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次王大成回来之后,却跟郭笑天透露了一个消息,根据抓到的明军探子细作所知,明军主力似乎准备回京驰援。
“难道城出了状况?”王大成甚为不解。
看来正是因为明军主力被抽调回京,所以导致追击失利,而王大成和黄成才得以逃脱。
郭笑天问了现在是什么日子,知道原来已经是正统十四年七月上旬了。
陈灵芝倒是想打探哥哥的下落,但是只有郭笑天知道那泰平王陈鉴胡,此刻不出意外,应该被朝廷杀害,但是郭笑天却不忍心将实情告知陈灵芝,因此只是安慰陈灵芝,尽快派人出去打探那泰平王陈鉴胡的下落。
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郭笑天知道大概发生的时间,也就是在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因此现在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朝廷要调派明军回京城了。
不知道于谦于大人和王行俭王大人此时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胡言乱语呢?郭笑天心中有些沉重,毕竟历史上如此赫赫有名的战役,而且是以明军大败而告终的土木堡之变,看来已经是无法挽回了。
回到明朝之后,郭笑天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改变历史,直到现在,当郭笑天终于掌握万余名军队,并且还占了隐世村这样的险要之地,郭笑天突然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尤其是这次率领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大了几场胜仗之后,郭笑天开始了新的计划,那就是既然回到乱世,既然不能依靠朝廷,那就干脆彻底摆脱朝廷的限制,掌握兵权,号令天下!即便不跟大明为敌,起码也不能让明朝的官兵为难自己。
不过这次大明是跟瓦刺作战,那瓦刺居然胆敢侵犯大明疆土,作为有志之士,决然不能置之不理。郭笑天清楚历史走向,知道接下来就是土木堡之变,更是即将迎来郭笑天成就功名的城保卫战。
第八十三章 组织志愿军()
郭笑天把几名核心人物召集起来开会商议。
当郭笑天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告诉给大家听之后,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瓦刺乃是异族,居然胆敢侵犯大明疆土,自然是要好好教训他们一顿。
可是郭笑天讲述了土木堡之变,却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件事情。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一直都描述瓦刺五万大军,在土木堡击溃明军主力五十万之众,可是根据这段时间郭笑天的分析,恐怕明军应该不足五十万,至多在三十万左右。
而且瓦刺大军在土木堡是击溃明军,大概估计打死打伤明军应该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俘虏了大约三万明军,也就是说,明军还有起码七八万人是逃掉了。
即便是郭笑天说瓦刺五万大军击败明军三十万,仍然没有人相信。
郭笑天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往下说。
也就是瓦刺大军土木堡打败明军主力之后,俘虏了大明的英宗皇帝,然后继续向城进发,意图攻占城。
现在郭笑天说到了正题,那就是城有难,到底应该不应该派兵前往救援,郭笑天虽然已经有了决定,但是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可是如此重大的决定,很多人都很难轻易表态。
毕竟隐世村现在也就是一万多一点儿的兵力,不要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带领一万兵力进京,还不知道沿途会不会遭遇阻截。毕竟没有朝廷的命令,就随便带兵进京,这可是谋反的大罪。
就算是可以顺利带领一万兵将进京,那瓦刺大军杀到,这一万兵将是否能够抵挡瓦刺大军且先不提,倒是那朝廷又将如何安排分配兵力,且又将如何补给,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万一朝廷借机将这一万兵将据为己用,又或者不能给予充分的武器装备还有粮食,那岂不是由着这一万大军自生自灭?
众人担心的问题,郭笑天当然也担心,而且郭笑天甚至比其他人更紧张这一万军队,这些可是郭笑天目前手中的法宝,也是唯一能够让郭笑天安心的定心丸。
说自私直接一点儿,要让郭笑天带领这一万人进京打仗,就好像是让郭笑天掏空老本去赌场搏命一般。一旦输了,那就是再也没有翻本的机会。
可是总不能知道瓦刺攻打城,而自己却按兵不动吧?
要是郭笑天不知道历史,或许此刻还好处理,因为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但是现在郭笑天是知道历史发展的,虽然可能即便这一万人不去,于谦也一样打赢城保卫战,可是这样对于郭笑天来说,完全是意义不同。
换句话说,既然郭笑天已经知道接下来瓦刺进攻城,而且于谦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之下,率领众将士浴血奋战,最终击退了瓦刺大军,赢得了城保卫战的胜利。那又为何不干脆参与其中,也总算是能够领取大功一件吧!
想到这里,郭笑天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派出志愿军参战。
志愿军这个点子可是郭笑天根据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执行的一套计划方案。虽然那个时候的志愿军并非完全自愿,而现在郭笑天的志愿军,可是真的都是自愿参加的。
反正跟隐世村的全体人员说明情况,并且申明,只要是男丁和兵将,自己愿意参与此次城保卫战,就可报名参加,时限三日。
令郭笑天感到意外的是,三日报名结束之后,居然有多达六千余人报名自愿参战。
用了两日时间,郭笑天才完成这六千余人的新编制,而且考虑良久之后,选择了张猛和常贵同行。毕竟胡全最令郭笑天放心,因此由胡全留守,郭笑天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黄冠正继续和胡全一起完成新的兵营和村屋的建筑,陈叙主动请缨参战,郭笑天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至于另外一名请求参战的陈灵芝,郭笑天却婉拒了,而且安排给陈灵芝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肩负起保护永同郡主和钱婉儿的重任。
又花费两日时间,准备随行的粮食还有武器装备。
为了可以尽快顺利同行,达到尽快进京的目的,郭笑天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计划。
两千官兵外加四千余流民,组成了一直浩浩荡荡的队伍。由郭笑天亲自带领大军,在跟永同郡主和钱婉儿依依惜别之后,大军正式向城进发。
沿路遭遇朝廷官兵,郭笑天便拿出皇上的谕旨,并向那些朝廷兵将解释,奉命带领清剿乱民的残军进京,并且顺便将那些乱民治下的流民押解回京城听候处置。
四千余流民没有携带武器装备,郭笑天的计划是先进京城,然后再找于谦于大人要装备要武器。
郭笑天一行六千余人,日夜不停向城进发,等到抵达京城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十日了。
郭笑天下令大军在京城外面驻扎,早就有守将带兵过来警戒,郭笑天与那守将说明情况之后,留下大军,只带亲兵十数人入城去了。
郭笑天不敢怠慢,当夜就前往王行俭府中拜见王大人。
王行俭大人见到郭笑天之后,惊讶激动交织一起,居然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郭笑天赶紧说明情况,这才从王大人口中获取了最新情况。
果然不出郭笑天所料,瓦刺大军五月大举侵犯大明边地,大宦官王振唆使大明英宗皇帝御驾亲征。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据守然后和王振率官员一百多人,带领数万大军从出发。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七月十九日,大军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
八月一日,明军进到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大宦官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
如今大军情况如何,却不得而知。
郭笑天知道今日是八月十日,只是不知道那土木堡之变具体发生的日子,因此也只能猜测。
郭笑天隐隐约约记得,当时明军主力撤退应该是从蔚州走,历史书上描述是那大宦官王振为了显示威风,专程让明军改道走蔚州,而后面那王振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
而且郭笑天还记得,明军行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三万骑兵被杀掠殆尽。
后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
王大人意思是探子细作一直在传递消息,现在却没有新的消息传来,因此并不知道明军真实动向。
当晚,郭笑天一夜未眠。因为郭笑天心中暗想,倘若土木堡之变此刻并没有发生,那是不是还有机会改变历史呢?
想着想着,郭笑天突然觉得有些沉重,之前一直都没有这种感受,可是当郭笑天赶往城,跟王大人谈话之后,这才意识到,土木堡之变,不提大明英宗皇帝,只是光说那大明兵将都是数十万,也就是数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啊!
郭笑天有些自责,于是连夜就又叫醒王行俭大人商议,表示愿意率领自己的那六千勇士,前往土木堡通知大明将领,以解土木堡之困。
翌日凌晨,王行俭就带着郭笑天前往于谦府上跟于谦商议。
因为之前郭笑天已经提前预知了英宗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而且也讲述了土木堡之变的可怕事件,因此于谦于大人自然是宁愿信其有,而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日于谦和王行俭两位大人,向郕王朱祁钰奏请,准许委任郭笑天为特使,率领其部下前往土木堡,探寻大明英宗皇帝的大军去向。
郕王朱祁钰马上准奏,而且还拟下圣旨,赐予郭笑天,方便其同行边关要塞。
第八十四章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一日,郭笑天连夜率领六千勇士赶赴土木堡。
八月十四日,郭笑天及六千勇士出居庸关。
行至半途,八月十六日,郭笑天便遭遇明军残余小股队伍。
抓住几个查问,这才知道原来明军在土木堡已经被瓦刺大军击溃,如今数十万大军死伤无数,奔逃者更是不计其数。连大明英宗皇帝和一百余文臣武将的讯息全无知晓。
郭笑天已经知道事已至此,无力回天,只能尽快押解几名逃兵赶回城。
郭笑天率领六千勇士急行军返回京城。
八月十七日,郭笑天一行从居庸关进京,抵达京城已经是八月十九日。
这个时候已经在返京沿途可以不断看到溃败的明军,他们神情沮丧,大多惊魂未定。
郭笑天见了王行俭大人,也从王大人那里证实了一些传闻。
见到于谦于大人之后,郭笑天在这种情形之下,跟于谦于大人提出了一个建议。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伤亡者不计其数。恐怕皇上已经被俘,众位文臣武将得生还者寥寥。如今京城防务空虚,于大人最好早做打算。”
“早先听郭贤弟提及此事,本官还不敢相信。如今既成事实,想必郭贤弟也早有应对之策吧?”
“于大人,为今之计,先除奸邪,清君侧,再拥立新皇,众志成城守卫京城。”
“拥立新皇?此事非同小可,容本人再仔细考虑斟酌。”
“当初皇上御驾亲征,带走精兵数十万,如今京城只剩老弱残兵,倘若于大人信任郭某人,郭某人手下六千勇士将尽悉听从于大人调遣。”
“郭贤弟这次进京带来了六千人?这六千人又是从何而来?”
“当初郭某人跟随朝廷钦差御史,南下平乱。可惜遭遇乱民伏击,郭某人侥幸逃脱。随后郭某人收拾残兵余部,上山继续跟乱民作战,总算是打败乱军,而且还带回来这六千人。”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而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郭贤弟的六千兵,本官自然会妥善安置,不知道现在这六千人在何处?”
“回于大人,德胜门外驻扎,没有皇上旨意,不敢进京!”
“明官就会上朝奏请此事,请郭贤弟先回去准备准备。”
郭笑天跟于谦告辞之后,又来到王大人府中,因为这次郭笑天是想到另外一件事情。
那些溃逃回京个明军,讲述了令人震惊的事实。而且这次郭笑天抓回来的几名逃兵,其中就有一名是皇上身边的禁军。
这名逃兵讲述了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土木堡之变。
话说当日明军退至土木堡,翌日天还没亮,瓦剌骑兵便赶到了。
奇怪的是他们先不进攻,只将各路口严密封锁。明军幸有老将张辅等指挥,布成阵形,把弓箭手放在外层,后面是长枪兵,再后面是骑兵,准备迎击敌人。
可是那瓦刺大军头目也先,却派来使者求见皇上。
原来他们是想跟大明朝廷议和,似乎不想继续打仗。
宦官王振大喜,非常果断地接受了瓦刺军议和的提议,并且也派出使者前往瓦刺军中商议和议之事。
过了一日,瓦刺大军没有进攻,似乎真有心议和。
可是这个时候,明军自己内部却开始混乱了起来。
原来土木堡山上没有水源。军士们掘地两丈,也不见滴水。将士们喝不到水,做不成饭,个个饥渴难忍,怨声四起。有的便要求突围。
就在这时,却见瓦剌军不知为什么又撤了,眼见一路路骑兵顺原道西去,逐渐消失。
宦官王振大喜过望,急忙下令移营,赶赴居庸关。张辅曾劝阻说道“敌人的意图和去向都没弄清,现在不宜轻举,等派出逻卒探明了再说。”
可是还没容王振答话,已有一些将士朝南奔去了。原来南方约五里处,有一条河流,在山上也可以望见。将士们渴得难受,一见围解,不顾军令,竟擅自跑去饮水。一动百动,霎时间阵形便乱了,将士们争先恐后,纷纷南奔。
人也越来越多,腿快的跑在前边,腿慢的便被人推开,免不了有的还要掉进沟渠中。将领们枉自呵斥拦阻,但在这种乱了营的情况下,谁还听他们的呢!
突然,“呜呜呜”胡笳声起,接着烟尘滚滚,马蹄声震天动地,瓦剌骑兵从四面杀来了。原来也先封锁路口后,暗暗派出军队,绕路过去,对土木堡形成包围。又假意撤军,待明军移动阵势,这才杀来。更没想到明军竟自己先乱,这就更给瓦剌军造成有利的机会。
明军遭到突袭,将领与士兵互不相顾,有的返身与敌人搏斗,有的却四散逃跑。瓦剌骑兵挥舞马刀,杀进人群,刀光影里,血肉横飞,到后来蔽野塞川全是明军的尸体。英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学士曹鼐等几百名文官武将,都死于乱军之中。
大明皇上朱祁镇和王振在亲兵护卫禁军簇拥下,几次突围,都被杀了回来。眼见皇上的禁军也一个个自己逃命去了,王振哆哆嗦嗦地瞧着皇帝,皇帝也哆哆嗦嗦地瞧他的王先生,两人都不知怎么办才好。朱祁镇把心一横,索性坐到山坡上,听天由命了。
那王振却还要挣扎逃命。王振见近处护卫将军樊忠正率领一小队明军跟敌人搏斗,便大声唤他“樊忠将军,快来保咱跟皇上出去,一定大大封赏你!”
樊忠听得王振的喊叫,撇开敌人,扭身跑了过来。他眼睛都红了,冲王振恨恨地骂着“都是你这个奸贼,祸国殃民,欺君罔上,才让圣驾蒙尘。今日你还有何话说?”
“樊忠大胆!你”王振的余威还没发完,樊忠手里的铜锤已经砸到他的脑袋上了。
这时瓦剌军冲杀过来。樊忠大喝一声,目眦俱裂,高举铜锤迎了过去。他连把三个敌人打于马下,自己也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后来的事情,又出现了很多种说法。
但是几乎即便是这些败逃回来的兵将不敢说,事实却已经摆在眼前,那就是皇上朱祁镇不是被杀死就是被瓦刺军抓走了。
郭笑天当然知道这大明皇帝朱祁镇肯定是没有被杀,被瓦刺军活捉之后,还被他们当成了宝贝一样,后来更是还活着回来,甚至更在后来还成功又复位当了皇帝。但是这些话郭笑天自然不敢乱说。
王行俭大人担心的却是瓦刺军大胜之后,倘若就此借机进攻城,以目前城的留守兵将,还有这人心惶惶的气势,恐怕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郭笑天却几乎非常肯定地跟王大人说道“瓦刺大军虽然击溃大明数十万大军,但是他们却不敢冒然进攻京城。郭某人料想他们会先回塞外,然后再集结重兵进犯边关。”
王大人却说道“倘若那瓦刺大军直接来犯,又将如何?”
郭笑天其实心里面也奇怪,这个时候倘若瓦刺军直接进攻城,确实是最好的时机,甚至如果这个时候瓦刺大军打过来,恐怕就没有以后的城保卫战了。
可是瓦刺大军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乘胜追击呢?
几名逃兵也不知所以,只是对于这次明军的溃败,他们的理解却是这样的。
瓦刺大军兵强马壮,宦官王振独揽大权,几番周折,令到明军疲累不堪。再加上边关守军似乎完全没有战力,边防空虚,瓦刺大军居然可以长驱直入。瓦刺大军假装议和,趁明军混乱之际,突袭得手。
郭笑天听说这边关空虚,防守形同虚设,倒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仔细一想,却是如此。否则那瓦刺大军不过三万余人,却能够绕过边塞九关,而且大同府和宣府都应该有重兵镇守,却不能驰援明军,的确存在很大的疑问。
难道这皇上朱祁镇真的是命中注定多波折吗?
第八十五章 郕王来监国()
按照计划,郭笑天翌日将会跟随王行俭大人一起上朝。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日,郭笑天终于登上了大明朝堂。
因为混乱,又加上王行俭大人和于谦大人默许,郭笑天终于得以上朝,面见皇帝,虽然这次的皇帝只是一个代理人,还没有正式登基转正。
文武百官个个诚惶诚恐,更是因为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带走了一百多名文武大臣,所以此次朝会,更多的恐怕都是留守大臣还有不少副职。
一开始,就有文臣站出来谏言,说那宦官王振专权弄人,害民误国,如今更是连累数十万大明兵将,而且就连皇上都下落未明生死未卜。
看来,朝廷大臣,甚至是满城百姓都已经听说了大明数十万大军被瓦刺军击溃,更有传言,那瓦刺大军即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