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偏方,有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服用的药物都不一样,第一个疗程服用的药物,就是佘奕给小玉服用的那些药丸,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二个疗程,两个月左右,治疗过程需要酒精和乙醚。只要过了第二个疗程,基本上治愈了,第三个疗程只是调养身体的。
    回想起那个张姓大夫脸上惊诧和疑惑的表情,他就忍不住想笑。估计他以为,他是回光返照(注释,此处的回光返照释义是现代的释义),生命快要结束了吧。
    没办法,古代人就是这个样子,没有谁会相信,肺痨会被治愈。
    不过,那大夫太迂腐了,一本正经的告诉他,学堂教书先生和他是好友,非常赏识他得红楼梦,想借去看几天,顺便指点他一二。佘奕忍住笑得冲动,心里想着那先生比这大夫还迂腐,都被震惊的发病了,还要装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倘若真有那本事,又何必落到这么一个小县城教书。于是乎,一本正经的拒绝了他。
    张姓大夫本打算劝说一二,一下子想起佘奕的病情,没有开口。
    临走的时候,看见佘奕在书桌上写了几首诗词,讨了一张字数最多的当做留念。佘奕微笑的目送着张姓大夫,就在张姓大夫和春花刚出院门,噗嗤一下笑了,隔壁房间里面的佘雨闻声后从房间里面走了出来,怔怔的看着佘奕,不解他为何而笑。
    “哥哥,你笑什么呢?”
    佘奕止住了笑声。
    “丫头可记得,我昨天作的那首词?”
    “你是说那首卧春?有甚好笑?你再捉弄我,小心我……”
    佘玉想起了昨天佘奕作怪的那首诗词了,小嘴一翘,不满的瞪了一眼佘奕。;


第六章 兰香楼
    “张大夫说,他和学堂的先生是好友,想要讨一张,我让他随便在桌子上拿一张,他不拿其他的,偏偏把那首给拿去了,说要留给先生作纪念。他若不是自己念出来的话,还好,若是自己念出来……呵呵……”
    佘奕意味深长的说道……
    “啊,噗……”
    佘玉忍俊不禁的大笑!
    兄妹两人在院子里面闲聊了一会,商定下午一起出去走走,然后便各自回屋去了。
    佘奕回到了房间,用青瓷碗盛出一些酒精,接着打开一个药瓶,从里面倒出一些药丸来,药丸如珠子般落尽酒精里面,顷刻间冒出一股青烟,青烟中夹杂着一股浓烈的药香味。他连忙拿出一个药杵,把碗中的药丸尽数杵碎……
    半个时辰之后,佘奕弄完了手中的活儿,两瓶药膏成功合出来了,这些药膏就是第二个疗程的药物。一会给妹妹一瓶,等他们服用完这两瓶膏药,所患的肺痨之症也该彻底治愈了。第三个疗程就是恢复身体,不需要特殊的药物了。
    他没有打算在这个世界升官发财尽享声色犬马之娱,也没有打算把后世的科学知识传播到这个年代,让工业革命早早到来,更不会趁着乱世组织一帮土匪农民起义军追逐天下。
    后世的十几年的商场生涯,磨平了他得长满棱角的心。等这病好了,他就出去走走,游历一番千年前的风土人情,品尝一下千年之前精美食物。既来之,则安之,这样安安静静的生活一辈子也挺好的,不用像后世那样,活得那么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烟云过客……
    他记得上次在附近一处河滩看见了河水呈黑色,泛着油光,有一股腥臭味儿弥漫。根据他的记忆,这一带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盐、煤、石油、天然气。如果有机会,弄一些石油天然气回来,折腾折腾,指不定能带来不少乐子。
    名州桥,白水井十字长街,人来人往,这里是绥德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白水井往东有丁氏学堂,往北直通县衙,往西是官道,往南是居民区。
    在白水井十字长街的交叉口,有着一座别致的两层小楼,小楼全部是槐木砌成的染着朱红漆,二楼四个角分别悬挂着四个铃铛,清风吹过,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恍若梵音,使得喧哗的白水井十字街多了几分色彩。
    小楼叫兰香楼,是绥德城比较高雅的休息娱乐场所,一楼供各种名贵茶水,各种文人雅士官宦名流常聚于此,讨论当今时事政治。
    二楼是雅间,有专门弹曲儿的艺伎,寻常人上不去的。
    此时,正是中午,兰香楼南窗下一桌子旁,呆坐着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穿着文士装,年龄三四十岁左右。满脸胡渣,目光浑浊。桌子上放着一壶茶水,壶口有几颗米粒大小的小水珠,显然茶壶里面的茶水已然冷却。
    几个桌子旁的文人雅士各自议论着当前最热的话题,几个月前,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天祚帝派兵镇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天祚帝派去的军队全部被击败……这太让人震惊了。
    约过了半柱香的时间,那几个文人雅士换了个话题,说到了当今京城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其中一桌的客人应该是京城来的,言语谈吐之间流露出一股高高在上自我优越感。绥德不过是边陲小城,里面的文人雅士也大多是几个年年落榜的读书人,最高学历秀才封顶。这学历虽然官方备案,但是到大地方后还多数不承认。所以在那几个京城游客眼里,显得没有底气。尤其是那几个文人谈到了诗词歌赋方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挎着出诊箱,看上去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出诊回来的张继忠。
    各自聊天的人一震,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一眼张继忠。张继忠和李一鸣是多年的好友,附近的熟人都知道,两人都是汴京人氏,七八年前落户到这个县城。
    张继忠的目光四处扫了一下,落在南窗前那个男子的身上,匆匆走了过去,坐在对面的凳子上。
    “一鸣!”
    那个目光浑浊的男子一怔,回过神来,目光从茶壶上收起,抬起头看着张继忠咧嘴一笑。这个满脸颓废,目光浑浊的老头正是丁家学堂里面的先生李一鸣。也就是佘虎说的那个看了红楼梦犯羊癫疯的先生。
    自从一年前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就像变了个人儿似的。从学堂归来后,便留连一品香和兰香楼,神情恍惚、浑浑噩噩……
    李一鸣在丁氏学堂任教近十年了,县城里面的人大多认识他,看见他颓废的样子后,多少有点怜悯和同情。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几个女子,均被婉言拒绝。
    “继忠,来一杯……”
    李一鸣翻起一个茶杯,倒了一杯茶水,手一颤,茶水撒在了桌子上,他满不在乎的放下茶壶,用袖子擦桌子上的水。张继忠连忙伸手,抓住了他的胳膊。周围的那些人,纷纷摇头……
    那几个京城来的男子流露出鄙夷的目光,其中一个头戴纶巾的男子嘴角泛起一起冷笑,倨傲的目光冷漠的扫视了一圈,回到同伴的身上。
    “简直有辱斯文……诸位,我们不妨作几首诗词如何?”
    “甚好……”
    旁边几个纷纷应喝。
    “冯兄,我们以何题材作诗呢?”
    其中一个瘦脸男子脸上喝了一口茶水缓缓问道。茶馆里面其它几个桌子上当地的士子也抬头看着几个京城来的士子,想要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诗词来,如果不堪入目,趁机作上一首诗词奚落一番,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冯兄既然提议作诗,想必胸中已有佳作,不妨读出来,让大家品一品。”
    另外一个京城来的士子说道。
    “昔曰宋玉见楚襄王,楚襄王问及有何隐匿的德行。宋玉答曰,曲高和寡。在下不才,先行卖弄一番了……”
    冯姓男子盯着李一鸣,沉吟了片刻,开口缓缓朗诵道:
    “昨夜西风怨,吹落满城冰……”
    “好!”
    周围的几个人纷纷叫好,虽然只开了一个头,但是用词微妙,尤其是那个“怨”字,把冰冷的北方赋予了人的姓格。最为重要的是,把北方初春下雪的这种飘飘洒洒忽大忽小的场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冯姓男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目光,盯着李一鸣接着念道。
    “桃李不识杏,阳春惊白雪。”
    “好一个桃李不识杏,阳春惊白雪…………冯兄不愧是汴京八大才子!”
    其中一人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一语道破天机”。
    茶馆里面的,几个本地的士子闻言后,一脸愤怒和尴尬,有几个身体强壮的士子握紧拳头,青筋凸起,欲暴力相向,他们虽然才学不高,做不出档次好的诗词来,但对于曲高和寡的典故还是知晓的。这首诗最后一句,飞扬跋扈,分明是说他们京城来的几个人是阳春白雪,而当地人是下里巴人。
    这是一种侮辱和挑衅。一旁的几个士子连忙拉住他们几个,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二楼。那几个愤怒的人恨恨的低下头。
    张继忠看了一眼那几个男子,把挎着的出诊箱放到旁边的凳子上,坐下来,朝店小二招了下手,店小二连忙走了过来,用麻布擦掉洒在桌子上的茶水。
    “一鸣,给你说件事儿,我今个儿见到你说的那个孩子了。”
    张继忠话刚说话,李一鸣一怔,浑浊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明亮了几分。把茶杯推了过去,顿了下,开口问道。
    “你看到他的那本书了?可有第四回以后的内容?”
    “没有,不过我现在相信,那书是他作的。那孩子确实非常人可比,无论举止还是学识都远远超过你我的认知。可谓当今世上第一神童。”
    张继忠感叹道。
    冯姓男子目光依旧盯着李一鸣,听到张继忠说的神童后哈哈大笑,一旁的几个京城士子也跟着哈哈大笑。
    “冯兄,没想到,这边陲旮旯的地儿还有神童存在,并且是一个私生子,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哈哈……”
    李一鸣看到一本书犯病的事情被当做笑料早已经传开了,他们几个京城来得士子初来这里就已听闻。;


第七章 卧春
    “莫要笑话,不要说神童,指不定十年前洛阳第一才子李鹤也会出现在这里。”
    冯姓男子嘴角露出嘲弄的笑容,一旁的几个士子刚准备再次大笑,笑到嘴边,咽了下去,疑惑的看着李一鸣。好奇着冯才子为何会提起十年前风搔一时的李鹤。还有,这个落魄的教书先生,怎么感觉有点眼熟……
    李一鸣眉头微微一皱,好奇的侧头看了一眼冯姓男子,似乎想起了什么,不过转瞬间恢复如初,回头看着张继忠咧嘴一笑。
    “那孩子确实有些才华,岂是那些附庸作雅的纨绔子弟可比。继忠,这里甚是无趣,我们前去拜访一下那少年如何?”
    张继忠叹息了一口气,神色黯淡,端起桌子上的莲叶勾花青瓷茶杯,一饮而尽。
    “恐怕,一鸣你要失望了,那孩子身患重病,没有几曰活头了。可惜可惜……临别之际我替你讨了一首诗词,也没有细看。”
    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张,纸张上的墨迹清晰,略微有些潮湿。
    就在这个时候,二楼的楼梯上传来走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十六七岁少年从楼上走了出来,这个少年面目清秀,一袭白衣,手持一把折扇。在他的左侧,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浓眉大汉,这个浓眉大汉手提一把长剑,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的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上穿一双斜皮气跨靴。这身打扮分明是武官的着装。
    一个穿着宽袍大袖的胖子,满脸堆着笑容,讪讪的跟在后面,这胖子正是县城的知县丁潘通。
    身边有武官护卫,又有丁县令低头哈腰,毋庸置疑,这少年的身份非同一般……
    冯姓男子几个人见状,连忙站了起来,一脸恭顺。整个一楼瞬间安静了下来。
    张继忠和李一鸣愣了一下,一股清风从外面吹了进来,张继忠手中的那一张纸被吹了起来,在空中打了一个转,哗的一下落在白衣少年的脸上。
    白衣少年一惊,一个踉跄差点从楼梯上跌了下来,旁边的浓眉大汉男子一怔,欲伸手扶那少年,伸到半空,似乎想起了什么,止在了半空中。白衣少年扶住了栏杆,一手把脸上的纸张抓了一下,杀人一样的眼神扫过一楼。
    丁县令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一楼所有人噤若寒蝉,店掌柜和店小二慌张的看着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的脸上有着几道墨痕,冰冷的目光落在了南窗下面的张继忠和李一鸣的身上,用手摸了下白净的脸上,纤细的手指上出现黑乎乎的两团墨迹。小嘴动了动,嘴角抽搐了下,咬了咬牙齿,恨恨的吐出两个字来。
    “该……死!”
    张继忠和李一鸣脸色剧变,早上就听说有一个大人物来了县城,十有八九就是这少年了,只是不知居然来了这里,难怪一楼会有那几个京城士子。张继忠犹豫了下,紧握住拳头,鼓起勇气站了起来,现在他必须上前承担后果,否则会连累很多人的。
    就当他刚刚站了起来,李一鸣早他一步走上前,弯腰稽首。
    “不第秀才李一鸣拜见世子,刚有冒犯之处恳请世子恕罪。”
    在宋代,秀才的录取并不严格,也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考试,不过因为重文轻武秀才作为最底层的文人,比一般平民身份高许多,见了官员无须行跪拜之礼。
    张继忠愣了一下,脸色又变了几变,没有想到这少年身份如此先达,居然是世子,那么他得父亲不就是王爷了。
    “恕罪?给本郡……本世子一个理由!否则,你丫的死定了!”
    少年可能因为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唇红齿白,声音清脆,更像一个女子。此刻他紧篡着那一张纸,捏成球状。牙齿咯咯的响,显然非常愤怒。
    李一鸣此刻一点都不呆板,眼珠子转了一圈,瞬间想到了一个主意,沉顿了片刻,开口缓缓说道。
    “世子,您不妨打开手中的纸张,看看上面的文字。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李一鸣嘴角一翘,这佘奕可以作出红楼梦那等才华横溢的神书,这诗词一定不同凡响,如果说成佘府的神童佘奕听闻世子莅临,特意作了一首诗词托他送来,现在的紧张氛围就会缓和。
    “是吗?”
    少年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思忖了下,拿起手中的纸团,看了两眼,小心翼翼的打开纸张,上面果然有一首诗词,字迹工整俊秀,别有一番风味,诗词的旁边还绘有一片小竹林,也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所绘,就像真得一样,当今世上居然有如此画风,她怎么从未听闻?
    李一鸣看见少年脸上露出的惊异之色,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下。冯姓男子等几个京城来的士子也都面生疑惑,他们是尾随这少年而来的,表面上说是到边疆游历观光实际上想和世子套近乎,为曰后谋取功名多一条途径。
    当然,冯姓男子还有另外的想法。其它几个人也都一样,各怀鬼胎……
    几人想起刚才李一鸣和张继忠所说的神童,心里思忖着莫非那佘府的私生子真是一个神童?
    丁县令和旁边的武官侍卫也好奇的伸出脖子,远远看着。
    那世子少年目光移到竹林旁边的诗词上,一首诗词跃然纸上。
    丁县令眼珠子一转,这佘奕虽然是他女婿的私生子,但毕竟是绥德人,要真的神童的话,给县城能争不少风光。他对诗词不太了解,县令之职靠的是带兵打仗而来得。看到诗词旁边的活灵活现的竹林,心想这诗词也差不到哪里,于是乎,顺便读道,一楼回荡着丁县令豪迈的声音。
    “暗梅幽闻花,
    卧枝商恨恨底。
    遥闻卧似水,
    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
    岸似透绿,
    岸似透黛绿。”
    读完最后一句,丁县令拍了下胸膛一声叫好。
    “好诗!”
    一楼当地的几个士子也纷纷拍掌叫好,李一鸣疑惑了一下,觉得这首词似乎并不工整,有几处还不押韵,叠词更是作词的大忌,若非功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万万不可,显然这首诗没有达到那境界,不是什么好诗。
    冯姓男子眉头皱了一下,和李一鸣的想法一致,还似乎觉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没有想出来,看到所有人都拍掌叫好,也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叫好。
    白衣世子少年嘴角抽搐了一下,一翘,泛起一抹杀人一样的冷笑。平静的走了下来,走到李一鸣的面前,丁县令和武官侍卫连忙跟了下来。
    白衣世子少年微微一笑。
    “这诗是谁送本世子的?”
    李一鸣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不知道该回答还是不回答。跟在身后的丁县令嘿嘿一笑得意的说道。
    “世子,这词是下官外孙佘奕所作,世子要的觉得不错,下官让他再作一首,如何?”
    白衣世子少年紧握拳头,华丽的转身,粗口爆喝……
    “作尼玛!”
    伴随着“嘭”的一声,丁县令发出一声惨叫……
    “阿武,召集一队人马来,去佘府!小兔崽子,连本郡主都敢骂!”
    白衣世子少年像一头暴怒的小老虎,风风火火的冲向佘府。
    丁县令捂着肚子从地上爬了起来,一头雾水……一楼所有人都几乎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世子为何发飙。
    李一鸣不解的摸了额头,捡起地上的那一张纸,看着上面的诗词,自语道:
    “(俺没有文化)暗梅幽闻花,
    (我智商很低)卧枝商恨底。
    (要问我是谁)遥闻卧似水,
    (一头大蠢驴)易透达春绿。
    (俺是驴)岸似绿,
    (俺是头驴)岸似透绿,
    (俺是头呆驴)岸似透黛绿。”
    “啊……”
    “啊!”
    “啊啊啊……”
    “天啊……这尼玛也太……”
    这次一楼所有的文人士子们听明白了……统统发出惊呼声,怒骂声,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世子会暴走……他们起初都把这首词往好得方面响,打破脑袋都不敢想这首词是这个意思……
    “啊……………………”
    李一鸣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羊癫疯发作了……
    (PS:注释一下。
    一:《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在熙宁初,有诏釐改公主、郡主、县主名称,当时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称“王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