三人在沈阳之战寸功未建,尤世功又是待罪之身,更是急切的想立功,何况坐在他对面的原先属下满桂已经是总兵官了,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比他的官职都高!其他人也是妒忌,好不容易遇到天子驾临沈阳,却没有表现的机会,着实让人心里不痛快。
这次收复广宁,他们三个说什么也要出征,这么好的机会不能再让满桂他们三个抢去了,再说,打鞑子可比女真人好打。
朱由校抬起手掌心向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你们放心,朕会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三人退回原位。
朱由校说:“朕虽决议出兵,但绝不发兵广宁,今日之议是出兵察哈尔,直捣黄龙!”
众人愕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不收复广宁而发兵察哈尔。
“朕思索了很久,收复广宁绝非上策,察哈尔杀我哦明使是必然是有备而来,早已做好了与我决裂的准备,朕猜测察哈尔可能与建州努尔哈赤暗中结盟,否则他没这个胆子敢与我决裂!”
众人哗然,卢象升更是从座椅上跳起来,一腔热血的骂道:“鞑子就是一匹喂不熟的狼!陛下,臣愿为先锋,攻下察汉浩特,活捉林丹汗,为广宁的军民报仇!”
“对,打到察汉浩特去!”
众人义愤填膺的攥紧拳头,同声附和卢象升。
朱由校摆了摆手:“不,咱们还没有这个实力,别忘了还有一个努尔哈赤,那是咱们的心腹大患!他虽然新败,但实力尚存,诸将不可大意。朕想率一支偏师征讨,此战只求和,不求胜!”
“陛下御驾亲征?!”一直一言不发的熊廷弼吃惊的问道。
众将也是一脸的惊诧。
皇帝亲征,他们感觉有点太冒险了。现在是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皇帝坐镇中枢能起到稳定后方的作用,前方将士才能放开胆子无后顾之忧的在前线奋勇杀敌,若皇帝不在中枢,许多未知数太多,何况还不能公开皇帝的身份,毕竟他现在是以钦差的身份来这里的,外面的人还不知道,京城里更是瞒的水泄不通。
挂帅也只能选一名大将,他暗藏军中指挥。
如果这样,谁挂这个帅都不好受,名义上你是主帅,实际上皇帝是主帅,你说一个没有实权的大帅谁愿意干?
众人心里难免抵触,但又不能明面上说,纷纷劝谏,争取自己挂帅。
“陛下,”李如柏起身奏道,“您乃万金之躯,察哈尔林丹汗不过跳梁小丑,怎能劳驾您亲征,微臣愿率兵讨逆!”
尤世功起身道:“臣是待罪之人,幸陛下恩赦,臣无以为报,请陛下点臣为将立功赎罪。”
说完,他深深的跪地叩拜,站在旁边的双手恭敬的李如柏心里不舒服:这尤世功看着五大三粗的,竟然会跪地求将,真会来事啊!
贺世贤也起身劝谏,“臣幼年跟随叔父到过科尔沁、喀尔喀、察哈尔等地走马,熟悉哪里的环境,请陛下恩遇,准臣为将。”
满桂、卢象升正要起身,朱由校伸手阻挡,对众人笑了笑,说:“尔等不要再劝朕。此次征讨察哈尔旨在速战速决,不可延误,再此降服林丹汗朕便借道还京,辽东之地还赖众将守御。朕意李如柏为将,卢象升为副将,率兵讨之。”
李如柏和卢象升一听,出列谢恩,“臣遵旨。”
众人悻悻不语,这么好的机会又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他们这几年没少打过仗,知道士兵们畏惧女真人,可对蒙古人好多了,要是你去问士兵说:“你愿意和女真人作战还是蒙古人作战?”保证十个人有九个说:“愿意和蒙古人作战!”剩下一个人会认为你有病会问这么无聊的问题,懒的回答你。
卢象升是高兴的不得了,在沈阳他没有表现的机会,杀鞑子去还不好好的立功给皇帝看。李如柏就不一样了,说他是主将,暗地里还不是皇帝说了算,他只不过是个传令筒而已。
朱由校看到众人高涨的情绪又落了下来,知道他们没有争取这次出征建功的机会而感到惋惜,于是淡淡的笑道:“立功者并非战场杀敌者有功,镇守一方安然无恙者也居功至伟,无后方之安定,前方将士何以安心?贺世贤、陈策、尤世功据守城门有功,皆晋一级!”
三人欢喜叩谢。
这次算是安定了各位将领的心,朱由校起身对熊廷弼命令道:“速传令祖大寿,调他的精骑随征,各处城隘提高警惕,严防努尔哈赤突袭!”
自此,出兵察哈尔的决策就此定下。
辽东兵力十余万众,分散各处城隘就过于分散,明显兵力不足,沈阳有兵七万,不可能都调走。朱由校点兵三万,又暗中传命孙承宗,令山海关高第起兵两万,驻扎锦州,归李如柏节制。
不久,孙承宗以皇帝的圣旨发往早已在山海关屯驻的总兵高第,携带筹集的大量粮草开往锦州驻扎,朱由校亦率兵进驻西平堡,这样,就形成了夹击广宁之势。
在广宁的蒙古兵们听说明朝征讨大军来了,开始有些恍然了,三万对五万,他们是没有底的。
唬继蛔×耍诠隳缆拥幕久挥惺裁炊髁耍登淖约耗昧艘材猛炅耍送旌汉铺氐囊苍说牟畈欢嗔耍歉贸繁耍闪值ず共蝗贸罚糁庾粘抢镎娌恢阑鼓芨墒裁矗茸湃妹骶创蚵穑
蒙古兵在原野上打仗还可以,守城可就难了,这不是他们的强项。
广宁城里的血腥味还没有消散尽,闻着这个味耖图台吉都感到难受,他多次向林丹汗请求撤兵,但都不被拒绝了,得到的答复是据守!
林丹汗一面劝慰耖图台吉,一面飞驰努尔哈赤,趁沈阳兵力空虚南下进取沈阳。
努尔哈赤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很是喜悦,但确实空欢喜一场,现在金兵准备并不充足,还不具备出征的条件,沈阳之战兵杖、粮草丢失太多,需一段时日的筹集,对于他的大金国来说是典型的军事强国经济小国,筹集粮草很需要耐心的。没有办法,只能命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出兵抚顺,虚张声势,以策应广宁的耖图台吉。
在西平堡的朱由校,在此驻扎了五天没有任何动静,只是派人侦查广宁的情况。
耖图台吉在广宁是提心吊胆,害怕明军两面合围,如果明军真的攻城,那他真的能守的住吗?
守城永远是被动的,何况他们还不擅守城,只善于纵马驰骋疆场!
“如果明军来了,我就全军出城与明军大战与城下!”耖图台吉恶狠狠的自言自语道。
第一百九十四章卢象升请缨()
在西平堡,朱由校以李如柏的名义派人联系了高第,约他三日后率兵西进,绕过广宁会聚义州卫。
义州卫地处广宁之西,大凌河之畔,距广宁三十里,与察哈尔毗邻。可以说是进入察哈尔的桥头堡,距离察汉浩特不足二百里。
朱由校在李如柏的军中向义州行进,两万大军浩浩汤汤的从广宁城过,站在城楼上的耖图台吉已经能看清明军的旌旗在飘扬了,目测距城有十多里。他以为要来收复广宁,心想趁着南边锦州的明军还没有到达,先把这只明军击败,解除被两面夹击的局面,下令城中只留守少部分士兵,大部列阵与城外,欲与明军拼战。
耖图台吉想凭借着三万精锐铁骑骑兵与明军的步兵一战,他的信心还是满满的,毕竟骑兵对步兵始终是有天然的优势的。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远远的看到明军没有向广宁这里来,而是一直向西走,只看到他们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明军不是来收复广宁的吗?
耖图台吉纳闷了,眼睁睁的看这明军浩浩荡荡的向西进发,他们这是要去哪?
在行军中的李如柏对身旁的朱由校说:“公子,咱们这么明目张胆的在广宁城下过不会有什么危险吧?他们就那么容易让咱们安全的绕过去?”
朱由校哼笑道:“放心吧!咱们距城还有十多里,他们只能看到咱们的军旗看不到人,不知虚实是不会轻易过来的。”
李如柏“哦”了一声,皱着眉头问:“公子,我还有一事不明,咱们既然劳师动众,为何不一句荡平察哈尔以绝后患?林丹汗虽然是蒙古大汗,可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咱们正好利用这个矛盾消灭他们!”
朱由校轻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我何尝不想如此啊,可我大明实力不足啊,五万大军,每天的耗费是多少?朝廷供养衣蛾辽东已经捉襟见肘了,若再兴兵远征很难吃消啊!实话告诉你,”他看着惊诧的李如柏的眼睛轻声的说:“察哈尔林丹汗想统一蒙古,恢复昔日成吉思汗的荣耀,但他志大才疏不会有什么成就,努尔哈赤就不一样,此人雄才伟略,志在取代大明。察哈尔不仅是我们的一颗芒刺,也是努尔哈赤的芒刺,要是把他灭了,努尔哈赤比我们高兴。留着他,努尔哈赤就会有所顾虑,不会轻易入关。林丹汗也不会坐视努尔哈赤壮大的!”
“原来如此!”李如柏似有所悟。
“这是牵制,是平衡!”朱由校深深的说了一句。
大军继续向前行进,朱由校只向侧面看了几眼,只见远处的广宁城上一片肃静,城下有许多旌旗飞舞,看来耖图台吉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
哼!朱由校轻蔑的收起眼光。
一个城池而已,早晚会收回,但不是今天,就让你多住些日子吧!
原本等待与西平堡而来的明军大战一场的耖图台吉眼巴巴的看着他们从广宁城而过,纳闷起来:明军不是来收复广宁的吗?不符合常理啊!该不是掩人耳目的疑兵吧?
“来人!”耖图台吉对身边的一名副将说:“速派斥候八方打探,看是否有伏兵!尤其注意南边锦州明军的动向!”
“是!”
耖图台吉心想这可能是明军的声东击西之策,说不定这支明军还没过去其它地方就有军情。
锦州的总兵高第,接到李如柏的将令,不屑的将手令扔到地上,不满的说:“我与李如柏对广宁形成夹击之势,可趁此绝好机会一举收复广宁,他却要我移兵义州会合,这是要干什么?怕我抢了他的功劳吗?”
“将军,李总兵一定有他的方略,我看咱们还是按照他的将令行事。”参将左良玉拱手道。
“屁!”高第瞪了他一眼,骂道:“他是总兵,我也是总兵,凭什么听他的!”
左良玉被斥,无奈的缩回头去,不敢再进言。
“哼!我手上有三万精兵,何愁广宁城池不破!李如柏不取,我就取,到时候朝廷论功行赏别说没他的事!”
左良玉战战兢兢的又劝道:“朝廷让您归李总兵节制,如果不听将令,到时候他告到朝廷上,将军您如何申诉?”
“怕什么!攻下广宁,朝廷说不定还治他不思进取之罪呢!”高第大手一挥,“传我将令,大军向广宁进发!”
三万大军在高第的率领下,向广宁进发,他趾高气扬,信心满满,心想广宁有三万鞑子兵,李如柏有两万兵,他一定是感到自己兵力不足才放弃攻城,想让他到义州会合再攻广宁。
哼!李如柏的如意算盘打的真是好,我只要到了义州兵权就归他了,收复广宁的功劳也就记在他的头上,到时候朝廷论功行赏还有我什么份?哼!老子才没这么傻!
果然,在广宁的耖图台吉得到消息,锦州方向的明军向他这里移动,而西平堡的明军继续向义州进发。
这让他着实纳闷,他敲破脑袋也不明白明军这是要做什么,把属下都召集起来也看不透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明军放弃夹击广宁的机会,而只一支军队进攻广宁,这实在是最愚蠢的军事行动!明军真的那么蠢吗?所以,这种莫名其妙的军事行动让他们很是疑惑。
夜晚,在行军大营中,朱由校在中军大帐与李如柏、卢象升商议到义州后的进军路线。
大明自从“土木堡事变”后对关外的蒙古一直处于被动的态势,嘉靖年间更是冲突长城关隘进入中原,打到京畿地区。万历年间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时一度击败来犯的鞑靼俺答汗,加强了北边防务。万历七年后就再也没有对蒙古有过大的冲突了。这次可谓是四十多年来明朝与蒙古最大的军事行动。
正当三人商议计策,忽然一名兵卒入帐来报:“总兵大人,高第率本部三万大军直奔广宁去了!”
众人惊然!
李如柏更是从凳子上腾起,瞪大了眼睛失声叫道:“什么?!”
朱由校也是吃惊不小,默默的没有吭声,他不是主帅,在公共场合下他还是要维护李如柏主帅的形象的。
李如柏瞅了瞅皇帝,只见他脸色甚是不悦,沉闷不语。
“你先下去吧!”李如柏一挥手,小卒退出帐外。
大帐内只剩下朱由校、李如柏和卢象升三人。
“陛下,高第违犯将令,是要攻取广宁!”李如柏小声的向皇帝说。
朱由校点头低沉道:“高第为人心胸狭隘,竟然不顾朝廷大计,实是可恶!必须阻止他!要不然这三万将士都会为他的私心白白的送死!”
“是!”李如柏应承道:“臣连夜派人报与朝廷,请孙阁老严令他到义州与我军会合!”
“不!”朱由校打了一个手势,补充一句说:“若要派人到朝廷,再发令到高第军中,来回至少两三天的路程,恐怕他已经到了广宁城下了。先派一个人去他军中,以你的名义令他西进义州,否则以战场抗命之罪当场拿下!”
此话一出,大帐之中一片寂静。
派谁去呢?高第是一方总兵,必须派一个不畏权贵,又能随机应变的人才有可能挽回,否则无法控制一个拥有三万大军的统帅。
朱由校和李如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我去!”卢象升打破了沉寂。
朱由校抬起眉头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没有说话。李如柏皱着眉头上下打量了他,疑惑道:“你去?”
“是!”卢象升坚定的说:“大人尽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