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阿巴亥执意要抗旨不准的劲头,他无奈的轻叹,想发火却又发不起来,毕竟他是一片忠心,不能埋没。

    朱由校让陈霈退下,又将院中的侍卫屏疏远一点,数十步之内仅留下阿巴亥一人在他跟前。他扶起阿巴亥,小声的对他说:“努尔哈赤之所以围困大同而不强攻,一是担心强攻损失太大,二是想以大同为诱饵,钓各路援军救援大同之际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阿巴亥似有所悟的重复道。

    朱由校点点头,“嗯”了一声,继续说道:“努尔哈赤用兵之谋,深谙此道,朕想他也一定得到了卢象升率兵驰救大同的消息了,是才只围城而不强攻。卢象升仅率八千兵马驰援,虽然有四千火枪兵,但骑兵不足,恐难以发挥效力,若与金人交战必然是一场恶战,何况敌众我寡,金人擅长野战,非我所长。大同有熊廷弼在,他最擅守城,想必暂时不会有大碍”

    “谁?熊廷弼?”

    不等朱由校把话说完,阿巴亥一听“熊廷弼”三个字,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不禁瞪大了眼睛失声起来。

    朱由校深情的点了一下头,“没错,是熊廷弼!”

    “这怎么可能!一年前不是被枭首了吗?”

    朱由校的点头认同,不禁让他大为惊骇,他不敢相信一个已经死的人怎么又复活了,而且熊廷弼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的,世人早以为他死了,现在皇帝却说他还活着,看来这其中必然有天大的秘闻,这要是传出去,绝对是能震动天下的奇闻!

    事已至此,朱由校不在隐瞒他了,将熊廷弼忍辱负重,隐姓埋名的事全盘说了出来,惊的他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阿巴亥万万没想到,曾经轰动一时的“媾和金人,弃守辽东”的幕后之人竟然是当今的圣上,而熊廷弼不过是替罪羊!

    “陛下为何要这样做?”阿巴亥不满的反问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朕知道,若要与金人议和,别说是满朝的文武,就是天下人也不会同意,但你们谁又理解朕的良苦用心?”朱由校愤慨起来,激扬的说道:“朕是皇帝,朕要的是大明的江山,不会因一时成败而不顾全局!当时财政困难,国库无银无饷,努尔哈赤和察哈尔联盟抗明,西南奢崇明叛乱祸害一方,我大明是内忧外患,急需休养生息。然辽东却成了我大明的鸡肋,弃之可惜,留之不得安宁,俨然成了最为沉重的包裹,倒不如先弃之,将精力集中内政发愤图强,日后再图谋辽东!现在你也看到了,弃守辽东给我大明带来了一年多的平安,朕才有精力剿灭奢崇明叛乱,整治江南税收。这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现国库税银也可支撑一阵子的兵饷了,努尔哈赤和察哈尔反目成仇,已不可能再有联盟抗明。这就是弃守辽东后的政治红利!”

    听到皇帝慷慨激昂的一番话,阿巴亥不满的神色慢慢的褪去,继而是羞惭之色,又跪地请罪,“臣愚昧无知,目光短浅,冒犯天威,罪该万死!”

    “你的想法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朕不怪你,要怪只能怪这僵化的思想。人是要有骨气,但骨气不是硬气,而是志气,现在有太多的人把硬气看的比生命都重要,却往往疏忽了志气,以至于文人雅士们只知道‘威武不能屈’而不懂‘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这是时代的可悲啊!”

    朱由校昂首长叹。

    “微臣愚钝”阿巴亥惭色的弱声赔罪。

    “说远了,”朱由校叹完,将他扶起,说:“朕此时的目标不是大同,而是得胜堡和宏赐堡。朕之所以让你打着朕的旗号,就是掩金人耳目,让他们误以为大明天子在宣化,他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宣化上来,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关切,你再打着朕的旗号虚张声势救援大同,那朕带着卢象升的兵马暗中沿长城向西,进攻得胜堡和宏赐堡就神不知鬼不觉了,只要收复这两个地方,便可切断金人的退路,必然引起他们的恐慌,不戕自乱。朕已命川军进驻太原,祖大寿、李如柏进军怀来、保定,形成四面之围关门打狗之势!不出一月,金人自灭!”

    说到这里,朱由校已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即带兵出击。

    阿巴亥明白了,原来皇帝胸中竟有这等妙计。

    虽然有些冒险,但不失为良策,他不由衷的佩服皇帝的谋略。

    “臣遵命,臣这就去准备!”

    “嗯,一定要将朕亲征的消息传出去,让努尔哈赤知道朕来了。”

    “遵旨!”

    阿巴亥出去后,就派人将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传播开来。

    傍晚时分,朱由校身着便衣,在十几个护卫陪同下,在夜幕的掩护下离开了宣化城,向天成卫驰骋而去,阿巴亥和陈霈站在城门上远眺皇帝的身影,火光所及之处不过百十步远,很快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陈霈望着不见皇帝踪影的方向,幽幽道:“圣上真是天威神胆啊!”

    阿巴亥瞥了他一眼,道:“圣上自幼便是如此!”

    “听说圣上再为皇太孙时只带几名侍从到辽东,是真是假?”陈霈问道。

    阿巴亥点头应道:“是真的,当时我也随驾”

    他将当时的情况像是讲故事一样说给了他听,陈霈听的入迷,不知不觉像是亲身跟随经历了一般。

    阿巴亥讲了足足一个时辰,陈霈听完,不禁感慨,“圣上真乃天纵英主,是我等大幸啊!”

    “是啊,今生有幸遇明主,做臣子的能建功立业,流芳千古。”

    陈霈调皮的看了一眼深情感慨的阿巴亥,嬉笑道:“现在你是‘圣上’了,微臣听您指挥。“说着,还装模作样的要给他行礼。

    阿巴亥急忙伸出手来拦住他要弯下的上身,不悦的斥责道:“陈总兵,这玩笑开不得!哼!”

    一气之下,转身而走。

    “不就是开个玩笑嘛,至于生气?”陈霈挠挠头,看着走下陈城楼的阿巴亥自言自语的说。

    努尔哈赤得到明朝皇帝率兵到达宣化的消息,不禁而坐而起身,怔愣了起来,他不知道是喜是忧,是急是躁,总之,心情很复杂,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诸位,你们怎么看?”面对帐前的众将,询问道。

    众人也是又惊又忧,惊的是大明皇帝前来,那不等于直接攻到北京城下了吗?与明朝皇帝对阵可谓是一战定乾坤,要是俘虏了他,什么城池还不是不攻自破!忧的是几次和明朝皇帝对阵都没讨过便宜,吃亏太多。

    “大汗,臣愿意率兵奔袭宣化!”请命的是济尔哈朗。

    努尔哈赤盯看了他几眼,摇摇头否定道:“不可,明朝皇帝御驾亲征,兵精粮足,不可轻视。”

    “属下听闻明朝皇帝只带了五千精骑。”跪在下面的斥候插一句话禀道。

    “什么?”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哗然了,努尔哈赤也愕然了。明朝皇帝也太看不起人了,竟然只带了五千骑兵就敢出京城?

    努尔哈赤又气又恼,又惊又喜。

    众多将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你可探清楚了?”皇太极质问斥候。

    斥候战战兢兢的回道:“回大贝勒爷的话,探清楚了,是五千骑兵。”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皇太极喃喃的说。

    努尔哈赤注意到了他,指着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皇太极拱手回道:“儿臣以为,目前尚不明确,应静观其变,看明朝皇帝有什么动作再加以应对。”

    努尔哈赤深思了片刻,“嗯”了一声,“说得对!”接着又指着斥候严命道:“再去探!”

第三百二十二章兵发得胜堡() 
天亮时分,清晨温暖的阳光再次洒满了这片大地,几朵清淡的白云点缀在蔚蓝的天空中随风游荡。在天成卫,城上的士兵们熄灭了城头上所有的火把和灯光,困倦的打了个深深地哈欠,伸了个懒腰,揉揉已经开始上下眼皮打架的眼睛,等待换防。

    自从金人叩关烽火西北后,他们就时刻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站岗的士兵们更是把眼睛瞪的大大的,时刻提防女真人的侵袭。宣大总督卢象升进驻这里两三天了,小小的卫城忽然一下子挤满了人,让这不起眼的地方热闹了起来,但由于城小人多,城内的兵营、屋舍住不下这么多人,许多将士不得不露宿在屋檐下、过道、练兵场等空旷的地方。站在角楼上向城内看去,黑压压的士兵们还在慵懒的枕戈席地而睡,他们庆幸这几天天气好,要是遇到阴天下雨也够他们受的。

    换防的士兵们极不情愿的走上城楼,开始了他们作为军人的一天职责,站了一夜岗的士兵们总算又熬过了一夜,此刻他们最想的事情就是睡觉。

    朱由校风尘仆仆,一路上过了三个驿站,换了三次快马,总算在天亮时分到达了天成卫,他举目而望,一座土夯的墙体呈现在的他的面前,随身的导引指着前方对他说:“陛下,您看,那就是天成卫!”

    刚刚换防的士兵也看到了他们,顿时警惕了起来,朱由校一行虽然穿着便衣,但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出现不管是什么人都会列入嫌疑。何况都还骑着马,更不可能是百姓了。

    朱由校来到城门前,只见大门紧闭,城上的士兵门暗中准备了几个弓弩手悄悄的对准了他们。一个校尉探出头冲着他们喊话:“你们是谁?干什么的?”

    一名贴身侍卫抬头高声回道:“我等是宣化来的,奉命请见卢总督。快快打开城门!”

    “可有凭据?”城上士兵又问道。

    侍卫从怀中取出宣化总兵陈霈早就为他们准备好的“牙牌”,举过头顶给城上的士兵看。士兵的视力再好也看不清“牙牌”上的字,就用早已准备好的竹篮吊下城去。

    不多久,城门缓缓的打开了,朱由校扬起马鞭,轻轻的抽打了一下马尾,进入城中。

    刚刚进入城内,朱由校就不得不下马行走,因为他看到城中道路两旁占满了士兵,许多人还在互相拥挤着酣睡,醒来的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由于天成卫地处西北边镇,经常受到蒙古侵扰,因此长年处于战备状态,城内的建筑也低矮平凡,但多是砖石所筑,十分坚固。

    朱由校轻步的走在甬道上,他不想惊扰士兵们休息,毕竟,能有这么好的休整时间是不多的。

    在导引的引领下,他们向卫城的治所——千户所行进,没走多远,就见卢象升面色凝重的率领一干武将迎面而来,他们身上的铠甲发出的飒飒的金属摩擦声,惊扰了周围的士兵,看到他们纷纷肃穆起立。

    “陛”

    卢象升急走两步近前,要拱手行礼,朱由校忙伸手打断他,“在下奉命来总督大人帐下效力,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卢象升怔愕起来,皇帝御驾亲征不是秘密,怎么还是这一身便衣打扮到他军中,真是弄不明白,皇帝又想干嘛?

    “那就请公子到卢谋帐中谈叙。”

    卢象升恭敬的微微一拜,显得十分谦恭,这让众多将士十分惊讶,在他们眼里,宣大总督手握十几万兵马,位高权重,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能让他这么客气的人会是什么人,而且年纪看上去比卢象升还年轻。

    士兵们注目他们向城内而去。

    在卢象升的带领下,他们来到练兵场,正中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茅草棚,说是草棚,四周却没有栅栏围墙,只有四根柱子顶着顶棚而已,遮阳不遮风雨,草棚下铺着干草为席,再无它物。

    朱由校翘着眉头指着草棚说:“你就住在这?”

    “是。”

    “没给你腾出一间房吗?”

    “给体弱的士兵们住了,微臣年轻力壮,又有众多士兵相伴,在这里睡的踏实。”

    朱由校“嗯”了一声,轻声赞道:“与士兵同甘共苦,是名将所为,好!”

    卢象升深深躬身回道:“微臣沽名钓誉了,不敢受陛下夸赞。”

    他的这一番举动和话语,让跟在他身后的将领听的一清二楚。他们先是吃惊卢象升的举止,后是震惊他口中称呼的“陛下”。

    面前的青年就是当今圣上,惊讶的他们相互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想从对方的神色中得到答案,然而,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表情。紧接着,他们齐刷刷的跪地参拜,山呼“万岁”,其声洪亮。周围的士兵们被众将的参拜声惊起,如同平静的湖面上惊起的涟漪,迅速向边缘扩散,几千双眼睛聚集到这里,还朦胧的半睡半醒的也被身边的人拍醒。

    士兵们都站起来了,都面向这里,表情不一,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都平身吧!”

    朱由校面对众将参拜,唤其起身,言道:“诸位跟随卢卿征战,野餐露宿,甚是辛苦,待退敌之后,定当论功行赏。”

    “谢陛下隆恩。”

    众将起身,昂首瞻仰皇帝的尊荣。

    朱由校扫过他们一眼,又看向周围更多愕然的士兵,面对几千双眼睛和面孔,早已不再羞涩的他,朗声道:“将士们,先自我介绍,我,朱由校,当今大明天启皇帝,因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背信弃义,前入我朝称臣议和,后绕道漠南侵犯边境,攻掠我城池,杀我边民将士,扰我西北边陲不得安宁!现大同城被困,数万金兵虎视城池,十几万军民翘首盼着我们救援,”说到这,他激扬慷慨,环顾四周,字字珠玑,铿锵有力的大声说:“将士们,金人狼子野心,欲侵夺我大明江山,奴役我汉人子弟!你们答应么?”

    “不答应!”

    士兵们气势恢宏的高声回应。

    朱由校见气氛渲染了起来,士兵们的士气也逐渐高涨,于是继续说道:“朕也不会答应!三百四十年前,蒙古灭宋,我汉人从此成为最低等的人,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压榨,妻儿沦为蒙古人奴隶,田地屋舍随意被侵占,毫无民族尊严,才有太祖率众奋起抗暴元,驱除鞑虏,复我汉人江山。今有努尔哈赤,亦如当年历史重现!将士们,我们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朕需要你们,将金人赶出我大明的土地!你们当中有神机营的将士,也有宣化驻军,不管是来自何方都是我大明的将士,你们的职责都是一样的,保家卫国!护我妻儿!”

    “保家卫国,护我妻儿”

    将士们齐声叫起,口号响彻城中,耸入云端,其声阵阵,气势如虹。

    待声过后,朱由校又大声道:“朕知道,你们绝大多数人将是第一次面对金人,也曾听说过他们勇猛善战,如狼似虎,嗜血成性,许多人闻之色变胆寒。但朕告诉你们,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的人,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们臣服与我们二百年,现在要反过来要骑到我们头上,朕绝不答应!也绝不受这窝囊气!万历四十七年,朕在辽东曾对将士说过一句话,叫‘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相遇,较量的就是勇气,只有你比敌人更勇、更狠才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这就是军魂!”

    他扫过渐渐聚敛起杀气的士兵们,又道:“我们要让敌人听到我们的战马声就害怕,让敌人见到我们的旌旗就逃,让敌人闻到我们的兵戈声就胆颤心惊,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做?”

    士兵们面面相观,不知如何回答,只见士兵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朱由校身边的将领们也左顾右看,有的窃窃私语,讨论该怎么回答皇帝的问话。

    朱由校静静环顾,半盏茶的功夫不见有人回话,正要开口,忽然卢象升上前一步,双目虎视众人,高声喊出一个字,“杀!”

    登时,窃窃之声嘎然而止,一个充满戾气的“杀”字传到每一个将士的耳朵里,触动了他们作为军人的血性神经。

    “对!”朱由校接过卢象升的话,大声道:“就是杀!把他们杀怕了,我们要成为他们的魔,心魔,让他们谈之色变,让他们见到我们就股栗胆颤,让他们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吓的屁滚尿流!杀!杀的他们再也不敢再踏进我大明的一寸土地!”

    朱由校激愤的说完,犀利的眼光再一次扫过众人。

    紧接着,数千将士爆发出赫赫的“杀”声,在城中荡气回肠,铿锵如铁,声震云天,杀气腾腾,充斥着每一个人的脸上。

    这一次的军前训话,极大的提升了士气,不光因为皇帝的讲话提气,更多的是皇帝的御驾亲征,这对鼓舞士气是相当大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皇帝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能跟随皇帝作战还是很幸运的。

    朱由校把卢象升叫到跟前,对他小声的说:“太阳下山,大军向北折返,绕湾家堡,向得胜堡进军。”

    卢象升一脸茫然,吃惊道:“不去救大同了吗?我们距大同只有三十里了,您”

    忽然,他茫然的眼睛一闪,露出喜色,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急忙拱手应命,“微臣愚钝,陛下高谋。”

    朱由校笑道:“是你救援大同急切,疏忽而已。朕累了,想好好的在你这休息,你先去准备吧!”

    “陛下要在这里休息?”卢象升慌了起来,“您万金之躯,怎能在这么简陋的地方,这不是折煞微臣了,臣这就给您准备”

    “不必了。”朱由校打了哈欠,倦意浓浓的说:“征战在外,就不要讲究这么多了,何况,皇帝在宣化呢!”

    这话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皇帝后面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撇了一下嘴,招招手,让他附耳过来,将阿巴亥做他替身的事告诉了他。

    卢象升明白了,不再多说一句话,命人将这草棚团团围住,为皇帝站岗,又将附近一百步的人遣散,以免惊扰皇帝休息。

    黄昏时分,当最后一抹霞光淡去,天成卫大开城门,八千将士偃旗息鼓,出城向湾家堡方向行进,同时派人到宣化密告阿巴亥。

第三百二十三章假天子迷惑努尔哈赤() 
夜色下,皓月当空,月光如薄纱般清洒而下,飘渺无尘,清淡如水,朦胧可见四周影像。

    八千马步军成三四纵队紧密相连,悄无声息的向西北方向前进,为了做到行动极度保密,大军没有点燃一根火把,没有挑起一杆战旗,更没有人大声喧哗,只有行军的人马踏土石、甲胄金属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