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吧!”寨桑叹了口气,不管这个信王是不是真的,但他身上流露出的气势绝非普通人!
朱由校离开科尔沁就命卢象升前往高第军中传令,他和李如柏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前行。
高第在军中没有得到皇帝的旨意不敢行动,这些日子他不仅提心吊胆,还顶着属下的压力硬是按兵不动。
高第的部将们在这里扎营许久了,本以为能先入察哈尔抢得头功,忽遇科尔沁部就被打的差点崩溃,这才认清自己的实力,要不是左良玉出骑兵稳定了战局,只怕这三万人马已经埋在这里了。部将们不愿意再在这里停留了,万一再遇到哪部的鞑子兵可就不一定再有好运气了,都想着渡河回去,可他们不知道高第的头上有皇帝的密旨,天天苦劝他,高第硬是不松口,他不敢抗旨也不敢透漏皇帝的信息,只能在这里苦苦煎熬,期盼着皇帝的旨意到来。
高第苦盼,终于在一日正午,大营外一名哨兵前来禀报,说营外有李如柏派来的人求见,他知道这是皇帝借着李如柏的名义派来的,忧愁的他顿时大喜,忙像迎接钦差一般命人升帐,列队到大营外迎接。
部将们一看是卢象升,都不屑起来,没人正眼瞧他。
高第的态度却不一样,他知道这是皇帝的钦差,十分恭敬的上前为他牵马,寒嘘问暖,这让部将们很是意外,都面面相觑,愤然之色油然而生。
自己的主将竟然和一个品级低的很多的参将牵马客气,这让他们的脸面往哪搁?明摆着他们比李如柏低好几头么?
但是碍于主将高第的面子,他们是有气不敢出。
进入大帐,高第就命人准备酒宴为卢象升接风洗尘。
这次比上次到他的大营的待遇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卢象升并没有感到惊讶。
在酒席上,卢象升向高第传达了李如柏的将令,命他率兵打着李如柏的旗号东进辽阳驻扎。
高第跪地受命,这让部将们大吃一惊,纷纷不满,有的气愤不过,招呼不打甩袖离开大帐。
卢象升知道已经触犯众怒,可又不能说出这是皇帝的旨意,只得告退离开。可怜他饭还没吃饱,鞍马劳顿的追赶大军去了。
卢象升一走,部将们气愤的指着绝尘而去的背影质问高第:“大人,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您为何对他如此恭顺?这让弟兄们的脸面何存啊?!“
高第一脸无奈,也没生气,对他们叹息的说:“此人日后必在我等之上,怠慢不得啊!”
“哼!您为何长他们的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就不信这个邪!”于斌哼道。
高第白了他一眼,吼道:“身为朝廷命官应当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现在是辽东关键时刻,我等切不可做了千古罪人!”
高第生气了,部将们不敢再这么放肆,一个个低垂着脑袋不敢说话。
他气哼道:“马上拔寨启程!不必在多言!有再言军情无关者别怪我翻脸无情!哼!”
部将们一个个嘴上称是,心里可不服气,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总兵有点草包了,打仗没本事,训斥部下倒有脾气,典型的一个“窝里横”啊!
在抚顺城上,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站在这早已垂涎多年的重镇城墙上,感受这辽东的气息是多么的清纯和舒心。
自褚英进攻抚顺以来,建州八旗多次围攻抚顺均不得,成了后金的一块心病,也是自认为耻辱的地方,后金多少百战名将在这里名声受损,欲灭下此城而后快!
今日,他们终于如愿了,不仅如此,沈阳死去屏障,后金进攻沈阳再无后顾之忧了。
莽古尔泰入城时想屠城以泄愤,多亏皇太极苦劝才让三万百姓免遭屠杀,但莽古尔泰不杀百姓,却抢夺了他们的财物。皇太极无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被抢掠。
沈阳已经尽在咫尺,下一步该如何进攻沈阳,三人经过一番的商讨后,决定采用皇太极的建议,围点打援!
他们早已探得沈阳兵力不足,被抽调两万西征察哈尔了,现在城中兵少,但熊廷弼是一代名将,善于守城,他们不敢冒然攻城,何况他们也只有三万兵力,攻城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划算,不如围城等待明军的援军到来以逸待劳,消灭援军,震慑城中守军。
主意一定,他们就开始了准备。
在察汉浩特的林丹汗,久等不到耖图台吉回援,却又听到科尔沁部撤兵的消息,不禁大怒,正要派使质问寨桑,却又得到明军撤退的消息,让他大感意外。
捂着肚子额耖图台吉总算能看到察汉浩特了,几日来大军因为肚子的问题彻底的虚脱了,以致于行军慢了数天,延误了回援的时间。
回到城中,林丹汗把耖图台吉大骂了一通。还好明军没来,要不然他不只是被狠狠的臭骂一顿那么简单了。
朱由校偃旗息鼓的行军,他们到达西平堡后开始了休整。卢象升也紧随其后的回到了军中,向他禀报了这次的任务情况。
朱由校对高第不抱任何希望,让他带兵打着李如柏的旗号进入辽阳是作为疑兵,用以吸引金兵的注意。
在这里,他派出斥候潜入辽北打探消息。两日后,朱由校得到了准确情报。
朱由校经过一夜的仔细思考后,决定放弃直奔沈阳,而是沿着喀尔喀边界的荒漠北上,绕道进攻铁岭。
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李如柏。
李如柏十分吃惊,不明白皇帝为何这么做,他跪地谏道:“如此长途跋涉将耗费数日的时间,多一日沈阳就多一分破城的危险。陛下如果担心贼兵围点打援,咱们可稳扎稳打,逐步靠近沈阳,与熊帅里应外合岂不更好?”
朱由校笑道:“卿有所不明,三大杯了攻取抚顺,不会再轻易进攻沈阳,他们料定朕会派兵救援沈阳,然后以逸待劳围点打援,现在是谁救沈阳谁送死。根据探得的消息,努尔哈赤现在铁岭疗伤,哪里没有多少守兵,正好是最薄弱的地方,咱们就来个釜底抽薪,绕道收复铁岭。努尔哈赤一旦有难,三大贝勒岂不回军救援,沈阳之危迎刃而解?”
李如柏这才大悟,转忧为喜,畅快道:“陛下深谋远虑,微臣倾服!”
“呵呵,”朱由校笑道:“卿无需奉承朕,回去好好休息吧,明日日落时分大军出发!”
“是!”
第二天傍晚,太阳落下西山,最后的余晖也消失的时候,西平堡早已准备就绪的大军出发了,他们偃旗息鼓,静悄悄的离开了。
他们沿着喀尔喀边缘的荒漠行进,白天休息,晚上行军,饿了吃干粮,不生火做饭,以防暴露行踪。
还好这里人烟罕至,鲜有人员往来,但也不时会遇到一些过往走马生意的,朱由校都把他们扣下随军,以防消息泄露,遇到喀尔喀游牧人,也俘虏扣押随军,不从的就地处决,绝不留下活口!
就这样,大军经过三夜的急行军,静悄悄的接近铁岭,而此时他们的行踪还没有任何人发现。
一场出其不意的战争就奥打响了。
努尔哈赤就在铁岭,而且守军顶多千人,这让朱由校内心十分激动,要是in鞥活捉了努尔哈赤,他将彻底改变历史!
第二百一十四章兵临铁岭()
在抚顺的金兵们,莽古尔泰带着八旗军们纵情的抢掠一日,虽然只是抢没有屠杀城中百姓,但难免不会遇到抵抗的,还是死了不少人。皇太极无奈,又不好当面斥责莽古尔泰的行为,只能装做不见,暗暗更加增强了他为储的决心,他要废掉女真人的这种屠掠政策,实行怀柔之策,大凡成就大事者是不可能靠屠杀夺得天下的。
抚顺攻下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进攻沈阳了。
在抚顺三日后,三大贝勒留下少部分守军后向沈阳进发了。
他们兵分三处围住沈阳的三处城门,只留东门。东门距辽河最近,无法开展兵力部署,所以也无需派重兵看守,只需一队人马巡查便可。金兵多是骑兵,机动性强,一旦有情况可立即大规模出动。
他们围城不攻,目的很明显,不是围点打援就是要困死沈阳,因为皇太极早已探得沈阳的粮草不多。
站在沈阳城上的熊廷弼带着祖大寿、曹文诏瞪将领望着不远处的金兵营寨,脸上的忧色十分显然。
祖大寿脸色也是难堪,他丢了抚顺,让一世威名扫地,陷沈阳危机,内心愧疚。面对当前局势,他向熊廷弼请命,“大帅,让我带兵杀出出去,与贼兵决一死战!”
熊廷弼摇头,愧疚的叹息道:“是我没能窥测金兵的用意,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让你率兵驰援沈阳,以致抚顺空虚而陷,这都是我的责任,祖将军不必在意,将来在朝廷那我会自请罪。”
祖大寿宽慰道:“沈阳城中兵力不足,大帅调我入援无可厚非,只是敌人太狡诈!也是我疏忽调走了抚顺城中的大部兵力。”
两人互相自责,曹文诏在侧插了一句:“陛下调走”
他的话还没说出口,熊廷弼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让他闭嘴。他们心里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想说的是皇帝调走的军队更多,抚顺最强的骑兵也调走了才造成两城的兵力不足。
被熊廷弼狠狠瞪了一眼的曹文诏自知失言,脸色“唰”的红起来,难为情的低头喃喃的说:“我是说陛下带走的粮草也不少,咱们城中的余粮支撑不了多久”
这又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皇帝不光带走了军队,还有不少粮草、器械,朝廷筹集的粮草运的又十分缓慢,听说到现在还没出关。
没了粮食,想守城也守不住啊!
熊廷弼的心又绷紧了,金兵现在是对着城门驻扎,又有机动的骑兵来回于三座城门巡查,想縋城而下都难。
将士们的心头都笼罩着紧阴云,暗暗盼着援军的到来。
在代善的营帐内,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端坐着商议军情。
他们既定的策略是围点打援,而且已经探得消息,李如柏的大军已经达到了辽阳。
辽阳距此不过七十里,急行军的话一天就能到,可是李如柏到了辽阳后就不再前行,而是驻扎了那里,让他们围点打援的计划有点落空。
三大贝勒就是为此而着急,才聚到一块商议。
代善为人沉稳,莽古尔泰脾气焦躁,不愿多费口舌,站起来直嚷道:“干脆直接攻城吧!我愿意带兵攻取沈阳,攻下城池功劳算咱们三个的,攻不下我一个人担责!”
皇太极瑶瑶头,说:“我已探得沈阳城中粮草不多,咱们只需围困此城,待城中粮草耗尽不攻自破,咱们只需防住援军便可。”
莽古尔泰白了他一眼,不满的说:“援军呢?到现在一个没来,李如柏是不是已经觉察到了咱们的计划?”
“有可能,”皇太极凝思的回道:“李如柏也是名将,不能草包,他又可能觉察到了咱们的意图才在辽阳按兵不动。”
“那怎么办?”莽古尔泰着急的说。
皇太极笑道:“五哥不必这么着急,放心,李如柏会来的,他要不来,熊廷弼也会饿死!咱们就安心的等吧!”
代善抚头赞道:“八弟说的对,李如柏不来,熊廷弼没了粮草也会拼死突围的,五弟且安心的等待。沈阳现在就是一座死城!”他起身走到莽古尔泰身前,伸出收来抚慰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沈阳还有祖大寿,若是强攻恐怕难以取胜,砸死你们不可意气用事啊!”
莽古尔泰一听祖大寿的名字,气不打一处来,当初要不是他的突然出现,说不定他早就把李如柏斩于马下了。他登时恶狠狠的起身,怒道:“你们就这么怕一个祖大寿?我倒想再会会他!”
“五弟!”代善愠色道:“不可鲁莽行事,现在咱们输不起,要小心从事,不可胡来!”
莽古尔泰气呼呼的,他对代善还是比较尊敬的,现在他毕竟是长兄,而且为人和善,遇事沉稳。
三大贝勒将目光都关注到了辽阳的“李如柏”。
高第在辽阳城中的驿馆是闭门不出,辽阳官员守将求见他也一律不见。许多人纳闷,都不明白为李如柏为何将他们拒之门外。
高第心里清楚,他就是疑兵,吸引女真人的眼球的,自然不能露面。努尔哈赤在辽东布置的眼线太多,万一他暴露了身份就会是皇帝的计划失败,那他承担的责任可就不是罢官夺职那么简单了。打仗不行,保密再不行那他还能干什么?部将们也知道这其中的原因,都纷纷紧闭其口,有人问起就说李总兵偶感风寒不方便见客。
在夜色星空下,朱由校已经能看到远处的一点点微弱的荧光点缀在这片大地上,那荧光就是铁岭!
目测看来,天亮之前就能到达城下。
朱由校下命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天亮前到达城下。
深夜,努尔哈赤已经熟睡,站在铁岭城上的金兵们也无精打采的,他们除了看着天上的星星和一片望不见任何踪影的旷野外,什么事也做不了,铁岭城内的百姓们让他们屠杀的基本没人了,空空的就是一座死城,周围也不会有人威胁,因为周围连个蟊贼都没有,就算有也早已吓跑了。所以,在铁岭上站岗放哨是最无聊和最安全的事了。
而他们不知道,危险正悄悄地靠近。
东方的天空已经能见到一丝的曙光,天上的繁星还没有完全褪去,朱由校已经能隐隐约约的看到铁岭城墙了。
在铁岭城上无聊的金兵感到脚底下在微微的颤动,本能的直觉告诉他们有大批人马在行动。金兵们想:三大贝勒这么快就凯旋回来了。紧接着感觉不对劲,沈阳的方向在南边,他们就算回来也应该是从南边来呀,我这是西城门,怎么会有动静?
他们警惕了起来,擦亮了眼睛仔细的盯着前方观察,但昏暗下他们什么也看不清,只能感觉到有大批的人马在向他们靠近。
在此的一个额真牛录命人将这段城墙上的火把全部点燃,想尽量的照亮这里能看的远点。
火把全部点燃了,西城门变得灯火通明。朱由校见到铁岭城上忽然点亮这么多的火把,心知守城的金兵已经发现了他们。
不过已经晚了!
动静越来越大,步伐越来越清晰,黑压压的影像也显示出了大军的轮廓!
“不好!有敌情!”
金兵们惊恐起来,他们不知道这是哪来的军队,但一定不是自己人!
只有百十人在西门上的金兵们彻底的惊慌了,他们都是有着百战经验的,光凭耳朵也能听出这只军队的数量少说也有万人!
“快!”牛录额真惊慌的喊道:“快去禀告大汗!”
明朝大军已经在铁岭西城门下摆开了阵势,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金兵们看清了这些整装威武的大军,望一眼就生畏的肝胆俱裂!尤其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军的旗帜上赫然写的一个“李”字,这是金兵们最为熟悉的明军军旗——李如柏的大旗!
李如柏怎么会突然到来?难道是从天上飞过来的吗?
刚刚睡醒的努尔哈赤还未穿衣,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声音,一名金兵惶遽的跑过来想向大汗禀报,却被守卫拦下。
守卫的对他说:“大汗还未起,不得惊扰!”
报信的金兵气喘吁吁的语无伦次的慌张道:“快,快禀报大汗,外面,城外有明军,大批的明军!”
说话间,在内屋的努尔哈赤听到了金兵的声音,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打开屋门,吃惊道:“什么明军?”
报信的金兵跪地禀道:“西城门突现大批明军,现已兵临城下了。”
“来了多少人?”
“不下万人!”
“什么?!”努尔哈赤的脑袋“嗡”的炸响,简直不敢相信,守卫的几名士兵也是腿肚子一哆嗦,差点没站住。
努尔哈赤不敢相信,西便怎么会有明军呢?而且还不下万人,他这千把人怎么能首的住?
“你可看清了,若是谎报军情我定斩不饶!”努尔哈赤怒喝道。
小兵也是吓得浑身哆嗦,磕头道:“奴才不敢,是真的,看旗号应该是李如柏军。”
“李如柏?”努尔哈赤再一次的震惊了,“他,他不是在辽阳么?”
努尔哈赤的眼中充满了血丝,眼睛睁的大大,忽然,他想到了什么!
遭了,怪不得皇太极在奏折上说李如柏在辽阳按兵不动,原来那是假的,真正的李如柏秘密绕道铁岭来了!
好一个疑兵之计啊!李如柏真是越来越会用兵了!
朱由校和李如柏在中军之中,仰望着铁岭上忙碌的惊恐的金兵,明军们笑了,这是他们头一次的感觉到轻松,一万五千人要是攻不下这么座小城,那他们可以叫“乌合之众”了。
朱由校的心更加兴奋,能活捉努尔哈赤将是天大奇功。他对李如柏淡淡的命道:”攻城,能捉到努尔哈赤的,朕赐他一等公,赏金万两。“
李如柏驱马到军前,对大军喊道:”弟兄们,建州贼首努尔哈赤就在城中,你们谁能活捉贼首,朝廷就封他一等公爵,赏金万两,一世的荣华富贵!弟兄们,机不可失,杀呀!”
明军们群情激昂,兴奋无比,高呼之声响彻风云,震撼着城上的金兵。
”杀啊!活捉努尔哈赤!“
明军疯狂的开始了攻城,他们的眼睛里血红血红的,努尔哈赤只有一个,封爵的也只能有一个,一万五千人谁也不愿意落入他人之手,都争先恐后的杀奔上去。
第二百一十五章弃城而逃()
努尔哈赤的危机时刻到了,面对西门外惊天的厮杀声,他已经没有时间再犹豫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城池还没有破赶快的逃走。
额亦都、何和理、安费扬古三人也急急慌慌的赶了过来,他们是唯一陪王伴驾的重臣大将了。
三人的脸色十分的恍然,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见到努尔哈赤就急切的催促道:“大汗,外面已经准备好了快马,您快走吧!”
努尔哈赤铁青的脸色震怒不已,他一生中从未棋逢对手,“萨尔浒之战”打的明军精锐尽失,辽东的大半土地也在他的掌控之下,蒸蒸日上如同朝阳生辉的大金国却在短期内连连受挫,以至于今日被明军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