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战斗力也会有很大提高的。

于是,即使在战前几小时,苏联得到了很确切的消息,斯大林还是花了几个小时讨论,才决定提高警戒,但为时已晚了。

5月15日凌晨四点,德军对苏联展开全面进攻。这是一次不宣而战。德国轰炸机猛烈袭击了西部、基辅和波罗的海沿岸3个特别军区的许多机场 ,苏联红军配备的大量飞机,被直接消灭在机场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的命令,空军放过了强击机。尽管戈林缴获的愿望是良好的,苏联红军却明显不愿意配合,这些飞机飞回了国内,在随后的战争中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坦克克星”。

德军的进攻,就不详细描述了,与另一个世界差不多。

苏联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有所改善,但措手不及的苏军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军惊慌失措,一溃千里,许多部队都失去了指挥和联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联红军在此时此刻,也没有把无线电装置配备到基层。因此,在德国空降兵破坏了通讯线路以后,苏联西线的指挥是一片混乱。在稍微晚些时候,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将军与西线的其他将领,一起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全部枪毙。

德军花了一个星期,就顺利地攻克了苏联西线的重镇里加和明斯克,逼近斯摩棱斯克。而西南是苏联的重点防御地区,德军进展慢一些儿,一个多月以后,才逼近基辅。

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各方面人士的关注。

丘吉尔高兴之下,立刻于当天晚上,发表广播讲话,声明英国愿意支持苏联对德的抗战。

6月5日,英国和苏联签订了协定,约定双方在对德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相互给予一切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双方均不同德国进行谈判,更不单方面同德国媾和。

这是一份英国与苏联的战时盟约。限于英国的现实情况,大家都清楚,这种支持,多半只是精神上的支持而已。英国仅派出了两个战斗机中队到摩尔曼斯克,保护北方航线。

相比之下,还是美国的支持,更为重要,也更实际一点儿。

但是,英国人与美国人更为关心苏联能够支持多久。苏联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两面夹击,形势很不乐观。英美军界的大部分人都相信,就只是面对德国的话,苏联的抵抗也会很快瓦解。

因此,是否为苏联提供支援,在华盛顿引起激烈的争论。直白点儿说,如果苏联不堪一击,还不如把物资保留,用在英国,及美国自己身上,这可都是钱呀!

6月末,罗斯福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

在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表现的坚毅而从容不迫,给霍普金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大林描绘了一副光明的前景,并满怀信心的预言说,“我们最迟将在10月稳定各条防线。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婶信,希特勒必败无疑。”

是的,斯大林在朱可夫的建议下,调集苏联红军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 以疲惫敌人,将其阻止在某一防御地区,然后集中必需的兵力组织反攻。

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是被大清洗削弱了,但在保家卫国上,苏联人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多数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尽管也有着种种不满。在国家兴亡关头,那些不满就微不足道了。

如果说霍普金斯相信了斯大林的话,不如说,是霍普金斯相信苏联会坚持抵抗下去,不会轻易投降。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支援的物资,会取得实效,不会浪费,可以削弱德国。

这样一来,美国对苏联的态度,才逐步好转。此前,美国今解冻了俄罗斯在美国的资产,并将少量非作战物资,运往苏联。虽然在霍普金斯访苏之前不久,罗斯福下令,为苏联提供大批援助物资。但那只是个姿态,第一批物资在一个多月以后才开始落实。

中国的反应很迅速,5月15日,德苏战争开始。16日,中国就宣布中立。

自然,各国都不会当真的。人人都知道,如果苏联坚持不住,中国就会立即对苏宣战。

根据唐绍仪与里宾特洛甫的约定,中国要牵制苏联东南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

中国与苏联的边境,非常漫长,从伏尔加河到北海,有四五千公里。

相对而言,北海、蒙古一线,中国移民众多,人烟稠密。中国是内线作战,驻军直接部署在边境上。苏联则人烟稀少,采取的是纵深防御。

我没有调动这里的驻军。如果斯大林把远东方面军调到西线,那就再好不过了。按照约定,德国拥有欧洲部分,中国占领亚洲部分,苏军防御的兵力越少越好,方便我浑水摸鱼。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除非德国大胜特胜,苏联实在挺不住了,决心放弃东西伯利亚地区,否则,苏联远东方面军是不会调走的。

哈萨克一线的形势又不相同。

在大批移民以后,哈萨克的汉族人已经占据了半边天。有了人力和资金,哈萨克的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纺织、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国在哈萨克发展不错,很是重视;苏联那边则是斯大林格勒和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苏联腹地很近的,更是紧张的不得了。

故而,中苏在这里的驻军都比较多,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在北哈萨克地区,地形为多为山地、河流,地势显要,有利于防御,中国采取的是边境防御——以勒石城(即彼得罗巴甫斯克)为中心的筑垒地域。

在西哈萨克地区,一马平川,利攻不利守,中国就采用了纵深防御。仅在离边境不远的地区建立了3个筑垒地域,既便于防守,也可以用于进攻准备。但驻军主力并不部署在三个筑垒地域里,主力部队部署在拥军城(即切尔卡尔),距离边境有四五百公里远。可以迅速增援,也可以作为第二防线的核心。

此次牵制苏军,中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但为了维护好中德关系,我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

5月下旬,国防部下令,调集了四个师的部队前往哈萨克地区,增加了当地的驻军。

增加的驻军,都驻扎在拥军城等二线,可以在一周内抵达边境地区,并对苏联发起攻击,却也没有超出《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限度。

此次增兵,并没有刻意强调保密。但军事行动总是要保密。一般来说,苏联会很快知道,中国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兵力,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唐绍仪与里宾的约定,只是牵制苏联的东南方面军。如此足以,我自然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但是,配合国防部的扩编计划,怎么看也是不坏好意。

40年初下半年,国防部宣布为了“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周边国家扩军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中国决定新组建十个机械化装甲师、十个摩步师和五个炮兵旅,并决定装备更多的飞机。这次扩军,中国没有提到海军,而以扩编陆军为主,几乎把陆军扩大了一倍,针对对象一目了然。扩军后,中国的国防军总兵力会超过二百一十万。

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苏联扩军后达到4百多万,日本也扩军到3百多万,中国军队装备训练再好,也会感受到严重的威胁。

至此,苏联的东南方面军压力大增,调动到西线,估计是没指望了。要不然,苏军在哈萨克边境防御空虚,我可不敢保证,不会一时眼红心跳,就打过去。

中国是与德国约好了,欧洲部分归德国,但我要是打下来的地方,总不能让我空手而归吧!我一定会让占领地区,天高三尺的。如果占领了喀山,想想苏联的国家金库,我就对自己抗拒优惠的能力没有信心。

在世界大战中,最挣钱的生意不是军火交易,而是普普通通的民用物资。

这事说破了一点儿也不希奇。

战争开始以后,各国都转入战时经济,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只有自己生产不了的,才会向外购买。因此,军火交易的利润率再高,总的利润也是有限的。

而民用产品则不一样了,战时经济以生产军需品为主,自然是牺牲了民用产品的生产。但居民的日常消费,是不会消失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供应缺口。此类物资的需求量巨大,数量多,价格好,还很容易做。

要知道,军火交易总是很敏感的,代表了某种倾向性。上一次,把战机卖给英国,就让德国人很不高兴。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还麻烦不少。若不是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武器的性能,这些交易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在不列颠空战中,中国飞机在实战中发现不少问题,做了进一步修改,又搞出了几种新型号——改进都不算大。国防部年初又订购了各种飞机三千五百架,并对现有战机进行了改装,以适应实战需要。闲话一句,说了就算。

现在,中苏之间的贸易频繁,德国也说不出来什么。中苏贸易,不卖军火,不卖军需,但我卖军民两用的东西。比如说,罐头、帐篷、药物、被服等等,这是正常交易。德国最多只能要求,不要销售战略物资给苏联,很难提出更多的要求。

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国产品遍及全世界。

中国产品在美国和日本之都享受最惠国待遇,这毋须多说。40年3月,唐绍仪又与里宾特洛甫正式签署了《中德贸易协定》。从此以后,中国产品在德国同样享受优待。而且在不是德国本土(即奥地利、德国和苏台德地区)的占领区,中国产品还与德国产品享受同等待遇的。

只有英法殖民地,中国产品还不能享受优惠。不过,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世界主要工业国,欧洲国家在为德国干活,美洲国家在为英国服务,日本也全心全意准备战争,苏联被德国打的找不着北……这么说吧,全世界就中国在大力生产民用产品,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这个需求量可是很大的。

我看着财政部的报告,是心花怒放。谁看到全世界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自家的金库,都会如此喜悦。就算财政部的报告指出,黄金流入中国的速度,不如流入美国的速度,也不能影响我的好心情——‘不要着急,等美国与日本打起来,黄金自会流入中国来的’。

7月末8月初,美国大使专程拜访了唐绍仪,协商如何通过中国境内,向苏联运送美援物资。光依靠北冰洋的航线,实在满足不了苏联的需要。美国护航舰队表现出色,德国的“狼群”更是厉害。

唐绍仪对物资种类提出了一系列限制,并征收了高昂的过境费用,才高唱着“中美亲善”,答应这一请求。不过,一切物资仅限于民用产品,中国可以随时抽查。

至于其间的种种费用,是由美国出,还是苏联出,就与我无干了。

PS: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晚了一点儿,但俺总算补全鸟...

正文 第123章[全]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日本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仍披着了民主政治的外衣,海军却获得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从斋藤内阁,到冈田内阁,都是海军组阁。就算是后来的近卫内阁,海军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抛弃外相松冈以后,首相近卫就选择海军丰田大将担任外相,进一步扩大了海军的影响力。

此时此刻,日本面临的形势,与另一个世界有着巨大差异。

日本的军需资源大部分由中国提供,即便开战,资源补给也不会受阻。日本的生产力远不及美国,约为其的六分之一,但有中国的支持就大为不同了——中国与美国的生产力所差无几。

日本与中国关系良好,没有后顾之忧,也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一心一意向南发展。而美国的海军实力占优,却面临着两洋作战——美德没有宣战,但美舰队已在与德潜艇作战中。这么看的话,日本在太平洋上,还占是据优势的。

因此,日本的态度更为激进。

然对中国的依赖,也产生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故日本政府的政策有些摇摆不定。首相近卫有些犹豫。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日本早就把美国当作第一大敌,却也深怀畏惧。

41年6月,东京,内阁会议。

此次会议的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应对赫尔备忘录,确定对美国的最后方针。日本向南扩张,必然会与美国发生冲突,这是个问题。

首相近卫跪坐在上首,看看内阁成员都到齐了,就宣布会议开始。

首先发言的就是陆相东条英机。

“美国的要求真是太无礼了,赫尔这是想把日本变成美国的卫星国,要把日本永远限制在二流国家行列,这是对日本的侮辱,大日本百万皇军是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屈辱的。

……”

东条叫嚣着对美国的战争。

其他内阁成员没有理会东条的煽动。

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海军陆续成立了海军情报局等一系列机构,逐步架空了陆军。特别是陆军在三十年代的不谨慎行为,更是失去了天皇的支持。在日本,陆军只依靠着昔日的容光过日子,已经沦为海军的附庸。就是这一年多来,陆军在法属印支表现不错,才又恢复点儿元气。东条必然会支持开战的,这既是他本人的愿望,也兼顾了陆军的利益。

屋里只有东条一个人的独脚戏,就显的有些单调。

外相丰田也是支持战争,但他向来主张与中国搞好关系,便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对美国作战的话,我们要不要与中国勾通?否则,中国不提供支持,怎么办?”

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中国与英法关系很差,对日本与英法方面的纷争,素来竭力直接日本。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很暧昧。即使中日有盟约存在,日本在对美作战中,也未必会得到支持。就是支持了,支持力度也是个疑问。

中国的用心很明显,中国希望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形成均势,以确保中国的利益不受侵害。不论是日本独霸太平洋,还是美国全面压制日本都不符合中国利益。

如果日本对美国开战,就会把美国势力赶出东南亚,甚至东太平洋,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很难设想中国会如何反应。

要知道,中国可是为美国菲律宾驻军的安全,作了保证的。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是绝不会留下菲律宾的空军的。

海相米内与山本五十六是同学,对其一向信服。有事情都会与山本商量后,再决定。每次内阁会议后,米内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山本,好像山本倒是米内的上司,而不是下属。

米内直接表示了否决,“不行,不能通知中国!

海军有确切的消息,中国已经在预备对苏联的战争了。在太平洋的政策,必会趋于保守,以避免后顾之忧。中国绝对不会支持日本对美国宣战的……”

米内不由想起了山本对他说的话,“中国是日本的盟友,但中国不会愿意让日本真正强大起来。在东南亚有泰国和菲律宾在,日本在此的势力,就会四分五裂,无法形成拳头。日本在这一海域,对美国成压倒性优势,美国就会更依赖中国。而美国与泰国又会牵制日本,避免日本对中国造成威胁……

美国明白这一点,也乐得如此,才对我国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以压制我国。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日本的崛起必经一战,现在是极好的时机。”

米内直接引用了山本五十六的话,回答丰田,“中国在开战之前,是绝对不会支持我们的。但一旦战争开始,情况就大为改观了。

胜利者不受谴责,这是其一;

我提个问题,我国与美国谁更强大?”

米内环顾一周,没有人回答,“当然是美国更强大,美国的生产力是我国的六倍以上,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我国。

这个,我们清楚,美国人清楚,中国人也清楚。

中国希望在太平洋上维持均衡,就一定得支持我们。如果我们一败涂地,中国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美国已宣布支持苏联了。”

米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还是用山本的话,作了个总结,“时机千载难逢,值得一赌!”

在座的阁员一听这话,忍不住笑了——米内不是个赌徒,山本才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谁的话。

此后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从财长开始,各自提出疑问,米内一一作了解答。

首相近卫始终没有发言,他正在想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要不要辞职。

近卫是日本极著名的华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大化革新时期的藤原氏,藤原氏后来分为南、北、广、京四个支系,其中北家最为鼎盛。北家分化为九条、鹰司、近卫等5个家族,轮流出任摄政、关白(相当于宰相)之职,被时人称为“五摄家”,近卫家族是“五摄家”中地位最高的。近卫文麿就是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名门豪族,本人是世袭公爵。

但是,明智维新以后,华族逐渐没落了,近卫家也是如此。这也养成了近卫文麿谨慎的性格。

老实说,近卫文麿是支持扩张的,日本在荷属东印度和法属印支等地的扩张中,近卫都是积极支持的。不过,对美国开战,实在有些冒险。如果中国断然拒绝支持日本,那他……

把日本的命运,包括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纸漏洞百出、虚无缥缈的盟约上,近卫文麿怎么也接受不了。

于是,在众人叽叽喳喳一会儿,近卫文麿的耐心终于消耗殆尽,他用力咳嗽几声,示意我是首相,我是老大,我有话要说……

待屋里安静下来以后,近卫说道:“如果中国拒绝支持,到时候,我们采取什么措施?”

近卫不耐烦,米内更不耐烦,心说,‘啰唆什么,赶快开打得了,读者都不耐烦了!’但不解释清楚,还不行。

首相近卫若是觉得不好,一撂挑子,战事还得拖一阵儿。于是,米内就长话短说。

他分别了出了几个可能性:中国对日本宣战,不可能;中国完全断绝支援,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多日本姿态低一点儿,也就解决了;只要中国不完全断绝,就好办……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米内简短洁说,但也说了好大一会儿,保守估计也要有半个小时。这才算让近卫把心放在肚子里,同意向美国开战。

这种事情,落实很简单,最难的是下决心。

决心已定,就会迅速实施。

近卫前去皇宫把结果通报给天皇,裕仁正等着呢。日本的政治结构很特殊,说是君主立宪制,天皇却有很大的权威,也有相当的实权。由于历史原因,天皇很少做决定,但决定以后,就难以推翻了。

像这样的事,海军、陆军和内阁一致决定,裕仁也不会反对,或者说反对无效。但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