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清-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疯掉?咱们的舰队几乎把整个日本南面全部都封锁了起来,日本国内恐怕都已经跨掉了吧。”张林发出了一声轻哼,“再晾几天,待日本国完全崩溃,我们再与其进行外交谈判。现在谈判的主动权,完全在我们手上,我们不急。”

    “走,先跟我一起去见见农业部的大佬们。”张林诡异一笑,对着张冲招了招手,当即向外走去。

第152章 万政之先,土改(上)() 
“张林,我们仔细研究与讨论过,你提出的土改方案虽然前景极好,但却是不可能成功,你如果执意要这样做,势必逼反辖区的地主阶级,甚至可能遭致兵乱,刚刚建立起来的华政府很可能很快就会垮掉。”在华政府办公大楼,刘坤一一脸严肃地对张林说道。

    “难度在哪?”张林倒是镇定,面色平和地问道。

    “你提出土地均分,以家庭为单位并按照实际人口数量进行土地改革,设想是极好的,但你这是在强夺整个地主阶级的田产,我华府辖区的所有地主都不会同意。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国人最为看重的东西。你要将地主们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实际人口数量进行均分,地主们会跟你拼命的。”刘坤一满脸严肃,用一种一场严肃的告诫语气对张林正色而言。

    “我知道难度很大,我也知道全天下的地主都会反对,所以我才将你和张联桂任命为农业部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以主持土改的进行。土地是百姓根本,如果连基本的土地问题都不解决,华政府何以稳固根基?土地问题,是我华政府上台执政之后需要解决的首个问题。所以,土地改革,必须实行,而且是必须马上实行。”

    “你这是在自掘坟墓!”刘坤一皱起眉头,直接撂下这么一句话。

    张林对着一旁的原广西巡抚张联桂扬了扬头,道:“张联桂张大人,我听说你从政经验相当丰富,从县令到巡抚,几乎是把大清朝的地方主官一级不落地做了一遍。想来应该是个能吏,对于土改这件事,你怎么看啊?”

    张联桂,字丹叔,江苏扬州府人,乃是一名能吏。现年已经56岁的张联桂,已经把清朝的地方主官(正印)除了总督外一级不拉的做了个遍。而且,张联桂为官勤能且清正,颇受百姓爱戴。

    原广西巡抚张联桂看了看刘坤一,而后又看了看张林这个新主子,犹豫须臾,而后开口道:“倒不是完全不行,只要有人带头,应该还是可行的。不过,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少爷想过没有。”

    “什么问题?”

    “即使是被分到了土地,缺少务农工具的农民们又如何顺利地进行农事生产呢?毕竟,佃户们大抵都很穷,他们中的很多人,连一把锄头都没有。”张联桂正色说道。

    “我已经下令钢铁厂赶制两千万套农具。这两千万套农具,一个月内便能够被生产出来。”张林正言道。

    “两千万套?”张联桂当即瞪大双眼。都说张家产业生产能力惊人,不过这也太惊人了吧!

    “我早就说过,我张家乃是国内最先进生产力之代表,生产能力无比强大,这也是我们张家执政的资本。生产工具,你们要多少,我就能提供多少。如果你们觉得两千万套农具不够,我可以让旗下工厂再速产一批。另外,已经有一批前朝旧吏主动交出了共计145万亩的田产。”张林继续说道。

    听到这,刘坤一和张联桂互相对视了一眼,吃惊和怀疑直接写在了脸上。这145万亩的田产,真的是主动交出来的吗?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将土改之事交由你们俩吗?”张林看向二人,正色问道。

    “你是在找人顶罪。”刘坤一也不客气,直接说破。

    听到这,张林却是直接笑了:“土改是我张林提出来的,你们两个只是执行者,何来顶罪之说?另外,土地改革乃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事,其意义不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你们两个定然能够因此而在史书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那少爷的本意是?”张联桂试探着问道。

    张林看着二人,继续说道:“有的时候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国内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贫富差距相当明显,权贵和高官拥有的私人田产之数量异常惊人。据我所知,已故的湘军首领曾国荃曾在湖南广置田产6000多亩,李鸿章兄弟六人,仅在合肥一地每人便是平均拥有10万亩土地。而且湘军、淮军中的中下级将领也多置购田产,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刘坤一,你身为湘军老将,你们刘家在两江和湖广的田产也不少吧?另外,满清权贵,那些大小王爷,那些贝勒贝子,以及那些格格郡主,基本上全部都是田产过万亩的大地主。本次土改,乃是要将一切土地收归政府所有,立即丈量境内所有土地,清算可耕之田地,并按照各省人口实际数量进行土地均分。从长远利益上讲,这样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巩固,同时也能够大力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继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们张家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是劳苦大众出身,基本上处在地主阶级和原来的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我掌控着远东无敌的军队,而且我也相信,为了得到土地,占据着境内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民阶级定然会全力支持土地改革。所以,即便是没有你们,土地改革也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如果让我的人来执行土地改革,整项土改运动将会变得相当血腥。我只是想要一场改革,我不想掀起一场革命。所以,我才会选择让你们这两位前朝旧臣来执行这项基本国策。”

    “另外,华政府也不是不讲道理的政府。政府只是收归本就属于人民的土地,并不是查抄他们的财产。没有了土地,他们可以投资经商,甚至可以把钱投入到我张氏企业以获得股利分红。只有让富人们离开了土地,杜绝一切土地买卖,富人们才会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实业或经商中来,这样才能彻底地将国内的经济搞活。当然了,如果他们真的对土地无比执着,很好,华政府在海外也算有着几块殖民地,吕宋岛更是遍地良田,只要他们照顾得过来,只要他拥护华政府,并主动交出手中的所有田产,我可以还他在海外两倍数量的良田。”

    听到张林的解说,刘坤一和张联桂便已心中透亮,也就不再说话,心中也已经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办好这件差。张林乃是一个霸者,拥有着对他忠心无二的强大军队,拥护者更是不计其数。张林要做的事情,几乎鲜有做不到的。张林要土改,那就必须土改,而且必须彻彻底底的土改。与其说刘坤一和张联桂这两位前朝旧臣是在帮着张林进行土地改革,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救命,救整个江南无数地主阶级和前清官僚阶级的命。

    张林的话一点不假,如果让张林自己的人来主持土地改革,那土地改革将会直接变成一场异常血腥的土地革命。若真发生了这样的革命,占据着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的穷人,为了分到土地,定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张林这边。即便是没有穷人的支持,以张林如今的势力,就算所有地主联合起来,也不可能伤得了张林毫毛。

    张林是现代人,拥有着超时代的眼光,往往一眼就能看破事情之关键。他之所以要把土地改革当成首个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原因有三点:

    其一,国内土地兼并现象太过严重,地主和官僚阶级坐拥土地无数,而真正种地务农的农民们却鲜有土地,这种现象太不合理,极其容易激起民变,土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确保辖区内的长治久安,为了不至出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人间惨剧,必须让辖区内的农民们得到土地,尽快实现耕者有其田;

    其二,华政府新建,国内的基础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把富人们逼得离开了土地,富人们才会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政府的经济建设中来,经济才能得到大力发展,并顺带着通过利益关系将富人和政府捆绑在一起;

    其三,国人对土地相当热衷,哪怕是张家内部也有不少热衷于置办田产的中高管事。土改早晚都得进行,为了不至出现后期拿自己部下开刀的情况,土地改革晚改不如早该,趁着家族内部尚未滋生出一批新的地主阶级的时候,尽早将土地问题解决掉,乃是明智之道。

    现如今,华政府的势力范围乃是整个东南沿海以及华中,下辖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再加上随时准备侵吞下来的台湾,张林将会坐拥南方十省之地,辖区人口多达一亿七千多万,而辖区的全部耕地面积,预估仅有4亿亩左右,而且还是将地主和官绅们的土地算入其中之后的数据。

    以现在的农耕水平,年亩产量仅有150公斤左右,若是遇到旱涝,几乎就是颗粒无收。所以,即便是在南方,当时代的实际年均亩产量,应该是要低于150公斤的。穷苦百姓基本上吃不上肉的,故而大米粗粮等农作物便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没有肉类食物的前提下,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量必须在300公斤以上才能勉强称之为不挨饿,人均消耗粮食在400公斤左右才能勉强称之为温饱。在如此不给力的粮食亩产量的情况下,要在4亿亩的土地上,养活将近两亿的人口,这确实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在土地矛盾如此激化的年代,如此之巨大的人口,如此之狭小的耕地面积,意味着在这个冬天,正有着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正在忍饿挨冻。肯定还有着无数的穷人,正在啃着草根,吃着观音土,嚼着树叶,甚至易子而食也有可能。

第152章 万政之先,土改(下)() 
为尽早解决这温饱问题,土地改革,张林一刻也不想拖延。

    张林提出的土改政策,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丈量辖区内现有的所有可耕之田,以县为单位按照当地实际人口数量进行土地均分,将现有耕地作为保障田分发给农民;

    二、鼓励农民垦荒,承认农民自由开垦土地之私有,但农民开垦之土地必须及时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备,每一家庭自垦土地的上限面积为50亩,不报备之土地及超出上线面积之田产政府将会予以没收,并对土地所有者予以处罚;

    三、废除所有苛捐杂税,取缔地丁税,农户只需按照持有耕地之多寡在政府政策下进行缴税,每亩土地征收农业税之上限为粮50斤,亦可按照政府公布的粮食保底收购价缴纳钱财,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势使得农业税超出上限,若出现超出上限之情况,农户可拒缴农业税,并到当地检察机关进行举报;

    四、保障田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转让,违者没收其买卖田产,没收买卖土地之所得。农民自垦田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公证下进行转让和买卖,但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过50亩上限之田产。

    在张林的土改政策指引下,在刘坤一和张联桂这两位前清能臣的主导下,华政府辖区内的土地改革运动很快便是拉开了帷幕。

    安徽安庆府三桥镇葛家村是一个有着六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属于那种不穷不富的典型农村。某天下午,紧密的铜锣声急促地在村口方向响起。

    “贴皇榜了,贴皇榜了!”村民们纷纷相奔告知,并纷纷涌向村口。

    村口已经簇拥着上百个村民,而村口经常张贴告示的那堵告示墙,更是早已经被贴上了一张张崭新的红纸告示,四五个看似眼熟但却已经剪掉辫子并已经换上一身蓝色制服的官府衙役正站在告示前方警戒。

    “让一让,让一让,你们识字吗?给我让开!不让我进到里面去,谁给你们这些穷鬼读告示?起开,起开!”村里的葛秀才不断往里挤,嚷嚷着让村民让路。

    葛秀才好不容易才挤到最里面,大致瞄了一眼告示之后,当即一脸了然:“这告示我前几天在县城时看过,是关于土地改革,也就是分地的。”

    “分地,真的要分地吗?”葛秀才的话一落下,村民们当即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

    “废话,衙门,哦,是政府,政府的告示上红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土地改革,均分田地。我早给你们说过上头要分地了,你们硬是不信。”

    “葛秀才,你快给我们念念,快念念。”村民们催促道。

    葛秀才满意一笑,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诵读了起来:

    “农村土地管理条例:一、立即丈量辖区内现有的所有可耕之田,以县为单位按照当地实际人口数量进行土地均分,将现有耕地作为保障田分发给村民。”

    “我的天啊,真的要分地啊。那给我们分多少地啊?”村民们激动难耐,当即追问。

    “废话,都还量出来有多少地,谁知道要分多少?不过,初步估计,应该是每人两亩水田一亩旱地的样子,差不多就那么多了。反正以后所有人的田地都一样宽了,哪怕是咱们村的葛大户,他们家的每一口人也只能被分到三两亩田地。”

    “朝廷这样做,大户们能同意吗?”一些村民面露担忧,生怕自己分不到土地。

    “朝廷?哪里还有朝廷?以后可不能叫朝廷了,得叫政府。这个就不用担心了,据我所知,在安庆府,那些拥有田产数万亩甚至是数十万亩的官绅们都乖乖地交出了所有田产,连王爷都乖乖把地交出来了。咱们这个小村庄的大户算个屁啊!放心吧,我葛秀才已经收到风声,政府的土改队伍过两天就会到咱们村子,该分的土地一分都不会少你们。”

    “那就好,那就好!真的要分地了啊,太好了,太好了!葛秀才,继续,继续念,继续!”村民们稍稍心安,并继续嚷着。

    葛秀才点了点头,继续大声诵读。而村民们也是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生怕听落下什么。

    “二、鼓励农民垦荒,承认农民自由开垦土地之私有,但农民开垦之土地必须及时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备,每一家庭自垦土地的上限面积为50亩,不报备之土地及超出上线面积之田产政府将会予以没收,并对土地所有者予以处罚。这一条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可以自己开垦土地,开垦出来的土地只要到政府部门登记一下,就是你们自己的了,祖祖辈辈都是你们的了。”

    “那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朝廷会收税不?”村民们提出着疑问。

    “急什么急?收税的在后面呢!”被打断的葛秀才有些不悦,当即瞪了那个村民一眼,而后继续念着告示,“三、废除所有苛捐杂税,取缔地丁税,农户只需按照持有耕地之多寡在政府政策下进行缴税,每亩保障田征收农业税之上限为粮50斤,可按照政府公布的粮食保底收购价缴纳钱财。自垦田前五年无需缴税,五年之后才开始按照保障田同等税率征收农业税。政府不会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势使得农业税超出亩征粮税50斤的上限,若出现超出上限之情况,农户可拒缴农业税,并到当地检察机关进行举报。若举报情况属实,政府将会奖励举报者20两白银。”

    葛秀才的话一落下,村民们再一次嗡嗡炸开了。

    “50斤?一亩地只收50斤?政府能养活自己吗?”

    “真的不用再交其他税了吗?”

    “超过上限可以举报?举报还能得奖赏!这朝廷,这政府怎么这样?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还听不听了,还听不听了?”村民们议论纷纷,葛秀才当即大声叫嚷。

    葛秀才的大声抱怨,让村民们稍稍安静了下来。

    葛秀才再次清咳一声,继续说道:“你们知道这一条中蕴含的意思吗?告诉你们,这一条,你们可是占尽便宜了。姑且不说这每亩地不超过粮50斤的超低赋税,就说说这一条,可以按照政府公布的粮食保底收购价直接缴纳钱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政府将会设定一个粮食保底收购价,以后你们吃不完的粮食,将可以直接卖给政府。”

    “吃不完?我们哪一年的粮食够吃了?再说了,政府设定的这个收购价,肯定会很低。”村民们当即嚷嚷。

    “先安静!”葛秀才当即压手,“说你们不长心眼你们还不承认。这里不是写着吗,可以按照粮食保底收购价进行缴税。你想想,如果政府把这个粮食收购价定得太低,村民们都选择不缴粮而缴钱的方式缴税,那政府能收上几个钱?”

    被葛秀才如此一说,村民们当即顿悟。是啊,为了能够多收些税款,政府自行设定的这个粮食收购价,不可能太低的。再说了,就算政府把粮食收购价定得低了,自己把粮食卖给商人,然后再向政府缴纳钱财就行了嘛。

    “更何况,你想想,你们一人三亩地,已经基本能够养活你们全家。若是再开垦一些荒地,使得每户人均土地达到五六亩的样子,辛勤耕耘,你们终究还是会有些余粮的。到时候把多出来的粮食卖给政府,这不就有钱给儿子取媳妇了吗?所以,政府的这个政策,是相当好的。我葛秀才阅尽古今,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政府。不得不承认,咱们的新主子,是一个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的圣君啊!你们知道吗,今年湖广地区水患成灾,粮食减产严重,饥民遍野。咱们的新主子二话不说,私人出资一千万两,从海外购入上千万石粮食用以救济饥民,一下子使得上千万的穷苦百姓免于饥荒。”

    听到这,村民们更是激动不已,不少人的眼中泛起了泪花。如果真地摊上了这么好的主子,也以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看看这里,还有这最后一条,是关于土地转让和土地买卖的。政府规定,保障田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转让,违者没收其买卖田产,没收买卖土地之所得。自垦田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公证下进行转让和买卖,但任何农户不得拥有超过50亩上限之田产。”葛秀才继续宣读着告示,“你们可要记住了,政府分给你们的保障田是绝对不能卖的,否则就是违法,是要被没收田产的。至于自垦土地倒是可以卖,只不过必须在政府公证之下进行,而且不论买地还是买地,每一户拥有的土地上限都不能超过50亩。”

    “好不容易才分到地,谁会傻到去卖?”村民们当即哄笑了起来。

    果然,在三天之后,一支由前朝衙役和政府土改委员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