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节:第二(和第一)实体的名称和定义,都可以用来述说一个特定的人(用人和动物来述说一个特定的人)

    ,但它们并不存在于一个特定的人里面;反之,那些存在于一个基体里面的东西,其名称固然可以用来述说这基体,但其定义却不可以。“

    (布勒本第四五八页)

    “第十五节:适用于实体的,也适用于属差,名称和定义都可以用来述说主体。”

    乙 “工具论”的第二种作品是“论解释”

    ,它乃是关于判断和命题的学说。命题存在于有肯定和否定、有真和假发。。。。

    生的地方①——不是在纯粹的思维中,当理性思维它自身的时候——;不是一般的,而是个别的。

    丙 第三种作品是他的“分析篇”

    ,共有前后二篇;它们特别详尽地讨论了证明和理智的三段论式——论证。

    “三段论。。。。。。。。。。

    式是一个根据(σV V理由)

    ,在其中如果作了某些假定,E B S D X C O就有被假定者以外的东西必然被推出来。“

    ②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基本上很精确地讨论了三段论式的一般的理论;但是它们并不是原理的一般形式。他的形而上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等之中,他并没有以三段论式推理,而是以自在自为的概

    ①“范畴篇”

    ,第四章(二)

    ;“论解释”

    ,第四——六章。

    ②“分析前篇”

    ,卷一,第一章。

…… 418

    四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514

    念为思维的对象。

    丁 第四种作品是“正位篇”

    ,或者论“场所”。这是能够用来考察事物的各种观点,亚里士多德一一把它们列举出来。西塞罗和布鲁诺曾经更充分地研究过它们。亚里士多德提出很多在考察一个对象、命题或问题的时候可能被采取的观点。

    每一个问题都能立即被引导到这些不同的观点上面,这些观点是一定会在所有的地方出现的。

    这样,这些“场所”

    就好像是一个包含许多方面的格式,以便依照它们来考察和研究对象;——这是一种对于培养演说家和养成谈话能力很有帮助的作品:要训练成为一个演说家,就需要这个,因为知道了许多观点,就能够立刻达到对象的许多方面,而依照这些方面来发挥它。

    这是一种辩证术,——外表的反省形式。亚里士多德说,①“这乃是一种从或然性之中去寻求命题和结论的工具。”——这些“场所”乃是一般性的:(1)差别;(2)相似;(3)对立;(4)关系;(5)比较。

    ②“用来证明某物更佳或更可欲的场所有:(1)历时较长;(2)选择此物的人有权威,或更多人选择它;(3)

    ‘种’之对‘属’;(4)本身就更可欲;(5)因为它存在于一个更好者那里;(6)因为它是目的;(7)目的和结果的比较;(8)更美或更值得赞美“等等,③亚

    ①“正位篇”

    ,第一卷,第一三章(——)及第一章。

    ②同上书,第一六——一八章(一四——一六)

    ;第二卷,第七——八章、第一○章。

    ③同上书,第三卷,第一章;布勒:“论证”

    ,第一八页。

…… 419

    614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里士多德说,①“人们必须用三段论式来对付辩证术者,用归纳法来对付一般群众。”同样地,亚里士多德②把辩证的和证明的三段论式与修辞的和每种想说服人的方法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把归纳法算作修辞方面。

    戊 最后,第五种著作是“智者的论辩”

    (σψισιVHV C     B Q C S Kι)

    ;或者论转向,即论普通观念中如何产生了矛D E Q C盾,——在具有实质内容的思想的不自觉的进行中(在范畴里面)

    ,思想如何经常自己陷于矛盾。

    智者的诡辩把不自觉的观念引入这种矛盾,使它注意到这种矛盾。|Qī+shū+ωǎng|

    在讨论芝诺时,我们已提到它们。麦加拉学派特别善于此道。亚里士多德逐一检查它们的种类和方式,一面解决这些矛盾。他指出,这些矛盾的解除,在乎加以区别和规定。他考察了智者特别是麦加拉派所曾探求用来使不自觉的观念陷入迷途而不能自拔的那些诡辩。亚里士多德在解决这些矛盾时,是很镇定、很细心的,不怕麻烦地逐一检查和解决一大堆这种东西,虽然这件事本来可以较为简洁地加以处理。上面③我们已经在麦加拉派那里看到过这类例子了。

    这几种著作就构成了他的“工具论”

    ;在我们的普通逻辑学书籍里面,那来自“工具论”的东西,事实上只是那极少而且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常常只是波尔费留的导言。这个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特别是在上半部分,在“论解释”和

    ①同上书,第八卷,第二章。

    ②“分析前篇”

    ,第二卷,第二三章(二五)。

    ③见上文第一一九——一二五页。

…… 420

    四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714

    “分析前篇”

    、“分析后篇”里面,已经包含着对于通常的逻辑学所讨论的各种形式的叙述,就是那些一般的思维的形式,它们乃是那直到现在仍被称为逻辑学的东西的基础。

    (1)亚里士多德的不朽的功绩,在于他认识了抽象的理智的活动——认识并且规定了我们的思维所采取的这些形式。因为,原来使我们感兴趣的,乃是具体的思维,沉没在外界的直观里面的思维:那些形式沉没在它里面,成为一个不断的运动的网;而把思维的这个贯穿一切的线索——思维的形式——加以确定并提到意识里来,这乃是一种经验的杰作,并且这种知识是绝对有价值的。单单这个考察本身,作为一种关于这个活动的诸多形式及变化的知识,已经就够重要和有趣了。因为,虽则对于我们,把这些不同种类的判断和论式及其多方面的局限性逐一列举出来,可能显得很枯燥而无内容,并且也不能用以发现真理,但是,至少比较起来,没有别的一种知识能高出于它。例如,既然研究认识无数种类的动物、昆虫、一百六十七种布谷鸟,其中有一种顶毛与别一种顶毛形式不同,认识苔藓(苔藓是一种地垢)

    、昆虫、毒虫、虱子的某一低贱的种中的一个新的低贱的类,(博学的昆虫学)——既然研究认识这些东西,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可贵的工作;那么研究认识许多种类的思维活动,比起研究这些古怪的生物来,应该重要得多。在通常的逻辑学中所有关于判断、推理等等的形式所说的最好的东西,乃是自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著作里面得来的;人们曾在它们上面加以详细的发挥,但其中所包含的真的东西早已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着。

…… 421

    814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2)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真正的哲学价值。这种逻辑学。。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所获得的地位和意义是:它只表达和包含着作为意识的理智活动;它指导人正确地去思维,因此看起来思维的运动好像是一种独立的东西,与被思维的对象无关,——只是我们的理智的规律,我们借以取得知识,不过是借一种不是事物本身的运动的媒介、运动。人们会以为这样的结果就是真理,并以为我们依照这样的思维规律把事物的性质说成怎么样,它们就是怎么样。

    但是这种认识的方式,仅仅有主观的意义;其判断、推论也不是事物本身的判断、推论。

    然而,要是按照这个观点思维是独立的,那么,它本身就不能是认识,或本身没有任何自在自为的内容;——它只是一种形式的活动,这种活动诚然可以进行得很正确,但它的内容对它说来却是给予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会成为一种主观的东西;这些推论本身绝对是正确的,但因为它们缺乏内容,这些判断和推论就不足以得到真理的认识。这样,逻辑学家就揭示它们的形式;而接着就对他们所揭示的加以谴责,说它们纯是形式。这两个步骤都承认这一点,即它们是正确的。不过在这个观点和这种谴责里面,真理本身却找不到了;错误一般地是:主体和客观相对立的形式,它们的不统一。——问题不在于:某种东西本身是否绝对的真。因此所谓推理的思维规律就被认为是真的,或者毋宁说就是本身正确的;在这一点上还没有人怀疑过。用以诽谤它们的最坏的话,就是说它们是形式的,其错误只在于此:——思维的规律作为思维的规律,作为思维的规定、范畴,或者只是判

…… 422

    四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914

    断的规定,或者只是具有理智的主观形式,物自体还是一种与它们不同的东西。

    但是,(1)即使说它们没有经验的内容,但它们本身就是内容;真的科学、思维的科学:不是什么纯形式的东西,而是有内容的。思维及其运动就是内容;——它是一种饶有兴味的内容,不下于任何其他内容,它本身就是真的。但是在这里,整个亚里士多德方式的短处又出现了,而且是最严重的。在亚里士多德的方式和一切后来的逻辑学里面,在思维及真正的思维运动里面,各个个别的环节陷于彼此分离的地步;它们是许多种类的判断和推理,其中每一种都被认为是独立的,而且就这样被认为有绝对的真理性。因此它们也就是内容、不相干的不同的存在:著名的矛盾律等等,三段认式等等;这样孤立起来,它们恰恰就得不到真理。只有它们的总体才是思维的真理;这个总体是主观,同时又是客观的。

    它们只是真理的材料,是无形式的内容;——它们的缺点不在于它们只是形式,正相反,乃在于没有形式。正如一个东西的许多个别方面,例如红、硬等等,独立时不是一个物,只有它们的统一才是一个物,同样地,只有判断和推理的许多形式的统一才是真理,单独时它们正如红、硬这样的性质一样缺乏真理,或者如节奏、旋律那样。一个推论的形式以及它的内容可能完全是正确的,但它的结论却没有真理性,因为这个形式,作为这个形式,本身是没有算理性的。不过对于这些形式,从来没有人由这方面来加以考察过,而对于逻辑的轻蔑,乃是基于这种把它视为缺乏内容的错误的看法。

    它们的缺点正在于内容太多。

    (2)这个内容不是别的,就是思

…… 423

    024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辨的理念。理智或理性的诸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当然,不是从刚才那种观点看来是如此,而是在真理中是如此;对于亚里士多德,理智的概念——范畴——乃是存在的本质。如果它们本身就绝对是真的,那么它们本身就是自己的内容,而且是最高的内容;但是,〔在普通逻辑学里面,〕情形却不是这样。

    亚里士多德的书里面所陈述的这些形式,却只是理智思维形式;是抽象的理智所区别出来的一般的思维的规定。这不是思辨思维的逻辑,不是作为与理智有别的理性逻辑;理智的同一性,即任何东西都不应该自相矛盾,是它的基础。

    这种逻辑,按其本性来说就不是思辨的。这个逻辑只是有限的东西的逻辑,但人们却也必须熟识它,因为在有限的东西里面,到处有它的存在。例如,数学就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推论,而法学就是将特殊统摄于一般之下,就是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正是这些形式贯串在有限的关系里面,并且有许多种科学、知识等等,除了有限思维的这些形式之外,就不知道也不运用任何其他的思维形式;它们构成了有限科学的一般方法。然而它们只是有限规定的关系;而三段论式乃是这些规定的整体、总和。因此三段论式是理性的推论,因为它乃是理性的理智形式。一个三段论式具有三项,而这三项就构成三段论式的总和。理智式的三段论式,例如普通逻辑形式里面的三段论式,便具有这种意义,即一个内容和另外一个内容结合起来。

    反之,理性的三段论式则具有这样的内容,即主体等等和自身联结起来;理性的三段论式是:某一个内容、神等等,通过与自己的区别,把自己和自己联结起来。这种

…… 424

    四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124

    同一性构成了思辨的内容的主要环节,理性的三段论式的本性的主要环节。因此,亚里士多德乃是理智的普通逻辑学的创立者;他的形式所触及的只是有限的东西彼此之间的关系,真理在这种形式中是不能被把握到的。但必须指出,他自己的逻辑学不是建立在这些形式之上的,他的逻辑学不是以这些理智关系为基础的,——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依照这些三段论的形式来进行思维的。如果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做的话,那他就不会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个思辨的哲学家了;如果他是依据这些普通逻辑的形式的话,他的命题、观念就没有一个能够被建立、被断言、被主张。我们不应该以为,亚里士多德所以是思辨的哲学家,乃是因为他依照“工具论”

    中的这些形式进行了思维和论证;如果他是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前进一步,因为他可能连一个思辨的命题也达不到。

    正像整个亚里士多德哲学一样,他的逻辑学(它好像是精神的形式的自然史,正如在自然史里面他考察了动物、独角兽、一种称为猛犸象的兽、甲虫类、软体动物一样)也需要一种改造,以便把他所有的规定纳入一个有必然性的系统的整体;——不是把它改造成为一个分类正确、没有一部分被遗忘,并且依正确秩序表达出来的一个系统的整体,而是要使它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在其中每个部分被视为部分,而只有整体作为整体才具有真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里就常常表达这个真理。正是因为如此,个别的逻辑形式本身并不带有真理;——不是因为它是形式或思维,而是因为它是特定的形式,特定的思维;它是个别的形式,并且必须被这样看待。但是,作为体系、作为统治着这

…… 425

    24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个内容的绝对的形式,则思维就在自身具有内容,那就是从自己区别开的自己;它就是思辨的哲学,是那直接为主观和客观的内容,——概念和普遍者是事物的本质。它们被认为是形式,内容和它们是相对立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内容那种形态。正如义务当然表示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思维也表示一种自在的存在;但是一个特定的自在自为的存在、一个特定的自在的存在,本身只是一个环节;必须规定自己,但也必须知道再扬弃它这个规定。作为这个特定形式的逻辑形式把自己扬弃了,因而也就放弃了它作为自在自为者的那个权利要求。此时,逻辑才是一种理性的科学;它是绝对存在的纯粹理念的思辨哲学,没有主观和客观的对立,而只留下思维本身里面的对立。

    〔在普通逻辑里面,〕有许多只是不相干的形式。

    A在陈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时,我说得比较详细些,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它是一种独特的内容)

    ,一部分是因为事实上近代人在他的哲学上犯的错误,要比在任何哲学上犯得更多,并且在古代哲学家里面,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更需要这样多的辩护。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概念深入意识的一切领域:而通过概念所作的详细特殊的阐述,由于同样也是必需的,就在每一个领域里面包含了最深刻的正确的思想。为了大体上预见他的哲学的外在的历史,我们。。。。。。。。。。

    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就因此在许多世纪中不断地成为思维教养的主要负荷者。当科学在基督教的西方,在基誓教徒中间

…… 426

    四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324

    消失了的时候,他的声名在阿拉伯人中间却正是那样光辉灿烂,他的哲学后来从阿拉伯人那里再流传到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从经院、科学、特别是从神学(讨论绝对的存在的哲学)

    中被赶出去这个事实,曾被人们当作一个胜利来庆祝;。。

    这件事包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事实上并不是亚里士。。。

    多德的哲学被赶走,被赶走的毋宁是这种科学的特别是神学的科学的原理,就是那个认为第一真理乃是被给予的、天启的的原理,——它乃是一个一下就永远成为一切的基础的假设,按照这个假设,理性和思维只有权利和能力去作一些浅薄的往复推论。

    以这个形态,那在中世纪苏醒起来的思维,特别地建立了它的神学,并且建立起一个巨大的机构,在其中那被给予的材料只是被浅薄地加工、安排和保存下来。对于这个体系的胜利乃是对于这个原理的胜利,并且是独立的自由思维的胜利。

    但另一方面,这个胜利却是常识观点的胜利,。。。。

    这种常识观点从概念里面解放出来,并且摆脱了思维的羁轭。

    以前,甚至是现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烦琐的分析,我们已听说得很多;人们以为一用这样一个名义就可以给自己一种不需要再从事抽象工作的权利,——而可以名正言顺地依靠所看见、所听见的,可以逃避到所谓健康的常识里面去,而不要概念。在科学里面,同样地,细致的观察也起来代替了细致的思想;一种甲虫或鸟类,被人们这样细致地加以区分,正如以前人们对于概念和思想所做的一样。某种鸟究竟是红色的抑或是绿色的,是否有一个较完善或较差的尾巴等等——像这样的细致的分别,人们发现比思想的区别来得容易些;而同时,在一个民族还没有把自己训练得能够坚持对思

…… 427

    424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维、对共相进行工作的时候,那种细致的观察分析也是一个有用的准备阶段,或者不如说,它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