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不是很详细,也不用说的很详细,他相信部下不会理解错误。

就地设置阵地是不可能的,地方狭小,又不能深挖,只有向前渗透,突破反坦克壕,清除防守的苏军,并向两翼扩展,掩体工事都是常规设置,毋须多说。

进攻势必以步兵为主力,这也没有二话。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令事先为坦克预备的架桥工具,只好用于步兵了。但壕沟两侧高低不平,要过推土机的话,就得采用笨办法了。希望王海不要太笨了,用装甲车填坑的效果应该也一样。

……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着大地,霍东阁开始收缩兵力——在不熟悉的地方夜战,可不是个好选择,但他派出了许多侦察兵小队。夜晚是侦察兵的主战场之一。

进攻的第一天下午,霍东阁指挥部属在乌拉尔河西岸,突破反坦克壕,建立起了六处阵地。其中三处阵地的浮桥被炸断,一处浮桥受到重创,处于危险境地。

进展不错,伤亡也不小。一下午就伤亡上千人之多,霍东阁就一个想法——‘还是缺乏实战经验呀!’

霍东阁命令工程兵连接修补浮桥,并趁着夜色昏暗,用小船向这三处阵地增兵。傍晚时分,派来联络的空军参谋高云富,并没有带来好消息,霍东阁马上就为自己的乌鸦而后悔了。

由于作战初期,没有预计要使用云爆弹,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因素,空军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把云爆弹预备好。这点儿时间不长,短则三天,长就五日。

霍东阁再不满意也得等,参谋部的计划如此,空军有空军的任务。心里埋怨了参谋部几句,霍东阁就把此事放下了。一方面,他还管不到空军,高云富列举的都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才打了一下午,就要求支援,这也不是什么露脸的事。

再说,参谋部有参谋部的考虑,说这些都没有用,发牢骚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进攻,从哪里打开缺口,突破过去。霍东阁拉着参谋长在地图上比比划划,制订出一套方案,再逐步完善它。

霍东阁并没有等到云爆弹的到来,一个更为不幸的消息在几天后传来——国会暂停了云爆弹的使用。他只有自立更生了。

事情还要从中央方面军的进攻说起。

乌拉尔河从里海河口往上二三百公里,都是正南正北走向,此地地势平缓。再向上追溯,就进入到乌拉尔河的发源地——乌拉尔山脉。

西方方面军的主攻方向就是地势平缓的这一段,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进入乌拉尔山脉的奥尔得克…奥仑堡一线,西方方面军只是派兵加以牵制。

乌拉尔山脉以东是北哈萨克,那里就是中央方面军的战线了。

薛岳率领中央集团军的突击集团从勒石堡(即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出发,对伊希姆、库尔干和鄂木斯克,同时展开进攻。因为进攻目标多,汪道铭还额外将两个师交给薛岳指挥。

龙牙配合突然袭击,顺利控制了伊希姆河畔的铁路桥和公路桥,第二装甲师和第三山地师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越过了河流的阻碍,兵临伊希姆城下。

打开了这个缺口,早已准备就绪的第十一装甲师和第十三山地师随即赶赴伊希姆,并火速要求集团军增兵。攻克伊希姆后,就可以进攻托博尔斯克把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与苏联内地的分割开来。

同时,在库尔干、伊希姆和鄂木斯克,中央集团军的攻势全面铺开。

库尔干是边防重镇,向西就是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和古比雪夫。前两者是乌拉尔工业区的两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后者是苏联东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乘坐火车均可在一日之内,抵达库尔干。

伊希姆西通库尔干、秋明(有铁路直通政府临时驻地喀山,距离也就一千公里左右),北抵托博尔斯克,西至新西伯利亚非工业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鄂木斯克是工业重镇,通往新西伯利亚的交通要道。

西伯利亚铁路和新修的铁路,在这一带结成网络,库尔干、伊希姆和鄂木斯克依次由西向东从西、北、东三面把勒石堡包围在内。

这条防线素来戒备森严,守军众多。薛岳的兵力调集的多了,容易被发现。一旦有了防备,以苏军每座城市都有十万八万的兵力,恐怕就会打成消耗战。调集的兵力少了,又容易形成添油战术。

薛岳的打算就是全面施压,重点突破,把突破点选择在了伊希姆。

想法是不错,最初执行情况也很好,但苏军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一年多了,很多战士拥有实战经验,反映十分迅速。中军兵临城下,苏军没有慌乱,反而在短时间内稳住阵脚,对中军发起了反攻。苏军在此有六个师近十万人,依托永久工事,在地利、兵力上,都占了上风。若不是薛岳占了突袭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别说啃下伊希姆,一时只怕还有被打退的危险。

在援军的支持下,薛岳打退了苏军的进攻,三面包围了伊希姆城,却迟迟没有进展。苏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对德军的进攻,积累了充足的守城经验。已经不是苏德战争初,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了。参谋部预计的种种,全没有发生。

这下子,薛岳的麻烦大了。薛岳指挥突击集团疯狂进攻,也仅仅把苏军由城东阵地压缩进伊希姆城里。随之而来的巷战,令薛岳伤透了脑筋。

伊希姆迟迟不能拿下,下一步作战方案就无法开始。这里都是划给中国的地盘,与乌拉尔河又不相同,龙牙都被派了过来,寄予的厚望可见一斑。

汪道铭理所当然地,就想到了云爆弹。

PS:还有一章.

正文 第134章[全]

汪道铭与霍东阁大不相同,真正说起来,除了退出一线的陈士诚,就他的资历最老,战功也无人能及,隐隐为军方第一人。霍东阁再厉害,那也是跟小一辈儿的比。与汪道铭这样的军方实权派,却没有可比性。

汪道铭想要用云爆弹,他可用的手段就多了。霍东阁面临的一切困难,到他这里就都不是问题。

汪道铭把电话打到了蒋百里那儿,也不说别的,直接就说:“百里兄,参谋部的计划,可不怎么样呀?明显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力,现在的事情不好办了。”

低估敌人和高估自己,是最易犯的两种错误。

对于中苏战争,国内外普遍存在着过于乐观的看法,参谋部这次也是如此。

德军号称世界第一强军,中国军方可一直都不承认的。至少也认为,中国军队的战力绝不弱于德军,至于屡败屡战的苏军,中国军队是高看一眼,也是以俯视的角度高看的。

因此,参谋部制订计划的时候,也是以速战速决为基础的。

当然,在我的要求下,参谋部的计划一改再改,为长期战争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三军参谋长加参谋总长组成的军事顾问委员会(即中国版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一致把长期战争方案作为备用计划。而且,还在计划中带了二分练兵的意思——我尊重了专家的意见。

我的想法很简单,反正我心里有底,也不怕他们犯错误,这也是宝贵的经验。

如今看起来,专家的意见也不一定准确无误。他们明显低估了实战经验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也低估了苏军的抵抗意志。苏联人没有退路了,高层也许会考虑,基层就不会想那么些的,侵略者来了惟有一战。

对于这样的意外,蒋百里解决的办法很多,他告诉汪道铭,“命令薛岳不要管伊希姆守军,向前进攻,部队流动起来,百万大军不能这么待着,把伊希姆交给后面的部队解决。”

汪道铭“嘿嘿”一笑,“命令已经下完了,明早行动。不过,伊希姆总是个麻烦……”

“我对使用云爆弹,倒没意见,但是,空军还需要时间”,蒋百里嘀咕道:“怎么一打仗,就想起用这个?”

问明是霍东阁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汪道铭笑道:“英雄所见略同!东西造出来,就是要用的,不用在这里,还用在哪里?”

之后的通话就变成抬杠了。

汪道铭又把电话打到空军,打到后勤,打到军事顾问委员会,一切飞快地落实完成。空军专门调拨了几架飞机,为汪道铭服务。第二天中午,云爆弹运抵前线,等候命令。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薛岳部向西北进军,后续部队跟上,对伊希姆城的进攻暂时停止了,包围圈也随之扩大。

搁在开战之前,薛岳多半会反对使用云爆弹,不仅仅是因为他不清楚云爆弹,不相信其威力。而且,薛岳与霍东阁不一样。霍东阁注重实效,薛岳则更注重军人的荣誉,他有信心打下伊希姆。

但是,两天的战斗,令薛岳变得实际起来。这里的每分每秒,每寸土地,每前进一步,国防军战士都要为之付出鲜血和牺牲的。

薛岳心想,也许我与霍东阁的差距,就在于实战吧!

经过两天昼夜不停的围攻,伊希姆被中国军队四面包围,各方向的阵地都有所萎缩,城东的阵地已大部放弃,就在此时,像潮水般涌来的中国人退走了。

苏军战士不由觉得意外。苏军是给中军带来不小的损失,但苏军的伤亡更大,再战下去,苏军没几天,就得退到城市里巷战。

随着战斗的平息,疲惫不堪的苏军官兵忍不住欢呼起来——“中国人都是群软蛋,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

别里科夫是个老兵了,他参加过莫斯科的战斗,并光荣负伤,被送到后方来养伤。伤势痊愈以后,他就被编入了新部队留在东南方面军。从年初开始,中国人就蠢蠢欲动,最高统帅部决定把一批有实战经验的老兵,编入东南方面军,以增强其战斗力。

别里科夫的视力远远超过普通人,说白了,他就是个远视眼。

远远的,别里科夫看见一群十几架飞机飞了过来,今天中国飞机飞的比往日还高不少,一连串大炸弹带着刺耳的尖啸,从空中落下。

‘一帮软蛋!’别里科夫吐了口吐沫,‘难道以为几颗炸弹就可以让俄罗斯人屈服,那是白日做梦!’

别里科夫猛的一惊,飞机飞的更高,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一颗颗炸弹,那炸弹到底会有多大?

一种莫名的恐惧紧紧地抓住了别里科夫,他边大喊大叫,边向外狂奔而去。别里科夫的脸扭曲的不成样子,嘴里的话也乱七八糟,别人根本听不清他在喊什么。

刚刚欢呼的苏军战士已经有条不紊地隐蔽起来,只要炸弹不是正好落在头上,就不会有事的。他们看到别里科夫,都笑了起来。飞机轰炸有什么,怕成这个样子。

连长卡克卡夫大声喊,“爬下!爬下!隐蔽起来!”

中国的云爆弹研制历史,还在原子弹之前,至今已经有二十年了。

从第一代杀伤半径二三十米,到第二代杀伤半径一百多米,云爆弹走过了漫长的历程。目前中国第三代云爆弹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不足以应用于实战。

7月14日下午3时许,天气晴朗,微风。

在瞄准校正过后,五架AH…8型轰炸机,准确地在伊希姆投下了一颗第三代云爆掸(实验型,重6。5吨)和八颗第二代云爆弹(重1。1吨)。九颗云爆弹以实验弹为圆心,其余八颗大致排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恰好罩落在伊希姆城向西二百米左右,把城市和苏军大部分阵地笼罩在其中。

几次不大的爆炸声响过以后,空气燃料被均匀的抛散成一个直径百余米的云团,随着起爆装置的电火花闪烁,混合了大量空气的燃料云团瞬间就从燃烧进展到爆炸。

疑惑爆炸声如此小的别里科夫,一回头,就听见了一阵闷雷响起,其声音之大,难以置信。

雷霆之后,一片通红的巨型火球,触地反弹,冲天而起,在各云爆弹爆炸的中心,燃起了一朵数十余米高明亮绚烂的蘑菇云。狂暴无比的冲击波,横扫过方圆几百米,其间的一切尽被被摧毁。

别里科夫凌空飞了起来,跌出去七八米远,他的身上被擦破了,鲜血和泥土混杂在一起,脸上七窍流血,脑袋里嗡嗡作响,耳朵里什么也听不见。只见得连长卡克卡夫一闪之间,就被扭曲的不成样子……别里科夫昏倒了。

别里科夫再次醒来,已经是三天以后,处于战俘营中了。他永远失去了听觉,折断了一条腿和三根肋骨,内脏受到震动,还伴有轻微的脑震荡。

花了几个月时间,别里科夫才搞清楚,那天发生了什么。

云爆弹爆炸产生的震动,远在十公里外的中国军队,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爆炸声震耳欲聋,如此美丽的火焰却带有几分妖异。

虽然离了这么远的距离,中央集团军的官兵还是受到很大震撼。以至于在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初,部队的执行一片混乱,足足乱了能有六七分钟,部队的突击才变的条理分明。只是不时走形的战术动作,还是告诉我们,他们的心思还没有恢复常态。

好在苏联红军受到的震慑更为严重,进攻基本没有遭到抵抗,战场上的枪声七零八落,偶尔响起的机枪,也很快被镇压。整个过程,不像是在进攻,反而类似于打扫战场。

傍晚时分,大约五点多,不到六点,伊希姆城的战斗结束了,中国军队占领了外围所有阵地。城里却没有深入,那里的氧气燃烧殆尽,充斥着各种毒气。中国军队装备了防毒面具,也只能防范毒气,不能提供氧气,还是不能进入的。

而且,也没有必要进入。伊希姆城已经成为废墟,还活着的人,都已经跑到了外面,留在那里的不会有活人,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攻克了伊希姆城,中央集团军的行动,就自如多了,大军四处出击,从东方的鄂木斯克和塔拉,到北方的托博尔斯克,再到西方的秋明和库尔干,中央集团军的攻势无处不在。

当然,进攻还是有主此之分的。要不然,再多的部队,也不够用。主要的目标是托博尔斯克和秋明。这两处地方处于防线背后,地理位置又很重要。

中国军队占领伊希姆,托博尔斯克就成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与苏联内地联系的必由之路。而秋明更是进攻苏共中央所在地喀山的首选通道。

此后,中央集团军的攻势,真是横扫千军卷入席。

托博尔斯克和秋明两地不是前线,守备部队本就不多,防御工事也很简略。两地正大力组织人员物资输送,准备支援前线,谁成想,伊希姆只坚持了三天就沦陷了。措手不及之下,很快句摇摇欲坠了。

而空军在斯大林格勒至乌拉尔河流域,占据了绝对优势,侦察机轮番出动,监控着苏军的调动。一旦有所发现,轰炸机群蜂拥而至,对苏联红军调动的部队肆意攻击。

几天内,苏军受命前往乌拉尔防线,或斯大林格勒增援的部队,就死伤一万余人。斯大林被迫发出号召,“夜晚是我们的”——把部队调动都改在夜晚了。

西方方面军突击集团已经渡过了乌拉尔河,建立起稳固的阵地,正积蓄力量,准备使用云爆弹,一举突破苏军防线。然后快速向纵深方向发展,将这一地区苏军彻底解决。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7月16日,上海《申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是死神,我是毁灭者》的文章。

张扬是《申报》特派的战地记者,全程观看了云爆弹的爆炸过程,并在第二天深入到伊希姆城,拍摄了许多照片。

在照片上,伊希姆城全城尽成废墟,遍地都是居民的尸体。他们的尸体大多完好无损,没有外来伤的痕迹,嘴巴却张得很大。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喉咙抓破了,明显死与窒息。

其中被刊登在头版头条的,是两张婴儿的照片。一张是婴儿生前的照片,是个白白胖胖,带着可爱的婴儿肥,金发的小天使。一张是婴儿死后的照片,婴儿面色青紫,咽喉上带有一道道抓痕,面目扭曲到恐怖。

配合照片的文字说明为“伊希姆最小的死难者”。

这片文章一发表,立刻为国内外各大媒体转载,引起了广泛地震荡。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新闻出版署战时监督科。

按照规定,此类相关的新闻报道必须经过新闻总署的监督批准,才准许刊登的。这是一起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

根据监督科的要求,《申报》的编辑、主编及相关责任人,全部于当天被捕入狱,等候审理。《申报》被查封,所有报纸都被要求收回。

但是,为时已晚。影响已经造成了。不得不承认,张扬的摄影技术很好,对比照片给所有读报的人以深刻的印象。舆论几乎一致倒向了张扬,至少张扬赢得了同情。

而且,最关键的直接责任人张扬,并没有被找到。当几天后人们再次看见张扬,那已经是在国会调查委员会的证人席上了。张扬正式受到了国会颁发的人身保护令的保护,谁也不能够碰他。

于是,霍东阁的好事就这样被搅黄了。

在蔡锷通知霍东阁此消息的时候,霍东阁惊讶地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大喊道;“什么?就因为这个狗屁的记者,国会就禁止使用了?”

“不是禁止使用了,是在国会调查结束前,暂停使用。没准过段时间,就可以用了。”蔡锷心情也不好,但此时也只好尽力安慰他。

霍东阁可没有那么高的信心,“拉倒吧!国会的效率你还不清楚?等这帮老爷们调查完,战争早都结束了。”

“……”知道霍东阁所言不假,蔡锷也无语了。

对于搅黄了他好事的张扬,霍东阁恨的牙根直痒痒,要知道,如果不能使用云爆弹的话,就得用战士的生命往里填,这得死多少人,流多少血啊。

“张扬肯定是苏联间谍,这个畜牲,真该千刀万刮了他!”

蔡锷的声音一下子严厉了起来,“不要乱说话!国会已经签发了对他的人身保护令,你不要没事找事!”

“……”这回轮到霍东阁去语了。他知道,蔡锷如此说是为了他好。

法律是否至高无上,这不好说,但国会议员们可真是高高在上了。

如果霍东阁敢公开发表这番言论,惹恼了国会议员们,把他招到国会去,花上几个月接受调查质询,也不是什么希奇事。大不了调查个一溜十三招,再宣布,霍东阁是个好同志。国会也是为人民服务,好人打好人,这是误会。

比这恶劣的事,国会议员们也干过的。当然,这么干的国会议员(指直接出头者)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霍东阁正如日中升,怎么耗得起,还不得哭死。

想了想,霍东阁觉得不对,“没有老头子的准许,国会怎么可能通过这样的决议?”

蔡锷苦笑一声,“这是黄仲碧一力支持,才通过的。黄仲碧本来就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