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的厘金吗?凭什么他李鸿章一纸文书下来,我张林就得捐赠价值将近两百万两的十艘飞龙战船?凭什么总价值不过两百万并且已经濒临破产的马尾船厂需要我张林花500万白银买其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老大人您倒是给我说说,在咱大清的地面上,还有公理还有正义可言吗?”
张林滔滔不绝地一顿大说特说,直说得刘坤一这位封疆大吏老脸通红,羞愧神色尽露无遗。身为两江总督,昔日的南洋大臣,刘坤一自是知道张林所说句句在实、字字在理。身为朝廷九大重臣之一,刘坤一也曾不断地思考,大清何以会会江河日下、一败再败,大清积弱的病根究竟在哪。而张林的一番妄语,却是让刘坤一脑海中的答案变得清晰了起来。回想起昔日的一次次战败,回想起列强们强迫大清签下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刘坤一老泪纵横,竟是变得满脸哀伤。
“老爷,您身上有旧伤,要注意身体。”老管家扶着这位湘军老将坐了下去,轻抚着刘坤一的后背。
刘坤一举起一手,示意老管家退下,而后一双老眼直勾勾地盯着张林,叹了口气:“张林,你说得很对,在某些事情上,朝廷确实做得不合适。但朝廷乃国之根本,眼下朝廷积弱,民族资本企业自然得做出一些牺牲。”
张林却是再度一笑,他回视着老泪纵横的刘坤一,随意而言:“刘大人,我听说宫内的鸡蛋要十两银子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
张林的这句话一丢过去,刘坤一那本就如同菜色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扑哧~而紧接着,刘坤一硬是没能压制住体内的气血翻云,直接一口红雾直接就喷了出来。
“大人!”见刘坤一竟然直接吐了血,原本镇定自若的张林当即猛然站了起来,也不去理会那些喷射到自己西装上的红雾,一脸骇然。
“老爷!”老管家快步跑到刘坤一身侧,不断地抚摸着刘坤一的后背为其顺着气。
“来人,快去叫大夫~”张林大声地喊向门外。
“不,不用了。”刘坤一却是举起一手,大喊了一声,“都是老毛病了,是当年清剿大平军的时候落下的病根。”
张林直接对着刘坤一施行一礼,一脸惭愧地说:“刘大人,是小子失言了。还请大人要多多保重身体,两江百姓,可都指望着大人呢。”
刘坤一用手帕擦拭着嘴角的殷红,而后对着张林压了压手,示意其坐下:“我没事,咱们继续商谈马尾船厂的事情,中堂大人还在等回复。”
张林皱了皱眉,看了看刚刚吐了一口血的刘坤一,随即再度对着刘坤一躬身一礼:“既然刘大人身体有恙,那商谈之事姑且押后吧。”
“老夫想知道你张林的底线。”刘坤一却是坚持着,正然而问。
“底线?”张林凝视着刘坤一,思索须臾“好吧。我张林的底线,是要全权接管马尾造船厂。”
“你这个全权是什么意思?”刘坤一继续问着。
“船厂的所有厂房,船厂下属的所有船匠、船舶工程师,乃至是各级管事我都可以予以接收。我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我买下马尾船厂之后,马尾船厂将由我张家私有,朝廷无权再过问船厂任何事情。”
“看来你对朝廷很不信任啊。”刘坤一摇了摇头。
“只有撇开朝廷的干预,马尾造船厂才能真正发挥其能量。”张林正然而言。
“你打算出多少钱?”刘坤一继续问道。
“两百万两。”张林正色说道。
“三百万两,外加以捐赠名义的十艘飞龙号。”刘坤一皱了皱眉,然后正然地回复道,“我可以保证让你接管马尾船厂的一切,包括各种设备和造船工人。”
张林皱着眉头,凝视着刘坤一的脸,脑海中当即冒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刘坤一吐的那口血,究竟是真是假?为什么,这个老家伙这么快就恢复了过来?难道这个老奸巨猾的老家伙是假吐血,继而以博取同情的方式的来获得谈判的主动权?这个老不死的,怎么不去死!
“老大人,我之前跟你说过,我张家收购马尾船厂后,可以每年免费为朝廷提供一艘两千吨以上吨位的战舰。”张林提醒道。
“两百五十万两。”刘坤一一脸严肃。
“好,成交。”张林正然而言。
见张林点头,刘坤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奸猾的笑。眼光敏锐的张林,瞄到了刘坤一嘴角的微笑,心中对刘坤一刚才的那一口血的真实性更加怀疑了。
带着一种被欺骗的郁闷,张林离开了总督府。
“老爷,张林以两百五十五两买下了全部的马尾船厂,这与中堂大人的期望相距甚远啊,您该如何跟中堂大人交代?”把张林送出了总督府,老管家一脸不解的问向刘坤一。
“交代个屁。”刘坤一瞪了老管家一眼,“自中法马尾海战之后,马尾造船厂早就成了一个烂摊子,张林既然肯花两百五十万两全盘接手,中堂大人也是求之不得。不过这个张林,倒是很让我吃惊。他对朝廷的一番见解,果真是一针见血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马尾造船厂在张林的手中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老夫倒是很期待。”
老管家看了看刘坤一,畏缩着身子想问又不敢问,随即终于是鼓起勇气开了口:“老爷,您刚才吐的那口血?”
“那是真的。”刘坤一闭上了眼睛,“张林说得一点不假,朝廷积弱,根本原因就在这十两银子一个的鸡蛋上。”
“宫内的银子真的要十两一个?”老管家满脸吃惊。
刘坤一却是一脸无奈地点了点头。身为朝廷九大封疆大臣之一,刘坤一自然听闻过皇宫大内那令人咂舌的天价鸡蛋。
第六十章 被坑惨了()
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张林以张家家主身份与得到了李鸿章全权授权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签订了马尾造船厂买卖协议,马尾造船厂正式归于张家旗下。
按照协议,张林将以250万两白银的购买价购买马尾造船厂的一切,包括厂房、船坞、工人和船厂所有职员。协议规定了张林必须在正式接收马尾造船厂之后的半年内,为福建水师提供十艘飞龙号战船,并在光绪十八年起,每年提供一艘两千吨以上吨位的新式战舰给福建水师。而在这份协议之外,还添加了一份补充协议。补充协议重申了张林对马尾造船厂的全权所有,同时也要求了张林不得以船舰提供者的身份干涉福建水师的军务。另外,补充协议对张林在朝廷的官职做了新的说明:拟任命张林为福建水师督办,负责专门为福建水师提供战舰,升江宁水师副将,继续统领江宁水师大小军务。
马尾造船厂坐落于福州辖内的马尾港,马尾港具有极为优良的海港环境,水清土实,深可十二丈,潮上倍之。坐落在马尾港的马尾造船厂,具有优越的水文条件,非常适合建造大型船舶和战舰,几乎是占尽了造船厂的地利优势。
张林对马尾船厂的垂涎欲滴,除了因为马尾港的天然海港优势,更是看重马尾船厂的那批造船专家和那两千多名的熟练的技术工匠。马尾造船厂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清第一船厂,很大程度是因为在福州的马尾,有着一家专门培养近代海军人才的福州船政学堂。
就坐落于马尾,福州船政学堂乃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名人中,有魏翰、陈兆翱、郑清濂等中国首批军舰专家,有着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等中国首批近代军舰舰长,有着严复这样的思想先驱,有着詹天佑这样的铁路工程师,等等,可以说,由船政毕业的学生大抵都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马尾造船厂与马尾船政学堂乃是近邻,渊源不浅,近水楼台之下,船政学堂的很多毕业生在学堂毕业后,乃至是留学回国后,都进入了马尾造船厂从事船舰设计工作。魏翰、陈兆翱、郑清濂等人,作为马尾造船厂的船舰设计工程师,先后主持建造了包括中国第一艘铁甲舰“龙威号”在内的二十多艘近代船舰,乃是中国近代军舰建造专家。这些人,在张林的眼中,都是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目前,魏翰等中国船舰专家,和一大批有着动力机轮专业或驾驶专业基础的近代海军人才,都供职于马尾造船厂。张林非常需要新型人才,非常需要船舰专家,非常需要海军专业人才。在张林眼中,与福州船政学堂渊源颇深的马尾造船厂,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仓库。
成功地收购了马尾造船厂,再加上正值**明媚,春暖花开之际,张林接连好些天的心情都很不错。
这一天的下午,正值三月月中,心情愉悦的张林舒服地躺在老爷椅上,享受着温暖的春风,在美女侍女小莲的伺候下吃着点心,并时不时地哼着小曲:
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我赚钱了赚钱了……
“少爷,不好了。”不过,张林乐悠悠地在庭院中哼着小调吃着点心,张冲却是火急火燎地冲进了庭院。
听到张冲的叫喊,张林当即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但心情大好的张林依旧是一脸惬意的沐着春风吃着点心。
张冲快步冲到张林跟前,一脸着急地说:“少爷,不好了,咱们派去接收马尾船厂的管事派人回禀,说是马尾船厂,空了。”
“空了?”听到这,张林便也无法淡定,他猛然从老爷椅上站了起来,一脸不解,“怎么会空了呢?”
张冲深呼吸调整着自己的气息,然后仔细解说了起来:“少爷,马尾造船厂的确已经空了。十天前,您就派了一批管事和护卫队第一营前往福州接收马尾造船厂。可等我们的人到了福州之后才知道,马尾船厂的所有人,包括船厂所有工匠、管事和所有工程师,乃至是船政学堂的实习学生,全部都已撤离了马尾船厂。”
“撤离?去哪了?”张林皱起了眉头。
“据说全部都要转移到上海,与江南制造总局合并,然后成立新的江南造船厂。另外,还有消息说,福州船政学堂也要转移到上海去。”张冲如实地将知道的情报细说了出来。
听到这,张林眉头皱得更紧,眼睛眯几乎成了一条线:“也就是说我们张家花了两百五十万两,外加十艘总价值将近两百万两的飞龙号,只是买到了马尾船厂的破旧厂房、破旧船坞和那些残破不堪的落伍设备?”
“少爷,恐怕不仅是如此。马尾造船厂内的所有机械设备也已全部被迁走,船厂内所有能搬的东西也已经悉数被船厂原来的工匠们给卷走了。整个马尾造船厂,目前已经是近乎空无一物。咱们花了这么多钱,仅仅是买下了马尾造船厂所在的那块地和那二十多个破旧的船坞。”张冲避开着张林那喷着火的眼神,无奈地继续汇报着实情。
“拿上合同,随我去找刘坤一那个老王八蛋。”张林怒哼一声,抬脚就要向外走。
“少爷。”张冲却是喊住了张林,一脸的唯诺,“两江总督刘坤一大人上北京去了。”
听到这,张林止住脚步,却是怒极而笑:“很好,真的很好。与朝廷做买卖,果然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此腐朽不堪的朝廷,我张林竟然还对他有过幻想,真是幼稚得可笑。李鸿章啊李鸿章,你倒是给我上了一节令我获益匪浅的课。很好,很好!”
“少爷,咱们怎么办?”张冲有些不知所措地问向张林。
“钱都已经给了,就算撕毁协议又能怎样?谁能想到咱们摊上的是这样的政府?”张林哼了一声,“按照原定计划,马上派张家工人队伍入驻马尾造船厂,并尽快安排对马尾造船厂的扩建与整改。另外,派人联系下原马尾船厂的那些工人和那些船舰工程师,尤其是那些船政学堂的毕业生,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回到马尾的。至于他们对朝廷那边的顾虑,我会设法解决,关键是他们自身的态度。”
“那咱们承诺给朝廷的十艘飞龙号还给不给福建水师?”张冲试探性地问道。
“给!”张林呼出一口浊气,尽量平缓着自己愤怒的内心。眼下的朝廷对张林来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不能轻易招惹的庞然大物。此时的张林,还撼不动朝廷这棵大树。眼下分明是朝廷狠狠地坑了张林一把,但张林却是有冤无处伸,打碎的牙齿只能往肚子里咽,反抗等同于找死。在任何强权面前,什么正义公道都是狗屁。
“可是少爷,咱们,咱们就这样算了?”张冲一脸的不甘心。
“算了?你什么时候见我吃过亏?”张林直接冷哼了一声,“等着吧,迟早有一天,本少爷要让这个朝廷百倍千倍地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迟早都得给我吐出来。传令旗下所有产业,拒绝跟朝廷有关的一切订单。另外,停止给六品以上的官员送那所谓的孝敬银,一个子都不给。传令丐帮,全力收集两江地区五品及五品以上朝廷官员的情报,好好查查这些官员底子,设法收集一些关于这些朝廷官员做过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的证据。清朝廷的官员没几个屁股干净的,既然他们敢玩本少爷,本少爷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阴谋诡计。本少爷,要让他们尝尝寝食难安的感觉。另外,为了不让某些人生疑,我们还必须做出抗议的姿态。”
“抗议有用吗?”张冲不解。
“抗议若是有效,世界上还会有战争这种东西吗?但起码不会让某些有心人说我们张家隐忍不发图谋不轨!”张林正色道。
“是,张冲记下了,待会就去安排。”张冲认可地点了点头,“对了少爷,咱们捐给福建水师的十艘飞龙号要不要做做手脚?咱们工厂有着不少质检不过关的魔法炮,刚好可以用上。”
面对张冲的建议,张林皱眉思索了须臾,而后却是摇了摇头:“不要做任何手脚,就按照旧式设计中一舰六炮的标准给福建水师造,务必保证船舰质量。”
“可——”张冲一脸不解。
“一码归一码,炮舰的质量关乎福建水师官兵的生死,容不得马虎。坑我们张家的乃是李鸿章和刘坤一这两个老混蛋,不是福建水师的官兵。”张林扬了扬头,正然而言。
“是,张冲明白。”张冲点头应到。
李鸿章和刘坤一着实是大大地坑了张林一把,他们在与张林签下收购协议之后,当即电令马尾造船厂全体职员搬空厂房,举厂迁往了上海,直接将一个空厂抛给了张林。张林期待中的船舰专家没有了,预想中的海军人才也没有了。甚至,把事做绝的李鸿章,更是直接下令将马尾船政学堂也迁往了上海。
不甘心的张林曾多次派人联系魏瀚、陈兆翱、郑清濂等船舰专家,表示愿意高薪聘请这些人担任张家船厂船舰设计总工程师,并表达出希望亲自与这些人见上一面的愿望。可这些在朝廷中至少都是挂着游击头衔的中国近代军舰专家们,连一个见面的机会都不给张林。
“区区一商贾小儿,竟也敢言谈建舰造炮?可笑。”这是魏翰的原话。
“军政大事乃是国之大事,岂能任由一商人胡来?鹤亭(陈兆翱的字)在朝中官至总兵,应呕心沥血为国尽忠,岂能为那黄白之物委身于私家?张林之要求,实属妄想。”陈兆翱对张家来使不屑一顾。
“张林收购马尾船厂,乃是乱国之举,我等岂能同流合污?”郑清濂大义凛然。
“休想!”
“做梦!”
“绝无可能!”
……
张林继续派人联系着那些所谓的近代海军人才,竟同样是一再遭拒,不仅碰了一鼻子的灰,更是遭到了这些人的嘲笑与辱骂。
张林欲借收购马尾造船厂大肆招揽近代海军人才的计划,落空了。朝廷把一个个海军人才抓得死死的,而这些所谓的近代海军人才更是对张林这个私企老板不屑一顾。碍于时代眼光的局限性,在这些近代海军人才的眼中,供职于国才是王道。
张林自是明白,这些人都还对满清政府还充满着幻想,他们相信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国家就能够摆脱贫穷与落后,他们还在期待着祖国崛起与富强的那一天。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腐朽的满清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这个奴役了华夏数百年的封建大王朝唯一的结局就是在一点点的腐烂掉。而满清王朝在苟延残喘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将要为其陪葬。
这是他们的选择,这是他们坚持要走的路。这是一条大弯路,甚至是一条绝路!
对此,张林唯有一声长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尽归尘土。
“少年正值青春年少,何以要如此哀叹人生?”正值张林仰天叹息之时,徐日新那透着笑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意识到徐日新等人正在踏步走来,张林当即转身,当即看到徐日新和林永邦,而这两个人身后,紧跟着另外两个面孔生疏的男人。
跟随在徐日新和林永邦身后的这两个陌生人,当即让张林眼前一亮。
在这两个人身上,张林看到了昔日在林永邦和徐日新身上曾经看到过的那一种特殊气质。
张林一眼就看出,此二人绝不简单。
第六十一章 来了两个宝贝疙瘩()
“见过少爷。”步行至张林的跟前,徐日新与林永邦当即齐齐行举手礼。
张林点了点头,那双近乎要洞穿一切的眼睛却是始终注视着二人身后的那两个陌生男人。这两个人的年龄应该都在三十岁上下,个头都在一米七几,都是标准的南方人脸型。
“吴应科见过张少爷。”
“郑廷襄见过张少爷。”
张林仔细留意了这两个人的行礼时的细节,发现这个自称吴应科的人应该是出身行伍,肯定是在军队混过,而这个郑延襄行礼时分明有些不自然,有些有样学样的味道。
张林对着二人一一回礼,脸上带着微笑,对着吴应科说道:“吴应科,如果我没有看错,你应该是军人出生,能问一下你曾服役于那支部队吗?”
“张少爷果然眼光独到。”吴应科以为林永邦曾告之过张林,脸上表情未见多少变化,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我曾供职于北洋,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