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赫尔瓦在后方对奥斯曼人的骚扰,虽然在进入布加勒斯特平原后军粮得到了缓解,但是一支远征大军所需要的物资绝不只是粮食这么简单,正因为如此赫尔瓦对奥斯曼人的骚扰还是很见成效的。

    这从苏丹不得不暂停进军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奥斯曼人毕竟是入侵者,要想顺利的在被征服地征收粮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循着阿尔杰河往上游走,可以直接走上前往上鞑靼杰什的道路。

    苏丹的御营就在那里,而在御营的四周,是奥斯曼的77000人的大军!

    压力山大没有想过要直捣苏丹御营,他虽然有一支已经堪称经验丰富的军队,而且数量也算可观,但是想想自己与奥斯曼人之间悬殊的兵力,而自己的全部人马也还没有人家那支大军零头多,他就理智的选择了正视事实。

    不过既然抱着要挑起战争的心思,亚历山大就没想过只派贡帕蒂袭击一个右翼筑垒就简单的结束。

    虽然直接进攻御营的设想并不现实,可这并不意味着无机可乘。

    受限与如今这个时代糟糕的交通和消息传递的局限,虽然奥斯曼军队有着诸多前人所没有的开创式的创新,但是奥斯曼人在军队宿营的军制上依旧和大多数欧洲军队一样,保持着许久以来形成的某些特点。

    譬如除了因为地势的原因而不得不延伸向多瑙河一线形成的一个右翼筑垒之外,奥斯曼的大军军营还是以紧凑而不是各军分散的方式选择了在阿尔杰河左岸一片趋于平坦的平原上驻扎。

    其中苏丹的御营就在濒临河岸的上鞑靼杰什。

    这么安排当然主要是为了便于调动,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防止可能会遭到来自欧洲内地援军的袭击。

    苏丹已经收到了阿斯胡尔克派人送来的新的密信,在信里阿斯胡尔克重申了欧洲君主们对苏丹这次远征的态度,其中引起苏丹注意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似乎再次把他的一位叫科茨察赫的宫相派到了罗马,同时远在西方的法国人的使者也频繁往来与巴黎和梵蒂冈之间,至于那个几年前刚刚把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亚,据说则是派出了在收复失地战争中名声鹊起的一个叫贡萨洛的将军前往梵蒂冈与教皇勾勾搭搭。

    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苏丹,欧洲人显然对他的这次远征颇为关注,更不用说如今就在布加勒斯特城里的拉迪斯拉斯二世。

    这一连串的种种可能让苏丹决定谨慎小心,他把军队尽可能的收缩起来,同时下令在上鞑靼杰什修建半永久工事。

    很显然苏丹已经改变了迅速拿下布加勒斯特的想法,他准备和那座城市里的人耗上了。

    可这显然不是亚历山大需要的,对亚历山大来说时间是他的致命弱点。

    现在已经是三月,看着到处春意盎然的原野,时不时的甚至还能看到几只因为春暖花开跑到平原上撒欢的狗熊,亚历山大的心就变得焦急起来。

    没有人知道再过不了多久路易十二就要发动新的入侵意大利的战争,如果在这之前不能迅速结束这场“武装旅游”,亚历山大就有可能要面临陷入两线麻烦的糟糕境地。

    所以他没有时间再继续等待和观望。

    主动进攻,不论接下来事情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唯一尽快解决的办法。

    而且亚历山大也并不认为事情真的会变得无法收拾,因为他已经从零零星星的消息里听说,如今的布加勒斯特似乎很热闹。

    亚历山大并没有打算直接越过阿尔杰河,他知道如果那样做就是找死,面对堪称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尽管对自己的军队也有着足够的自信,可他还没有自以为是到认为蒙蒂纳军能正面与几乎十数倍于己的奥斯曼人死磕。

    亚历山大选择了一个看上去有些无奈却又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沿着阿尔杰河右岸向上游进军,然后在与上鞑靼杰什隔岸对峙的地方摆开阵势。

    至于贡帕蒂猜想的他可能会带着军队直接突袭苏丹御营的想法,如果亚历山大知道了,只会感叹自己未来的炮兵将军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些。

    布加勒斯特城,多瑙河一线,还有阿尔杰河一线,这一点两线形成了布加勒斯特平原的大三角洲。

    而如今索菲娅在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在三角的底边,而亚历山大则几乎就在这个大三角的正中央。

    在他的前面,隔着阿尔杰河的是苏丹的尽80000大军,而在他的后面,是他暗暗发誓要从这场危机中带走的心爱女孩,还有就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大铜矿的主人。

    巴耶塞特接到报告的时候正在看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给他送来的关于亚洲和非洲的战报。

    对于儿子们,巴耶塞特二世在感情上多少有些复杂。

    因为自己就是与兄弟争位上台,巴耶塞特就更是关心如何确定未来的继承人,特别是随着年纪渐渐大了,他就更为将来该由谁来继承苏丹宝座忧心忡忡。

    他把最有能力的两个儿子分别派到了安纳托利亚和埃及,试图通过对抗波斯人与消灭埃及马木留克的战争中选择出一个更令他满意的继承者。

    但是不论是作为长子的迈哈迈德还是做为次子的塞利姆,似乎都不能完全让他这个父亲满意,特别是看着两个儿子给他送来的战报,巴耶塞特甚至认为两个儿子是串通起来和他捣蛋。

    虽然对埃及马木留克人的战争节节胜利,但是塞利姆却在不停的诉苦,他说自己的军队太少了,因此能够直接统治的地方也就少了许多,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及时的向君士坦丁堡献上应该负担的沉重税赋。

    而另一个儿子迈哈迈德的来信也让苏丹感到恼火,对波斯人的战争开始似乎一切顺利,可现在却好像出了点意外,而让苏丹感到难以置信的是,按照迈哈迈德的说法,给他制造麻烦的居然是个还不到14岁的小屁孩!

    这个据说在波斯境内颇为兴旺的萨非教团的领导者虽然年纪还小,可却已经展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在传播教义和通过外交建立与奥斯曼帝国为敌的联盟方面,更是频频的给迈哈迈德制造了很多麻烦。

    巴耶塞特二世有点头痛了,他如今正致力于试图通过这次远征更加深入的稳固对巴尔干的统治,可他的两个儿子却被后院的对手搅得手忙脚乱,这让苏丹不禁有点后继无人的怅然。

    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耶塞特二世听到了“一支军队出现在阿尔杰河对岸”的报告。

    心情不好的苏丹发现终于找到了个可以发泄心中不满的宣泄口,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奥斯曼的将军们得到了这样的命令好好教训一下对面那个愚蠢的野蛮人!

    1499年4月4日,奥斯曼军队越过阿尔杰河向位于河对岸的蒙蒂纳军发动进攻,阿尔杰河战役就此展开。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这场战役对苏丹的远征意味着什么。

    。

第六十三章 多瑙河三角洲之战(二)() 
4月的平原上,到了中午已经略显炎热的太阳照在头顶让人感觉多少有些火辣辣,没有任何遮挡旷野上,迎面而来的风也显得有些温热。

    一个农夫用包裹在头顶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水,正准备低下头继续干活,他在不远处的儿子忽然大声招呼起来。

    农夫抬起头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随即远远的看到了一队队正在越过田野的军队。

    农夫立刻把儿子招呼到自己身边,他看出来那应该是奥斯曼人的军队,虽然没听说这些异教徒对他们干出什么可怕的事情,可只要看看他们和自己明显不同的长相,就让人觉得有种陌生的可怕。

    虽然从他们当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像是欧洲,甚至是巴尔干当地人模样的士兵,但是他们的衣着打扮却还是让人感到莫名的恐怖。

    农夫带着儿子躲进了自己家门,然后透过门缝窗户向外看着。

    他们注意到这些奥斯曼军队行色匆匆,似乎正急于行军,这让村子里人们暗暗松口气,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一队似乎像是大人物的奥斯曼人进了村子。

    这些奥斯曼人在村子里稍微停留寻找,然后就看中了几处地势颇高的房子,在砸开紧闭的房门把房子主人赶出来腾空房子后,一个显然地位很高的奥斯曼大人物在随从们的陪同下住了进去。

    至于那几户被赶出来的当地人,就在他们虽然怒火中烧却又无法宣泄的愤懑时,一个巴尔干人模样的随从向他们扔过来了两个沉甸甸的钱袋。

    “老爷赏你们的,”那个随从指着仍在地上的钱袋说“省得你们到处乱说。”

    一个少年要伸手去拿那钱袋,却被他的父亲拦住,那农夫盯着对面同为巴尔干人却一身奥斯曼士兵打扮的随从,沉默了一下狠狠的往地上唾了口唾沫,然后扯着还有些不情愿的儿子和老婆转身就走。

    “那些人没要钱吗?”屋里喝着水的艾吕普向拿着钱袋悻悻回来的随从问。

    “也许他们更想要一顿鞭子。”随从改用奥斯曼语抱怨着“老爷您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征用的。”

    艾吕普笑了笑,他有时候觉得很有趣,在对待巴尔干人的态度上,很多后来被征服之后归顺的当地人反而比真正的奥斯曼人更加激进残酷,有时候他们提出来的镇压当地人的方法就是奥斯曼人都会觉得有些过分。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似乎就是想要用这种方法证明他们与之前自己的民族和信仰彻底决裂的决心。

    “残暴的镇压和仁慈的宽容是征服者借以统治的两只手,缺少任何一只都不行,”艾吕普对随从说“我们并不是在这里暂时经过和停留,而是要一直统治下去,所以对待这里的民众就需要更稳妥的政策,一味的凶残并不是个好官员的表现,明白吗?”

    看到随从小心的点头应下,艾吕普走到门口看着依照山势而建的村子。

    “我们得在这里呆上很久了,那位波斯尼亚国王显然不欢迎我们,我们,不过我们现在还需要他的帮助,所以告诉我们的人不要轻易骚扰当地人,那样可能会和波斯尼亚人发生冲突,我们是来围剿那个萨格勒布的赫尔瓦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得和鲁瓦?处好关系。”

    听着身边的随从们纷纷应声,艾吕普的目光却已经向着前方绵延不绝的群山望去。

    “真想知道那个赫尔瓦现在在什么地方,但愿我们能尽解决这个萨格勒布的大流士,否则苏丹的怒火会让我们大家都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艾吕普喃喃自语,只是他也知道要想完成这个任务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就在2天前,赫尔瓦军队袭击了一支奥斯曼辎重队,除了掠夺走了一大批充做军费的珠宝之外,真正让苏丹愤怒的是他们破坏了辎重队押运的所有火炮。

    这其中就包括2门在萨拉热窝刚刚铸好的攻城重炮。

    这让苏丹不禁勃然大怒,在派人送来的密令中,苏丹严令艾吕普必须尽快铲除那个“萨格勒布的大流士”,一定要让他为自己做下的蠢事付出代价。

    为此苏丹很罕见的同时在密令里明确的确定了要波斯尼亚国王鲁瓦?完全配合和听从艾吕普命令的要求。

    艾吕普知道鲁瓦?对这个命令肯定是不满的,而且如果是平时的苏丹也绝不会下达这么一个与他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命令,但是当他在密令里看到苏丹对当下局势的说明后,艾吕普也知道为什么苏丹会如此不顾一切,甚至丝毫不考虑做为依仗和同盟的鲁瓦?感受的命令。

    4月4日,奥斯曼军队向阿尔杰河右岸的蒙蒂纳军队发动了进攻。

    按照苏丹的意图,他虽然对那个突然冒出来挡在面前的欧洲人感到愤怒,但是却依旧没有把那支才6000多人的军队放在眼里。

    特别是对方占据的地形看上去并不适合防御,除非对方严守在阿尔杰河一线,依仗河川做为天然屏障阻止自己的大军,否则只要让自己的军队渡过河去,苏丹相信以自己的轻骑兵的强大机动性,一旦在河右岸展开进攻序列,那那时候就可以轻易的选择迂回威胁这支敌军的任何一翼。

    不过虽然对这样的结果很有把握,可是苏丹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急功近利,他让军队在做好准备之后才小心的渡河,甚至当确定敌人并没有打算以阿尔杰河为依托进行沿河防御后,他也没有在先头部队渡河之后贸然下令发动进攻。

    而是在一边同样稳健的向前推进的同时,一边命令轻骑兵部队迅速渡河增援,同时苏丹向在前线的战场指挥官下达了要求胆大心细的命令。

    这么一来,摆在奥斯曼指挥官面前的选择就有两个,而道路则有三条。

    一个选择就是凭借现有的军队,对迎面蒙蒂纳军的阵地发动正面进攻,而另一个选择则是如苏丹希望的那样,在渡河后迅速发挥轻骑兵的高速机动,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迅速从敌人的两翼发动迂回包抄,争取能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和包围当面之敌。

    指挥官只稍微犹豫就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虽然对正面击败敌人很有信心和更感兴趣,不过从苏丹下达的命令看,好像对面这个敌人真的勾起了伟大苏丹的无名怒火,这样一来苏丹希望的就不是简单的击败而是要彻底歼灭眼前这个倒霉的家伙了。

    只是直到4月4日的下午,虽然先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甚至连被派出去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都已经有大半过了河,可奥斯曼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忽然冒出来挡路的家伙究竟算是哪根葱。

    以拉迪斯拉斯二世为首的巴尔干贵族们如今全部都收缩在布加勒斯特城里,那个被苏丹称为萨格勒布的大流士的赫尔瓦躲进了山林,而鲁瓦?已经投到了他们的阵营当中。

    既然这样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是谁?

    对巴尔干的贵族家系,奥斯曼人即便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查不了多少,从默罕默德时代就不住渗透的结果让他们很清楚那些看似关系混乱的巴尔干贵族们的来龙去脉和他们的实力,可现在这个人却让他们感到很陌生。

    根据斥候的报告,当面的敌人大约在6到7千人之间,其中除了一支如今正在被追击大约几百人的骑兵部队,其他的所有军队应该就在当面了。

    那么说正面的敌人数量应该不会超过7000人。

    说起来能拥有这么一支军队的诸侯领主,即便不如鲁瓦?也绝不是什么没有名气的小贵族,更何况根据他们的表现,更是可以确定眼前这支军队应该就是在穆列什河畔先是击败鲁瓦?,然后炮击渡河的奥斯曼大军的那支军队。

    来自梵蒂冈的欧洲援军?

    当想到这个身份时,苏丹对这个迎面之敌的兴趣更大了。

    他甚至下令要前线指挥官尽量俘虏而不是杀死敌人的将领,因为他需要从对方那里了解梵蒂冈和欧洲的君主们对他这次远征究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接到命令的指挥官虽然有点为难,可也没有认为无法办到,只是面对敌人究竟该迂回应该选哪个方向,却多少有点犹豫不决。

    从地图上看,在这个两条河流与一座城市形成的大三角地区,蒙蒂纳军队设立防线的地方,近乎就在这个三角形地区中心点靠右的地方。

    整个蒙蒂纳防线以左前右后的方式斜向设立在与阿尔杰河平行的一片丘陵地带,在他们的背后是布加勒斯特城,防线左边因为与波浪汹涌的多瑙河相邻暴露出的空隙狭窄,而右边虽然有大片平原可以迂回,但是因为侧后就布加勒斯特,这也让奥斯曼的前线指挥官有些犹豫不决。

    选择从敌人左翼突破似乎是有些冒险的,奥斯曼人蔑视欧洲人的胆怯无能,但是却不会盲目轻敌到可以无视危险。

    相反奥斯曼军官们每次作战都会很认真的看待面前的敌人,然后制定出足够有把握的计划。

    所以对于从敌人左翼与多瑙河之间的空隙包抄迂回的想法,只是稍微一闪就被抛在了脑后。

    可是如果从右翼迂回,会不会引来布加勒斯特的激烈反应?

    毕竟一支将近7000人的军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很快击溃的,一旦和敌人陷入胶着,而布加勒斯特城趁势出兵,那么深入迂回的轻骑兵就有可能要面临来自前后夹击的危险。

    至于布加勒斯特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保持旁观,这并非是前线指挥官该考虑的,作为纯粹的军人,战场上会出现的种种可能才是他该考虑的东西。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在进过几番考虑之后,奥斯曼人作出了一个让亚历山大也略感意外的决定。

    4月4人下午,太阳已经从正中略微西移,午后略带温热的凉爽河风迎面吹来,正在把从战壕里挖出的泥土堆到前面砌成矮墙的士兵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急促的马蹄声。

    士兵们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向远处瞭望,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带起一股烟尘的快马向着他们迎面奔来。

    马上的人光着膀子,身上因为淌满汗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光泽。

    “奥斯曼!奥斯曼!”

    斥候马不停蹄的从战壕上跃过,掀起的泥土直接溅在几乎来不及躲开的士兵脸上,招来了一片满是污言秽语的咒骂。

    “那个赶着下地狱的说什么?”一个士兵边吐着嘴里腥咸气息的泥渣边骂着“但愿他一会就从马上掉下来摔断脖子。”

    没有听到同伴的回答,士兵有点奇怪的望望四周。

    看到四周的人脸上凝重或者说是好像面临末日般的表情,这个士兵愣了下,然后忽然明白过来什么似的脸色同样变得煞白。

    他扭过头向着远处平原上望去,嘴里喃喃自语:“奥斯曼人来了。”

    斥候飞快的越过一道又一道壕沟,虽然这些战壕很多都只是些浅坑,但是与临时砍伐下来捆扎而成栅栏相互依托形成的几条障碍,依旧让这个斥候不得不放慢速度,多绕了道。

    亚历山大这时候正在丘陵上一处较高的山包上观察着四周的阵地,说起来对于阵地的设置他更关心保护着整条阵线的侧翼安全。

    安纳托利亚轻骑兵的灵活机动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特别是瓦尔纳战役中奥斯曼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